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88|回复: 1

[其它] 《净修捷要》报恩谈(黄念祖老居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7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中国佛教净土网文选3》

《净修捷要》报恩谈(黄念祖老居士)【第二十拜至第二十三拜】


【净土指归】《净修捷要》报恩谈(黄念祖老居士)【第二十拜至第二十三拜】发布时间:2009-02-02 转载自中国佛教净土网http://jt.zgfj.cn/LY/2010-09-29/7174.html  点击次数:187   一心观礼,十方世界,示现广长舌相,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欲令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皈依供养,所有善根至心回向,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恒河沙数诸佛。?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第二十拜)?
  普礼十方的佛,不仅仅是极乐世界,在十方世界诸佛都在“示现广长舌相”,在佛的“三十二相好”之中,有这个“广长舌相”。释迦牟尼舌头吐出来之后,能整个挡住自己的脸。我的舅父,也就是“南梅”之称的梅光曦居士。他就有一个异相,他的舌头伸出来能舔到自己的鼻子尖。他一说法大家都很拥护,所以尊称他为“南梅”(与之相对的是“北夏”,也就是夏莲居居士)。他一生讲经很多,还有著作。?
  佛的广长舌相就是能自覆其面。《阿弥陀经》里头,十方的佛现广长舌相,这个广长舌相就大了,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这就是说,我们不一定要看舌头有多么大,意思是佛所说的音声、所讲法的法音能够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十方的佛示现这样的广长舌相。声音贯彻到三千大千世界。?
  “说诚实言”,佛都没有妄语,是最真实的话。这个“诚实言”是什么?就是都在称赞,“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的功德”。阿弥陀佛被十方的佛都在称赞。名闻十方,十方的佛都在十方自己的三千大千世界,为各自的世界的一切有情演说阿弥陀佛的功德。为什么要演说呢??
  “欲令众生闻彼佛名”,愿意自己本土的众生,愿意十方的众生都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字。?
  “发清净心”听到这个名字,大家就发起清净的心。我们不是用染污的心不发起。?
  “忆念受持,皈依供养”现在是闻到佛名,发起了清净的心,“忆念受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这样的功德,就忆念受持阿弥陀佛的功德。他有这样的大慈、大悲、大愿、大力……一向住真实慧,用大智慧来为众生,救度众生。不仅是忆念而且要“受持”(即接受、支持、修持)、要“皈依”(即依止、依靠阿弥陀佛),还要“供养”。所谓“供养”,一般人只局限在交些钱上,拿些钱买些东西上供,作为供养。但是更好的供养是“法供养”,正所谓“一切供养法供养最”。“法供养”是什么?如实修行就是最好的供养。发菩提心是最好的法供养。所以不一定要摆一些供品。我以前在这些方面相当执著,从河南(即文革中被劳教地)回来以后就有变化了,对物的供养很次要了,重要的放在法供养上。财物供养并不是不好,如果大家把这一般的供养变成法供养,不是更好吗!法供养的功德大得多,对阿弥陀佛也是如此,财物供养不如法供养。如实修行,依教奉行,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真正的供养。?
  “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所有这些善根以至诚的心来回向,回向什么?就是把我所有的一切功德回转向于求生极乐。求生极乐这个求,不是个人的享受。有人求佛,就是想得到佛的保佑,一切平安、一切吉祥、发财生官、死了以后也要到好的地方,活着时候更好,死的时候也要比别人好……总之,只是一个为自己打算的心,这样往生不了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所要求的是利他,我要度众生,不是为自己。只想到自己,这样只可以得到一点福,佛可以满你的愿,但求往生是不可能了。念佛法门是大乘法,是利他,不是阿罗汉的境界。?
  我们为什么要求往生?我们就是要最快最彻底的实现度众生的愿望。我们愿意度众生,但怎么个度法?你自己还在水里头没出来,而要把水里头的人都救出来,这不是空话吗?所以你自己总要会游泳,自己有了救生圈,自己有了救生艇,再有大的船……这样你才能真的救人。到极乐世界的目的就是为的这个!你很快的成功,你就有办法可以分身到一切世界,用种种的说法、施种种的救度,救度无边的众生,我们往生是为了这么一个大事。?
  再结合自己来说,多少生中我们有多少亲眷,今生有亲眷,过去生中也有亲眷。今生对亲眷的种种爱护以及你于前生中对于眷属的爱护,不过是演戏,那场戏下了,换了这场戏,于是就把那场戏忘光了,实际是一回事。你今生如此,来生你这场戏完了之后,又换戏了,你就又全不管了。亲眷中很多人在地狱中,在油锅里受罪,他盼望他的亲
  人来救度,我们正是他所盼望的人,别人还没有这种可能,那我们只有很快的成功,我们才能救他,才能满他们的愿,因此我们就要精进啊!?
  “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恒河沙数诸佛。”我们闻了佛的名,闻了佛的功德,才忆念受持。佛就是多生多劫为了众生种种的勤苦成就的。因为我们也愿意来救度,往生我们得到不退转,一定三不退,乃至得到无上正等菩提成佛。十方的佛是这样来劝导众生,这些佛有恒河沙数那么多,我们在一起一同顶礼十方的佛。所以这个法广大,虽然时间很短,但是通过礼拜恭敬赞叹,各个方面都很重要、很深刻、很广大。??
  一心观礼,四维上下,称赞本师于一切世间,说此易行难信之法,劝诸有情至心信受,护念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净土,恒河世界一切诸佛。?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第二十一拜)?
  “一心观礼”是礼恒河沙数般的一切诸佛。这些佛他们在赞叹咱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
  “四维上下”,东南西北称为四维。上下是属中国“六合”之内。四方,有上有下就是六方,那么四个角就都包括在里头了,就不用说“十方”而说“六方”,所以在秦译的《阿弥陀经》里就是六方佛,“六方”就够了,实际印度文是“十方”。玄奘法师翻译就是“十方”,而鸠摩罗什大师翻译时省掉了四个角而成“六方”。“六方”就是指“十方”,所以夏老师会集的《无量寿经》也是保持了“六方”,没有用“十方”。但是把“慈悲加佑,一心不乱……”这些话摄入进来了。“四维上下”称赞本师,称赞咱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称赞什么呢??
  “称赞本师在一切世间,说此易行难信之法”。这个法太难信了,是一切世间都难信的法。不光人信不及,天人比我们聪明得多,他也信不及,高的天也信不及,色界天、无色界天……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释迦牟尼佛“劝诸有情至心信受”。四维上下称赞本师说这个法,这是顶礼的第一点。第二点,十方的佛都劝一切有情至心信受。因为难信的法,所以十方佛都在那帮助劝导众生,你们要好好的信受,对释迦牟尼佛所说要致心哪,要以至诚心来相信,来接受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
  “护念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净土,恒河沙世界一切诸佛。”而且这十方的佛都在护念十方念佛的众生。所以我们在念佛时,不但是释迦牟尼佛在护念我们,你是他的好学生,阿弥陀佛也在护念你,因为你想去,你要去求学,十方的佛都在护念你,这个十方佛在护念十方念佛的众生。只要发心念佛的人,你能得到十方佛的护念,使得你能够成功,能够往生净土。所以这样的诸佛遍满恒河沙那么多的世界。我们在遍礼恒河沙那么多世界一切的佛,这就广大了!我们就要礼拜他,和我们关系如此,他承当我们的本师,劝大家要好好按本师的教导,而且护念一切念佛的众生,这样行礼拜,在恭敬佛,在拜佛的功德。你只要知道这佛的功德,就能增加咱们的信心哪!我们不是孤立的!很多人总觉得我要参加到一个道场才成,因为人非常多,道场非常盛,师父又非常有名气,很热闹,还有种种建筑,锣鼓喧天,香烟燎绕……其实这都不需要,你只要真正的用功去修,只是清净,这样才能有十方佛所护念。我们所贵在的是山林中的佛法,不是要求城市里头佛法的热闹。所以自古以来山林中的佛法和城市里的佛法不一样。一个就是极广泛的结缘热闹,一个是清净真修,大家要知道。?
  正果法师有一句话:你认识一个人,他就好比在你脖子上挂一根绳。挂了一个绳后,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揪一下,你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高兴就揪这绳,绳挂太多了,这个揪一下那个再揪一下,老有人揪你,你就麻烦了。所以说,我们现在要避免所谓的热闹,当然,我们互相为了说净土法门,为了鼓励大家的信心,宣传正法,这个再辛苦也是应该做的,为了这个目的,大家聚在一起,这要与想凑热闹的做法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分开看待。这些事(指弘法)不是被揪,而是我主动的,尽量避免被人揪,所以不愿被人拉着鼻子走。我也有我的计划,这些事与我计划相合,所以我尽力去做。因为年岁有限,跟我计划不合的我就尽量避免,因为力量有限,所以我们只能是踏踏实实地做几件对于佛法对于众生有益处的事情。所以希望大家护持,希望能做的事情做成。每一件事做成是不简单的,有好多好多的障碍。??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悯,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第二十二拜)?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礼拜我们这个经了。“经云”就是“经上说”。“当来经灭”,这是指经文。以后佛经都是要灭的,《佛灭尽经》中说过。所以有人说,佛教也是要消亡的。我说,我们佛教从来没有赖在世间不走的,佛早就说过,确实是要灭尽的。第一部灭的就是《楞严经》。我现在弘法是着重在两头:一个是要灭的;一个是最后存在的。这是两头,第一部要灭的是《楞严经》。现在已经看出来了这种迹象,最有名的学者(编者按:指吕澄、胡适等人)都在做文章,说《楞严经》是假的,这种学说还没有破尽,所以也有两派。现在虽然是这么说,但圆瑛法师还是在做注解,这是一派。而吕澄著《楞严百伪考》,从一百个方面都说《楞严经》是假的。吕澄是很有名的学者。做为学者,邪而不解,增长邪见。吕澄他们这一批人,大多出自湖北,还包括王恩洋,也说《华严》是假的,因为这些经跟他们的认识相抵触了。为什么呢??
  华严宗在判教上分“小、始、终、顿、圆”。“小”是指以说小乘开始;“始”就是指从小乘开始说大乘;“终”指终教,即以大乘法作为终了;“顿”是指特别的顿法,刹那就可以成就了;“圆”是指圆满的圆教。这些学者错就错在,他们拿“始教”(即小乘)的观点来反对圆顿教。由于根器不同,所以说法就是不一样。小乘不谈成佛,就是最多你证阿罗汉。到了始教,你可以成佛,“阐提”(即少善根之人)不能成佛。终教就不这么说了,终教说都有佛性,阐提也有如来智慧,阐提也能成佛。这样一来就矛盾了。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祗劫,而顿教就不一样了,顿教讲刹那间就可以成佛。迷就是众生,悟就是佛,一悟就是佛。什么叫“阿僧祗”呀?……圆教更是圆融,圆含一切。因为对象不同,说法就不一样。就象数学老师现在讲“欧姆定律”,给初中生讲,就是代数式,电压电阻之比等于电流,代数式子,是常数。你要到高中讲实际上就不是这样了,是微分的式子,微分电压除微分的电阻等于电流。都是变化的,瞬间时时在变。如果你要给刚开始学的学生讲微分数,他就没法懂。有矛盾是必然的,所以这就是教师的巧妙。你不可以根据初中学的代数式,便说大学学的那个不对,因为跟我初中学的不一样。这些人犯的就是这个毛病!许多人犯种种的病,比如卢圣彦(编者按:此人为台湾省内人士,一位自称得道的圣人,近几年来于大陆内地影响渐大,信徒很多,其教论中国佛教界不予承认。)他财色的心没断,拿这个心出发就自然破坏佛法。吕澄他们都成了偏见,这样的一些毛病,各个的毛病,都成为障碍。?
  这个《楞严经》是要灭的,首先是有人反对,将来慢慢的越说越多了,他们这些说法占了上峰,都说是假的谁还念哪,所以必然会灭的。这不能抬杠,不要担心,自然的。佛早就说在前头了,现在的趋势也证明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还有一部经最后留下来的,就是我们讲的《无量寿经》。?
  我曾经怀疑过,因为《无量寿经》很深呀!这样的经到了末法的时候,众生只有十岁的平均寿命了。我们是减劫,寿命是在减。现在我们的寿命在增长,这是个特殊的现象。我自己这么猜,可能是个中兴的瑞相,所以人的平均寿命增长了。按减劫说,每过百年人寿减一岁,最近看来人的平均寿命在增长,也正好跟西藏的传说,密宗的传说:佛法要中兴于世界。这两个有不谋而合的地方,现在估且我们先这么看,这是一种中兴的瑞相,所以大家能够长寿这是很重要的。在我年轻的时候,象我这样快八十岁的人还能这么讲,没有了!六十岁的人都是别人搀着,两个人架着,已经成老太爷了。现在六十还当是小伙子,过去可就都当老太爷了,这说明寿命长了,这是一个好的现象。这个中兴之相不是永久的,到佛经灭的时候,人的平均寿命只有十岁。我们将来的劫是刀兵劫。就是人和人之间不能见面,见面都是互相要杀。都是互相怀疑,我不杀掉你,你就会杀掉我,所以见面我先动手,先下手为强。每个人都是先下手为强,所以杀光,自相残杀,杀光,所以是刀兵劫。到那个时候,最后是人类消灭。只有极少数人可以过去,等待换下面的劫了。那么这个时候还能念《无量寿经》啊!《佛灭尽经》里头说的很好,佛说人类在这个时候,也就是“法运”到了这个时候就好象那个灯,油灯要灭的时候,腊烛要灭的时候忽然间特别亮。所以,人死的时候也是这样,夕阳无限好,也是回光 返照,特别好看,人快要死的时候,突然间神志清楚,会说很多很多话,然后他就咽气了,也是回光返照。这时有念佛经的,也是整个“法运”的回光返照。最后这一百年,人类的聪明智慧,能接受《无量寿经》,就象腊烛它快要灭了反而比平常更亮一样,因此他能接受了。那么能接受就会还有很多人能得度。再往后,能念阿弥陀佛就是阿 阇梨、金刚阿阇梨了。再过后就没人会念了,空中现几个字,你还能念还能得度。最后都没有了,那就“法”没有了,“法”灭尽了!?
  “佛以慈悯,独留此经,止住百岁,”佛以慈悲怜悯大家,什么经都完了,而独留《大乘无量寿经》在人间存在一百年。时间也是不很长的,只有最后这一百年。?
  “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遇到这个经的人,随你的意思,你所愿的事情都可以满愿。?
  “是故我今至心顶礼”是指我们修《净修捷要》三十二拜的人,因为这个经最后由它存在,所以我现在以至诚的心来顶礼这个经,而最后什么经都没有,就只靠这部经了,这个经是“广大、圆满、简易、直接、方便、究竟,是第一希有难逢的法宝”。正因为如此,所以我要来顶礼这部经,最后还要来度众生。?
  “广大”这个经的内容广大,普度一切。内容广大,上至极深的“华严十玄”以及娑婆世界的“人、天乘”,众生如何造种种恶,从“人天乘”一直到圆教的“华严”,无所不包。救度的众生十分广大,许多大菩萨不听闻此法都退了。?
  “圆满”,有这个经不再需要别的了,所以这一部经就够了。有的经给你很大启发,但是你在整个修持上不见得用得上。比如《金刚经》和《阿弥陀经》,都家喻户晓,但是很多人知道了《金刚经》,也能够理解,也可以随文作观,也可以随着文字般若来练习着观照般若,有的象“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众生就办不到的了。我们所能做的,只是能懂“如梦幻泡影”的理,所以把事能看淡一点,这个可以做得到。这个“无住生心”,那只有到地前菩萨才能做得到的。登地的菩萨。登地以前的三贤位,只能在无住的时候,就是只能无住,不能生心。在生心的时候,只能生心,不能无住。而无住还能生心,生心还无住,这只有登地的菩萨才做得到。所以你知道了这个经,知道了这个殊胜,但是对于众生来说,由这部经所得到的法益,不太容易能够跟生活打成一片。不能一切一切随时随地都能用得上,只能用得上其中很浅的一部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看得如梦如幻,当然这个对于很多人就够了。有的人这一关他都没有破,他对一切有为法还津津有味呢。但是你把这个破了,还不怎么样,因为你只看到了“如幻泡影”,顶多也就是不做恶,做点善,还是不出这“六道”。你怎么才能出六道呢?一般都是竖出,要断见思惑那很难的,因为“方便”不够。所以又要有“方便”,又要有理论,又要有实际……这种种的圆满,只有《无量寿经》做得到,它圆满哪!?
  而这么一个圆满的大法,它又是这么的“简易”。这个《无量寿经》它不很长,一本就完。而且你念时,只要念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再简单没有了,小孩都能念“南无阿弥陀佛”,而且直接了当,你念的是什么?就是你的自心!你念佛就是诗中所说的“此身已在涵圆殿”,这就是“直捷”。你就是本尊。禅宗、密宗都在里头了!“广大、直捷”,这个始觉是合本觉的,是直接的呀!珠子放光还照珠子本身,多么直接。首先灯就照到外头去了,向外头寻找,自己是什么反倒都还没有照着,外头很亮,远处很亮,这就不一样了吗。?
  “方便”,度众生最容易。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最便利的方法,称为“方便”。这是东吴时译文的解释。?
  “究竟”,有的人说“方便出下流”。而这个是既方便又究竟,彻底的,不是出下流,不但不是出下流,而且是最究竟最彻底的成就。?
  对于这部经的赞叹之词:“广大、圆满、简易、直接、方便究竟,第一稀有,难逢法宝。”这些话都是如实说的,不是感情用事。夏老师在这“第十二拜”中用这些词句来赞美《无量寿经》,并不是出于他自己会集了这个经,于是就用些美丽的词句来赞叹一番,不是这个意思。?
  这个“第一稀有难逢法宝”是什么呢?就是“《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在这个地方我们就是顶礼这部经。这个经题非常殊胜,是两部现成的经题凑在一块的:“大乘无量寿庄严”这是一部经,是宋译,最后翻译的。“无量清净平等觉”是汉朝翻译的名称。所以把宋译名称搁在汉译的名称的前头,自然而然成了这么一个名称。成了这个名称之后,就是大乘的法,人、法、喻都有了,都广泛救度了,已然不再是小乘了。?
  “无量寿”就是我们的本体,是彼土的佛,这是人哪;“庄严清净”是法;“大乘”是喻;“平等觉”又是佛。这个经题讲起来很深。对于这一部经,是我们三十二拜顶礼的对象。所以说“经”是可以供的、可以礼拜的。在日本到处都可以看见《南无妙法莲花经》,很多日本人都念《南无妙法莲花经》。念经题都是有功德的,刚才是拜十方佛,这个地方就是拜这部经。?
  这一段完了,下面拜的是五位大菩萨及一切圣众。这个拜的法门很重要,赞叹这个法门。如果对这一段弄清楚了,我们对这个净土法门也是“万牛莫挽”的,一万头牛拉你也拉不住了。??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到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第二十三拜)?
  “一乘了义”,这一拜是赞叹这个念佛法门,所以大家对于自己的念佛,应该相信、应该欢喜自己能够信这样一个法门,能够遇到这样一个法门。这是一乘法,在佛法之中分类,属于最高的了。一般都是三乘法。“阿罗汉、圆觉、菩萨”这叫“三乘法”。“乘”作为譬喻叫车子。你要有一个交通工具,你以什么为交通工具呢?作个比方,小乘、大乘都是比方。小乘者,你所运载的小车。大乘者,大的列车可以运载无穷的人。这个“一乘”,最后佛说的《法华》是典型的例子,是一乘法,他不是三乘。它这里有个譬喻:“火宅喻”。有人读《法华》就好象读故事,他不知道这故事之中说了极深的法。这个火宅喻就是说:一个父亲接引儿子,这儿子不很听话,在房子里贪玩。这房子里有很多毒蛇,很多虫子……总之,有很多不好的东西,这房子已经着火了,父亲喊儿子快出来,但孩子们在房里头贪恋不肯出来。火宅是个譬喻。这父亲就和孩子们嚷:“你们快出来,我外头有一个好玩艺儿,有羊拉的车,有鹿拉的车,有牛拉的车……你们出来可以玩这些车。”这些孩子们听有这些车,于是才纷纷的都跑出来了,都跑出来后房子也烧了,这些孩子得救了。这个父亲喊有三个车就是譬喻这“三乘法”。那羊车指“阿罗汉乘”;那鹿车是指“圆觉乘”;那个牛车是指“菩萨乘。实际上并没有这三个车。父亲是不是说了瞎话?没有。出来后,父亲很高兴,儿子被救了,首先是儿子被救了,佛给大家一个什么?给大家每人一个大白牛车。宽广平整,骑疾如风,种种的庄严,超过了孩子们所能想象理解的。那些个羊车、鹿车、牛车是譬喻,三个车子是譬喻“三乘法”,佛是一种权说。因为孩子不肯出来,所以这么说,孩子能够听话出来了,既然出来了,听了父亲的话,父子给你的东西超过你所希望的“一乘法”。都是大白牛车,都叫你成佛。所以“一乘法”就是都成佛的法,不是小乘法!现在东南亚是小乘法,和这个大乘法差别是相当大的。?
  “了义”佛有四依: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意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所说各有不同。有的说不能成佛;有的说三大阿僧祗劫后才能成佛;有的说阐提不能往生成佛;有的说阐提也能往生成佛。但这许多不一致的说法,让我们听哪个经的话好呢?佛早就告诉了我们,你要听那个“了义教”,依止那个“了义”的教,不依止那个“不了义”的教。都是佛经,所以现在都是和尚,都是活佛。他们说的东西,你听谁的?常常含有矛盾,有矛盾是很自然的事情。但你要知道哪个是“了义”的,哪个是“不了义”的。?
  什么叫“了义”?说诸法实相的是“了义”的,没有谈到诸法实相的,那就是不了义的。这两种说法不同,“不了义”的不要听,听“了义”的。两个相反,就舍弃一个,那现在我们这个法门是“了义”的。用藕益大师的话说:“我们这个能愿、所愿,能念、所念,能生、所生,没有一个不是实相证印之所印。”都是实相的证印所印出来的,完全都是合乎实相的。所以我们这个本体,我们以什么为体?就是以实相为体。《大乘无量寿经》本体就是实相。所以这是一个“了义”的法门、“了义”的经典。?
  “万善同归”。就象大海一样,世界上的一切河流最后都要归到大海里头。所以你行一切善,最后善要得到了果实,就是你流到了阿弥陀佛的大愿之海。这是万善真正得到了归宿。这是万善所同归的最理想的归宿。就是这个以一乘的愿海作为归宿。文殊普贤都求生极乐。?
  “凡圣齐收”,凡天和圣人都收。一个法,有的是适合凡夫,不适合圣人,或者适合于圣人而不适合于凡夫。念佛之法是圣人凡夫都适合。所以十地菩萨,地地都不离开念佛。说到凡,凡到什么程度?凡到“五逆”都可以往生。不仅如此,畜牲都可以往生。过去有很多记载,夏(莲居)老师就说过一个老鼠往生的事。当年夏老师在闭关的时候,天天绕堂念佛,这个老鼠就跟在后头,念完佛,
 楼主| 发表于 2018-9-7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来坐着,脱了鞋,两支鞋摆在一块中间有一个空挡,老鼠就坐在这,起来时候老鼠跟着起来转,夏老师坐下老鼠也坐下……习以为常了,天天如此。一天夏老师起来之后走,老鼠没有跟,夏老师耐闷:“今天怎么回事?”,于是想惊动惊动它,做出一点声音,睡着了怎么?还是不动,觉得有点不同了,再一观察:往生了。端坐着在那往生了。所以动物也一样可以往生。还有寺院里那个鸡,跟着和尚一起绕佛,有一天忽然间鸡叫了一声,飞到窗户边上,提起一只爪子,金鸡独立,冲着西,提起一只爪子,单合掌,由于鸡不能双合掌,所以它只能一只爪子,冲着西叫了一声,往生了。所以畜牲跟着念佛也可以往生。这个救度就普啊!而且说众生同样有佛性。我们不能小看哪!不能以为动物不会说话,就没有灵性,它同样有灵性。鸽子就比我强,你从南京坐车把鸽子装来,到北京放开它,它自己能飞回南京。它凭地磁的感觉能知道辨别方向,这比我们强,我们做不到,一个地方第一次要找到了,第二次还很费事。?
  所以“利钝悉被”,不管你是钝根利根。根器有利有钝,有的法适合于利根;有的法钝根也行,但是利根就不想修,而这个念佛之法钝根利根都适合修。?
  “顿该八教”,佛法(编者按:指天台宗分教)可以分为八教,其中:藏、通、别、圆。藏就是小乘。通教,是小乘和大乘共同的教叫通教。别教,专是开大乘法的称为别教。圆教,就是《法华》、《华严》,是最高的教。藏通别圆是四种,还有顿、渐、秘密、不定,又是四种,一共为八种,称为“八教”。?
  顿教就是顿法,刹那即可以成功的是顿法。?
  渐教,就是要三大阿僧祗劫,三大阿僧祗劫是无数的劫。需要经过无数的劫才能成功。三个无数的劫是渐教。?
  秘密教,就是没有说,有很高深的东西言语不能表达,如禅宗,许多东西他没有给你明说,没有给你说破。我是非常感谢老师的,我不感谢他别的,只是感谢他没有给我说破,让我自己参哪!“从门入者不是家珍”,眼睛看的、耳朵听的……这都是门。从门进来的东西不是你自家的宝贝,自己心中流出,才是宗门的主张。?
  不定教,指不是单纯属某一类,有这种性质又有那种性质,很多,可以变化的,包括的因素比较多称为不定。?
  以上是八教。把这一代的时教可以分为八个方面。但是这个净土称名法门,把这八个方面的教都包括在里面了,所以称为“顿该八教,圆摄五宗”?
  “圆摄五宗”禅宗一花五叶,在印度一代就传一代,传了后就得衣钵,释迦牟尼佛的衣,释迦牟尼佛的钵,以此表示证明。得了衣钵就一代传一代。达摩是个王子,是王子出家。我也看过一个王子出家,大概是布丹的王子在西藏出家了,他跟着活佛到重庆跟大家修法,仪表很好,确实不俗的王子。所以不但古代有,现代也有。当年达摩看见东土有大乘气象,印度在我们的西边,他说的东土就是我们国家。看见我们这里有大乘的气象,拿着衣钵就到中国来了。谁知道跑到梁武帝那,梁武帝不理解,到北边,北边也不理解,所以到蒿山少林寺面壁。后来碰见二祖,往下传,传到六祖,到六祖这“一花开五叶”,衣钵不再传了,广泛了。所以“五宗”就是禅宗的五宗。?
  第一个是临济宗,现在最广的是临济宗。所以“临济儿孙遍天下”,一般和尚你问他是哪一宗,大多说是临济宗。?
  第二个是曹洞宗,曹洞宗在中国虽然是有,但少到极点了,日本还很盛。?
  第三个是伪仰宗、第四个是云门宗、第五个是法眼宗。这三个宗名存实亡了,过去都是极盛的。?
  现在国际上把禅宗认为是中国的,这对于我们是个光荣。实际都是从印度由达摩传来的,不是我们自己的。把道教和禅划为中国。关于道教,现在有些气功师,哪里属道教,不是!连道教的糟粕都不如,只能称为气功师、养生家而已。因为已经不是老子的东西了。一个姓潘的,他是圣约翰大学毕业的,父亲是个银行经理,他没有结婚,没有工作,专门研究《易经》。法国的一个道教代表团到上海,找不着人招待,哪里去找道士去?文化大革命中道士衰极了!于是就把这个潘先生请去了,座谈中,他们就问:你们中国道教怎么样?他当然说不出来了,道教已经没有了!人家很惊讶!“怎么搞的?道教这么好,你们国家的东西,怎么会没有了了呢!”所以惊讶极了。老子、庄子、孔子都是中国的古圣,所以我们正是因为有老庄、孔子,佛教的大乘佛法在中国接受的才会很好。因为这个基础很好,有这个基础才能提高。孔子在《易经》上注说“无私也无为也”、“既然不动,感而就通”,在既然不动之中,一感就通啊!这跟佛法很近了。正是因为咱们中国有这些圣者,所以我们中国古代文化是光明的。?
  现在有些谬论,说中国文化不行了,要学西方,全盘学西方。方励之(编者按:黄老此次讲座,正值八十年代,当时确有许多文人学者,鼓吹全盘西化,方氏即是其中代表之一,此人原为北京大学教授,倡导全盘西化论,于1989年“********”后逃亡至美国)也是谬论,这都是因为对中国的文化认识不足,才产生错误的认识。中国古老文化应该是很好发挥的,不是东方文化没落了、不行了,而是一贯的没有受重视罢了。?
  这里讲到“五宗”,也就是禅宗的五宗,在念佛法门里圆摄了“五宗”。把禅宗的这五宗都摄在这一句佛号中了。正好是藕益大师说的:禅宗一千七百则公案,都在这一句佛号里头。只要你老实念,就在里面了!有人问莲池大师:如何融通禅宗与净土?莲池大师说:“若再融通是两物”,若再等待融通那就是两个东西啦!他不答复你如何融通。若需要融通就是两个东西啦。本来就是一个,何需再融通呢?禅净本来不是二。但到了“斗诤牢固”的时候,大家就有了门户之见,所以有很多很多是门户之见。产生门户之见了,那么是禅宗就要反对其它的宗;我是某个师父,我就反对其它师父里头的禅……密宗也是如此,各个这样,斗诤牢固,现在就是这样。?
  我在二十岁时,那时郭兆明看到台湾的情况,于是认为中国一千多年的佛法,不是正法。这是我在十七八岁的时候的一种倾向,就是看到一些大居士、大和尚还是勾心斗角,还是有计较心,产生宗派概念,世间的种种考虑,一点不减少。我就跟郭的那一句话的观点相似,我也认为佛教不灵了,佛教没用了,念佛能念到这个水平有什么用?没用!所以产生一个错觉。在二十岁时,大学三年级,寒假考完之后,看到《金刚经》,那真是醍醐灌顶了,这个安乐,那个清快,那是没有法子形容的。明白了,不是佛法不灵,而是大家对不起佛法。这个无往生心,当时我就体会到一点:无住生心凡夫办不到,刚才不是说,地上菩萨才能办得到吗。刚才我说这种殊胜,他们让我讲出点道理来,这道理就是无住生心。在念佛中,你什么都不想,就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别的都不想了,别的都无所住,没有住在工作上,没有住在地位上,没有住在金钱上,没有住在男女之间上……一切事情都无所住,也没有住在什么要成佛上,总之什么都没有,法上也无所住,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佛号不断,这个心是生生不已。心是没有断灭,没有死啊!所以无住生心,你在这念佛里头,那时还没有这么明白,是自己这么琢磨着,觉得可以这样的达到啊!实际上这个想法是对的,当时这么想,这个念咒就更好,为什么更好?你这个念佛,有个“佛”字,可是现在对初级来说,还有个“佛”字能起恭敬心哪。那个时候就要全放下,连佛也放下了,如果要是光念咒,连佛不是也放下了吗,真正无所住了,同时此心也不乱的。那个时候,我第一次看经纠正了我的错误认识。?
  所以这样来看,六祖就是在“无住生心”上所悟的。他当年在庙里挑水送水,听到客人在那念经,他在旁边听,第一次听到“无住生心”,于是他就问客人,你这话是从哪里来的?“黄梅。”六祖听了就要去,大伙捐钱给他,他还有一个老母亲,买些米,买些柴托人照顾母亲,他就走了。到了五祖见面之后,这个机缘,五祖又给他讲《金刚经》,讲到“无住生心”,还没有说完,但他这第一遍听到就已经超过了神秀。神秀能够讲十二部大经论,五百个人,人人都知道有神秀在,当然他得衣钵。我们无份!无份!可见神秀威望非常之高。就这么一个苦力,还不是和尚,在寺院里做工。南方人,少数民族,五祖管他叫“獦獠”,就是蛮子、文盲。他就是因为“无住生心”而得衣钵了,他是真正的开悟了,“五宗”就是这么出来的。?
  念佛人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就暗合道妙吗。不管你是谁,老太婆也罢,你只要这样念下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把一切都放下了,这一句老实念,念念相继,暗合“无住生心”吗。有的时候要明合道妙,这就是暗合道妙。在不知不觉中就合了道妙。明合暗合都是合吗,所以不可思议。我们为什么说“圆摄五宗”,当然真正地说,只能佛与佛才能究竟,我只体会到这个地方。?
  “横超三界”这个“八教五宗”都在一句佛号之内,是“横超三界”,就如那个虫子横着一咬就出去了,别的法要竖着咬,这是横着咬。?
  “迳登四土”极乐世界不就是四土吗:常寂光土、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一登就登四土啊!直接就登了四土。你登了凡圣同居土,那个凡圣同居土与常寂光土也不是隔裂的,登了凡圣同居土,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因为还没有断惑。但是一定是要登常寂光土的。时间是人类的错觉,不要在时间上把它看死了!?
  “一生成办”现在很多人还是不大懂。密宗是一生成就。这个净土更是一生成就。我曾经问过贡嘎上师,现在学密的人有意的来标榜自己,压低净土,我说“往生净土算不算密宗的即身成就?”贡嘎上师很负责任,“你说的是哪个净土?”后来贡嘎上师的汉语说的非常好,我们这个对谈很畅快,话稍微说的慢一点,他直接用汉话说,比翻译强的多,经过翻译七折八扣的,“你说哪个净土?”我说“西方极乐净土。”“哦,那就是即身成佛。”所以,到了极乐世界就是一生补处,没有别的再要生的吗!最后都成佛。那一生完了,就是这一生吗!?
  “九品可阶”你可以生到九品。上品上生是什么情况?是你当时随佛就到了极乐世界,就可分身到十方世界听法,得种种陀罗尼,你就可以到十方世界变现种种的身去救度众生。上品上生是大菩萨,当然不是很容易的。那上品上生都是“带角虎”的人吗,“有禅有净土”的人才能渴望。?
  “十方诸佛同赞”十方的佛都在赞叹这个法门,是易行难信之法,劝大家信受,十方诸佛异口同声,都出广长舌相,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在那劝大家念佛,在那赞叹这个法门。?
  “千经万论共指”一千部经、一万部论……都给大家指明方向,“共指”啊!法相宗,中国第一代祖师是玄奘,第二代是窥基。玄奘就翻译了《阿弥陀经》,这窥基是第二代,他就做了《阿弥陀经》的注解《阿弥陀经通赞》。净公上人也印出来三种,把这个《弥陀疏钞》、《阿弥陀经要解》和《阿弥经通赞》都印了。他这个用心我知道。你看唯识宗的人他也做净土宗的注解。??法师来,他看这个《通赞》,他觉得不怎么突出,他觉得唐朝人比不上莲池和藕益。他这个用心是好的,如果我见到给他就提一提,把这四个印在一块,也把那个《圆中钞》也印进来,《弥陀疏钞》、《弥陀要解》、《弥陀圆中钞》,底下再印上窥基的《通赞》就好了。窥基是法相宗的祖师,连他也赞叹净土啊!现在学法相宗的人很多,他们轻视净土,这就忘本了!?
  “宝王三昧”“念佛三昧”就称为“宝王三昧”。这个是“王三昧”呀,这个“宝王三昧忏”之“忏”称为“长寿忏”,也称为“宝王三昧忏”。就是这个“念佛三昧”称为“宝王三昧”。他是宝,宝中之王,是王中之宝,“宝王”即是宝又是王,你怎么说都可以。“宝”和“王”两个字本身就说明问题,王是高出一切;宝是最可贵,最可保重,是这样的“宝王三昧”。还有许多三昧:有的三昧能消瞋;有的三昧能消贪;有的三昧能消痴;有的三昧能消过去的业;有的三昧能消现在的业;有的三昧能消未来的业……只有念佛三昧能消一切,所以称“宝王三昧”。有的人不广读经论,就这么自己随便听听,道听途说,所以好多是有害的东西,自己再辗转传说,误人误己,所以我们要把他弄清楚。?
  “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这个“宝王三昧”是不可思议的微妙法门。这个微妙之处,是思想言语所不能及的,所以称为不可思议啊!《华严》称为不可思议,这个《阿弥陀经》也是不可思议。诸佛称赞不可思议的法门哪。所以《华严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就是大本、中本、小本的区别。《华严》是大本;《无量寿经》是中本;《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是经中之王,经中最尊的了。《阿弥陀经》也是如此。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9 00:59 , Processed in 0.157181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