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12|回复: 1

[大德开示] 佛说菩提心诸经集第二三八卷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13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佛说菩提心诸经集录》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说菩提心诸经集第二三八卷







...。若入宗镜之中。无往不利。苦行亦成妙行。邪宗即是正宗。只如五热炙身。外道一法。若了之。则胜热为无分别智焰之门。若昧之。则尼干作大我见严炽之解。是以法无邪正。道在变通。如西天尼干子。五热炙身。生大邪见。佛弟子谓之言曰。善男子。如世人驾牛车于路。欲速有所至。打牛即是。打车。即是。尼干闻之。勃然作色。佛弟子曰。善男子。牛喻于心。车喻于身。何得苦身而不修心。不用炙身。应当炙心。华严经云。复有十千紧那罗王。于虚空中。唱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我等所住宫殿。诸多罗树。诸宝铃网。诸宝缯带。诸音乐树。诸妙宝树。及诸乐器。自然而出佛声法声。及不退转菩萨僧声。愿求无上菩提之声。云某方某国。有某菩萨发菩提心。某方某国。有某菩萨修行苦行。难舍能舍。乃至清净一切智行。某方某国。有某菩萨往诣道场。乃至某方某国。有某如来。作佛事已。而般涅槃。善男子。假使有人。以阎浮提一切草木。粖为微尘。此微尘数。可知边际。我宫殿中宝多罗树。乃至乐器。所说菩萨名如来名。所发大愿。所修行等。无有能知其边际。善男子。我等以闻佛声法声菩萨僧声。生大欢喜。来诣其所。时婆罗门。即为我等如应说法。令我及余无量众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是以于一心正观之中。最为枢要。少用心力。成大菩提。故华严私记云。此经中总是法身作多种名字。如人天十善五戒为身。声闻四谛。缘觉十二因缘。菩萨六度。佛种智为身。身是聚义。于法身中。随行位。功...(第1595-02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不可说故。乃至由此缘起是法界家实德故。普贤境界具德自在无障碍故。即是圆满教主大日毗卢遮那如来。以如是圆满镕融广大身。于如圆满镕融广大莲华藏庄严世界海中。摄其余树形等圆满镕融广大世界海。以如是圆满镕融广大十不可说法界海为境界。坐如是圆满镕融广大莲华藏半月形。摩尼师子座。示如是圆满镕融广大无尽摄生威仪身云。差别业用无边无边。如是重重无尽无尽。而如来无来往。无功用。此皆海印三昧中炳然显现故。亦法界法尔。故能如是。如摩尼雨宝。天鼓出音。虽无功用。所作得成就。如是所现虽广大。而论时不过一刹那。论处不出一尘。如是一切。皆一刹那所现。如一刹那。一切刹那中亦如是。如一尘。一切尘中亦如是也。故知是心大海中。有大菩提心。龙无边无尽。是心所有一切法无边无尽。故名阎浮提中人之力所不能受持。如海云比丘所持性起一品。虽须弥山聚笔。四天下尘数四海墨。不能书者。良由是心性无尽故。智者不须远求矣。  
  问。何故莲唯八叶。  
  答谓三乘果德。体周照。而用未周。故云八叶耳。若化。周尘道中。德满十方。乃名十叶。今约少分。四摄四无量。故名取八也。一叶表一实。五叶表五乘。又心内办正八。和合为莲华体。故名八叶。又一切凡夫心处。虽未能自了。其内心亦自然而有八办。合成莲华形。今但视照此心。令其开敷。即是三昧实故。若视此心八叶之华。即得与理相应。此八叶者。四方即是表四摄。四隅即表如来四智。此华本来无生。即是菩提心。当知一切法门。皆是从心而所有也。若解是者。心华自然开。能见佛。如云心开意解。即此义也。开心者。即入无生门也。又心内有四种摩尼。一者月藏。即是声闻人。月者清凉义。由有息烦恼焰暑气。故名戒月藏。二者日藏。即缘觉。日即慧义。以大利慧。能干十二因缘大河。故名慧日藏。三者萎华宝。即菩萨。三藏总持。辩才无边。可得佛果宝故。菩萨如愚如朴。凡夫不知为知。如新净华。菩萨知为不知。如萎华。故名萎华宝。四者宝净。即诸佛是也。摩尼宝清净光明成就。故名宝净。此中诸宝。凡夫愚痴。不实。实不能知。须试。而后能知实实也。譬如有伽陀罗等。四种炭火。投于其中可试。以月藏投火中。虽不出。出俱变色。以此当知非真宝。又以日藏投火中。...(第1595-02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心能为一切法作名。若无心。则无一切名字。当知世出世名字。悉从心起。若观心僻越。顺无明流。则有一切诸恶教起。所谓僧佉卫世。九十五种邪见教生。亦有诸善教起。五行六甲。阴阳八卦。五经子史。世智无道名教。皆从心起。云何出世名教。皆从心起。宝性论云。有一大经卷。如三千大千世界大。记大千界事。如中。如小。四天下三界等大者。皆记其事。在一微尘中。一尘既然。一切尘亦尔。一人出世。以净天眼。见此大经卷。而作是念。云何大经在微尘内。而不饶益一切众生。即以方便。破出此经。以益于他。如来无碍智慧经卷。具在众生身中。颠倒覆之。不信不见。佛教众生修八圣道。破一切虚妄。见已智慧与如来等。此约微尘附有为喻。又约空为喻者。发菩提心论云。譬如有人。见佛法灭。以如来十二部经。仰书虚空。宛然具足。一切众生。无有知者。久久之后。更有一人。游行于空。见经咄嗟。云何众生不知不见。即便写取。示导众生。云何写经。谓令众生修八正道。破虚空等。修有多种。若观心因缘生灭无常。修八正道者。即写三藏之经。若观心因缘即空。修八圣道。即写通教之经。若观心分别校计有无量种。凡夫二乘所不能测。法眼菩萨乃能见之。是修无量八正道。即写别教之经。若观心即是佛性。圆修八正道。即写中道之经。明一切法悉出心中。心即大乘。心即佛性。自见已智慧与如来等。又观心即假即中者。即摄华严之经。若观心因缘生法生灭者。即摄三藏四阿含教如乳之经。若观心即空者。即摄共般若如酪之...(第1595-02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便起。能成就大地狱业。若一信不慢。常求胜友。即无此失。若权教中第六住心。可有退位。实教中为稽滞者。责令进修。如舍利弗。是示现声闻。非实声闻。所作方便。皆度众生使令进策。如权教中第六住心。可说实退。何以故。为权教中地前三贤。总未见道。所修作业。皆是有为。所有无明。皆是折伏。功不强者。便生退还。若折伏有力。亦不退失。如蛇有毒。为咒力故。毒不能起。但于佛法中种于信心。谦下无慢。敬顺贤良。于诸恶人。心常慈忍。于诸胜己者。咨受未闻。所闻胜法。奉行无妄。所有虚妄。依教蠲除。于三菩提道。常勤不息。夫为人生之法。法合如然。但不长恶而生。何须虑退。华严疏云。深心信解常清净者。信烦恼即菩提。方为常净。由称本性而发菩提心。本来是佛。更无所进。如在虚空。退至何所。  
宗镜录卷第二十九  
  夫既法轮遍一切处。无有间断。常恒说者。云何更逐会结集。说处不同。如华严九会之文。法华三周之说。  
  答。广略不等。皆为对机。以一显多。令入无尽。如华严指归云。谓于一刹那中。则遍无尽之处。顿说如此无边法海。  
  问云。准此所说。说华严会总无了时。何容有此一部经教。  
  答。为下劣众生。于无尽说中。略取此等结集流通。故有此部。令其见闻。方便引入无际限中。如观牖隙。见无际虚空。当知此中道理亦尔。视此一部。见无边法海。故知若提纲撮要。一尘尚含法界。一字即演无边。岂况九会三周之说乎。如是解者。则一时一切...(第1595-02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非一。龙军。坚慧。诸论师等。并立此义。四非本非影。如顿教中。非直心外无佛色等。众生心内所显之佛。亦当相空。以唯是识。无别影故。色等性离。无所有故。一切无言。无言亦无故。是故圣教。即是无教之教。如经颂云。如来不出世。亦无有涅槃。又密严经。明佛常在法界。无出世等。龙树等宗。多立此义。此有四说。总为一教。圆融无碍。皆不相妨。以各圣教从浅至深。摄众生故。思之可见。第二说听全收者。亦四句。一离佛心外无所化众生。况所说教。是故唯是佛心所显。此义云何。谓诸众生无别自体。揽如来藏以成众生。然此如来藏。即是智证为自体。是故众生举体。总在佛智心中。经颂云。诸佛悉了知。一切从心转。又云。如来菩提身中。悉见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成等正觉。乃至见一切众生皆已寂灭。亦复如是。皆悉一性。以无性故。又颂云。三世一切劫。佛刹及诸法。诸根心心法。一切虚妄法。于一佛身中。此法皆悉显。是故离佛心智。无一法可得。二总在众生心中。以离众生。无别佛德故。此义云何。谓佛证于众生心中真如成佛。亦以始觉同本觉故。是故总在众生心中。从体起用。应化身时。即是众生心中真如用大。更无别佛。三随一圣教全唯二心。以前二说不相离故。谓众生心内佛。为佛心中众生说法。佛心中众生。听众生心中佛说法。如是全收。说听无碍。是谓甚深唯识道理。四或彼圣教俱非二心。以两俱形夺不并显故。双融二位无不泯故。谓佛心中众生无听者故。众生心中佛无说者故。两俱双辩二相尽故。经云。...(第1595-02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应知能取所取。此之二种。唯是心光。如是贪等烦恼光。及信等善法光。如是二光。亦无染净二法。何以故。不离心光。别有贪等信等染净法故。二光亦无相。偈曰。种种心光起。如是种种相。光体非体故。不得彼法实。释曰。种种心光。即是种种事相。或异时起者谓贪。光嗔光等或同时起者。谓信光进。光等光体等者。如是也。染位心数。净位心数。唯有光相而无光体。是故世尊。不说彼为真实之法。是知万法之体。不出遮那心源。万善之门。靡越普贤行海。云何不出遮那心源。如华严经颂云。佛刹微尘数。如是诸刹土。能于一念中。一一尘中现。云何靡越普贤行海。如阿僧祇品颂云。于一微细毛端处。有不可说诸普贤。如一毛端一切尔。如是乃至遍法界。此遮那心。即菩提心。此普贤行。即菩提行。如华严经颂云。欲见十方一切佛。欲施无尽功德藏。欲灭众生诸苦恼。宜应速发菩提心。昔人云。菩提心。即万行之本。即此发心。便名为行。  
  问。若独取一心解脱。其余非者。则一不收一切。法界义不圆。乖此广乘。失其遍理。  
  答。若圆修顿悟之机。则举一蔽诸。无复方便。只为不入者。方便开三。乃至八万。虽即开三本明一道。所以金刚三昧经云。如如之理。具一切法。善男子。住如理者。过三苦海。又楞伽经偈云。有无是二边。以为心境界。离诸境界法。平等心寂静。贤劫定意经云。若复弃捐一切所有。在于所有而无所有。是曰一心。法句经云。人寿百岁。情欣放逸。不如一日归心空寂。傅大士颂云。诸佛不许外求名。达本真心即为正。故知万法归心。则道全矣。如庚桑子道全篇云。鲁公卑辞以问之。庚桑子曰。吾能听视不用耳目。非易耳目...(第1595-02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古德云。凡圣各别。不得名和。心体离念。不得众生相。法界即我。我即法界名和。首楞严经云。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斯乃能所迹消。真俗冥合。非从事行。因异而同。但了心无自他。万法自然一体。外书亦云。心和。即言和。言和。即言满天下无口过。以身心和故。行满天下无怨恶。既与万法体和。则不共物诤。如华手经云。佛告舍利弗。是故菩萨发菩提心。应当观察是心空相。舍利弗。何等是心。云何空相。舍利弗。心名意识。即是识阴。意入。意界。心空相者。心无心相。亦无作者。何以故。若有作者。则有彼作而此人受。若心自作。则自作自受。舍利弗。是心相空。无有作者。无使作者。若无作者。则无作相。若人戏论。是心相者。则与无碍空无相诤。若与无碍空无相诤。是人则与如来共诤。若与如来共诤。当知是人则坠深坑。是知若入宗镜海中。已摄余一切法门。如登法性山。悉见诸无边境界。如大涅槃经云。譬如有人。在大海浴。当知是人。已用诸河泉池之水。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修习如是金刚三昧。当知已为修习其余一切三昧。又云。譬如高山。有人登之。远望诸方。皆悉明了。金刚定山。亦复如是...(第1595-02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如。一如无二如。理性相关。故称如来。为世间之父。一切众生。为诸佛之子。若法门眷属者。约自证法。则禅定为父。般若为母。而生真净法身。若化他法。则方便为父。慈悲为母。而生应化佛身。从般若真性。起同体大悲。所有万行庄严。皆是性起功德。必无心外法而为主伴。如般若经云。欲为佛亲侍者。及内眷属等。应学般若。般若即心灵之性故。是以诸佛菩萨。凡有施为。皆是内秘外现。不舍道法。现凡夫事。如华严入法界品云。复次善男子。菩萨以般若波罗蜜为母。方便善巧为父。檀那波罗蜜为乳母。尸罗波罗蜜为养母。忍辱波罗蜜为庄严具。精进波罗蜜为养育者。禅那波罗蜜为浣濯人。善知识为教授师。一切菩提分为伴侣。一切善法为亲属。一切菩萨为兄弟。菩提心为家。如理修行为家法。诸地善法为家处。得诸忍法为家族。大愿现前为家教。以清净智满足诸行为顺家法。劝发勤修不断大乘为绍家业。法水灌顶一生所系菩萨为王太子。成就广大真实菩提为净家族。鸯崛魔罗经云。佛言。一切众生有如来藏。一切男子皆为兄弟。一切女人皆为姊妹。乃至女有佛藏。男亦如是。云何一性而自染着。以一性故。是故如来净修梵行。住于自地。不退转地。得如来地。维摩经偈云。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一切众导师。无不由是生。法喜以为妻。慈悲心为女。善心诚实男。毕竟空寂舍。弟子众尘劳。随意之所转。道品善知识。由是成正觉。诸度法等侣。四摄众妓女。歌咏诵法言。以此为音乐。总持之园苑。无漏法林树。觉意净妙华。解...(第1595-02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何复说因缘自然。及和合相。汝等声闻狭劣无识。不能通达清净实相。吾今诲汝。当善思惟。无得疲怠妙菩提路。故知说因缘自然。皆属世间言论。谈有无真俗。悉是分别识心。当见性之时。岂留观听。在发明之际。焉落言思。  
  问。此妙明性。既非因缘自然。则无有一法不从和合而生。如无所证之真如。何由发能证之妙智。则境智和合。能成见性。  
  答。若智外有真如。则可为所证。真如外有智。则可为能证。今智外无如。如外无智。欲将何法以为和合非和合耶。如经云。佛告阿难。汝虽先悟本觉妙明。性非因缘。非自然性。而犹未明如是觉。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阿难。吾今复以前尘问汝。汝今犹以一切世间。妄想和合诸因缘性。而自疑惑。证菩提心和合起者。则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和。为与暗和。为与通和。为与塞和。若明和者。且汝观明。当明现前。何处杂见。见相可辩。杂何形像。若非见者。云何见明。若即见者。云何见见。必见圆满。何处和明。若明圆满。不合见和。见必异明。杂则失彼性明名字。杂失明性。和明非义。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复次阿难。又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合。为与暗合。为与通合。为与塞合。若明合者。至于暗时明相已灭。此见即不与诸暗合。云何见暗。若见暗时。不与暗合。与明合者。应非见明。既不见明。云何明合。了明非暗。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我思惟。此妙觉元。与诸缘尘及心念虑。非和合耶。佛言。汝今又言...(第1595-02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忽然狂歇。头非外得。纵未歇狂。亦何遗失。富楼那。妄性如是。因何为在。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乃至佛告阿难。即如城中演若达多。狂性因缘。若得灭除。则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缘自然。理穷于是。阿难。演若达多。头本自然。本自其然。无然非自。何因缘故。怖头狂走。若自然头因缘故狂。何不自然因缘故失。本头不失。狂怖妄出。曾无变易。何藉因缘。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际。狂何所潜。不狂自然。头本无妄。何为狂走。若悟本头。识知狂走。因缘自然。俱为戏论。是故我言。三缘断故。即菩提心。菩提心生。生灭心灭。此但生灭。灭生俱尽。无功用道。若有自然。如是则明。自然心生。生灭心灭。此亦生灭。无生灭者。名为自然。犹如世间诸相杂和成一体者。名和合性。非和合者。称本然性。本然非然。和合非合。合然俱离。离合俱非。此句方名无戏论法。菩提涅槃。尚在遥远。释曰。若悟本头识知狂走。因缘。自然俱为戏论者。若实发明。悟了本头。一灵真性。非动非静。非得非失。非生非灭。非合非离。则知无始已来。三界伶俜。六趣狂走。是迷是倒。是妄是虚。皆是情想结成。识心鼓动。则知本觉真性。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非和非合。非不和合。尽成戏论。悉堕邪思。且无住真心。岂存名相及与处所。若欲以识心图度。句义诠量。而求真实者。如系...(第1595-02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得。始本之觉无差。不得而得。妙证之时玄会。如金刚三昧经云。佛言。善男子。五位一觉。从本利入。若化众生。从其本处。舍利弗言。云何从其本处。佛言。本来无本处。于无处本际。入实。发菩提。而当成圣道。何以故。善男子。如手执彼空。不得非不得。论释云。举疑发起云。若本处。应得入。若得入。非无本处。为遣是疑。故引喻释。手执彼空者。手执喻能入之行处。空喻所入之本。不得者。虚空无形可握故。非不得者。握内不无虚空故。本利亦尔。本来无本处性。故不可得。无本之本不无。故非不可得也。斯则悟本称得。非向外求。若有所求即是失本。又若有所得。不得菩提。以无得故。出生菩提故。又无得之法。非在得外。要求一切法。方尽无得之原。如发菩提心论云。于无法中。说诸法相。于无得中。说有得法。如见之事。诸佛境界。然虽求一切法。以了无得故。即无所依。无所求中。吾故求之耳。故大宝积经云。佛问文殊。依何正修行。文殊曰。正修行者。为无所依。释曰。凡有言教所诠。并证一心之义。若心外见法。是邪修行。则有所依故。若正修行。不依一物。所依既寂。能依亦亡。能所俱空。邪正双泯。即正修行矣。无生义云。经言。法离眼耳鼻舌身意。是故六根不能取。故言学者无取。大智度论言。譬如[虫*太][虫*末]虫处处能集。唯不能集火中。众生意识。亦复如是。预是可闻见法。悉皆能缘。而不能缘般若。故知般若性离。意不能取。又能取之人。性复自空。故不能取。若以眼取。如经言。眼性复空...(第1595-02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2)


...内外有不。不也。非内非外有不。不也。佛言。如是而有。大涅槃经云。有因缘故。亦可得说。谓四悉檀因缘也。虽四句冥寂。慈悲怜愍。于无名相中。假名相说。或作世界说心具一切法。闻者欢喜。如言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造。即其文也。或说缘生一切法。闻者欢喜。如言五欲。令人堕恶道。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即其文也。或言因缘共生一切法。闻者欢喜。如偈言。水银和真金。能涂诸色像。功德和法身。应现处处往。即其文也。或言离生一切法。闻者欢喜。如言十二因缘非佛作。非天人修罗作。性自尔。即其文也。此四句即世界悉檀。说。心生三千一切法。云何为人悉檀。如言佛法如海。唯信能入。信则道原功德母。一切善法由之生。汝但发三菩提心。是则出家。禁戒具足。闻者生信。即其文也。或说缘生一切法。如言若不值佛。当于无量劫堕地狱苦。以见佛故。得无根信。如从伊兰出生栴檀。闻者生信。即其文也。或说合生一切法。如言心水澄清。珠相自现。慈善根力。见如此事。闻者生信。即其文也。或说离生一切法。如言非内观。得是智慧。乃至非内外观。得是智慧。若有住着。先尼梵志。小信尚不可得。况舍邪入正。闻者生信。即其文也。是为为人悉檀四句。说心生三千一切法也。云何对治悉檀。说心治一切法。如言得一心者。万邪灭矣。即其文也。或说缘治一切恶。如说得闻无上大慧。明。心定如地。不可动。即其文也。或说因缘和合治一切恶。如言一分从思生。一分从师得。即其文也。或说离治一...(第1595-02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2)


...知心不可见。佛何以故说如实知不可见心。  
  答曰。有坐禅人。忆想分别。见是心如清净珠中缕。观白骨人。中见心次第相续生。或时见心在身。或见在缘。如无边识处。但见识无量无边。破如是等虚妄故。佛言。如实知众生心。众生心自相空。故无相相。复次佛以五眼观此心不可得。肉眼天眼缘色。故不见。慧眼缘涅槃。故不见。初学法眼。分别。知诸法善不善有漏无漏等。是法眼入实相中。则无所分别。如先说。一切法。无知者无见者。是故不应见。佛眼观寂灭相。故不应见。乃至不如凡夫人忆想分别见。复次五眼。因缘和合生。皆是作相。虚诳不实。佛不信不用。是故言不以五眼见。又问曰。舍利弗知心相常净。何以故问。答曰。以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深入深着故。虽闻心毕竟空。常清净。犹忆想分别。取是无心相。以是故问是无心相心。为有为无。若有。云何言无心相。若无。何以赞叹是无等等心。当成佛道。须菩提答。是无心相中。毕竟清净。有无不可得。不应难。舍利弗复问。何等是无心相。须菩提答。毕竟空一切诸法无分别。是名无心相。此无心相。是即心无心。非待断灭。如经云。若有众生。能观一切妄念无相。则为证得如来智慧。又且无心者。不得作有无情见之解。若将心作无。此即成有。若一切处无心。如土木瓦砾。此成断灭。皆属意根强。知妄识边事。是以称不思议定者。以有无情见不及故。又澄湛是事。当体是理。事有显理之功。亦有覆理之义。理有成事之力。亦有夺事之能。各取则两伤。...(第1595-03部~宗镜录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1)


...人天。恶业便起。能成就大地狱业。若一信不慢。常求胜友。即无此失。若权教第六住心。可有退位。实教中为稽滞者。责令进修。如舍利弗。是示现声闻。非实声闻。所作方便。皆度众生使令进策。如权教中第六住心。可说实退。何以故。地前三贤总未见道。所修作业。皆是有为。所有无明。皆是折伏。功不强者。便生退还。若折伏有力。亦不退失。如蛇有毒。为咒力故。毒不能起。但于佛法中。种于信心。谦下无慢。敬顺贤良。于诸恶人。心常慈忍。于诸胜己者。咨受未闻。所闻胜法。奉行无妄。所有虚妄。依教蠲除。于三菩提道。常勤不息。夫为人生之法。法合如然。但不长恶而生。何须虑退。华严疏云。深心信解常清净者。信烦恼即菩提。方为常净。由称本性而发菩提心。本来是佛。更无所进。如在虚空。退至何所。  
宗镜录卷第四十六  
  夫欲显正宗。先除邪执者。约外道小乘诸古师等。谬解唯识正理。凡有几种。  
  答。不达唯识真性。邪执盖多。宗镜所明。正为于此。如唯识论云。复有迷谬唯识理者。或执外境如识非无。或执内识如境非有。或执诸识用别体同。或执离心无别心所。古德云。或执外境如识非无者。此即有宗。依十二处教。执心境俱有。是第一义。论云。或执内识如境非有者。释曰。此破清辩依密意空教。拨识亦无。论云。或执识用别体同者。释曰。即大乘一类菩萨。言八识体唯是一也。如一水镜。多波像生。论云。或执离心无别心所者。释曰。此即经部觉天所计。以经言士夫六界。染...(第1595-03部~宗镜录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1)


...。故知唯心所现。正理无差。如观佛三昧海经观佛心品云。是时佛心。如红莲华。莲华叶间有八万四千诸白色光。其光遍照五道众生。此光出时。受苦众生皆悉出现。所谓苦者。阿鼻地狱。十八小地狱。十八寒地狱。乃至五百亿刀林地狱等。  
  问。若众生恶业心。感现地狱事。理即可然。且如观佛心时。云何纯现地狱。  
  答。此略有二义。一若约理而观。佛之心性。本含法界。无一尘而不遍。无一法而不通。二若约事而观。佛唯用救苦为意。以物心为心。则地狱界。全是佛心。运无缘慈。不间同体。所以观佛心品云。佛告天王。欲知佛心光明所照。常照如此无间无救诸苦众生。佛心所缘。常缘此等极恶众生。以佛心力自庄严故。过算数劫。令彼罪人发菩提心。乃至尔时世尊说是语时。佛心力放十种白光。从佛心出。其光遍照十方世界。一一光中。无量化佛乘宝莲华。时会大众。见佛光明。如玻璃水。或见如乳。见诸化佛。从佛胸出。入于佛脐。游佛心间。乘大宝船。经往五道受罪人所。一一罪人。见诸化佛。如己父母。善友所亲。渐渐为说出世间法。是时空中有大音声。告诸大众。汝等今者。应观佛心。诸佛心者。是大慈也。大慈所缘。缘苦众生。乃至次行大喜。见诸众生安隐受乐。心生欢喜。如己无异。既生喜已。次行舍法。是诸众生无来去相。从心想生。心想生者。因缘和合。假名为心。如此心想。犹如狂华。从颠倒起。苦从想起。乐从想生。心如芭蕉。中无坚实。广说如经十譬。作是观时。不见身心。见一切法...(第1595-04部~宗镜录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1)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6 15:36 , Processed in 0.212047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