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65|回复: 1

净公上人讲四念处集第一一卷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12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公上人讲解四念处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讲四念处集第一一卷







...是查资料,查不到。这多苦!这是教学错误。

经文到此,介绍法藏比丘在求学的阶段品学兼优,天资好,又肯努力。下文再介绍更殊胜,别的学生所没有的。

『又有殊胜行愿,及念慧力,增上其心,坚固不动』,这是法藏比丘独有的。「殊胜行愿」就是指底下的四十八愿。「及念慧力」就是《阿弥陀经》上讲的「五根、五力」。五根、五力的条目都是信、淨、念、定、慧。此地只说两条,两条就概括了五条。人家的信有根、有力。有根有力,就不会动摇,不会见异思迁。今天我们修淨土法门,念「阿弥陀佛」,有个人告诉你,这是老太婆教,是没有程度的人修的;你这麽聪明,知识程度这麽高,怎麽学这法门。你听了觉得很有道理,那应该学什麽法门?应该学禅、学密、学教,于是心就动了。为什麽会动?「信」,没有根也没有力,常常见异思迁,结果一生一无所成,真可惜。要想得到根与力,相当不容易,前面的三科决定要修学圆满。第一是「四念处」,是智慧。简单的讲就是看破,宇宙人生,他看破了。第二是「四正勤」,是精进。第三是「四如意足」,是放下。如意就是自在,身心世界、世出世法一切放下,放下就自在,所以他才能成就五根五力,「增上其心」。「坚固不动」就是不退转。弥陀在因地初发心,能这样做,所以他有那麽殊胜的成就。跟他比一比,我们今天发的是什麽心?露水道心!禁不起考验的。他发的是真心,处处都值得我们效法,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看了要跟他学。

三十七道品,前面的三科十二品是基本佛法,不管是大乘、小乘,那一宗、那一派,我们念佛求生淨土也不例外,都一定要修学的。如果不认真修学,就像盖房子没有地基。这才晓得它的重要性,没有前面的基础不能往生。这三科在此处是必要的。到西方极乐世界,前面三科都圆满了。《阿弥陀经》上就从五根、五力讲起。到西方极乐世界还要修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前面三科已经毕业了。在我们现...(净公上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讲记《佛说大乘无量寿》)


...世法一切放下,放下就自在,所以他才能成就五根五力,「增上其心」。「坚固不动」就是不退转。弥陀在因地初发心,能这样做,所以他有那麽殊胜的成就。跟他比一比,我们今天发的是什麽心?露水道心!禁不起考验的。他发的是真心,处处都值得我们效法,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看了要跟他学。

三十七道品,前面的三科十二品是基本佛法,不管是大乘、小乘,那一宗、那一派,我们念佛求生淨土也不例外,都一定要修学的。如果不认真修学,就像盖房子没有地基。这才晓得它的重要性,没有前面的基础不能往生。这三科在此处是必要的。到西方极乐世界,前面三科都圆满了。《阿弥陀经》上就从五根、五力讲起。到西方极乐世界还要修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前面三科已经毕业了。在我们现阶段,这三科非常重要,决定不能疏忽。

也许有同修要问:我们看到很多老太太,没念过书,不认识字,也没听过经,老实念佛,居然往生了。这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她修成了吗?她都修成了。她怎麽修成的?老实念佛就都修成了。前面说过,四念处是看破。她虽然不懂四念处,但她看破了,她觉得这世界没有意思,她没有留恋,一句佛号念到底,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她放下一切,老实念佛。这三科十二道品,她以一句佛号圆修了,圆修圆证。不像我们着相,天天讲,讲的还不错,一条也没有做到。人家什麽都不懂,条条都做到了。我们要仔细去观察。

『修行精进,无能踰者』,这两句是讚歎。讚歎法藏比丘出家之后跟他的老师认真修行,精进不退,同学中他是第一名。「踰」是超越。没有人超过他,他是第一用功。

这一品经文是法藏为我们初学、初发心的人,做了一个榜样。以下的经文说他讚佛、发愿,是他修学具体的成就。

往诣佛所。顶礼长跪。向佛合掌。即以伽他讚佛。发广大愿。

『往诣佛所』。法藏比丘到老师那裡,他的老师就是世间自在王佛。『顶礼长跪,向佛合掌』是礼节。「顶礼」是最敬礼。「礼」是有节度的,不能过之,也不能不及。超过了就显得巴结,不及就显得傲...(净公上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讲记《佛说大乘无量寿》)


...当可观。这是「下等人」。若再嫌不够,还要学些大乘法,《华严》、《法华》,还有好些大经大论没有学,再学就没指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靠不住了。须知愈是最上乘的大法,愈专、愈精、愈简单。学要专精,才有成就。

莲池大师晚年真正觉悟,世出世间法一切放下。一部《阿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他成为一代祖师。人到这个时候,真是彻底觉悟。「专一」,都放下了。也许有人问:莲池大师晚年才放下,他年轻的时候,还不是什麽都学?这话没错,如果年轻的时候就放下,他不就早成佛了,不只是祖师,早成佛了,还需要学吗?晚年的时候真正觉悟,中年以前迷惑颠倒没觉悟,到晚年才觉悟,这才专一。道理在此。学佛一定要知道专修!

『依佛所行』是总纲。下面列出科目。

七觉圣道。

这一句就包括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总共有七个科目,这裡说了两科:「七觉支」、「八圣道」。说这两科必定包括「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阿弥陀经》把前面三科省略,说「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七觉』就是七菩提分,这就是三十七道品,是修行的纲目。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还依照这些纲目修学。因此,一般人都把三十七道品看作小乘,这是不究竟的。

天台智者大师所注的「四念处」,我们过去曾经印送过。《四念处注解》一共四卷,「四念处」原文只有十六个字,智者大师解释为藏教四念处,通教四念处,别教四念处,圆教四念处。这才晓得,原来三十七道品通大小乘。西方世界这些菩萨们所修学的是圆教的三十七道品,决定不是别教的三十七道品。这是我们要重视的。

我在前面曾经告诉大家,佛法修学的大根大本是佛在《观经》上讲的「三福」。所有一切法都建立在三福的基础上,就连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也不例外。不能依照这个法门修学,就是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佛是我们的老师,佛教我们修学的,我们没有照做,就是不敬老师。不敬老师就是不孝父母。父母希望我们「尊师重道」。这就是佛道建立在孝敬的基础上。

修行五眼。

眼睛要亮,要看清楚外面境界,不要被境缘迷惑。佛的五眼圆明,这裡教我们要学佛的五眼,要学佛的圆满三十七道品。

照真达俗。

「真」是心性,是本性。宇宙万有的本性、理体是真。「俗」指现象。十法界依正庄严的事物真相。「达」是通达。万事万物没有不通达明瞭的,如何通达?一定要具足五眼圆明。佛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金刚经》上讲得很详细。这是我们要学习的。

肉眼简择。

「简」是简别;「择」是选择。如果认识不清楚,从那裡选择起?不要说五眼,肉眼就迷,迷到谷底。今天下午,有几个技术学院的学生来问我,学佛从...(净公上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讲记《佛说大乘无量寿》)


...叫众生离苦得乐,还在此处,为什么呢?众生迷要不破,悟要没有开,纵然你给他那一点乐,也享不久。真正的“离苦”是要“破迷”啊;真正“得乐”,是要“开悟”。所以在利他行里面,一切的言辞,种种方便,都要帮助众生开悟。为众生做开悟的增上缘,这是菩萨行,这叫做“二利行”。
那么“二利”里有自利了。自利不说,怎么就会有了呢?因为我们自已不能够悟明心地,不能够断除烦恼,不能够证得菩提,那个最大的障碍就是自私啊,所以一切法不能证得。我们念念之中,在在处处都为一切众生着想,私心没有了,渐渐地私心没有了。私心没有了,给诸位说,人我执就破掉了。大乘菩萨破我执比小乘来得善巧,来得方便。小乘是执着有“我”,再来破我执;大乘是把“我”忘掉,首先就是有众生,把“我”忘掉了。我生在这个世界上,尽形寿就是为一切众生,而没有为我。所以不要破我执,我执没有了;不要断烦恼,烦恼没有了。这种方法比小乘的以“四念处”、“四正行”的方法来破我执,确实要容易得多,所以这第二呢,是“行大”。
第三是“时大”。自利利他的行门,不是修个一天两天就圆满了,也不是修个三年五年就圆满了。佛在 小乘经里面讲三大阿僧祇劫,是对小乘人讲的,为什么呢?如果再讲时间长了,小乘人受不了了,他退心了。那么佛在大乘经里面,跟菩萨们所讲的就不是三大阿僧祇劫了,而是讲无量劫。我们听了,无量劫,我们能受得了吗?唯有大心的菩萨他不在乎,无量无边劫,他听了也欢欢喜喜,永无退转。
我们现在学东西,之所以学不成,我们没耐心,总希望是两三个月就学好,能不能呢?很难啊!也有这种人呢,那是天才啊,太少太少了。我记得我到台北来讲经的时候,有一位法师就要求我,要我把台中所学的,我那时候在台中差不多住十年了,所学的,在三个月当中要把他教会,全部要教给他。我跟他说,我没有这个本事,没有这个能力。他听了很不高兴,说我吝法。
...(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007-a/133–序分 六种证信序》)


...师很了不起啊,知道这部经流到中国才有用处。放在印度那里仓库里头,锁在保险柜里啊,不起作用,不能利益众生。这把它偷出来,偷渡到中国,送到中国来。这个教起因缘的特殊,这一部经跟我们中国人因缘之深,也就可想而知。所以希望诸位对于这部经要特别地尊重,从这个里面得到理论与方法,然后再去研究一切大乘经论,修学种种法门,你自然就得心应手了。为什么呢?智慧开了啊。那么要破除障碍,必须要把境界离开。
星期二晚上,《大智度论》正好讲到了空了,《大智度论》第三十一卷里面讲十八空,这是《般若经》里面讲的十八种空。这一卷文字特别长,我翻了一下有五十几页。在过去我们讲的都没有这么长的这么一卷经。空跟般若是一个意思,如何能把一切境界空掉?大论这个十八种空,道理修法明白了,涅槃经里面二十种空啊,那就不必讲你就知道了,大同小异。
可是修行这个初下手,这个最初方便呢,是在观想。无论大乘小乘,都是从四念处修起。小乘人多半在事相上修,这个大乘人啊,是从性理上去观察。唯有把事实真相都看清楚了,才能够不生执著。到了修观纯熟的时候,心地豁然贯通啊,这是我们常讲的开悟。我们说得浅一点,到这个时候,是身心世界、世出世法,一切放下了,才到无碍的法界,尽虚空遍法界,事事无碍啊。
这一段经里面,阿难尊者的疑惑,也就是看到见性似乎是有碍,与世尊在此地反复辨论。上一次讲到,阿难尊者误以为这个见性啊,在四天王宫往下看,好像这个见性见量很大,好像没有障碍。回到精舍里面来,我们能见的见量很小。于是在这里起了怀疑,是不是我们的见性被这个墙壁折断了?还是在房间里面的时候,这个见性缩小了,在房子外面它就放大了?是不是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或者是被这个障碍物所夹断了?
前面世尊已经教给他一个方法,这是一种误会,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见性清净本然呢,哪有大小舒缩呢?大小舒缩之相,是物象不是见性,所以...(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046-a/133–十番显见之七 显见无碍》)


...差别在此地。正行的布施就是利益众生,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这是对外、对人,不是对自己。兼行六度是对自己,正行六度是对别人。所以在正行里面要破四相,像《金刚经》上讲的「即相离相」,不是不做,很认真、很努力去做,虽做不著相,在这里面修「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般若经》上讲「三轮体空」,这种修学法自利利他。领众修行是正行六度。可是在正行六度里面,能够离一切相那就是兼行六度,正行就是利他,兼行自利。不著相就自利,就能破无明;著相不能破无明,著相就变成世间福报,那就是修福。这样的修福,像今天李木源居士主持居士林、净宗学会,实在讲就像智者大师一样,他如果著相,将来果报大梵天王,他要不著相,西方作佛去了,这个修的是真实的福报,大福报。
  所以他们修行的功德,天台家讲跟藏教「五停心观」类似,境界差不多相同。五停心观是数息停散,停就是止的意思,数息观是止散乱,不净观是止贪心贪欲,慈悲观是止瞋恚,因缘观是止愚痴,念佛是止一切业障,所以跟五停心观的境界类似。智者大师讲他往生只有五品位,「可当五品。以读经,是第二品。供养,乃第四兼行六度品」,这是我把五品位的大意略略的给诸位介绍出来。我们看注解往下看第二行,「始由一念信解」,开始我们初学佛的人接触,相信懂得,明了它、理解它。「以至深信观成」,明白之后,又真正能够依教奉行,信心就加深。观成是什么?我们对於宇宙人生的看法改变了,逐渐逐渐我们想法看法,跟如来、菩萨看法想法相接近,这就超凡入圣了。超凡是超越凡夫的见解,接近佛菩萨的见解,佛菩萨是圣人,跟诸佛菩萨的看法想法相同。「当知五品观行为如佛」,五品观虽然不很高,凡夫做得到,太高了凡夫做不到。五品观是凡夫可以做到的,凡夫这种心行也很像佛,接近佛、很像佛,「故令拥护也」。所以世尊嘱咐,这个一事修行的人,虽然是凡夫,跟佛很接近,跟佛是同...(净公上人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四十一集)  1998/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12-41》)


...正得大自在。纵然
大自在得不到,小自在肯定是得到的。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没有障碍,
那个地方没有障缘。
所以世尊才为我们介绍「其国众生」,其国众生都是往生到西方极乐
世界的人,他们没有众苦,「但受诸乐」。这个诸乐里头乐事太多,举了
两条,一个是不退转,一个是没有障碍,「故名极乐」。再看第二段,第
二段讲「地利之乐」。前面这四句是总说,下面来分到底有哪些乐。地利
之乐是居住的乐,居住环境之乐。我们看经文:
——168——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
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这一段是讲地利。「众宝栏树」,地利之乐。「七重表七科道品,又
表圆满之意,四宝表常乐我净四德」,这个经文表法的义趣一定要懂得。
佛为我们讲经说法往往是意在言外。七科道品就是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
品分为七大类,这个同学们都很熟悉: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
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这个七科。科就是类,这三十七道品分为七类。
它通大小乘,通显密,通宗通教,所以用三十七道品就代表全部的佛法。
由此可知,不但佛说法,六尘统统在说法。表法!表三十七道品,哪
个不说法?情与无情统统说法。你想想看在这个环境里头,你怎么退转?
不可能!没有障缘。我们这边外面人事环境、物质环境常常障碍你,西方
极乐世界没有。「七」又表圆满,所以读这个经一定要懂意思,有很多人
看到这个经文来告诉我,他说:法师,极乐世界有什么好处?到处都一样,
每个地方都是七重栏楯,七重罗网,到处都一样,有什么好看?不如我们
这个世界。到哪里去都一样,有什么意思?一处看完了不想看第二处!
他不知道七不是数目字,它是表法的,它代表圆满。圆满,什么叫圆
满?你喜欢什么样子就变什么样子那才叫圆满。真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居
...(净公上人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第十三集)》)


...自性本具般若智慧,障碍自性的无量德能,障碍自性的
相好光明,这五种障碍。
所以到色界天初禅以上饮食就不要了,养身体的养分从哪里来?禅悦
为食,禅悦代替了。我们世间人也有这个说法,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色界
天人禅定快乐,那是最好最好的滋养。欲界天人还不行,还需要饮食,色
界天不需要了。到西方极乐世界难道还需要吗?不要了。
不要,
 楼主| 发表于 2018-6-12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那是烦恼习气。到那里去好久没有吃饭
了:怎么没有吃饭?心里一想吃饭,饭就来了。饭食摆在面前了,想想我
现在是极乐世界菩萨了,不是凡夫,这个东西没有必要了。这念头一生饭
菜立刻就没有了,变化所作。所以在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里头有这个
现象,方便有余土里头没有了。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的全是凡圣同居土。
所以这个要晓得,无量道品都在其中。下面我们简单的介绍三十七品这个
七科,就是七类,七大类。
第一段是「四念处」,「以智观境」就是看得破,所以四念处是智慧。
在我们娑婆世界,世尊在经典里面常常说的四种观,这是真正智慧。第一
个「观身不净」,第二个「观受是苦」,第三个「观心无常」,第四个「观
法无我」,你要常常作如是观,你智慧就开了。
「身」很骯脏,不干净!现在的人三天不洗澡身上的气味就很难闻,
身上气味从哪里来的?是你里面冒出来的。里面很不干净,从前禅宗大德
常常比喻,人的身体是什么?叫臭皮囊,这个皮袋子。皮袋子里面装什么
东西?装的是尿屎大粪脓血,没有一样干净的,三十六种不净之物,这个
皮袋子里头装这个东西。你要觉悟,你真正了解看清楚、看明白了,这个
身体不值得留恋。
那怎么办?这是个假东西,咱们藉假修真。明心见性是真,我们要藉
这个假相来修真,千万不要被这个色身欺骗了。爱惜这个色身,贪恋这个
色身,要以种种滋养保护这个色身,错了。佛不是说叫我们不要爱惜这个
色身,不要错会佛的意思。...(净公上人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第十五集)》)


...。
第四句「观法无我」,这意思就是说一切法里头没有主宰。一切法是
因缘生法,没有主宰,没有自在。你有这四种观,大致上就差不多了,晓
得「身不净,受是苦,心无常,法无我」,你才能看破。看破之后你才能
放下,放下什么?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
瞋痴慢。人为什么放不下?没有看破,看破之后自然放下。
极乐世界跟我们这里就不一样,极乐世界「常乐我净」是真的。莲花
化身,净,它不是不净,净!身体透明的,一丝毫染污都没有。西方极乐
世界众生身体透明的,没有染污。我们什么时候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就
是烦恼习气统统断尽了,我们这个身体是透明的。带一丝毫分别执着,漆
黑一团。
西方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它真有乐。我们这个地方观心无常,
人家那个地方「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常」。「自在主宰」那就是
「我」。由此可知,我们这个地方要修四念处,到西方极乐世界四念处的
结果显现了,成就了,到那个世界圆满了。所以《弥陀经》上不讲前面三
科,它从『五根,五力』讲起,我们这个世界要修,要修四念处观,西方
极乐世界没有,它不需要,它那里没有这个问题。
再看「四正勤」,四正勤也是我们要修的,极乐世界没有。四正勤是
「断恶,生善」。勤是勤奋,正是正确的、正当的,我们应当在日常生活
当中,一切时一切处不要忘记,你要真修。断恶有两句,「已生恶令断」,
已经生起的恶。这个善恶的标准,佛教初学就是用的「十善业道」,十善
——199——
业。十善业的反面叫十恶。我已经恶念生起来了,恶业已经造了,你要觉
悟赶快断掉。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瞋痴,恶!
这个念头一生起来立刻就要断。
「未生恶不生」,我还没有这个念头,那你要记住这些恶的念头不能
生,对自己有严重的伤害,而且还伤害别人。「已生恶令断,未生恶不生」,
恶就没有了,恶的念头没有,恶的行为没有。
断恶要生善,「已生善增长,未生善令生」,唯善,无恶唯善!善恶
还是以十善业...(净公上人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第十五集)》)


...
进步,他怎么不快乐?念如意足(心如意足),心安。慧如意足(思惟如
——201——
意足)是理明白了。理明白了心就安,心安了理就明白了。「成就一心,
不退菩提」,我这个说法大家好懂。可以统统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落实
在学教,落实在念佛,落实在修行,它是纲领、是原则。好,现在时间到
了,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202——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第十六集)
2003/6/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20-15-16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看「说法庄严」里面的第四小节「五根」,第五
小节「五力」,五根、五力可以合起来看,信、进、念、定、慧。
「根」的意思就像植物有根,根能生、能持;持就是能保持,它能够
生长,这是根的意思。根有五种称之为五根,就是「信根、精进根、念根、
定根、慧根」。说到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记住,前面有三科总共有十二个
修学方法,就是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这十二个科目非常重要,通
世出世间法。
四念处是教我们看破,认识、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就不迷惑了,
所以它是属于智慧。四正勤我们讲,学习积功累德、断恶修善,必须依这
个准则。这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门课,超越时间、超越空间,也超越世出
世间一切法。它讲得是原理原则,就像数学的公式一样,把它展开应用真
正是无量无边,无有一法不依靠这个原理、原则而得到圆满的成就。
今天我们讲到五根、五力,《弥陀经》上是从这里讲起。为什么?讲
出世间的大法。前面通世出世间法,现在要跟你讲出世间的大法。我们求
的是什么?无上正等正觉,究竟圆满的佛果。这个根,根是什么要清楚!
根是当人自性,当人是自己、我自己,我自己的自性,真心、本性,这是
根。佛法里面常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本来成佛是根;马鸣菩萨在《起信
论》里面所说的「本觉本有」,本觉是根。「本来成佛」跟「本觉本有」,
这两句话是一个意思、是讲的一桩事。儒家学者所...(净公上人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第十六集)》)


...未转食轮先」,如果你的生活都
不能安定,你还有什么心情去办道?帮助你身心安定,这是护法,护法有
大恩,内护有大德!使你身心安稳,无忧无虑,一心办道容易成就。
最后一条「慧力」,慧根增长了,智慧现前。有能力辨别真妄,有能
力辨别邪正,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利害,这个摆在面前清清楚楚、明
明白白,一点都不迷惑。思想见解纯正,言语行为纯正,断疑成德,成就
你自己的大德大能,这要靠智慧。世尊在经典里面,这个三十七道品是从
五根、五力说起,前面三科省略了。蕅益大师、莲池大师他们在注疏、注
解里面,虽然佛没有说,但是他们都把它补出来,对我们初学的人有大利
益!
下面一段第六个小段,「七菩提分」。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称
为觉,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所以「又名七觉分」。觉而不迷,「于一切
法善能觉了」,这是功夫!大的科目,我都用最简单的方法给诸位提示,
四念处是看破,首先你要能看得破。四如意足是放下,你要能够放得下,
这是我入佛门亲近第一个出家人,第一次教我的「看得破、放得下」。七
菩提分是真正的功夫,这个七种都是真正觉悟了,「慧力所发,无漏正智」。
五根、五力、七菩提分从哪里来的?从慧力而来的,也就是七菩提分依慧
力,你的慧观没有力,你哪里来的觉!
「七」这底下讲了七个项目,这七个项目都是觉悟,在佛法里面讲这
是菩提。第一个是择法,「择法觉分」。「善别」,别是分别,你善能分
别「真妄、正邪、是非、善恶,不取虚伪法」,这叫择法觉支(这个地方
讲觉分)。学佛或者是世间求学、修道,道有世间道、有出世间道;世间
道有天道、有仙道,出世间道有声闻道、缘觉道、菩萨道,你要会选择。
选择标准要依理,正理;还要依事,事是什么?事是我们自己具备的条件。
正法不是仅有一种,大乘佛法里面常讲无量法门,四弘誓愿里面...(净公上人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第十六集)》)



学习《弟子规》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传统文化老师讲座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圣学根之根-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keyword=%E6%A0%B9%E4%B9%8B%E6%A0%B9
四書、老子選粹白話解-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867
老人言-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640
老人言【白話譯文】-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859
《群書治要》講座-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56/167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55/57
國學治要  http://www.amtb.cn/pdf/EB35-06-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一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2-02.pdf
群書治要360第二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3-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三冊​  http://www.amtb.cn/pdf/EB35-18-01.pdf
群書治要360第四冊  http://www.amtb.cn/pdf/HZ35-015-01.pdf
《群書治要360》中英對照版本  http://www.amtb.cn/pdf/EB50-01-01.pdf
認識佛教-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0
因果-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38
三皈傳授-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1
地藏菩薩本願經-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2
學佛答問-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54
學佛日誦-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409
淨修捷要-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13/8
淨修捷要(五念簡課)【難字漢語拼音】-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900
【禮拜版】淨修捷要32拜有聲書-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61/243
淨修捷要報恩談-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750
淨修捷要報恩談有聲書-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61/210
海賢老和尚生平修行事蹟-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play/65/34/0/87285
来佛三圣-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search/?keyword=%E4%BE%86%E4%BD%9B
來佛三聖永思集-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642
靜老說的話  http://hz1.hwadzan.net/fabo/pdf/HZ23-08-01.pdf
無量壽經-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category/27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難字注音】-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detail/1902
電子書_免费高速下载|百度网盘-分享无限制  https://pan.baidu.com/share/link ... B%E5%AD%90%E6%9B%B8
數位圖書館-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
從FTP站台下載 ftp://ftpa.amtb.cn/  ftp://ftp8.amtb.cn/  ftp://ftp2.amtb.cn/

净公上人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http://www.amtb.cn/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8 22:00 , Processed in 0.157079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