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88|回复: 0

[其它] (未)旅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23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徐醒民老师常礼举要笔记》


下面是旅行,旅行也有规则,也讲求礼。
一、将远行,必辞亲友,祭祖辞亲。
一个人要到远地方去,一定要向至亲好友辞行。所谓「远行」,古代和现代观念
有点不同。古时候我们由台中到台北去,这就是远行,因为古代没有火车,没有
高速公路,用的是人力车或走路,光是路程就需要走好几天,到那个地方还不是
短时候就回来,或者是办事,或者做生意,必须留一段相当的时间,这就是「远
行」。现在当然交通很方便,从台中到台北几个小时就到了,不算什么远行。
假如你要离开这个地方,不是几天就回来,得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那也算是
远行。过去在大陆上,从这个省分到那个省分地方广大,没有车辆,就是坐汽车
横跨几个省分,也要半个月之久,这就是远行。在这种情况之下,至亲好友要向
他辞行,所谓「朋友」,同门为朋,同志为友,不是泛泛之交,因为我们认识的
人太多了,在机关里边同事那么多,要是每个人都要辞行的话,那怎么办得到呢

此外要祭祖,出远门的时候,要祭祀家里的祖宗。现在一般小家庭,也应该供一
个祖宗牌位。在内地还是这样的,一个村庄里面同样一个姓,会专门建立这个姓
氏祖宗的宗祠,除宗祠以外,他还有一个祖庙,供最近几代的祖宗。还有,造房
子时,内地有四合院的房屋,这种四合院的形式,四周都是房屋,中间有天井,
在后面的正中,照例有供祖宗的位置,所供的是已过世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
母等,大概这几代,这几代以上的就供到村庄的祖庙。再远的就进到祠堂里面,
全族共一个祠堂,好几层的,无论多少代数,都供到里面。
这里讲祭祖,隆重一点是到祠堂去供祖先。现在没有那种情形了,大致一般家里
,四合院的房子也不多见了,所以家里必须供一个祖先的牌位,你要远行前就要
祭祖,祭了之后,再辞别自己的父母亲。祭祖辞亲表示孝道。祭祖是中国人的礼
,中国古时候没有其它宗教,佛教不是中国的,是从印度传来的,研究宗教的人
认为,在佛教没传来之前,墨家是宗教,其实墨子相信有鬼神,应该说起来,不
算是一个宗教,不过他有宗教家牺牲服务的精神而已。那么儒家注重慎终追远,
其实也不是宗教,宗教是现代的新名词,故有文化没有「宗教」这个名词。
中国文化维系我们人类道统、精神的,就是靠祭祖,这是孝道。孔子讲「祭则得
福」,祭是祭自己的祖宗。然而「非其鬼而祭之,谄也。」不是自己的祖宗而祭
他,这是谄媚的行为,当然是祭自己的祖宗。为什么出远门要祭祖?希望祖宗在
天之灵保佑他,在外一切平安,有这个道理。辞离自己的双亲,让双亲知道我们
所去的地方,所以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有必要到远方去,要让
父母知道你到哪里。所以有辞亲的礼,祭祖宗要拜,辞亲也要拜,这是远行一定
要这样。
二、远到目的地,必先拜访有关人士。
你到了远方去,都得拜访有关人士,包含得很广。比如说你到那个地方去做生意
买卖,走江湖更是需要,人家说:「江湖愈老,胆子愈小。」你有通天本领,那
个地方有关的上下人士,都是事情成就的关键,任何地方都不要小看,说不定有
江湖的老前辈,隐姓埋名在那儿,你不知道。所以要打听好当地有些什么人,你
要先去拜访他。
拿现在选举来讲,选举也不简单,选举有人拿钱买票,但买票也不见得就成功,
也有很多不买票成功的,这就是礼的关系。有关人士拜访,礼貌到了,就能够得
到支持。所以到远方去,当然要事先了解那一个地方的人,问有关人物如何如何
,一到那个地方就先去拜访,向他请教,这是应有的礼貌。人就怕骄傲,一骄傲
就觉得,凭我的才能到这小地方来君临天下,一切都听我的,其实不见得,就有
人不听,就是做官,做官在古时候是官家派的,皇帝派下来的知府、知县,到地
方做官的时候,我们以为地方上一切以他为大吗?如果那个地方的有关人士,他
不去拜访,这些人就会给很多的阻碍,很多事就没办法推行。
上海过去有个闻人杜月笙,大家都知道的,上海那么大一个地方,他任何官也没
做,但是任何地方他都清清楚楚,例如某某大官身上挂的贵重东西丢了,不知什
么时候丢的,找杜月笙,他一句话,说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归还,遗失东西的人
到时候,到那个地方,人家把东西送到他口袋里,他还不知道,跟玩魔术一样。
那个时候抗战,上海是一个沦陷区,你找警察没有用,无论是哪一道人物,没有
人不找他的,那一类人物都掌握着地方上的资源,他一句话就没问题。这个就是
「有关人士」。
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必得要谦虚。在那个地方,他是有关人士,一切都了解得
清清楚楚。就是我们学道,大家都知道都是在台中讲,在老师的道场,你到远路
去讲讲看,远路你怎么讲法呢?不是这么简单的,远路实实在在我不敢去讲。
三、归来必谒亲友,或略送土物。
旅行回来的时候,要去拜谒原来出门辞行的亲友,拜谒时要略送土物。土物就是
该地的土产,到高雄去可以带一点当地的土产;到国外也有地方的土产。东西不
在多,一点表示礼貌就可以了。比如从国外旅游回来,带一包小糖果,就代表那
个地方的产物,这是表示心意。
四、远行之亲友辞行,必往送行,事前或赠物,或宴饯。
就另一方面来讲,你的亲友也有远行的,他要到远方去,来向我们辞行。既向我
们辞行的话,那我们就要去送行。要打听他什么时候、乘什么交通工具,是火车
站走呢?还是飞机场走?总之要有送行的表示。在送行前,或是送一些礼物,或
是给他饯行,就是设宴。这是对于辞行的人应有的礼节。
五、远方客来拜访,须往答拜,或设宴接风。
远方来的客人,专程的来拜访,在见过面以后,我们做主人的,就要去答拜他。
除了回拜之外,还可以设宴给他接风,接风就是设宴款待远来或归来的亲友,其
实就是请他吃一次。
六、旅人归来拜,须诣回拜,或设宴洗尘。
这里讲「旅行归来」,这个旅人必然是原来住在这里的,到外面旅行,现在才回
来,他归来的时候,前面讲过「归来必谒亲友」,他来拜访的时候,我们也要回
拜,或者设宴来给他洗尘。就是旅人回来,在旅途上受一些风霜灰尘,现在给他
洗尘的意思。儒家最注重就是伦常团聚,无论亲戚、朋友就是伦常关系。天伦当
然不必讲,就是朋友团聚,也是人生一大乐事,分离是不得已的,所谓佛家讲「
爱别离」苦,所谓爱别离就是感情好的,友谊很好,不能不离开,两方面都感觉
到不愉快。所以辞亲表示对分别的郑重其事,当回来时也要告诉亲友,完全在于
敦厚亲友的伦常关系。
所以自古讲礼和现在大不相同,现在知礼的人还常注重,有些不注重礼的,来就
来了,去就去了。有些人走了好久,后来朋友才知道。「某人怎么好久不见面」
,后来一打听,才知道他已经离开此地很久了。这个都是受了现代风气影响的关
系。
七、受人之送行及饯别,达到所在地,须一一函谢。
要远行之前,我们向亲友辞了行,亲友也给我们饯别,这一些礼彼此都做到了,
那么饯别之后,到了目的地还要一个个「函谢」。写信回来时,也不能够一封信
把所有的名字都包括在内,大家传阅,这个不大合适。要一人一封信,报告自己
已经抵达,告诉大家那个地方的情况如何,让这些人能够放心。再者感谢他们的
关怀、饯行,这是必有的礼节。
八、人之接风或洗尘毕,须还席。
我们从远方回来,或者从远方来到这个地方,亲友为我们接风、洗尘,这个时候
我们要还席。什么叫还席呢?人家请我们,我们照样要请人家再聚会。这就是借
接风、洗尘、还席,增厚交情。古人讲五伦之中,父子、兄弟、夫妇是天伦,不
能分开。现在有不孝儿,实在不能教化,做父亲的就在报纸上登个广告,与他脱
离父子关系,实际上无法脱离,天伦怎么脱离呢?兄弟也不能脱离兄弟关系。古
时候有休妻的礼,没有离婚的规矩,没有这个法,休妻那是非常严重的,那不是
普通的事情。除此以外,夫妇结了婚是百年好合,是终身的,也跟天伦一样,何
况有了子女之后,那更是不可分离了。现在有了子女,他意见不合还是要离婚,
现在不能谈啦!
夫妇、父子、兄弟就是天伦,家族的关系。家族以外就是君臣关系。君臣,拿现
在是公务员,机关领导与部下的关系,就是君臣关系,这是职务上的关系。还有
朋友是道义的结合,朋友他既不是天伦的关系,也不是职务上的关系,他是道义
之交。朋友注重交,所以称朋友至交。这个交包括彼此互相研究学问、修道,或
是在事业上彼此能很接近,愿意做朋友,这就算是交了。朋友之义在交,如果不
交,就不称为朋友。就这个「交」字来讲,旅行到外面去还要辞行,还要送行,
到了外面之后,经常还要有书信往来,不要失去连络。这是朋友的可贵。所以朋
友有接风、洗尘、还席,这个都是连络感情。
九、入境问禁,入国问俗,入门问讳。
境就是一个地界,《礼记》上的礼是周家定的,讲的就是孔子那个时候,春秋时
代周天子的天下有很多国家,这个人从这个国家到那个国家。一入边境就要问他
的「禁」,禁就是一个国家法令、规章,都必须要问明,不问明就不知道这个国
家的法令,不小心就会犯了他所禁戒的事情。假定以违警罚法来说,各地都不同
,南方有南方的,北方有北方的。因各地的特性不同,到了一个新环境之后,不
能一下子犯了人家的禁忌,那是不行的,一定要入境问禁。
入国是问「俗」,古时候国都有城墙,你入了城要问它的「俗」。「俗」是它的
风俗习惯,这也是每一个国家都不同的。不了解这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就往往违
反了风俗。小而言之被人笑话,大的就会遭遇人家的排斥。所以先到一个地方,
总要把那个地方的习惯搞清楚,这就是礼,礼有不同的习惯。送礼是表示礼节,
无论婚、丧,或是什么庆典,要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礼怎么送法?应该送什么
?都有习惯的。往往我们认为这是礼,在人家看起来不是,那就坏了。所以必须
要问俗。拿礼金来讲,你送人家这个数目,是多是少没关系,人家注意的是这个
数字,不但中国人有忌讳,外国人也常有,他有特别有喜欢的,也有讨厌的。外
国人有时候,不喜欢十三号,你说何以然呢?也说不出所以然来。一发生这种事
,好事也被大家认为是凶事,要打听清楚。
「入门问讳」,就是无论到远方或到近处,到人家家里去拜访人家,必须先问讳
。讳是什么呢?比方你拜访这个主人,他家里的老年人,他父母亲的名字,祖父
母的名字,这叫做讳。现在不讲求了,做儿子女儿的有时候介绍「我是某某人的
儿子」,首先把自己父亲的名字都说出来了,在古时候不是这样。古时候称父母
名字,都是叫上下,家父上某下某,不是一下就直接把名说出来,别人也不能够
当面说人家父亲的名字。
在《礼记》上讲的讳,一般是父母长辈还在世时,要求还比较宽一点,可是去世
以后,就一定要讳。《礼记》上批注,父母死后一百天,叫做「足哭」,事情办
完了叫足。从死那一天起百天之间,做子女的随时都哭,没有定时的。过了一百
天以后,就不能如此,不能说想起来就哭,应该有一定的时候。从百日足哭以后
,父母亲的名字就要讳了,绝对不许人讲。你入他的家门,要是提到人家已经过
世父母的名字,就犯了大忌讳。因此作客入门前先要问问讳,问去世父母亲的名
字。究竟怎么问法呢?当面问当然是不可以的。当面问,主人答也不好,不答也
不好。所以要先问「介绍人」,就是主人派他家里的人,或佣人或是家里其它的
人出来,看看是什么访客,可以先问这个人。还有最好在拜访之前,就打听他家
里有哪些讳,应该忌讳哪些事。
十、入国不驰,入村里必下车马。
本来这一条是讲皇帝的,古时候做皇帝是一国之君,他无论是乘车或骑马,「入
国」就是在城市里面,「不驰」就是马不能骑得很快,因为都市人马来往很多,
马走得很快容易撞到人。所以古注讲,入国不驰是爱护民众。一个国家的领袖,
乘了车出来都不能够走得很快,何况一般人。所以现在一般人在都市里边,车开
得很快,都是不合乎礼的。交通规则规定什么样子的汽车,在城市里边开什么样
的速度,违反了这个规则,在古时候就是失礼。古时候讲礼治,现在则是违反交
通规则,警察就找你开罚单,遵守交通规则也是讲礼。
还有「入村里必下车马」,到了村庄乡里,无论是乘车或骑马,必然要下来步行
走过去。《论语》里面讲:「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也。」不要看这地方小
,十几家的村庄,说不定有高人在里面,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在这里隐居。我们
经过这个地方,就要尊重这个地方,假如我们还是傲然地坐在车上,一直冲过去
,懂礼的人就在后面讥讽了。老师讲了好几次,在内地村庄里,有些人照样骑车
、乘车,后面人家就讲嫌话了。所以这个「不驰」、「下车马」既是遵守交通,
也是守礼节。
旅行一共有十条。从辞亲到回来,以及在外面注意的事情,保证我们都能遵照这
些礼节去做,到哪个地方都会非常愉快,受到宾至如归的礼遇。反过来说,我们
到外面去,不按照这个礼,无论在本地或是远方,必然都会遭遇到很多麻烦。这
些麻烦其实都是自己找的。自己小事注意到了,环境就好,没注意到,环境就不
好。佛家讲「万法唯心」,「心」字广泛得很,我们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把这
「心」字用到了,都是在这当中。「诸葛一生唯谨慎」,诸葛亮一生做任何事都
非常谨慎,任何事情他都注意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事,这个事都写在︿曲礼﹀里
边,︿曲礼﹀就是曲曲折折,曲尽人情。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有时表面看不出来,心里很微细的,必得从微细中去领略,
不是粗心大意能够体会出来的。要把一句话说好,不容易,一句话说出去没有分
寸,让对方听起来就发生误解,这就找出麻烦来了。说话让人家误会,往往解释
不清楚,这都关乎我们这个心思用到了没有。我们怎么样用心呢?所以讲这些礼
,提出这些原则,有了原则,根据老师所开示的举一反三,处处留心去体会,就
能转逆境。一个人处的环境好坏,完全在乎自己。尤其是受教育愈高的,往往在
这方面注意得很少,这个不行。一个人受的教育愈高,办的事情也愈大,这个礼
若不注重,就会坏了大事。
普通小事遭遇阻碍失败了,还没什么大关系,你办的事多了,有关众人的事情,
如果遭到人家的反对,给人家破坏了,损失就大了,这个损失是自己没有通达人
情世故所致。在社会上真正的君子很少,君子之人是公私分明的,你跟他个人之
间有不愉快的事,他可以放在一边,处理公务的时候,他能不受影响还是照样去
做;但一般人就不是这样了,普通人都是把公私加在一起,个人之间有不愉快,
在处理公务的时候,他就跟你过不去,因私害公。
所以我们处人处事,无论如何,自己总要谦虚,想得周到。在社会上碰钉子比较
多的人,他可以体会出一点。也有些人就是年纪老了还不觉悟,他个性很倔强,
什么事都坚持己见,别人意见他不能采纳,自己犯错,还是照错的去做,不承认
自己的错误,这种人没办法教他,劝告也没法劝告,他碰的钉子再多也不觉悟。
我们了解这种情形,自己就不要这样子,随时要发现自己的错误。常常拿这几条
原则自己对照,我们是不是合乎这样子?在人情方面,礼节方面都要做到,做得
不够时自己要补救。
不过有些情况,也不一定必须这么做,譬如说讲接风、洗尘,原则上是要做的,
要诚诚恳恳的表示,但是朋友确实不喜欢,不愿意接受饯别,那也不能勉强,我
们的诚心诚意表示到了,他不能接受,我们也要随顺,不能说我一定要拉你来,
请吃一餐饭,这样也不好。当朋友从远方回来的时候,也要诚恳地来给人家接风
或洗尘,但是人家实在不愿意,那也就算了。
凡是总是要尽到礼貌,礼貌尽到了,看对方的好恶如何,我不一定就要固执己见
,非要这么做不可,这样反而违背礼的原则。礼是讲什么?讲〈曲礼〉!〈曲礼
〉是曲曲折折,不是那么一成不变的,是原则性的,这还是靠我们自己多多留心
就是了。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1-7 15:28 , Processed in 0.138916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