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641|回复: 0

细菌也会思考问题!你知道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2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细菌也会有思想力吗?
  让我们看看西方尖端科学家们的实验报告罢!
  早在公元一八八三年,即是距今一○三年前,德国著名生物学家威咸.飞法尔(Wllhelm Pheffer)公布一项实验报告。他在细微的一组试管内分别置放不同的物质,一种是有杀菌作用的药品;另一堆是吸引细菌的美味食物渣浮。然后把一批细菌放入管内。他从显微镜中观察到令人惊异的情形:细菌成批地舍近就远,游动趋向食物,而且知道回避挡路的杀菌药物。
  这情形显示细菌具有一种判断力和分别心,而且有适应环境的决断力。显然是思考所产生。说是“本能”,“本能”何尝不是经过思考的反应?
  飞法尔的实验报告,并未引起科学界太大的重视,被束诸旧档,直到经过九十年之久,才重新被科学界检出来研究。一九七四年,美国科学杂志刊出微生物化学家(Microbial Biochemists)尤流斯.艾特勒(Julius Adler)与华裔的Wung Wai Tso,两人合作的论文“细菌的决断力”。才又重新引起科学界注意细菌的思想力。
  艾特勒与Wung Wai Tso两氏,公布他们对于细菌行为与思考力的研究实验报告。他们采用一种科学定名为E.Coli的大肠菌作为实验。他们发现:伊柯利大肠菌能够判断孰为适合其享用的食物,孰为不利于其生命之危险饵物,又懂得回避含有杀菌药物的美味饵物。这些大肠菌具有分别能力,能够评断“诱饵”未必就是美味可口的食物,驱阻物未必就是毒药。而且,更能够判别外来刺激物质的绝对体积、分量乃至内涵成分,也能估计“刺激物质” 的力量大小。
  艾特勒与Wung Wai Tso两氏又从实验中发现:细菌在接触外来刺激物质之后,会引发其自身的“变异”(Mutation),以适应环境及应付刺激物质。所谓“变异”,就是细菌本身遗传染色体内的蛋白质发生变化,促成染色体的变异──这些变异过程,在高等动物是需要很多世代才能完成的。但是最低等的原始生物单细胞细菌,因其生命时间太短促,故其变异反应也较迅速,而且较易被发现。
  艾氏等科学家发现:遭遇外来物质刺激之后的大肠菌,各有其不同的反应变异。有些大肠菌会改变其染色体的蛋白质,形成变异的接受体(Receptor),来应付接触的“刺激物”(Stimuli)。这种变异的大肠菌,与原来的大肠菌不相同,称为“变异大肠菌”(Mutate E.Coli)此种新“接受体”对于“刺激物”的反应,与未变异阶段的细菌,截然不相同。未变异细菌所兴趣垂涎的某些诱饵“刺激物”,变异大肠菌对之则毫无兴趣。
  细菌的这些 “接受体”,有感觉、有记忆力、有反应适应力。见附图说明如下:


  上图是大肠菌的图解,(注:转载时无图)六角形小粒代表蛋白质(Protein),半月形代 表甲醇基酵素(Enzyme-methylation),椭圆形代表解除甲醇基酵素(Enzyme-demethylation),正方形代表甲醇基群组(Methyl Group)。
  当外来刺激 物质(Stimuli)已与大肠菌接触之时发生如下情形:
  此一“刺激物”是大肠菌欢喜吃的食物,进入大肠菌细胞膜之后,大肠菌的“接受体”(以半扇形代表),立即发生感觉反应,它知道这是对它无害而又可口的营养物,它立刻与之结合。
  一、细菌的感觉接受体与外来营养物结合。
  二、引起细菌内的甲醇基酵素(以半月形代表),与之结合。
  三、产生蛋白质的分解变化,放出氢“正子”(Proton),各粒 “正子”作为燃料,推动细胞体外鞭毛(Flagela)的活动。随之,另一种酵素“解除甲醇基酵素”(以楠圆形代表),随即来解除蛋白质的分解变化。在这种一先一后的短暂过程之中,显露出暂时的─还原的。
  四、细菌的过去形态记录。
  细菌体内不但具有可称之为“眼睛与耳朵”一般的“感觉小粒”(接受体),而且还有十多种作用与“脑神经细胞”相似的蛋白质小粒。
  这一点己经被美国加州大学相克莱分校的生物化学学家丹尼.柯殊兰(Daniel Koshland)所发现及证实。柯殊兰是当今最有成就的“细菌心力学”研究专家。
  细菌也有心力吗?
  是的,柯殊兰博士发现:大肠菌及其他细菌都各有其脑筋心力,而且有很不错的记忆力。
  柯氏的实验发现:当没有吸引的食物之时,个别大肠菌各自分散游动,漫无目的,并无一定方向。但是,置入一滴食物以后,所有的大肠菌立刻停止乱闯;转而一齐朝着食物的方向前进,而且采取直线前进。
  置入的诱饵被消耗已尽,各细菌又漫无目的的乱转乱滚。隔了若干时问之后,再置入一滴诱饵于前一滴的旧址,各细菌记得起先的甜头,纷纷再直线冲来享用。
  然后,诱饵又耗尽。各细菌散开。可是不时回到原址探寻有无甜头。之后,再置入一滴物质,内中的食物减半,掺以其他无毒化学物质,各细菌闻风而至;但是,在接触时立即失去兴趣,并不如前时之热烈吞噬。有些细菌竟不住翻跟斗,有些掉头离去。
  然后,在原址另置入含有杀菌力量的诱饵。各细菌来到,略一探测,即舍之而他去,纷纷避开。
  隔了一段时间,取去毒饵,又隔若干时间,另置入无毒诱饵;可是各细菌仅在遥远之处观望,无一敢趋前,显然颇存戒心。
  从这些多次实验观察,细菌显然颇有脑筋,并非吾人想象之原始简单。
  以体积而言,一个大肠菌的全部身体,不过只有○点○○○○三九(0.000039)英寸长。而且只有一个细胞,没有所谓心脏与脑子;只有细胞核与一些细微到宛如无物的蛋白质与酵素,它怎么竟有上述那样的脑筋呢?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
  让我们再看看细菌。
  大肠菌的细胞膜外面有些鞭毛,其状似鞭,因以名之。它们相当于鱼类的鳍,又相当于船桨;但是鞭毛的动作是三百六十度旋转的(倒有些像浙江乌蓬船的摇橹),是推进细菌运动的工具。其原动力来自其根处膜内的“正子”(见上文图解),这些正子都是些氢正子(这情形与吾人所熟知之马达作用并不尽相同,马达是由电子汇成电流所发动,但是细菌的鞭毛是由氢正子发动)。
  细菌的鞭毛同时也是触角,平时各根鞭毛四方八面去探触环境,各毛行动并不一致。但是当发现有可口美味食物以后,各根鞭毛突然采取一致行动,和谐一致地旋转,变成推进器,使细菌向着食物冲锋前进。
  细菌的细胞膜内,至少有三十种“接受体”,来接受吸入的物质;一二十种不同的酵素,分解或结合外物;又有十多种蛋白质,来作为“资料处理中心”,以决定如何处理外物,如退却?前进?吞噬?放弃?进攻?逃走?经验的教训回忆及未来的安危判别。
  这些蛋白质 “资料处理中心”,就是那些“接受体”在接触外来物体的刺激时反应变成的,“资料处理中心”随之就发出命令,发动功能相异的两种酵素,去处理已接受得到的外物,酵素就斟酌情况需要,将蛋白质改变或增加一些“甲醇基群组”,或减少一些甲醇基群组,使蛋白质放出氢“正子”来作为动力,推动各根鞭毛。
  小小的细菌,功能竟如此复杂!
  还有呢?
  “甲醇基酵素”与“解除甲醇基酵素”两者的功能迥异。甲醇基酵素是去增加“甲醇基群组”成分小粒,“解除甲醇基酵素”的功能恰巧相反,是去减除甲醇基群组小粒。增加甲醇基的功能较快,灭除甲醇基的功能较慢。在这两种过程先后发生之时,细胞内产生一个奇象──显现出两者交替阶段经过的一段记忆印象,是幻象的,像立体的三重叠影虚影(Hologram),这些记忆的幻影是刚才一秒或几千分之一秒所发生的经历。细胞从这幻影记忆中吸取经验的苦或乐的教训以后,凭之以判别未来遭遇的外物,应取?应舍?细胞这些记亿幻景一闪即逝:但是,记忆已成为细菌终生不忘的意念之一。以后,细菌本身分裂,不断分裂,也将记忆带过去,一直到永远,从而产生不停的适应“变异”(Mutation)。
  细菌能够如此从经验与记忆中吸取教训,而产生适应能力,因此可以不断以变异来应付环境,它知道怎样去产生新的酵素来应付对它有害的外物。例如:花柳梅毒细菌的祖先,最初被“六○六”之类药物征服;但是,劫后余生的细菌,从经验和记忆,得到教训,于是改组它的蛋白质与酵素,产生变异,后来就不再怕六○六了。一九四○年代,盘尼西林发明以后,这种抗生素曾经一度消灭了花柳梅毒细菌。但是,曾几何时,梅毒菌等等病菌,好像开过大会交换过情报似的,各皆从经验与记忆来发展改组新的酵素与蛋白质,产生新的抵抗力,再也不怕盘尼西林了!今天新一代又一代的性病病菌,都早已非盘尼西林所能消灭!“爱得死”(AIDS)、“B型疱疹”等等新性病的细菌,横行全世界,医学如此昌明,仍是对之束手无策,荒唐邪淫的后果,也可说是细菌的空前胜利!
  是的,细菌是有智力的,有脑筋的,有心力的,也有意识的。自然也有情(同族的细菌并不互相吞噬,真愧煞人类),莫以为细菌是无知无识的最最低等生物!
  细菌有没有佛性?我可不敢说!不过,既然它们也有识,也有识别力,我就不敢排除其他也具有佛性的可能性了。
  或者,我们从这些研究可以推论出,如果这么最低等的生物也有识有智,为什么较高级的多的小狗会没有佛性?
  人自然是万物之灵。狗的智能,在高等动物之中,仅次于猩猩、猴子、海豚,而列为第四位,实在没有什么理由说小狗不可能有佛性?
  赵州的禅语公案,我们实不可着其文字相!在华严经疏中,清凉国师说:
  华严经初品中云:“无尽平等妙法界,皆悉充满如来身。”
  华藏品云: “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
  不思议法品十种解脱中云:“于一尘中,建立三世一切佛法等。”
  三世诸佛于一微尘之内,建立三世一切佛法。为什么?
  因为佛法慈悲普度众生,甚至于不弃一粒微尘、一滴水中的世界的众生。一粒微尘内的众生就是微生物──微生物也是平等的生命众生之一!微生物、细菌都有识、有念、有脑筋、有心力;但是,仍是无明者居多。有明者不为祸害,利益众生;无明者只知自私自利,贻害众生。所以三世诸佛也要在微尘之中,滴水之内,尽力去建立佛法,度化这些微生物。
  华严经卷三“卢舍那佛品”偈句有云:“……普贤菩萨一念起,无量劫行化众生,充满法界现自在,一一微尘中,佛国海安住,佛云遍护念,弥遍覆一切,于一微尘中,佛现自在力,一切微尘中,神变亦如是……。”
  华严经所讲的世界尘数,有数种意义.
  一、指宇宙多重多元空间的无限数世界,无限数法界。
  二、其亦包含无限微尘的微生世界。
  华严经疏中,清凉国师说:“因果理事,皆因众生性有,若性非金玉,虽琢不成宝器,良以众生包性德而为体,依智海以为源,但相变体殊,情生智隔,今令知心合体,达本情亡,故谈斯经,以为显示,一以言显示,令其知有,二使其修行,悟入显现……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众生等有,故言唯一。”
  众生等有,众生平等,佛早已以超越时空的伟大智慧显示,及令其知有,使其修行。“一尘中有三千大千世界”,佛经确是超越时空的科学文献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4 20:53 , Processed in 5.627604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