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06|回复: 1

五戒相经笺要悟道法师主讲(第五十六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2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悟道法师:五戒相经笺要》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五戒相经笺要  悟道法师主讲  (第五十六集)  2010/4/28  中国山东省海岛金山寺  档名:WD11-003-0056



  《五戒相经笺要》。佛陀教育网络学院的同学,大家好,阿弥陀佛!我们上一集跟大家学习到《楞严经》,讲到有关大妄语的一大段经文;在批注里面,也引用了永明延寿大师当时的一个公案。

  今天我们接着看广化老法师的批注,他批注里面引用《正法念处经》的经文,讲到犯了妄语堕在地狱的情况。我们将经文先念一念:「《正法念处经》卷八云苦狱有十八段,兹节录五段」。这个是在《正法念处经》第八卷,苦狱就是在地狱受苦有十八段的经文,这里是节录了五段。「一、吼吼处:于对诤时作妄语说,后不忏悔。死堕此狱,为刀割颌挽舌,恶泥水涂舌,为炎火烧;又有炎口恶虫噉食其舌,舌烂坏死,受无量苦。设得为人,贫穷颠狂,世所嫌贱,无心失心,短命根缺。」这个是第一段,节录《正法念处经》苦狱其中的第一段,第一段叫吼吼处。

  堕在这个地狱是「于对诤时作妄语说,后不忏悔」。这个诤就是诤讼、诤论,双方面在诤论,特别在诤讼,为了要赢对方打了妄语。这个在一般法院里面也常见到,诤讼;另外就是包括其它方面的,互相在争,这个时候打了妄语。打了妄语之后又没有忏悔,没有改过,死了之后就会堕到吼吼处这种地狱。「为刀割颌挽舌」,颌就是构成口腔上下部分的骨骼、肌肉组织,用刀割。挽舌就是我们现在看到江逸子老师画的《地狱变相图》,拔舌地狱。「恶泥水涂舌」,还有恶的泥水涂在舌头上。然后,「为炎火烧」,烧得很炎的火、很大的火烧舌头。恶泥水涂舌,再被火来烧,烧焦了。「又有炎口恶虫噉食其舌,舌烂坏死,受无量苦」。这个是讲有虫来吃他的舌头,这个舌头有虫,它就烂了、就坏了,到最后就死了,在这个当中受无量苦。

  下面讲,「设得为人,贫穷颠狂,世所嫌贱」。设得为人,就是在地狱受苦,地狱的业报受完,这个阶段苦受完了,假设又到人间来了,到人间来还有余业,余业的报还没有受完。到人间来会得到贫穷颠狂,贫穷颠狂就是人精神状态都不正常,贫穷颠狂;世所嫌贱,世间人看到都嫌弃、都不喜欢,看到他都不喜欢。「无心失心,短命根缺」,寿命又短,根缺就是六根不具足。这个是讲第一种妄语,这种妄语就是跟人家诤讼,打了妄语。为了诤讼、诉讼要赢对方,制造一些妄语,后来又不知道忏悔,死了之后会堕到这样的地狱。从地狱出来,到人间还有这些余报。因此我们看到这个果报,对于造因的时候就会谨慎。

  我们再看第二段。「二、一切闇处:奸淫他人,妄言不犯,反令他人殃罚。死堕此狱,受劈头出舌刀割炎热苦,经久远时。设得为人,生盲耳聋,乞食为活,孤独短命。」同样是打妄语,但是造的业有不同,所以果报也是不一样。

  「一切闇处」,就是堕在这个地狱。堕在这个地狱是什么业因?「奸淫他人,妄言不犯」,犯了奸淫他人的妇女,打妄语说他没有犯;不但打妄语,「反令他人殃罚」,反而去诬赖别人,把这个罪嫁祸给别人,让别人去受灾殃,受处罚。打这样的妄语,造这个业因,「死堕此狱」,就堕在一切闇处这个地狱。「受劈头出舌刀割炎热苦」,劈头就是用刀劈开他的头,拿出他的舌头,用刀去割,受炎热之苦。「经久远时」,这个时间不是短时间,久远。我们在《地藏经》都看到过,在地狱里面是万死万生,这个万死万生是形容,你死了马上又生,生了继续又受罪,又死了、又生了。不是说死了就结束,死了就结束是他业报受尽才结束,才能离开地狱;如果业报还没有受完,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所以这个时间就非常长远,这点我们一定要明白。不是说头被刀劈开、舌头被割就死了,死了就没有了,就不用再受苦了,不是这样的。死了之后,他马上风一吹又生了,生又开始继续重复的受这个苦。所以,《地藏菩萨本愿经》我们看到「万死万生」。下面讲,「设得为人,生盲耳聋,乞食为活,孤独短命。」这是地狱业报受完到人间来了,还有余报,生盲就是一出生眼睛就瞎了,生出来眼睛就瞎,耳朵就聋了,怎么过日子?靠乞食为活。这个我们在现前社会上都看得到,而且还孤独短命。这个是余报。

  第三段。「三、人闇烟处:共誓共同谋生,得财自占,不与共分,及妄说无财可得,欺骗他人。死堕此狱,受割身苦,肉尽骨在,复生肉生虫,虫食身肉,热咀唼食,苦恼大唤,烂臭死已又生,受无量苦。设得人身,贫穷困苦,衣服缺乏,设有衣服,一切补衲;身分烂臭,头生湿虫;所言之语,人皆不信,人所不爱,不知治生。」这个是第三段。

  「人闇烟处」,这个是这个地狱的名称。业因就是在阳世做人的时候共誓共同谋生,「共誓」就是跟一些人有共同的誓愿,我们现在讲发誓,他有这个誓愿;「共同谋生」,就是大家共同合伙去做生意、做事业。大家事先就有誓愿在先,赚到钱大家一定要平分。但是造这个业就是赚到了钱,「得财自占,不与共分」,得到钱财了,赚到钱财了,他私下吞占、私吞了,不跟合伙的人共分。合伙的人,现在我们讲股东,他得到红利,他不分给这些股东。不分给股东,实在是有赚到钱,他就打妄语,跟他合伙的人说,他没有财可得,没赚到钱,这样欺骗他人。实际上是有赚到钱,他自己私吞了,不拿出来跟大家共分,造这样的业因,死了之后就会堕到人闇烟处这个地狱。

  「死堕此狱,受割身苦」,堕到这个地狱,身都被刀割,受这种痛苦。我们阳间古时候也有这种刑罚,凌迟处死,刀把肉一片一片的割,慢慢让他死,很痛苦的死,受割身苦就是凌迟。「肉尽骨在」,肉都割完了,剩下骨头;「复生肉生虫」,剩下骨头,肉割完了,这个苦受完了,肉又生出来、又长出来,长出来又生出虫,虫再来吃身体的肉。「热咀唼食,苦恼大唤」,受这样的苦当然受不了,受不了就会大唤,大唤就是大叫。所以在地狱里面,都会听到这种非常恐怖凄惨的叫声,苦恼大唤。我们可以理解想象,虫吃身体的肉,肉烂掉、吃完了,在这个过程当中那种难受、那种痛苦,是可以想象得到的,所以苦恼大唤。「烂臭死已又生」,就是虫吃了之后,肉都烂了、臭了,那就死了,死了,风一吹又生了;「受无量苦」,这个苦是无量无边的。

  「设得人身,贫穷困苦,衣服缺乏」。假设地狱业报受完了,到人间来还受余报,会得到贫穷困苦、衣服缺乏,就是没衣服穿。「设有衣服,一切补衲」,如果有衣服穿,也是破破烂烂,不完整的。「身分烂臭,头生湿虫」,身体常常有溃脓、长疮,身烂了、臭了,头顶上又生湿虫。「所言之语,人皆不信」,他所讲的话人家都不相信。「人所不爱」,人当然看到这个样子,没有人会喜欢的。「不知治生」,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去过日子。这个是在人间得到的余报。这个是打妄语私吞钱财,不与人家共分,就是跟他的股东打妄语,欺骗他的股东。这是第三段。

  我们再看第四段:「四、唐希望处」,这个唐是唐朝的唐,有希望这个希望,「于孤独贫穷之人,许施房舍、衣服、饮食、药物、资具等物,妄言不给,令彼常作希望,后时息心。死堕此狱,见种种好食,以本业妄语故,趣赴就食为热铁汁、铁钩、洋铁,大臭恶色,烧身一切烂坏。又因妄语许他卧具、房屋等物,受坐沸热铜板及入欢喜大镬,有沸铁汁满五十由旬,铁镬黑闇,罪人头下足上,烧煮叫唤,身破千段;死已复活,受无量苦」。这个是叫做唐希望处,这是一个地狱的名称。

  这个唐就是我们看到古书常讲功不唐捐(唐朝这个唐),功不唐捐就是不会有白费的,如果唐捐那就白费了,就落空的意思。唐希望就是空有希望,希望落空了。这个业因是怎么造的?还是打妄语。他是对于孤独贫穷之人,「许施房舍、衣服、饮食、药物、资具等物」。对于孤独贫穷的人,许就是允许、答应他了,要给他房子、要给他衣服、给他饮食、给他药物、给他资具,等物就是包括其它的,答应要给他;但是实际上没给,打妄语。「妄言不给」,他也不讲,讲是说要送给他,但是实际上没有送,让这些人一直在希望,一直希望得到这些东西;但是他打妄语,他没给,让他们这个希望就落空了。所以,「令彼常作希望」,令他常常存一个希望:某某人答应要给我什么东西,到现在还没给。到最后还是没有给,让他心里常常有希望心在,这个是犯了妄语。「后时息心」,到最后他就死了这条心,就没希望了,讲要给没给。

  造了这个妄语的罪,死了就堕到这个地狱。「见种种好食,以本业妄语故,趣赴就食为热铁汁、铁钩、洋铁,大臭恶色,烧身一切烂坏」,果报跟他的业因都是相应的。打这个妄语,答应人家要给东西没给,让人家空希望一场,死了之后堕到这个地狱,自己会看到很多好吃的,以本业妄语故,自己造了根本的业妄语的缘故;趣赴就食为热铁汁,看到很好吃,但是过去吃,那些很好吃的东西都变成热铁汁,变成铁钩、洋铁,变成大臭恶色,吃了之后,烧身一切烂坏,整个就坏掉了。这个是答应给人家东西不给,死了之后就堕到这个地狱,就会烧身烂坏了。这几天我生病,开益师在县城请一个气功师给我调理,他那个店我们送他一些传统文化的光盘。我说:这个放在那边可以给客人听,等着给你推拿,可以让他们听听这些传统文化。他说:他经济不好。我就说:那我送你一部电视机;开益师送他一个DVD的机器。我是劝他去买。他说:他经济有困难。我说:我送你。但是我现在还没有送,现在读到这一段,等一下可能要赶快去买,不然我死了之后就堕到这个唐希望处去了,他一天到晚在等我那部电视机。所以业因果报就是这样的。

  下面又是一种妄语。「又因妄语许他卧具、房屋等物,受坐沸热铜板及入欢喜大镬」。这个也是妄语,就是答应人家给他卧具,就是睡觉的东西,床、棉被,垫被、毯子这一类的;以及房屋,等物就是家具,我们现在一般讲家具,讲要给他又不给,让他空希望在等。这个死了之后会受坐沸热铜板,他坐在沸腾的热铜板上,铜烧熔化就像水一样;及入欢喜大镬,大镬就是大的锅。里面「有沸铁汁满五十由旬」,沸就像开水烧开、煮开,冒水泡了,有五十由旬。五十由旬是太高了,一由旬合我们中国四十里,五十由旬就两千里,这么深、这么高的,整个都是沸热的铁汁。「铁镬黑闇,罪人头下足上,烧煮叫唤,身破千段」。罪人的头倒着,脚朝上,在沸热铁锅,在那边烧、在那边煮,那种痛苦的惨叫声,身破千段,身破千段就是这个身烧得就跟铜一样了。「死已复活,受无量苦」,死了之后又活过来,受无量的苦。

  以前,早期我在台湾的时候,有炼钢厂,炼钢厂都有一个炉很大,钢铁都烧得像开水一样。也常常听说有工人在上面工作就掉到那个炉进去了,一掉进去我们可以想象,你要找骨头也找不到了,那么炎热的热铁,人掉下去烧得整个都没有了。从这个地方我们就可以想象到地狱那种苦是我们想不到的。我们这个炼钢炉大概都没有一由旬(一由旬就四十里),没有那么深的,大概几十公尺看起来就很深了。五十由旬看起来就非常非常恐怖了,非常可怕。这个也是打妄语,受这个果报。

  下面是讲到人间来的余报。「设得为人,系属余人为奴,处处轮转。与异人为奴仆,常离饮食、卧具、屋舍随舍医病,常为大家之所骂辱。」这是到人间来的余报。到人间来余报是做人家的奴隶,不自由,不自在,处处轮转。「与异人为奴仆」,异人就是跟他不同族群的人,或者同族群的不是他们一家人,给别人做奴隶、做仆人。「常离饮食、卧具」,常离就是常常没有饮食、没有卧具,也没有房屋,也没有医药可以治病。「常为大家之所骂辱」,常常被侮辱、被骂,得这样的果报。这个是前生的业因,堕地狱出来之后,在人间又要受这个余报,答应给人家的东西没给,自己这一生也就得不到这些东西。

  我们再看第五段。「五、双逼恼处:在社会中,因瞋嫉心,斗诤之故而作妄语,互相诋毁,令他破坏,心生欢喜。死入此狱,受炎牙狮子食噉血肉,叫唤死已,又活受烧压种种如前之苦,经无量时。设得为人,为蛇螫死,或为狮子、虎、熊杀食而死。」这是第五段,这个地狱名称叫双逼恼处。

  堕到这个地狱的业因,是「在社会中」,在我们人间社会当中,「因瞋嫉心」,因为瞋恚、嫉妒这个心。「斗诤之故而作妄语」,有瞋恚心,有嫉妒心,看到别人不顺眼,看到别人有地位有钱,他就生嫉妒,你家为什么那么有钱?他就嫉妒,就是《太上感应篇》讲的「见他富有,愿他破败」,就去斗争了。看到人家有钱他就起瞋恨心、他就起嫉妒心,他就去跟他斗争;斗争之故,为了要斗争,他就要打妄语、要骗人,一定要讲坏话才能把对方给斗倒。这个就产生「互相诋毁」,互相攻击,互相毁谤;「令他破坏」,就要破坏他的。因为嫉妒别人,看到别人有钱有势,他没有,他就生瞋恚嫉妒心。然后进一步去斗争,为了要斗胜别人,他就打妄语,讲一些不是真实的言语,目的就是要破坏别人。别人被破坏、被斗垮了,他心里就很欢喜、很高兴,他胜利了。造这个业很容易,但是死了之后就很惨,「死入此狱」,死了之后就堕到这个地狱。「受炎牙狮子食噉血肉,叫唤死已」,被这些凶猛的野兽来吃、来吸他的血,野兽来吃、吸他的血,当然非常痛苦,他大叫大喊。死了之后,「又活受烧压种种如前之苦,经无量时」,死了又活,又继续受这个苦,经无量时就是这个时间非常长。「设得为人,为蛇螫死,或为狮子、虎、熊杀食而死。」到人间来还有余报,会被蛇咬死,或者被狮子、老虎吃了,或者熊这一类凶猛的动物吃了,或者被咬死,这个是到人间的余报。以上这五段经文是出自于《正法念处经》苦狱里面摘录的。

  下面,我们再看弘一大师的《补》。

  补【妄语戒正制大妄语。兼制小妄语。小妄语者。如经云实闻而言不闻等。应犯中品可悔罪。】

  『妄语戒正制大妄语,兼制小妄语』。妄语戒主要是制大妄语,就是《楞严经》讲的「未证言证」,还没有证果,为了求名闻利养,骗大家说他证果了,这个就犯大妄语,主要是针对这个大妄语。犯了大妄语,就不可忏悔,失掉戒体。「兼制小妄语」,兼就是不但制大妄语,当然也包括小妄语。『小妄语者,如经云实闻而言不闻等』,这个是小妄语,看到说没看到,「等」就是包括其它的,因为妄语范围非常之广。如果犯小妄语是『中品可悔罪』,这个是可以忏悔的。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的《补释》:

  补【又两舌。恶口。绮语。亦并犯中品可悔罪。两舌者。向此说彼。向彼说此。构起是非。乖离亲友。恶口者。骂詈咒诅。令他不堪。绮语者。无义无利。世俗浮辞。增长放逸。忘失正念。】

  这一段,弘一大师又给我们补充说明。前面蕅益大师在《笺要》也有给我们补充,这里又再加强给我们补充。『又两舌、恶口、绮语,亦并犯中品可悔罪』,这个是补充五戒里面妄语这条戒。所以我们看到妄语这条戒,不能单单以为我只要不骗人、不打妄语就好了,两舌、恶口、绮语应该就不犯这个戒。这里给我们补充说明,我们就很明白了,原来五戒里面妄语戒还包含两舌、恶口、绮语,如果两舌、恶口、绮语,还是犯了妄语戒。但是这个戒也是属于中品可悔罪,是中品,还不至于丧失戒体,还是可以忏悔的。

  『两舌者,向此说彼,向彼说此,构起是非,乖离亲友』。这个是给我们说明什么叫两舌,就是挑拨是非。「构起是非」,构就是构造,制造这些是非,挑起事端。「乖离亲友」,就是让这些亲戚朋友、同参道友,他们的感情破裂,让他分散,这个就犯两舌的口业。这个是属于中品可悔罪,是可以忏悔,但是如果不忏悔就要堕地狱。

  『恶口者,骂詈咒诅,令他不堪』。恶口就是讲粗话、讲脏话、讲骂詈的话,让人家听了心里很难受。我们现在讲,凡是讲话口气不好,让人家听了心里难受,都属于恶口。恶口当然也有比较严重的,像骂詈就属于严重的;一般我们讲话有意无意的一些口气不好,这样的恶口是比较普遍。特别是现代人没有学讲话,所以自己讲话很冲自己不知道,都认为:我讲话很直,我的人就是这样;但是实际上是犯了恶口业。所以恶口也有比较大的恶口、比较小的恶口。口业属于言语,讲话如果讲得尖酸刻薄,好像刀一样都要刺人的,那个都属于恶口。主要就是让人家听了心里难受的,那个就属于恶口。

  『绮语者,无义无利,世俗浮辞,增长放逸,忘失正念』。这是解释绮语,就是没有意义的话、没有意义的言语,就是世间俗人一些虚浮的言词。这些言词,「增长放逸,忘失正念」,就是会让我们的正念忘失了。现在计算机、电视节目,这种绮语的内容是非常普遍的,里面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没有意义,对我们也没有利益。世俗的这些浮辞,我们看了这些、听了这些是增长放逸,忘失正念,这个我们也要避免。我们除了自己不打妄语,也不听绮语,这些不正经的我们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当然自己也不要去讲。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补》:

  补【口说在家出家菩萨。比丘比丘尼罪过。《梵网经》及《优婆塞戒经》悉结重罪。不论说者实不。并犯。今五戒中。虽不结重。弥须慎护。心生大惧。】

  这个在《菩萨戒经》讲,是属于说四众过的罪。『口说在家、出家菩萨,比丘、比丘尼罪过』,就是讲四众同修的罪过,讲他的不是,
 楼主| 发表于 2018-4-22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梵网经》以及《优婆塞戒经》都结重罪。不论说的那个人,他事实是不是那样,都犯这个戒了。不管他有没有这个事情,你只要去说就犯这个戒了,而且犯这个戒是结重罪。『今五戒中,虽不结重』,「今」就是现在,我们《五戒相经》里面讲的,说四众过在五戒不结重罪。虽然不结重罪,『弥须慎护,心生大惧』,「弥须」就是要非常谨慎,「护」就是保护,不要去犯这个口过,心里生起大畏惧。在《无量寿经》佛给我们讲:「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就是这条戒。但是这条戒是很容易犯,我们闲谈当中有意无意总是会说人是非,说人不是,很容易犯这个口业,犯了这个口业自己不知道。这个戒如果你不谨慎去护持,很容易犯这个戒,因为习惯了。因此佛经,我们中国古圣先贤,对口业特别特别的重视,因为言多必失,话如果讲太多,总是会有过失的。所以说话就是适可而止,这样减少过失。在佛门里面也常讲:「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这个是真实功德。

  我们接着下面有一段广化老法师的注,我们也把它念一念,是补充解释弘一大师这一条的。「此条为说四众过戒,属于菩萨戒,不论说者实否。若所说是实,犯恶口;所说虚妄,复犯妄语,因此为并犯。但是,若见四众实是犯罪,以慈悲心、护法心,劝其速改;若不听者,以好心诉诸僧团,如法办理,则无过也。」这个是广化老法师再给我们补充批注弘一大师上面讲的这一段。

  「此条为说四众过戒,属于菩萨戒,不论说者实否」,不论说的这个人是不是事实,或者不是事实。「若所说是实,犯恶口」,如果你讲的那个人,他的确是有那个问题,是事实,但是我们讲了他的过失、讲了他的罪过,我们自己也犯了恶口业。如果我们所说是虚妄,我们讲某某人怎么样、怎么样,但是不是真的,是虚妄的,这样犯了妄语。所以叫做并犯,并犯就是统统犯了,犯了这个口业的罪。下面是给我们说明开缘的情况,「若见四众实是犯罪」,如果见到四众的的确确,实在是有犯重大的罪过。「以慈悲心、护法心,劝其速改」,就是用慈悲心、护法的心,劝他赶快改过。「若不听者,以好心诉诸僧团,如法办理」,如果他不接受、不听,用好心请僧团(现在我们讲道场)去处理,如法办理;「则无过也」,这样就没有过失。但是重要就是要以慈悲心、护法心这个心态,如果以瞋恨嫉妒心,我们就造罪业了。

  而且劝人,四众有过,劝也是要看情况的,因人、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你要劝人改过,第一个就是你跟他的关系,你对他了解多少。如果是深交,很深厚的交情,彼此非常的了解,他有罪过了,也是要私下,在没有第三者在场的情况之下私下去劝导,不能公开去指责他的罪过。如果不是深交的人,可能你劝人也只能点到为止,不能严厉的去批评指责他,要他一定要改。如果不听,有造成扰乱道场重大情节,当然这个是要诉诸僧团,就是请团体负责的人来处理,如法办理,依照一个团体的规矩,他来处理,这样就没有过失。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这一段也是《补》。

  补【若为利养故。种种赞叹他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成就。而密以自美。若为利养故。坐。起。行。立。言语安详。以此现得道相。欲令人知。悉犯中品可悔方便罪。】

  这一段的《补》,若是为了名闻利养,重点在这个上面,是为了名闻利养。为了名闻利养种种赞叹他人,就是赞叹他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成就。『密以自美』,「密以自美」,广化老法师的批注也有解释:「密以自美,为得名利故,赞叹他人怎么好怎么好」,某某人修得很好,「然后说他还不如我高明」,他还比我差的远,「表示自己更厉害」,这个叫密以自美。『若为利养故,坐、起、行、立、言语安详,以此现得道相』,「现得道相」就是装一个样子,好像自己得道了,行住坐卧四威仪表现得特别明显,目的就是要让人家知道,让人家对他恭敬、对他供养。所以,他现这个威仪相,好像这个人不简单,得道了。如果这样的心态,做这样的行为,『悉犯中品可悔方便罪』。这个也是犯了妄语,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名利。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学习到这一段,后面还有几段弘一大师的《补释》,我们下一次再继续来学习。谢谢大家收看,祝大家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去恶就善。奉持经戒。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19 07:27 , Processed in 0.134255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