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616|回复: 4

[以戒为师] 守口——扬人之恶即是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5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张军   
  《弟子规》中有一句:“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意思是,把别人不好的地方拿出来到处张扬,本身就是一种恶行,会使人非常痛恨,最终给自己招来祸害。

  西汉的灌夫很能打仗,因为平定七国之乱被朝廷提拔重用。灌夫为人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好行侠仗义,口碑也很好。但他有个缺点,就是好喝酒,喝了酒后就会不分场合、不分人物地乱说话。后来在丞相田蚡的酒宴上,灌夫与向来不和的田蚡吵了起来,当众把田蚡的丑事说了个遍,终于激怒了田蚡,结果被田蚡罗织罪名处死。

  灌夫说话不讲究方式,宣人之恶,引人仇恨,结果反害了自己。老子说:“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运用到口德之上,就是要用善的力量,尊重与帮助他人,肯定与鼓励他人,而不能以恶制恶,用扬人恶的方法来攻击别人!
发表于 2010-5-15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发表于 2010-5-15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发表于 2010-5-15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菩提心,即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也叫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也叫成佛之心,也叫甚深般若成就之心,也叫无相之心。
       菩提心,无法可得,如是一切法皆是得菩提心之法,故而无法可得。

       菩提心是成就的根本土地,不是种子,它可以承载一切的善法,缺之,则所修的一切善法如同于在虚空中,落不到地上。比如说修念佛禅,如果是把念佛禅比喻成一粒金刚种子的话,那么要想它开花发芽,去证到法界一相,首先必须要在菩提心的基础上。
       如《华严经》所言:“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名魔业”。如果丢失了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即使修一切善法,也都是魔道。当今社会,如果有一念放逸、发泄的话,就是在学魔。为什么?因为丢失了出离心,丢失了菩提心。
       《菩萨地持经》中指出菩提心是一切正愿之始,菩提之根本,为大悲及菩萨学之所依,且谓发菩提心有四种因缘,为正发心。尤以第四种发心——“未见法灭,但见浊世众生为烦恼所恼乱,即发菩提心”最为适用于末法时期,因见五浊恶世的众生们,不能理解佛法,而发菩提心。
       大乘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上报佛恩,何也?就是一切修行都为法界一切众生修行,而不是给自己修的。在念经、诵咒,或者抄写经书时,当内心有无穷大的感恩的心:这不是为自己做的,而是为一切因缘众生的幸福而做,那么这就是佛陀所说的:吾法,念无念而念,行无行而行。
       也只有这样才能不丢失真正的菩提心,同时也可以慢慢地破掉四相,见到真正的自己。


                                                       ------------------回家人老师文化体系   念佛禅  菩提心篇
发表于 2010-5-15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忏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6 01:19 , Processed in 1.268495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