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81|回复: 2

卍续藏第13册No.0285楞严经文句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19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卍续藏第 13 册 No. 0285 楞严经文句》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卍续藏第 13 册 No. 0285 楞严经文句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六文句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经

  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 文句

  明菩萨比丘温陵道昉 参订

  五观耳根此门次序本应在那律后由其正被当机故俟众圣各已略陈乃广陈修证之相也文分为二初叙悟缘起二牒证结答。

  初中三初值佛禀教二依教修证三由证起用。

  今初。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观者能观之智所谓一心三观也世音者所观之境所谓一境三谛也世有三种一器世间所谓同居方便实报寂光二众生世间所谓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三正觉世间所谓佛菩萨缘觉声闻以要言之即十法界若依若正也音者依正所出种种音声此音本即如来藏性循业发现众生迷本闻循声流转故于十界依正音声不能普遍圆观又于所闻音声或是有漏或是无漏或善或恶或乐或苦随其妄想起诸分别不达一切音声皆如来藏三谛妙理惟此菩萨善证耳根圆通观一切音皆妙三谛故名观世音也古佛亦名为观世音正显师资一揆我于彼佛发菩提心者亦如阿难圆悟藏性深发四弘也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者亦如今佛开示阿难定境修观也闻思修三字寻常作三慧释今则稍异谓以闻根为所观境从此思惟修习而入三昧下正备明思惟修习及证入起用之相也释此圆通亦须三意境通别者随闻一动一静一声一响皆可触发闻机别成所观之境今但云从闻思修其境通也观盈缩者观此耳入因缘所生全体虚妄无我我所是藏教意耳入即空是通教意耳入出生十界因果是别教意耳入本如来藏如来藏中性闻觉明觉精明闻妙德莹然周遍法界等是圆教意也证则本迹俱圆具如下释。

  二依教修证二初总叙圆修二别明破阴。

  今初。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

  初于闻中四字明其所观之境虽十八界皆得为所观境而大士初下手时别从耳闻而入故定闻根为所观境此境不取所闻声相亦不取耳识能分别相但闻而已入之一字明其能观之智众生循声流转非背而背名之为出大士反闻自性非合而合名之为入即一心三止三观也流之一字明其所显之谛下文云此则圆真实此则通真实此则常真实乃是闻性真流以此圆通常性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故名为流若随染缘则流为九界若随净缘则流为佛界九界名生死流佛界名涅槃流正随流时水性不变十界俱非十界名真谛法流惟一水性随十界流十界俱即十界名俗谛法流流外无水水外无流非水非流即流即水十界俱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名中谛法流真谛即圆真实俗谛即通真实中谛即常真实又三谛俱圆量周遍故三谛皆通具胜用故三谛皆常体不变故若以能入止观对所入法流须知横竖二义方达非横非竖言竖入者体真止空观入真谛流方便随缘止假观入俗谛流息二边分别止中观入中谛流言横入者一心三止入真谛流一心三观入俗谛流止观不二入中谛流如此横竖即非横竖又所观闻境本具三谛总名妙假能观止观三智一心总名为空所入法流能所双绝总名为中当知约义说三实非二体非一非三而三而一根尘识性一一咸尔众生迷闷日用不知今以妙止观力向耳门中圆显此理则一显一切显矣言亡所者亡之一字总显澄浊得清妄结得解之功所之一字总指耳根门头五叠浑浊虚妄结根之相盖迷背时全即以此真流之理而成妄所今了悟时全即融彼妄所之法而成真流故云入流亡所又复应知入之一字一心三止三观止观不二是般若德流之一字一境三谛三非定三是法身德亡所二字即解脱德所无实体则亡无可亡所是幻妄则不亡而亡所非有无则非亡非不亡而论于亡也。

  二别明破阴夫所亡妄所元无实体能亡观智亦无渐次但就迷中五叠浑浊不无浅深故令悟时不妨无次第中说于次第直是语不顿彰实则次第元非次第也分文为五初圆破色阴超劫浊(至)五圆破识阴超命浊。

  今初。

  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此以一心圆妙止观直观闻性本圆本通本常了知耳根所对动静二尘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动亦不生静亦不生不生之理了然即在二相之中非灭二相而后为不生也夫动静二相既已了然不生则凡明暗通塞恬变合离生灭等相又岂有生故得圆破色阴超劫浊也欲知此中修德浅深仍须善达横竖二义竖约六即横约四土竖中有横横中有竖乃能会入非横非竖言六即者众生循声流转妄计动灭静生静灭动生而动本无动静本无静是谓理即不生知此动静二相来无所从去无所至是谓名字即不生依于闻根而观闻性深达不生之理圆伏五住是谓观行即不生观力既深相似理现六根清净粗垢先除是谓相似即不生无明豁破秘藏理显一动一静无非三德是谓分证即不生动亦法界静亦法界法界圆照性妙觉明是谓究竟即不生今一往约竖先亡声尘之所位在观行若即竖论横通于究竟不生也言四土者六凡众生以声生为动声灭为静是同居土动静二相二乘以生死为动涅槃为静是方便土动静二相菩萨以二边为动中道为静是实报土动静二相佛以不变随缘为动随缘不变为静又不变随缘故非动说动非静说静随缘不变故动亦不生静亦不生是寂光土动静二相今一往约横则四土动静皆悉了然不生即横论竖则六凡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超同居土劫浊位在圆教七信二乘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超方便土劫浊位在十信菩萨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超实报土劫浊位在初住已上佛界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证寂光土真善妙色一念普观无量劫一尘普现十方界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微尘刹土自他不隔于毫端又能示现种种时劫种种延促皆悉自在位在妙觉也是谓初于闻中入色阴本如来藏之流亡九界劫浊之所。

  二圆破受阴超见浊。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

  如是渐增者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纵令利刀一截千纸而中间层数元自不乱纵令大鹏一举九万而中间寻尺亦自历然故不妨于非渐次中说渐次也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则所闻之性本尽所闻既尽能闻亦然所谓施闻与声脱能脱欲谁名夫能闻所闻既尽则能见所见能嗅所嗅能尝所尝能觉所觉能知所知又岂不尽故得圆破受阴超见浊也约六即者众生终日循声流转而声本无性闻亦本空是理即尽达此本尽之理是名字即尽余可例知今一往约竖次亡闻根之所位在初信乃至七信若即竖论横通于究竟尽也约四见者六凡以根为能闻声为所闻起有我见二乘以慧耳为能闻以真谛为所闻起无我见菩萨以法耳为能闻以俗谛为所闻起亦我亦无我见佛以佛耳为能闻以中谛为所闻成非我非无我无上正见今一往约横则四种闻所闻皆尽即横论竖则凡夫闻所闻尽超有我见浊位在七信二乘闻所闻尽超无我见浊位在十信菩萨闻所闻尽超亦我亦无我见浊位在初住已上佛界闻所闻尽成非我非无我正见位在妙觉也是谓初于闻中入受阴本如来藏之流亡九界见浊之所。

  三圆破想阴超烦恼浊。

  尽闻不住觉所觉空。

  不住二字即是于未足中不生满足证也后文云若动念尽浮想销除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伦生死首尾圆照名想阴尽又云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乃至唯一精真故知此文是圆破想阴以超烦恼浊也约六即者众生终日起诸妄想而妄想无性是能觉所觉理即是空知此妄想无性无能无所是名字即空余可例知今一往约竖次亡觉观之所位亦在圆七信若即竖论横通于究竟即空也约四慧者凡夫以根尘为所觉邪慧为能觉成见思烦恼二乘以真谛为所觉空慧为能觉成尘沙烦恼菩萨以二谛为所觉道慧为能觉成无明烦恼佛以中谛为所觉佛慧为能觉成无上菩提今一往约横则四种觉所觉皆空即横论竖则凡夫觉所觉空超见思烦恼浊位在七信二乘觉所觉空超尘沙烦恼浊位在十信菩萨觉所觉空超无明烦恼浊位在初住已上佛界觉所觉空烦恼即菩提位在妙觉也是谓初于闻中入想阴本如来藏之流亡九界烦恼浊之所。

  四圆破行阴超众生浊。

  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极之一字即是不生满足任运增进之功也后文云若此清扰熠熠元性性入元澄如波澜灭化为澄水名行阴尽又云行阴尽者诸世间性幽清扰动同分生机倏然隳裂沉细纲纽补特伽罗酬业深脉感应悬绝于涅槃天将大明悟内外湛明入无所入乃至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故知此文是圆破行阴以超众生浊也约六即者众生妄见种种生灭而本无生灭可得是谓理即寂灭余可例知今一往约竖次亡空理生灭之所位在十信若即竖论横通于究竟寂灭也约四行者凡夫以有名生以无名灭成有漏行作世间众生二乘以生死为生灭偏真为寂灭成无漏行作出世众生菩萨以二边为生灭但中为寂灭成漏无漏行作大道心成就众生佛以不变随缘为生灭随缘不变为寂灭成不思议行作无上众生今一往约横则四种生灭皆灭若即横论竖则凡夫生灭既灭超世间众生浊位在七信二乘生灭既灭超出世众生浊位在十信菩萨生灭既灭超大心众生浊位在初住已上佛界生灭既灭成无上众生位在妙觉也是谓初于闻中入行阴本如来藏之流亡九界众生浊之所。

  五圆破识阴超命浊。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后文云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名识阴尽又云识阴若尽则汝现前诸根互用从互用中能入菩萨金刚干慧圆明精心于中发化如净琉璃内含宝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等乃至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故知此文是圆破识阴以超命浊也夫如来藏妙真如性本自俱非世出世间所以俱即世出世间由众生迷闷背觉合尘妄为五浊之所覆障是故凡夫以世间自囿圣人以出世自局既囿且局则其相不圆其光不明譬如月体虽无增减而光相妄有盈亏今以称性所起圆顿止观圆破五阴而澄五浊故得发本明曜彻证三无差别之性而上合下同也诸佛本妙觉心即是众生心内诸佛今既自证九界中本具佛界之性便能遍与十界道灭故云与佛如来同一慈力是名无缘大慈十方一切众生即是诸佛心内众生今既自证佛界中本具九界之性便能遍拔十界苦集故云与诸众生同一悲仰是名同体大悲十界惟是一心慈悲本自不二且约究竟义显故但称诸佛本妙觉心非谓本妙觉心独在诸佛又约拔苦义强故但称一切六道众生非谓同体悲仰不偏九界也约六即者世间本非世间出世本非出世是谓理即超越余可例知今一往约竖次亡寂灭之所位在初住已上若即竖论横通于观行超越乃至究竟超越也约四识者凡夫以现前为世间妄计诸天神仙为出世间成有漏识起分段命浊二乘以三界为世间以偏真涅槃为出世间成无漏识起方便土变易命浊菩萨以生死涅槃皆为世间以中道佛性迥超二谛为出世间成漏无漏识起果报土变易命浊佛以如来藏性不变随缘为俱即世出世间随缘不变为俱非世出世间成庵摩罗识证法性无量寿命今一往约横则四种世出世间皆悉超越若即横论竖则破凡夫世间有漏识阴超同居命浊位在七信破二乘出世间无漏识阴超方便命浊位在十信破菩萨亦世间亦出世间漏无漏识阴超实报命浊位在初住已上显佛界非世间非出世间庵摩罗识阴证寂光无量寿命位在妙觉也是谓初于闻中入识阴本如来藏之流亡九界命浊之所。

  三由证起用三初明三十二应二明十四无畏三明四不思议无作妙德二十四圣所证藏性既同则所具妙用亦等但非此会当机故皆略而不说慎勿因此作胜劣想也此三妙用不出慈悲感应以观音大士心中所有十界苦乐而为能感以十界众生心中所具大士慈悲而为能应则有显感显应冥感显应显感冥应冥感冥应亦冥亦显感而显应亦冥亦显感而冥应之不同显感显应者众生现在三业精勤得见大士所现自身他身得闻大士所说权实诸法冥感显应者众生过去善根淳熟得见大士自他等身得闻大士权实等法此二通于三十二应十四无畏及四妙德显感冥应者现在三业精勤虽不见身闻法而密得四益冥感冥应者过去善根淳热密得四益此二惟在十四无畏及第四妙德亦冥亦显感而显应者过去善根淳熟现在三业精勤得见大士自他等身闻权实法此亦通于三十二应十四无畏及四妙德亦冥亦显感而冥应者过现善根业力虽不见身闻法密成四益此亦惟在十四无畏及第三第四二妙德也然此三种妙用各有欢喜生善灭恶入理四益各有拔苦与乐二用而一往为语则三十二应与乐义强故承上文慈力言之十四无畏拔苦义强故承上文悲仰言之四无作德慈悲不二故名不思议也又三十二应既称与佛同慈而现身说法乃具十法界身则知众生是诸佛心内众生十四无畏既称与众生同仰而所获功德不离大士身心则知大士是众生心内大士矣。

  初明三十二应此与法华普门示现同而不同同者皆现十法界身不同者法华说法惟指流通圆教此经说法遍用权实四悉也又分为三初总明大用所起二别明应说之相三结明功由三昧。

  今初。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全性起修修即无修故云如幻以本觉闻性熏于始觉以闻性中所起始觉修于本觉故云闻熏闻修以其顿破无明结根顿显常住藏性故云金刚三昧也三十二应总不出十法界身入诸国土即是于实报方便同居三土横竖而入也。

  二别明应说之相二初现四圣法界二现六凡法界。

  今初。

  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有学断十二缘缘断胜性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缘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有学得四谛空修道入灭胜性现圆我于彼前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诸菩萨者遍指四教因中大士现佛身者各现当教极果之身为说法者随其所应说于四种第一义悉令解脱者令证四教佛果解脱之道究竟归于圆教解脱也出无佛世名为独觉寂静妙明指无生观慧言也出有佛世禀因缘教名为缘觉缘断胜性言已能成就断缘生之胜性也得四谛空等言先于四谛悟生空理证须陀洹今进修无漏道品欲入灭度也不言现菩萨身者大士示居菩萨位故。

  二现六凡法界又为二初成就乐欲二成就厌难。

  今初。

  若诸众生欲(使其)心明悟不犯欲(染秽)尘欲(令其)身清净我于彼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众生欲为天王统领诸天我于彼前现帝释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我于彼前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欲身自在飞行虚空我于彼前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统鬼神救护国土我于彼前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统世界保护众生我于彼前现四天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生天宫驱使鬼神我于彼前现四天王国太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乐为人王我于彼前现人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众生爱主族姓世间推让我于彼前现长者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谭名言清净自居我于彼前现居士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治国土剖断邦邑我于彼前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诸数术摄(持护)卫(以)自居(身)我于彼前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男子好学出家持诸戒律我于彼前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女人好学出家持诸禁戒我于彼前现比丘尼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男子乐持五戒我于彼前现优婆塞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于彼前现优婆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女子内政立身以修家国我于彼前现女主身及国夫人命妇大家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众生不坏男根我于彼前现童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处女爱乐处身不求侵暴我于彼前现童女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楼主| 发表于 2018-8-19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欲心明悟者且指欲界为暗色界为明欲染为迷梵行为悟也梵天以上品十善根本禅定为因此亦称解脱者暂离欲界系缚苦故又令转入出世道故梵王即初禅天王帝释即忉利天王以上品十善化他为因自在天居欲界顶以十善及未到地定为因大自在天居色界顶以四禅及四无量心为因天大将军护世四王及王太子同以五戒十善摧邪辅正为因人王有五种一金轮王王四天下二银轮王王三天下除于北洲三铜轮王王二天下除西北二洲四铁轮王王一天下唯统南洲五粟散王如西域十六国王此土诸侯王等同以五戒十善化他为因长者须具十德一姓贵二位高三大富四威猛五智深六年耆七行净八礼备九上叹十下归也居士者隐居求之志士名言者典雅名世之言宰官者上自卿相下至百僚婆罗门此云净裔亦云梵志即道术之流比丘解现初卷尼者女也优婆塞此云近事男优婆夷此云近事女受持三归五戒堪能亲近承事三宝故也大家家字读作姑音乃后妃之所师事令其成就各有二意一者现在成就乐欲二者密令将来成就菩提。

  二成就厌离。

  若有诸天乐出天伦我现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诸龙乐出龙伦我现龙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药叉乐度本伦我于彼前现药叉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乾闼婆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乾闼婆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阿修罗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阿修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紧那罗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紧那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摩呼罗伽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摩呼罗伽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乐人修人我现人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非人有形无形有想无想乐度其伦我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诸天虽乐亦有二苦一者为乐所醉不得见佛闻法二者复有一种天人虽由总业得受天身别业福微恒受饥渴故有乐出其伦者也龙有热沙金翅诸苦药叉亦云夜叉此翻轻捷乾闼婆此云寻香行阿修罗此云无端正女美男丑又云无天有天福无天德又云无酒酿海为酒而不能成紧那罗此云疑神亦云歌神摩呼罗伽此云地龙即大蟒腹行之神此等所受果报皆苦乐相杂而形相丑陋故每每乐脱本伦而欣慕人身以诸佛皆于人中得道又人道最能趋菩提故有形者休咎精明之类无形者空散销沉之类有想者神鬼精灵之类无想者精神化为土木金石之类此皆八难中摄虽不明言地狱之身而理必具有也令其成就亦各二意一者成就脱离二者成就菩提。

  三结明功由三昧。

  是名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皆以三昧闻熏闻修无作妙力自在成就。

  随类巧现故曰妙不染过患故曰净称性所起故曰无作妙力也。

  二明十四无畏此与法华七难三毒二求义同并其初文总答最后劝持名答其成十四然法华但明果上胜用此经兼显从因克果又法华双明机应此经但明能应也分文为三初总明大用所起二别明施无畏相三结明福备众生。

  今初。

  世尊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

  悲能拔苦故令获无畏也虽云六道实该九界。

  二别明施无畏相五初总明脱苦无畏二别明七难无畏三别明三毒无畏四别明二求无畏五结明持名无畏。

  今初。

  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

  按法华经云无量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实与此文互为表里今先正释此文后与法华会释此文云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乃显其从因克果从证起用之由致也旋闻与声脱不复循声流转故言不自观音反闻闻自性故言以观观者上观字去声呼之即是观智下观字平声读之即耳根境以耳根境名为观者正显六根无二故也观其音声谓观其称菩萨名之音声也众生正称菩萨名时即须一心观彼音声由能一心观其音声故得解脱观此音声有事有理事一心者历历分明称名不乱理一心者了知音声性空惟心所现能称所称体即法界能所宛然能所双绝若但有事一心观能脱事苦若具有理一心观能脱理苦也与法华会释者法华明言称菩萨名今文不说法华观其音声意在于应今文观其音声意在于机设无前机欲何所应设无能应何以接机故知相表里耳又复应知法华是如来述此菩萨果上化他功德意令众生归依得度今文是菩萨自述始终修证体用意令当机悟入圆通得此意已往释下文十三无畏及四妙德妙旨冷然。

  二别明七难无畏。

  二者知见旋复令诸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三者观听旋复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四者断灭妄想心无杀害令诸众生入诸鬼国鬼不能害五者熏(彼妄)闻成(于)闻(性)六根(皆悉)销复同于声听(之不相黏)能令众生临当被害刀段段坏使其兵戈犹如割水亦如吹光性无摇动六者闻熏精明明遍法界则诸幽暗(之)性(为明所自)不能(自)全能令众生药叉罗刹鸠槃茶鬼及毗舍遮富单那等虽近其傍目不能视七者音性圆销观听返入离诸尘妄能令众生禁系枷锁所不能着八者灭音(尘之妄)圆(成)闻(性)遍生(同体)慈力能令众生经过险路贼不能劫。

  见根属火此火既灭何火能烧是故果报大火恶业大火烦恼大火悉不能烧果报火上至初禅恶业火通于三界烦恼火通于九界以要言之灭九界妄火证佛界清凉也闻机属水此水既灭何水能溺果报水上至二禅恶业水通于三界烦恼水通于九界以要言之灭九界妄水登佛界彼岸也妄想如鬼此鬼既灭何鬼能害果报鬼惟恼欲界恶业鬼通于三界烦恼鬼通于九界以要言之灭九界鬼伦证佛界神力也妄根如刀触坏法界此刀既销何刀能害割水以喻无损吹光以喻无动果报刀惟坏欲界恶业刀通于三界烦恼刀通于九界以要言之灭九界事理杀具成佛界慧剑智刀也根尘为黑暗稠林此暗既除何暗不破药叉是轻捷鬼罗刹是可畏鬼鸠槃茶是魇魅鬼毗舍遮是啖精气鬼富单那是热病鬼性皆幽暗果报暗仅在人世见思暗通于三界尘沙暗通于二乘无明暗通于九界以要言之灭九界暗妄证佛界真明也所妄既立明理不逾以为枷锁此锁既开何锁能禁果报锁禁系人畜恶业锁禁系六凡烦恼锁禁系三乘以要言之脱九界系缚开佛界关键也六尘为贼劫夺家珍此贼既平何贼能劫果报贼劫夺人间恶业贼劫于三界烦恼贼劫于三乘以要言之降九界怨贼成佛界大慈也由我成此妙应之本故令众生称名得脱。

  三别明三毒无畏。

  九者熏闻离尘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众生远离贪欲十者纯音无尘根境圆融无对所对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瞋恚十一者销尘旋明法界身心犹如琉璃明彻无碍能令一切昏钝性障诸阿颠迦永离痴暗。

  二法相对妄生贪染名之为淫欲界以男女相染而为贪欲色无色界以味禅相染而为贪欲二乘贪染偏真涅槃菩萨贪染六度万行亦复贪染但中佛性今熏于闻根永离前尘了知色性本即藏性与诸闻性元无二性不应以闻劫闻以色劫色是故更无能贪及所贪也二法相对妄生违忤名之为瞋凡夫瞋于逆缘二乘厌恶三界菩萨轻鄙小乘亦复弃舍二边今既达纯是法性妙音无复尘相则根即是境境即是根称性圆融无有能对及与所对是故更无一法可瞋恚也有明明觉失彼精了迷己为物认物为己名为痴暗凡夫不达诸法唯心本性空寂二乘不达诸法唯心假名无量菩萨不达诸法唯心体即中道今既销落尘缘旋归明性则法法唯心法法圆照故法界身心朗彻无碍也阿颠迦此云无善心不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不知性具缘了二善皆名为无善心此亦自行功成化他有本故令众生念者离毒。

  四别明二求无畏。

  十二者融形复闻不动道场涉入世间不坏世界能遍十方供养微尘诸佛如来各各佛边为法王子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慧之男十三者六根圆通明照无二含十方界立大圆镜空如来藏承顺十方微尘如来秘密法门受领无失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女者诞生端正福德柔顺众人爱敬有相之女。

  权智干事义之如男实智顺理义之如女融形复闻言融灭妄形而复还闻性也不动道场证诸法之实性也涉入世间等者由实智而起权智也明照无二等者照诸法之差别也立大圆镜等者即权智而归实智也果报男女惟在欲界法门男女通于十界恶法男女此非所求今约善法以辨男女复为六意一约五戒二约十善三约四禅四约二乘五约菩萨六约佛法一约五戒者不杀是仁不盗是义此二属定法表之以女不邪淫是礼不妄语是信不饮酒是智此三属慧法表之以男若不得此男女失人天身堕诸恶趣穷苦孤独今令求五戒者戒得清净即是诞生福德智慧男女也夫不淫不妄不饮一往说是慧法而慧必有定如男子虽尚智能亦必具于福德不杀不盗一往说是定法而定必有慧如女子虽尚福相亦必具于端正端正即是慧无邪丑由福德故人爱之由端正故人敬之也二约十善者不杀不盗属女不淫及口四意三属男余如上说三约四禅者且约五法修于初禅及初禅所证五支言之修五法中乐欲精进及慧三属男念及一心二属女证五支中觉观喜三支为男乐一心二支为女余如上说四约二乘者出世禅定为女出世观慧为男若不得此男女即当堕落三界飘零孤露余如上说五约菩萨者藏教事度以前五度为女般若为男通教以人空断惑为男出假慈悲为女别教以功德庄严为女智慧庄严为男六约佛法者即实智之权智为男即权智之实智为女若不得此男女不能究竟自利利他今大士自既男女具足亦令众生得具足也。

  五结明持名无畏。

  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现住世间诸法王子有六十二亿恒河沙数修法垂范教化众生随须众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圆通本根(乃是)发妙(悟于)耳门然后身心(一切)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彼其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世尊我一名号与彼众多名号无异由我修习得真圆通。

  名号秪是音声音声即是如来藏性未达藏性妄存一多情计既达藏性则一亦法界多亦法界一不为少多不为多良由闻性圆明不由声尘而起知见故也由我修习得真圆通者正逗阿难及此方之机故名为真非谓二十四圣有未真也。

  三结明福备众生。

  是名十四施无畏力福备众生。

  诸畏既灭净福自成拔九界畏成佛界福遍于十方。

  亘于三际故名为备也。

  三明四不思议无作妙德二初总明大用所起二别明不思议相。

  今初。

  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

  二别明不思议相四初现容不思议二说咒不思议三受供不思议四兴供不思议。

  今初。

  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其中或现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

  此虽容咒并说而结归在现容也妙妙闻心初妙字是妙谛次妙字是妙境妙谛约性通于诸法妙境从机独在耳根以此方众生耳根最利易显圆通常性故也烁迦罗首者金刚坚固之首表法身德母陀罗臂者印手表于方便是解脱德清净宝目者表于实慧是般若德各言八万四千者意显众生迷本觉性具足八万四千尘劳烦恼即此烦恼业果一一无非三德秘藏也。

  二说咒不思议。

  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故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者。

  此亦容咒并说而结归在诵咒也现一一形即指前文首臂目等诵一一咒具如不空罥索经等。

  三受供不思议。

  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所游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

  所游世界即实报方便同居诸土也九界众生云兴供养以求哀愍良由不受诸受故能无所不受。

  四兴供不思议。

  四者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

  不惟供十方佛亦供法界众生无所不遍良由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故能无所不得。

  二牒证结答。

  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为第一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

  缘心自在等者不误认缘心听法则能因指见月亲见法性从此遂入圆通常法而成三昧也第三众圣各说证门竟。

  四放光现瑞总印。

  尔时世尊于师子座从其五体同放宝光远灌十方微尘如来及法王子诸菩萨顶彼诸如来亦于五体同放宝光从微尘方来灌佛顶并灌会中诸大菩萨及阿罗汉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罗如宝丝网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一切普获金刚三昧即时天雨百宝莲华青黄赤白间错纷糅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此娑婆界大地山河俱时不现唯见十方微尘国土合成一界梵呗咏歌自然敷奏。

  五体同放宝光者表根根尘尘皆是圆通法门也远灌佛菩萨顶者表一一圆通皆是无上大佛顶法如来以之为密因菩萨依之修万行者也彼诸如来亦于五体同放宝光者表佛佛道同也来灌佛顶并灌菩萨罗汉者表于因果一致二十五圣同证大佛顶法实无优劣也林木池沼皆演法音者表有情无情同一圆通性也交光相罗如宝丝网者表一一圆通法门各各互遍互摄一切圆通法门也普获金刚三昧者悟十八界七大皆如来藏妙真如性性不可坏也四色莲华以表住行向地四十妙因间错纷糅表诸大众圆悟藏性以为真因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一位圆具一切诸位之功德也十方虚空成七宝色者表虚空顽暗之情执消殒而七大妙性一一周遍法界也娑婆大地山河俱时不现者表翳病得除狂劳颠倒华相皆灭也微尘国土合成一界者表性真圆融惟一常寂光土也梵呗咏歌自然敷奏者表寂光真土之中具足无量称性法乐也幽溪云一本尊放光瑞二诸佛放光瑞为自他交互对三无情演法瑞四宝光交罗瑞为依正圆融对五众会获益瑞六天雨四华瑞为法位相应对七空成宝色瑞八大地不现瑞为空界俱销对九国土合一瑞十梵呗敷奏瑞为法报冥同对。

  五佛敕文殊简择三初佛敕文殊二受命简择三时众获益。

  今初。

  于是如来告文殊师利法王子汝今观此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各说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习真实圆通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兼我灭后此界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

  敕简选者以前文但云得循圆根与不圆根日劫相倍然未的指何根最圆故须选也然如来不自指示而敕文殊大旨有二一者若依果位中论则法法皆妙实无可选今之选根本为初机文殊正是初机导师如华严以文殊为幼男始则先说名号四谛以开圆信后则指示善财遍参知识皆其事也二者文殊即表众生根本实智今明欲入圆通须是自己决择譬如圆觉二十五轮敕诸末世依阄取决如来终不强以一法偏授人也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者正显圣无可简法亦无可简也圣则迹有权实本皆大士法则三科七大无非藏性故也我今欲令阿难等者正显简机不简圣简情不简法也言阿难则不必人人皆尔言此界则不必十方尽然但以约机宜则所习有生熟约迷情则诸根有利钝故须简耳。

  二受命简择二初叙仪二正说。

  今初。

  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

  二正说二初颂真如不变之体以标真源二颂真如随缘之能以明染净。

  今初。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

  将明随染净缘以成迷悟先颂不变之体者正如前文将破明不明之两关先标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又如将破有为无为二法先标真性二字也觉者本觉之性非觉非迷以其法尔灵知强名为觉也海者喻也觉性竖穷横遍本无一物可喻姑以大海深广喻之性澄圆者寂而常照即所谓性觉妙明也圆澄觉元妙者照而常寂即所谓本觉明妙也须知此不变体即在随缘之中正随缘时全体不变即指吾人现前一念介尔之心一任昏迷倒惑而妙明明妙性无变坏本自竖穷横遍也是故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正是指此现前一念介尔之心全真在妄全妄即真若舍却现前一念别指空劫已前则真时无妄妄时无真真则本有今无今无后有妄则本无今有今有后无其为戏论甚矣。

  二颂真如随缘之能以明染净二初颂随染缘从源出流二颂随净缘从流溯源。

  今初。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

  元明照生所即所谓妄为明觉因明立所也所立照性亡言既生妄所遂失真性也迷妄有虚空所谓晦昧为空也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即所谓结暗为色亦所谓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也知觉乃众生即所谓色杂妄想想相为身也。

  二颂随净缘从流溯源二初总显灭妄归真二别明归真方便。

  今初。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此言现前一念大觉之心本自竖穷横遍亦无横竖之相可得秪由认悟中迷方乃晦昧大觉之体而为十方虚空是故虚空情量生于大觉心中不过如大海中之一沤发现而已至于十方有漏微尘国土又依顽空妄想建立假说依空所生则知十方依正岂离我现前一念心性是故若能直观心性俾此虚妄无明沤灭则虚空情量元自本无况复空中诸三有国土众生而岂有哉。

  二别显归真方便二初总示方便须择二正为选方便门。

  今初。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

  一性一切性一切性一性根尘识大皆如来藏如来藏中性具根尘识大周遍圆融不可思议既归此元则其性决定无二不可谓观音独胜诸圣或劣也方者法也便者宜也约法约宜则有多门略说所观之境有二十五就彼二十五境之中复各有权实一十六门通于藏性也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者此明圣之与法皆不可简也于此二十五境或用顺观或用逆观皆成巧妙方便如陈那于声悟谛则是顺观沙陀厌离不净则是逆观那律乐见照明因逆成顺特迦调息治愚因顺成逆舍利心见清净亦是顺观艳喜观鼻端白亦是逆治火头观诸暖气复是顺观持地当平心地复是逆观等乃至一一境中皆得论于顺逆二种方便不可泥文而失旨也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者此明机之与情皆不可不简也约当机则夙习各有所宜而阿难多闻士必以从闻思修为宜约迷情则诸根必有利钝而此土诸众生多分耳门入道为易也。

  二正为选方便门二初简非二显是。

  初中四初简六尘二简五根三简六识四简七大。

  今初。

  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声音杂语言但伊(惟也是也)名句味一非含一切云何获圆通香以合中知离则元无有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味性非本然要以昧时有其觉不恒一云何获圆通触(必)以所触(而)明(若)无所(便)不明触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法称为内尘凭尘必有(其)所能所非遍涉云何获圆通。

  此下简于二十四境不惟非是简圣亦复非是简法直就初心夹带迷情习气而简之也盖二十四境虽复一一皆如来藏而无明未破根中积生无始虚习犹存岂能直下彻见藏性是故所观之境不得不详择而简选耳言初心若欲观于色尘则色依妄想而结成尘精了所不能彻如何以此不明彻法而欲于是获圆通证顿同沙陀之妙色密圆耶下皆仿此可以意知。

  二简五根。

  见性虽(亦)洞然(但)明前(而)不明后(且)四维(又)亏一半云何(初心可)获圆通鼻息出入(虽)通现前无(有)交气支离匪(相)涉入云何(初心可)获圆通舌非(领)入(滋味便)无端(倪必)因味(尘而)生觉了(若)味亡(时觉)了(即)无(所)有云何(初心可)获圆通身(知因触显发)与所触同(合时方知离时不觉)各非圆(融之)觉观(其)涯(际分)量不(能)冥会云何(初心可)获圆通知根(夹)杂乱思湛了(之性)终无(可)见想念(既)不可脱云何(初心可)获圆通。

  三简六识。

  识见杂三和诘本称非相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鼻想本权机秪令摄心住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神通本宿因何关法分别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识见即眼识也必须根境相杂三缘和合妄有若诘其本则四性无生非有体相云何初心观之便能心见发光耶耳识可知鼻端白想本属权机秪令散乱多者得以摄心而住倘不能如难陀之息久发明则有住反成心之所住而堕虚妄云何得明圆灭漏耶说法播弄音文但能开悟夙根先已成就如满慈者倘夙根未熟但耽著于名句便非无漏法性云何降伏魔怨消灭诸漏耶初心持戒不犯但能检束其身非身则无所束元非遍于一切云何得如波离之身心一切通利耶彼目连之神通本其宿因何关初心之人以意识缘法分别而得成就若初心念于法缘非能离物云何得心光发宣耶。

  四简七大。

  若(初心)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有为(之法)非(是)圣性云何获圆通若(初心)以水性观(但是)想念(所成而)非真实如如(之性)非(属)觉观云何获圆通若(初心)以火性观(但是)厌有非(是)真(性本)离(之理便)非初心(因与果合之妙)方便云何获圆通若(初心)以风性观(有)动(则有)寂非无对(法)对(即)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若(初心)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性)无觉(则)异菩提云何获圆通若(初心)以识性观(所)观(之)识(带生灭而)非常住(所)存(观)心(亦)乃虚妄云何获圆通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此中地性水性等且指迷情所计坚为地性湿为水性乃至分别为识性非是如来藏之真性也文并易知诸行是无常等者言初心若依根大念佛既未拔除结根则六根秪属有为诸行体是无常而能念之性亦元生灭此则生灭为因难感不生灭果故名殊感云何得同势至妙三昧耶。

  二显是七初泛明此土入道所宜二的明离苦得乐人法三正明观音所修法门四诲敕当机谛听学行五叹美法胜以寓劝修六述成佛意结示简选七顶礼请加以明真实。

  今初。

  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娑婆此云堪忍三千世界之总名也他方佛土诸根利钝各有不同随其机宜六尘并为教体此方偏用三尘若黄卷赤牍则色尘为教体闻法得悟则音声为教体历法观察则法尘为教体今约佛世闻音获证者多兼以末世亦从语言指示得悟者众故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也。

  二的明离苦得乐人法。

  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

  离苦者离九界五浊之苦得解脱者得佛界法性五阴真解脱乐此自利成就也恒沙劫则竖穷三际微尘国则横遍十方以大自在普施无畏此利他成就也悟一切音皆如来藏所谓随缘不变名为妙音悟如来藏性音真空性空真音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故有十界依正音声差别所谓不变随缘名观世音此二亦约自行所说妙法契理清净名为梵音所说妙法善应群机不失其时名海潮音此二亦约化他救世悉安宁结成利他功德出世获常住结成自利功德也。

  三正明观音所修法门。

  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此句宜在下)身以合方知(此句宜在上)心念纷无绪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此言初心之人即可从耳门悟圆通常三德所以的被群机也如观音所说者言观音所说耳根法尔具此圆通常三真实义非必观音口自说也譬如者举例之辞非是设喻直就现量为论非是比量正所谓昏迷倒惑其理自存者也圆则量无不周是般若德通则具无碍用是解脱德常则体性不变是法身德又三德皆圆皆通皆常具如前释。

  四诲敕当机谛听学行又三初示其合机二劝其善修三结其真实。

  今初。

  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

  妄谓缘心听法即是邪思以缘心但是所听法音影子决非真能听法之本闻故也岂非随妄所而沉沦若能旋流而悟其本闻则便获无妄矣。

  二观其善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9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佛母真三昧汝闻微尘佛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畜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闻非自然生因声有名字旋闻与声脱能脱欲谁名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闻复翳根除尘销觉圆净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摩登伽在梦谁能留汝形如世巧幻师幻作诸男女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抽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尘垢应念消成圆明净妙余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

  金刚王如幻不思议佛母真三昧亦作一句读之破一切惑名金刚王般若德也立一切法名为如幻解脱德也破立同时名不思议法身德也一切诸佛皆从此三昧出故名佛母真三昧六根攀缘六尘总名欲漏今以耳缘法音即是欲漏以此闻为能畜以彼音为所畜能所相黏翻成过误是故将此闻根以持佛所说之佛法何不自反闻其闻性乎夫闻根非自然生乃因声而有名字若旋其闻机与声尘脱既能脱彼声尘更欲以谁名闻根耶此一耳根既返其源则六根皆成解脱由此见闻诸根皆如幻翳三界尘相总若空华闻性既复翳根已除尘相全销觉体圆净矣余文可知幻师喻无明幻力一机抽喻一精明黏妄发光也圆明是般若净是解脱妙是法身余尘指微细无明如来指妙觉极果。

  三结其真实。

  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圆通实如是。

  言真实圆通别无他法但旋转汝循声倒闻之妄机反而闻此闻之自性但得见性即成无上道矣。

  五叹美法胜以寓劝修。

  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

  须知此中含有二义一约初机一门深入则耳根圆通不但观音为然十方三世从此耳门入道者诚复众多此则单就此一法门亦自竖穷横遍也二约究竟圆通常性则耳根圆通即是二十五种圆通其余一切圆通乃至十方三世种种法门皆可名为耳根圆通此则一门一切门一切门一门故云一路涅槃门也不达此旨谓二十四圣尚在门外可乎谓二十四圣更有岐路可乎。

  六述成佛意结示简选。

  诚如佛世尊询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求出世间人成就涅槃心观世音为最自余诸方便皆是佛威神(使其)即事(以)舍尘劳非是(此方众生)长(时)修学浅深同说(之)法(也)。

  即事舍尘劳犹所云就路还家也余门圆通深位方达浅位不知但能被于一种夙根成就之人不能三根普被惟此耳根圆通普被三根而妙尤在巧被下根也。

  七顶礼请加以明真实。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沦但以此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

  如来藏者自性清净之理体也无漏不思议者究竟圆证之智果也理名法宝智名佛僧即是一体三宝义也真实心如是言真实心要不过如是也。

  三时众获益。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身心了然得大开示观佛菩提及大涅槃犹如有人因事远游未得归还明了其家所归道路普会大众天龙八部有学二乘及诸一切新发心菩萨其数凡有十恒河沙皆得本心远尘离垢获法眼净性比丘尼闻说偈已成阿罗汉无量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现前一念闻性本圆本通本常圆即实智菩提通即方便菩提常即真性菩提圆即圆净涅槃通即方便净涅槃常即性净涅槃则有理即菩提涅槃乃至究竟菩提涅槃即而常六故言未得归还六而常即则步步踏着故乡道路矣得本心者达此现前一念之本体也远想相之妄尘离识情之虚垢故云获法眼净此是如来正法眼藏非次第五眼中之法眼也性尼闻偈成阿罗汉所谓于大教中得小益正为菩萨旁为二乘部在方等明矣发无等等心者无法可等此心心能等一切法此则创闻圆理或是观行发心或是名字发心也初为当机示圆通本根竟。

  二为末世示道场方法三初陈请二赞许三宣说。

  今初。

  阿难整衣服于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欲益未来诸众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

  幽溪云心者涅槃妙心迹者所明道路吴兴云悲者悲昔不闻欣者欣今得悟又念未来众生未悟故悲观现前大众得益故欣。

  二赞许。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如汝所问安立道场救获众生末劫沉溺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唯然奉教。

  下逗末劫修道之机上合如来欲说之旨故再称善也。

  三宣说二初明根本戒法二明诵咒治习。

  初中二初总显三学以戒为本二别示四重以彰无漏。

  今初。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毗奈耶亦云毗尼即律藏也摄心为戒者为字训作由字言欲摄其心必由持戒也若非以戒摄心何由甄别邪正又必摄心方可名戒正显持犯不但束身而已由此波罗提木叉戒以摄其心然后生定发慧斯则名为三无漏学若无此戒纵有禅定多智现前必落魔邪成有漏矣问曰摄心为戒摄真心耶摄妄心耶若摄妄心妄本无体云何可摄若摄真心真何用摄又戒法虽一历四教观慧则有四别未审如何摄心方成圆戒若云戒即无漏则凡夫持戒报在人天者亦可称无漏否若成有漏还得名净戒否答曰真心妄心元非二体随染缘则全真成妄如水成冰随净缘则全妄归真如冰成水克论迷真起妄秪因妄为明觉所谓知见立知过在立字亦即自心取自心之取字认悟中迷之认字克论反妄归真秪贵不随分别三种相续所谓知见无见功在无字亦即不取无非幻之不取二字弃生灭守真常之守字脱黏内伏之伏字皆与今摄字同也故知不摄则真心便为妄心能摄则妄心便成真心而摄心妙法无过于戒念念与妙戒相应则名为摄非谓戒有方隅摄是束缚也如下文云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夫身断律仪戒也心断定共戒也断性亦无道共戒也又身心俱断故不住生死断性亦无故不住涅槃又身断故出生死真谛戒也心断故游戏神通俗谛戒也断性亦无达杀盗淫妄等性即是佛性无复可断中道第一义谛戒也经文又云众生不识本心不得真净皆由随顺杀盗淫故反此三种又则出生无杀盗淫有名鬼伦无名天趣有无相倾起轮回见若得妙发三摩提者则妙常寂有无二无无二亦灭正与此中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义同如此方名净戒方可称为摄心方是无漏之学彼以戒善感人天者喻如摩尼博贸一衣一食非法有优劣也故今欲摄心者先备明戒法以为其境次深明观慧以成其功则庶几近之矣。

  二别示四重以彰无漏二初牒徴二详示。

  今初。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言云何善摄其心与身口一齐清净我方名为戒耶此正总显非戒决不能摄心非摄心亦决不名戒也。

  二详示四初淫戒二杀戒三盗戒四大妄语戒此即比丘四重戒法乃大小乘之根本也。

  初淫戒生死根本欲为第一故首陈之。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秪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此言不但执身不淫须是心亦不淫也纵有多智禅定尚为魔侣况无定慧直坠何疑魔侣为善知识亦复现慈悲相而不断淫心则落爱坑妄谓淫不障道则落见坑既堕深坑永违觉路矣夫淫心为生死根本决不与佛果相应如砂石决非饭本禅定熏修喻之以蒸不生不灭为本修因然后圆成果地修证喻如蒸米成饭别成魔家邪福喻如蒸砂成热耳身断者木叉戒也心断者禅戒也断性亦无者无漏戒也此入空意也身断者律仪及定共也心断者道共也断性亦无者涉境而不染也此出段意也身断者证无漏也心断者涉境不染也断性亦无者断不断俱寂灭也此中道意也曰淫机者如前偈云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抽若未息机纵能伏断烦恼不曾永除幻本故须直向机字觑破则断与不断二俱寂灭矣。

  二杀戒。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岐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涂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此言非但执身不杀须是心亦不杀也五净肉者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己杀自死鸟残也五天竺国悉号为婆罗门是尊姓故问曰佛既具足神力何不化作草菜而乃化作五净肉耶答曰佛顺时宜不立异故此地既本不生草菜而今忽生则人将以为怪又复如来灭后设遇草菜不生又将奈何是故佛及比丘遇世饥荒目连请愿番取地味及取北洲自然粳等佛皆不许而云后世无目连时又将奈何当知佛法可传可继为若此也妄谓杀生食肉无有罪报如自塞其耳杀彼生命如高声大叫求其不闻不可得也修禅欲出生死故名欲隐杀生连仇结福故名弥露服有二种一者衣服二者服食丝绢绵帛靴履裘毳衣服之服也乳酪醍醐服食之服也然此中虽一概遮止而准诸经律不无分别若丝绵绢帛大小二乘并皆严禁以其由此害多命故若靴履裘毳小乘一向听许大乘亦不全遮以其非专为此而害命故若乳酪醍醐大小并许乃至大涅槃经仍复开听此经亦云汝常二时众中持钵其间或遇乳酪醍醐名为上味后文坛场仪式又仍用此供享三宝以其但分余润不害命故今云不服则是充类至尽之意言能不服则弥善耳如人食其地中等者劫初之人身能飞行由食地味及自然粳足不离地以喻服彼众生身分不能永离众生之种类也身者血肉之类身分者皮毛等物身既不服其身分不食其身肉心又永无贪求服食之想岂非真解脱者问曰小乘求出生死何故反许五净及靴履等大乘度生为务何反严遮答曰小乘但求自度止须不造杀业不障出世足矣喻如举家远逃之人则小债可弗偿也大乘须在三界广化众生喻如乡国大姓长者设有分毫负人便有惭色不能自在设化矣行菩萨道者思之。

  三盗戒。

  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著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已得上人法詃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恶)业皆言佛法(应尔)却非(毁)出家具戒比丘(以)为(是)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地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正等无异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饿众生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詈同于称赞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己解以误初学佛印是人得真三昧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此言非但执身不盗须是心亦不偷也邪道者奸欺之类精灵者盗日月之精气而为神灵妖魅者盗人精气为妖魅鬼循方乞食者谓循顺方法而行乞食僧祇律中名为分卫言分施众僧卫护道力也肇法师云乞食略有四意一为福利众生二为折伏憍慢三为知身有苦四为除去滞着裨贩如来者裨附佛法贪贩利养也身然一灯等者依于身见而起偷心故以舍身微因对治盗业温陵云一切难舍无如己身难舍能舍则自余贪爱决能弃舍故曰是人于法已决定心也苟但舍身而心不决舍则无益于道故下文云必使身心二俱捐舍如我马麦等者佛于往世曾诟比丘可食马麦故于毗兰邑中食麦三月以示宿债必偿也禅定喻水偷心喻如漏卮衣钵之余分寸不畜是贪心毕舍乞食余分施饿众法是悭心毕舍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是毕舍慢心有人捶詈同于称赞是毕舍瞋心不将如来不了义说等者上文是于依正二报永断偷心此即于佛法上永断偷心也谓若欲说法利生接引初学必须备讨如来大小教典知其四悉因缘不可但执一义一解而自以为是兼以误初学也。

  四大妄语戒。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洹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沉三苦海不成三昧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之于)未学(人前)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旃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我教比丘直心道场于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上人法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地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爱见魔者稍有所得起增上慢则是爱魔执此是实余皆虚妄则是见魔又借此贪求供养则是爱魔执性废修妄谓已实齐于诸圣则是见魔也地前诸位即信住行向一颠迦即是一阐提三乘圣果喻如栴檀名利恶心喻如粪秽噬脐人者人不能自噬其脐以喻悔无所及或云麝被人逐自噬其脐虽复噬脐终不免难也余皆如文可知。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六文句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3 12:39 , Processed in 0.133944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