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91|回复: 0

转帖:南怀瑾老师:没有这个根骨禀赋,修死了也没有用,勤种善根再来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30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己晓得检查自己属于什么种性;一个善知识或当老师的人,在教化人的时候,应该知道这个人的种性。“谓自性安立”,说你是成佛的根基,你就成佛了吗?威音王佛以前或者有无师自通的,威音王佛以后都要明师教化,但都不离开自性之道。这个根基是谁给他的范围呢?没有人给他范围,无主宰,非自然,是“自性安立”。可是人的个性不同,因为他的业力种子不同。

“诸相数取趣”,这是指生命的轮回,这个生命,前生多做了几生的猴子,这一辈子生来就有猴相,有猴子的习气。有些人多做了几生的女人,这一生变成男子,但他一举一动就像个女人,有女人习气,一看就晓得是女人刚变男人的。有的男人做久了,这一生来做女人,动不动就像要打架的样子。这是根性不同,在他言谈举止上,每一个细胞都可以看得出来,乃至人体的气味都可以晓得。有些人从畜生道中来,这一生刚刚变人身,那个味道还在;有些人是仙佛道中来的。这些要靠你修定,工夫到了都会知道。不要问老师怎么会知道,我也没办法帮助你知道;要说也是有办法的,就是好好依教而修,工夫到了,自然就知道了。
*****

在相学上讲,一个人根骨轻灵,是清净相,有道之相,很快就能成道。这种人身行如行云流水,步伐如蜻蜓点水,而步步踏实,如风飘过。这样的人会短命吗?未必,要看他的脚跟有没有落地;有落地,步步踏实又是另外一种相。身心轻灵得轻安,或因修止而身心转化了,就有这种现象。不像一般人一身都是粗重,走路笨笨的,水泥地都会响,这是粗重。

真得了定的人,这个父母所生之身转了,凡夫平常是粗重,在道家叫做没有仙骨,所以骨骼非常重要。得了道,有了定力的人,骨节一定轻灵,离开了粗重之身。虽然作人做事,永远起不了烦恼;不是故意不起烦恼,是想起都起不了烦恼。所以道家说“烦恼无由更上心”,因为心解脱了,所以永远没有烦恼。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记》
--------------

道家认为,一个人没有修道的根骨,不是这个根器,没有这个身体禀赋,不能成道的,修死了也没有用。只有这一辈子种善根,修一切万善的功德,再投胎来,才可能培养出来这个根骨。

王阳明是明朝理学家,他也学过佛,学过道,打坐工夫很好。学佛走的是天台宗止观这个路线,修道家走的是哪一派的丹法没有资料可查。有一点在他的传记里记载,当时有一个道人叫蔡蓬头,蓬头是外号。因为修道的人把名利已经看得不值钱了,所以自己姓什么、叫什么都没有关系。这人道行很高,王阳明曾经专门去山中的道观拜访他。蔡蓬头站在道观的山门外面,王阳明老远就跪下向他磕头。这个蔡蓬头居然拂袖而去,袖子一甩进山门去了,王阳明赶快站起来,跟他走进道观大殿。

道家的大殿供的是“三清”,是太上老君的一气化三清,据说太上老君就是老子摇身一变变出来的——这些宗教的事情,事出有因,查无实据。这个三清是“上清、太清、玉清”,如果我们做比较宗教研究,这有可能是从佛家来的。佛教大庙子的正殿供的三尊佛,代表了 “法、报、化”三身;如果我们用道家的观念来讲就是“精、气、神”--“精”是“化身”,生生不已;“神”是“法身”;“气”是 “报身”。

这个蔡蓬头当时走进大殿,在“三清”前面一站,不理这个王阳明。王阳明一上大殿,又跪下来磕头,蔡蓬头又拂袖而去,向后面上了一个假山上的亭子,王阳明跟到亭子上,又磕头。蔡蓬头回头看看他,对他说,你呀!前庭后堂拜了我三次,“礼虽隆”,你这个礼貌很隆重了,“终不离官气”,他说你不能修道,功名还有份,将来官做得大,事业好。

我们读书看道书,看到这个地方不要轻易放过去。一个人的习气是很难变的,修道的人自然有修道人的习气。这一点我们讲两句古人的诗,大家听了不要灰心。古人说“此身未有神仙骨”,这个身体上没有神仙的骨格,“纵遇真仙莫浪求”,就是看到神仙你也不必拜了,方法懂了也不能成功。可见仙佛是生来就有种子的。“莫浪求”就是不要乱求,你求了有什么用?王阳明虽前庭后堂三拜紧跟,蔡蓬头接着掉头又走,王阳明又在后面跟,但却找不到人了。

我们引用王阳明的故事,是告诉大家我们研究神仙之道可以,却不要轻易想当神仙。这个神仙很不容易做的,是要放弃了一切,这个一切就包括很多了,我们放弃不了的。换一句话,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内多欲”,但并不见得能“外施仁义”,这样岂能成佛成仙呢?这个话要自己提出来警告自己。

《我说参同契》
------------

真正有道德的人,才德学三样具备。道德行为都修到充实,他的才能也是天才了,就是古人所谓的仙才。中国文化思想,认为人可以修成人仙,肉体生命永远存在,长生不老,这是中国文化特有的。至于这个仙才,在中国文化里也有一句话,“此身无有神仙骨,纵遇真仙莫浪求。”如果不是神仙的材料,纵使遇到真仙也不可以乱求。“浪”就是乱的意思。不过你求也无妨,不过不会成功的。

说到仙才,从唐明皇时代开始,到他的儿子肃宗,然后代宗,一直到德宗,在这四代,有一位仙才宰相名叫李泌,不过普通历史书上不大说的。李泌与郭子仪齐名,一文一武,都了不起。李泌是有名的神仙宰相,这个人学道也学禅。你们研究禅的人,在《指月录》懒残禅师这一段,可以找到他的一点资料。历史上形容李泌,不但有仙才,也有仙骨。传记上记载他,骨节珊然,他走起路来很轻灵,“珊然”,那个骨头柔软得啊!不像是人的骨头,有一股特别的味道,也就是普通人所讲的仙风道骨。

李泌就具备了仙才的特质,他与懒残禅师有一段故事,这个禅师是所谓的再来人,李泌晓得他是有道的人,夜里向他下跪求法。这个懒残禅师很懒,鼻涕流出来挂到胸口,自己也懒得擦,又专门吃庙子上的剩菜剩饭,所以大家叫他懒残禅师。李泌在庙子里读书的时候,就看到这一个和尚,夜里听见他念经,犹如天籁之音。冬天,那个懒残禅师把牛粪抓来烧火,在上面烤芋头。这个李泌就跪在懒残前面,懒残禅师不理,等芋头烤好了,连鼻涕连芋头,自己吃得很有味,然后吃了一半,连鼻涕带芋头就给了李泌;这个李泌像得到什么宝贝一样,就吃下去了。所以求道很容易,肯不肯吃人家的鼻涕,是个问题;有这个精神,那才可以求道啊!

李泌吃完后,懒残就告诉他:你好好地记住,将来领取十年太平宰相。所以我们读历史,替李泌很可惜,应该吃一整个芋头才对,那样总有几十年太平宰相吧!结果只做了十年。不过他始终不肯真当宰相,一直是以普通人的身份,帮助唐肃宗,配合郭子仪,把安禄山之乱平等下来。当时内部的计划战略,许多都是他出的主意。到了代宗的时候,皇帝留他共睡一床,两个人无所不谈,但是他始终不肯做官,宰相也不肯做,只想修道;他已经到达辟谷了,同张良一样。最后大家逼他吃东西,他的道就掉了。所以只能吃芋头,不能乱吃的。这是历史上一则故事。

一个能够成道的人,能够升华的人,或者要在这个世界做一番大事业的人,必须要具备两个东西,就是全才与全德。全才已经很难了,再加上全德就更难;有才无德也不行,有德无才也不可以。有德无才可以修道,但不能入世;有才无德入世很危险,不但危险了自己,也危险了世界,所以要才德两全才能入世。

《庄子諵譁》
--------------

无论学仙学佛,讲到养生全真之道,都以清心寡欲入手,而至于寂灭无为为究竟,正如道教的《清静经》所说:“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可是现实世界中的人生,正如孔子所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告子也说:“食色性也。”人们对于色欲与饮食的追求,与贪图富贵功名的享受并重,要想作到“离情弃欲,所以绝累”,在一般的人,是不可能的事。我记得在一本笔记上看到一则故事说:时代一位巨公,听到一位修道的人,已有九十多岁,望之只像四十岁的中年人,便请他来,问修长生不老的道术。这个道人说:我一生不近女色。这位巨公听了,便说:“那有什么意思,我不要学了。”这个故事,便是代表了一般人的心理,都是注重男女饮食,便是人生真谛的思想,如出一辙。

但是,相反地说,仙佛之道,的确也非易事,丹道家对于修炼神仙方术的人选,非常注重生理上的先天乘赋,所谓“此身无有神仙骨,纵遇真仙莫浪求。”唐代名臣李泌,生有自来,骨节珊然,但懒残禅师只许他有一十年太平宰相的骨相。麻衣道者谓钱若水,子无仙骨,但可贵为公卿耳!杜甫诗:“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这正如佛家所说:“学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之所能为。”是同样的隽语。

《禅宗与道家》
--------------

清朝的一位名士,叫张船山,他的一首诗中的两句话:“此身可是无仙骨,石火光中闹不休。”“此身可是无仙骨”,中国道家、佛家都讲过,若想修道成神仙,先问问自己有没有仙骨。道家讲,“此身无有神仙骨,纵遇真仙莫浪求”,修道要先看看自己的根骨,假如根机不对,如果没有“仙骨”,不是成仙成佛的材料,你就是碰到了“真仙活佛”,你也不要拜师求道啦,修也修不成功的,因为没有这个本钱。“石火光中闹不休”,古人没有打火机,拿两块石头互相一敲,火光亮一下来取火,可是马上就灭了,形容人的生命很短暂,拼命在闹,忙了几十年一下就过去了。

《南禅七日》《漫谈中国文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3 01:28 , Processed in 0.151700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