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61|回复: 1

《弟子规》与佛法修学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七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9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蔡礼旭老师:《弟子规》与佛法修学》

《弟子规》与佛法修学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七集)  2005/3/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52-118-0017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阿弥陀佛!我们进入《弟子规》第三个单元「谨」这个部分,要谨言慎行。一生要有所成就,一定要处处谨慎,家庭要能够美满,也是如此。我们看到第一句经文,我们一起把它念一遍: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早上要起得早,晚上可以晚点睡的话,每天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可以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很多家长说,那孩子的睡眠会不会不够?在古代,这个「朝起早,夜眠迟」是讲到孝子,他都很早就起来打扫家里,就像《朱子治家格言》提到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非常勤奋。「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傍晚的时候都是孩子去检查门窗,有没有该关的都有关好;而到了晚上,子女会先侍奉父母先睡觉,然后他才去睡觉,这是「夜眠迟」。所以,古代人为什么十几岁工作能力就特别好,甚至于还能够当县长?就在于从小就有很多的历练,很多的锻炼,再加上都是读圣贤的经典。

  「老易至,惜此时」,这句话也警示我们生命非常短暂,我们自从出生以后,只有一件事情是勇猛精进,诸位同修,哪件事?走向死亡。人生难免一死,在这短暂的时光当中,应该让生命有价值,发光发热。所以,古代圣哲人对于珍惜时间有非常多的教诲,其中在明代一个画家叫文嘉,他就提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我这一生假如每天都等着有明天,「万事成蹉跎」,那可能一事无成。

  唐朝的颜真卿也写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我们常常也看到很多上了年纪,四十几岁的人都会说到,假如人生让我重来一次,我就不会怎么样怎么样。但是人生能不能重来一次?不可能,所以悔之晚矣!后悔,后悔,都是后面才来悔。但是这一生只要有机缘闻到圣贤教诲、闻到佛法,我们要珍惜这个机缘,不管我们现在年纪多大都没关系。孔老夫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闻到念佛往生的机缘,我们只要抓住了,这一生将可以无量光,无量寿。所以这个无量劫来希有难逢遇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勇猛精进,一定要比王永庆还努力,不可以少于他们的努力,有这样的态度,相信道业不会蹉跎。

  古代这么多的提醒,我们一定要领受他们的用心,不可浪费时光。我们来思考一下,人为什么会浪费时光?原因在哪?我父亲那一代人日子很充实,他们在念书的时候都相当认真,我们这一代念书就没有他们那一代认真。原因就在他们有志向,他们想到我要赶快长大,好好工作,孝顺父母。我的三叔是博士,他说他当初在农田里面耕作,在那里插秧,常常抬起头来看到远方这些车辆的时候,他就会觉得以后他一定要好好有所发展,不能再让父母过苦日子。有志向的人生命才会充实,假如从小没有志向,可能就会悠悠放任,一天一天就这样耗过去。所以现在的孩子最常讲的一句口头禅叫什么?好无聊!人生每天就吃喝玩乐而已,不知道要去哪里!所以确确实实,假如明白人看,我们这一代这些青少年福报迟早会花光光,中晚年就惨了。

  人一定要立定志向,志一定要从小立才有成就。范仲淹先生小时候,刚好看到一个算命先生,他就问他:你看看我以后可不可以当宰相?算命先生可能从没遇过口气这么大的小孩,就跟他说:你口气未免太大了!范仲淹有点不好意思,接着又问算命先生:那你帮我看看,我能不能当医生?这位先生很好奇,怎么两个志愿差这么大?就问范仲淹。范仲淹回答:唯有良相还有良医可以救人;良相,好的宰相可以救一国的人;良医,可以随分随力救人的生命,当他救了一个人的生命,可能又是救了一个家的命运。算命先生听完以后很感动,因为范仲淹念念都是要救人,所以他跟范仲淹讲,你有这一颗心,是真正的宰相之心,你以后一定会当宰相。这个算命先生也很懂得鼓励这个孩子,后来范仲淹有没有当上宰相?确实也当了宰相。

  而且我们思考一下,范仲淹年轻的时候,在念四书五经是什么态度?是要念出修身、齐家、治国的方法。而其它很多读书人是要念出什么?只是为了求功名利禄。所以对于经教上面的领会会不会一样?绝对会有相当大的差别。范仲淹这样念了十年、二十年,他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是非常的铿锵有力,而且可以针对国家的时弊,所以也顺利在仕途当中步步高升。所以立志要趁早。

  我们也想到,文天祥有一句话提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也是个志向,就是这一生应该留取丹心,丹心是指一个人至诚的心,真诚的心;照汗青,汗青是代表史册、历史。诸位同修,照哪一本历史?用我们的真心照哪一本历史?「中国历史」,这位同修志向非常高远,马上就想到中国的历史。确确实实中国几千年的承传当中,第一次出现灭种的危机,灭圣贤种。因为中国的承传,最重要的两股力量是孝道还有师道。结果现在孝道还有没有?岌岌可危;而师道又建基在孝道的基础上,所以我们有责任把孝、把圣贤学问要演出来,要传下去,这样才能够承先启后,这样才对得起祖宗对我们的慈爱。

  我在这几年来,也是接触了圣贤学问以后,人生才有很大的转变,不然以前也实在没有什么目标。尤其自己的语文能力又学得不好,所以文言文看得相当少。刚好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师长讲经,里面提到说,四大古文明为什么现在只剩下中国,原因在哪里?是不是四大古文明的老祖宗在神明面前抽签,谁抽到了不用灭亡就不用灭亡?是不是这样?绝非偶然!一定是祖宗有超人的智慧,才能够让文化绵延几千年而不坠。因为老祖宗了解到,语文跟文字(写文章)假如不分开的话,当一百年、二百年以后,人讲的话改变了,写的文章也会不一样。时间再愈久,到一千年、二千年,语言变化又更大,假如文字(写文章)跟当时候的语言一样,那后面的人就看不懂前面人的文章。

  因为我有个朋友他离开故乡二十年,回去以后,跟这些亲朋好友聊天,都已经出现一些言语还要解释一下才懂。所以,写文章假如跟言语一样,二十年有个小变化,二百年有个大变化,二千年那更是已经看不懂二千年前人写的文章了。老祖宗看到这一点,就把语跟文分开来,不管语言怎么变,写文章都用文言文。只要我们懂得文言文,就可以进入几千年的智慧,你可以去领会,可以去受教。当我们会文言文,我们可以直接看《论语》,就教于孔老夫子、孟夫子,而没有障碍。所以,文言文的设立是老祖宗给后代子孙最大的恩泽。

  我们听到师长这样的说明,内心很惭愧。平常别人端一杯水给我们喝,我们都这么样的感谢,而老祖宗这么大的恩泽给予我们,我却视而不见,还把这些古圣先贤的教诲扔在一旁,所以内心非常惭愧,也掉下眼泪。我们说「知耻近乎勇」,要更珍惜老祖宗的恩泽,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开始读文言文。说也奇怪,从那以后,翻开文言文的文章,好像觉得不这么困难,格外的亲切,从中也领会到「一切法从心想生」。以前为什么看文言文障碍很大?因为自己觉得它很困难,自己的心障碍了自己;现在转了念头,不排斥,甚至于是珍惜、是感念,那个障碍自然就破除掉。

  师长也有教导我们,只要我们能背五十篇文言文,我们就能看文言文;我们能背一百篇文言文,我们就能写文言文。诸位同修,我们这几天背了几篇文言文?《弟子规》可以当六篇文言文,「入则孝,出则弟,谨,信」,「爱众」跟「亲仁」在一起,「余力学文」,所以背六篇,还剩四十四篇,大家勇猛精进不能够断。接着还可以背《孝经》,背《大学》、《中庸》、《论语》,因为四书是中国文化的网领,最重要的基础。师长也期许我们,一个礼拜背三百个字,一年能背多少?能背五十篇左右的文言文,那个时候我们的文言文的能力就提升得相当快,只要有决心一定可以办得到。诸位同修,要在中国文化当中用我们的真心去写历史,去承传。

  还要照哪一本历史?照汗青。我们要修身,齐家;齐家,治国,所以要先照谁的历史?修身要从自己开始,人一定要对得起自己,不可以自欺欺人。我们要回头看看,这几十年的人生路上,自己觉得踏不踏实,充不充实?假如已经感受到蹉跎了太多时光,要赶快转变态度,赶快珍惜时光,好好学习,好好开智能,不要等到年老的时候,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我们要齐家,所以我们要用这一生的努力去照谁的历史?照我们父母的历史。让父母的一生当中,留下的一页是因为生了我们这样的子女,让他觉得非常值得、非常安慰。假如在父母的一生当中,您给他的是这样的一个感受,那我们当子女也真正有尽了一分心力。除了我们要照父母的历史,还要照谁的历史?我们的子女;希望孩子长大以后,当他进入社会与人群相处,他忽然会感受到我们就是有了这么好的父母教诲,才有正确的人格、正确的人生态度,让我们一生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当子女对父母是这样的感受,这样的感恩,那我们这一生在子女的历史上,也写下了我们的责任,我们的恩义。

  除了子女,除了父母,我们还要写谁的历史?我们另外一半。让先生、让太太他的人生历史上会记下什么样的记录?诸位同修,你们有没有想过要记下什么记录?有没有想过?不然时光很快就经过,当我们年老的时候,想着希望多做些事可能都会来不及了。所以现在尽心尽力去爱护对方,让对方感受到我这一生就是因为娶了这样的太太,我的家业、事业才会有这么好的发展。当先生对太太是这样的评价,这样的一种体会,这个做太太的也做得相当圆满。

  人生的价值在成就身旁所有人的人生,甚至于刚刚我们一位同修讲的,也成就了中国文化的承传。我们是佛弟子,我们也要用我们的真诚心照哪一本历史?照整个佛教的历史。在这个大时代当中,法弱魔强,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但是我们不能站在一旁看,因为我们也坚信「正显妄自消」,只要正法能够彰显,这些邪法自然就会退丧下来。我们不要因为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而退却,只要有决心,一定可以力挽狂澜。当人有这样的志向,立志之后,自然而然他就会去好好的充实自己,好好规划时间,就不会磋跎光阴。

  小孩假如不懂得珍惜时光,我们应该如何去引导?有个父亲他的孩子整天游手好闲,他就拿了一根棍子,差不多八十公分长,到孩子面前就跟孩子说:孩子,人的一生就好像这根木棍一样,八十年左右;前二十年你还在学习,对家庭、对社会没有什么大的帮助,所以这段时光没有贡献,我们把它减去,把它砍掉。他拿起斧头,把前面二十公分长切掉。接着又说:人生六十岁以后身体比较衰老,也没有力气做事情,所以后面二十年也要去掉。说着就把木棍砍下去。父亲接着又说:剩下的这一段,有三分之一都睡掉了,所以这一段也不能算。拿起来就把它砍了。在这个砍的过程,他的儿子心里面都是一阵震撼。接着父亲又说,你每天还要吃饭,还要拉哩拉杂的事,又浪费了很多的时间,所以又要再砍一段。就砍下去。孩子跟父亲讲:父亲,你别砍了,我知道了。父亲接着说,你不会知道,你不明白,你这一生不知又要生多少场病,都要在病床上度过,这一段也不能算。又把它砍了。孩子感悟了,就跪下来。父亲就跟他说,你看人生只剩这么短,能够真正做有意义的事,能够真正孝顺父母,奉献社会,奉献国家;既然都这么短,你还拿来挥霍,那就太不应该了。

  当孩子浪费时间,我们也要善巧方便,当然一开始要先让他立定志向。很多读经的孩子,熏习圣贤学问的孩子,你问他说:你为什么要读书?他们会怎么回答?他们会说,我要作圣人,因为读书志在圣贤。老师跟他们规定每天七点要念《弟子规》,所以他们都是六点半就起床,每天固定七点就开始读诵。刚好过年期间孩子比较晚睡,他的母亲怕他睡不够,就把闹钟转慢一个小时。结果这个孩子在六、七点的时候就醒过来,一看闹钟才五点多,所以又继续睡。后来觉得不大对劲,因为其实人都有生理时钟,他就走了出来,一看已经快八点了,孩子马上放声大哭,说怎么快要八点了,我还没念《弟子规》。你看孩子从小养成这么好的习惯,而且这还包含了他对于老师的恭敬,他对于自己言语的承诺,不敢忘失。所以父母这么做好不好?这个反教育。虽然少睡一点时间,但是孩子却形成了很规律的生活,甚至于是对老师恭敬、对学问恭敬的态度。

  有个孩子他早上起床,然后刷牙洗脸,在那里磨磨蹭蹭耽搁时间,因为现在刷牙的牙刷上面还有图案,牙膏也有很漂亮的图案,所以孩子一边刷牙还一边玩耍。他的母亲看他这样继续下去,一定会迟到,可是也是按兵不动。到了学校以后,确实已经迟到了,母亲就看着他上楼去。结果儿子没有去参加升旗,因为其它同学都去升旗,妈妈就想,这个孩子一定会被老师批评。中午的时候,孩子回到家里来,一看孩子的脸上没有任何的惭愧,也警觉到老师没有处罚、没有批评他。当天下午,这个母亲就打一通电话给老师,就跟老师说道:我儿子今天迟到了。老师一听完,马上就对家长说:没关系,没关系。结果母亲就回答说:怎么会没关系?很有关系!孩子迟到,假如不马上跟他讲,他就养成坏习惯。结果这位老师就说:我还以为你是打电话来要跟老师解释孩子为什么迟到。接着家长就跟老师说:你要好好批评、处罚他,让他有所警觉。结果老师回答:这个年头还有家长来讨批评、来讨处罚的,已经不多见了。所以老师一边笑也答应说:好好好,我下午一定好好批评他。

  下午放学回家,这个孩子一进到家里,马上去找闹钟。为什么要找闹钟?明天不能迟到。马上把它转到六点半,心里才比较安心,放着。母亲一看,就走过来跟孩子讲,你现在调六点半,待会吃饭的时候闹钟就响了;你要吃完饭,等过了六点半以后再去调整,明天就会响,因为闹钟是十二个小时,一天有两个六点半。所以孩子也学习到,吃完饭以后才去调闹钟。往后都是自己起床,自己安排时间,不迟到。而且他不管到哪里去,他都带着自己的小闹钟,常常自己按时间自己起床。所以教育当中,慎于始很重要,第一次犯错你能够纠正他,他终身受益,我们对于孩子珍惜时间也要掌握机会来教导。

  曾国藩先生曾经说过,看一个家族是兴是衰,可以从三个角度去看。第一个,就是他的后代子孙都睡到几点?假如都睡到太阳高高挂,这个家的家风一定会败下来,因为贪睡就会很懒散、很懒惰;孩子只要懒散、懒惰,他就会不勤劳;不勤劳,他就不会珍惜别人的劳动付出;不珍惜别人的付出,他就不会感恩。很多习性会有连带关系,连带影响。第二个角度,就是看他的后代子孙有没有在帮忙做家事,有没有勤奋?第三个角度,是要看他的后代子孙,有没有在读圣贤书籍?所以《朱子治家格言》也有提到「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因为不读经书就不会明理;不明理,是非善恶都不能判断清楚。

  对我们这一生能够闻佛法,我们也要珍惜时光来修学,「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亦闻」。人身难不难得?佛在经上也有教诫我们,佛陀抓起一把土把它洒在大地上,告诉学生,大地土多,还是残留在爪上的土多?当然是洒在大地上的土多。佛陀接着又说「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得人身者如爪上土」,所以能当人都是很殊胜的因缘。我们思考一下,一个原始森林里面的某种蚂蚁,牠的数目都会超过人类的总数,有没有可能?很有可能。才一种蚂蚁在一个原始森林就超过人类的总数,所以畜生道的总数是人类的多少倍?无法计算。畜生道都已经是人类的不知道有多少倍,再加上地狱道、饿鬼道的众生,我们就可以很深刻体会到人身难得。

  佛法又难闻,佛在经上也做了比喻,遇到佛法就像「盲龟浮木」,这块木头上面刚好有个洞,这个洞刚好盲龟头伸出来可以套过去,而这个盲龟却在大海里面游来游去也看不到方向。闻佛法的机率就好像这只盲龟突然探头出来呼吸,刚好这块木头被牠遇上了,刚好又探出来从那个洞里面钻出来。这样的机率有多少?那就太小太小。所以彭际清居士才会说道,我们能闻念佛法门,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既然有这样殊胜的因缘,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勇猛精进;不然这个机会一失去,下一次再遇到,要多久?那就要无量劫。所以师长也说,这一生要咬紧牙关,此生证无量寿。我们每天念着普贤菩萨的警偈,也要时时提醒自己,「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时时要好好精进念佛,「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

  接下来我们看,『晨必盥,兼漱口』。早晨起来要梳洗整齐,当自己很整洁,对自己的身体有大的好处,也是自我的尊敬。当你自己很干净的时候,也是对别人的尊敬;假如我们蓬头垢面,他人跟我们相处也会觉得很不舒服。所以「谨」虽然是对自我的要求,同时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漱口也是爱护牙齿,假如牙齿不好好保养,疼起来非常难受。而且牙齿不好好保养,不知道又要花多少钱来整理牙齿,就相当浪费。

  现代人也有口臭的情况,诸位同修,人为什么口气会不好?当然与他吃的食物有关。诸位同修不知道有没有经验?假如我们去爬山的时候,很多朋友在爬山,气会喘得特别厉害,尤其吃肉的人那个气味就特别的重,我们吃素的人马上就闻得出来。现在人因为常常吃宵夜,吃宵夜就很容易造成口臭,因为当他在半夜,把这些肉类这些食物吃到肚子里,过没有一、二个小时他就去睡觉了。当一个人睡觉的时候,只有两个器官还在运作,哪两个?他的呼吸,肺部还在动,另外一个,心脏在跳动。所以他的胃也跟他说,「主人,我今天休假了,明天再工作」,胃停止运作,所有吃下去的东西就放在胃里面。我们想一想,一块肉放在手上,多久就臭了?可能二、三个小时就臭了,而且是在常温的环境。食物吃到胃里面,是在高温之下,而且还是酸性的环境,所以臭得更快,而这些毒素就在全身循环。

  所以,很多吃宵夜的人,睡觉起来都觉得睡不饱,因为体内毒素太多;那毒素往外冒,口气就特别不好,所以晚上应该吃得少。人的三餐应该是早上吃得好,中午吃得饱,晚上吃得少,让胃有更多的时间可以休息一下,这对身体有好处。除了口臭我们要去预防之外,当我们在打哈欠、打喷嚏的时候也要注意礼仪。打喷嚏一定要赶快摀起来,不然就对人家很失礼;相同的,打哈欠也最好用手遮住,也比较文雅。

  下一句『便溺回,辄净手』。上完厕所要洗手,相同的,当我们的手脏的时候,都应该主动把手洗干净。比方说,我们刚从外面工作回来,看到小孩就想抱抱小孩,这个时候很可能手上的细菌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所以一进门,最好第一个动作先做什么?洗手,对自己、对家人的健康都有好处。我们也看到很多人在数钞票,一边数,手还怎样?沾口水。您这么有经验。你看所有的细菌都吃到哪里去?吃到胃里。我们对健康要有敏感度,因为「身有伤,贻亲忧」,我们保护好自己的健康,也是在力行孝道。我们接着看下一句经文「冠必正」,一起念一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今天我们的衣着假如很随便、散漫,给别人第一个印象就会不好,甚至于会让别人对我们很轻慢,所以我们要自重,而后人重。古代读书人有三正,帽子要戴正,腰带也要带正,鞋带也要绑紧绑正,有三正。所以我们出门前一定要照一下镜子,看看脸上,看看衣服是不是都很整齐、很整洁,这样才不会出糗。

  在古代春秋时候,有个赵宣子,他是晋国的一个大臣。刚好灵公比较无道,因为他是大臣,所以时时都去劝诫晋灵公,晋灵公后来就觉得不耐烦,就雇了杀手要杀他。刚好这个杀手到了赵宣子的门口,这个杀手叫鉏麑,看着赵宣子还没有上朝,但是已经穿得整整齐齐,在那里稍微休息打盹一下。而因为他非常的恭敬,所以鉏麑看了以后也很感动,心生对他的崇敬。心里就想,连这么一点细微之处都会很谨慎、很恭谦的人,一定是国家的栋梁、国家的主人,假如我把他杀了,我就对不起国家。但是我又已经答应国君的一个命令,假如我没有杀赵宣子,我又失信,所以鉏麑当下就撞槐树自杀。赵宣子因为做到「冠必正,纽必结」,做到了衣冠非常工整,而赢得鉏麑对他的尊敬,也逃过一劫。所以我们不要小看自己衣冠的整齐,对自己的形象,对自己的命运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这句经文是讲到,我们放帽子、放衣服都要有固定的位置。当然是不是帽子跟衣服要放好而已?这一句经文我们要广泛去解释,就是放一切物品都应该物有定位。当所有的物品有定位,生活才有秩序,东西才不会乱,东西也不会脏,东西也不会常常找不到,或者不小心又把它撞坏了;我们要让生活能够有条不紊,这样心也才不会散乱。所以求学问的人、修道的人,首先一定要让家庭整整齐齐,这样自己的心不乱,也给孩子做很好的榜样。

  卢叔叔就曾经跟我说道,他说每次他到分公司去检查业务,他首先都会到主管的桌子前面,看他桌子有没有整理干净;再把他的档案调出来,有没有归档整齐。他说道,假如连这点小事都做不成,我不相信他能够做大事。所以,孩子做事的能力一定是从小处开始扎根。除了物品要让它物有定位之外,其实在家庭当中,比方说开关,一定都要检查有没有关好?不然很可能会造成浪费,更严重的还会造成危险。当我们要出门以前,都应该检查一下,瓦斯有没有锁好?电源有没有关好?当孩子从小他就习惯去检查这些物品,他也会愈来愈细心。刚好有一次我住的地方停电,一停电,我们就去开了几个开关,才了解到没电了。可是没有把这个开关又关回去,刚好用的是电热水器,后来电来了,这个热水器热水就一直流。刚好那个时候我又出去讲课,回到家里一看,这个水不知道已经流多久了,造成了很大的浪费。经过这件事之后,也提醒自己,所有开关开了以后,一定不要匆忙,要把它关回原来的位置,不然就会小小的动作造成很多的损失。我们接着看下一句经文: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所谓民以食为天,每天我们都是要吃饭、要穿衣,这两件事在人生当中就显得特别重要。我有位长辈他就曾经讲到,他还没有娶太太以前,看到女士吃饭都吃很少,所以他就觉得养个太太很容易。后来娶了老婆以后,他才领会到,他说吃很省钱,但是衣服很贵,女人的衣橱里面往往都少一件,所以「衣贵洁,不贵华」。假如不需要的衣服买一大堆,那将造成家庭很大的负担。而且女主人假如常常买很昂贵的衣服,可能下一代也会上行下效,这样家里面生活起来就显得特别困难。其实衣着真正的目的应该是端庄、是遮体、是保暖的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18-4-29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应该抓住穿衣服的本质,而不要去追求虚荣,因为欲是深渊不见底。这节课我们先讲到这边,谢谢大家。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去恶就善。奉持经戒。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7 20:33 , Processed in 0.158677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