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747|回复: 0

大乘佛教的动力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4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乘佛教的动力性 在大乘佛教的人生观中,是把生活看成一场戏——经常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自己既是演员,也是编剧。这对于去除偏执、解除痛苦,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当人们遇到困难,需要更大的勇气和动力时,这种思想,不会产生直接、主动的效应;而更多地,这种“如戏观”由于被误解,反而容易成为人们退却的借口。因此,这种人生观,缺少现实社会中,个人、团体乃至某个社会阶层成功所需要的动力性。 就社会的动力性而言,一个充满了这种“自认为是佛教徒”的世界,不见得是一个更好的世界! 准提法对“共业”的昭示,反映到准提行者,对现实世界的人事及态度方面时,却大不一样。它既继承了大乘佛教“因缘戏行”的优点,并规避了上面所例举“退却的借口”等缺点,为现实人生注入了腾腾动力与激情! 学佛的误区之一 ——片面、消极、唱高调 暗示事物有真实的自性 现在某些佛教中人的比喻很动人:“襁褓中的我们,尿湿了床,所以哭着引来大人,希望给我们换换尿布;但是他们没有,只是把婴儿的摇鼓打响,转移了我们的注意力,我们只是暂时不哭了,同样‘所谓成功的观念,就是我们大人的婴儿摇鼓’,诸如海边别墅、美女、汽车、提前退休、名声、朋友等等。更别说酒、音乐、艺术了”。 这种比喻似乎很对,仔细分析,却发现这是在暗示我们,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叫做“尿床”;殊不知,这正与佛教的“四法印”相违。 事实上,一切只有显现而没有真实!佛教中常有人喜用一种暗示,暗示人们——“在洞察了生老病死的秘密后,会突然辞职、出家、出世”什么等等,‘看不出一天工作十四个小时,巴结老板、贪婪的吞并对手,压力不断,只换得一年几周休假的生活有什么意义。’”,这种暗示本身,也是不合佛教根本理论的,这种思维的结果,必然是牢骚、消极和面对共业的无奈。 而佛教徒的另一种极端是唱高调,其高调往往贬低世俗人习惯用“你拥有什么”,而不是以“你是什么样的人”来评价人。批评世人把成功的典范比作比尔.盖茨,嘲笑世俗人群的不道德性。“有些父母如果选择要孩子去拯救村庄,或是当大企业的执行长,他们会选择后者。”,这种高调和自视清高,与佛教的基本原理也有矛盾。为什么?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一定比“你拥有什么”的人高明哪?你真的就是某种固定模式的人吗?如果那样,似乎是在说:“人存在着某种内在的本质(这是其第一个错误,与佛教的“无自性”矛盾),而这种本质是那些“拥有什么的人,一定没有的”(这是它的第二个错误,曲解他人)。 从准提法理念上来讲,你“显现为什么样的人”才更重要!而“你拥有什么”更接近这一点,“你是什么样的人”并不重要,那只是你的自我妄想。如下面这句话的例子:“对你女儿来讲你可能是个慈爱的父亲,对我们来讲你还可能是个恶棍。” 如果让劳动、付出、交流、财富、地位、报恩、理性都显现出的话,显然,若是亿万富翁比尔盖茨去救助同样一个人群,他会比常人做得更好;洛克菲勒和比尔盖茨等,也正如此这般回报了社会。 既然都是“如戏的显现”,“准提理念”提倡佛教要显现出积极、富贵、发展这一面,而不是消极、贫穷、保守的那一面。就像富贵并不代表精神高贵一样,贫穷更不能说明你品质高尚!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对持戒和布施的理解中。如果处理不好,会有引导消极、鼓励贫穷的反社会作用。难怪有些人骂一些佛教徒是:招摇的灵魂、买春的倾销......。 对诸法无常的错解——消极散漫的佛教徒 大多数佛教徒都知道“诸法无常”:一切和合的事物都是无常的。一 因片面理解而产生消极散漫要知道无常是全部:事物无常的生、无常的住、无常的坏、无常的空...,世俗人只抓住中间那部分,佛教徒只看到后面的衰落死亡部分。多数人对待生活的方式就像吸毒的人,只是认知吸毒时的飘忽,而回避之后的痛苦和对身体的伤害等等。而误解佛教本义的佛教徒,则类似于:只因为看到吃到肚里的食物,最后都变成了粪便,于是干脆就什么也不吃了。这是很多佛教徒不求、无求,消极对待事物的原因之一。 其实,佛陀的“无常”教育,是要我们领会整个循环过程,而不是仅仅抓住自己喜欢的某一部分。要反思、反对佛教徒常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事事无常,你又何苦去追求呢?” 无常不是说只有结果是无常的,而是指和合事物的当下,从开始到消失都是无常的。正因为事物的开始是无常,例如你现在没有一辆BMW 宝马,你才有动力、机会去拥有它。正因为事物的过程是无常,是因缘和合的条件缘聚,你才有扭转乾坤,改变因缘来使事物发生变化的机会。 就像使用一次性筷子,会加快森林消失一样,我们要长寿,就可以选择不吸烟和多运动。“条件控制事物的发展”,我们不必认为有什么情绪、习气和模式是一成不变的,无常不是消极与散漫。正因为你相信组成事物的所有成分,不可能保持衡常不变,才能生起无畏的信心,才敢于面对最坏的状况;同时又能试图创造好的缘起,将其引向你的期望方向。 二 思考和推演、积极行动、心能成熟 作为准提法的修习者,应该对事物发展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和推演,分析不同因缘下事物的变化方向,并以此作为自己努力积极行动的依据。谋事在于我,成事在于缘;对于结果,成功时不骄傲、不居功,因缘成而非我成;失败时,不气馁不焦躁,因缘再聚仍可成;因缘不具,任何人也无回天之力;总结自己失败的原(缘)因,促成自己能力的增长及心理情绪的成熟。 三 不要因怕痛苦而不敢对事物有期望 无常不是佛教徒认为的死亡、不可取、不追求、无意义。 无常意味着变化、发展、和可替代。没有无常,就不会有发展和进步。没有期待,就不会有成功。不要因为怕痛苦而不敢去期待,只要这种期待是以缘起无常为基础的、现实的一种变化。没有行动的期望才会让人失望。 四 准提弟子的大出家与小出家 从现在共业现象和众生的根基来讲,法身的成就,可能出家更易办到。但在出家前,需要妥善处理家庭、事业和子女问题。 小出家,就是在娑婆世界的此世出家,靠自己的力量,安顿好父母、妻子、儿女,以自己的力量来出家修行的。 准提法提倡的出家,是大出家;是从娑婆世间出离,靠佛的愿力到极乐世界去修行。所以在出家前,一定要有报恩之行——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家人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下一代留下丰富的物质资产和敬业精神。 -----------------------转载于准提法网络佛学院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2 22:27 , Processed in 0.130734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