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77|回复: 1

[大德开示] 蔡礼旭老师的弟子规问答汇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7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蔡礼旭老师弟子规问答及讲座等》

蔡礼旭老师的弟子规问答汇集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四集)  2007/7/13  台湾中坜善果林(节录自弟子规问答52-239-01)  档名:52-359-0004



  诸位法师,诸位老师,晚上好。

  问:第一个问题,如果小朋友有自残的行为,该怎么办?

  答:这个情况好像现在比较普遍。我们先感受一下,一个孩子这样的行为是一个结果,原因在哪里,大家感受到没有?很可能他在小的时候,父母常吵架或者打架,甚至在言语当中都会让他觉得好像是他害的。所以孩子假如在家庭里面是被忽略、被视而不见的,他的人格状态就会非常的自卑。这就有可能会觉得好像自己很差、很不好,他就有可能会做这个动作;或者他的人生很没有方向、没有目标,觉得人生很郁闷,有时候人烦到也会伤害自己的身体,所以这个行为背后一定有它的原因。要了解原因,相信跟孩子比较熟悉之后,他非常信任我们,这个答案慢慢就会出来。

  孩子假如拿刀割自己的手怎么办?当然要先阻止,接著拿药给他擦,亲手给他擦。因为这样的孩子可能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价值,这时候我们去爱护他,让他感觉到我们是在乎他的,我们是关爱他的;让他感觉到这分爱之后,这个爱可以在他的生命当中形成一股力量。你这么做,老师会很心痛,爱护你的人也会很心痛。慢慢再导引。进一步,可以把一些工作交代给他做,当然不要一次给很难,一些事情他办得到的,做到之后给予他肯定,他慢慢有自信就不会自卑了。当然这还是要因孩子的状况、班级的状况而定。

  问:这里有一个问题,麻烦老师以弥陀愿心、愿力唱弥陀圣号。

  答:不要逼我。我记得我还没学佛以前就常上素食馆吃饭,就觉得好像吃素也很舒服。那时候也不懂什么佛理,不懂什么吃素健康,不懂,但是就觉得想进去。进去的时候都会放一些佛乐,光是阿弥陀佛的唱法就不知道有多少种。我就突然想到一种,跟大家一起唱。诸位老师,我们一起唱,要以弥陀的愿力来唱,弥陀的愿心跟愿力。突然感受到四十八愿在我们的脑中出现,感受到弥陀在老师面前的那些誓辞,「愿当安住三摩地,恒放光明照一切,感得广大清净居,殊胜庄严无等伦,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安乐,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无边苦众生,我行决定坚固力,唯佛圣智能证知,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

  念到这段经文,突然想起师父的一段教诲,我记得那时候师父讲到:你们就把《无量寿经》变成你人生的剧本。这段话大家有没有听过?有吧。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觉怎么样?我觉得突然全身轻松,因为自己写剧本很累,而且写的剧本可能还随顺烦恼习气。现在这个剧本不用自己写,而且句句都是弥陀的行持来给我们人生当剧本,多轻松、多快乐。所以我们只有一个意念,《无量寿经》里面的每一句经句,如何落实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你们配合一下,还是你们已经入定了)

  你看人生在修学的过程当中,大家要谨慎,不是读经就是进步。修学的得力处在放下分别执著,这是提升,不是说你读的经多就进步。今天假如读的经多,都不去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那是退步不是进步。当我们在说,我吃素十年了,我读《无量寿经》已经五年了,进步还是退步?真正发心吃素,他会不会告诉别人我吃素都十年了?当我们在讲的时候,是不是觉得自己不简单、不容易,我都十年了。这是什么心?有时候慢心起自己不知道,好像要让对方觉得,其实这句:我都吃十年了,心里面在等下一句:哇,真不容易!结果等半天,怎么没有?包含我们读经,真正读得利益了,一定是愈读愈察觉到自己满身的过失,愈读愈不敢告诉别人我修学多久了,会生惭愧。

  印光大师给我们非常好的教诲、启发。印祖,三百年来第一高僧,自号「常惭愧僧」。这样有修为的祖师,面对自己都是常惭愧,我们弟子烦恼习气这么重,焉有再标榜自己能力的心态?那是更无地自容。弘一大师在他晚年的时候讲到,「一事无成人已老,一文不值何消说」。弘一大师对於律宗、净土宗,对於很多佛门宗派有非常大的贡献,但大师年老的时候还是自己反思忏悔,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好。我们听到祖师这些教诲,在心上焉有自以为有功劳、有能力、有修行呢?所以印光大师说「静坐常思己过」,「纵有修持,总觉我功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大家这一段都背起来了?好,背得好,因为这段话背起来,真做了,决定往生。印光大师说的,「果能依我所说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印祖绝对不打妄语,印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

  其实印祖这短短的一百多个字,跟师父的教诲完全一样。师父让我们在修学的行门当中,要守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这五个最重要的修学纲领行门,背起来没有?还没背起来的,来,威武,没有这个意思。我记得有一次打开师父的《认识佛教》,前面有一段话,大家对这段话应该有印象,「佛法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觉了名佛菩萨,不觉名凡夫」,「修行就是将我们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加以修正」,句句都是我们修学佛法最重要的心态。后面提到修学的基础是三福,待人依六和,处世修六度,遵普贤愿;这五个行门你能掌握到,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的纲领你就抓到了,纲举目就张了。这句话我们要感恩师父的智慧,不然我们在四十九年浩如烟海的经典游半天,都还不知道纲领在哪里。我们这么幸运要好好珍惜,你们也要装出幸运的表情给我看一下,就像「如贫得宝,改往修来,洒心易行」。

  印祖这段话我们冷静的来看,「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你看六和敬有没有?「下和」,上敬下和就是守六和敬,上敬也是《普贤行愿》说的礼敬诸佛。「忍人所不能忍」,六度有没有忍辱?「行人所不能行」,行人所不能行是什么?是精进、是广修供养。今天你那么困难都能做得到,一般的大众看到会说:他比我们难都做到了,我们不做太丢脸了。他这样做出来是劝请大众。

  我们各地的老师们,很多学校校长当了十多年,有的是单位的科长,还有的是大学的教师,从各大都市辞掉了这么好的工作,来到了乡间小路上,走进这些老百姓的家里给他们讲《弟子规》,话还没讲,他们已经很感动了。他们心里想,我的孩子读到大学就是想到那里发展,你们居然这个优厚的生活放下了,还来跟我们讲《弟子规》,弘扬中国文化。当场他们会很感动。所以难行能行就能够让大众对我们生起一种敬意。当然这个敬意不是我们要求人家的敬意,而是这分敬意会推动大众向学之心,他会提起勇气来承担。你看我一个人只身到海口去的时候,台湾的生活不比海口差是吧?所以他们在心理上一开始对我们就会比较敬重。我们能难行能行,这也是给世间做出表演来。

  释迦牟尼佛是王子,以后是什么?国王。但是他能弃位出家,世间最高的权力、最高的财富他都能舍,世间人一看到了:哇,连这个都能舍,我们应该效法他。没有什么不能舍的。当我们的生命当中遇到的是一般人觉得很难突破、很痛苦的事,我们能突破了,那就是广修供养,行人所不能行。

  张秀葵老师三十五年前曾经得过癌症,但是透过孝心转变过来,身体好了。一般得到癌症的人看到她,相不相信她的话?这是代众生苦供养!像我去跟他们讲,讲半天,你又没有得过,说得那么简单。是吧?我有一次在素食店前面跟一个女士,我看她愁眉苦脸跟她聊起来,聊聊,原来是夫妻问题,我就好好给她开导。讲了几分钟,她愈听眉头稍开了:哇,你说得很有道理。结果突然她问我一句话:你结婚了吗?我说:还没。啊,你不懂啦!所以你看,我们经历过一些人生的困厄,反而能够透过这个困厄跟众生结上这些缘。我们假如本来夫妻不和,后来转变成很和乐,那你以后要接受挂号。因为要重质,一天只辅导五个人,然后你就跟他说,我现在已经排到下个月的十八号,你十九号再来。可以开班了。当然要权变,假如一看,可能明天就要自杀的,这时候你要通权一下。所以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布施、供养,「成人之美」,称赞如来、随喜功德。印祖这段话虽然很短,都是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行愿的精神在其中。所以真的教诲不用多,真干、真做的话,领会会很深。

  话说回来,刚刚不是要念阿弥陀佛?话说回来,曾经师父讲过《无量寿经》先念三千遍。有个同修念了三千遍之后,就问师父说:师父,我已经念三千遍了,接下来要怎么做?他说:再念三千遍。念三千遍是师父的方便法,他要让你从读经当中观照自己,你就开始知道怎么对治自己的错误、缺点。我们可不能念经的时候又产生分别执著,那都是佛菩萨的境界,不干我的事情。谁是佛菩萨?自己。

  我第一次见到师父的时候,因为刚刚有个老师问到,末学跟师父接触的过程有没有什么比较深的感悟?我第一次跟师父见面的时候,第一次跟师父讲话,我还没讲,大家猜猜看我做了什么事情?我们真是知己,我当场就赶快跪下去了。为什么?因为师父那天早上,杨老师就说师父可能会来听你讲课,那时候在新加坡,我心里想怎么可能?我们这个小朋友,怎么师父这样的大德来听我们讲?我本来想说不可能的事情。后来,讲著讲著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师父拿著个扇子真的从后门就走进来了,把我吓得都快要说不下去,而师父就坐在正中间。后来,那一堂课好不容易讲完了,我就下台来,刚好杨老师坐在第一排:嗯,讲得还可以。我说师父真来了。老师一看说:您好像也没紧张。我说很紧张,没被看出来而已。

  师父早上听了课,我们回去吃中饭,吃饭前刚进门,就走到师父面前顶礼三拜。因为我们今天有机会能够出来弘扬文化,有这样的机缘跟能力,完全都是师父的教诲,我们才有这样的能力,不然早就不知道轮回到哪里去了,早就不知道又干出多少会让自己一生痛苦的事情了。我们人生态度其实也很简单,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所以怎么做能真正让父母快乐,真正让父母的人生得大欢喜,这个我们做。我学佛,我母亲最欢喜,我爸爸也很欢喜,因为我父亲是后来才学,我母亲是先学,看我学了她非常欣慰。她就说:跟你讲吧,阿弥陀佛!把我交给阿弥陀佛,所以她都不操心。没有师父、没有佛陀就没有我,所以我的生命就属於佛陀、属於师父的,师父要我做什么我就干什么,当然这一点我的父母也同意。他们都非常欢喜,他的孩子有这个福气跟著老人家走。

  师父就讲到,「学儒就要学孔子,学佛就要学释迦牟尼佛」。第一句,诸位老师,学佛就要学释迦牟尼佛,学佛陀的存心。现在在大家的脑海里浮现了哪个影像?学释迦牟尼佛,哪位老师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现在浮现了哪一个影像?你们不要告诉我一片空白。你看,我们马上浮起的影像,佛陀教学不倦,四十九年不间断,一天都没休息,每天讲经多久?八个小时,我们一天上个四节课,怎么样?一想到佛陀,马上精神就来了,四十九年没放假,我们有寒暑假还喊累,一想到佛陀,惭愧惭愧;而且还不是这一生讲四十九年,已经第八千次来帮助我们这些不听话的学生。我有一次在拜佛的时候,突然那一句《梵网经》的教诲射入我的心田里面,佛陀已经是第八千次来,最后一次还讲了四十九年,我这个学生居然还不听话,那时候很惭愧,眼泪就止不住了。那分惭愧,真的终身不忘,当我们自己走上教职工作的时候,我说我没有资格嫌我的学生,因为我比他还要差;佛陀对我讲了八千次了,最后一次还讲了四十九年,我都不听话,我对学生才讲他两次,我有什么好生气的?我没有资格生气,我也没有资格要求他,我只能学习佛陀的这分耐心,不疲不厌。大家的脑海里还有没有浮现什么影像?

  《金刚经》里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这一幕大家熟不熟悉?你们已经进入到禅定的状态了。既然要跟释迦牟尼佛学,释迦牟尼佛能做得到的,我们也一定要努力去做到,不然我们当下说那是佛、那是菩萨,当下我们是什么心?分别心、执著的心、退缩的心。纵使在听经闻法,心态还是在退步。所以我们刚刚一直在强调,去掉分别执著那是用功处,而不是你读多少经。我们想到这一幕,佛陀连面对这样的暴君,一块一块肉把他割下来的时候,他完全没有生气,而且心里还在想著是如何度他。这个考验过后,佛陀的六度行成就了,忍辱行成就了,他还感谢歌利王,是因为他让他完全放下瞋恨,能忍得住。感谢他的成就,对著歌利王讲:我成佛之后,第一个度你。

  我们假如有忍辱仙人这样的心境跟忍辱的能力,世间还有哪个恶缘不能转!你看割他的肉,请问歌利王在割的时候,知不知道他的行为很残忍?他知道,但是他就是那个愤怒、嫉妒心伏不住。可是当他这样对待忍辱仙人,忍辱仙人完全不生气还感恩他,那已经让歌利王内心为之一震。其实在当下,他们的恶缘已经怎么?转了,所以下一次一遇到,憍陈如就是歌利王,佛陀的第一个学生。忍辱仙人的心境我们学到了,整个境界就拉上去了。这是跟大家分享我们刚好见到师父,师父给我们的第一句教诲。

  今天是回答教育问题,但是教育的根本还是在修身上。「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我们有真正的道德修养,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自然能成为学生的榜样。现在想著那一句「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我们一起来唱一下弥陀的圣号。大家委屈一下跟我一起和: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谢谢大家。

  问:下个问题,如果有讲经的师父劝一些老菩萨念佛、学《弟子规》,弘传《弟子规》,该不该护持?

  答:该。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心念,还没有证阿罗汉以前都不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所以我们在学佛的过程当中,一开始有一个心态,我们非常信任师父,恭敬师父,所以师父叫我们放下自己的烦恼习气,放下自己的想法看法,一下就放,也没什么想法。因为书读得少,也没什么见解,所以当下没有自己的,师父的教诲就一句、一句放入自己的心田里,凡是遇到问题都是想佛陀怎么说、师父怎么讲。在我们整个讲话的习惯上,突然三个字不见了,叫「我觉得」。大家冷静去看,一般人讲话的时候,「我觉得」,学佛就是放下我执,还有我觉得,怎么修?我们来想想,该不该劝老人家学弟子规?师父有讲过,八十岁的老人家没学过弟子规,也要从弟子规开始学。那就对了,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所以这个问题要提醒我们面对任何的境界来,我们提得起佛陀的教诲吗?我们提得起师父的教诲吗?

  师父有一段话值得我们来领受。四书、五经、十三经是枝叶花果,《弟子规》是什么?根本。《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无量寿经》是枝叶花果,根本是什么?《十善业道经》。所以现在我们炎黄子孙是在救根本,从弟子规、十善业道开始弘扬。诸位老师们,十善业道跟弟子规是两部经吗?还是一部!十善业道就是身口意三业,弟子规怎么可能离开身口意呢?你看善护口业具体在哪里?弟子规讲的「人有短,切莫揭」,「见未真,勿轻言」,你不能妄语,你不能恶口,不能乱骂人,「将加人,先问己」,「奸巧语,秽污词」,「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你看《弟子规》从头到尾口业的部分都快三分之一,弟子规跟十善业道还是一部。所以弟子规是根本的根本,一定从这个根基先扎起。

  因为我们这个根基断了三代,不管你是哪个年龄,在这个时代都要学。而且说实在话,真正有这个基础的老人,比方他已经八十五岁、九十岁了,他一听到弟子规会很大的欢喜,甚至於会很主动的来推,因为他懂,他更知道急迫性;反而我们年纪大不想学,那是自己的看法。真有这个基础的人遇到了,比平常的人更积极推展,之前跟大家讲过,马来西亚这一位长者九十五岁了,他这次是我们会议的总召集人。他来致词:大家一定要这样学,我们家就是这样。

  问:教育老人与小孩有什么差别?

  答:其实在理上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在跟他人交流的时候契理还要契机。在契机上,对小孩讲的方式跟内容,和大人讲的方式有没有一样?不一样,但是在心态上都是要成就对方的心境。所以一样的是心境,不一样的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看他现在能接受什么,我们先跟他沟通。如果是小孩,重要的是引导他要孝顺,引导他对一切事物要恭敬;面对老人的时候,可能就要透过弟子规劝他要放下,心要清净,心先要求自己,「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都因人而异。其实我们有这一颗成全别人的心,方法自然就会来。

  我记得那个时候我们自己还办了一个共修,五、六个老师一起共修,先听师父讲经一个小时,大家再一起研讨。很多问题我们一起研讨,都能把答案给一起琢磨出来,因为大家是见和同解。那些问题我们以前也没想过,但是为什么大家都可以一起把它切磋出来?重要的是我们的心要清净,重要的是我们正知正见的纲领有掌握到。很多对应这个情境,方法就会出来。

  问:下一个问题,请问蔡老师可否分配辅导员於各县市,辅导弟子规读书会?

  答:现在其实在各地都有很多志士仁人在推动,但是我们也非常欢迎大家一起多来交流。各地都有很多也很有经验的老师,我们是希望在善果林,在我们至善教育基金会来做一个点,这个点可以常跟大家多做经验上的交流。我们是每个礼拜的礼拜六、礼拜天都有读书会,从去年的十一月十一号第一次开始。这个日子我们永远不会忘,1111,这就告诉我们,学一定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而且说实在的,还是要自立自强靠自己,我们靠人靠习惯了,能力能不能起来?起不来。

  我在大陆也走了不少地方,走过一个地方,七、八个月,几个月我就离开了,这些老师们互相之间他们就会说到:蔡老师就像母鸡一样到处下蛋,下完蛋就走了。所以最近企业界在研究一个定理,叫母鸡定理。我从海口到深圳,海口的老师就要扛起来,深圳几个月之后我又飞到北京,他们又得扛起来。他一扛起来,责任承担就成长。所以那时候,我从北京又离开了,北京的老师们就发了短信给海口、深圳的老师:蔡老师像母鸡一样,生完就走了。有个老师就回短信给他们说:蔡老师叫我们自己当母鸡。觉得这个很有意思。但是就在这承担的过程当中,随时有问题,我们都可以透过MSN、透过E-MAIL再来做沟通。

  问:请问蔡老师如果想充实中华文化的教育,可否有专门学习的地方?

  答:我们刚好九月要开「庆云书苑师资培训班」,为期台湾同胞最少三个月,大家三个月后会遇到0度,很刺激。你们不用担心,雪衣我们那里都准备好了。到文化中心你啥都不用带,连牙刷都不用带,因为那里都会准备好,到时候大家的牙刷都一样,摆得很整齐,所以什么都不用担心。把决心带去,把胆识带去,把好学带去,可以。三个月之后,台湾有因缘要发展,就可以回台湾来了。假如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上网报名,九月份开始。可能九月初我们也会办一期海外的交流,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台湾我们这些华人去,那是短的,五天而已。这是目前在庐江文化教育中心有五天的,也有为期三个月的培训。但这个培训不是去学而已,是已经决定这一生就是走为往圣继绝学的路再去,假如不是这样的心去看看,东看看、西看看,不行,那里的护法神也挺凶的。有个老师第一天去上课,晚上就梦到,「你可要好好学」。不要讲得太恐怖,大家都不敢去了。这是大陆的情况。

  在台湾,我们是每个礼拜六、礼拜天的读书会都会持续下去。台湾的老师们培训出来,比方说已经有二十个、三十个人了,我们会自己开培训班,到时候也是为期六个月的魔鬼训练。大家在网路当中,应该都可以看到这个讯息。在这学习当中,最重要的还是至诚心。我们跟师父学了好几年,从来没有见过师父,都是在电视上学的。恭敬的心能超越时空,所以你看孟子跟孔子学,孔子已经不在了,但是他学得非常好,亚圣。孟子能做到,我们能不能做到?我还是不要强人所难。

  问:下个问题,「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但现在学校皆有法治教育,在上「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的经句时,若融入部分的法治教育观念会不如法吗?

  答:如法。在读到这一句「道之以政」的时候,我们心里要明白,法治是治症状,不是治根本。但现在这个社会,瞬间把法治拿掉行不行?不行,天下大乱。现在法治是可以吓阻一阵子,但是假如教育不赶快下去的话,连法治都会崩盘。所以我们是标本同时要赶快入手,而更清楚的要加速教育的力度,不然沉沦的速度很难拉起来,一定会下去。融入法治,一来是告诉他不守法会接受什么处罚;再进一步,我们假如这样去引导法治的观念,这个叫「民不敢欺」,他不敢犯错,因为他怕处罚。但是假如能调到不忍欺,不忍心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这个状态就跟只是守法不想被处罚就不一样。所以在法治当中,我们引导这么做都是处处替人著想,给人方便,不要让这个社会乱了,他这个心态可能会更是有仁慈的心。我们不要只是看到法治,但只要我们是从替人设想的心来引导,他也同时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由此切割。

  问:下一个问题,老师教唱歌曲时,这些歌真的很令人感动。但教学现场上有愈来愈多的孩子,因父母离异被父母遗弃,或隔代教养而害怕过父亲节或母亲节。我告诉孩子,即使父母不在,但照顾自己的长辈、亲人就是父母。我害怕触及这个话题,忧心孩子再受到伤害,在进行孝道教育时,应该怎么做?怎么引导孩子?

  答:刚刚这一段引导是对的。父母不在身旁,照顾自己的长辈、亲人就是我们的父母。引导孩子这个「孝」字,上面一个老,下面一个子,这个老就是我们的父母、长辈,他就是念念想著我们,把我们看得比他的生命还重要,照顾我们;我们也要背著老子,我们好好表现,以后能够回报长辈的恩德,也跟长辈不可分,从这里去引导孝道。我们从这里看到现在的社会状况,夫妻关系比较乱,所以教育很急迫,再不教好这个情况都很难改善。家庭不和之后再来教导,都必须几倍的力才拉得回来,所以结婚需不需要责任心?太需要了,不然真的是天下大乱。夫妇伦一乱,天下就乱。所以我们现在再来想想师父曾经讲过的,一个地方能不能住看什么?看离婚率,离婚率就跟犯罪率成正比。

  我们在引导整个「入则孝」的部分都是讲到长辈怎么样呵护我们,所以最重要的是他那个感恩的心能完全的提起来,这是我们教入则孝比较关键的一个部分。当他不是父母带的,或者他是奶奶带的,我们更应该告诉他,这个姑姑、这个奶奶太伟大!我曾经遇过一个学生,他是父母都不在身边,情况也比较可怜,都不在了。他的姑姑没结婚,已经谈对象了,但是他的姑姑说:我假如要嫁给你,一定要带著这两个侄子、侄女,我才嫁给你。后来婆家没同意,他的姑姑就没有嫁,就一直这样拉拔他们,牺牲这么大照顾他们。这个孩子我带他的时候已经六年级了,他有些行为不是很好。我真的是听到他姑姑的故事很感动,泪都快流下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6-7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不容易了。我们当场在教训他的时候,真的都是感受到他姑姑的不容易,来把他敲醒。这些情况透过我们了解孩子的家庭状况,就很方便去引导。所以我们在教孝道的时候,在讲台上是一个教法,比较普遍性;下了讲台,可能就得看学生家庭的个别性,再做一些针对性的引导。

  问:请问在国小推展弟子规,有何具体或有效的方法来推展,请举例说明。听说本校即将全面推行《弟子规》,一0八班。

  答:阿弥陀佛!这个学校假如能推得好,当榜样。「君子之德风;草上之风必偃」,所以问这个问题的老师,任重而道远。这个任重的重不是重量的重,是重要的重,复兴文化对我们整个民族的重要,当我们了解到重要性,就不会觉得它很沉重,反而会觉得很有劲。具体的做法,我们在书上有两篇文章写得比较详细:第一个如何落实德行教育,有十几页的资料。从这篇幅,我们要很冷静的就是推广《弟子规》是推广经文还是推广德行?这是关键。假如只是推展把经背一背,孩子没有去力行,那麻烦了,「长浮华,成何人」。所以我们在国小推展《弟子规》,在跟大众推展《弟子规》,重点摆在第一位的是老师跟家长的学习,这是成败。

  一般来讲,这种全校一起推,我都会比较紧张。为什么?老师的认知够了没有?假如认知不够,一开始推,很多人又不懂,然后就开始一大堆抱怨,那个抱怨会不会扩散?会。大家又没有根基,到时候一推:哎呀,累死我了,算了,别干了。麻烦了。所以一般来讲,「天下之势,以渐而成;天下之事,以积而固」。这句话很重要,我们往往很多好事为什么做不成?操之过急,吃快会打破碗,「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我们现在有没有欲速?我们现在推弟子规有什么目的?小利,很想急於马上达到效果。有这心态都是危险,因为没有求到你就生烦恼。教育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很可能我们种下的种子,孩子是十年以后回来拉著你的手:老师,您教我们弟子规,太好了。好,我们先换一下带子,谢谢。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3 18:46 , Processed in 0.142735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