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51|回复: 1

[大德开示] 大正藏第04册No.0210法句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24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大正藏第 04 册 No. 0210 法句经》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正藏第 04 册 No. 0210 法句经




  法句经卷下

  尊者法救撰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述佛品法句经第二十二二十有一章

  述佛品者,道佛神德,无不利度,明为世则。

 己胜不受恶,  一切胜世间,
 睿智廓无强,  开曚令入道。
 决网无挂碍,  爱尽无所积,
 佛意深无极,  未践迹令践。
 勇健立一心,  出家日夜灭,
 根断无欲意,  学正念清明。
 见谛净无秽,  已度五道渊,
 佛出照世间,  为除众忧苦。
 得生人道难、  生寿亦难得;
 世间有佛难,  佛法难得闻。
 我既无归保,  亦独无伴侣,
 积一行得佛,  自然通圣道。
 船师能渡水,  精进为桥梁,
 人以种姓系,  度者为健雄。
 坏恶度为佛,  止地为梵志,
 除馑为学法,  断种为弟子。
 观行忍第一,  佛说泥洹最,
 舍罪作沙门,  无娆害于彼。
 不娆亦不恼,  如戒一切持,
 少食舍身贪,  有行幽隐处。
 意谛以有黠,  是能奉佛教。

 诸恶莫作,  诸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佛为尊贵,  断漏无淫,
 诸释中雄,  一群从心。  快哉福报,
 所愿皆成,  敏于上寂,  自致泥洹。
 或多自归,  山川树神,  庙立图像,
 祭祠求福;  自归如是,  非吉、非上,
 彼不能来,  度我众苦。  如有自归,
 佛法圣众,  道德四谛,  必见正慧。
 生死极苦,  从谛得度,  度世八道,
 斯除众苦。  自归三尊,  最吉、最上,
 唯独有是,  度一切苦。  士如中正,
 志道不悭,  利哉!斯人,  自归佛者。
 明人难值,  亦不比有,  其所生处,
 族亲蒙庆。  诸佛兴快,  说经道快,
 众聚和快,  和则常安。

  安宁品法句经第二十三十有四章

  安宁品者,差次安危,去恶即善,快而不堕。

 我生已安,  不愠于怨,  众人有怨,
 我行无怨;  我生已安,  不病于病,
 众人有病,  我行无病;  我生已安,
 不戚于忧,  众人有忧,  我行无忧。
 我生已安,  清净无为,  以乐为食,
 如光音天。  我生已安,  澹泊无事,
 弥薪国火,  安能烧我?  胜则生怨、
 负则自鄙,  去胜负心,  无争自安。
 热无过淫、  毒无过怒、  苦无过身、
 乐无过灭。  无乐、小乐、  小辩、小慧,
 观求大者,  乃获大安。  我为世尊,
 长解无忧,  正度三有,  独降众魔。
 见圣人快,  得依附快,  得离愚人,
 为善独快、  守正道快、  工说法快,
 与世无诤;  戒具常快、  依贤居快,
 如亲亲会,  近仁智者,  多闻高远。
 寿命鲜少,  而弃世多,  学当取要,
 令至老安。

 诸欲得甘露,  弃欲灭谛快,
 欲度生死苦,  当服甘露味。

  好喜品法句经第二十四十有二章

  好喜品者,禁人多喜,能不贪欲,则无忧患。

 违道则自顺、  顺道则自违,
 舍义取所好,  是为顺爱欲。
 不当趣所爱、  亦莫有不爱,
 爱之不见忧、  不爱见亦忧;
 是以莫造爱,  爱憎恶所由,
 已除缚结者,  无爱无所憎。

 爱喜生忧,  爱喜生畏;  无所爱喜,
 何忧?何畏?  好乐生忧,  好乐生畏;
 无所好乐,  何忧?何畏?  贪欲生忧,
 贪欲生畏;  解无贪欲,  何忧?何畏?
 贪法戒成,  至诚知惭,  行身近道,
 为众所爱。  欲态不出,  思正乃语,
 心无贪爱,  必截流渡。  譬人久行,
 从远吉还,  亲厚普安,  归来喜欢。
 好行福者,  从此到彼,  自受福祚,
 如亲来喜。  起从圣教,  禁制不善,
 近道见爱、  离道莫亲。  近与不近,
 所住者异,  近道升天,  不近堕狱。

  忿怒品法句经第二十五二十有六章

  忿怒品者,见瞋恚害,宽弘慈柔,天祐人爱。

 忿怒不见法,  忿怒不知道,
 能除忿怒者,  福喜常随身;
 贪淫不见法,  愚痴意亦然,
 除淫去痴者,  其福第一尊。

 恚能自制,  如止奔车,  是为善御,
 弃冥入明。  忍辱胜恚,  善胜不善,
 胜者能施,  至诚胜欺。  不欺、不怒、
 意不多求,  如是三事,  死则上天。
 常自摄身,  慈心不杀,  是生天上,
 到彼无忧。  意常觉寤,  明慕勤学,
 漏尽意解,  可致泥洹。  人相谤毁,
 自古至今,  既毁多言、  又毁讷忍、
 亦毁中和,  世无不毁,  欲意非圣,
 不能制中。  一毁、一誉,  但为利名,
 明智所誉,  唯称是贤。  慧人守戒,
 无所讥谤,  如罗汉净,  莫而诬谤。
 诸人咨嗟,  梵释所称,  常守慎身,
 以护瞋恚;  除身恶行,  进修德行,
 常守慎言,  以护瞋恚;  除口恶言,
 诵习法言,  常守慎心,  以护瞋恚。
 除心恶念,  思惟念道,  节身慎言,
 守摄其心。  舍恚行道,  忍辱最强;
 舍恚离慢,  避诸爱会。  不著名色,
 无为灭苦,  起而解怒,  淫生自禁。
 舍不明健,  斯皆得安,  瞋断卧安,
 恚灭淫忧。  怒为毒本,  软意梵志,
 言善得誉,  断为无患。  同志相近,
 详为作恶,  后别余恚,  火自烧恼。
 不知惭愧,  无戒有怒,  为怒所牵,
 不厌有务。  有力近兵,  无力近软,
 夫忍为上,  宜常忍羸;  举众轻之,
 有力者忍,  夫忍为上,  宜常忍羸。
 自我与彼,  大畏有三,  如知彼作,
 宜灭己中;  俱两行义,  我为彼教,
 如知彼作,  宜灭己中。  苦智胜愚,
 粗言恶说,  欲常胜者,  于言宜默。
 夫为恶者,  怒有怒报,  怒不报怒,
 胜彼斗负。

  尘垢品法句经第二十六十有九章

  尘垢品者,分别清浊,学当洁白,无行污辱。

 生无善行,  死堕恶道,  住疾无间,
 到无资用。  当求智慧,  以然意定,
 去垢勿污,  可离苦形。  慧人以渐,
 安徐稍进,  洗除心垢,  如工炼金;
 恶生于心,  还自坏形,  如铁生垢,
 反食其身。

 不诵为言垢、  不勤为家垢、
 不严为色垢、  放逸为事垢、
 悭为惠施垢、  不善为行垢,
 今世亦后世,  恶法为常垢。

 垢中之垢,  莫甚于痴,  学当舍恶,
 比丘无垢。  苟生无耻,  如鸟长喙,
 强颜耐辱,  名曰秽生;  廉耻虽苦,
 义取清白,  避辱不妄,  名曰洁生。
 愚人好杀,  言无诚实,  不与而取,
 好犯人妇,  逞心犯戒,  迷惑于酒,
 斯人世世,  自掘身本。  人如觉是,
 不当念恶,  愚近非法,  久自烧没。
 若信布施,  欲扬名誉,  会人虚饰,
 非入净定。  一切断欲,  截意根原,
 昼夜守一,  必入定意。  着垢为尘,
 从染尘漏,  不染、不行,  净而离愚。
 见彼自侵,  常内自省,  行漏自欺,
 漏尽无垢。

 火莫热于淫,  捷莫疾于怒,
 网莫密于痴,  爱流驶乎河。
 虚空无辙迹,  沙门无外意,
 众人尽乐恶,  唯佛净无秽;
 虚空无辙迹,  沙门无外意,
 世间皆无常,  佛无我所有。

  奉持品法句经第二十七十有七章

  奉持品者,解说道义,法贵德行,不用贪侈。

 好经道者,  不竞于利,  有利、无利,
 无欲不惑,  常愍好学,  正心以行,
 拥怀宝慧,  是谓为道。  所谓智者,
 不必辩言;  无恐、无惧,  守善为智。
 奉持法者,  不以多言;  虽素少闻,
 身依法行,  守道不忘,  可谓奉法。
 所谓老者,  不必年耆,  形熟发白,
 憃愚而已;  谓怀谛法,  顺调慈仁,
 明远清洁,  是为长老。  所谓端政,
 非色如花,  悭嫉虚饰,  言行有违;
 谓能舍恶,  根原已断,  慧而无恚,
 是为端政。  所谓沙门,  非必除发,
 妄语贪取,  有欲如凡;  谓能止恶,
 恢廓弘道,  息心灭意,  是为沙门。
 所谓比丘,  非时乞食,  邪行淫彼,
 称名而已;  谓舍罪福,  净修梵行,
 慧能破恶,  是为比丘。  所谓仁明,
 非口不言,  用心不净,  外顺而已;
 谓心无为,  内行清虚,  此彼寂灭,
 是为仁明。  所谓有道,  非救一物;
 普济天下,  无害为道。  戒众不言,
 我行多诚。  得定意者,  要由闭损,
 意解求安。  莫习凡人,  使结未尽,
 莫能得脱。

  道行品法句经第二十八二十有八章

  道行品者,旨说大要度脱之道,此为极妙。

 八直最上道,  四谛为法迹,
 不淫行之尊,  施灯必得眼。
 是道无复畏,  见净乃度世,
 此能坏魔兵,  力行灭邪苦。
 我已开正道,  为大现异明,
 已闻当自行,  行乃解邪缚。
 生、死非常苦,  能观见为慧,
 欲离一切苦,  行道一切除;
 生、死非常空,  能观见为慧,
 欲离一切苦,  但当勤行道。
 起时当即起,  莫如愚覆渊,
 与堕无瞻聚,  计罢不进道。
 念应念则正,  念不应则邪,
 慧而不起邪,  思正道乃成。
 慎言守意念,  身不善不行,
 如是三行除,  佛说是得道。
 断树无伐本,  根在犹复生,
 除根乃无树,  比丘得泥洹。

 不能断树,  亲戚相恋,  贪意自缚,
 如犊慕乳;  能断意本,  生死无强,
 是为近道,  疾得泥洹。  贪淫致老、
 瞋恚致病、  愚痴致死,  除三得道。
 释前解后,  脱中度彼,  一切念灭,
 无复老死。  人营妻子,  不观病法,
 死命卒至,  如水湍骤。  父子不救,
 余亲何望?  命尽怙亲,  如盲守灯。
 慧解是意,  可修经戒,  勤行度世,
 一切除苦。  远离诸渊,  如风却云,
 已灭思想,  是为知见。  智为世长,
 惔乐无为,  知受正教,  生死得尽。
 知众行空,  是为慧见,  罢厌世苦,
 从是道除;  知众行苦,  是为慧见,
 罢厌世苦,  从是道除;  众行非身,
 是为慧见,  罢厌世苦,  从是道除。
 吾语汝法,  爱箭为射,  宜以自勖,
 受如来言。

 吾为都以灭,  往来生死尽,
 非一情以解,  所演为道眼。
 驶流澍于海,  潘水漾疾满,
 故为智者说,  可趣服甘露。
 前未闻法轮,  转为哀众生,
 于是奉事者,  礼之度三有。
 三念可念善,  三亦难不善,
 从念而有行,  灭之为正断。
 三定为转念,  弃猗行无量,
 得三三窟除,  解结可应念。
 知以戒禁恶,  思惟慧乐念,
 已知世成败,  息意一切解。

  广衍品法句经第二十九十有四章

  广衍品者,言凡善、恶,积小致大,证应章句。

 施安虽小,  其报弥大;  慧从小施,
 受见景福。  施劳于人,  而欲望祐,
 殃咎归身,  自遘广怨。  已为多事,
 非事亦造,  伎乐放逸,  恶习日增。
 精进惟行,  习是舍非,  修身自觉,
 是为正习。  既自解慧,  又多学问,
 渐进普广,  油酥投水;  自无慧意,
 不好学问,  凝缩狭小,  酪酥投水。
 近道名显,  如高山雪,  远道闇昧,
 如夜发箭。  为佛弟子,  常寤自觉,
 昼夜念佛,  惟法思众;  为佛弟子,
 当寤自觉,  日暮思禅,  乐观一心。

 人当有念意,  每食知自少,
 则是痛欲薄,  节消而保寿。
 学难、舍罪难,  居在家亦难,
 会止同利难,  难难无过有。
 比丘乞求难,  何可不自勉?
 精进得自然,  后无欲于人。
 有信则戒成,  从戒多致宝,
 亦从得谐偶,  在所见供养。
 一坐、一处卧,  一行无放恣,
 守一以正身,  心乐居树间。

  地狱品法句经第三十十有六章

  地狱品者,道泥犁事,作恶受恶,罪牵不置。

 妄语地狱近,  作之言不作,
 二罪后俱受,  是行自牵往。
 法衣在其身,  为恶不自禁,
 苟没恶行者,  终则堕地狱。
 无戒受供养,  理岂不自损?
 死啖烧铁丸,  然热剧火炭。
 放逸有四事:  好犯他人妇、
 卧险非福利、  毁三、淫泆四。
 不福利堕恶,  畏恶、畏乐寡,
 王法重罚加,  身死入地狱。
 譬如拔菅草,  执缓则伤手,
 学戒不禁制,  狱录乃自贼。
 人行为慢惰,  不能除众劳,
 梵行有玷缺,  终不受大福。
 常行所当行,  自持必令强,
 远离诸外道,  莫习为尘垢。
 为所不当为,  然后致郁毒,
 行善常吉顺,  所适无悔吝。
 其于众恶行,  欲作若已作,
 是苦不可解,  罪近难得避。

 妄证求败,  行已不正,  怨谮良人,
 以抂治士。  罪缚斯人,  自投于坑,
 如备边城,  中外牢固。  自守其心,
 非法不生,  行缺致忧,  令堕地狱。
 可羞不羞,  非羞反羞,  生为邪见,
 死堕地狱;  可畏不畏,  非畏反畏,
 信向邪见,  死堕地狱。  可避不避,
 可就不就,  玩习邪见,  死堕地狱;
 可近则近,  可远则远,  恒守正见,
 死堕善道。

  象喻品法句经第三十一十有八章

  象喻品者,教人正身,为善得善,福报快焉。

 我如象斗,  不恐中箭,  常以诚信,
 度无戒人。  譬象调正,  可中王乘,
 调为尊人,  乃受诚信。  虽为常调,
 如彼新驰,  亦最善象,  不如自调。
 彼不能适,  人所不至,  唯自调者,
 能到调方。

 如象名财守,  猛害难禁制,
 系绊不与食,  而犹暴逸象。
 没在恶行者,  恒以贪自系,
 其象不知厌,  故数入胞胎。
 本意为纯行,  及常行所安,
 悉舍降伏结,  如钩制象调。
 乐道不放逸,  能常自护心,
 是为拔身苦,  如象出于陷。
 若得贤能伴,  俱行行善悍,
 能伏诸所闻,  至到不失意;
 不得贤能伴,  俱行行恶悍,
 广断王邑里,  宁独不为恶。
 宁独行为善,  不与愚为侣,
 独而不为恶,  如象惊自护。
 生而有利安,  伴软和为安,
 命尽为福安,  众恶不犯安。
 人家有母乐,  有父斯亦乐,
 世有沙门乐,  天下有道乐。
 持戒终老安,  信正所正善,
 智慧最安身,  不犯恶最安。

 如马调软,  随意所如,  信戒精进,
 定法要具。  明行成立,  忍和意定,
 是断诸苦,  随意所如。  从是往定,
 如马调御,  断恚无漏,  是受天乐。
 不自放恣,  从是多寤,  羸马比良,
 弃恶为贤。

  爱欲品法句经第三十二三十有二章

  爱欲品者,贱淫恩爱,世人为此,盛生灾害。

 心放在淫行,  欲爱增枝条,
 分布生炽盛,  超跃贪果猴。
 以为爱忍苦,  贪欲着世间,
 忧患日夜长,  莚如蔓草生。
 人为恩爱惑,  不能舍情欲,
 如是忧爱多,  潺潺盈于池。
 夫所以忧悲,  世间苦非一,
 但为缘爱有,  离爱则无忧。
 己意安弃忧,  无爱何有世?
 不忧不染求,  不爱焉得安?
 有忧以死时,  
 楼主| 发表于 2018-6-24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致亲属多,
 涉忧之长涂,  爱苦常堕危。

 为道行者,  不与欲会,  先诛爱本,
 无所植根,  勿如刈苇,  令心复生。

 如树根深固,  虽截犹复生,
 爱意不尽除,  辄当还受苦。
 猿猴得离树,  得脱复趣树,
 众人亦如是,  出狱复入狱。
 贪意为常流,  习与憍慢并,
 思想猗淫欲,  自覆无所见。
 一切意流衍,  爱结如葛藤,
 唯慧分别见,  能断意根原。
 夫从爱润泽,  思想为滋蔓,
 爱欲深无底,  老死是用增。
 所生枝不绝,  但用食贪欲,
 养怨益丘塳,  愚人常汲汲。
 虽狱有钩鍱,  慧人不谓牢,
 愚见妻子息,  染着爱甚牢。
 慧说爱为狱,  深固难得出,
 是故当断弃,  不视欲能安。
 见色心迷惑,  不惟观无常,
 愚以为美善,  安知其非真?
 以淫乐自裹,  譬如蚕作茧,
 智者能断弃,  不眄除众苦。
 心念放逸者,  见淫以为净,
 恩爱意盛增,  从是造狱牢;
 觉意灭淫者,  常念欲不净,
 从是出邪狱,  能断老死患。
 以欲网自蔽、  以爱盖自覆,
 自恣缚于狱,  如鱼入笱口。
 为老死所伺,  若犊求母乳,
 离欲灭爱迹,  出网无所弊。
 尽道除狱缚,  一切此彼解,
 已得度边行,  是为大智士。
 勿亲远法人,  亦勿为爱染,
 不断三世者,  会复堕边行。
 若觉一切法,  能不着诸法,
 一切爱意解,  是为通圣意。
 众施经施胜、  众味道味胜、
 众乐法乐胜,  爱尽胜众苦。
 愚以贪自缚,  不求度彼岸,
 贪为败处故,  害人亦自害。
 爱欲意为田,  淫怒痴为种,
 故施度世者,  得福无有量。
 伴少而货多,  商人怵惕惧,
 嗜欲贼害命,  故慧不贪欲。
 心可则为欲,  何必独五欲?
 违可绝五欲,  是乃为勇士。
 无欲无有畏,  恬惔无忧患,
 欲除使结解,  是为长出渊。
 欲我知汝本,  意以思想生,
 我不思想汝,  则汝而不有。

 伐树忽休,  树生诸恶,  断树尽株,
 比丘灭度。  夫不伐树,  少多余亲,
 心系于此,  如犊求母。

  利养品法句经第三十三有二十章

  利养品者,励己防贪,见德思议,不为秽生。

 芭蕉以实死,  竹芦实亦然,
 駏驉坐妊死,  士以贪自丧。
 如是贪无利,  当知从痴生,
 愚为此害贤,  首领分于地。

 天雨七宝,  欲犹无厌,  乐少苦多,
 觉者为贤。  虽有天欲,  慧舍无贪,
 乐离恩爱,  为佛弟子。  远道顺邪,
 贪养比丘,  止有悭意,  以供彼姓。
 勿猗此养,  为家舍罪,  此非至意,
 用用何益?  愚为愚计,  欲慢用增,
 异哉失利,  泥洹不同。  谛知是者,
 比丘佛子,  不乐利养,  闲居却意。
 自得不恃,  不从他望,  望彼比丘,
 不至正定。  夫欲安命,  息心自省,
 不知计数,  衣服饮食;  夫欲安命,
 息心自省,  取得知足,  守行一法;
 夫欲安命,  息心自省,  如鼠藏穴,
 潜隐习教。  约利约耳,  奉戒思惟,
 为慧所称,  清吉勿怠。  如有三明,
 解脱无漏,  寡智鲜识,  无所忆念。
 其于食饮,  从人得利,  而有恶法,
 从供养嫉。  多结怨利,  强服法衣,
 但望饮食,  不奉佛教。  当知是过,
 养为大畏,  寡取无忧,  比丘释心。

 非食命不济,  孰能不揣食?
 夫立食为先,  知是不宜嫉。

 嫉先创己,  然后创人,  击人得击,
 是不得除。  宁啖烧石、  吞饮洋铜,
 不以无戒,  食人信施。

  沙门品法句经第三十四三十有二章

  沙门品者,训以法正,弟子受行,得道解净。

 端目、耳、鼻、口,  身意常守正,
 比丘行如是,  可以免众苦。
 手足莫妄犯,  节言顺所行,
 常内乐定意,  守一行寂然。

 学当守口,  宥言安徐,  法义为定,
 言必柔软。  乐法欲法,  思惟安法,
 比丘依法,  正而不费。  学无求利,
 无爱他行,  比丘好他,  不得定意。
 比丘少取,  以得无积,  天人所誉,
 生净无秽。  比丘为慈,  爱敬佛教,
 深入止观,  灭行乃安。  一切名色,
 非有莫惑,  不近不忧,  乃为比丘。
 比丘扈船,  中虚则轻,  除淫怒痴,
 是为泥洹。  舍五断五,  思惟五根,
 能分别五,  乃渡河渊。  禅无放逸,
 莫为欲乱,  不吞洋铜,  自恼燋形。
 无禅不智、  无智不禅,  道从禅智,
 得至泥洹。  当学入空,  静居止意,
 乐独屏处,  一心观法。  常制五阴,
 伏意如水,  清净和悦,  为甘露味。
 不受所有,  为慧比丘,  摄根知足,
 戒律悉持。  生当行净,  求善师友,
 智者成人,  度苦致喜。  如卫师华,
 熟如自堕,  释淫怒痴,  生死自解。
 止身、止言,  心守玄默,  比丘弃世,
 是为受寂。  当自敕身,  内与心争,
 护身念谛,  比丘惟安。  我自为我,
 计无有我,  故当损我,  调乃为贤。
 喜在佛教,  可以多喜,  至到寂寞,
 行灭永安。  傥有少行,  应佛教戒,
 此照世间,  如日无曀。

 弃慢无余憍,  莲华水生净,
 学能舍此彼,  知是胜于故。
 割爱无恋慕,  不受如莲华,
 比丘渡河流,  胜欲明于故。

 截流自恃,  逝心却欲,  仁不割欲,
 一意犹走。  为之!为之!  必强自制,
 舍家而懈,  意犹复染。  行懈缓者,
 劳意弗除?  非净梵行,  焉致大宝?
 沙门何行?  如意不禁,  步步着粘,
 但随思走。  袈裟披肩,  为恶不损,
 恶恶行者,  斯堕恶道。  不调难诫,
 如风枯树,  作自为身,  曷不精进?
 息心非剔,  慢訑无戒,  舍贪思道,
 乃应息心;  息心非剔,  放逸无信,
 能灭众苦,  为上沙门。

  梵志品法句经第三十五有四十章

  梵志品者,言行清白,理学无秽,可称道士。

 截流而渡,  无欲如梵,  知行已尽,
 是谓梵志;  以无二法,  清净渡渊,
 诸欲结解,  是谓梵志;  适彼无彼,
 彼彼已空,  舍离贪淫,  是谓梵志;
 思惟无垢,  所行不漏,  上求不起,
 是谓梵志。  日照于昼、  月照于夜、
 甲兵照军、  禅照道人;  佛出天下,
 照一切冥。

 非剃为沙门,  称吉为梵志,
 谓能舍众恶,  是则为道人;
 出恶为梵志,  入正为沙门,
 弃我众秽行,  是则为舍家。

 若猗于爱,  心无所著,  已舍、已正,
 是灭众苦。  身、口与意,  净无过失,
 能舍三行,  是谓梵志。  若心晓了,
 佛所说法,  观心自归,  净于为水。
 非蔟结发,  名为梵志;  诚行法行,
 清白则贤。  饰发无慧,  草衣何施?
 内不离着,  外舍何益?  被服弊恶,
 躬承法行,  闲居思惟,  是谓梵志;
 佛不教彼,  赞己自称,  如谛不妄,
 乃为梵志;  绝诸可欲,  不淫其志,
 委弃欲数,  是谓梵志;  断生死河,
 能忍起度,  自觉出堑,  是谓梵志;
 见骂见击,  默受不怒,  有忍辱力,
 是谓梵志;  若见侵欺,  但念守戒,
 端身自调,  是谓梵志;  心弃恶法,
 如蛇脱皮,  不为欲污,  是谓梵志;
 觉生为苦,  从是灭意,  能下重担,
 是谓梵志;  解微妙慧,  辩道不道,
 体行上义,  是谓梵志;  弃捐家居,
 无家之畏,  少求寡欲,  是谓梵志;
 弃放活生,  无贼害心,  无所娆恼,
 是谓梵志;  避争不争,  犯而不愠,
 恶来善待,  是谓梵志;  去淫怒痴,
 憍慢诸恶,  如蛇脱皮,  是谓梵志;
 断绝世事,  口无粗言,  八道审谛,
 是谓梵志;  所世恶法,  修短巨细,
 无取、无舍,  是谓梵志;  今世行净、
 后世无秽,  无习、无舍,  是谓梵志;
 弃身无猗,  不诵异行,  行甘露灭,
 是谓梵志;  于罪与福,  两行永除,
 无忧、无尘,  是谓梵志;  心喜无垢,
 如月盛满,  谤毁已除,  是谓梵志;
 见痴往来,  堕堑受苦,  欲单渡岸,
 不好他语,  唯灭不起,  是谓梵志;
 已断恩爱,  离家无欲,  爱有已尽,
 是谓梵志;  离人聚处,  不堕天聚,
 诸聚不归,  是谓梵志;  弃乐无乐,
 灭无熅燸,  健违诸世,  是谓梵志;
 所生已讫,  死无所趣,  觉安无依,
 是谓梵志;  已度五道,  莫知所堕,
 习尽无余,  是谓梵志;  于前、于后,
 乃中无有,  无操、无舍,  是谓梵志;
 最雄、最勇,  能自解度,  觉意不动,
 是谓梵志;  自知宿命,  本所更来,
 得要生尽,  睿通道玄,  明如能默,
 是谓梵志。

  泥洹品法句经第三十六三十有六章

  泥洹品者,叙道大归,恬惔寂灭,度生死畏。

 忍为最自守,  泥洹佛称上,
 舍家不犯戒,  息心无所害。

 无病最利、  知足最富、  厚为最友、
 泥洹最快;  饥为大病、  行为最苦,
 已谛知此,  泥洹最乐;  少往善道,
 趣恶道多,  如谛知此,  泥洹最安。
 从因生善、  从因堕恶,  由因泥洹,
 所缘亦然。  麋鹿依野、  鸟依虚空,
 法归其报,  真人归灭。  始无如不?
 始不如无,  是为无得,  亦无有思。

 心难见,习可睹,  觉欲者,乃具见。
 无所乐,为苦际,  在爱欲,为增痛,
 明不清,净能御,  无所近,为苦际。
 见有见、闻有闻、  念有念、识有识,
 睹无著,亦无识,  一切舍,为得际。
 除身想,灭痛行,  识已尽,为苦竟,
 猗则动,虚则净,  动非近,非有乐,
 乐无近,为得寂,  寂已寂,已往来,
 来往绝,无生死,  生死断,无此彼,
 此彼断,为两灭,  灭无余,为苦除。

 比丘有世生,  有有有作行,
 有无生无有,  无作无所行。
 夫唯无念者,  为能得自致,
 无生无复有,  无作无行处。
 生有作行者,  是为不得要,
 若已解不生,  不有不作行。
 则生有得要,  从生有已起,
 作行致死生,  为开为法果。
 从食因缘有,  从食致忧乐,
 而此要灭者,  无复念行迹。
 诸苦法已尽,  行灭湛然安,
 比丘吾已知,  无复诸入地。
 无有虚空入,  无诸入用入,
 无想不想入,  无今世、后世,
 亦无日月想,  无往、无所悬。
 我已无往反,  不去而不来,
 不没不复生,  是际为泥洹。
 如是像无像,  苦乐为以解,
 所见不复恐,  无言言无疑。
 断有之射箭,  遘愚无所猗,
 是为第一快,  此道寂无上。
 受辱心如地,  行忍如门阈,
 净如水无垢,  生尽无彼受。
 利胜不足恃,  虽胜犹复苦,
 当自求去胜,  已胜无所生。
 毕故不造新,  厌胎无淫行,
 种燋不复生,  意尽如火灭。
 胞胎为秽海,  何为乐淫行?
 虽上有善处,  皆莫如泥洹。
 悉知一切断,  不复着世间,
 都弃如灭度,  众道中斯胜。
 佛以现谛法,  智勇能奉持,
 行净无瑕秽,  自知度世安。
 道务先远欲,  早服佛教戒,
 灭恶极恶际,  易如鸟逝空。
 若已解法句,  至心体道行,
 是度生死岸,  苦尽而无患。
 道法无亲疏,  正不问羸强,
 要在无识想,  结解为清净。
 上智餍腐身,  危脆非实真,
 苦多而乐少,  九孔无一净。
 慧以危贸安,  弃猗脱众难,
 形腐销为沫,  慧见舍不贪。
 观身为苦器,  生老病无痛,
 弃垢行清净,  可以获大安。
 依慧以却邪,  不受漏得尽,
 行净致度世,  天人莫不礼。

  生死品法句经第三十七十有八章

  生死品者,说诸人魂,灵亡神在,随行转生。

 命如果待熟,  常恐会零落。
 已生皆有苦,  孰能致不死?
 从初乐恩爱,  可淫入泡影,
 受形命如电,  昼夜流难止。
 是身为死物,  精神无形法,
 假令死复生,  罪福不败亡。
 终始非一世,  从痴爱久长,
 自此受苦乐,  身死神不丧。
 身四大为色,  识四阴曰名,
 其情十八种,  所缘起十二。
 神止凡九处,  生死不断灭,
 世间愚不闻,  蔽闇无天眼。
 自涂以三垢,  无目意妄见,
 谓死如生时,  或谓死断灭。
 识神造三界,  善不善五处,
 阴行而默到,  所往如响应。
 欲色不色有,  一切因宿行,
 如种随本像,  自然报如意。
 神以身为名,  如火随形字,
 着烛为烛火,  随炭草粪薪。
 心法起则起、  法灭而则灭,
 兴衰如雨雹,  转转不自识。
 识神走五道,  无一处不更,
 舍身复受身,  如轮转着地。
 如人一身居,  去其故室中,
 神以形为庐,  形坏神不亡;
 精神居形躯,  犹雀藏器中,
 器破雀飞去,  身坏神逝生。
 性痴净常想,  乐身想疑想,
 嫌望非上要,  佛说是不明。
 一本二展转,  三垢五弥广,
 诸海十三事,  渊销越度欢。
 三事断绝时,  知身无所直,
 命气熅暖识,  舍身而转逝。
 当其死卧地,  犹草无所知,
 观其状如是,  但幻而愚贪。

  道利品法句经第三十八十有九章

  道利品者,君父师行,开示善道,率之以正。

 人知奉其上,  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  终吉所生安。
 宿命有福庆,  生世为人尊,
 以道安天下,  奉法莫不从。
 王为臣民长,  常以慈爱下,
 身率以法戒,  示之以休咎。
 处安不忘危,  虑明福转厚,
 福德之反报,  不问尊以卑。
 夫为世间将,  修正不阿抂,
 心调胜诸恶,  如是为法王。
 见正能施惠,  仁爱好利人,
 既利以平均,  如是众附亲。
 如牛厉渡水,  导正从亦正,
 奉法心不邪,  如是众普安。
 勿妄娆神象,  以招苦痛患,
 恶意为自煞,  终不至善方。
 戒德可恃怙,  福报常随己,
 见法为人长,  终远三恶道。
 戒慎除苦畏,  福德三界尊,
 鬼龙邪毒害,  不犯持戒人。
 无义不诚信,  欺妄好斗诤,
 当知远离此,  近愚兴罪多;
 仁贤言诚信,  多闻戒行具,
 当知亲附此,  近智诚善多。
 善言不守戒,  志乱无善行,
 虽身处潜隐,  是为非学法。
 美说正为上,  法说为第二,
 爱说可彼三,  诚说不欺四。
 无便获利刃,  自以克其身,
 愚学好妄说,  行牵受幸戾。
 贪淫、瞋恚、痴,  是三非善本,
 身以斯自害,  报由痴爱生。
 有福为天人,  非法受恶形,
 圣人明独见,  常善承佛令。
 戒德后世业,  以作福追身,
 天人称誉善,  心正无不安。
 为恶不念止,  日缚不自悔,
 命逝如川流,  是恐宜守戒。
 今我上体首,  白生为被盗,
 已有天使召,  时正宜出家。

  吉祥品法句经第三十九十有九章

  吉祥品者,修己之术,去恶就善,终厚景福。

 佛尊过诸天,  如来常现义,
 有梵志道士,  来问何吉祥?
 于是佛愍伤,  为说真有要,
 已信乐正法,  是为最吉祥;
 若不从天人,  希望求侥幸,
 亦不祷祠神,  是为最吉祥;
 友贤择善居,  常先为福德,
 敕身从真正,  是为最吉祥;
 去恶从就善,  避酒知自节,
 不淫于女色,  是为最吉祥;
 多闻如戒行,  法律精进学,
 修已无所争,  是为最吉祥;
 居孝事父母,  治家养妻子,
 不为空之行,  是为最吉祥;
 不慢不自大,  知足念反复,
 以时诵习经,  是为最吉祥;
 所闻常以忍,  乐欲见沙门,
 每讲辄听受,  是为最吉祥;
 持斋修梵行,  常欲见贤圣,
 依附明智者,  是为最吉祥;
 以信有道德,  正意向无疑,
 欲脱三恶道,  是为最吉祥;
 等心行布施,  奉诸得道者,
 亦敬诸天人,  是为最吉祥;
 常欲离贪欲,  愚痴瞋恚意,
 能习诚道见,  是为最吉祥;
 若以弃非务,  能勤修道用,
 常事于可事,  是为最吉祥;
 一切为天下,  建立大慈意,
 修仁安众生,  是为最吉祥。
 欲求吉祥福,  当信敬于佛;
 欲求吉祥福,  当闻法句义;
 欲求吉祥福,  当供养众僧。
 戒具清净者,  是为最吉祥;
 智者居世间,  常习吉祥行,
 自致成慧见,  是为最吉祥。
 梵志闻佛教,  心中大欢喜,
 即前礼佛足,  归命佛法众。

  法句经卷下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30 11:16 , Processed in 0.248646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