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86|回复: 0

[传道法师]法句经讲记(十五)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10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传道法师]法句经讲记(十五)


◎1997.06.19讲于法云文教协会
法句经讲记(十五)
释传道主讲
〈多闻品第三〉十有九章
贰、释颂义及因缘
17.斫创无过忧 射箭无过愚 
是壮莫能拔 唯从多闻除
18.盲从是得眼 暗者从得烛 
示导世间人 如目将无目
19.是故可舍痴 离慢豪富乐 
务学事闻者 是名积聚德
斫,音(祝)chiok4精菊切
创,音(聪)chhong1出公切
过,音(告)k?3求告切
箭,音(荐)chian3精见切
愚,音【牛】gu5语渠切
除,音(厨)tu5地渠切
盲,音(明)beng5文擎切
得,音(德)tek4地激切
闇,音(暗)am3英绀切
烛,音(祝)chiok4精菊切
痴,音(絺)thi1他姬切
乐,音(骆)lok8柳鹿切
聚,音(自)tsu7精遽切
被刀砍「斫」的「创」伤,再怎么痛,都「无过」于烦恼「忧」愁所带来的苦痛。被「射」中「箭」的伤口,再怎么深,都「无过」于「愚」痴无明,所带来的伤害之深。即使「是」身强力「壮」的豪勇之士,亦「莫能拔」除这根深柢固的烦恼过患;而「唯」有「从」善知识「多闻」正法,如理思惟,如法修行,才得予以尽「除」。
譬如「盲」者「从」此(「是」,此,意指多闻)而「得」明亮之「眼」目;又譬如置身黑「暗者」,「从」而取「得」灯「烛」以趣向光明。依多闻正法而修得之智慧,正如这明亮的眼目、暗中的灯烛,常能「示导世间人」,远离罪恶,迈向善净,一「如目」明之人,循循「将」导着「无目」之人。
「是故」,依于智慧,即「可舍」除吾人的愚「痴」无明,并得远「离」憍「慢」贡高,乃至「豪富」欲「乐」的贪得。但是,要如何才能获致这尊贵无上的智慧法财呢?这「务」须从善知识听闻「学」习,并恭敬承「事」此多「闻者」;一步一步由闻而思而修,如「是」乃「名积聚」智「德」的必然进程。
以上这三首偈颂,是释尊在如下的因缘中,对一群盗贼所作的开示:
佛世,在摩竭陀国南方,有座大山,距离首都王舍城大约二百里,是南方诸国与摩竭陀国之间,往来必经的通道。此山山径幽深,处处天险,遂有五百盗贼,群据此山以打劫路过之行人商旅。由于占了天然屏障之利,这群盗贼可谓所向披靡,每击必获,因此更助长其恣肆横行、无所忌惮。而过往之商贾被荼毒劫掠,有时连身家性命都难以保全,故亦将路过此山视为畏途。
因盗贼盘据,而阻断了与他国的交通要道,这对当时泱泱大国的摩竭陀国来说,实在是一件并不光彩的事情!但尽管国王派兵前去围剿,却始终无功而返,没能有效地制裁这班盗贼。
彼时,释尊正好在摩竭陀国游行弘化,对于此山盗贼猖獗一事,早有耳闻。大悲的佛陀,一方面哀怜受害的群生,常处于盗贼肆掠的威吓恐惧中;一方面又愍念这班劫掠为生的盗贼,不晓罪福因果,不知业报自受。世有证得无上正等觉的佛世尊,他们有眼而不得见;佛世尊为了度脱众生,到处转*轮、击法鼓,他们有耳而未尝闻。假使再不前去化度他们,恐怕他们很快便如同大石沉落深海一般,掉入罪恶的渊薮,而难以救拔。
心念至此,释尊于是就幻化成一人,身着上好衣服,骑马带刀,手持弓箭,缓缓向山中走去。从外表看来,此人不仅衣着华丽,即连他的座骑都挂满了金银、珍珠等配饰。走起路来,缀饰彼此碰撞之声伴随着马蹄声,不绝于耳,叫人一眼便知此人非富即贵。
群贼见有如此盛装打扮之人步入山来,不禁争相走告,以为又有肥羊送上门来,可再大捞他一笔!心中不住地窃喜:作贼群聚于此,少说也有数年之久了,不过可还不曾遇过这等的便宜事呢群贼彼寡我众,无异以卵投石,如今就等着金银财宝入我袋来!
为了确保一举夺取这些财物,群贼于是倾巢而出,齐将化人团团围绕,又个个张弓拔刀,仿佛要将其生吞活剥一般。化人见此,便举弓一发,说时迟那时快,一剎时,五百盗贼居然人人都被射中一箭。他再以刀微微地一比划,这五百盗贼立刻又人人各中一刀。刀创箭伤,这五百人几曾被人这么狠狠地整治过?一个个纷纷就痛得倒在地上呻吟起来!
今天真是踢到『钢板』了,还不止踢到『铁板』而已!五百盗贼着即忍住伤口的创痛,跪到化人面前来叩头归降:
『您到底是何方神圣呢?竟有偌大的威神力,将我们一群人打得落花流水的!纵然往日我等作恶多端、罪无可逭,而今但求蒙获大德您的赦免,饶过我等这微不足道的小命!更乞愿您及时拔除射在我等身上的箭,使这刀箭之创迅速除愈。因这创伤,实在疼痛难当,苦不堪言!』
化人答言:『此刀创之伤,岂谈得上痛?中箭之害,岂算得上深?再痛的刀创,我想都不及烦恼忧愁之于人心的苦痛;而再深的箭伤,亦及不上愚痴无明之于人性的残害!
长久以来,你们的内心时刻充塞着贪得之忧、残杀之愚,就譬如受着刀疮箭毒之伤一般,无法痊愈。此二者之根本深固,即使豪勇力士前来,亦不能拔除。唯有奉佛圣教,诵习经戒,多闻真理法义,以明升沉缚脱之道,方能疗治自心重病,而拔除忧苦、染爱、愚痴、贡高之患,远离刚强、冥顽、贪得之过。积集德行、修学智慧,这始终是净治烦恼、长获安隐的唯一道路!』
说完这一席话,化人随即现出庄严净妙之佛身,而对五百盗贼宣说了以下三首偈言:
「斫创无过忧,射箭无过愚,
是壮莫能拔,唯从多闻除。
盲从是得眼,暗者从得烛,
示导世间人,如目将无目。
是故可舍痴,离慢豪富乐,
务学事闻者,是名积聚德。」
这五百人一见到佛的慈光相好,又听闻了佛为他们所开示的偈颂,一时就似沐浴在前所未有的智慧光明之中,遂虔心诚意地忏愆悔过,顶礼皈依。而之前所受的刀创箭害,也在佛的威神力加庇下,自然除愈。见到身上无复创伤之痛,内心又有了精神导师可为依止,这五百人于是欢喜踊跃地受佛五戒。从此而后,国界安宁,不复贼乱,商旅行人,莫不欢喜!
※※※※※
在自己弘法利生的数十年间,曾经接触过各式各样,不同类型的教育对象。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正因为每个人的性习、好恶、烦恼各自不同,所以一旦共处,就或多或少会有问题产生。问题而不曾面对,进求其解决之道,渐渐地也就演而为冲突,甚至落于不可收拾的局面。
这么些年下来,慢慢地发觉到贪心强、瞋恨心炽盛之人,都还不是顶难教育的。贪行人偏于对自我与我所的染爱,如善巧地引发他推己及人的悲心,亦能成就一些自利利他的福业。瞋行人重于理智,只要动之以真理法义,他对佛法的领纳体会,可以比任何人都进得快且深。虽然贪与瞋通常相表里,贪爱而不可得,所表现出来的,往往就是以瞋恨心发动的嫉妒破坏!但究其实,之所以贪、所以瞋,难道不是因为对于缘起世间的无所了知吗!
愚痴,不但是对真实事理的无所知,而且还是错谬的知、颠倒的知!可悲的不仅如此,愚痴之人往往还伴随着强烈的固执己见,任凭你怎么讲,他就是坚持自己那一套行不通的理论、方法,与牢不可破的思维模式。所以有一些信徒来找我,和他们谈过一席话之后,我发觉自己实在很佩服他们的另一半,居然可以当那么久的听众,直到现在才表达抗议!
两句话可以讲完的,他(她)却可以一直在那边重复、重复,绕过来、绕过去,就是绕不出来,仿佛唱机跳针似的。对他(她)讲的道理够明白了,他(她)也都听懂了,但他(她)还是要说:『可是……不过……然而……』。这无异将对方所讲的话全盘否定嘛!这样的谈话怎会有交集呢!家庭、团体之中,如果出现了这么一号『迂儒』的人物,那亲友、同事真的是要头大了!
所以我就曾经奉劝一位信徒说:『你要趁着你先生还没退休,赶快改哦!否则再这样无理取闹下去,等他退休,天天在家听你这么叨叨絮絮地念东念西,不精神错乱,也会与你离婚!』
有的人则是在职场当主管当惯了,一回到家里,大小不遗的事情,他一概都要管。以前只是早晚碰个面,白天各自去工作,被管的人还不觉得怎么样;等他退了休,天天在家,就管东管西、管上管下,管得全家的人都受不了!到最后,开了家庭会议,大家一致都投否定票,表示不愿意再继续被管下去了,所以他们夫妻末了只好离婚收场。
但是,也别误会他(她)自己乐意如此哦!困于重重的罗网不克自拔,迷于事理的真相自伤自残,这般的痛苦迷惑,其实比任何有形的创伤更痛逾千百倍!所以佛陀才会说:「斫创无过忧,射箭无过愚」吧!只要内心的忧苦恼害未除,纵使再美好的环境、再优越的享受,又岂能真正受用!肉体的、物质的、外在的一切,固然深深地影响着内心;然而内心的安定自在,确有超乎外境的力量,所以平日的多闻熏习、陶练自心,真的十分重要!
一般人却总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平日对于佛法是有眼不看、有耳不闻,而一旦问题发生了,不是来央求师父去为他做什么、做什么;就是只想得到一个答案,好一次解决他的问题。只可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世间哪有这般容易,可以一次就OK的『问题』呢?更何况,问题的产生,通常不是一个人单独造成的;所以问题的解决,必然也得这些当事者,彼此有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诚意和需求,而且又付诸实际的行动,去改变属于自己的部份,这个问题才可能得到改善,甚至解决。
但多数人只会将责任归咎对方,而疏于反省自己。因为面对自己、改变自己,实在太难了!反倒是寻求外力的加持、改运、祈福、禳灾,要容易些!只需花钱,即可消灾──即使只换来短暂的自我安慰都好!
还记得已故的画马大师吴超群先生,他有一幅在中山公园写生的画作,画的是一位头戴斗笠的盲者,正摆了张桌子在为人卜卦,吴先生并在其上题了这样的一首诗:
『天文地理全通晓,
未卜先知许半仙;
擅断人间吉凶事,
难解自己运倒颠!』
我看了之后,觉得深具教育意义,便向他请购回来,并建议他再加上标题:『问道于盲』四个字!
众生就是如此愚痴的吧!你告诉他真理,告诉他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听不进去;而那些江湖术士讲的邪因论、无因论,他却深信不疑。台湾就有这么一句俚语说:『农(人)牵不行,鬼牵跄跄走。』这真是再贴切不过的形容了!愚痴的人和愚痴的人在一起,可以谈上三天三夜的话,还讲不完!但是一碰到智者,就是话不投机!要能突破夙习夙业的囿限,而来从善知识听闻法义,不管吸收了多少,皆属难能又可贵!
怕的是亲近了善知识,却不从多闻熏修上着力,反倒逞口舌、说是非,对于自己的缺点丝毫不曾改变,而优点也丝毫未曾长进,那就未免太辜负自己所有的殊胜法缘了!
还记得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就曾经请问文殊师利菩萨,要怎样才能找到好老师?文殊师利菩萨回答他说:『第一、不求善知识过错;第二、要学无厌足。』这真的应当引为我们亲近善知识的座右铭。
一般众生的通病,都是熟而无礼,只要与师父熟稔些、接近些,对别人讲起话来,就会『不大一样』;而对于师长,就开始要『行使』其『管理』权了!稍有『违逆』他的意见,那可惨了!从师长的私人事务到公众寺务,无一不列入他的『批判』范围!似乎忘了自己原该是为了求法而来,为了服务而来的;倒先当起教授、当起裁判来了!同参道友之间,谈的不是法义上的切磋,修行上的用功,而却尽是是非短长。试问:这样的亲近态度,能求得什么法!
全德的善知识,在这末法时代,是太难得了!只要我们所亲近的师长,他有一分的长处,我们便应当学习一分;切莫专挑他的毛病、缺点,来大肆批判。甚至,长处一点都学不来,却将他的缺点『发扬光大』,那就真的是太遗憾了!
再者,还要能广学多闻、学无厌足,而不以得少为足。唯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个人才能不断的提升、净化,也才有余力可以慈悲利他,这是读完这一品〈多闻品〉,我们应该彼此共勉的。(待续)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3 21:54 , Processed in 0.239390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