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708|回复: 44

[大德开示] 海涛法师说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2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49 编辑

海涛法师 编著
自 序
  《海涛法师说故事》一书之撰写,是希望将佛教中许多深富教育寓言的故事介绍给大家,虽然佛教中有许多故事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但却也是经常会忘记的。希望藉由此故事读本的出版,不断强调这些故事的教育与启发,更加深大家对佛典故事的印象。因此,《海涛法师说故事》这系列的故事书以极为简单的叙述方式来描述每一篇故事,让此书可做为阅读,也可用来做为说故事的读本,因此在撰写的模式上,力求简单,以深入浅出的口语对白方式,将佛法的思想藉由故事形式生动的刻化出来,潜移默化地深入大众的心里。   另外,编撰此书还有两个用途,第一、生命电视台即将成立一个专为小朋友说故事的「说故事爱心妈妈培训班」,希望透过专业培训后,让每一位妈妈都成为说故事高手,不仅可以寓教于乐教育自己家中的小朋友;也可以发心到孤儿院或育幼院为小朋友说故事。因此,这本《海涛法师说故事》就可以成为每一位妈妈们说故事的题材。   第二个用途是,由于我经常在各阶层的学校演讲,我发现小学生普遍对故事有兴趣,未来,我希望在生命电视台成立小朋友说故事比赛,题材就可由这系列的故事读本来选取。因为本系列所选取的故事大多是附有教育性与启发性,其中也不乏因果业报的故事,做为小朋友说故事的题材是最适合不过了。   全书配上色彩鲜艳的插图以吸引小朋友的阅读兴趣,对孩童有正面教育的功效,希望藉由书中的故事教化小朋友明白简单的是非善恶道理,提供学童在观念上另一种良善的思考方式,乃至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释 海 涛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49 编辑

1. 半条毯子   从前,在波罗奈国曾经流传着一个不合理的习俗:凡是家里的父亲年满六十岁时,子女就必须给他准备一条毯子,让他住在门边,去看守门户。   当时,有两兄弟也正在打算着把他们的父亲送去看门,哥哥对弟弟说:「咱们的父亲已经六十岁了,你快去准备毯子,好让他去看门吧!」   不一会儿,弟弟拿了截去一半的毯子来,哥哥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只给父亲半条毯子?」   弟弟回答:「我们家只有这么一条毯子,若是整条都给父亲,以后还要用,就没有了。」   哥哥更疑惑了:「以后还要给谁用?」   弟弟说:「怎么可以不留给哥哥用呢!将来等你老的时候,你的儿子也要替你做安排啊!」   一听到这番话,哥哥心中就焦急不安起来,说:「难道没有人可以例外吗?」   弟弟说:「是啊!每个人都会老,这是谁也替代不了的!」      于是,兄弟两人便共同商量,希望能阻止这样的陋习再继续流传下去。   第二天一早,兄弟二人便前往拜见一位辅佐国王的臣相,并说明自己的想法。辅相听了,不但完全认同他们的看法,更将此事禀告国王。于是,贤明的国王立刻下令废除这种陋习,并且宣告全国人民,必须终身孝养父母。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49 编辑

2. 偿还内心的债务   从前有个年轻商人,他要从乡下到都市做生意,因此,他从乡下沿途采买了许多货物,准备带进城里去卖。买着!买着!眼看货物越来越重,离城还有一、二百里路呢,心里想着:「看来是应该买匹马或驴子来扛这些货了。」   此时,眼前正好有人牵着一匹马走了过来,他赶紧上前去对牵马的人说:「你这匹马今天没有事做,我这里有一些银两,你把这匹马租我一天好不好?」      那个牵马人也很爽快地答应。   于是,他就租了那匹马一天,替他扛东西。走了两、三个小时后,眼看离城还有五、六十里路,但那匹马却停了下来,不走了!那个租马的商人就拿起鞭子,劈哩啪拉地打那匹马,但是怎样打它,它就像四肢脚钉在地上一样,牢牢不动。   这商人实在一点办法也没有,如果太晚了城门关起来就没办法做生意了。他只好把东西从马背上拿下来,准备自己扛着走。   当他把货物从马背上卸下来时,那匹马竟然转身就跑了,这下子,他真的得自己扛进城里了。   到了快傍晚时,他总算是进到城里,赶着到市集做生意。   当天晚上,这商人扛着重物走了几十里路,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一躺下就睡着了,睡梦中,他梦到今天早上租的那匹马来跟他说话:   「我因上辈子偷拿你一双鞋,今生要帮你扛东西走一百公里的路,所以走到一百公里处,很抱歉!我就没法帮你再扛了。前生偷你一双鞋,今生驮你一百里,一点不多也不少啊!」马竟然开口说人话。   商人一下醒了过来,感觉自己做了一个非常真实的梦,他终于了解那匹马为何突然不走的原因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49 编辑

3. 大佛与大罄的对话   有一间大佛寺里面,供养了一尊很大尊的铜制佛像,在大佛像旁还有一个一样是铜制的大罄,在中国的佛寺,如果有信众到庙里供养、布施,寺里的师父就会敲一下大罄,这「锵」一下的声响,就是告诉佛祖:「这个人供养了!」也是让大家高兴的意思。   有一天,正逢观音菩萨圣诞,很多信徒都来参拜,庙里的师父忙个不停,很多人上香供养,师父一直的敲打大罄,不断的发出「当!锵!锵!……」的声音。   到了晚上,信徒们都走了,那个大罄就跟大佛说话了:   「喂!实在有够不公平,我们两个都是铜做的,为什么信徒都是准备好东西来供养你,对你又是磕头又是跪拜的,对我就老是敲打我,实在很不服呢!」   那个大佛就讲话:「喂!大罄啊!我今天这块铜被刻成这样,这是要经过多少的雕钻痛苦,心里修大忍辱,最后才能雕成一尊佛像,所以我才能有今天这样的福报啊!」   大佛接着又说:「你不过让人在供养时,稍微敲个两下,你就受不了了,老是爱抱怨,难怪你永远只是大罄,成不了佛像。」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49 编辑

 4. 菩萨的声音   从前有一个小孩子,从小就被家人送去寺院做小沙弥,这沙弥虽然听话也算乖巧,但是就是有时脑袋有点不灵光。在古时候的寺院,如果有小沙弥来出家,但脑筋又不灵光时,做师父的就会教他拜观世音菩萨,每晚拜一柱香的时间,拜完才可以去睡觉。   这小沙弥的师父对着这个七岁小孩说:「你要好好地拜观世音菩萨,求菩萨保佑你,给你智慧。而且每天晚上,一定要拜完一柱香,听到我敲钟的声音才可以去睡觉。」   从此,这小沙弥就按照师父所教的,每晚睡前在菩萨面前点上一柱香,嘴里念着:「观世音菩萨,弟子求聪明、拜智慧,广大灵感、救苦救难的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然后跪下来拜一拜。   这小沙弥每天这样拜着观世音菩萨,他的老师父也很慈悲,怕他偷懒,每晚都会辛苦的在一旁打坐监督他,等到一柱香快烧尽时,这老师父就会敲钟提醒小沙弥,拜完这一拜就可以去睡觉了。   就这样,连续拜三年,这位老师父都在一旁监督小沙弥是否虔诚礼拜观世音菩萨。   有一天晚上,因为老师父年事已高,在一旁打坐等小沙弥拜完一柱香,等着等着,却打起瞌睡,自己睡着了,没有敲钟。   到了半夜这老师父醒来时,心一惊:「哎呀!糟了!竟然睡着了,忘记敲钟,我那个笨徒弟一定趴在大殿睡觉。」   这老师父赶紧跑去大殿看,结果大殿上空无一人,他的徒弟老早就自己跑去睡觉了。   这个老师父就生气了,心里想:「我没有敲钟,你竟敢跑去睡觉。」   到了早上吃早餐时,这老师父就骂他的小徒弟:「我没有敲钟你怎敢跑去睡觉!」   这小沙弥此时已经十岁了,他就说:「师父,您怎么说没有敲钟,我是听到钟声才回去睡觉的。」   他的师父觉得奇怪,因为这小沙弥虽然脑袋有点不灵光,但是从不会说谎。   「好吧!今晚我就故意不敲钟,看你会不会跑去睡觉。」老师父心里如此盘算着。   结果,到了晚上时,老师父一旁等着,等他拜完一柱香的时间,就是故意不敲钟,看他的小徒弟会怎么做?      「当!当!当!……」忽然有钟声传出来,连老师父都听见了,只见小沙弥就起身回房间睡觉了。这老师父觉得奇怪,哪来的钟声?   到了隔天晚上,老师父又故意不敲钟,但是还是听到有人敲钟的声音。   这时老师父才察觉到:「拜观世音菩萨真是不可思议啊!菩萨都为一个小孩子加持,按时敲钟让他去睡觉。」   后来,这个小沙弥长大之后成为一名讲经弘法的大法师。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49 编辑

 5. 五缸黄金的秘密   在佛陀的时代,有一位富翁,他虽然很有钱,但却生性悭贪,经常交代他的儿子:「如果有乞丐或出家人来家里,就把他们赶出去,想吃饭不会自己去赚钱!绝对不能拿钱给他们,钱是我们自己赚来的。」   富翁除了对他儿子如此交代外,又害怕家中财宝引人觊觎,便偷偷地将许多金银财宝换成黄金藏在他家的后花园里,过着守护财产的日子。   但这守财奴的日子也守不了永远,在无常的岁月中,富翁渐渐年老、生病,继而死亡。富翁过世后,由他的独子继承财产,儿子娶妻生子,建立自己的家庭。   这位富翁死后投胎在一个乞丐聚集的村落里面,这个乞丐村平时大家出去乞讨都不是太困难,多少都能乞讨些食物,但说来也奇怪!不知为何?最近整个村落的人都很倒霉,大家出外乞讨几乎都是空手而回。   这时,较为年长者的老乞丐就说了:   「我们这村落中一定有一个倒霉鬼,所以才会害大家乞讨处处碰壁!」   结果整个村落的乞丐开始用他们的方法去调查,最后终于找到一个怀孕的妇女,大家判定就是这一位怀胎的妇女带来了楣运,连累整个乞丐村讨不到饭吃,就将那位怀胎的母亲赶出去,之后乞丐村的人出外乞食就不再处处碰壁了,大家多少有点收获。   这个怀孕的乞丐女人,被大家赶出去之后,生活更困苦了,她怀着身孕沿街乞讨,却每每吃闭门羹,弄得几乎餐餐都去捡人家倒出来的馊水喝。   由于母性使然,这乞丐女仍旧疼爱腹中的胎儿,无论多辛苦,还是将怀胎十月的孩子生下来。   虽然孩子是生下来了,但是每次抱着孩子去托钵时,还是一样讨不到食物,最后还是吃馊水,但是她如果将这个小孩寄放在别人那里,独自去托钵,就能讨些食物,也不至于让母子挨饿。   经过几次的试验,这个乞丐妈妈终于相信了:「原来我儿子真是倒霉鬼来投胎的,自从怀上他就开始倒霉、开始饿肚子。」   但是这乞丐妈妈一样将孩子养大,等到孩子养到十二岁时,她就丢了一根棍子给她儿子,并且对他儿子说:「我对你已经恩尽了,你现在已经十二岁了,你自己独立吧!」说完就将她儿子赶出去了。   这小乞丐只好开始过着独自乞讨的生活,但是他真的没有一次好运过,走到哪儿都讨不到饭吃,又回到过去喝馊水的日子。   就着样,小乞丐经常改变乞讨的路线,希望能在不同的地方讨到些食物。   结果走着走着,有一天他走到他上辈子居住的城市来了,一种莫名的熟悉感,让他走回了上辈子所住的房子,很自然的,他就直接走进屋里。结果他一进到里面,就被一个小孩子用石头丢出来,还不断挨骂,原来这小孩是他过去世儿子的小孩,也就是他的孙子。   这时,佛陀知道这户人家的因缘具足了,佛陀就来到这户人家。   佛陀对着这个丢石头打人的小孩说:「去叫你父亲出来!」   一个中年人从屋里走出来,佛陀对他说:「你叫你的小孩打的这个小孩子是你的父亲,你这是叫孙子打祖父!」   那中年男子回答:「佛陀,那是不可能的,我的父亲明明已过世多年。」   佛陀接着又说:「他就是你去世的父亲所转世的孩子,你不相信吗?那你知道你父亲在世时曾经藏五缸的黄金在你们家后花园的这件事吗?」   「我不知道这件事,父亲并没有交代。」男子回答着。   佛陀转过身对这小乞丐说:「去吧!去把你前世的财物找出来交给你儿子。」   这小乞丐听了佛陀的话,就直接走到后花园将前世所藏的那五缸黄金挖出来,交给这中年男子,眼见为凭,这时候大家才相信这件转世奇闻。   借着这个机会,佛陀开示大众:「由于你父亲在世时不曾布施又生性悭贪,虽然没有犯戒,所以让他来生得以保有人身,但因悭贪又阻止人家布施供养的业报,使得他这一辈子虽然可以做人,但却生为乞丐,走到那里都倒霉,必须遭受贫穷的果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49 编辑

6. 还你十六刀   在民国初年时,由于战乱的原因,所以盗贼很多,有一户人家,一共住有十七个人,全家人都信仰观世音菩萨,早晚都不忘上香礼拜观音菩萨。   有一天晚上,这户人家的主人夜晚睡觉时,梦见观音菩萨托梦给他。在梦中,观世音菩萨说:   明天晚上,有盗贼要来你家抢劫,但是你放心,因为你们全家人的虔诚所致,所以其它的十六个人都平安无事。但是,恐怕你会有事!因为这个盗贼的名字叫做王麻子。这王麻子的上辈子是只畜生,你是个屠夫,你杀了它十六刀,所以今生它投胎转世为人,业力所感,他要来报仇,当他这辈子遇到你,他会还你这十六刀。也因为你的虔诚可能有办法化解这件事情。   隔天,这位男主人睡醒之后,梦中的事历历在目,就将全家人召集过来,叫他们全躲在后面的房间,发生任何事情都不要出来,而他自己却煮一桌很丰盛的饭菜,坐在大厅里等候着。   到了晚上,果然真的来了一群土匪,当中一个手持大刀的强盗率先走进来。   这时,这屋子的男主人一点都不害怕,而且还很冷静地说:「王先生,王麻子先生,请进来坐。」   「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被点名的盗贼吓了一跳地问。   男主人说:「没有关系的,先吃点东西,吃完后,我再还你债,我知道你今天是要来向我讨债的。」   「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叫做王麻子?我做强盗这么久,从不让人知道我的身份。」盗贼吃惊地说着。   这男主人就说了:「我每天拜观世音菩萨,昨晚菩萨慈悲托梦给我,说你今天要来。因为我上辈子杀了你十六刀,所以你这辈子要来报仇,也会杀我十六刀,因此我对你感到抱歉,我先请你吃一顿饭,等一下我就还你这十六刀。」   这王麻子强盗听了之后,叹息了一声:「唉!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啊!竟然知道我要来。上辈子你杀我十六刀,我现在再杀你十六刀,那么下辈子你又杀我十六刀,这样冤冤相报何时了啊!   这时候,王麻子强盗拿起大刀,用他的刀柄在男主人背上划了十六刀,并且对男主人说:「就这样,我也还你十六刀,今后我俩互不相欠。」   男主人非常高兴,前世的杀债终于在今生偿还了,从此,两人成为好朋友。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49 编辑

7. 一朵花的功德   有一次,佛陀在罗阅祇城中经行着。这时候,正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时节。佛陀慢慢从城市绕到城外,忽然远远地传来一片歌声,多么哀怨与悠扬,于是,佛陀坐在溪边静默着。   不久,一大群男女老幼,手中捧着刚采下的鲜花,静静靠了过来。他们遥见佛陀的相好威光,有如旭日朝阳,有如星中明月,并有许多菩萨弟子前后围绕着,这些人心中如获珍宝,不期而然地,大家一窝蜂涌到佛陀面前,顶礼说道:   「佛陀!我们见到你的相好庄严,就知道你是伟大的佛陀,唯有你才是真正的救世主。我们奉国王的命令,天天出城外采花布置王宫,如果采不到花时,我们的生命便难保,鞭打苦刑就会无情地落在头上。现在我们很幸运地  遇到大圣佛陀,犹如病者得医,实在形容不出我们的欢喜,请佛陀接受我们鲜花的供养!」大家虔诚地跪在佛陀面前请求着。   「不能这样的,你们的花是奉王命采摘的,如果献给我,使你们挨受国王的惩罚,我于心不忍!」佛陀怜悯微笑地说着。   「佛陀呀!请您善察我们的心吧!遇佛出世,亿劫难遇,我们宁愿舍弃这苦痛短暂的生命,也要以花供佛,播种善因,脱离苦难!」这群人当中为首的长者说道。   「如果你们真的被国王惩罚了,应该怎样?」佛陀问。   「佛陀!我们决不后悔,纵使见害,依仗佛陀的功德力,决不堕恶道,必然生于安善处。」   佛陀微笑,默默地点头。于是他们把花散在佛陀身上和围绕佛陀的菩萨弟子,立即芬芳馥郁,遍满虚空,采花人见佛陀开颜欢喜,也就欢喜雀跃,请求接受三皈五戒。   随后,佛陀又为他们宣说六度的大乘法,那些采花人,各各发无上道心,深解佛意,得不退转。佛陀欢喜为他们授记道:「汝等后当作佛,名字均叫妙花。」诸采花人顶礼佛陀后,各各欢喜而去。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49 编辑

8. 愚痴让人一无所有   从前一个贫穷的人,替人做苦工积下了一点钱之后,就去做小生意。虽然他一直在穷苦中挣扎,想发财很不容易,但他不相信自己会穷苦一辈子。   因此,他唯有依赖天,每天早晚他一定烧一枝香,诚恳至诚的向帝释天礼拜,祈求帝释天能赐给他财富和幸福。他充满了信心、礼拜和等待。   这人虽然贫穷,做事非常认真,就这样经过了十二年,没有停过一天的祈求。他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不管日子过得再怎么苦,他也不向人借钱,每天老老实实地度日。   穷人的真心诚意,终于感动了帝释天。   有一天晚上,当他和平常一样烧香祈祷的时候,忽然不知从那儿来了一个人,站在他的前面。穷人吓了一跳,倒退了几步,定眼一看,并不认识来人,可是来者并没有什么恶意,他正想开口问他的时候,却听到来人说道:   「你不要怕!我是来帮忙你,而不是来加害你的。」   「你到底是什么人呢?」穷汉战战兢兢地问。   「我就是你每日早晚礼拜的帝释天,十二年来,每天接受你两次诚心的供养,我看你也是个老实规矩的人,所以接受你的祈求。如今,我这里有个瓶子,叫做『德瓶』,你拿去好好地保管,只要你心中想要什么,这个德瓶就会满足你的愿望。」   帝释天将瓶子交给穷汉以后,就隐身不见了。   穷汉得了这个瓶子,心里很怀疑地想着,这么一个瓶子,怎么能够满足我的要求呢?它值多少钱?最好能有一件漂亮的衣服给我,那就好了。   当他刚想到这里的时候,不注意中,却从德瓶里跑出一件漂亮的衣服来,穷汉高兴的把衣服穿起来,颜色好看,而且又极合身。   他看看身上漂亮的衣服,心里就又想着:有了这么一件漂亮的衣服,但头上和脚上的帽子和鞋子都坏了,如果能有一顶新帽子和一双新鞋子,那就更配了。   当他刚想到这里时,真的!帽子和鞋子都已出现在他的眼前,他马上穿戴起来,觉得非常合适,尤其是那双亮光光的鞋子,跑起路来感到轻便又舒服。   这一身整齐的服装给人家看起来,真是像个有钱的人。   可是他摸摸口袋,口袋里边却空空如也。他想:这怎么行呢!最好衣袋里有些钱才象样啊!他这么一动念,两个口袋里马上装满了金银块。   穷汉真是高兴极了,他已经知道这个德瓶的妙用。因此,双手捧着德瓶在家里踱方步,真是心花怒放,可是一个不小心,头一抬,却碰到了门楣,他看到这矮小的房子真讨厌,心里就想:假若能有一所大房子就好了!   这时,那间破小的房屋忽然变成又大又美的高楼,有客厅、厨房还有许多房间,这是他有生以来从未住过的房子,房子里的陈设用具无一不具备,应有尽有,而且财宝满仓、奴婢成群,他将以前所梦想做大富翁应有的东西,如今都一件件地实现了。   几十年的穷困,一跃就成为大富豪,金钱任他使用,仆女时刻侍奉。要吃、要玩,无人阻挠。在这种富裕的环境中,他不但生活上有了大改变,就连性情也逐渐不同了,他不再安份,他常常夸示朋友、夸示邻居,态度骄傲非常,懒惰放逸。连每天早晚那两次的礼拜也感到麻烦,后来就索性停止了,他认为自己如今已经富贵,还要拜帝释天做什么,他没有想到自己如何致富的原因。   有一天,是这位大富翁的生日,为了夸示他的富有,他大开盛筵邀请远近的亲戚朋友。   这天来参加的人非常多,宴会开始,酒到半酣的时候,有一个朋友就不客气地问他道:   「老朋友啊!以前你是那么穷苦,怎么一下子就变成富翁,能不能将你致富的原因说出来给我们听一听?」   已经喝了半醉的他,听了朋友这么一问,也就很得意地回答道:   「我有一个德瓶,这个德瓶任我要什么,它都能满足我的愿望,这就是我致富的原因。」   听他这么一说,席上的众宾客都抱着奇异的眼光望着他,并且一起要求他把德瓶拿出来让大家开开眼界,他也不推辞,慷慨地从袋子里拿出了德瓶,并在大众前做了许多实验,德瓶也一一灵验了。   正当宾客啧啧称奇的时候,他忽然这么想着:   「这个瓶子,就这么一点点大,实在不够威风,如果这个瓶子能再大一些,让我可以在众人的面前登上瓶子跳跳舞,那不是更好吗?」 霎时小小的德瓶,忽然涨大得好几十倍,真的!他也爬到上面去跳舞了,正在他狂欢跳跃的时候,瓶子被踏破了,一时由德瓶所变化出来的所有东西都随着瓶破而消失,什么金银财宝、房子、奴婢都乌有了,所剩下的就是从前的那一间破小屋以及一些旧衣服。   望着这如梦幻泡影的一切,又变成穷汉的他,此刻,酒也醒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2:49 编辑

9. 长生鼠转世   从前有一位名叫做高欢的年轻人,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虽然家里很贫穷,但是高欢从小就喜欢读书,因此十四岁在家乡考功名时,就一举中了秀才,最后赴京赶考,高中了状元。   高欢考中状元之后,回到家乡娶一个出身名门的女子为妻。可是,这位名门世家的媳妇虽然美若天仙,但脾气却很坏,对他的状元丈夫态度更是恶劣,对寡居的婆婆也不孝顺。   这个媳妇娘家的母亲对于自己女儿忤逆丈夫、虐待婆婆的行径感到很惭愧,觉得是自己没有将女儿教育好,也不晓得要怎么办!深怕自己的宝贝女儿终有一天会被她的状元丈夫赶回家。   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这个媳妇的母亲每天都去庙里拜观世音菩萨,求观音菩萨保佑她的女儿。   有一天,这女孩的母亲夜晚做梦,梦到观世音菩萨来托梦,在梦中,观世音菩萨对她说:   你不要怪你女儿不贤淑,这是有一段因果的。在过去世,你这个女儿是出生在一间佛寺里面的老鼠,在当时,你现在的这个女婿也是一位喜欢读书的书生,正好借住在佛寺读书。有一天,这书生和这老鼠玩,不小心把它捏死,这老鼠怀恨在心,今生转世投胎做他太太就是来报怨的。所以,你不要只怪你女儿,为了化解你女儿心中的怨恨,现在的办法,就是对你的状元女婿讲明这一前世因果,叫他常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念《普门品》,多忏悔,希望能化解他们两人间的仇恨。   女孩的母亲,在梦中得到观世音菩萨的指示,醒来之后,就跑去对他的状元女婿讲了他们两人前世的一段因缘。   这状元女婿明白事情的原委后,开始虔诚的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诵念《普门品》,一直念了四年多,这四年期间,他那刁蛮的老婆态度依然骄慢,对丈夫还是很凶。   有一天,有一位老和尚来到这个都市,当时传言这老和尚有神通,而且很会讲道理。   「如果这位老和尚能够来向我家里的夫人讲讲道理,不知道有多好。」这状元心里想,于是就将这老和尚请回府里供养。   当老和尚来到家里时,状元夫人从房里探头出来看,那个老和尚就招手叫状元夫人过来,等状元夫人走过来之后,老和尚拿起桌上的一杯水向状元夫人脸上直接泼过去。   那时,大家都吓一跳,心想这下子事情闹大了,竟然敢将水泼在状元夫人这娇娇女的脸上,这下不得了了。   当老和尚将水泼下去的时候,这状元夫人楞住了,就在她要发脾气的时候,这个老和尚开口讲话了:   「莫要瞋!莫要瞋!前生亦非假,今世亦非真。这是对你讲到因果轮回的观念,老鼠赶快缩头去,猫要出来咬你了!」   老和尚说完这些话后,再对状元夫人泼一杯水。   这状元夫人一连被泼了两次水,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跪在地上不停地向老和尚忏悔,大家都觉得很讶异。   从那一天开始,状元夫人就变成一个温顺的人,对丈夫和婆婆都很好。这件事情很快的就在街头巷尾传开了,大家都称赞老和尚很厉害,有神通,点化了状元夫人。但是这位老和尚却从此不知去向,大家四处遍寻不着。   这个老和尚是谁?大家都说是观世音菩萨显灵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3 17:59 , Processed in 1.370940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