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70|回复: 1

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16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蔡礼旭老师: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

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八集)  2007/1/17  台湾中坜善果林净土寺  档名:52-184-0018



  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上一节有讲到不可以轻慢任何的人,因为本觉本有,众生皆有佛性,我们不可以轻慢。他不对的行为,不觉本无,我们不可以执着,不可以把它放在心上,跟他对立、跟他矛盾,这样的一种心境可能就会跟对方结恶缘,会造业。也讲到了纵使是一个杀人魔,佛陀还是非常尊重他的佛性,还是称他仁者。当佛陀回过头来对着他说:仁者,你止步吧!因为印度的止步跟止恶(止住恶),音是完全相同的,所以这句用中国话讲一语双关。他跑跑跑,佛陀跟他讲:你止步吧!也是劝请,你止恶吧!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其实造恶之人,他也不愿意这样,谁喜欢自甘堕落,谁喜欢自讨苦吃、自掘坟墓?为什么他还是造恶了?因为他被习气控制住,无法自拔。所以真正去体会他那种良心的折磨,我们面对犯错的人,甚至是已经犯罪的人,不只不会有一种对立冲突,我们更会提起的是一种宽恕、一种爱护,如何让他从歧路、从错误的道路当中能转到正确的路上来。这个时候纵使我们在监狱里面服务,我们的心境都是能够让这些受刑人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

  非常欢喜的是,我昨天到龙潭女子监狱去讲了一堂课。我们深刻感觉到,现在这些监狱里面的警官们,她们的心境就是像妈妈、像老师一样,希望让这些受刑人的思想,能够转变到正确的方向,能够存善心行善事,这样才能真正转变她的命运。而不是对受刑人说:你错了,我要好好的处罚你,好好的关你。不是这样的心境。假如只是带着讨厌他们,他们就是犯错了这种心境,受刑人跟警官是对立的,他们关得愈久也不见得能够有悔改。可是我们这分善意出去了,反而会让他们感动。

  在海南海口也有很多受刑人,我们现在都是讲《弟子规》,给他们这些古圣先贤的教诲。我们还有几位老师是长期住在监狱里面,所以朋友打电话给他说:你现在在哪?他说:我现在在监狱里,讲课。﹙话要听完,不然朋友会吓一跳﹚。长期在那里陪着这些受刑人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他们写到,我们本来觉得我们是社会上的垃圾,人见人厌,居然现在被这些警官们捡起来,像父母一样在呵护我们,所以他们的生命开始产生动力。人为什么自暴自弃?因为他没有了人生的动力,人生的动力就在这个爱字。当他感觉到有人爱护他,他不愿意再让爱他的人伤心,他就会开始奋发图强。所以一个人完全放弃自己,自甘堕落,换另外个角度讲,就是他生命成长过程没有感受到真正爱他的人。那都值得我们家庭,我们整个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反思。自暴自弃的人如是,自寻短见的人都是内心没有生命的动力。

  有个受刑人她才二十岁,因为偷窃被关进去了。而我们冷静来看,二十岁就犯罪,怎么这么不懂事。讲这些对自己、对别人有没有帮助?没有帮助。有果必有因,为什么这么年轻就犯罪?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一了解,这个孩子九岁就离开家,前后被卖了好几次,十一年统统在外流浪。我们听到这一段都觉得很伤感,假如那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又做何感受?我们就不会只看到她现在偷窃的这个行为,而看到的是她因为长期失教,没有温暖。

  她到监狱里面去遇到一位张警官,女警。这个女警第一天看到她就问她:妳生活当中还缺什么用品?就问她,关心她。她长期得不到温暖,都很冷漠,马上回答:我什么都不需要。假如我们是这位女警说你需要什么?我什么都不需要。我们马上怎么样?受伤了。我的爱心你都不领,算了、算了。这个时代很多的孩子、学生因为长期缺乏爱,他的冷漠是在掩饰他已经太缺乏爱了。遇到愈冷漠的人我们应该要愈仁慈才对,因为他已经到本来会求爱,到最后麻木、绝望了,才会变成这个态度。

  中国孔夫子教诲,学生问他有没有哪一个字可以终生奉行?夫子回答:有,「其恕乎」。就是这个恕字。你看这个会意字,上面一个如,下面一个心,如其心。你能够站在他的角度感受他的苦,你就知道怎么帮他。往往是感觉不到他的心境,硬是要我想怎么要求他,他就得怎么跟着我走。这种是控制占有,而不是如其心的感受。所以当这个年轻人讲我不要,张警官也没有继续追问,因为她也很有经验,像他们这样长期在外流浪的孩子哪有什么东西。隔天她就拿了一些像牙膏、日用品来,放在她的面前就走了,也没有多说什么。对于一个长期没有得到关爱的人,这幕景象对她的心是一种冲击,所以她很感动,马上脑子里想什么?警官一个月收入也没有多少,她还这样关心我。她很感动。所以这样继续相处下来,这个年轻人形成了一股动力。因为她已经出狱了,她曾经就写到这段时间,她说她只要想到这个阿姨对她这么关爱,她就觉得我假如不好好改造、不好好改过自新,会伤了阿姨的心。

  你看她的生命动力形成了,对于张警官给予她的每一句教诲她记得很清楚,对于她的每个信任的言语她都放在心上,她愈来愈有动力。比方她期许她,你是很上进的人,没有人能够阻止你进步,你是很有爱心的人、你是很热忱的人,这些话都留在她的心上。所以有一次母亲节,张警官也忙得没有注意到,这个年轻人跑过来,很腼腆、害羞的给她说了一句「母亲节快乐」,就走了。自己还亲自做了母亲卡,你看还用计算机打出来。她只要有这分心,这分爱心,这分恭敬的心,学什么她会很主动。所以她的善心被启发了,她后来自愿要当什么?因为她是偷人家东西被抓进去的,所以她后来说要去做一个反扒的警员,反扒手,因为她特别有经验。但是除了抓这些扒手的经验之外,更重要的她是有一分心,抓到这些年轻人的时候,她都能感受得到他们的家庭不好。

  我昨天到监狱去的时候,典狱长也说他们大部分来自不健全的家庭。所以我们这个感同身受的心要出来,一个生命的动力就从这里产生。面对犯错的人,我们都要有这分同理心。所以佛陀不只没有轻视他,还称他仁者,劝请他,你止恶吧!他马上觉得这几十年来违背良心,可苦了,当场跪下来就痛哭流涕。

  我的一个学生给我人生的启示很大。他才六年级,但是常常会违反校规,会打人,会骂人,甚至于还有偷窃的状况。后来犯了大错,也被老师给训斥了一番,就很落寞坐在那里。刚好那一节我没课,我走过去就陪他坐了一会,这个孩子就跟我说,老师,我很想死。当然我们都懂自杀的罪报很大,这些道理我们懂,所以我们有机会也要把这些道理跟有缘的大众讲清楚。自杀之后,你怎么死的,过一段时间循环就要再死一次,而且自杀是大不孝,大不孝这个罪报都会很重。人生要想到所有的这些恶缘,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所以一切的境界来,我们应该当还债想。既然是还债,那无债可以怎么样?一身轻。所以能把这些道理真正明白了,人生就没有痛苦,因为都是好境界。

  善缘同生极乐国,善缘可不能在那里缠绵悱恻,那善缘都会变成什么?互相堕落。恶缘,我们心里想那是我们前世做对不起人的事,所以我们甘愿接受,不起瞋恚心。当我们有这个心境,很可能恶缘会转成法缘。时时期许我们能够像这些大德们一样,涕唾在脸上,人家吐在脸上,随它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你看擦口水这么一擦,可能架就打起来了,不只我们高僧大德是这个境界,古代读书人都有这个境界。

  古代唐朝有一个宰相叫娄师德,娄师德的弟弟也当到了一个地方的刺使,也都算是很大的官。两个兄弟相见的时候,大哥就告诉弟弟:弟弟,你看我们现在官位做这么大,要很谨慎,不然嫉妒、毁谤都会来。弟弟就跟哥哥讲:哥哥,你放心好了,我一定会忍住我的这些脾气,会战战兢兢谦卑待人。假如人家给我吐口水,我都不会跟他生气,我会自己擦一擦。哥哥说:我最担心的就是这样,你还去擦,要连擦都不擦,让它自己干。你一擦了,那不就他看了也难受吗?

  你看接受古圣先贤,接受佛菩萨教诲的,真的修养都很好。人生有了这样的认知,那没有关系,咬紧牙关,随缘消旧业,该还的债统统还一还,不再造新殃就好了。债还完了去哪里?这样的事值不值得做?还个几十年以后就成佛作祖。天底下最好的事被我们遇上了,我们还在那里不想活了,想死,这是不对的。佛经上告诉我们,「虽一世精进勤苦」,就这辈子好好修行,咬紧牙关,「须臾间耳」怎么样?「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我念得很快乐,你们怎么都没快乐的感觉?

  「永拔生死之本」,不要再混了,在那里沈沦太累了,永拔生死之本,「无复苦恼之患,寿千万劫,自在随意」。如果往生,往生之后说:来来来,我们今天去哪个国土,你当老师,我当学生配合一下,多快乐。「于一念顷,遍游一切佛土」,现在都没有这些能力,所以一定要往生,因为往生才有更好的能力可以供养大众,成就大众。所以念到这些经文,不要再跟人计较了,不要再跟人过不去了,「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不能再等了。

  诸位朋友,我们听到这一句,咬紧牙关,此生证无量寿,很振奋。振奋一下说:那还要咬好几十年。会不会又很害怕?其实修道人最重要的是老实,真的我们时时处逆境,随恶缘,不起瞋恚,这个态度时时保持,咬紧牙关咬多久?不用咬一辈子,咬个三年五载,观照的能力起来了,就有观照般若,不容易被境转。慢慢的境不转我们,我们就怎么样?就能转境了。这个时候贪瞋痴慢伏得住了,《无量寿经》上讲的「游步三界,无所罣碍」。我们读到这个都很欢喜,无所罣碍,罣碍什么?境界来了伏不伏得住,那个最罣碍。无所罣碍了,就「开示正道,度未度者」。诸位朋友,这些经句是不是往生才干?我们读《无量寿经》读一遍,这都以后的事,不干我的事。读经都生分别执着,我们怎么提升?

  师长叫我们做早课,我记得在刚开始学佛的时候,师长说早课念四十八愿,晚课念三十二到三十七品,《无量寿经》。我们也没想那么多,智慧不够就老老实实的念。念了几个月之后,突然有天早上念四十八愿有一点体会,原来师长叫我们念四十八愿,就是要把四十八愿变成自己的愿。不是念到最后是早上骗佛菩萨一次,晚上又骗佛菩萨一次,变成应付早晚课,那不对了。有应付的念头那麻烦了,那就是迷,那就是执着。修道,一切时候要从真实心中去作,绝对不能有应付,做早课还做给别人看,那麻烦了。每一句经文读诵的时候,也都是诚于中,行于外。「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我们可不能在念这一段的时候说:那是阿弥陀佛,不是我。那每一句经文怎么随文入观?所以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就变成我们的愿心,这叫心同佛,愿同佛,再来解同佛。整部《无量寿经》就变成我们人生的剧本。听师父的教诲深入理解,解行相应,行同佛,证就可以同佛;心愿解行都同佛,就能很快的契入佛菩萨的境界。所以我们不可以懈怠,因为我们晚契入境界,很可能身旁的人就要堕落下去了。我们都可以很明显感觉到现在堕落的速度比较快,这个愿心我们时时要提得起来。

  刚刚我们讲到,佛陀这个故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你看这个杀人魔,佛陀都用至诚的言语把他的良心唤醒,所以痛哭流涕跟佛出家了。他出家以后,因为曾经伤害过很多的人,所以看到他很多人就拿着石头砸他,他常常都是遍体鳞伤,但是他一点怨恨都没有,因为那是自己做来的,不能怪别人。如是因,如是结果,他反而是感激这些人对他的这个动作,因为帮他消业障。各国了解到他在这个地方,就派兵要把他抓回去,因为他是各国通缉的一个犯人。结果统统都来了,那时候的人尊重圣人,虽然他们来了但是都没有动手,因为佛陀在旁边。所以他们就先看看佛陀的意思怎么样,顺便也是来朝圣看看佛陀。接着佛陀就说了:你们大家看看,这个沙门像个杀人犯吗?大家看一看不像,因为他已经转恶为善,转迷为悟,修得很好了。所以大家没说话,跟佛陀也有一点默契,也没说话,军队就自己撤回去了。

  后来他证阿罗汉果。人家杀人犯一念觉醒,当生就脱离生死轮回了。所以我们能不能轻慢他?不能。我们这一辈子都没把握,人家证阿罗汉果。不能轻慢任何的人,甚至是十恶的人都不能轻慢,他一念的觉醒都能有很高的成就。再来,这个故事给我们的一种观照,就是面对恶人佛陀能把他的良心唤醒,我们能不能做到?我记得有一次跟师长见面的时候,师长讲了一句话让我们印象很深,师长讲到学佛就要学释迦牟尼佛。诸位老师,这一句话要会听,学佛就要学释迦牟尼佛,请问我们有问题的时候问谁?问经典,依法不依人。现在我们一有问题是不是问经典?很可能就到处问,问一个还不够还问好几个,问到一个头两个大。而且都是去问那些很可能跟自己差不多一样烦恼习气的人,因为有那种认同感。人的那种认同感很危险,你看犯罪的人都跟犯罪的人聚一起,为什么?因为我们很怕听到忠言,一听心脏病会发作。

  六祖惠能大师说,「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弟子规》也讲「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改过必生智慧」,你看六祖每句话对我们的修行很重要,「护短心内非贤」,去袒护自己的过失,心已经开始堕落,自己没有察觉。苦口的是良药,逆耳的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我们都要依循佛菩萨、依循师长的教诲,不能乱问,真正期许自己,不断的要跟佛菩萨看齐。这是师长告诉我们学佛就要学释迦牟尼佛,学儒就要学孔子,一定要直截了当跟圣人学习。

  圣人的风范是连杀人魔王都能够用一分至诚心把他唤醒,所以今天身旁的人我们没有办法劝谏他们,没有办法唤醒他们的善,我们要反省我的德行还不够,还差佛陀很远。这时候我们想起《了凡四训》这一句话,「德未修」,怎么样?「感未至」。我们看到古圣先贤,他们那都是无悔的人生,为什么?他们尽心尽力无愧于人。你看佛陀面对杀人魔,他也是尽心尽力,无愧于这个因缘,无悔。看到古圣先贤孝道的故事,大舜他的父母,继母跟父亲还想方设法要害他,他完全没有那种怨恨,只是反省自己我做得还不够好。其实邻里乡党都已经愤愤不平这个父母太不象话了,但是这些邻里乡党要来谴责他的父母,他去阻止说不是他们的错,是我的错。舜做到了,他成为圣人。

  所以古圣先贤已经告诉我们就要这么学,面对父子关系,面对君臣关系、夫妇关系、朋友关系、兄弟关系,都是只问自己有没有做对,绝对不责备对方的错,应该是自己做对来让对方感动,这都是榜样。结果现在是朋友、亲人都没有像大舜的父母一样,我们就受不了,我们就被贪瞋痴转了,我们就结恶缘了,没有办法成圣成贤。所以一个人至诚的心、反省的心就把一个家转了,不只把一个家转了,把一个国家的风气都转了。你看整个大舜底下的子民,他想不孝顺父母,一想到大舜的父母这样都懂得孝了,我父母都对我好我还不孝,那我太不象话了。所以他的风范就让所有子民自我反省。

  春秋时候的闵子骞,你看后母没有用心照顾他,他没有怨,他的心上还是父母,他的心上还是兄弟,他没有自私的心。有天出去,帮父亲驾车,天气很冷,冬天冷风飕飕吹,因为母亲是用芦花帮他做衣服,帮其它两个亲生﹙后母亲生﹚的弟弟是用棉花做的。芦花做的衣服看起来很澎,父亲想你穿那么多衣服了,还发抖,让其它人看到了都误会后母虐待你。所以父亲看了很生气就拿鞭子抽他,这么一打下去把衣服给打破了,芦花就飞出来了。父亲看到这一幕才知道,原来是后母虐待了自己的儿子,非常生气,回到家里就要把后母给休了。而当下闵子骞就是那一分「都是我的错」,转了一个家的命运。假如后母对他不好,他记恨在心,很可能在当下还插一些话让父亲更生气,就把后母给赶出去了。

  我们慕贤当慕其心,要能感受得到这些圣贤人对家庭、对人的心境都是一分成全。当下不只他没有怨恨,当下诚惶诚恐跪下来跟父亲讲:父亲,你不能把后母赶走,因为母在一子寒,母亲在只有我一个人寒冷,母去三子单。母亲走了以后,那我两个弟弟都要一起受冻挨饿,所以时时你看又想到家庭,又想到自己兄弟。当场那分至诚,他父亲听了脾气就下来了,他的后母看到一个孩子,她这样对待他,他不只没有怨,还时时为她、为她的孩子着想,当场她的良知也被这分至诚给唤醒。你看闵子骞这分孝心、这分对兄弟的爱心,整个家庭的命运就转了,后母之后对待他就像自己亲生的孩子一样。

  孔夫子在《论语》当中提到,他说闵子骞那种家庭的和乐跟团结,任何人都不可能给他的家庭进谗言,他那分至孝人家看了感动,都不敢乱进谗言。今天我们的家庭,人家还会进谗言,我们要反省,代表我们家人所传递出来的不是那分团结和谐,人家才有机可乘给我们进些谗言。所以家庭受影响,不能怪别人进谗言,「谗不自来」,谗言不是自己来的,「因疑而来」,我们自己心上有怀疑、有对立了,人家进谗言才进得来。家庭是这样,企业团体都是这样,所以真的任何境界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佛陀这些圣贤人用至诚的心、尽心尽力的心,所以他无愧无悔于任何人,这就是无悔的人生,无怨无悔。

  刚刚我们是提到许浚,他为什么研究医术非常的努力用功,都不会退?因为他能时时的想着师长的恩德。我们也提到修行人要时时念四重恩。诸位朋友,父母恩要报,谁是我们的父母?我们听闻圣教,确实就像开经偈讲的,「百千万劫难遭遇」。既然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所形成的态度是什么?是非常知缘,惜缘,造缘。造缘就是我们依教奉行,人家说那个修道人很好,非常有德行,对人很有爱心,我们应该也要去学佛,学中国文化。这个是造缘,依教奉行是造缘。

  惜缘,珍惜这个缘分,学一句我们要去做一句,这个叫惜。惜缘不是每天读经读很多部,但是也没有几句去落实,这不叫惜缘。是真正学了之后去做,体会得,我们就去做,这才是对我们念开经偈,百千万劫难遭遇,那是真正念到心上去了。我们心里要想,佛陀所说的话都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不能听了宇宙真相,然后还随顺自己的分别执着,那就很难得利益。宇宙的真相是什么?是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所以净业三福,第一福孝养父母就有深义了。是用一分对天下人都是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的心境来修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能用这样的心境来修净业三福第一福,往生就有把握了,那就真正是善男子、善女人。所以一切男子是我父,我们还会看谁不顺眼?会不会?就不会了。

  所以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往生,因为都没有六神通,假如我有六神通多好,现在就放一场电影大家一起看,一看完说:你是我妈,你是我爸。马上心里就不一样了。所以很抱歉,我能力有限。但是我们听了这一句,有没有真信?假如没有真信,这些彻法底源的道理最后会变成左耳进右耳出,到头来不落实的话会变成玩弄佛法,消遣佛法。

  这些教诲是李炳南老师说的,那不是说别人,是说我们。玩弄佛法、消遣佛法,那都是佛教徒才有可能做,不是佛教徒有没有可能这么干?不可能,他又没有学佛。所以每句体会得,要用这个心境开始去立身处世。师长曾经说我念阿弥陀佛,跟大家不一样。在我的心目当中,一切的人都是阿弥陀佛。这段话大家有没有听过?我们应当学,这很重要。当我们有这种心境,一切皆成佛,念佛唤醒自己的佛性,也唤醒一切大众的佛性。我们念佛回向都是希望大众的佛性能够被唤醒,一切皆成佛,「斯愿若克果,大千应感动」。这分心,人家都能感受到我们那分真诚的心,所以上报四重恩不会退转,而父母恩我们要用这种心境去领受。

  师长恩,不只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到娑婆界已经是第八千次了,真的是不疲不厌。有一次我在礼拜佛陀的时候,突然这个道理﹙佛陀已经是讲经四十九年,是第八千次来﹚,突然自己觉得很惭愧,老师都来八千次了,我们还不听话,还在这里堕落,流了忏悔的眼泪。当我自己从事教学的时候,我自己在带这些小孩,我绝对不会去责怪他们怎么讲一次不听。讲一次也不听,讲两次都不听,讲五次还不听,我没有资格骂他们,因为我是讲八千次都不听的学生。所以我自己惭愧,我没有资格骂他们,我没有资格骂他们怎么不听话,因为我自己也没做好。

  再来又学到佛陀的耐心。你看八千次的不疲不厌,还讲了一辈子四十九年。我们刚刚讲,学佛要跟谁学?这句话有没有放在心上?「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放在心上时刻都不敢忘。所以我们一遇到境界要发脾气了,学佛要跟谁学?释迦牟尼佛,一想不行,不能发脾气。你看这个志向真正提起来了。颜回很好学,我们就要像颜回一样学习的态度,我们就得很大的利益。释迦牟尼佛有这样的耐心爱心,我们也要学,所以我们对大众、对学生就有这分爱心。人家八千次都劝了,我们才几次而已。大家不要听完以后开始算了,一次、二次、三次,算到一千、二千。劝人都是我们本分,还在那里记。

  这个体会,我们再进一步去思考,佛陀来八千次了,但是一佛出世,千佛拥戴。好,八千乘以一千多少?其实说实在的,一佛出世,千佛拥戴,这个千佛是不是告诉我们是一千尊佛?不是,那是表法的。佛陀来演说这个宇宙人生的真相,「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这个大事因缘要有多少古佛、圣贤人来做配角配合!我们看舍利弗、目犍连都是古佛再来的,更不用说四大菩萨,这些诸大菩萨。你看,八千次有多少佛菩萨来帮我们?所以这些能体会得到,师长恩难报。我们怎么样回馈这么多的恩德?「不如坚勇求正觉」。不是每天在那里,谢谢佛菩萨,谢谢佛菩萨,那个不是最重要的。真正感谢佛菩萨,就了解佛菩萨最大的欢喜是众生离苦,我们能成就,这是佛菩萨最大的安慰。所以我们提升道业,我们能去帮助众生,那才是真正回报师长恩,回报佛菩萨的恩。有了这样的心境,不容易退转。

  国家恩,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那都是历代圣贤人把它承传下来,其中有一代不传后代子孙就接不上去。所以有全世界唯一五千年不衰的文化智慧,是我们的福分,承传也是我们的使命。我们现在冷静来看看,我们这一代传得怎么样?现在要找孝子都不容易找了,现在要找到很尊敬老师、很用功学习的学生都不好找。中国文化三股最重要的力量,孝道、师道还有因果。现代人对因果的态度愈来愈薄弱,造恶都没有顾忌了,所以堕落得很快。孝道、师道没有了,人的本善启发不了。很明显的在这二、三十年来,整个社会风气快速下堕。三十年前谁不孝,邻里乡党都会骂他,三十年后人家不孝没人敢说了。你看那个堕落的速度很快。所以想到这里,我们假如没有把这个文化承传下去,国家民族的恩德我们都没有报到,我们对不起几千年的祖宗,也对不起生生世世的后代子孙。对不起后代,对不起祖宗,后代就要埋怨我们,我们就不可能过无怨,也不可能过无悔的日子。所以人到了中晚年,假如孩子没有教好,会很后悔我当初人生的轻重缓急取舍,没有看清楚。对家如是,对民族都是这个态度。我们现在不把承传圣贤教诲、承传民族文化的责任扛起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6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到晚年,看到整个民族都没落下去了我们也会后悔,当初我没有义无反顾的来为人演说。看到众生堕落,我们心里也不好受。所以要过无怨无悔的人生就应该承担责任,尽心尽力去做。这是国家恩。

  众生恩难报。我们整个成长的过程,多少亲朋好友的照顾提携,甚至于老师的一句鼓励,都成为我们人生生命的动力,甚至一个朋友的鼓励都是这样。所以这分对我们的至诚信任,我们要放在心上,不忍心让所有信任我们、爱护我们、帮助过我们的人,到头来会遗憾、会伤心难过我们的所作所为,我们对他们就有愧了。一想到这么多人都在帮忙我们,我们希望他们这一生都能欢欢喜喜,因为我们的道德学问、我们的提升,他们觉得我们那些付出太值得了。

  我在中国大陆这三年多,真的看得到的、看不到的大众,对我们的护持,我们都要记在心上,不敢忘怀。有对老夫妻到我们中心来,来的时候捐了一些钱,钱里面还有五角的、一块钱的,都是一些小钞。但是看得出来,他虽然捐的钱不是很多,但他是尽其能力都捐出来了,还把当季收成的麦子、谷类运给我们。他说这个谷类很新鲜,诸位老师们都辛苦了,要吃好一点。你看从河南坐了好几个小时的车,把这么重的东西送来,还把他的积蓄尽心尽力拿来护持。接着我们的老师说:您就留下来吃顿饭。这老夫老妻说:不行,我要留下吃,又增加了中心的负担。所以我们不能再增加你们负担,我们马上就走。就连一顿饭都没有吃,又坐着车子赶回去了。这样的老人家太多太多了。

  在东北还有老人家每天吃咸菜,吃白粥,把省下来的钱寄到中心来护持正法。还有在上海一些教授和一些都是比较好的社会地位退休下来的。师长说「生活够用就好」,他们真干,一个月目标花一百块人民币就好。到菜市场去,都捡卖剩下的菜来吃,后来这些卖菜的人很感动就说:不用钱,你们拿去吃。也不忍心再拿他们的钱。结果他们真下来花差不多一百块人民币就够了,又把剩下来的钱护持正法。他们是用至诚的心来护持,我们应该用什么心境来尽心尽力做好我们的工作?这样才无愧于众生的恩德。所以能时时念四重恩,我们的道心不退。我们能时时期许自己勇猛精进,度一切众生出生死海。这也是《华严经》的教诲,无愧于我们这一生能闻佛陀的教诲,圣贤的教诲。这一节课我们就先谈到这里,谢谢大家。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3 22:36 , Processed in 0.146531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