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68|回复: 1

净公上人讲随缘集第七〇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2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公上人讲随缘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良弟悌 夫义妇听 长惠幼顺 君仁臣忠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系非常密切,韩国、日本、越南的佛教,都是从中国传入的。南北朝到隋唐,这些国家的高僧大德都在中国留学,以日本、韩国最多,所以他们的经典全是华文。一直到最近半个世纪以来,才有少数的经论翻成他们的文字。所以学这一首偈,就是要学佛现身说法,现身护持正法。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一七卷)  2001/1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517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同生众,异名菩萨偈颂第五首:
  【广大光明佛法身,能以方便现世间,普随众生心所乐,悉称其根而雨法。】
  这个与前面长行文第五句相应,清凉大师给我们说的「以法随机」,也就是随缘说法。第一句赞颂诸佛如来的法身,『广大光明佛法身』,『能以方便现世间』,这是说的能现。法身无相,亦无不相,这是法身菩萨的境界,绝对不是我们的境界。但是我们在经上读到的,世尊把这一桩事情告诉我们,我们能信、能解,对这个事实真相决定不怀疑。这一桩事情,就是现代哲学家所说的宇宙本体。宇宙本体究竟是什么?现代哲学家依然没有结论,有许多种说法,说的好像是有道理,这个道理不圆满、不究竟,所以不能教人心服口服。什么是本体?本体是宇宙一切万法的根本,一般讲它能生万法,为万法之体,我们称之为本体。
  在佛法里面,称之为法性,称之为法身。法性跟法身是一不是二,法性是能现,法身是所现。过去欧阳竟无大师讲,「...(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一七卷)  2001/1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517》)


...这么个念头,「我真的想学,真的想随顺佛菩萨的教诲」,这个人这一生肯定出离,他问题解决了。
  决定不能被世间法所迷惑。在这个世间,有发大财的机会,可不可以做?有做高官的机会,可不可以去争取?可以!但是你不能迷。如果为了自己荣华富贵,你迷了。为什么争取这个高的职位?希望能为众生多做一点服务。为什么我要发大财?希望我能多照顾一些苦难的众生,这是菩萨发心,这就对了。如果是增长自己贪瞋痴慢,这事情不能做,那你的亏吃大了!眼前你纵然得到很高的地位、得到很多的财富,你要晓得,你能享受几年?一转眼三途去了,那个麻烦大了!佛菩萨想帮你忙,帮不上。所以学佛的人,念念为众生。这个机会,他是不是会争取?不会争取。随缘而不攀缘,有机会,绝不放弃;没有机会,绝不强求。
  甚至於唐朝的庞蕴居士,给我们做了一个很特殊的表演,那是大菩萨示现。《六祖坛经》里头有预言,就讲到他。这是一个大富长者,参禅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不容易!他的太太、他的女儿也不在他下。他给世人做出一个形象,他家里有钱,把所有的财产,土地、田园都卖了变成钱财,装在一条船上,把船划到长江当中,船底砸个洞沉下去,统统不要了。这是告诉大家:这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统统放下!有人问他:「庞居士,你这么大的家产不要了,你为什么不拿去做慈善事业、做好事?」他给人留一句话:「好事不如无事」。这个表现,就是把这一句话让世间人永远记住,「好事不如无事...(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一七卷)  2001/1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517》)


...」,心里想佛,佛现前了!大势至菩萨讲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道理在此地。「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们心里头念佛就是作佛,我心本来是佛,现在心又作佛,哪有不成佛的道理?成功容易,成功高超!没有其他的法能跟它相比。其他的方法,当然行,能成佛,难!时间要长。这个方法简单容易,十方诸佛赞叹,不是没有道理。
  『种种方便化众生』,这个「种种方便」,无量无边的法门,教化众生、接引众生、成就众生。一切众生喜欢哪个法门,用哪一种方法去帮助他,真的是各随所好。诸佛菩萨教学决定没有设一个框架,「你一定要学我这个法门」,不是的!佛永远都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佛的方法是教你自己慢慢觉悟,佛永远是随缘而不攀缘,这都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为什么?如果我们攀缘,你看看许许多多热心的同修,「净宗法门这么好,我现在已经得到了,巴不得我的家亲眷属、我的亲戚朋友们,统统都来学这个法门。」於是搞得自己身心不安,搞得功夫不得力。你劝你的家人,你的家人看你这个样子,对你没有信心。到底是你错,是他错了?你有没有认真去反省?有没有仔细去观察?错在自己,不在他们。如果你把这个攀缘心放下,你认真努力修自己,你修成了,你的亲戚朋友、家亲眷属统统都来了,为什么?他看到成绩,看到你的心这样清净,看到你这样的定,看到你如此的瑞相;这个瑞相不是往生时候现的瑞相,平常这个相就是瑞相,一切祥瑞我们面孔当中流露,在我们身体四威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二三卷)  2001/12/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523》)


...是没有真诚的心,没有一个渴望希求大法的心,这么长的路,这么艰险的路程,退转的人很多很多,真的一百个人去,能够回得来的十几人而已。我们今天展开经卷,无上妙法垂手可得,不能生感恩之心,所以我们契入有限,甚至於完全不能契入,还把经教错解了,这个情形很多。
  『佛坐其上特明显』,这个佛跟前面「牟尼」一样,是化佛。佛的相好、佛的形相,特别的明显。形相里面就显示诸法实相,就显示性体、性德,智慧、德能、相好,大乘经上常讲的法身、般若、解脱。或者我们用现代话来讲,最浅显的语言来表达,我们这些年来,将一切经论里面的教诲归纳为二十个字,诸佛菩萨的形相就是显示这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示现这个形相,上报四恩,下济三途苦。第九首:
  【宝轮承座半月形,金刚为台色焰明,持髻菩萨常围绕,佛在其中最光耀。】
  『宝轮』这是师子座下面有轮相,轮的下面是莲华。这个轮相,我们常常讲的莲台,就像莲华当中的莲蓬一样。『承座半月形』,我们所能看到的这个形状;『金刚为台』,这是讲质体。第一句是讲的形相,第二句讲的宝座体质,「金刚为台」。一切珍宝当中,我们世间凡夫把金刚看得最贵重,金刚钻石看得最名贵,佛就用这个来表法。它的色彩随著光波的反射现出各种不同的颜色,所以这样的宝石虽然体积不大,价值很高,不是一般物品能够相比。在这个世间富贵人家用它来做装饰品,做首饰、做项炼、做宝冠。在...(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二四卷)  2001/12/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524》)


...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练习,把佛在经教上教导我们的完全做出来,生活当中做出来,工作里面表现出来,日常应酬当中还是要表现出来。
  处事待人接物,先学诚恳、慈悲,笑面迎人,态度慈祥,慈悲祥和,这叫学佛;要求在一切时一切处对一切众生,那就是圆满的建树,你就时时刻刻都在那里「演说如来清净法」。我们将佛陀四十九年的教诲归纳成二十个字,希望时时刻刻放在心上,念念与它相应。对人、对事、对物真诚清净,清净是没有污染,平等是没有傲慢,正觉是不迷惑,慈悲是没有私心、没有瞋恚、没有嫉妒。把这些落实在生活上,就是看破,看破是样样清楚、样样明了,放下是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我们生活就自在了,真的是灾消福来。生活、工作、应酬随缘,决定不攀缘。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肯定往生。所以「如来清净法」要从我们形象表演出来,这一点重要。第八首:
  【随诸众生心所乐,其地普出妙音声,如佛座上所应演,一一法门咸具说。】
  对待一切众生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要能够观机,要『随诸众生心所乐』。他心里面爱好的,佛在经论里头常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我们不能不懂得众生心。常常想到他喜欢什么,在这里面显示出我们的爱心慈悲,真正能照顾他。要放弃自己的成见,多为他想;我喜欢的,未必是他喜欢的。佛菩萨没有喜欢,没有不喜欢,所以能够恒顺一切众生。我们困难在哪里?确实我们有喜欢的,有不喜欢的,我们就没有办法恒顺众生,只能恒顺跟我爱好差不多...(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二六卷)  2001/12/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526》)


...愿过苦日子,远离名闻利养、远离五欲六尘。这个「远离」不是说距离它远远的,不是,心里头丝毫都不沾染,叫远离。我们弘法利生,必须跟社会大众往来接触,你要是远离,那只有到深山找个山洞去修行,跟社会隔绝了。所以大乘的远离跟小乘不一样,小乘真的是与社会大众脱离,大乘不是的,大乘是心地里头不染,事相上和光同尘。
  你自己真要有把握,不被诱惑,这个样子,你天天为大家讲经说法,劝人断恶修善,天天在修法布施,你的智慧天天增长。增长到一定的程度,心果然定了,确实证得《金刚经》上所说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这个境界叫三昧,你得三昧了,你智慧开了,你渐渐契入华严境界。心量要大,智慧开了,一切随缘而不攀缘了,自己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而真正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个时候,不容易退转了,那么你的福报会现前。这一点要当心,不要被那个福报迷了,一迷就堕落。福报现前,怎么样不迷?讲经更认真、更要深入,一天都不能松懈。我这样的年龄,一天还要讲四个小时。
  契入之后,世出世法就看得很清楚、很明白,这个世间真的是「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对於这个世间毫无留恋。不但人间,连天上欲界天、色界天二十八层天,也没有一丝毫留恋;乃至於四圣法界,不再放在心上。身体还在,还可以使用,干什么?帮助苦难众生,弘扬大经。这个对象是帮助九法界众生,对九法界众生的供养,对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的供养。我们现在在这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二六卷)  2001/12/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526》)


...悟的样子,万缘放下。所谓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个放下就是心里头不再有这些东西,念头都没有了。起心动念是什么?演说如来妙法。给一切众生做一个榜样,令一切众生见闻觉知都有所警惕、有所觉悟,我们干这个事情。决不为自己,虽然佛在经上常常赞叹无量功德,不作功德想;无量智慧,不作智慧想;无量相好,不作相好想。「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天天在做,心地里头痕迹都不著。那心里头有没有东西?有,有什么?阿弥陀佛。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诸位想想,心清净,不染五欲六尘,天上的福报都不沾染,世出世间法舍得干干净净。行清净,像释迦牟尼佛一样,终身从事於多元文化社会教学。在这一生当中不求名,不为利,哪个地方有缘,就到哪里去,随缘而不攀缘。
  学佛,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要学得跟他一模一样。他过的是什么生活?托钵。我们今天生活也是托钵,中午这一餐饭到净宗学会来托钵,接受这边大众的供养,除此之外,没有事情。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跟大家在一起学习。讲解经文,帮助大家深入经藏。没有上课的时候,自己读诵,看古来祖师大德的注解,上求!我们的工作就是这个。每天读诵经教,参考古大德的注疏,对於世间法完全不染著。我们每天不看电视,不听广播,不看报纸,不看杂志。这些污染,我跟它隔离了,我心清净,我住净土。你们世间人动乱,从哪里动乱?心动乱。因为什么?你知道事情太多,古人常讲「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你认识的人太多...(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二六卷)  2001/12/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526》)


...坡来就住那里。所以广洽法师保留他的墨宝很多,他的字画可能广洽搜集的最丰富。到这边来,每天吃饭,他对於菜没有分别、没有执著,酸甜咸淡也没有执著,有人送咸菜来,「好,咸的,很好吃;淡,淡有淡的味道」,总是欢欢喜喜,笑咪咪的,一丝毫都不执著,这就是修行的功夫。从前那些习气毛病完全断掉了,这是他真正觉悟、真正回头了,回头是岸!这些都是这个偈子里面讲的「一一庄严悉圆满」,我们从这些地方去看,说不出来,你去体会。为什么他能做到?在一般人讲,他是不可能做到的。他做到了,他能够克服他自己的习气毛病,我们今天讲的「习惯、成见」。什么人去见他,什么时候他都欢迎,不再是约定几分几秒,他不再搞这个。真正是有道行的人,随缘度日。
  我学佛第一个亲近的大德章嘉大师,他老人家无论在世法、在佛法,都有很高的地位。有一些人他有顾忌,一个是地位太高了,「我能不能见到他?他肯不肯见我?」我亲近他老人家,他老人家常常告诉我,他说:「什么人来见我,我都欢迎,什么时候来见,我都欢迎。」从来没有拒绝过,没有架子,平易近人。当时我在台湾初出家的时候,有一些老法师们谈到章嘉大师也都很尊敬,说出不敢去见他,可惜!章嘉大师一圆寂,火化烧出一万多颗舍利,大家赞叹!「当年他老人家在世,没有去参访参访,非常可惜!」各人缘分不一样。我在没有出家之前,跟忏云法师住过半年的茅篷,在埔里。忏云法师就告诉我,他说非常非常可惜,他没有能够亲近这一位...(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二七卷)  2001/12/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527》)


...我,我都欢迎,什么时候来见,我都欢迎。」从来没有拒绝过,没有架子,平易近人。当时我在台湾初出家的时候,有一些老法师们谈到章嘉大师也都很尊敬,说出不敢去见他,可惜!章嘉大师一圆寂,火化烧出一万多颗舍利,大家赞叹!「当年他老人家在世,没有去参访参访,非常可惜!」各人缘分不一样。我在没有出家之前,跟忏云法师住过半年的茅篷,在埔里。忏云法师就告诉我,他说非常非常可惜,他没有能够亲近这一位大德。我说为什么?「听说他是政治和尚,所以不愿意去亲近他」,没错!章嘉大师确实是国策顾问,是国民党的中央评议委员,可能他也是个党员。但是章嘉大师告诉我,他说这是不得已的应酬,他说谁想干这些事情!世间这些名分,人家给他他随缘,绝对不是他争取,绝对不是他想做什么顾问,他没有这个念头,心地清净,真的是一尘不染!所以政府官员找到他,一切都随缘,确确实实得清凉自在。这就是「一一庄严悉圆满」,我们在他老人家身上看到。特别明显的,台湾夏天很热,他始终穿的很厚的喇嘛服装,穿得那么厚,他不热。道源法师还拿著扇子扇,章嘉大师告诉他:「心净自然凉」,道老听了之后,感到很惭愧!心地清净,没有丝毫烦躁,这显示『如来神力靡不周』,如来的神力周遍虚空法界。『是故其地皆严净』,这个要记住,无论哪个地方都是同样的庄严清净,我们见不到,法身菩萨能见到,阿鼻地狱也庄严清净。
  请看赞颂的第四段,「大智日菩萨」的赞颂,他赞叹佛所处的宫殿:
  【尔时大智日勇猛慧菩萨摩诃萨,承佛威力,普观一切道场众海,即说颂言。】
  这个说偈仪意思跟前面一样,必须要理解...(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二七卷)  2001/12/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527》)


...要听清楚这句话,念念之中知道自己的过失,念念之中改正自己的过失,知道自己过失是觉悟,改正自己过失是功夫,这功夫不间断,你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契入这个境界,不但是经典展开,字字句句无量义,我们六根对六尘境界,一毛孔、一微尘,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也体会到无量义。这个时候你才真正明白了,古大德所谓的哪一法不是佛法,随便拈一法都能跟你讲几个小时,能跟你讲几十个小时、几百个小时。不是只有经典里头字字句句含无量义,哪一法不含无量义!为什么含无量义?全是自性的相分,性德无量无边,性德所现的相分同样也是无量无边。这才能入如来的境界,入如来境界就入一真法界,经上讲「生如来家」,得像如来一样的受用,我们所体验到的「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十个字你才真正懂得少分。所以真修行人,会修的人,掌握到这二十个字、十个纲领,前五个纲领、十个字修心,这是我们修心的标准,起心动念不能违背,后面十个字修行,我们的言语行为,念佛重要!
  百目菩萨第一首偈里「称扬三世诸佛名」,念佛重要。为什么?大势至菩萨讲,「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见佛就作佛了,见佛就成佛了。就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见吉祥云比丘,善财童子就证得初住菩萨的果位,吉祥云代表初住。见到海云菩萨,海云代表二住,他就提升到二住。见到妙住菩萨,妙住代表三住,他就提升到三住菩萨。末后见到普贤菩萨,他成佛了,圆满成就了。忆佛念佛是成佛的捷径。万缘放下,世出世间一切缘统统...(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三一卷)  2001/12/1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531》)


...归纳起来有十大类,也就是它有十种作用,所以称为十力。大师在注解里面说得好:「谓於十境,皆委悉正知故。」面对十种不同的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叫十种智力。这是自性本具究竟圆满的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是一,起用有这十大类的差别,所以称为十。「由时品类,相续分别,有无量力,度人因缘,故但说十,足办其事。」自性本具的能力,我们通常讲德能,确实是无量无边,为了教学方便起见,把它归纳为十类,对十种不同的境界说作十类。
  下面举几个例子说,第一个:「知可度不可度」,这个就是名词里面常讲的「是处非处力」,诸佛如来面对一切众生,一观察就晓得这个众生可度还是不可度,立刻就知道。可度的全心全力帮助他,不可度的随缘,就好像教学一样,这个学生根性好可以教,老师全心全力帮助他。根性差的,劣根性很深的,烦恼习气很重的,旁听,随著学,老师教学的重点不在他。这就是所谓有当机众,有随缘众,随缘是旁听的。世出世间教学,老师都有这点智慧,拿出全副的精神和盘托出,自己所修学的丝毫不隐瞒,供养根熟的当机众。根性不成熟的,那是随缘的旁听生,对他也欢喜合掌,他也很难得,有这么殊胜的机缘能够来旁听。
  哪些是当机众?印光大师讲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谁是当机众?十分诚敬。这个诚敬不是对某一个人,对老师,老师观察学生不错,对我很诚敬,看看对别人,对别人就不诚敬,这是假的,这不是真的。这个要小心提防,为什么?他巴结谄媚讨好,那真的就值得人怀疑,这个人必有企图。如果他对众生同样都是这么诚敬,这是性德,这才叫真正根性成熟,才是个当机者。对老师恭敬,对不是老师就另眼相看,这个不对,一诚一切诚,一敬一切敬。现在这些话没人教我们,很多同学们想学,我说只有在讲经时候你多听,经典里面佛教菩萨...(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三三卷)  2001/12/18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533》)


...生拿你的光碟在听,放光碟的时候,跪在萤幕面前听经,经本顶在头顶上,跪在那里听,那是你的真弟子。」我说我知道,所以我们今天在录像室里面,真正的同学在网路上、在播放光碟上,我知道,我不是不知道。我们肉眼看不见,九法界众生认真在听,具足十分诚敬心,我也知道,我怎么不知道!肯定当机众少,旁听众多。旁听众有没有好处?当机众以前也是当旁听众,旁听听久了,慢慢觉悟了。觉心是真诚的,妄心是虚伪的,道理在此地。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所谓是没有善根的帮他种善根,有善根的帮他增长,已经增长的帮助他成熟,已经成熟的决定帮助他这一生当中往生不退成佛,这就是这十种能力的第一种「知可度不可度」。不可度的要帮助他增长善根,一切随缘,对他不能够过分要求,过分要求他不来了,缘就断掉了,就可惜了。对他客客气气,他有什么毛病习气随他去,不必责备,他慢慢觉悟,他自然自己会改过自新,不在这一生,不在这一世,佛度众生是生生世世,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第二个,「业力智力」。知道一切众生的业力,名词上说「三世业报智力」,这个智慧高明,不但知道一切众生过去、现在,还知道一切众生的未来,甚至於这个众生哪一生得度、哪一生证果都知道,你哪一生会往生极乐世界,当然明了,这就是知道众生业障的浅深。知道众生生生世世,你是在累积业障还是在消融业障,这与你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有密切关系,与接受圣贤教诲有密切关系。善导大师说得好:「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三三卷)  2001/12/18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533》)


...。这五种欲望里头最严重的是财与色,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忉利天人对於男女之色就淡了很多,忉利天人有男女,只有拥抱,没有交会。夜摩天人比忉利天就更淡,亲近,夜摩天男女的私欲到这个地方。兜率天人握手。他化天人就更淡了,彼此注目相看,欢欢喜喜看你一眼。到他化自在天,这是欲界里最高的,男女之欲就更淡了,很短暂之间看一下,化乐天看的时间久,他化自在天看的时间很短暂。到初禅没有了,财色名食睡完全伏住了。所以这个天愈往上面去,所伏的烦恼,功夫愈得力。
  所以我们想修定,从这个地方能够勘验自己真实的功夫。我们对财、对色、对名、对吃、对睡眠,佛教弟子,这是我们活在这个世间生活所必需,不能避免,佛教给我们怎么样?随缘就好,不要贪著。在顺境善缘里头修什么?心里面断贪著;在逆境恶缘里面断瞋恚、断愚痴,这就修行,这就功夫。我们懂不懂?我们是不是在这个地方,在日常生活当中提升自己的境界,放下五欲六尘?我们虽然不是完全放下,轻了、烦恼轻了。贪著财色名食睡是烦恼,这个烦恼要一年比一年轻,自己知道我来生生到哪一层天就晓得了。如果对於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非常执著,丝毫不肯放下的,那个果报在三途:畜生、饿鬼、地狱。
  佛跟我们讲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他老人家先做到了,他真放下了。你看看我们世间人求荣华富贵,他是王子,他可以继承他父亲的王位,世间的荣华富贵他得到了,不是没有得到,得到,放下,做给我们看。我们天天想追求,人...(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三六卷)  2001/12/1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536》)


...变成了贪瞋痴慢,把无量的相好变成了五浊恶世。怎么变的?唯识所变。什么叫「识」?妄想、分别、执著是「识」,妄想是阿赖耶,执著是末那,分别是第六意识,变成愚痴、变成烦恼、变成恶报,这么回事情!哪一天你开悟了,你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掉了、统统放下了,不再有这些东西,心里头真正清净,恢复到清净平等觉,那个时候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盘,境界转过来了。
  佛说得清楚、说得明白,我们真正想学的人、真正想有成就的人,不能不做一个大的转变,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从哪里转起?我常常奉劝同学们:从自私自利转起。我们今天转不了,就是过分的自私自利不肯放下,自己以为放下了,实际上你一分一毫都没有放下。为什么?不能随缘,不能够恒顺众生,没有放下。念念之间,自己都是高人一等,自己都在那里享受特权,与众不同,没放下。真正放下的人,一定跟大众和光同尘,没有自己。大家说好,都好,一切随顺,随顺里面具足真实智慧、具足无量善巧方便,成就自己的大智、大德、大能,天天在增长。奈何习气烦恼在当中障碍,心里面想,可是事实上做不到,麻烦在这里。所以修行修什么?克服自己,要做克己的功夫。恒顺众生,就是恒顺性德;不能恒顺众生,就是违背性德。违背性德是迷,恒顺众生是觉悟。这里面有真实的智慧,六道里面的众生不能够理解。
  怎么精进法?一定要随顺佛陀教诲、听从佛陀的指导。经典上指导我们,经典太多,不晓得从哪里学起?净宗学会成立之后...(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三七卷)  2001/12/20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537》)


...你天天学,学会了,不知不觉就契入法界。所以大家要知道,骗人最后原来是自欺;利人到最后的时候,原来是自利。念念想到利益众生、利益社会、庄严国土,不要去庄严你那个家,你那个家太小了。世间人勤苦经营,庄严他那个小环境,自私自利的小环境,不像菩萨,菩萨庄严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他怎么庄严法?我们讲经讲到这个地方,我不说,诸位同学应该要明了,怎么庄严法?自己像一尊佛。自己的形象,学佛学得很像,就是庄严尽虚空、遍法界诸佛刹土。我这个样子可以给娑婆世界众生做榜样,什么样子?真诚的样子、清净的样子、平等的样子、正觉的样子、慈悲的样子,可以给九法界众生做榜样。我的行为:看破的样子、放下的样子、自在的样子、随缘的样子、念佛的样子,形象!这二十个字是形象,做出来自然就庄严虚空法界一切诸佛刹土,以此为供养。上供十方佛,下供九法界众生,九法界众生是未来佛,所以用供养,恭敬供养。供佛跟供一切众生,心是平等的,没有差别,没有说对佛加一分恭敬,对众生减一分恭敬,那你还是凡夫,你还是异生性的菩萨,不是同生性。
  我们天天在学《华严》,如果诸位真用功,真能够像古人所讲的随文入观,我们讲到哪里,这个境界就契入到哪里,这一部《华严经》讲完,诸位都成了法身菩萨。圆满成佛我不敢讲,法身菩萨纵然不能证得,也相似。不到分证位,相似位就不错,相似位肯定超越六道轮回,这个可以打包票的!相似位的菩萨。虽然是相似位的菩萨,你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三七卷)  2001/12/20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537》)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5 21:31 , Processed in 0.141735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