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737|回复: 8

[佛化生活] 多虚不如少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6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偃禅师住世时,经常有一些学徒到处朝山参学, 认为这样可以得到名师的指点,在道业上容易取得成功。对此,文偃禅师是持反对态度的。他在上堂时说:故知时运浇漓,代干像季,近日师僧北去言礼文殊,南去谓游衡岳,恁么行脚,名字比丘, 徒消信施。苦哉!苦哉! 问着黑漆相似,只管取性过时。设有三个两个狂学多闻,记持话路,到处觅相似语句,印可老宿,轻忽上流, 作薄福业,他日阎罗王钉钉之时,莫道无人向你说。若是初心后学,直须摆动精神,莫空记人说处,多虚不如少实, 向后只是自赚。有甚么事,近前。

  文偃禅师这段法语意思是说,近来有僧人北上参礼五台文殊菩萨, 南到衡山朝拜, 这只是白白地浪费信施,对自己没有一点益处。他们这样辛苦行脚,称不上是高僧,充其量是一个名字比丘而已。禅师认为,这些曾朝山的人,若问他朝山有何收获, 他如黑铁桶相似,一点没有自己的见解。即使有几个好学多闻, 喜欢在言句上参究,想得到老宿印可的人,不过是减损自己的福报而已。他们的这种到处参学朝山的行为,不过是在为自己赢得虚假的名声,对修道毫无益处,还会影响后学的道心。所以,文偃认为与其整天搞这些虚假的东西,倒不如自己安下心来真参实究来得好。

  多虚不如少实是对一个修行人品格的基本要求。追溯古往今来的大德高僧,他们无一不是求真务实的修道者。他们之所以被世世代代的修道者所尊崇,就是因为他们少说多做的谨严行持精神。印光大师在世时,一直厌弃虚名蝇利。他在住锡灵岩山寺时,坚持不做方丈,不登法座,不收出家弟子的三原则。他认为做方丈、登法座就容易增长人的傲慢之心和贪名图利之念。他不收出家弟子是为了防止在寺院中产生帮派之见。印光大师一生生活极为俭朴,常常以稀饭就咸菜度日,有时即使有信徒为他另设佳肴,也都被他劝止。为了惜福,印光大师每次在吃完稀饭之后,还用白开水冲荡粘在碗中的余粥,然后喝下,以免浪费。在有弟子询问修道的有关问题时,他常常以诚恳的心劝人念佛,老实做人,从不高谈阔论,显露自己的才华.我们看《印光大师文钞》,文字质朴无华,每一篇都是从净宗理论出发,真实劝人修证,从没有一点浮夸的成分。这就是一位祖师修学、为人的风范。

  与印光大师相似的弘一法师也是一位持戒精严,不尚浮华的高僧。作为一位在教内外享有盛誉的高僧,他从来不哗众取宠,为自己获得利益。在日常生活中,弘一法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近乎苛刻,在饮食上,由于受到印光大师的影响,有着与印光大师同样的习惯:一般是白开水煮熟菜吃,每次用斋不超过两样菜。据虚法师回忆,一九三七年夏,弘一法师应邀去青岛湛山寺讲律,在午餐席中,为他特意准备了四样菜,便不动箸,直到减到两样菜始用斋。弘一大师十分惜福,在他的跟中,什么都是好的,比如说宁波七塔寺的通床睡觉塌实,破烂的小旅馆安逸,没有闲人打搅;弘一法师持戒的精严,在教界直为人赞叹,弘一法师有个坐藤椅的习惯,每次坐椅,先要抖动椅才肯坐下。弘一法师怕椅的夹缝中有蠕动之微虫, 生怕伤害小生命,就在坐之前打个招呼。这虽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一个习惯,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法师爱惜物命、严持戒律之本怀。

  以上就是两位高僧在多虚不如少实方面为后人所作出的表率。


——摘自《清云法雨》2008年第4

发表于 2010-4-26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虚不如少实!
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贤圣僧!
发表于 2010-4-27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4-27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顶礼文偃禅师,印光大师和弘一法师
发表于 2010-4-27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多虚不如少实
发表于 2010-4-27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虚不如少实!
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贤圣僧!
发表于 2010-4-27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4-27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4-29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5 20:19 , Processed in 0.264068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