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325|回复: 25

[佛教文化] 多宝佛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0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良乡多宝佛塔

1.gif

良乡多宝佛塔位於北京市房山县良乡镇东北的燎石岗上,俗称“良乡塔”,又称“昊天塔”。

塔建於辽代(916-1125年),砖结构,平面八角形,五层,塔高约36米,空心楼阁式。塔身第一层高大,东南西北四面各开券门,其馀四面开直棂窗,檐下隐作斗拱。塔内四面原有佛龛、佛像,惜遭破坏。塔刹由八角形莲座,上置宝珠组成。塔内有梯可以登顶。登塔可北望都城,南眺涿县,数十里内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在古代宋辽交战时,此塔曾起瞭望敌情的军事作用;此塔是北京地区的楼阁式塔。
1984年北京市文物局曾拨款12万元进行维修,并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楼主| 发表于 2010-4-10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盘山多宝佛塔

盘山多宝佛塔
   又称“少林寺塔”,位於天津蓟县盘山风景名胜区少林寺东。少林寺旧名“法兴寺”,魏、晋间建,元代重修,有观音殿、明月堂等建筑。抗日战争期间毁於兵火,唯佛塔独存。
多宝佛塔始建於明崇祯七年(1634年),清顺治九年(1652年)落成。塔高30米,砖筑13层。砖石结构,平面八角形。基座为石砌须弥座和砖雕壶门、仰莲。塔身高大,正面设门,内砌佛龛,东、西、北三面雕假门,其馀四面雕假窗。其上砖雕五踩斗拱,承托塔檐十三层。每层砖檐间均作低矮塔身十二层,四个正面作凹形门龛,与密檐塔不同。是盘山现存最高大的佛塔之一。
  多宝佛塔下有一泉,汇成“红龙池”,周长七丈。池水四季不断,清司见底。池北石壁上,雕凿一条腾跃的红龙,昂首振鳞,姿态栩栩如生。清风徐来,碧波荡漾,红龙倒影随波浮动,好似游龙戏水一般。崖壁上刻有“红龙池”三个隶书大字,字径二尺,为金代大定七年(l167年)所镌。池旁边有几行题记:“正德十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户部郎中於君觉甫至,同登上盘。即下,小憩池上,因题。监察御史吴卢雍师邵记。”(注:卢雍是明朝吴县人,字师邵,正德间进士。当过监察御史,曾上书阻止明武宗朱厚照北狩兴建行宫。於觉甫,为明吏部侍郎。)
  红龙西面,有“立沛甘霖”刻石。清朝诗人德风在《红龙池》一诗中咏赞道:“石壁镌龙映水红,天然妙技夺神工。何时借得风雷势,躍出池塘上碧空。”

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4-10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宝佛塔又叫石塔,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城南偏西35公里的柏林寺村西1公里处,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年),是柏林寺主要建筑之一。多宝佛塔所在的柏林寺,又称石佛寺,该寺立于山哟之中,树林葱郁,风景优美,是集佛、道、儒为一体的寺院,由于建筑保存完整,常有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4-10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襄樊多宝佛塔

4.jpg

宝佛塔距隆中一箭之遥,有一座寺庙,叫广德寺。它离山不远,在一片空旷的田野上。南望,是巍巍清山,北眺,是滔滔汉水。寺院方方正正,四外有整整齐齐的护寺河,除东山门外,别处进不了寺院。这恐怕是其它很多寺院所没有的。此寺以刹深殿高而著称于世,更以颇具特色的多宝佛塔而名闻遐迩。广德寺原名云居寺佛教寺院。建于大唐贞观年间。当时规模庞大,景物伟观。有南山门,天王殿观音殿弥陀殿大雄宝殿(又称佛爷殿),方丈殿共一百三十多间,五殿四院,一层深似一层。洋洋大观,可惜惨遭兵火。到了明景泰年间,一个法号叫大云的和尚捐金重建,改名广德寺
广德寺内多宝佛塔,又名“
五星塔”,久负盛名,雄伟壮观,其建筑风格全国独一。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身系砖石结构。通高17米,分塔座和塔首两部分。塔座高7米,为八方形四券门,上造浅檐,下奠矮基,角贴圆柱,石雕龙首;每方设一佛龛,龛内供一石雕趺坐莲台佛像,四门皆有通南道入内,俗称“八方四门”。正门南向,上额石匾阴刻“多宝佛塔”。檐下横列斗大“佛”字3个。塔内砌八角形亭式塔心柱,也有壁龛坐佛。北面通南一侧,有石阶梯可登座顶。塔身五座小塔和覆盖楼梯口亭组。座顶主塔喇叭塔,高约10米,八方须弥座,刻仰复莲瓣四层,上承复钵式塔肚;再承须弥座,四面饰嵌佛石龛,座上置相轮,顶为铜铸莲花宝顶。主塔四方,各立一小塔,塔身作稍矮,为六角攒尖顶,顶上叠密檐三层,塔身也有嵌佛石龛。东侧阶梯。覆盖的方亭为四角攒尖形,佛塔内外共有佛像48尊。
    1991年,市政府拨专款180万元,维修了广德寺
藏经楼方丈院知客楼天王殿及山门,修复了大雄宝殿。经省人民政府批准,1997年1月,广德寺为佛教活动场所正式开放。襄樊的广大佛教界人士和信众十分感谢,纷纷表示:要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要遵纪守法、爱国爱教,提倡人间佛教,壮严国土、利乐有情,为提高襄樊的知名度,为襄樊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多做贡献。
 楼主| 发表于 2010-4-10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唐山多宝佛塔

5.jpg

多宝佛塔在峪中古寺前,金代建。寺殿的后檐下有一口井,因严寒不冻,干旱不涸而得名天井。今寺庙荡然无存,唯井与浮屠尚存。多宝佛塔是1976年大地震幸存下来的较完整的密檐式古建筑。塔高3丈5尺,青砖砌成,八角形状,共7层,塔身各层的每个角上各悬挂一个铜铃(现已丢失)。塔的结构第一层较高,以上6层之间距离较小。塔的四面各有一个2尺高的小碹洞,内雕佛像。塔南面的碹洞上镶有一块白色石板,上刻“多宝佛塔”四字。在东、西、北三面的碹洞上方雕刻有花纹。碹洞两侧刻有对联。东侧为“何群震振,持国握乾坤”。北侧为“寻声周沙界,慈非满大千”。西侧为“法权超苦海,仙乐引群生”。塔座上沿雕有16个小石佛像,八个角上各有一个小碹洞,内各有一个砖雕小佛像。因年久失修,塔基有损,1984年12月24日唐山市文化局拨款重修塔基。
    在多宝佛塔的西侧,原有一座北朝南的
弥勒寺,后改名为“灵云寺”。据《滦县志》记载,该寺建于金代,寺内有香火地四亩,正殿为满堂佛,供奉佛像几百尊,大者6尺许,小者尺余,神态动作各异。弥勒寺的两侧各有一座庙宇,东侧为窑神庙,西侧为关帝庙
    多宝佛塔东侧约50米处,有一座丈高10余层的砖砌小斜塔,向西北方向倾斜20度许。塔身中部镶有一块青石,上有正楷刻字“白云法师墓”,当地人称“和尚坟”。斜塔和灵云寺“
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已无迹可考。
多宝佛塔北面的山名为
白云山,因雨后常有白云缭绕而得名,又称自来峰。此处清代以前风景优美,为“滦州十景”之一——“秋岭松云”。当时夹路长松,四周青障。知州吴士鸿游此题诗:“选胜探奇几定踪,更寻僧舍曳疏筇。灵湫涛出秋千鉴,鹫岭飞来十丈峰。松涧阴深时见鹿,岫云舒卷每从龙。倦游未忍言归去,百八声传别院中。”
    清邑人
汪鉴诗云:“矿怀随处寄游踪,峻岭嵯峨自倚筇。飒爽松涛常带雨,溟蒙云气欲遮峰。岩巅刹古飞灵鹫,湫底波澄隐蛰龙。倦拂石衣聊小憩,遥天陡落一声钟”。清邑人李恩捷诗云:“贪寻胜事觅遗踪,穿破芒鞋更曳筇。涧底长流不宿水,云间高耸自来峰。潭深带月开金鉴,松老无风起卧龙。自是名山藏古刹,等间清磬问疏钟。”
 楼主| 发表于 2010-4-10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花果山多宝佛塔

6.jpg

多宝佛塔在九龙桥去海宁禅寺之间的山路旁。平岭处原有一座石砌宝塔,据史书记载,建于明代。塔基为八角形平台,直径大约10米,周围镌有莲座、缠枝等高浮雕图案,工精技巧,凝重飘逸。因位于时称“海宁寺”前不远,此塔也叫“海宁寺塔”。高31.4米,十分壮观,和陕西省西安市多宝佛塔是一个模样。此塔建起不久就倒塌了。何时何故倒塌未见载述或传闻。此后,天长日久,整个塔基都埋在碎石之中,一直无人过问。年复一年,时代久远,荆莽丛生,面目难辨,山民和寺僧也不知道这里原来有古塔。久而久之,荒草没膝,无人问津。之后,有人发现草丛中有块石围成一八角形轮廊,都误认为是一口干涸的古井废址。至于井为何在这高处,从无疑者。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旅游事业方兴未艾,经市有关部门的一些专家,查找资料,精心求证,终于弄清原来此处有一座古老的多宝佛塔。遂进一步清理,深入考证,使原塔基平台重见天日。进而开掘石室,收获更为喜人,塔心石室中,有鎏金铜像,以及大批古钱币出土,作为历史文物收藏在市博物馆。1995年,重建,其名仍叫“多宝佛塔”。塔为石雕,实心,长柄铃型舍利塔,为仿南唐古塔风格,高12.77米,9级8面。塔身周围有石雕佛像64尊,小巧玲珑,栩栩如生,神态不一,韵味各异。内容丰富多彩,刀法古朴典雅。虽与塔基色泽不一,格调不一,但古意盎然。
 楼主| 发表于 2010-4-10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平阴县多宝佛塔

7.jpg

多宝佛塔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济南城西南平阴县翠屏山(又名水山)顶的玉皇阁院内。始建于唐贞观四年(630),明嘉靖元年(1522)重修。从营造形制及造像雕刻特点看,当为明代所建。为石砌八角13层密檐式,通高20米,基座高约1米,每边阔2.3米,塔身向上逐层收分,顶成锥形,上置铁刹。塔每层各面均作尖拱形佛龛,龛内置莲花座,上置佛像,原有104尊,现存98尊。二层塔壁嵌有嘉靖元年《平阴县水山宝峰寺多宝佛塔碑记》两方。
 楼主| 发表于 2010-4-10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陀山多宝塔

8.jpg

普陀山多宝塔位列普陀山镇山三宝之一的多宝佛塔,又称宝佛塔,俗名“太子塔”,建于元朝元统二年(1334年),是普陀山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浙江省唯一的元代石塔。
多宝佛塔位于海印池南端,是一座高18米的五层方塔,双层塔座,三层塔身,有台无檐,全由太湖美石砌成。上三层四面均凿龛雕佛,造型别致,气韵古雅,尤其是第三层四周的观音三十二应身小像,神态温和凝重,给人以亲切端庄之感,其独特的宝箧印式造型为全国罕见;佛像的背景为十八罗汉,每个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每层石台置石栏,石栏柱端刻有守护天神、狮子莲花等图案。石塔底层基座平台较宽,顶层四角饰有蕉叶山花,四周栏下雕有四个龙头,张口作吐水状,雨天水从龙口流溢,如龙垂涎。
   宝塔系元代元统年间由山僧孚中禅师募资改建,并得到太子宣让王等江南藩王资助,并在塔旁建造太子塔院,1919年,印光法师与住持了余、了清等请无为居士陈性良募捐补修,形成现在的造型。清晨时分,日出海上,站在塔院中闻听普济寺传来的悠扬钟声和百步沙海滩的澎湃潮响,两声互相应和,激荡心胸,令人神清不已,故得“宝塔闻钟”之美名。
多宝佛塔院内还有诸多古迹、题刻,康有为到普陀山时曾在塔院内假山石上留题“海山第一”四字。在宝塔内还曾发现了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聊城御史傅光宅所撰、余姚俞近旸所书的《普陀山太子塔下藏零牙志》。
 楼主| 发表于 2010-4-10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宝如来

(菩萨)东方宝净世界之佛,入灭后以本愿为全身舍利。诸佛说法华经,必于其前出现。(参见:多宝塔)。智度论七曰:‘有诸佛无人请者,便入涅盘而不说法。如法华经中多宝世尊,无人请故,便入涅盘。后化佛身及七宝塔证说法华经故一时出现。’
 楼主| 发表于 2010-4-10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9.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1 07:25 , Processed in 0.429790 second(s), 20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