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586|回复: 14

[说说布施网] 何为善,何为善男子善女人,何为闻是佛名闻是经受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9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25 编辑

这些简单的 概念,我认为没人能懂,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如果真正懂得其含义,已经从佛法中解脱了,或者当来已经解脱了。 我也没有必要去解释,因为个人吃饭个人饱,个人生死个人了。 也许我的理解是错误的,因为毕竟有字典有词典,有大德法师开示,我的理解就是我的理解,我就是那样理解的,如果说出来,引起某些人不必要的争论,得不偿失。 在此说出来,也就是把问题提出来,也是希望一些有远见学佛人,引起他们的重视。也是希望一些有远见学佛人深入理解佛法,得正确正见,而得解脱。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25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25 编辑

(术语)判善恶之性经论诸师之说种种不一,菩萨璎珞经以顺理为善,违理为恶。经下曰:“一切众生识始起一想住于缘,顺第一义谛起名善,背第一义谛起为恶。 这样的解释我认为肯定是正确的,但这里涉及到了什么是第一义谛?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25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25 编辑

可见善恶并非是简单的问题,善男子善女人并非是简单的问题,不能断言自己就是善男子善女人,顺第一义谛名为善男子善女人,背第一义谛名为恶男子恶女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25 编辑

【闻持】  (术语)闻教法而忆持不忘,即陀罗尼也。华严经三十三曰:“闻持无量诸佛正法。”法华经分别功德品曰:“菩萨摩诃萨得闻持陀罗尼门。” FROM:【佛学大辞典】 【闻持陀罗尼】   谓得此陀罗尼者,于一切语言诸法,耳之所闻,皆不忘失,是名闻持陀罗尼。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编)】 【闻陀罗尼】  (术语)又曰闻持陀罗尼。四陀罗尼之一。闻持佛之教法而不忘也。陀罗尼译言总持。大乘义章十一末曰:“教法名法,于佛教法闻持不忘,名法陀罗尼,闻不忘故经中亦名闻陀罗尼。”(参见:陀罗尼) FROM:【佛学大辞典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25 编辑

【陀罗尼】  (术语)Dha%ran!i,又曰陀罗那,陀邻尼。译作持,总持,能持能遮。以名持善法不使散,持恶法不使起之力用。分之为四种:一法陀罗尼,于佛之教法闻持而不忘也,又名闻陀罗尼。二义陀罗尼,于诸法之义总持而不忘也。三咒陀罗尼,依禅定发秘密语,有不测之神验,谓之咒,咒陀罗尼者,于咒总持而不失也。四忍陀罗尼,于法之实相安住,谓之忍,持忍名为忍陀罗尼。闻义咒忍之四者为所持之法也。由能持之体言之,法义之二者以念与慧为体,咒以定为体,忍以无分别智为体。大乘义章十一末曰:“陀罗尼者,是外国语,此翻为持。念法不失,故名为持。”佛地论五曰:“陀罗尼者,增上念慧,能总任持无量佛法,令不忘失。”智度论五曰:“陀罗尼者,秦言能持,或言能遮。能持集种种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譬如完器盛水,水不漏散。能遮者,恶不善心生,能遮不令生。若欲作恶罪,持令不作,是名陀罗尼。”法界次第下之下曰:“陀罗尼,是西土之音,此土翻云能持,或言能遮。(中略)又翻为总持。随有若名若义,若行地功德,皆悉能持,故名总持。”瑜伽略纂十二曰:“论云:陀罗尼有四种:一法二义三咒四能得忍。(中略)法陀罗尼以法为境,即能诠名言,以念慧为体。义陀罗尼其体同法,唯境界异。其异者何?所诠义为境,谓无量义意越等,即唯在意地。咒陀罗尼以定为体,依定持咒令不忘故,以咒为境也。能得忍陀罗尼者,以无分别智为忍体,即证真如。”可洪音义一下曰:“陀邻尼,此云总持。”今日常指咒陀罗尼曰陀罗尼。 FROM:【佛学大辞典】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25 编辑

【陀罗尼】 华译为总持,总是总摄一切法,持是能持无量义。也就是能掌握一切法的总纲领的意思。 FROM:【佛学常见辞汇】 【陀罗尼门】   梵语陀罗尼,华言总持,以其持善不散,持恶不生也。盖菩萨以总持之法,随顺一切众生言音,开导正信,令其灭诸恶心,而行一切善法,是为菩萨陀罗尼门。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编)】 【陀罗尼】 p0828   佛地经论五卷十五页云:陀罗尼者:增上念慧,能总任持无量佛法,令不忘失。于一法中,持一切法;于一文中,持一切文;于一义中,持一切义。摄藏无量诸功德故;名无尽藏。此陀罗尼,略有四种。一、法陀罗尼,二、义陀罗尼,三、咒陀罗尼,四、能得菩萨忍陀罗尼。如瑜伽论广说其相。云何唯于一法等中,普能任持一切法等?谓佛菩萨,增上念慧不思议力,自心相分,一法相中,现一切法。文义亦尔。又能示现无量无尽功德法门。见分自体,亦具无边胜功能故;任持一切,令不忘失。如是念慧不思议力,名陀罗尼。 FROM:【法相辞典】 【陀罗尼门】 p0828   显扬三卷五页云:陀罗尼门者:谓诸菩萨,无量陀罗尼门。广说如经。若欲略说陀罗尼相者;谓诸菩萨,成就字类通达;于名句文身,如意自在;得如是种类念持之力。由念力故,随一字中,而能显示分别开演一切种染净之义。是故说名陀罗尼门。 FROM:【法相辞典】 【陀罗尼】 又云陀怜尼。意谓总持、能持、能遮。即能总摄忆持,无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换言之:陀罗尼为一种记忆术。‘大智度论’卷五、‘佛地经论’卷五载:陀罗尼为一种记忆术,即于一法中持一切法;于一文中持一切文;于一义中持一切义;由记忆此一法一文一义,而能联想一切法,总持无量佛法而不散失!? 陀罗尼,能持各种善法,能除各种恶法。盖菩萨利他为主,为教化他人故必须得陀罗尼,得此则能不忘失无量佛法,而在众中无畏,同时亦能自由说法自在!? 有关菩萨所得之陀罗尼,诸经论所说颇多!及至后世,因陀罗尼之形式类同诵咒,因此后人将其与咒混同,遂统称咒为陀罗尼。然一般仍以字句长短加以区分,长句为陀罗尼,短句为真言,一字二字为种子。又有关陀罗尼之种类,依‘大智度论’卷五、卷二十八,陀罗尼分为四类: 1.闻持陀罗尼:得陀罗尼者耳闻之事不忘。2.分别知陀罗尼:能分别一切邪正、好丑之能力。3.入音声陀罗尼:闻一切言语音声,欢喜而不嗔。4.入字门陀罗尼:听闻阿罗波遮那等四十二字门,即可体达诸法实相!盖以悉昙四十二字门,总摄一切言语之故。上述前三者称为“三陀罗尼”。 ‘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五,举四陀罗尼:1.法陀罗尼:能记忆经句不忘。2.义陀罗尼:能理解经义不忘。3.咒陀罗尼:依禅定力起咒术,能消除众生灾厄。4.忍陀罗尼:通达诸法离言实相,了知其本性,忍法性而不失!有关修得此四陀罗尼法,详尽于‘大乘义章’卷十一。 台宗据‘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立有:旋陀罗尼、百千万亿旋陀罗尼、法音方便陀罗尼等,而配于空、假、中三观。又咒,名为陀罗尼,故对经、律、论三藏而言,集聚咒之记录,称陀罗尼藏、明咒藏、秘藏等,乃五藏之一。基于此陀罗尼,有大随求陀罗尼、佛顶尊胜陀罗尼等,以及应不同诸尊之特殊修法,更依修法目的而诵相应陀罗尼。 此外,密教中,对供养祖师或为祈亡者冥福之法会,诵持尊胜陀罗尼称为陀罗尼会、陀罗尼讲会。    [贤愚经卷十阿难总持品、大宝积经卷四无上陀罗尼会、卷一一五无尽菩萨会、海龙王经卷二总持门品、总释陀罗尼义赞、慧苑音义一] FROM:【天台教学辞典】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25 编辑

闻是佛名闻是经受持 ,涉及到了闻陀罗尼,闻陀罗尼简单来说总持不忘,什么是总持不忘,简单来说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死了也不会忘记。 因此我说闻是佛名闻是经受持 ,并不是简单的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25 编辑

在我写帖子的时候还没有查《佛学大辞典》,写了帖子以后,无意查了一下佛学大词典,没想到佛学大词典与我事先的理解不谋而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3 22:36 , Processed in 2.409027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