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995|回复: 68

[事迹传记] 一部诠释高僧生命奇迹的书---《高僧之死》连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1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部诠释高僧生命奇迹的书---《高僧之死》连载
  昨天是清明节。上午去上坟,心情沉重。陵园内烧纸烧香的氛围伴随哀痛的哭声,让我眼泪一直没干,中午没有心情吃饭。看到一对夫妇手拿献花为白血病而亡的女儿扫墓,夫妇俩表情木然哀伤。一位姑娘是来为他哥哥扫墓的,他哥哥因车祸而死,才24岁。姑娘是位大学生,并没有象其他人一样烧纸痛哭,而是对着墓碑念经,原来她信佛,清明节都要为哥哥念经超度。作为同样信佛的我,很想和她攀谈一下,看她虔诚诵经的神态,不忍打扰,悄悄回来。
  电视里新闻直播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的最新消息,首批9名获救者被陆续抬出井口,他们在黑暗的井下已经度过了漫长的179个小时。我为他们祝福!
  下午,来到师父的家,与师父就生死话题交流开来。师父是位居士,修禅多年,很有见地和修行,与中国佛协领导和寺庙高僧多有来往,去年刚出版专著《高僧之死》。
  这是师父去年送我的,至今我还没有读完。谈到自己的生死观,我萌生了利用自己经常上论坛的优势,把师父的《高僧之死》连载在论坛上,让有缘人了解高僧是如何面对死亡的。师父听了我的想法非常赞许。接下来的日子,我将按照《高僧之死》的内容连载,由于得到了师父也就是著者的授权,所以我的行为将不涉及侵权问题。
  《高僧之死》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各佛学院的辅助参考材料,也是从事临终关怀组织的参考书籍,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
  这是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编辑的内容简介,照载如下:
  《高僧之死》是禅学研究家、泰山禅法倡导者佟伟先生的禅学系列专著之一。
  《高僧之死》一书是国内第一部专门研究高僧死亡问题的专著,是佟伟先生十多年禅学研究的心血力作。该书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从佛祖释迦牟尼到近代虚云老和尚等近200多位在禅宗历史上有代表性的大师的死亡经历,详细解读了上百则禅宗公案,对禅宗大师面对死亡的思想准备、死亡的状态、死亡的境界等理论及实践问题做了详尽的阐述。该书是作者潜心研究《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历代法宝记》《禅林僧宝传》等禅宗宝典后,专门遴选的高僧大德如何面对死亡这个人生重大课题,不仅对禅宗研究者和禅法研修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对普通信众以及从事临终关怀的研究者也有很高的借鉴作用。该书注重故事性、趣味性,可读性,书中避免复杂难懂的佛学术语,对禅宗特有的不可思议的生命现象,如“舍利子”“肉身”做了极具现代意义的分析探索,具有很好的阅读预期。
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学佛无坏事 于 2010-4-21 11:5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净土一莲 + 1 感谢师兄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僧之死》第一章

《高僧之死》第一章


              大限来临
生死轮转、阴阳交替。和常人不同的是,在入灭之际,高僧们没有迷惘和茫然,更没有慌乱和顿失依靠,而是表现了镇定自若的平常和平静,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头脑始终清醒,思维清楚,毫无痛苦,能主动安排交代自己的后事,能以准确明快的语言为近人开示,真正做到视死如归;二是预知时至即是能够知道自己辞世的准确时间,表现出对生命的控制和把握的能力;三是能够自己作主,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提前或延迟如灭时间,对待生死洒脱自在显示出高深的修为和境界。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S1.1  三十二祖弘忍大师    入室安坐而逝

禅宗第三十二祖弘忍大师,俗姓周。因为要公开找传法人,让弟子们写出自己的学习心得,大弟子神秀法师想得到衣钵,又害怕自己的见地得不到师父承认,就在夜里偷偷在墙壁上写了一个偈子: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遣有尘埃
   当时慧能只是打杂,没有出家,他听了后说:“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因为他不识字,就让别人,在让别人代他在神秀法师写的偈之旁边另写了一首偈子:
  菩提本非树  心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假拂尘埃
  弘忍大师后见这个偈子,暗自高兴,终于找到传法人了,可是他担心别人会加害慧能,就故意说:“这是谁作的?亦未见性。”但是,弘忍大师半夜召慧能入室,传给他袈裟的同时,交代给他很重要的一段话:“因为人们根基不同,所以佛教有十地三乘顿渐各种各样的方法来随机引导。但是真正的无上微妙秘密圆明的正法,是在眼中珍藏,佛祖付于上首大迦叶尊者,历经展转了二十八代,传给达摩大师,来到中国,后来传给慧可大师、僧璨大师、道信大师,我是第三十二代。我现在把法宝及所传袈裟都交付给你,你要好好保护,别让它断绝。听我说的偈子: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
到了上元二年,弘忍大师忽然对大家说:“我现在的大事完成了,可以放心走了。”即入室安坐而逝。寿七十有四。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s1.2 常扬和尚 “我只吃这一顿就不吃了”
常扬和尚,四川人。十六岁在石经寺出家。1984年上半年,某天,当时师住文殊鼓楼内,早晨去食堂排队买稀饭时,对食堂僧人说:“我只吃这一顿就不吃了。”并将剩余的菜饭票全数交还食堂,端一碗稀饭回房去,稀饭放在桌上,上床吉祥卧而逝,世寿81岁。装龛后,面面貌如生,前来瞻仰顶礼的四众弟子接连不断。在新都宝光寺火化,获得舍利一盘。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S1.3 法灯禅师 安坐而终
《指月录》记载:南唐时金陵清凉寺(既今清凉山公园清凉寺)有一位法灯禅师,他性格豪放,平时不太拘守佛门戒规,寺内一般和尚都瞧不起他,唯独主持法眼禅师对他颇器重。我们熟悉的一个成语“解铃还须系铃人”就源自法灯禅师:有一次,法眼禅师在讲经说法时询问寺内众和尚:“谁能够把系在老虎脖子上的金铃解下来?”大家再三思考,都回答不出来。这时法灯禅师刚巧走过来,法眼禅师又向他提出这个问题。法灯禅师不假思索地答道:“只有那个把金铃系到老虎脖子上面去的人,才能够把金铃解下来。” 另外,法灯禅师在佛学和文学方面的造诣也是值得称道的,最著名的作品有《古镜歌》三首,其中在第三首中写到: 时人不识古镜。尽道本来清净。只看清净是假、照得形容不正。或圆或短或长、若有纤豪俱病。劝君不如打破、镜去瑕消可莹。
开宝七年六月,法灯禅师示疾。临终前,他告众曰:“老僧卧疾。强牵拖与汝相见。如今随处道场,宛然化城。且道,作么生是化城不见。古导师云:宝所非遥,须且前进。及至城所,又道我所化作。今汝诸人试说个道理看。是如来禅,祖师禅,还定得么。汝等虽是晚生。须知侥忝我国主。凡所胜地建一道场。所须不阙,只要汝开口。如今不知阿那个是汝口。争答效他四恩三有。欲得会么。但识口必无咎。纵有咎因汝有我。今火风相逼,去住是常道。老僧住持将逾一纪。每承国主助发。至于檀越十方道侣。主事小师。皆赤心为我,默而难言。或披麻带布。此即顺俗,我道违真。且道,顺好违好。然但顺我道,即无颠倒。我之遗骸。必于南山大智藏和尚左右。乞一坟冢。升沈皎然,不沦化也。努力努力,珍重。”即其月二十四日安坐而终。
佛教以报恩为重,四恩者:一天地恩,二君主恩,三父母恩,四师长恩。凡此四者,皆宜回向以报之。三有者:一有情者,二有识者,三有缘者。凡此三者,皆应亲之。所以“四恩三有”为信佛者,须念念不忘。在这里法灯禅师诚恳地感谢大家对他的帮助,注重强调要带着“无我”的思想去看待人生:如果我死后,你们披麻带孝就是顺俗违真,违背了四大皆空的真理,把我葬在南山,与智藏和尚为伴九月很好了。你们多努力,保重吧。说完,法灯禅师安坐而终。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S1.4 宽赞法师 “今天晚上我要走了”
宽赞法师,江西南昌市人,是虚云老和尚的女弟子。1987年春,她八十岁了,腊月初五,她对住在隔壁房间的法参师说:“请你帮我剪一下指甲。”瑶田寺是农禅并重,自食其力的寺庙,其中老年人多,大家都十分忙。法参师说:“我现在没时间。”她说:“结个缘吧!我也只有两三天了。”到腊月初八的早晨,她还吃了一碗腊八粥。上午,她要照顾她的小比丘尼为她剃头、洗澡,对她说:“今天晚上我要走了。”
果然,当天夜里宽赞法师静悄悄走了。第二天为她换衣服时,看到她端坐龛内,脸色红润,微带笑容,比平时庄严多了。火化三天后,华光法师去捡骨灰,发现头骨有粉红、翠绿、金黄三种顔色。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S1.5 悟道法师 往生像睡觉一样
  悟道法师,俗姓韩,1921年生於浙江省岱山县岱东镇。2005年11月26日上午,悟道法师早上起来,很开心地对身边弟子说:“三个一起来了,还从来没有三个出家师父一起来请我的。”弟子们心里明白,老和尚说的那三个出家师,就是西方三圣啊!想到师父也许真的快要走了,大家心里都难过起来。悟道法师吃完午饭,像平时一样,一个人进屋里休息去了。大约四点多,居士从窗口叫师父,老和尚没应声,从窗口往里看,床上的被子好像一动没动过。她心里隐隐掠过一阵不安的感觉。看看快到吃晚饭的时候了,她约伺者一起推门进去叫师父,这才发现,老和尚侧卧在床上,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了……
  老和尚圆寂前几个月,就对身边伺者和居士说,他的时间不多了,再过三个月,他要往生了。过了一段时候,老和尚对身边的人说:“我还有一个月要走了。”而后说:“我还有廿天要走了。”再而后说:“我还有十五天要走了。” 又过了一个多礼拜,老和尚对身边弟子说:“我还有七天要走了。我不会生毛病,我往生,像睡觉一样去,我一个人也不会给你们知道。”老和尚果然如他所说,没让一个人知道,像睡觉一样安然辞世了……
  悟道法师圆寂一年后,2007年1月5日(农历十一月十七),岱山慈云极乐寺为悟道老和尚举行了法体焚化仪式。普陀山方丈戒忍法师点燃了荼毗之火。烧到一半的时候,一位居士拉开焚化窑的门看了一眼,只见熊熊烈焰中,师父骨架子还坐着,两手相搭,就像平时打坐一样。门关上,继续烧,最后全部烧化成灰。
  为了第二天要举办老和尚舍利塔落成典礼暨舍利入塔法会,当天傍晚,寺院知客师打开窑门,把骨灰全部扒了出来。老和尚的几位弟子将骨灰筛选了一下,毫不费劲就发现了数百颗圆润坚实、闪烁着金属光泽的的舍利子,多为黑色、紫黑色,也有其它颜色的,大小如绿豆或小米般大。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S1.6 达观大师 开目微笑而别
万历三十一年秋,憨山大师在曹溪写信给达观大师,请他来重兴祖庭,但因发生了震动海内的“妖书事件”,达观大师不幸被捕入狱。所谓“妖书”即达观大师要求朝廷减免矿税的谏文,因为奸臣的挑拨,所以一片为国民的忠心,竟被冤屈入狱。
   这时,执政者想把达观大师处死。达观大师说:“世法如此,久住何为!”就洗了浴,点起油灯,端坐说了一首偈:
       一笑由来别有因,
       那知大块不染尘;
       从玆收拾娘生足,
       铁橛花开不待春。
   说毕即溘然而逝。达观大师的近侍曹学程,听说达观大师已逝,急忙赴到,见师端坐不动,就抚著师的背说:“师傅去得好!”达观大师又开目微笑而别。这时年龄只有六十一岁,他这样洒脱自在的了脱,使朝野上下闻之,无不叹服。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S1.7 三十一祖道信 引颈就刃,神色俨然
禅宗四祖道信大师,俗姓司马,今河南泌阳人。七岁出家。十四岁见到三祖僧璨大师。道信禅师便问:“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
  三祖反问道:“谁束缚你了?”
  道信道:“没有人束缚我。”
  三祖道:“既然没有人束缚你,那你还要求解脱干什么呢?不是多此一举吗?”
  道信禅师闻言,当下大悟。
  三祖把法衣托付给他是说了一首偈子:
  “华种虽因地,从地种华生。
  若无人下种,华地尽无生。”
  唐贞观年间,唐太宗非常仰慕道信禅师,想一睹禅师的风采,于是诏令祖师赴京。但是,道信禅师以年迈多疾为由,上表婉言谢绝了。这样前后反复了三次。第四次下诏的时候,皇帝火了,命令使者说:“这次他如果再不来,就提他的首级来见联。”使者来到山门宣读了圣旨,祖师居然“引颈就刃,神色俨然”。使者非常惊异,不敢动刀,便匆匆回到了京城,向皇上报告了实情。太宗皇帝听了,对祖师愈加钦慕。
永徽二年闰九月初四日,临终前,道信禅师将法衣会付嘱给弘忍禅师,并垂诫门人说:“一切诸法,悉皆解脱。汝等各自护念,流化未来。”言讫,安坐而逝。逝寿七十有二。
奇怪的是,第二年四月八日,道信禅师的塔户无故自开,仪相如生。尔后,门人不敢复闭。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S1.8 葛郯居士 语毕端坐而化
《续传灯录》记载,宋朝有个葛郯居士,曾担任知府。淳熙八年时,感到身体有病。一天晚上,忽然对下属要了笔墨,写下一句话:
大洋海里打鼓,
须弥山上闻钟。
业镜忽然扑破,
翻身跳出虚空。
对身边僚属说:“生和死,就象白天和黑夜交替,没有什么奇怪的,如果从道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生死,如果将生死对立起来就会去道远矣。”语毕,端坐而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5 17:59 , Processed in 0.332330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