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75|回复: 1

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16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蔡礼旭老师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共二十五集》

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十一集)  2005/7/29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136-0021



  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们早上提到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是为了穷理,穷尽道理的本源。了解道理之后要起而力行,才能解行相应。在行的过程当中分为三个向度来落实,第一个是修身,第二个是处事,第三是接物。在修身当中如何落实,我们早上也提到,在《弟子规》的实践当中就已经做到修身里面的六个纲领,「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所以四千五百年的教育要落实还是跟《弟子规》没有分别。早上我们已经说到迁善、改过有一个标准,以《弟子规》为标准来迁善、改过,以《弟子规》的行持来惩忿、窒欲、还有言忠信、行笃敬。行为要笃敬,敬是内在的状态,当我们每个行为都有一分恭敬之心,就不会有太大的偏颇。

  那对谁恭敬?要对人恭敬,对事、对物都应恭敬。人事物的恭敬我们从《弟子规》当中也可以找到脉络。诸位朋友,先对谁要恭敬?对父母要恭敬,那整个细节的落实就在「入则孝」这个部分。除了对父母要恭敬,还要对谁恭敬?对自己恭敬,「勿自暴,勿自弃」。对兄弟、对长辈,「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都属于对人的恭敬。以至于延伸到对于一切人的恭敬,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凡是人,什么人要爱?除了我们刚刚提到的之外,对于社会很多弱势的团体,我们也应该去关爱。我们在福分之中要懂得知福、惜福、去造福,懂得关怀弱势团体,社会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的气氛,才能营造一个推己及人的胸襟。就像《礼运大同篇》里面提到的,「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富人学到了,要富而好礼,富而好仁慈,而生活比较困苦的人,先天比较有缺憾的人,依然能够感受到人性的温暖,所以对于弱势的团体我们也应该行笃敬。

  而且对于所谓的坏人、犯罪的人,要不要爱?也是要去爱护。每个人都是父母所生,没有人先天生下来就是恶人,最主要是他没有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至于没有接受好的社会教育。人生的际遇总在遇缘不同,遇到的因缘不一样。我们比较幸运,早闻圣教,很多人都还在迷惑当中摸索、造业。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当我们深刻去了解一个犯罪者、为恶者他整个成长的过程,您很多的愤怒之气很有可能就会消退了。就好比我们在学校教书,很多学生行为比较偏颇,我们看了有时候也会生气,也会气愤、会指责。其实气愤、指责并不理智,对自己没好处,反而又跟学生形成一种隔阂,甚至于是对立,这样没什么好处。理智绝对会利人又利己,这是理智;意气用事一定是损人又不利己。天下之间没有损人利己之事,没有,损人绝对不利己,损人绝对折自己的福分,这叫真相。也没有利己而不利人的事,只要真正能利益你,绝对也会利益他人。这个理我们要静静去感受、去体会、去思惟,真正了解到人与他人、团体是密不可分的,自他不二。

  当我们看到社会很多的恶人,假如我们不尽心尽力去照顾他们、去提携他们、去接纳他们,其实我们的内心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安宁,也不会得到真正的自在。我有一个学生,我在第一年教书的时候,他到我们学校来已经是第四个学校,由于行为比较偏颇,前面三个学校并没有接纳,来了之后,确实行为跟其它人比较不一样,刚好又犯了一件错事,几位老师也都有给他指责,给他导正。被处罚完,他坐在楼梯口,我那节课没课,刚好走过去,看到了他的背影,虽然没看到他的脸,也感受他此刻相当的落寞。我走到他的身旁静静的坐下来,坐下来以后也不急着跟他谈话,因为「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很多时候言语不用太急促,静观其变就好。

  诸位朋友,假如你的兄弟姐妹、你的亲人刚好非常沮丧,情绪很不好,进了家门坐在客厅沙发上,这时候你会怎么做?人的心太急躁就很想说话,就没有顾虑到对方现在的心情怎么样。有时候特别热心的人都会被人家误解,因为太热心了,人家刚好在情绪上,会觉得你太烦了、太吵了,「你别问这么多」,闽南话说「好心被雷亲」。其实还要思考一下,好心也要顺势而为,要审时度势。任何事没有办法做好,还是一句老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因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怎么样随顺人情能够接受的方式去与他互动,才能让他能接受,生欢喜。

  当家里的人这么沮丧,当下我们不用急着要去问个明白,但是也要让他感受到我们时时关心他、支持他。所以就倒杯温开水,走到他的面前放在他的前面,那杯水放下去的时候眼睛不要看他,你眼睛一看他,他说「有什么好看的!」那在气头上,你就不要给他还有一些情绪的起伏。你就静静的走过去,然后放一杯水放下来,边走的时候还可以念阿弥陀佛,求佛菩萨加持他。放下来,不要看他,慢慢的轻轻的离开。可能过三分钟他突然觉得自己很口渴,拿起来喝一口,觉得我姐姐怎么对我这么好,我妹妹怎么对我这么好。一个人感受到有人在时时关心他,他慢慢情绪就会有所转缓,情绪一转缓,你要跟他沟通就容易了。等他情绪比较平和他一定找你好好谈一谈,那时候不就因缘成熟?很多事不可操之过急。

  所以我走到这个学生的旁边,我也静静坐下来,让他感觉到老师随时在他身边就好。过了差不多三十秒左右,这个孩子开口了,他说老师我很想死。当老师,各种场面要冷静,听到学生很想死,也要心情平稳。人跟人沟通抓住一个原则,引导他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他就会从情绪化回到理智上面来,不在情绪化当中打转,这个很重要。诸位朋友,您在跟朋友聊天,当朋友在气头上的时候你讲话就要特别谨慎,而且不要轻易给人家乱出主意,他在情绪当头,你给他乱出主意,他可能马上听了马上就去用。

  有一个朋友她打电话给我,还满早,就打给我,我好像还在睡觉。我接起电话来,她在电话那头就开始哭哭啼啼,我说啥事?她说我先生很过分,就开始把她先生做的不好之处讲了一段话。这时候不用插嘴,这时候让她先稍微情绪舒缓一下,发泄一下。讲完以后,我就对她说到,我说现在最重要的不是你先生对不对,我们现在有没有做对更重要。我们现在有没有做太太应该做的事?有没有做妈妈应该做的事?有没有做媳妇应该做的事?假如我们自己的本分都尽不了,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说先生的不是?妳先把自己做对了。妳这么生气,气的是什么?气妳先生不负责任吗?假妳你这些本分也都没有尽到,那妳不应该气妳先生,妳该气谁?气妳自己。假如妳真正把这些本分都做到了,那妳才有资格讲妳先生。而且说坦白话,等她把这些本分真的尽力去做到了,她的先生会生惭愧心。往往都是对方有错,就互相指责,「各相责,天翻地覆」,都只看对方缺点,只看对方不是,没有检讨自己,整个家庭就失去理智了。所以妳现在冷静下来,我们现在该做哪些事情。

  这个朋友听我这么讲完,也就情绪比较平息下来。然后她就跟我讲,她说蔡老师,我已经打电话给好几个朋友,都是女性朋友,她说她的朋友告诉她,说在这么非常的时期一定要用出非常的手段。你看,多少人给人家出馊主意,真是唯恐什么?俗话讲「宁拆十座桥,不破一桩婚」,她都已经有小孩了,你还给她一些要跟先生闹个没完的主意,都不给她引导到理智的方向。我身旁就有朋友他就劝他的朋友离婚,离完婚之后夫妻也都后悔,他自己也觉得这件事很内疚,内疚多久?那事情挽回不了,内疚一辈子。所以话不要乱建议,最好跟朋友讲话的方式就是时时引导对方发现自己的不足,先检讨自己,这是理智。

  这位学生说到他很想死,我就问他你为什么很想死?把原因找出来。他说都没有人喜欢我。他情绪很不好,很沮丧。我接着就跟他讲,我说:「福裕老师会讨厌你吗?」我们学校有两个老师对他挺照顾的,一位是福裕老师,另外一位是谁,你们知不知道?你们怎么未卜先知?你看这叫说话的艺术。假如第一个就说蔡老师对你不好吗?这样好像太怎么样?不够含蓄。中国人讲话很含蓄,要先说别人好,才可以说自己。他听完,我说:「福裕老师对你不好吗?」他没说话,「那蔡老师会讨厌你吗?」他摇摇头,情绪比较平和。

  接着我就问他,那人家为什么讨厌你?原因在哪?他说因为我都打人,我都骂人。我接着跟他说,那你就不要打人、不要骂人,人家就不会讨厌你了。接着学生说到,他说老师,我很想改,可是我改不了。学生这句话对我的教学生涯影响很深,第一句「我很想改」,叫「人之初,性本善」,「可是我改不了」,「苟不教,性乃迁」。诸位朋友,不是这个学生很想改改不了,这个世间有多少人被习气带着走,做出很多自己后悔的事,可是却依然止不住错误的脚步,内心还是喊着「我很想改,可是我改不了!」是不是只有小孩是这种吶喊?多少成年人习气养成以后,他内心深处有同样的痛苦,很多错误的行为一再重蹈覆辙。诸位朋友,您希不希望你的小孩落入这样的人生境地?绝不希望。希望他的人生确实是往善在发展,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而不是被习气主宰。要让孩子的生命能够自我去创作、创造,首先要让他救失,让他的习气一点一滴先除掉才行。「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就要把品德教好,品德教不好,他这一生不可能不沦为习性的奴隶。

  接着我就跟他说到,我们每天要好好检讨自己,每天看到不足要改过,看到好的要学习,所谓《弟子规》说的,「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相同的,见己善要保持,见己恶要赶快改过。我找他拿了本簿子,这边写善,这边写恶,让他自己看看每天自己做了些什么。我还另外拿了一本画册,叫《地藏菩萨本愿经》画册。我记得跟他坐在一个楼梯间,边翻边告诉他,不可以骂人,骂人之后会有很严重的果报,我就翻给他看,他看的时候眼睛瞪的很大,然后不能乱自杀,自杀,「身有伤,贻亲忧」,会让爱护你的人非常的伤痛,这个也是造罪业,这个也不能做,讲给他听。讲完之后我就把那本画册送给他,叫他这几天好好看。

  过了两天这个学生走到我们办公室门口在那里左右迂回,在那里走来走去。其实我一看他的动作我就知道他要找我,我就走出去跟他说:「有事吗?」他握住他的手,把他的手臂遮住,还有点腼腆,不好意思,然后慢慢的他就把他的手掌放下来,他在他的手臂上画了一尊完整的释迦牟尼佛像,画的很庄严。这个孩子有没有才华?有!我画的都没有他好。诸位朋友,他画这尊佛花了两、三个小时左右,请问他这两、三个小时心中是什么?心中是佛。这个孩子假如有更好的缘分,能够时时亲近善人、好老师,他依然可以转恶为善,转迷为悟。

  当我去了解到他的家庭背景,他的父亲整天游手好闲,就像流氓一样,他的母亲早就已经不知去向,这样的学生你气得起来吗?确实可恶之人必有他可怜之处,我们设身处地,放宽心量去对待他。既然人需要有好的缘分才能不断提升自己,那我们也要期许自己是所有亲友的好缘分,是所有亲友的生命贵人,我们要有这种定位才对。有这样的定位,相信你也会自我鞭策,要「德日进,过日少」。所以对于恶人也要恭敬。

  不只对人要恭敬,对动物、对植物都应该恭敬,所有的动物都是有知觉、有灵知的。有个猎人刚好一大早起来打猎,远远看到一只藏羚羊,他觉得今天很幸运,赶紧进去把猎枪拿出来,然后往这只藏羚羊的方向瞄准,当藏羚羊发现的时候,牠似乎已经知道牠跑不了。牠在远处看着猎人,突然双膝跪下来,跪下来求这个猎人。这个猎人非常惊讶,他打猎打这么久,没有看过羚羊向他下跪,不过他还是开了枪,把这只藏羚羊射死了。之后他把藏羚羊拿回来,当他把藏羚羊的尸体切开来的时候,他在牠的肚子里面发现有一只已经快要出生的小羊在肚子里。他突然明白这只藏羚羊为什么下跪?为了牠肚里的小孩。

  白居易先生写了一首诗词,「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我们没有去体会到所有的动物都有牠的感受,都有牠的伦理,我们应该给予爱护、给予尊重,这一点我们中国人做的不够好。听说中国人是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统统都吃,甚至连苍蝇、蚂蚁都在吃,这个嘴巴造了多少罪业。我们在澳洲,澳洲的人民开公路,这一条路开过去要砍一棵大树,假如大树上面有鸟巢有小鸟,这个工程停止,等小鸟发育完全,飞走了,才继续造公路。你看,诸位朋友,澳洲人的心性非常善良,而且这分善良可以延伸到对鸟类。依报随着正报转,澳洲人心善良,所以灾难很少,他们那个地种什么都长得特别好。我到澳洲去那段时间,看他们那个植物,同样的植物,他那里长得特别大,心善福报就大。对于动物依然要爱护,对于植物也应该如此。

  我们也曾经看到学生对植物任意的糟蹋,你看,动作片看太多了,拿着棍子就拼命打,很暴力。当场没有给予他制止,等上课了,我们机会教育出来了,就对学生说到,人可以三天不吃饭,三天不喝水,都不会因此而死亡,可是有一个东西三、五分钟没有人就活不了了,什么东西?氧气。氧气从哪里来的?从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所以植物是你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贵人,它救了你的命。那人生最折福的就是忘恩负义,对你有恩的,你还伤害它,还破坏它,那最要不得。不只它提供你氧气,植物、树木给我们的帮助实在是太多了,还有哪些恩德?其实学生都很知道的,他们的自然科课本写的可多了,不过很多的道理要重复提醒。你看现在那么多土石流,原因在哪?对山林滥砍滥伐。树木的根可以做好水土保持,你都把它砍掉了,那土都松了,雨一大的话,整个就冲下来。现在所谓的天灾,大半都是人祸在前所造成的。

  树就好比几十台冷气一样,一棵大树所能产生对于温度的调节相当于几十台冷气一样。我们到善果林来上课不会感觉很炎热,假如是在大都市里面,会觉得很热,因为树太少,它时时在调节温度。然后树木愈多,不容易有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就是二氧化碳太多,地球的温度就一直上升。而树木可以把二氧化碳又转成氧气,你把树都砍光了,现在二氧化碳愈多,气温愈高,南北极的冰开始融化,慢慢很多岛国、岛屿统统会被淹没。都不知道爱惜树木与自己的生存都是息息相关。

  当我看到树的时候我都会非常的恭敬,也会觉得很惭愧,因为我比不上树。我们看到一棵树木,它的果实可以提供人吃,它的树荫可以供人乘凉,还有刚刚所提的功德,它都做到了。它的身体可以提供万物使用,包含人,人把它的身体砍下来当柴烧,拿来当家具,当很多用品制作,它全身从头到尾都有牺牲奉献的精神,它却一无所求,我们能不能做到它这样的精神?我不能,所以看到树木我也以它为榜样。对人以至对万物都应该恭敬,这就是行笃敬的态度。

  再来言忠信,言语应该注意哪些地方?一本《弟子规》有多少部分是学习言语的能力?诸位朋友,你有没有训练过你的孩子说话?有的举手。这也很重要,人与人的互动沟通,言语占了大半。整本《弟子规》,可能快三分之一都谈言语的态度,重要!来,「入则孝」有没有言语的部分?没有吗?「怡吾色,柔吾声」。「入则孝」第一句话不是讲话吗?「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就是言语的态度。「怡吾色,柔吾声」、「父母呼,应勿缓」,这就是要有恭敬的态度在其中。还有没有哪一句?「晨则省,昏则定」,这在讲话当中,晨昏定省,有晨昏定省父母很欢喜,这也是讲话的时机。「出必告,反必面」,也是言语的好的态度,因为你这么做,父母很欢喜,再来,你这么做他减少担心,出门的时候懂得告诉他,他才不会找不到你,回来跟他报告了,他也很放心你已经到家了。

  「出必告,反必面」,不单是对父母要如此,对于关心你的人都应该做到。对太太要不要做到?要,不然她替你担心。你看很多时候先生十一点快十二点才打电话回来,「今天我不回来吃中饭了」,太太都已经把饭煮好了,这样做就没有替对方着想,没有「出必告,反必面」,让对方了解你的状况,应该在十一点以前就打这个电话,不然太太又瞎忙一场。夫妻之间也要「出必告,反必面」,让他减少担忧。

  再来,我们同事之间,刚好你要出去了,你也应该告诉同事说我去哪里,假如临时有事你打我行动电话,或者我多久以后就会回来,假如有人找我,你就跟他跟讲一下,叫他等一会,交代好。不然刚好你离开的时候工作来了,主管来了,说他去哪?旁边的同事说不知道,那不是很尴尬吗?不是让公司的人瞎着急?都要设身处地去替公司着想,也是尽自己的一个本分。假如你有交代清楚了,那大伙就不会在那里着急,甚至于在那里猜半天。这个「出必告,反必面」就是时时让人放心。这都是讲话。

  讲话时机要注意,讲话的存心也很重要,讲话的方法,最后讲话还要很有耐性才行,我们光一句「亲有过,谏使更」就含摄这些精神在里面。「亲有过,谏使更」,要以什么样的存心去规劝他?什么样的存心?是真正为他好,是真诚的心、是爱心。诸位朋友,「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我们去谈人家的过失、谈人家的隐私,是什么存心?那分存心就是错的,你不应该讲,那分存心损人不利己。「人有短,切莫揭」不容易做到。有位朋友差不多五十来岁,他就跟我说这句话特别难做,常常不经意那个言语又要出来,幸好他《弟子规》读得满熟的,马上那句话就跑到脑子里来,「人有短,切莫揭」,刚好就把他的嘴巴塞住了。「见未真,勿轻言」,这也是一样,还没看到的事实不可乱讲,要冷静下来,因为言语的存心要真诚,要有爱心。言语的存心,一定是言出必能利益他人才讲,不然讲话很累,你们知不知道?知道,对!你们不要觉得我很爱讲话,其实我是很刚毅木讷的,很沉默寡言,除非对人有益,不然我不讲,太累了,这是存心。

  再来,我们要劝诫亲人、父母,存心就是念念为他好。很多人为什么劝人劝到最后脾气都来了?因为他的存心不是真正为对方好,他的存心里面是说你得听我的,含有控制在里面、占有在里面,我执太重了,我执很重,人家不听就会恼羞成怒。要时时观自己的真诚、爱心够不够,这是存心。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是什么?态度,「怡吾色,柔吾声」。再来,「谏不入」,劝了之后没有听,「悦复谏」,悦是时机,看父母比较高兴的时候再劝。你不要他在气头上,又一直给他喋喋不休,他就很不能接受。悦复谏,悦复谏是什么?要有耐性。当然,复谏也算是方法。当所有的条件你都具足了,相信没有人劝不动的。之所以劝不动,一定在这些环节当中我们没有用好。

  时机上我们还要注意一些情况,比方「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当你要劝他的过失的时候,绝对不能在众人的面前讲他的不对,因为成人最好的是面子,你要顾及他的面子,你不顾及他的面子,他会恼羞成怒的。当你要讲他的过失,是刚好私底下只有你们两个的时候,他会体会到你处处替他着想,这么刻意的在都无人的时候才劝他,你这分存心他慢慢能够感受到,这叫规过于私室。还有交浅不言深,也是要看交情问题,等信任够了再劝。《论语》里面也有一句话提到,「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就是你时机没抓好,这是「失言」,讲错话了;「可与言」,他能接受你的劝告,但是你却没有对他规劝,「而不与之言,失人」,你没有尽到朋友的道义,亲人的道义。这都要衡量一下时机再劝。我们这是从劝诫、从沟通应具备的条件来分析。

  态度,「怡吾色,柔吾声」,这是规劝。我们再推而广之,言语都应该有哪些态度?言语要谨慎,言行必须一致。我们从《四书》当中有非常多的教诲,「君子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君子很怕自己讲出去的话没有做到,这样会言行不一致。他时时会督促自己「言顾行,行顾言」,这是《中庸》里面的话,他的言语会跟行为对照有没有言过其实,他是战战兢兢,所以我们言语的态度要言行一致。言语的态度要厚道,有一件事情关人的终身名节,纵然你真正看到了,也「不可出口」,不要讲出来,要有含蓄、要有包容的一种涵养。有一句话,有「一语」,跟人家开开玩笑,会「伤我长厚」,会伤我的厚道,纵使是闲谈之间在那里开玩笑,也「慎勿形言」,也不要常常挂在嘴上。我们现在人讲话不厚道、不谨慎,有时候就拿人家开玩笑,开久了会不会出事?很多人真正吵起来都不是那一次的原因,那一次开玩笑是导火线,都是长期在言语当中不厚道,让人家积小怨成大怨,今天抓住这个机会点,就给你借题发挥了,所以要厚道。而且言语要时时检讨自己,而不是批评别人。很多格言里面提醒我们,「欲论人者先自论」,欲论人短长,先问自己如何。印光大师也提醒我们,「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这就是讲话的态度。

  再来讲话的方法,我们之前也示范过,你要规劝别人,要先称赞他的好,等他欢喜了以后,言语才容易进入,这是方法。当然,《弟子规》当中,言语的方法也有提到,「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现在孩子讲话都特别快,有没有感觉?讲这么快就是心很浮躁,而且在言语当中都没顾虑到别人的感受,别人到底吸收多少。讲话的速度、态度要从小培养他,他讲得太快、讲得不清楚,你要用耐性跟他磨,「来,你慢慢讲,爸爸慢慢听」,讲完,讲得不清不楚,你给他质疑,「你这么讲爸爸听不清楚,你应该怎么讲」,陪他练耐心,把讲话的规矩确立起来。一开始他可能会不习惯,觉得「爸,你这样烦死了!」但是你还是要告诉他,话还是要讲好,不然以后你会因为讲话而造成很多人与人的不愉快或者障碍。去磨他的讲话的方法、方式。

  再来耐性,因为规劝一个人其实也是在练无住生心,当你劝他,心有所求你就会有求不到的痛苦,觉得都劝他那么久了,真是不听,你也常常在那里犯嘀咕,在那里情绪不好。劝他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不去期望劝多久才会回头,你就尽心尽力。无住就是不执着,生心,因为这分仁慈的心,有些人要劝三个月,有些人要劝三年,有些人要劝三十年,有些人下辈子再说,但是你不能分别,你分别你学问就不见了,你就是妄心了。可是真的,当你把这个分别放下,不管劝十次、二十次,我还坚持我的道义,你真正达到这种境界,没有人劝不回来。所以当我们劝他人,他人不能接受,也要记住,「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好,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边。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3 19:28 , Processed in 0.129833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