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44|回复: 0

法句经讲记(二十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5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传道法师法句经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释传道主讲

〈戒慎品第五〉十有六章

贰、释颂义及因缘 

4.持戒者安 令身无恼 

夜卧恬淡 寤则常欢

持,一音(池)ti5地祈切

一音【徐】chhi5出其切

卧,音(饿)g 7语号切

恬,一音(甜)tiam5地廉切

一音thiam5他廉切

寤,一音(悟)go7语度切

一音(晤)ngo7

能够依于佛法修行,而「持」奉「戒」法德行「者」,是人类之中的最「安」隐吉祥者。因为持戒而内心清凉、没有害意,故能「令」其「身」(语)行不造恶业,亦「无」热「恼」违犯的追悔。「夜」里「卧」床而眠,自然充满「恬」静「淡」泊与闲适;白日「寤」醒之际,「则」能「常」怀「欢」喜愉悦与平安。

由颂义看来,似乎只要持守戒律德行(因),即可得到吉祥安隐、身心无恼的福果。而其实,从因到果这一段漫长、艰辛又错综复杂的过程,若不是以佛法的正见作为前导,而如实正观缘起,如理反省思惟,如分抉择取舍,则净戒是不可能得到成就,亦不可能随处而安详自在的!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活在一个凡夫的世界,而这个凡夫的世界,原是由一个个充满自我执见的个体集合所成。这些个体不但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知识水平,以及价值判断;更重要的,每个人还都有着主我宰他的支配欲,以及自是非他的爱、慢、见、无明等烦恼。因此,往往就以自我为中心,而以好恶、利害、亲疏为半径,来画圆区分异己。

可偏偏,人又是社群的动物;个人不可能长期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因此人们的舆论公意(组织认同),对于个人的一切,始终有着制约与相当的影响。它既可能成为个人进德修业的增上助缘,但更可能成为向上胜进的障碍与困境,正所谓『十目所视,十手所指1,无疾而终』。尤其当个人对道德与真理的坚持和努力,竟遭来不公义多数的曲解和漠视,试问:彼时,自己心中究竟还剩下多少对于真理与道德的坚持?『一傅而众咻』2,假使连『一傅』都没有了,那自己又当如何于众咻声中,寻求继续坚持的力量呢?

还记得父子骑驴的故事吗?这对父子原本是牵着驴子,要上市集去卖的。走着走着,就听到路人甲大发厥辞地对旁人说:『真是笨哪!父子两人牵着一头驴子走,凭白便宜了那头驴子!』

父亲一听:是啊!自己还真是笨!不如就让儿子骑到驴背上去吧!走着走着,又出现一个路人乙来评首论足:『这儿子真是不孝哪!竟让父亲走路,而自己骑着驴子!』好吧!好吧!既然人家都这么说了,那就让儿子下来走路,自己骑上去好了!

才走了不一会儿,路人丙又跳出来说话了:『你这当父亲的,真是不仁啊!怎么自己舒舒服服地骑着驴子,却叫儿子走路呢?』

嗯!这样的确不妥,还是父子二人共骑吧!这下,旁人应该不会再有什么意见才是!没想到走着走着,又杀出一个保护动物的路人丁来抱不平:『这对父子也太缺德了吧!难道存心把那头驴子给累死吗?』

唉!这简直就是顺了姑意,逆了嫂意嘛!弄到最后,这对父子真是不知该如何是好了,父亲一气之下,索性拿了绳子将驴子捆绑好,然后和儿子一起抬着它上市集去!

这是个非常有启发性的故事。人,实在是一种充满烦恼迷惑,又十分容易受制于外境的动物。常在顺境,则往往忘失自我,而狂慢自大;久处逆境,又不免灰心丧志,而自暴自弃!即使身处不顺不逆境,内在的烦动恼乱,又何尝有过歇息的时刻?古德有谓:『八风吹不动』3,但我们这愚痴无闻凡夫,却是任何一种风,都可以吹得我们东倒西歪、迷失沉沦!我们的心,就是这般日复一日的,随着外尘境界、内在烦恼而或苦或乐、或悲或喜的煎熬无已,何时才真正做得自己的主人,不再为外境、烦恼所役呢?

所以,要能坚持净戒、令身无恼,且先学会克制自己的烦恼欲望,与摆脱外境的束缚牵绊吧!而为达这样的克己与超越,又必得依于佛法的缘起正见,如实地认识自己与世间,如理地观察分析自己与世间一切成败得失的因缘,从而充实自己、改进自己,使自己在进退之间的拿捏,得以如法、如分,并由此而更能同情于人、无害于人。能如此,那才许你做个吉祥安隐的持戒者,也才能在心安身安中「夜卧恬淡,寤则常欢」。

5.修戒布施 作福为福 

从是适彼 常到安处

适,音(式)sek4时激切

彼,音(鄙)pi2边己切

「修」持「戒」律德行,除了要能做到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以败德(包括会麻醉自己的本帖涉嫌刑事犯罪类广告,见者请第一时间联系管理员举报!)之外,还要能够使我们的意志、言语和身行正确、合理而适当;那末,因此持戒的功德,来世便可以得人身。

不仅如此,今生如果又能多行「布施」,将我们的智慧、我们的钱财、我们的体力、我们的知识以及修养,用来服务他人,并造「作」种种利乐他人的善「福」,即是「为」来世积集「福」德资粮。有德行、又有福报,若能再加以闻、思、修慧的渐进熏修,便可「从」烦恼迷惑的此(「是」)岸欣然超越,而「适」往无有烦恼缠缚的「彼」岸。即使一时还未能悟证无生,也能因为烦恼日薄、善根增长,而「常」生「到安」详静谧的善道之「处」。

很多宗教都教人布施,并且祇将布施的意涵定义在捐钱;然而,就佛法来说,布施是不一定出钱的,包括上面提到的体力、知识、修养等等的服务奉献,都在布施的范畴。只不过,能够将自己所有的财物施舍出去,除修福的意义而外,还含有宗教净化的深义。

凡夫是很怕吃亏的,那怕被人占了一点便宜,对自己都是了不得的大事!有的人甚至还要恶狠狠地向对方放话说:总有一天,要『连本带利』地讨回来!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东西,求之尚且唯恐不得了,现在居然还能够施舍出去,那真是十分不容易的!所以在众多的法门之中,布施是最能够与无我相应,而且对于我执的放舍最有助益的。

就浅义来说,宗教鼓励布施财物,可以积少成多;而且,透过宗教师的无私和公信力,还可以成办很多的善事,让很多真正需要帮助的人都得到利乐。比方说我们台湾早期,在那个物资非常匮乏的时代,美国就曾透过天主教、基督教的教会,来代发一些救济品给民众。所以,当时可以从教会领到面粉、奶粉、奶油、衣服等物品;原因就是借助宗教的公信力来发放,可避免被不肖的个人所私吞。又如证严法师所创立的慈济功德会,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证。他们对于全球各地天灾人祸的救援,甚至还比当地的政府机关更有效率,所以人们可以安心地将赈灾款项交托给他们。

常人总以为所谓的幸福快乐,便是不断的拥有;拥有得越多、越稀罕、越精致,仿佛即可得到越大的幸福与满足。但事实是否如此呢?也许在拥有之初,的确为自己带来很大的满足与优越;但继之而来的,却是如何经营它、以避免别人的觊觎,并且如何持续保有它,甚至于拥有得更多!为了达此目的,有限的人生不免又要展开一番的费心钻营与『缠斗厮杀』;拥有,于是成为一件非常辛苦的事!

但是,我们若能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真心诚意地分享他人、利益他人;甚且是为了付出,而去拥有,那末这样的拥有,便饶富深意,而且变成一件非常美好的事!因为拥有,而能为人付出,在为人付出的过程,即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和快乐,而且这样的幸福快乐,是任何人都夺不走的。因为在这过程,我们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一心一意地帮助他人得到利乐,故说布施不特与无我最为相应,更是慈悲(与乐拔苦)心行的最具体呈现!

6.何终为善 何善安止 

何为人宝 何盗不取

7.戒终老安 戒善安止 

慧为人宝 福盗不取

盗,音(道)t 7地贺切

这两首偈颂因为是采一问一答的格式,所以合在一起作解说对照。第六章是提问:「何」等法,得以彻始彻「终」地名之「为善」?「何」种「善」,当为吾人依靠「安止」?「何」者是「为人」类之中的最可「宝」贵者?「何」者又是「盗」贼匪寇所「不」能夺「取」的?

第七章则回答说:持守「戒」善德行,得以彻始彻「终」地,即使「老」死到来,都得到吉祥「安」乐。持守「戒善」德行能得人身,又能增进现实世间的自他和乐,所以当为吾人依靠「安止」。

有智「慧」的人,能够善观察自他及世间的因缘变化,他不但足以解决自己的生死问题,还能够以此而利益他人,帮忙他人超脱烦恼迷惑,所以智慧是「为人」类之中的最可「宝」贵者。

善用自己的身语意三业,来广植「福」德、服务利他,这样的功德法财,是技艺再怎么高超的「盗」贼,都「不」能夺「取」的。

世人多数是既没有自信,又缺乏安全感的,所以总要试图抓住些什么来巩固自己、壮大自己,譬如权势、譬如金钱、譬如名位等等。似乎有了这些东西的『装饰』,走起路来就格外『有风』,做起事来也格外带劲。但这些财富、权势、名位……,都是依众多的因缘条件而有的,一旦构成它的任何一个因缘条件改变,它的内容就随之而产生变异,甚至终于完全消逝;所以是不可恃怙,又依赖不得的。佛就曾开示过四非常偈,说道:『积聚(的财富)皆销散,崇高(的权位)必堕落,(亲友的)合会要当离,(生命)有生(则)无不死。』的确,这无常的世间,究竟什么才是值得我们安心依止的呢?

本偈告诉我们:「戒善安止」──纯洁而高贵的道德戒行,才是真正可以作为我们终生依止的。因为一个有德行的人,无论去到哪里,都可以让人放心,而无须加以防备。在任事方面,他谨守本分、克尽己责;在待人接物上,他慈悲宽容、善待一切,他是人们心目中的好友伴、好同事及好同参。尽管外在的一切可能得而复失,但是一个有德行又有智慧的人,却不会因此而丧失他的人格特质与内在的力量,这道德善行的坚持,才是真正可以令自己与他人吉祥安乐的!

修持戒律德行,可保人身不失;但是得生人间,若没有修学智慧和福报,恐怕这道德的坚持,到头来只换得内心的抑郁和不平,而终究要为这现实与污浊的尘世所淹没。所以道德固然重要,还须有智慧来净化它,才不致在顺境、逆境中变了质;但徒有智慧,如果未修福报,则不仅不能成就菩萨行,恐怕连自己的生活都成问题!

佛世就有则故事说到:在过去生,有师兄弟二人,一人专修智慧,一人专修福报,两人在修行上,始终各有所偏。经过几世之后,修福报的这一位因为作恶,而堕畜生道,遂转生为一头大象。这头大象由于宿世的福业,再加上屡屡在对外的征战中,帮国王赢得了胜利,所以国王非常宠爱它,就赏赐了很多的璎珞珠宝,加披其身。不但它所吃的食物超胜常人,又有专人侍候,即连它住的地方,都布置得有如皇宫一般华丽。

而这一位专精修慧的师兄,则因为用功修行,而终于在佛座下证得了阿罗汉果。只是,他向来不修福报,不曾服务利他,也不与人结缘,所以常常在出外乞食之时,托了空钵回来。

一日,他托着空钵,经过这头大象住的象宫,一眼见着自己的师弟转世为一头大象,身上还挂满了璎珞珠宝,忍不住就向前在它耳边轻轻地对它说:『师弟啊!我们就是在过去生中,一直偏颇的修行,今日才落得如此的下场啊!』

大象听了师兄的话,忆起自己因为修福不修慧,而造恶堕落,不禁流下了忏悔的眼泪,连食物都不肯再吃。

国王得知他所钟爱的大象,竟然拒绝进食,内心不觉大为焦急。问了侍卫,又只知有一位沙门来过,却不知沙门对它说了什么,竟使它流泪拒食。于是国王便来到释尊驻锡说法的精舍,向释尊请问心中的疑义。释尊于是告诉国王这位沙门和大象过去生的因缘,并说了以下的这首偈颂:『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一说「应供薄」)。』故知除了戒善,福德、智慧的兼修并备,对于佛法的修学,是多么重要了!(待续)

【注释】:

1.《大学》第六章〈释诚意〉:「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2.《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3.此为苏东坡所作之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八风」,系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逆境。


◎1997.08.28讲于法云文教协会


圣贤教育全球同学网 陈大惠  http://www.sxjyqqw.org/
佛学视频网  http://www.fxsp.org/index.html
学习《弟子规》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传统文化老师讲座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圣学根之根-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keyword=%E6%A0%B9%E4%B9%8B%E6%A0%B9
四書、老子選粹白話解-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867
老人言-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640
老人言【白話譯文】-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859
《群書治要》講座-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56/167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55/57
國學治要  http://www.amtb.cn/pdf/EB35-06-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一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2-02.pdf
群書治要360第二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3-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三冊​  http://www.amtb.cn/pdf/EB35-18-01.pdf
群書治要360第四冊  http://www.amtb.cn/pdf/HZ35-015-01.pdf
《群書治要360》中英對照版本  http://www.amtb.cn/pdf/EB50-01-01.pdf
認識佛教-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0
因果-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38
三皈傳授-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1
地藏菩薩本願經-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2
學佛答問-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4
學佛日誦-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409
淨修捷要-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13/8
淨修捷要(五念簡課)【難字漢語拼音】-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900
【禮拜版】淨修捷要32拜有聲書-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61/243
淨修捷要報恩談-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750
淨修捷要報恩談有聲書-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61/210
海賢老和尚生平修行事蹟-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65/34/0/87285
来佛三圣-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search/?keyword=%E4%BE%86%E4%BD%9B
來佛三聖永思集-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642
靜老說的話  http://hz1.hwadzan.net/fabo/pdf/HZ23-08-01.pdf
無量壽經-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27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難字注音】-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902
電子書_免费高速下载|百度网盘-分享无限制  https://pan.baidu.com/share/link ... B%E5%AD%90%E6%9B%B8
數位圖書館-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
從FTP站台下載 ftp://ftpa.amtb.cn/  ftp://ftp8.amtb.cn/  ftp://ftp2.amtb.cn/

净公上人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http://www.amtb.cn/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3 11:03 , Processed in 0.129010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