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81|回复: 0

转帖:历史的记忆中卫古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17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的记忆中卫古塔

  余弓

  古塔,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古塔为祖国城市山林增光添彩,塔被佛教界人士尊为佛塔。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誉为中国古代杰出的高层建筑。塔,源于古印度兴建的年代,一说佛陀在世时王舍城有一位孤独长者就已开始,建造用以供养佛陀的头发、指甲来表达人们对佛陀的崇敬。一说是佛陀湟磐后才建造,用作安置佛骨舍利的塔。古塔,起源于古印度,原本是一种佛教建筑,作为埋葬舍利、埋藏经卷之用的,旨在纪念死者。据佛经故事,释迦牟尼涅之后,弟子阿难等人将他的遗骸火化,烧出了色泽晶莹、击之不碎的珠子??舍利。众弟子在各地修建坟家,坟顶立一根尖刹,这种建筑,焚语称为SluPa,汉译堵婆、浮屠、浮图等。佛教徒们从舍利塔中得到启示,并且还产生了释迦以塔喻己的传说,塔才被赋予特殊的意义。随着佛教传人,塔这种建筑形式与中国的重楼建筑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民族风格的各种式样的塔,成为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

  中卫现存的古塔10多座、多为现代修复建筑形式有楼阁式、经幢式、宝箧印经式3种,平面均为八角。从建筑材料而言,主要是砖石混合两种。其作用有四:一是埋葬高僧灵骨的墓塔,如香岩寺塔林;二是镇妖压邪的风水塔,如中宁舟塔乡的宁舟塔;三是振兴文风的文星塔,如望城东城文星塔,浏阳龙伏的培文培;四是佛塔,中宁的鸣沙塔等。从塔的作用看,中卫的古塔与原来意义上的佛塔意义外,还注入了封建礼教思想、崇尚之风,有倡导教化的作用。

  中卫古塔造型别具一格。中卫香山中的舍利塔林,坐落于香山主峰之巅的香岩寺东南坡脚下,占地面积约1000多平方米,共有大小塔10座,分砖筑、土筑两种。个别砖塔稍有倾斜,土筑的有3座,现已倾塌仅存基址。塔平面皆呈六角形,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大小不等,采用白灰错缝砌筑,塔体外表由长条形大砖砌成。一般通高5米左右,部分塔体向东开有壁龛。塔形分两种:其一为六棱体塔身,塔体肥大,塔顶为桃形四角攒尖顶,简洁明快,显得古朴、明朗、粗犷;其二塔顶为歇山顶,上下出檐,六脊与塔身之六棱角相连,收分顶端垒竖黑色琉璃球2——3颗不等。塔林中部偏北处有砖石混筑的牌坊一座,歇山顶,高5米、宽4米,东西贯通一门洞,门高2米,宽1.5米。门洞上方刻有“松风照晚”四个大字,右上角题有“康熙癸未秋月”,左右门侧刻有“云室共我为至友;山水同吾作—家”的联语。该处塔林为明清时期历代香岩寺主持僧人的墓塔。香山寺塔林成为中卫境内一处奇观。

  万骨塔:塔坐落于红泉乡赵麻井村东南创建于清宣统年间。塔坐北向南,通高5.7米为砖石结构。塔之基座为八棱体,每棱宽1米,高0.45米,塔身高4米,仍为八棱,体,与基座棱角相通。西南角开—壁龛小门,高队8米,门楣上方嵌有“蒸堂”匾额一方,高0.35米,宽0.66米,再上又有砖匾,上竖刻“万骨塔”三个大字。匾两侧有细线阴刻,西侧题曰;“本堡香岩寺善信主持筹建”3东侧署,“大清宣统继元俊七年五月吉旦”。塔身上部以上下挑出的棱角子牙和叠涩砖作为塔檐。塔顶为歇山顶,每条脊体仍与塔身之棱角相衔接。顶端有黑色琉璃球两颗。经考证2同治五年(1866)六月,回军再次攻打中卫城,被甘肃傅军小统领黄开榜率军击退后,撤奔香山,香山地区居民闻回军至,纷纷逃上香岩寺避难,被回军围困在山上。12月,陈中孝率民团前往救援,与回军战于赵麻井。次日天降大雪,民团火枪受潮不燃,赤膊上阵交战,终败。这场搏杀双方死亡甚众,尸体露野无人掩埋。至宣统年间,香岩寺主持和地方人士捡骨丛葬,并建“万骨塔”以记之。

  华严塔--又名华岩塔,座落在今恩和乡华寺村。考古认为该塔建于明代,1959年在塔下发现的一块残碑记载重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

  据民间传说,华严寺和华严宝塔是为镇沙而建,显然属风水塔,因无文字记载,无可考证。只知华寺塔原坐落在华严寺中,原寺已倾圯,一塔独存于约20米见方,比周围农田高出5米的黄土夯筑的庙台上。

  华寺塔小巧玲珑,造型别致,始建年代不详。但最迟也应该是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清代《乾隆中卫县志》和《续修中卫县志》记载:“华严寺有砖塔,在恩和堡东十里,俗称‘砖塔儿寺’。”又据塔旁出土的《重修塔儿寺碑记》记述:“起不知何年,但寺钟记明成化,塔铃记明万历。”根据这段文字及残缺不全、断断续续的碑文可知: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就有了华严寺。一百多年后的万历年间,(1573—1619年),寺又进行了重修,同时,也有了华严宝塔。所以,华严宝塔最迟建于明万历年间的说法应该是成立的。

  华寺塔是一座密檐楼阁式八角形空心砖塔。底层外周长13.12米,分八边,每边宽1.64米,内亦为八面形,每边宽0.58米。底用青色素面砖竖砌一层,塔身用素色素面砖平铺,以白灰勾缝。除塔刹外,塔体共计七级,通高25米,总高30米。底级最高,为3.6米,其余六级依层递减。第一级为厚壁空心室,八角形穹窿顶,与二级不能相通。二级起有砖阶可供登高远眺。六、七级为实心体。七级以上为八面覆斗式塔刹,上置八面琉璃攒尖。

  塔檐为一叠濯、一棱角牙子各一层相间,成二斗四升做法。檐下有额仿,垂莲柱、砖雕花卉、云纹花边装饰。底层有南北券门各一,且相通,券门高1.70米,宽0.6米。南券门上端有砖刻楷书“华严宝塔”四个大字,门两侧有同样字体对联一副:

  宝塔灵光刹海微尘咸辉耀,

  慈云复覆山河大地遍清凉。

  北券门上端有砖刻楷书“霞光现瑞”四字,门两侧也有对联一副,可惜在文革中被磨去字迹,无法辨认。二级以上各有券门一个,方向不同。二级在东,三级在西,四级在北,五级在南,六、七级为实心体无券门。二级以上多有佛龛,方向错落。二级东南、东北、西北,二、四、六级西南,二、四、六、七级南,六级西北各有一佛龛,每龛内供砖雕坐佛或菩萨一尊。各级塔沿拐角处,有木柄挑檐,悬挂风铃,共计56个。

  明万历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但现在看到的华寺塔,已非明代所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华严宝塔毁于地震。28年后的乾隆十年(1737年),在原地按原样进行了重修。现存宝塔即这次重修所建,距今也有250多年的历史了。据当地老乡讲,解放初期塔旁还立有一块石碑,记载着当时重修的情况。可惜该碑“文革”中被拉去修了水磨,已无处寻觅。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文革”中的破坏及每年农田灌溉的侵蚀,致使塔基下沉,塔体二至三级裂缝,上半部塔体向西北方向倾斜明显。

  1994至1996年,当地信教群众积极募化筹款,村上木料支援,修建了庙宇、山门、大殿、陪殿、斋房等。1997年又在庙内塑了佛像、菩萨、罗汉等。“华严寺”又初具规模。

  古老的华严宝塔,历史上曾有过辉煌。清乾隆十七年进士,二十一年任中卫县知县的黄恩锡,有诗词为证:

  砖塔寺里四月春,

  何年浴佛起前因。

  烧香夹道纷男女,

  毂击肩摩十里尘。

  古塔作为建筑艺术,是人与大自然溶为一体的媒介。在碧水青山的景致中显得玲珑秀巧。绰约多姿的中卫古塔,将秀山丽水点缀得更加美丽娇娆。

  永寿塔——俗称鸣沙塔,座落在鸣沙镇北侧。相传建于西夏毅宗谅祚时代,距今有900多年。塔原高14级,是一座八角楼阁式砖塔,青砖挑檐,白灰抹壁,角挂风铃,宝瓶钻尖。内有木梯,可供登临。明嘉靖四十年(1561)地震,震倒7级。隆庆至万历年间庆王府主持重修,始名永寿。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地震,又震倒7级,残塔留世200余年。1985年拨专款进行修缮,重新修复4级,共11级。修复后略如旧制。鸣沙塔的始建年代,据<嘉靖宁夏新志)记载:“安庆寺寺内浮屠,相传建于谅祚之时。”李谅祚是西夏第二代皇帝,在位于公元1049年到1068年,从塔的造型、风格与银川西塔相似。现存残塔,是明代重修,据<庆府重建鸣沙州安庆寺永寿塔碑记)所载:鸣沙额设禄田军校恒产之地,创有安庆寺,壮丽规模,十方顶礼,我列祖明德恤祀,重修葺,香火绵延,嘉靖四十年震动,梵宇宝塔倾圮,独中殿大佛俨然未动,若有灵光感应,住持洪林颇有僧行。具后,父王发慈悲心,捐禄抡材,命官董事,善类景从;悉输资力。越岁金碧辉煌,殿庑宏朗,伟然改观也。即下令有司撰文立碣。缘宝塔乏匠,年久未建,予心早夜靡宁。自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以来,屡施营缮之费,工程浩大,未易速竣。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三月上旬告完,僧复乞塔名。改曰:“永寿”。计寻一十四级,风铎玲珑,倚云突兀,可以对小西天第一峰。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地震7.25级,永寿塔复崩其半,然而,永寿塔毕竟是永寿的,河水久攻不克,只好北撤,永寿塔岿然不动地屹立在原来的地方。

  千百年来,清雅淡妆的鸣沙塔,历经了沧桑,饱尝了疾苦,经受了考验,迎来了新生,在文物部门的周密安排下于1986年动

  工维修,使残缺不全的宝塔,重换新颜,鸣沙迎朝晖,中宁景更美。一个鸣沙塔、安庆寺整体的佛教圣地,香火呈盛,接待八方游客。为中宁县游览胜地。

  宁舟塔--俗称舟塔,座落在现舟塔乡舟塔村小学院内。宁舟塔与其他塔不同的地方在于塔基。塔基低于地面丈余,四面以砖石砌之,塔立坑中,如桅杆立于船中,故名舟塔。塔原高7级,八角形,内空,有门可供出入,内以砖半衔壳建为梯阶,可以攀登。清康熙八年(疑为四十八年)地震毁塌,雍正四年(1726)募化重修。20世纪60年代拆除,1989年在原址新建。据民间传说,早年洪水泛滥,人为鱼鳖,多遭不幸,偶有一舟在水中飘摇,到此而停,从此波涛息,草木兴,人烟繁殖,开垦耕耘。后来木舟糟朽,人们仿舟挖坑,坑中建塔,以为桅杆。传说认为舟塔有镇河的作用。原塔身七级,高20米,在塔半腰砖刻“宁舟宝塔”四字,始建年代不详。宁舟塔外围呈八角形,直径4米,有券门供人进入登高远眺。塔以青砖砌成,白灰抹缝,第三级书有小字,“于大清康熙八年地震毁塌,历遭菲劫,久已失修,今弟子及合会人等敢弃愿行,但秉虔诚,大清雍正四年,岁次丙午,桂月吉旦”,有一首诗这样写道:

  浮屠高七级,势欲插云层。

  庄严生敬畏,似树佛家风。

  借问张三老,春秋有几龄?

  但云早世纪,此系北海滨。

  泛滥有洪水,人烟不见踪。

  偶经一舟至,到此即停宁。

  从是波涛息,自兹草木兴。

  先民思其意,建塔独命名。

  寺壁当舟壁,塔峰是桅峰。

  由来愿若此,似觉甚奇心。

  适及多先辈,皆有前所称。

  说明雍正年间又重修。不幸“四清”时被拆除。三中全会后,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群众自愿捐资又在原基上建起一座宝塔,气势雄伟壮观,角挂网铃,又使古塔重见天日。舟塔是盛产枸杞之乡,茨园好似一片绿海,碧波荡漾,村庄象一只小船,宝塔似高高的桅杆,直插蓝天,走近一看,在一片高大的树林丛中,矗立着一座新建砖塔,上学的儿童又能在塔下朗朗读书、唱歌、游戏。

  地涌塔--座落在黄河东岸牛首山西麓,中卫境内唯一的一座喇嘛教佛塔。20世纪60年代遭毁,现只剩残砖一堆。清乾隆《中卫县志》记载:"地涌塔,在紫金山麓。传昔昏夜雷雨,忽见霞光自地涌出,有番僧过之云:此大西天甘南塔飞降于此,此小西天也。后遂将大乘经至山,译成汉文,建塔焚修焉。至今蒙古番僧岁来朝"。地涌塔现存石碑两块,即"地涌独懒老人藏真铭碑"和"重建地涌塔题名碑"。民国年间,还有蒙古族僧人来这里朝山。相传地涌塔是西方甘露宝塔,释迦牟尼佛云游牛首山在小西天正顶说法台传法。当夜风雨交加,雷电大作,空中彩云五颜六色,一夜之间,从地下涌出此塔,人们称之谓“地涌塔”。

  塔的后面是地涌寺,寺为前殿和后殿两院组成,为窑洞式青砖砌成,工艺精巧,花卉鸟鱼、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寺院坐东向西,背靠牛首山,面临黄河,可谓一块风水宝地,叫人心旷神怡。清康熙年间是鼎盛时期,住有僧人三百余人,真乃宁夏最大的禅林。地涌塔据蒙族兄弟建塔资料记载:1994年7月中旬动工重建为第四次。初建塔始于唐初,为琉璃宝塔。蒙族兄弟朝拜五台山时,先朝拜地涌塔,可见地涌塔在蒙族同胞心目中的地位。经过历代苍桑巨变,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时任陕西、宁夏等地方官员以高孟为首的六十余人捐资重修地涌塔。同年,应朔方道俗、宁夏总兵高孟之邀,从榆林定慧寺请来独懒大和尚到宁夏牛首山地涌塔弘法。据碑文记载:独懒和尚,治寺有方,建塔时与弟子一道,搬砖运瓦,苦练筋骨,受到弟子称颂。此塔建成后,蒙族、西藏少数民族僧人、广大少数民族同胞,每年八月十五,前来朝山拜佛,盛况空前,是汉民族和少数民族团结的丰碑。

  释独懒,讳超一,俗姓郝,湖广应城人。生于明崇祯己已年(公元1629年)十月十七日。少年出家,受戒于黄草山达间和尚,得法为济北下岳翁嗣宗,追溯源流,受法于海会无岳画岩。

  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三月别海会,五月请华州粟祥院开卢,次后住山西洪洞广胜寺,陕西榆林定慧寺弘法,他是临济正宗三十三世传人。独懒大和尚,是康熙年间在宁夏地区一位德高望众、才华横溢的一代高僧,他一生著述较多,大部分失传,只留五更词传留后世。他在地涌塔寺弘法十一年,康熙二十九年(公兀1690年),圆寂于地涌塔寺。他的传法弟子海北、性聪和尚为了怀念恩师功德,特撰碑文以表彰。

  文革期间,地涌塔寺、毁于一旦,汉蒙同胞,十分痛心。1994年7月中旬,由左旗蒙族、汉族发起,重建地涌塔。清理废墟,重打地基,在原塔的位置上重新建塔。底座为正方形、边长8米,高2米,为三层,一层比一层收缩。第五层高一米,上书汉文、蒙文“地涌塔”三字,六、七、八层为园柱形,九、十、十一、十二层为宝瓶状,盖帽钟形,攒尖为月牙桃形。塔为青砖砌成,通高13米,是一座喇嘛式塔。

  此塔在当年农历八月十五竣工,左旗蒙族、汉族兄弟远道赶来剪彩,请来了活佛诵经,牛首山净土寺主持释慈贤邀约当地佛

  教徒前往祝贺诵经,受到蒙族兄弟、活佛、喇嘛的热烈欢迎、热情接待。地涌塔的再现是民族团结的象征,是党的宗教政策落实和佛教兴旺发达的标志。

  中卫古塔诞生的时代赋予它诞生的意义,岁月带走了它的朝代,势必带走能窥视它的人群。所以,如今,人们对于它的仰慕和赞美,也只是出于个人的思想和悟性,只是显示了个人的生活氛围与生命框架。

  它不能开口,不能解释,它不能告诉千秋万代:它的诞生是源于一种荣耀和显示。岁月的铸就,历史的锻打,让它残存了从未显露过的傲气与不屈。渺渺人世,品尝生命本不是能亘古保留的过程,历史走过,总不能让它原原本本的充斥生活空间,阻碍了人类前进的步伐。所以,古塔虽落寞于世间,仍然保留了生命底层的一种东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8 19:42 , Processed in 0.114702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