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27|回复: 7

[事迹传记] [推荐] 憨山大师参修学佛历程~ 值得每个学佛人参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9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寺庙启蒙

大师俗姓蔡,讳德清,字澄印,别号憨山。明代金陵全椒县人,生 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十月十二日。大师满周岁时曾大病一场,母亲在 观世音菩萨像前祷告:愿舍儿出家。不久病即痊愈。为此,母亲将大师 寄名于本地长寿寺,取乳名为“和尚”。大师从小就不喜欢跟小朋友游 戏玩耍,只是一人独坐。七岁时,亲历了叔叔病故。从此在幼小的心灵 中便存下了“生从何来?死归何处”一大疑团。九岁时,在寺庙中读书, 有幸得阅《观音经》,不久就能背诵。

十二岁入报恩寺,依西林大和尚学习佛教诸经典及四书、五经、诸 子百家、古文词赋等。大师十九岁那一年,在寺中阅《中峰广录》一书, 心中产生了强烈共鸣,立即决定正式出家。祈请西林大和尚披剃之后, 将过去所习古文、词赋等付之一炬,立志从此专意参究一事。

二、法堂炼磨

大师刚开始习禅时,由于尚未得参究要领,故久无消息。乃专心念 佛,日夜不断,净念相续,不久即有感应。一天晚上,梦见阿弥陀佛现 身,立于空中,相好光明,了了分明。大师行接足礼,并祈求见观世音、 大势至菩萨。愿毕即见二菩萨现半身……自从梦中现此瑞相之后,大师 时时都感到三圣炳然在目前,因而对修行增加了极大的信心。这一年冬 天,慈恩寺禅堂启建道场,请无极大师讲《华严悬谈》,憨山大师在讲 席期间受具足戒,并随众听讲。当听到十玄门,海印森罗常住处……恍 然了悟法界圆融无尽之旨意,心中生起对清凉澄观的仰慕之情。由此为 自己立字为“澄印”。并请证于无极大师,大师说:“你志入此法门了。”

一闻此言,憨山大师似乎遥见冬积坚冰、夏飘飞雪的清凉山。从此 自感行住坐卧皆入冰雪之境,无丝毫热恼。出世之念更加刻骨铭心。大 师二十岁的那一年冬天,云谷大师于天界寺建禅期。憨山大师与海内大 德五十三人前往参加。开初坐禅不知用心诀窍,甚感苦恼,即拈香请益。 云谷大师开示审实念佛公案。从此参究得法,一念不移,三个月内如在 梦中。不见有大众,也不知日常行事。但由于用心太急,背部生一大疮, 肿痛难忍。大师自知为宿世怨业现前,乃搭袈裟跪于韦驮菩萨像前哀切 恳祷:待禅期结束后,愿诵《华严经》十部以还宿债。祈祷后顿感异常 疲倦,一上禅床即熟睡,开静也不知道。天亮以后,云谷大师问起背疮 一事,大师答:没有事了。看背上果然了无痕迹,平复如初。见闻者无 不惊叹。禅期满,大师坐禅堂,感觉仍未离禅坐,即便上街入闹市中, 也不见有人,如入无人之境。

三、盘山遇僧

明万历改元癸酉正月,憨山大师行脚至五台山,首先求取《清凉传》 一书阅读。依书中所载胜迹游到北台,经一僧人介绍,此地有一憨山,奇秀无比。大师一见心中欣喜,从此取“憨山”为号。下五台山后,憨 山大师行脚至盘山。登上千像峰顶,见一石洞内有一灰头土面的老僧入 定。憨山大师上前作礼,僧无反应,问话也不回答。大师见状,也与僧 同坐。不一会儿,老僧下坐烧开水,然后倒一杯自饮。大师也取一杯饮。僧将水具放下后依旧静坐,大师也随坐。以后老僧做饭,煮饭后自食,大师也取碗筷同食,吃罢饭二人又静坐如前。到半夜时分,僧人出洞外 经行,大师也随行。如此七天七夜后老僧才问憨山大师:“从哪里来?来此何为?”大师答:“从南方来,专为参访隐者。”老僧说: “隐者面目如此,并无奇特。”大师说:“一进门早已看破了。”老僧 笑说:“我住此三十多年,今日才遇上一个同风。”从此二人共修。

一天晚上,大师正经行。忽然顶门轰然一声,如炸惊雷。山河大地、身心世界豁然顿空。又觉其境界不是空所能比喻……如此持续一段时间才渐渐有身心,脚下踏实。开眼见山河大地,一切境象依旧。身心轻快, 举足如风,受用难以形容。回洞中后,老僧问:“今夜经行为何这么久?” 大师遂将所得境界相告。老僧说:“此为色阴境界,不是本有。我住此洞三十多年,除阴雨风雷天气外,几乎夜夜经行都有此境界。但不著,则不被它蒙蔽本有。”憨山大师作礼感谢老僧指教。

就这样,憨山大师与老僧人在千像峰岩洞中度过了整个夏天。因大师曾与妙峰师有约,所以不能继续在洞中久修,只得忍痛拜别。老僧人送大师到半山腰,泪如喷珠,久久不忍分手。

四、五台悟道

盘山修行的第二年二月间,憨山大师与妙峰师又行脚至五台山,住塔院寺。   

三月三日,大方主人从雪堆中清理出几间旧屋,供大师静修。当时正是万山冰雪,一片银色的世界。大师顿感身心清凉,似乎置身极乐世界。

几天后,妙峰师往夜台游览。大师独居静坐,有人来也不与人说话,仅望一眼而已。不久,看人如木桩,最后竟然一字不识……当时山风怒号,冰雪消融,雪水冲激,奔腾之声如雷贯耳,又如千军万马出征。静中闻声,甚感喧扰。憨山大师待妙峰师返回后,便向他请教,妙峰师说: “境由心生,不从外来。古人云:三十年闻水声不转意根,当证观音圆通”。在大师的静室外不远处有一独木桥架山溪之上。大师每天坐立桥上,初闻水声不绝于耳,以后动念即闻,不动念即不闻……一天坐桥上忽然忘身,一切皆寂静无声。从此一切声音均不能扰乱。大师习定期间,以米面合野菜熬粥为食,三斗米吃半年尚有余。

一天,在食后经行中恍然入定。不见身心,唯有一大光明藏,圆满湛寂,如大圆镜。山河大地,影现其中。自觅身心了不可得。即有一偈涌出:“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身心俱洞彻,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起灭。”从此内外湛然,再不为声音、色相所障碍。过去的疑念,当下顿消。回到屋内,看饭锅上已生厚厚的灰尘,因无人问时间,不知过去多久了。憨山大师自悟后,无师请益,便展读《楞严经》以求印证。过去未听法师讲过此经,现在结合自己内证体验观照阅读,不起丝毫妄识情见。如此历经八个月,全经旨趣了然无疑。

五、平阳赋诗

憨山大师下五台山后,暂住在平阳府太守胡顺庵家。胡公求大师赋诗,并留下古今诗集几本供参考。大师随手翻阅几页,刚一动念构思,文字诗句便如泉涌,不可遏止,倾刻之间已做二三十首。大师忽然警觉到:这是文字习气魔发动,应立即停止。但是一发而不可收,以前所学的诗书词赋,凡是曾过目的都一齐现前,充塞虚空,即使全身是口,也不能吐尽。更不知身心何在,默默内观,有飞升之感。大师想:这正是过去法光法师所说的禅病了。但在这里谁能为自己对治呢?无奈,只得以睡眠消静。

于是,大师强迫自己入睡,难以入眠。索性披衣趺坐,忽然坐忘如 睡……。后来,胡公家的童子来敲门,久久没有回应。胡公归家后知道此事,立即叫人破窗而入。只见憨山大师披衣端坐,便上前呼叫,叫不应,又推了几下也不动。正不知怎么办时,忽然想起大师曾说过,敲磬子可以唤醒出定。于是急忙取来磬子在大师耳边连敲十几声。大师渐渐出定,睁开眼睛后仍不知身在何处。胡公说:“我一出门师就闭门坐,到今天已经是五天了。”大师说:“我不知道,好像才是一呼吸呀。”   

说罢,默坐谛观,仍不知这是什么地方?从哪里来?最后想起住山、 行脚之事,都像在梦中,一概不可得。又如雨散云收,长空如洗,皆寂然了无影像,心空境寂,其乐无可比拟。乃得偈一首:“静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欲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憨山大师经此境界,方知佛语真实不虚。

六、肉身不朽

明朝天启三年十月十二日正申时,憨山大师于广东曹溪端坐而逝,世寿七十八岁。当天夜里,群鸟悲鸣。并有毫光冲天,照亮夜空。四众哀恸,声震山谷。大师灵体三天以后依然栩栩如生,面皙唇红,手足绵软,如入禅定。憨山大师灵龛于第二年正月二十一日归匡山。因匡山地多阴,不便安葬,经二十年后又从匡山重返广东曹溪。   

大众开灵龛瞻视,见大师结双跏趺坐,面色鲜红,爪发犹生,衣服尚新,只是开龛以后立即见风零星飘碎。当时有一僧人建议依天竺的方法,用海南栴檀末涂其体。众人同意他的作法,此僧人涂罢以后即离去不见。然后弟子们恭恭敬敬为大师肉身披上了千佛衣,供奉于憨山寺内.现在,憨山大师与六祖慧能的肉身并列供奉于曹溪南华寺内。两大菩萨以不朽肉身默默昭示着后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4-29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朝憨山大师《醒世歌》  

红尘白浪两茫茫, 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 终身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 莫把他人过失扬。  

谨慎应酬无懊恼, 耐烦作事好商量。   

从来硬弩弦先断, 每见刚刀口易伤。   

惹祸只因搬口舌, 招愆多为狠心肠。   

是非不必争人我, 彼此何须论短长。   

世事由来多缺陷, 幻躯焉得免无常。   

吃些亏处原无碍, 退让三分也不妨。   

春日才看杨柳绿, 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终是三更梦, 富贵还同九月霜。   

老病死生谁替得, 酸甜苦辣自承当。   

人从巧计夸伶俐, 天自从容定主张。   

谄曲贪瞋堕地狱, 公平正直即天堂。   

麝因香重身先死, 蚕为丝多命早亡。   

一剂养神平胃散, 两钟和气二陈汤。   

生前枉费心千万, 死后空持手一双。   

悲欢离合朝朝闹, 富贵穷通日日忙。   

休得争强与斗胜, 百年浑是戏文场。   

顷刻一声锣鼓歇, 不知何处是家乡!
 楼主| 发表于 2010-4-29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憨山大师放生偈  

人既爱其寿 生物爱其命 放生合天心 放生顺佛令 放生免三灾   

放生离九横 放生寿命长 放生官禄盛 放生子孙昌 放生家门庆  

放生无忧恼 放生少疾病 放生解冤结 放生罪垢净 放生观音慈  

放生普贤行 放生与杀生 果报明如镜 放生又念佛 万修万人证
发表于 2010-4-29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0-4-29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0-4-29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憨山大师
发表于 2010-5-3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5-5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5 20:21 , Processed in 0.340339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