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10 编辑
作者:刘朗禅 潘朗德著
前 言
巴蜀高僧心月法师,诞生在二十世纪初年中国人民蒙受深重灾难之时,成长于素有“忠义之邦”美誉,民风淳厚、文明悠远的川北重镇南充。他自幼秉承慈善忠厚人家的良好教养,领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养成了善良、勤奋、沉毅、坚强的优良品格。九岁丧父,十七岁丧母,备尝世间诸苦。然而苦难没有使他灰心颓丧、沉沦,也未能使他追波逐潮,营谋功名富贵,反而激励他思索自家的苦与众人的苦,萌生了奋进求索,寻求解苦、离苦,除众生苦之究竟解脱大道的志向。于是皈依佛门,虔心修持,深人经藏,笃志身体力行,勇猛精进,遂使德进慧增。喜得明师指教,高人真传,于中华传统医道、武术皆有高深造诣。
心月法师常说,今朝能有此身乃受恩于父母;生身以至老死,衣食住行皆仰仗相帮互助各尽所能的社会大众;免遭外敌人侵奴役,免受恶徒侵害,仰仗护国保土,保社会平安的本帖涉嫌刑事犯罪类广告,见者请第一时间联系管理员举报!将士。于是他谨遵佛陀教诲,学佛先学做人,毕生殷勤奉献,以报佛恩、国恩、父母恩和大众深恩。在抗日救亡、重庆累遭日寇轰炸的艰难岁月里,心月法师身背药箱,肩扛担架,出人于爆炸之声不绝,弹片血肉横飞,硝烟弥漫的火海,奔走在险象环生时有崩塌危险的断垣残墙之间,抢救伤员,救助民众。新中国建立后,他拥护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立志作新一代爱国爱教僧伽,走向社会,深人民间,弘法利生。于是他身负药囊,走出山林,由重庆而至上海,由上海至安徽农村。走到哪里,就在那里为群众治病解苦;勿论何人来求治求教,他都诚心以待,全力救治,耐心讲解。数十年间,他广泛接触了科研人员、医学专家、高级知识分子、各级党政干部、普通工人、教师、市民、农民和犯有过错或蒙受委屈下放农场劳动的各种人员。与世人一起历经了共和国艰难初创年代的风风雨雨,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艰辛旅程,度过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迎来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的崭新局面。名誉地位、金钱没能动摇他持戒修行弘法利生的信念;困难、挫折、误解、委屈,没能改变他拥护共产党爱国爱教的赤诚之心。勿论何时,他都没有忘记诵经念佛精进修持;勿论在何处,他都坚持以慈悲之心为群众治病疗伤;常以佛的知见随缘说法,开导教化有缘众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心月法师那崇高的爱国爱民的精神,渊博圆融的学识,儒雅而通俗的谈吐,矢志不渝、不畏艰险的优良品格,勤奋乐观、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谦虚谨慎、平等待人、彬彬有礼的作风举止,时时都体现出佛理佛法的光辉,堪为知身立世的楷模,赢得了社会各界交口称赞,诚心敬仰。
法师追慕前贤,为法忘身;随缘说法,不计智愚;道心如磐,百折不挠;锐意改革,与时俱进。虽近暮年,壮心不老。乘改革开放国运昌隆之春风,含辛茹苦,摩顶放帅,十余年精心操持重光华岩祖庭,重开佛学院,招贤纳俊,培育僧才,续佛慧命。法师忘记年高,奔走于南疆北国,出访韩国、东南亚各国、美国及加拿大,弘扬佛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狮吼雷音布播于海内外。
吾辈有幸,因具缘至,得皈依心月法师座下。聆听法音,遂获法喜,深深感佩法师高深道行、高尚人格,高贵品质,遂萌生撰写法师传记,使其精神品质流传永久,泽被后世的心愿。喜得法师允准,同修、同仁及各界友好人士大力支持,两年笔耕,数易其稿,使《巴蜀高僧心月法师传》草成付摔。
然而铺纸落墨之际,深感法师人格伟大,道义精深,美德善行事事皆可称道。我辈笔力不济,常恐有负恩师和众位同修的信任与厚望。虽字斟句酌,犹不免于精思而愈疏。2002年3月,书稿完成,交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正当此书付样之际,心月法师于5月3日在外出弘法讲经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圆寂。实令四众弟子、各界大众无比惊叹、悲伤。书稿再作修改。今勉力完成拙作,实难尽法师精神风采。难以表达对法师崇敬怀念之情!其中疏漏、鄙陋、乃至谬误之处,敬请有德善士、有缘读者不吝赐教。
在多方采访,广泛征集、搜求资料的过程中,法师众弟子,重庆佛学院师生积极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资料、素材,做了许多工作,表现出了极大的热忱,在此谨向他们,向一切关心支持本书出版的所有同仁、同修各界朋友,表示真诚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