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97|回复: 1

真孝集第五一卷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18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佛门真孝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真孝集第五一卷







...。骋鹦鹉之狂才。擅蜘蛛之小巧。此皆违背先德。自失本宗。斯人不谤。焉显其深。下士不笑。宁成其道。是以佛法如海。无所不包。至理犹空。何门不入。众哲冥会千圣交归。真俗齐行愚智一照。开俗谛也则劝臣以忠。劝子以孝。劝国以绍。劝家以和。弘善示天堂之乐。惩非显地狱之苦。不惟一字以为褒。岂止五刑而作戒。敷真谛也则是非双泯。能所俱空。收万像为一真。会三乘归圆极。非二谛之所齐。岂百家之所及。  
  问道无不在。真...(第1590部~万善同归集六卷)


...若不信之人。对面千里。如寒山子诗云。可贵天然物。独一无伴侣。促之在方寸。延之一切处。汝若不信受。相逢不相遇。如明达之者。寓目关怀。悉能先觉。若未遇之子。可以事知。举动施为。未尝间断。如蔡顺。字君仲。以孝闻。顺少孤。养母。常出求薪。有客卒至。母望顺不还。乃啮其指。顺即心动。弃薪驰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来。吾啮指以悟汝耳。又唐裴敬彝。父为陈王典所杀。敬彝时在城。忽自觉。流涕不食。谓人曰。我大人凡有...(第1595-01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问其故。母曰。有急客来。吾啮指以悟汝耳。又唐裴敬彝。父为陈王典所杀。敬彝时在城。忽自觉。流涕不食。谓人曰。我大人凡有痛处。吾即不安。今日心痛。手足皆废。事在不测。遂归觐。父果已死。又唐张志安。居乡闾称孝。差为里尹。在县忽称母疾急。县令问。志安曰。母有疾志安亦病。志安适患心痛。是以知母有疾。令拘之。差人覆之。果如所说。寻奏高表门闾。拜为散骑常侍。  
  问。此宗所悟。还有师不。  
  答。此...(第1595-01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
  答。众生以未足之善。仰感如来至足之地。道足即能应化无方。未足故唯见其所见法。不达即身是虚幻也。  
  问。夫感应之道。皆由情彻冥契。故致事效于当时。内外理应是同。如妇人诣情幽冥。城为之崩。孝至而石开。此即事随心变。云何以善感丈六。而云是虚幻身耶。  
  答。城崩石开。此由情感于物。物实故崩开。非虚。解感法身。法身非有。但信解为惑所壅隔。故见丈六为实。岂非人自见所感耶。  
  问...(第1595-01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至足之地者。佛果极照。道满菩提。名至足之地。以善未足故。不能了达丈六三尺等身。即是虚幻。唯法身及自受用身。可名真实。如妇人诣情幽冥。城为之崩者。列女传云。杞梁妻。就其夫尸。于城下哭之。十日而城为之崩。孝至而石开者。漠书云。李广无父。问其母曰。我父何耶。母曰。虎杀之。遂行。射虎于草中。夜见石似虎。射之没羽。后射之终不入矣。以城石之事。随心感变。所以崩开。理妙非粗不传。由影之传于形者。明丈六虽粗而能传...(第1595-01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哺养启导。然后为益乎。菩提者。弘济之道也。是以为菩提而起慈者。一念一时。所益无际矣。则是承宗镜之光。遍法界之照。宁有遗余乎。如首楞严疏钞云。心灵万变者。坐禅在定时。魔境千差俱不识。昔有禅师在山坐。见一孝子。擎一死尸来。向禅师前着。便哭云。何故。杀我阿母。禅师知是魔。思云。此是魔境。我将斧斫却可不得解脱。便于柱上取斧。遂斫一斧。孝子走去。后觉股上湿。便看。乃见血。不期自斫。斯乃正坐禅时。心中起见。遂感外魔。来入。行人心。不知皆由自心。或自歌舞等。元是自心影像。故知若了唯心。诸境自灭。何处心外别有境魔耶。又昔有禅师坐。时见一猪来在...(第1595-02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比丘。学不净观。少时伏心。欲想不起。自谓圣人。后出聚落乞食。见女送饭。欲心即发。情迷心醉。覆钵受于女饭。然数息得禅。设不起谤。及不堕地狱。而随禅受生。堕长寿天难。故知若于一心四念处修道。不忘慈父嘱。真孝顺之子孙。但入宗镜中。无恩而不报。是以心若正。万法皆正。心若邪。万法亦邪。若离自心外。欲破他邪。则立自立他。见邪见正。如卸甲入阵。弃火焚畬。欲破敌下种。无有是处。但能守护自心。即是护持正法。亦是普念...(第1595-02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知一切法皆悉性空。不生爱着。即是无非舍身命处耳。亦是成道处。亦是转法轮处。亦是度生处。亦是入灭处。亦是究竟报恩处。亦是成满大愿处。亦是万行具足处。何者。如云万物得地而生。万行得理而成者。理即心也。或行孝思。或输忠烈。靡不由心者哉。如则天朝。孟景休。丁母忧。哀毁迨至灭性。有弟景袆在襁褓。景休自乳之。乳谓之溢。又毕构。为吏部尚书。初丁继母萧氏忧。卢氏二妹。俱在襁褓。构亲乳之。乃至成长。斯则孝行之所感。乳出于心。非定男女之体也。  
  问。八万四千法门。门门解脱。云何偏取一心门。以为真趣。  
  答。此一心门。是真性解脱。古佛慈敕诸佛解脱。只令于众生心行中求不于余处求。何以故。只谓众...(第1595-02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来。又解脱者。名不可见。譬如空中。鸟迹难见。如是难见。喻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又解脱者。名甚深。何以故。声闻缘觉所不能入。不能入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又甚深者。诸佛菩萨之所恭敬。譬如孝子供养父母。功德甚深。功德甚深。喻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又解脱者。名不可见。譬如有人。不见自顶。解脱亦尔。声闻缘觉所不能见。不能见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又解脱者。名无屋宅。譬如虚空...(第1595-02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国。是以诸佛惊入火宅。祖师特地西来。指真归而不归。示正见而弗见。都为藏识熏处。无始坚牢。执情厚而如万叠冰崖。疑根深而似千重闇室。今者广搜玄奥。不厌文繁。和会千圣之微言。洞达百家之秘说。无一法不顺。能成孝义之门。无一念不和。尽为无诤之道。则六入空聚。毕竟无人。五阴舍中。豁然虚寂。是以内无所作。外无所依。外无所依。万有不能绊。内无所作。千虑不能驰。遂得静佛边疆。绝一尘而作乱。匡法国土。无一境而不降。可...(第1595-02部~宗镜录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车心。能运重故。应发如调顺象心。恒伏从故。应发如须弥山心。不倾动故。应发如良犬心。不害主故。应发如栴陀罗心。离憍慢故。应发如牸牛心。无威怒故。应发如舟船心。往来不倦故。应发如桥梁心。济渡忘疲故。应发如孝子心。承顺颜色故。应发如王子心。遵行教命故。是以因人闻法。因法悟道。因道修行。因行成佛。岂可憍慢而不顺旨乎。故世尊言。我今得成佛。最初皆因遇善友因缘。且如外道须跋陀。最后若不遇释迦。何由舍邪归正。故...(第1595-03部~宗镜录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1)


...王前者。以智境大慈。法合如此。若众生情识所变之境。即众生不能为之。如莲华藏世界中境界。尽作佛事。以是智境。非情所为。故圣者以智归情。令有情众生报得无情草木山泉河海。悉皆随智回转。以末为本。故如世间有志孝于心。冰池涌鱼。冬竹抽笋。尚自如斯。况真智从慈者欤。故知得法界之妙用。用何有尽。从真性中缘起。起无不妙。则理无不事。佛法即世法。岂可拣是除非耶。事无不理。世法即佛法。宁须斥俗崇真耶。但是未入宗镜。境...(第1595-03部~宗镜录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1)


...着。已求脱叵得。内则病害其身。外则诛家灭族。祸延亲里。现受众苦。后受地狱长夜之苦。生生障道。无解脱期。此乃世间现见。何实可论。钝使爱论摄。若周孔经籍。治法礼法。兵法医法。天文地理。八卦五行。世间坟典。孝以治家。忠以治国。各亲其亲。各子其子。敬上爱下。仁义揖让。安于百姓。霸立社稷。若失此法。强者陵弱。天下燋遑。民无聊生。鸟不暇栖。兽不暇伏。若依此法。天下太平。牛马内向。当知此法。乃是爱民治国。而称为...(第1595-04部~宗镜录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1)


...。正即依。不出一心真性矣。且性无不包。有情无情。有觉无觉。皆自心性为体。随缘发现。应处方知。如世间致生祠堂。有政德及民。往往有遗爱去思。为立祠宇。中塑像以四时飨之。其人当飨祭日。则酒气腹饱。亦如丁兰至孝。刻木为母晨昏敬养。形喜愠之色。且土木不变。唯心感耳。  
  问。立识方成唯识义。云何境识俱遣。  
  答。显识论云。立唯识。乃一。往遣境留心。究竟为论。遣境为欲空心。是其正意。是故境识俱泯...(第1595-04部~宗镜录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2)


...空有两亡。性相俱寂。二境智心。即随缘俗谛。真俗双照。理事相含。若入宗镜之中。总前凡圣四心。或入相资门。若圣若凡。交彻无碍。或入相泯门。若一若多。冥同性海。  
  成具光明定意经云。何谓广一心。曰。孝事父母则一其心。尊敬师友而一其心。断爱远俗而一其心。入三十七品而一其心。空闲寂寞而一其心。在众烦乱而一其心。多欲多诤多作多恼。于是之处而一其心。褒讪利失善恶之事。于是不摇而一其心。数息入禅。舍六就净...(第1595-05部~宗镜录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次有校勘清。随彦琮覆疏文义。盖重慎之至也。次有监护大使。后周平高公侯寿。为总监校校。唐房梁公为奘师监护相。次观杨慎交杜行顗等充之。或用僧员。则隋以明穆昙迁等十人。监掌翻译事。诠定宗旨也。译经图纪云。惟孝明皇帝。永平三年。岁次庚申。帝梦金人。项有日光。飞来殿庭。上问群臣。太史傅毅对曰。臣闻西域有神。号之为佛。陛下所梦。其必是乎。至七年。岁次甲子。帝敕郎中蔡愔(挹淫)中郎将秦景博士王遵等一十八人。西寻...(第1599部~翻译名义集二十卷-001)


...帝。以其才慧。拜为博士。谦译经典。深得义旨。  
  维只难。此云障碍。印度人。学通三藏。妙善四含。游化为业。武昌译经。  
  康僧会。康居国。大丞相之长子。世居印度。年未齿学。俱丧二亲。至性笃孝服毕入道。厉行清高。弘雅有量。解通三藏慧贯五明。辩于枢机。颇属文翰。以吴初染佛法大化未全。欲使江左兴立图寺。赤乌四年。仗锡建康。杨都译经。  
  竺昙摩罗察。此云法护。月氏国人。甚有识量。天性纯...(第1599部~翻译名义集二十卷-001)


...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梵语茂泥。此云仙。释名云。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故制字人傍山也。庄子云。千岁厌世。去而上仙。抱朴子云。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不修而但务方术。终不得长生也。高僧传云。纯陀西域人。年六百岁不衰。唐代宗从之。求留年之道。陀曰。心神好静。今为尘境汨之。何从冥寂乎。若离简静。外欲望留年。如登木采芙蓉。其可得耶。陛...(第1599部~翻译名义集二十卷-001)


...酒。昏神乱性。酒毒颇甚。增长愚痴。故令绝饮。原佛五戒本化人伦。与儒五常其义不异。不杀即仁。不盗即义。不淫即礼。不妄语即信。不饮酒即智。故梵摩喻经曰。为清信士。守仁不杀。知足不盗。贞洁不淫。执信不欺。尽孝不醉。当以意解。勿执名别。又四分律。明受五戒。分四种异。但受三归。名无分优婆塞。或受一戒。名少分优婆塞。受二三四。名多分优婆塞。具受五戒。名满分优婆塞。其如五戒全缺。则人间之路。终不复生。以此五戒是...(第1599部~翻译名义集二十卷-001)


...何以形。摭华云。天悬象。地载形。父受气母化成。诗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育我。长我畜我。顾我复我。出入复我。欲报之恩昊天罔极。梵网经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  
  阿摩。此云女母。  
  苏弗窒(竹栗)利。此云善女。  
  波帝。此云夫主。大论云。一切女身。无所系属。则受恶名。女人之体。幼则从父母。少则从夫。老则从子。  
...(第1599部~翻译名义集二十卷-001)


...是迦毗罗。支流分异。遂为六宗。故今此集。列六师焉。  
  富兰那迦叶。什曰。迦叶母姓也。富兰那字也。其人起邪见。谓一切法。无所有。如虚空不生灭也。肇曰。其人起邪见。谓一切法。断灭性空。无君臣父子忠孝之道也。事钞云。色空外道。以外道用色破欲有。以空破色有。谓空至极。  
  末迦黎拘赊黎。末伽黎。此云不见道。什曰。末伽黎字也。拘赊黎。是其母也。肇曰。其人起见谓。众生苦乐。不因行得。皆自然耳。净...(第1599部~翻译名义集二十卷-001)


...海。池南面金象口。流出信度河。绕池一匝。入西南海。池西面琉璃马口。流出缚刍河。绕池一匝。入西北海。池北面颇胝师子口。流出徙多河。绕池一匝。入东北海。或曰潜流地下。出积石山。即徙多河之流。为中国之河源。孝经援神契曰。河者水之伯。  
  信度。旧云辛头。此云验河。  
  殑(巨升)伽。此云天堂来。见从高处来故。又云河神之名以为河名。西域记旧曰恒河。又曰恒沙。讹也。章安云。诸经多以恒河沙为量者。...(第1599部~翻译名义集二十卷-001)


...微渐盈大器。然或执自然之道。专非报应之说。盖为善而召祸。此亦多矣。为恶以致福。斯不少焉。故佛名经云。行善者触事轗轲。行恶者是事谐偶。致使世间愚人谓之善恶不分。如尧帝德化而值洪水。汤王善政而遭久亢闵损行孝。以家贫。颜回修仁而寿夭。遂谓贵贱自因命致。愚智尽由天赋。妍丑本出自然。贫富非是业感。乃曰谁尖荆棘尽禽兽。谁凿江海与川源。暴风卒起还自止。万物须知是自然。不省声和响顺。奚晓影直形端。不了三种之报差殊...(第1599部~翻译名义集二十卷-001)


...万物须知是自然。不省声和响顺。奚晓影直形端。不了三种之报差殊。焉悟万劫之行有异。故云。行恶得乐。为恶未熟。至其恶熟。自见受苦。修善遇苦。为善未熟。至其善熟。自见受乐。故大涅槃经明三种报。一顺现报。明主孝慈训世则。祥云布。寿星现。仁君恩德及物则醴泉涌。嘉苗秀。善既有征。恶亦可验。樵客指熊而臂落。酒客啖肉以皮穿。二顺生报。今世虽行善恶之因。次生方受苦乐之果。瓶沙转报于四天。有相改生于六欲。三顺后报。因...(第1599部~翻译名义集二十卷-001)


...言内外二道。通源记简两重内外。一约域。二约教。约域即以世间为内。出世为外。约教即以治心为内治身为外。是则儒道之教纵曰治心。且无出世之理。俱属域内。释氏之教虽有治身。亦为出世之因。俱属域外。梁陈留处士阮孝绪。字士宗。撰七录十二卷。一经典。二传说。三子兵书。四文集。五术伎。此五名为内篇。六佛法。七仙道。此二名为外篇。南山以佛道为方外之篇起于是矣。庄子大宗师。孔子曰。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通...(第1599部~翻译名义集二十卷-002)


...为轻重。寻大法东流为日谅久。虽风移政变而弘之不易。岂不以独绝之化。有日用于陶渐。清约之风无时害于隆平者乎。玄又致书远法师。远着沙门不敬王者论五篇。其事由息。及安帝返政还崇信奉。  
  有宋刘氏。虽孝武大明六年。暂制拜君。寻依先政中原元魏太武真君七年。道士寇谦司徒崔皓谗于佛法。帝然之。遂灭佛法逃僧枭斩。后延昙始顶礼悔过废经五载。帝被疠疾。遂诛崔氏还兴佛法。  
  自晋失御中原国分十六。斯诸伪...(第1599部~翻译名义集二十卷-002)


...末。盛满罂。持诣佛所白言。惟愿世尊听诸比丘食粥。佛许。仍为说偈。次四分云。佛在那频头国。因[少/兔]沙施粥。佛许之。又十诵云。婆罗门王阿耆达施八般粥。谓乳酪胡麻豆摩沙荏苏等。佛许之。高僧法开晋升平中。孝宗有疾。开视脉知不起不肯进药。献后怒收付廷尉。俄而帝崩。获免。或问法师曰。高明刚简。何以医术经怀。开曰。明六度以除四魔之疾调九候以疗风寒之病。自利利他不亦可乎。孙绰曰。才辩纵横以数术通教其在开公焉。...(第1599部~翻译名义集二十卷-002)


...棺寺凿佛左膝以藏之。香泥自封。无一人知者。汝以此事可验。民既还家。不敢辄已。遂乞见主具白之。果曰。冥寞何凭。民具以玉天王之事陈之。主亲诣瓦棺。剖佛膝果得之。感泣恸躄遂立造一钟于清凉寺。
 楼主| 发表于 2018-5-18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镌其上云。荐烈祖孝高皇帝。脱幽出厄。以玉像建塔。葬于蒋山(智兴鸣钟事出法苑)。增一云。若打钟时。一切恶道诸苦并得停止。应法师准尼钞云。时至应臂吒犍槌。应师释云。梵语臂吒。此云打。梵语犍槌。此云所打之木。或檀或桐。此无...(第1599部~翻译名义集二十卷-002)


...作福。以避凶衰。是时斋法。不受八戒。直以一日不食为斋。后佛出世教语之言。汝当一日一夜如诸佛持八戒不过中食(云云)。是功德将人至涅槃。如四天王经中佛说。月六斋日。使者太子及四天王自下。观察众生。布施持戒孝顺父母少者。便上忉利以启。帝释诸天心皆不悦说言。阿修罗种多。诸天种减少。若布施持戒孝顺父母多者。诸天帝释心皆欢喜说言。增诸天众。减损阿修罗(云云)。又提谓经明八王日。何等为八王日。谓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谓八王日。天地诸神阴阳交代。故名八王日。  
  乌...(第1599部~翻译名义集二十卷-002)


...法者。悉有所证。以依二谛为机说故。如大论云。有二种众生。一者知诸法假名。二者著名字。为著名字众生故说无相。为知诸法假名众生故说世谛。是以世俗显缘起之事。诸法历然。故佛事门中。不舍一法。劝臣以忠。劝子以孝。劝国以治。劝家以和。弘善示天堂之乐。惩非显地狱之苦。此依俗谛也。真谛彰本寂之理。一性泯然。所以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是非双泯。能所俱亡。指万象为真如。会三乘归实际。此依真谛也。二释名者。此二谛法。就...(第1599部~翻译名义集二十卷-002)


...。今传此法。理须念恩致敬。二请加护故。谓末代浇时传化不易。若不仰请三宝威力。无由自通。故须致敬。三为生信故。谓论主自是不足之人。率己造论。人不信受。要归三宝。示有宗承。令物生信。四敬仪故。谓如世间忠臣孝子。凡有所作。先启白君父。今此菩萨敬重三宝。过于君父。欲作此论。光晖佛日。岂不敬启。五表胜故。谓如成实论说。三宝是吉祥境界。标之在首。以显胜故。六益物故。谓如杂心说。为令众生于三宝中。发心趣求。信解...(第1600部~大乘起信论疏五卷)


...不尽。今初四句明一心法立义。文云。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解释文云。显示正义者。依一心法有二种门。乃至二门不相舍离等。今此叙之也。言夫者。发语之词也。如云夫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又云。夫易广矣。大矣。或句中句下皆语词也。真心二字正指法体。真谓真实拣非伪妄。心谓灵鉴要妙中实。凡言于心。然有其四。一者梵语讫利驮耶。此云肉团心。则人之心藏也。其色赤形如莲华。上有...(第1601部~起信论疏笔削记十五卷-001)


...三宝恭敬生福故。二恩田。即父母报恩生福故。三悲田。即贫病悲愍生福故。此约一期别义而说。然亦非可局定。如三宝岂无恩耶。智度论说。令传法修行报佛恩故。疏中六意之初。以荷恩德故。又父母岂不敬耶。如论语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贫病岂无恩耶。佛因众生方得成道。故佛化身名为恩德故。华严云。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又云。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第1601部~起信论疏笔削记十五卷-001)


...。佛因众生方得成道。故佛化身名为恩德故。华严云。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又云。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是故菩提由于众生。又此悲境岂得不敬乎。故礼记曰。母不敬。孝经云。敬其父即子悦。敬其君即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又佛法中一切恭敬。又于父母岂无悲耶。且悲能与乐。孝经云。养则致其乐。又于三宝岂无与乐之义。苟能供养即斯义矣。故知三田各通三义。今约别说故。以三宝独称福田。今所归下结简该。同体者。以今法宝中体相二大。正是同体三宝。故云该也。别相是正同体是兼。在文可见。疏...(第1601部~起信论疏笔削记十五卷-001)


...眷属。回向除狭劣。成广大善。发愿除退屈总持诸行。今此文中具有五法。前文有忏悔。后文有发愿。然阙回向。影在文中也。约缘修行者。约三宝胜缘。修入住正行。爱敬四句可知。若准儒教说。母唯爱君唯敬。父兼爱敬。故孝经云。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然此且约多分而说。今以事父之心。奉于三宝。故兼爱敬。论淳厚者。郑重(厚也)之心而无杂乱(淳也)亦有四句。一淳而不...(第1601部~起信论疏笔削记十五卷-001)


...所以。故偏指也。具如瑞相经。常见佛者。约生彼说也。若观法身者。约今修因也。疏三位者。料拣往生之人。正是说于已生彼者。若观经中具明九品。天台所判。上三品人始从习种终至解行菩萨。中三品是十信已下。以能持戒孝养等。而求生故。下三品是今时悠悠凡夫。以作众恶重罪。临命终时遇善友劝。方愿生故。上上品见佛闻法便证无生故。是道种人。上中品位当性种。上下品位当习种。一得道有迟速。二所乘有胜劣。得道迟速者。上上品如前...(第1601部~起信论疏笔削记十五卷-002)


...行者。有密行者。各人有三昧。随分守常德。孜孜于戒律。念念在定慧。能舍人之所难舍。能行人之所不能行。外富贵若浮云。视色声如谷响。求道则期大悟而后已。惠物则念众生而不忘。今厌僧者。其厌佛祖乎。佛以持戒当行孝。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不茹荤酒。以此自利利他。则仁及含灵耳。又岂现世父母哉。盖念一切众生。无量劫来。皆曾为己父母宗亲故。等之以慈。而举期解脱。以此为孝。不亦优乎。且聪明不能敌业。富贵岂免轮回。铜山奚补于馁亡。金穴靡闻于长守。余忝高甲之第。仕至圣朝宰相。其于世俗名利何慊乎哉。拳拳系念于此者。为其有自得于无穷之乐也。重念人生幻化。不啻浮泡之起灭。于兹五...(第1603部~护法论一卷)


...事。人皆知之。君子不贵也。所贵也者无上妙道也或谓余曰。僧者毁形遁世之人。而子助之何多哉。余曰。余所存诚者。佛祖遗风矣。岂恤乎他哉。子岂不闻。孟子言。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孰谓巾发而娶者。必为孝子贤人。今世俗之间。博弈饮酒。好勇斗狠。以危父母者。比比皆是也。又安相形。而不论心哉。前辈有作无佛论者。何自蔽之甚也。今夫日月星辰。雷霆风雨。昭昭然在人耳目。岂无主张者乎。名山大川。神祇庙貌。可谓无...(第1603部~护法论一卷)


...言无验欤。盖非为一人而言也。梁武之奉佛。其类回之为仁乎。侯景兵至而集沙门念摩诃般若波罗蜜者。过信泥迹。而不能权宜适变也。亦犹后汉向诩张角作乱。诩上便宜颇多讥刺。左右不欲国家兴兵。但追将兵于河上。北向读孝经。贼则当自消灭。又如后汉盖勋传中平元年北地羌胡与边章等寇乱陇右扶风。宋枭为守。患多寇叛。谓勋曰。凉州寡于学术。故屡多反暴。今欲多写孝经。令家家习之。庶或使人知义。此亦用之者不善也。岂孝经之罪欤。抑又安知武帝前定之业祸不止此。由作善以损之。故能使若是之寿也。帝尝以社稷存亡久近。问于志公。公自指其咽示之。盖谶侯景也。公临灭时武帝又复询诘前事。志公曰。贫僧塔坏。陛下社稷随坏。公灭后奉敕造...(第1603部~护法论一卷)


...庆祥夸示于人乎。或曰。诵经以献鬼神者。彼将安用。余曰。子固未闻。财施犹轻法施最重。古人盖有远行。临别不求珍宝而乞一言以为惠者。如晏子一言之讽。而齐侯省刑。景公一言之善。而荧惑退舍。吾圣人之门弟子。或问孝。或问仁。或问政。或问友。或问事君。或问为邦。有得一言长善救失。而终身为君子者矣。此止终身治世之语耳。比之如来大慈法施。诚谛之语。感通八部龙天。震动十方世界。或向一言之下。心地开明。一念之间。性天朗...(第1603部~护法论一卷)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去恶就善。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net/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com/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net/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数位图书馆 http://edu.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数位图书馆 http://edu.hwadzan.net/
华藏净宗弘化网影音图文检索中心 http://ft.hwadzan.com/index.php
华藏净宗弘化网影音图文检索中心 http://ft.hwadzan.net/index.php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印光大师-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orde ... =%E5%8D%B0%E5%85%89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pJmcIyZ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soft.ctfile.com/info/IU599850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jIl1APS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30 12:47 , Processed in 0.133848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