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851|回复: 5

[佛化生活] 人生应行的五种道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7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教是一种道德的实践的宗教,它虽具有高深的哲理,但却是极注重于道德
行为的实践。一个佛教徒,必须要在日常生活行为中,随时随地努力去做好事,
尽量避免一切过失,才能培养成完善的人格。

那么到底要避免些什么过失?而又怎样努力去做好事呢?

从佛教的观点说,一个人起码要实行五种道德:一、不杀生而仁爱;二、不
偷盗而重义;三、不邪淫而有礼;四、不妄语而诚信;五、不饮酒而正智。

这五种都是做人应有的道德行为。

诸位听到这儿,心里必然会打个问号:“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这样做?”那么
请大家平心静气,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为什么我们要实行不杀生而仁爱呢?诸位!一般人最舍不得丢掉的东
西是什么?是吃的、穿的、住的吗?是金钱、珠宝吗?都不是。这些东西虽然可
贵,但有时还可以毫有顾惜地抛弃了,惟自己的生命,怎样也舍不得丢掉!甚至
割去了一只手,或锯去了一只脚,牺牲了身体一部份,还是要求生命的存在。所
以说,一般人最舍不得丢掉的东西,就是自己的生命。但是,我们爱惜自己宝贵
的生命,也就应该爱惜别人宝贵的生命;我们不愿别人伤害自己的生命,也就不
应该去伤害别人的生命。这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佛教人“不杀生”。

假使有一个地方,随便杀人是没有罪过的,那么,住在那个地方的人,随时
随地都有被杀的危险,生命一点保障也没有,大家都会堕在惊惶恐怖的深坑里,
过着忧虑痛苦的日子了。所以,社会秩序的维持,人类生存的保障,全靠大家能
够共同遵守“不杀生”;因此,“不杀生”不但是佛教第一的戒条,同时也成为
国家重要的法律了。

进一步说,不但人类,就是其他一切动物,也和人类一样的有生命,一样的
害怕死亡,一样的知道爱护自己的生命,所以,我们对于一切动物,也应该爱护,
不要故意去伤害它们。

我们能够爱护人类,爱护动物,不作故意的残杀与伤害,就可以养成一种慈
悲仁爱的心灵,以及和平互助的生活方式。

第二,为什么我们要实行不偷盗而重义呢?我们知道,生命既是大家都认为
最宝贵最舍不得丢掉的东西,但是要维持这人人都认为宝贵的生命和存在,却又
不是简单的。肚子饿了要吃饭,天气冷了要穿衣,遮蔽风雨要屋子,日常生活需
要各种东西,必须有这种种物质上的资给营养,生命才能够继续维持下去。所以,
佛教把我们宝贵的生命,称为“内命”;而把这些生命所需的物质财产叫做“外
命”。因为从我们生活需要上说,这些物质财产,也就形成每个生命外在的一部
份了;如果没有它,那生命的存在,便会发生问题了。所以这些物财产,如果给
人家偷拿了去,或者抢劫、侵占、剥削了去,那么直接间接地,就会威胁到生命
的存在了。所以佛教教人不可伤害他人的“内命”——“不杀生”以后,接着又
教人不可侵夺人家的“外命”——“不偷盗”。

一般来说,世间一切财物,都是各有主权的,主权的转移,必须经过合法的
手续,付予相当的代价,这种主权的保障,就是为要保护各人生存所必需的物资。
假使一件东西,主权不属于我,而我为了贪心的驱使,用非法的手段,去偷窃、
骗取、或者强夺,不付代价,不费劳力地把它变为己有,那是多么可耻和行为啊!
如果所有的人都这样做,那么财物的主权,便没有了保障,你侵我夺,社会就要
紊乱了。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别人的主权,严守“不偷盗”的戒律。

我们能够严守“不偷盗”的戒律,而戒绝一切欺骗等的不良习惯,就可以养
成光明磊落,崇尚正义的胸襟。

第三,为什么我们要实行不邪淫而有礼呢?我们知道,人群社会之所以有男
女婚姻的设施,从个人说,原是为要养成贞节的人品;从社会说,亦为人类生生
不绝地繁衍。所以男女的结合,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与社会的礼节。如果没有
通过法律与礼节而乱行非礼,则有乖于国家的法律,亦破坏了社会的礼节。所以
在佛教的戒律上,原许在家的佛教徒,有正当的夫妇配偶,但是对于非合法的苟
且淫行,是不许可的,因为此种邪淫,会丧失个人的品格,破坏家庭的和谐,伤
害社会的风化。

第四,为什么我们要实行不妄语而诚信呢?我们知道,社会国家是由许多
“个人”集合而成的;同在一个社会的许多“个人”,彼此要传达情感,交换意
见,完全是靠着语言;可以说人类的社会关系,完全是由语言构成的。假如我们
的语言不正确,不诚实,就不能负起传达情感与交换意见的任务了,这好像两岸
之间,折断了桥梁,人与人间的联络被破坏了,就会造成社会的紊乱。所以佛教
教人“不妄语”,要说诚实、正确而有意义的话。

进一步说,文学是语言的记录,它的传达情感,沟通意见的功用,和语言完
全相同,而其效力更大;所以我们在语言上不可撒谎、在文字上也同样的不应该
虚妄。

第五,为什么我们要实行不饮酒而正智呢?要知道,酒的本身、并没有罪恶,
可是我们喝了酒之后,却可能引起罪恶的行为。因为酒一下肚,由于酒精的刺激,
性乱起来,既大胆,又冲动,神经系统失去了理智的控制,什么天大的罪恶都干
得出来,所以佛教教人“不饮酒”。

上面所说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和不饮酒的五种道德行为,在佛
教称为“五戒”,是释迦牟尼佛陀教导每个佛教徒的基本道德行为。人群社会,
如果大家能够做到“不杀生”和“不偷盗”,那么每个人的“内命”和“外命”,
都能得到安全了;如果大家能够做到“不邪淫”,那么每个人的家庭,都能得到
和谐了;如果大家能够做到“不妄语”,那么整个社会国家,也都能够和平安乐
了。所以,不但个人要有健全的人格,必须实行佛教的五戒;就是人类世界要达
到和平安乐,也非大家一齐来实行佛教的五戒不可!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来推行
这人生应行的五种道德。
发表于 2010-5-17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5-19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起码要实行五种道德:一、不杀生而仁爱;二、不
偷盗而重义;三、不邪淫而有礼;四、不妄语而诚信;五、不饮酒而正智。

发表于 2010-11-16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怎样转烦恼为菩提----净慧法师


什么是烦恼?烦恼是从哪里来?

有烦恼不可怕,但要找到根源。找到根源在哪里,就容易找到拔出的办法。烦恼从哪里来?我们的身体是色,是物质的身体。受到声、香、味、触、法所牵引,而产生色想、受想、想想、行想、识想。色想与受想容易理解,这里不讲。想想即心里产生的无数念头想法,表现为人的气质;行想即由这些念头和想法长时期相续而形成的种种心理习惯、爱好,表现为人的性格;识想既有今生藏入,又有无量劫来积藏下来的种种习气,表现为人的品德。习惯思维无形,却能控制有形身体。所以,才有“如是顺流背本己,生死苦海浩浮盈。”我们的身体从久远劫来,生生世世流转六趣,各种习气都装在八识田里,五毒俱全,有好有坏。遇到不良环境条件适宜时,就容易产生不良的行为。好的习气是修善、学佛,也有的信仰天主,研修道家,各有因缘。重点说不良行为的表现,杀、盗、淫、妄。在内,习气表现为好酒、好色、贪财、贪名等,受烦恼控制;在外,表现为恩、怨、情、仇,受相有控制。从今生又追溯到无量劫生生世世,各种各类,所结恩、怨、情、仇。在我们的第八阿赖耶识里,装满这些贪、嗔、痴、慢、疑诸想,通过第七意识,折射到第六意识。

现在世俗的烦恼我暂且不讲。我们修行人最大的烦恼、最深的障碍是什么?是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在六尘里,触最难去掉,世俗上说就是淫,能给人暂时的快乐。所以,修行人最大的烦恼是欲望,最深的障碍是淫习。

怎样转化去除烦恼呢?
简单的说,静坐念佛,达到身心清净。烦恼的欲望总带有一种诱惑力。有人说女人是老虎,最可怕,那是因为定力不够而怕毁道力。欲望是身体的本能,再加上无量劫来的习气,思维是很难控制的。要把这个问题化解掉,就要转化身心,身心不空的人很难把这种烦恼习气去掉、了断。三果以下的人有漏,欲望是最大的漏。四果罗汉无漏,是无欲无求,诸漏已尽。修行人必须把这种漏习去掉,慈悲心生起,才能发菩提心。真正有修行的人,能把身体转化;真正有证悟的人,能把欲望空掉。不管男女,无论出家、在家之人,达到身心齐空以后,都能做到。

怎样从根本上把欲望去掉,断除这种烦恼呢?
只有静坐禅行,用身心产生的另外一种禅乐来转化这种快乐。不转化只能是思维上的控制,如石头压草。只有证得身心清净,才能彻底转化。

《楞严经》云,修道人如不断淫,休想成道,“如蒸沙石成饭想,非是饭本。”为什么?淫这种习气,来自于身体本能。一是性根用;二是意根想。二者均为天生之魄功能的具体表现。利用天生之魄功能的反面才能转化身体,恢复童身,方可童贞入道。


要想断出这种欲望烦恼,就是去静坐禅行,用身体证得法喜乐身。法喜禅乐是二六时中,常享快乐;证得法喜禅乐的人,宁愿死千百次,也不去淫乐一次,这种禅乐强于淫乐百千万倍。这时才知淫乐是真正的低级趣味,是人生最痛苦的苦本,才能彻底将其断除。而凡夫则执著于淫乐,淫为生死根本;淫心不断,尘劳难出。身体产生的法喜禅乐,从肌肉到骨骼、神经、脏器、肠道,每时每刻都处在法喜快乐当中。有法喜的人是什么境界,“千难都值得,万金换不来。”有证悟的人知道,如果没有达到法喜充满,没有代替的禅乐产生,即身了脱生死没有把握。因为,苦本拔不出来,烦恼不能彻底了断,往生时业障就来了。

怎样才能证得法喜充满?
各宗各派有所不同,禅、密是通过静坐,走精、气、神、虚、无、妙有的路子。无就是空,任何烦恼都解决了。因为最大的烦恼解决了,使自己的心静下来,狂心顿歇。道家也走这条路子,只到了“气还虚”就停下来了。而佛教是虚还无,无还妙有。证得无就是空,由心空到性空,到达心空时一切烦恼迎刃而解。道家执著有,不能虚还无;无空阶段的因,就不能有往生极乐的果。不论哪种修行方法,都得在此基础上修四加行,每天最低静坐四个小时,长期坚持不间断,才能久禅必定,久定必空,久空生三昧,三昧生智慧,才能达到法喜境界。


法喜充满的人,每天还去静坐,修行没有止境,静坐不空过。不同道次的人,有不同的法喜。正所谓:“头轮三十六,功到次第开。晕痛莫惊怖,飞到羽化台。不开无有乐,寒去春自来。千难都值得,万金换不来。”道家证得世间第一法,就有羽化境界。佛教中人是身心融入虚空,化入喜乐;走路如踏棉,行动如清风。修行人不要着急,寒去春自来,肯定能得道。道家修到世间第一法的人称真人,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只能算假人。只有佛教中人能超越世间第一法,得法喜的人必然知道,有道可成。

菩提之路
报身佛是宇宙当中最幸福的人;化身佛示现世间,通过静坐与报身佛相通,必然也得到法喜快乐。有修行的人证得四果罗汉时都知道,只是证道不觉道,都不说道;都知用身体来修道,身体是真正喜乐福地。我讲的这些是什么?这就是菩提之路,这就是烦恼与菩提。淫乐转化即法喜,烦恼转化即菩堤;修行人戒行法修,可以转淫乐为法喜,转烦恼为菩堤。证得妙有的人就是菩萨境界,发菩提心的人继续修菩萨行,一定成就佛道。


真正平凡的人什么样啊?
拥有平凡的心态,通过静坐转化六根,不为六尘所利用,不为别人活着,不为明天活着,不为昨天活着,不为名、闻、利、养活着,不为别人的议论活着,只为自己的行道活着,只为当下一念心活着。花钱花得心安理得,贫穷贫得心安理得,只为自己的道业成就而心安理得。只有圣人能平凡,自命不凡的人放不下不平凡。
发表于 2010-11-16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发表于 2011-2-11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地藏菩萨
南无地藏菩萨
南无地藏菩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24 05:49 , Processed in 0.132412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