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97|回复: 1

[大德开示] 总叙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14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周泳杉老师儒释道教育专题讲座弟子规十二集》

  【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这一篇『总叙』就是《弟子规》全文第一个段落,也就是说,这是《弟子规》的著述者李毓秀夫子,这是我们前清的一位大儒,他著述《弟子规》的由来,学术的由来。我们非常佩服古人这样的一个心境,为什么?一样的道理,述而不作,没有自己的想法,他的汇集都是来自于古圣先贤的智慧,不是自己的想法。所以它第一句话,「总叙」,标明了整篇文章的来源。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师承,师承哪里。这个是有学问的人。我们要晓得,古人懂礼,我们请教别人的师承,这是一种礼的做法,而对方也懂礼,他会把他的师承告诉我们,在这里,李毓秀夫子就把他的师承给标出来了。师承哪里?我们孔老夫子的《论语》。这一篇《弟子规》就是由我们《论语.学而篇》的第六章,这一章书衍生出来的。「学而篇」的第六章就是我们刚刚念的那几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他就从这几句话当中,去详细的把中国家规叙述出来,所以他不是自己创作的,他是述而不作。他第一句话讲『弟子规,圣人训』,非常的明白,这是圣人的教训,不是某某人讲的,某某人讲的不一定可靠。我们就可以看到,一般的贤人他不妄作(不妄创作),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我们现在的人有一点点的发明创作,我们就要把它申请专利,有没有?还后面要写个「版权所有,翻印必究」,这个心量太小。

  末学今天进到拱北殿的时候,到了大殿去参拜我们孚佑帝君。因为末学在读书的时候,读到孚佑帝君有个记载,末学非常的佩服。孚佑帝君就是我们所说的吕祖,吕祖在求道的时候,曾经跟他的师父学仙术,师父告诉他:你要学仙术,必须要先满三千善事。你要先做三千件善事,才有资格来学仙道。三千善事在一般人看起来好像很难,所以他的师父就告诉他说:没关系,你可以学一种法术,它让你可以很快的拥有很多的财富,可以去救人,这个法术叫点石成金。把石头一点,石头就变成黄金,黄金,你就可以去救很多很多的人,每救济一个人,你就做一件善事,那就很容易了。其实讲老实话,做善事一定要黄金吗?你看,老师在教导学生的时候用的这种教育的手段,我们就了解到确实这是高明的手段。他的老师用这个方法来教育他,告诉他说你看点石成金多快,你要帮助人多快!如果是我们,有人要教我们点石成金,我们怎么想?半夜都赶去,听说哪里有这个法术,半夜、漏夜就去了。可是我们吕祖果然是仙风道骨,他的品格跟凡庶是不一样的,一般的凡人他是贪财,吕祖不然。吕祖听到有这样的法术,问他的老师:请问这个黄金,我这样点下去是石头变成黄金,会不会再变回石头?你看了不起。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我们想想看,为什么?他的老师很老实的跟他讲会,「五百年后,当复本质」,五百年后会变成石头。吕祖就告诉他的老师说:我不学了。老师很惊讶:这么便宜的事情,你为什么不学?吕祖说:我不想害五百年后的人。大家想想看,这是什么样的一个心境,连五百年后的人他都不想要加害于他,请问他会害他的邻居吗?不会的,我们很肯定,能肯定的。我们想想看,我们现在的人,不要说五百年后的人我们想不到,就是连我们身边的亲人,我们未必都能想得到他们。

  末学有次到一个钢铁厂去参观,他那个钢铁做得很多,我们在最末端的时候看到铁做成了轧钢出来的时候,他就说到:你看看,印钞机,这是一个大的印钞机,日夜不停的在印出钞票。于是末学就问这位导游,末学就问他说:这个城市这样挖,什么时候会把里面的铁矿全部都挖光?他告诉我说一百年,言下之意就是你别操心,你活着看不到我们采光的那一天。末学就再继续问他:一百年后怎么办?他告诉末学:一百年后就会有替代方案。末学听了心都凉一半。为什么?我们把责任推给谁?推给一百年后的人,推给一百年后的子孙。可是吕祖,吕祖他说我不想害五百年后的人,大家看看这个心量,你看孚佑帝君这样的心量。他的老师一听到这句话就告诉他说:你三千善事已经圆满了。我们想一想,这个是教育!

  他告诉我们帮助一个人真的需要给他黄金吗?而给他黄金是真的帮助他吗?这个我们要深思,你看这个老师的教育,他学生成就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孚佑帝君,所以我们为什么拜他?因为我们看到他的故事,我们就受到一次的教育。所以我们回头想,这个书本打开来后面写着「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我们是帝君的罪人!对不起孚佑帝君,这样的心量太狭小了。古人讲「弟子规,圣人训」,了不起,这是我们说的家风,这是我们时代的、民族的风骨,我们要学习。这么大的心量,丝毫没有跟别人要一分钱,为什么?因为这是我跟圣人学来的,所以我应当义务的再传播出去。这是古人的风骨、古人他的气魄,从这里我们学习。

  再来,下面我们看到,成人的次第,末学刚刚没讲,《弟子规》到底讲什么?我们刚刚说了明伦,把人伦关系搞清楚,搞清楚了,这个人他算是能成一个人,他的人格成就了,他的目的在这里。请问成就一个人容不容易?非常困难。而成就一个人重不重要?相当重要。在《三字经》里面讲「三才者,天地人」,天地人,末学刚开始看到这个,末学不了解,为什么「三才者,天地人」?三才者为什么不是天地猫?为什么不是天地狗?为什么是天地人?后来末学看到我们净公上人老教授在与一位日本的传教士谈话的过程当中,老人家就跟他谈到这样的一个问题。这位传教士他就问我们老教授说:「请问老人家,我们基督教很排斥其它的宗教,怎么办?您老人家在讲宗教团结、宗教和谐,怎么能够做到?」你看这个外教他没有深入经典,他不晓得。我们在拱北殿三教携手,三教互相尊重,彼此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是外教没办法想象的,为什么?因为是教育,它不是宗教。老人家就告诉他说:「答案在贵教的经典里面。」这个传教士就更惊讶了,他说:哪一句?居然我们的经典里面有这样的教诲,哪一句?他说「神爱世人」。老人家说神爱世人,后面并没有刮号说「中国人不爱」,他有没有刮号说「佛教徒不爱」?没有,他讲世人。换句话说,老人家就说「神爱我」,为什么?因为我是世人。老人家半开玩笑的说神不爱你,神为什么不爱你?因为你不爱我,你跟神作对,所以神不爱你。接下去,老人家接着说:神怎么爱世人?神很抽象,神没有形相,神怎么爱世人?老人家说:神是透过神职人员的双手来爱世人。

  末学听到这里恍然大悟,明白了为什么「三才者,天地人」,明白了、体会了。天跟地它怎么来爱万物?它透过人的双手来爱万物,它透过人的双手来照顾万物、来关怀自然、来照顾一切的生灵。我们讲「上天有好生之德」,谁演出来?人演出来。哪一种人可以演天地之德?成人,人格立住的人,他可以贯穿天地之德来爱这个世界。我们看现在的社会状况,人没有爱这个世界,人没有爱这个地球,为什么?因为没有成人,因为人格有缺失。所以这里讲《弟子规》,李毓秀夫子为什么要根据《论语》汇集中国家规的集大成,为什么?因为要让我们成人,让我们后世的子孙成就完美的人格,然后这个世界才有出路,才不至于毁灭。这是我们看到成人重要。

  而成就一个人必须讲求什么?讲求次第。所以他根据孔老夫子的《论语》,他讲『首孝弟,次谨信』,这个「首」跟「次」重要,这两个字代表的是什么?代表的是成就一个人不在于给他学习多少知识,不在于灌输他多少的技能,不在这个。首先成败就看哪里?首先成败看教育的先后次第。换句话说,没有依照次第,这个教化不能够成就。我们《大学》里面讲的「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论语》里面也讲「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道怎么生?务本。把根本找到了,道就生出去,问题在于有没有按照次第。我们刚刚说到整个世界现在濒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危机,这是因为人类没有爱护这个地球所造成的。而我们想,现在的教育普不普及?十分普及。这在一般人的心目当中,现在的教育是到达几千年来人类没有这么普及的教育,学校没有这么多,学生的人数没有这么多。但是为什么教出来的学生不懂得爱护地球?不懂得爱护自然?不懂得关怀其它的族群?为什么?这很显然的,我们认为教育出了问题。而它出了问题,不是在教育的内容出了问题,是在它的教育的次第出了问题,它没有知所先后,次第出了问题。

  现在的教育先教什么?先教知识技能,忽略了什么?忽略了品格。过去有一位教育专家他告诉我们,他很语重心长的讲:现在的教育什么都有了,就是缺德,缺少道德,就是缺德的教育。我们想一想有道理,我们的教育经费比五十年前增加了好几倍,我们教师的素质比起几十年前也是大幅度的提升,各种软硬件设备也都怎么样?也都非常的健全。可是我们想一想,我们的孩子是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品格比较好,还是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品格比较好?如果答案是他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品格比较好,那我们要请问的是这十几年的义务教育给了他什么?他怎么会愈学品格愈差?

  我们要想想看,古人那不一样,你看范仲淹夫子,他从年轻到他成年,他是怎么样?天天德日进,过日少,天天增长道德。等到他从穷秀才在破庙里面读书,我们知道的「饘粥餬口」,所谓饘粥就是把粥煮得很干,分成三等份,一餐就吃一等份。从这种饘粥餬口到达他最后出将入相,我们可以看得到,他一天一天在怎么样?在成长,这是什么?这是教育的成果,他拿出成绩单了。最后,他过世的时候,我们都读到「义田记」,里面讲到,「先生」,这个先生指的是范公,范文正公。这是他的一个族人帮他写的传记,里面讲到「先生忠义满朝廷」,他的忠、他的义在整个朝廷里面没有人不知道。为什么?都受过他直接或间接的提拔。「事业满边隅」,他的事业,连边疆地区都受他事业的恩泽,因为他出将入相。「功名满天下」,他的功名天下人都得到恩泽。可是他说「公殁之日」,文正公他过世的那一天,「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他的家人没有钱帮他办理丧事,买不起棺材!「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只有施舍贫人,救活族人的这个道义留给了他的孩子。你看这叫成人,他为什么能发挥这样的力量?因为他讲求「首孝弟,次谨信」的次第,他讲求这个次第,所以他成人,他成就了一代的完人。而一代的完人就一个,天下怎么样?受惠,苍生受益。我们想想看这个力量有多大。

  所以我们肯定什么?肯定国家的兴衰、团体的兴衰关键在人才;而人才之有无,关键在道术;道术之存否,关键在教化,这我们很肯定,非常肯定。所以「首孝弟,次谨信」让我们真正明白了教育必须遵守次第;而遵守了次第之后,我们发现了什么?我们就发现事半功倍。

  我们第一节课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儒释道教育专题讲座—弟子规  周泳杉老师主讲  (第二集)  2010/5/27  台湾台北县汐止市拱北殿  档名:55-026-0002

  法师,诸位长辈,诸位学长们,大家早安。我们接着上一节课讲到「首孝弟,次谨信」,说明学问的成就,在于先后的次第,要非常的谨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而谚语有一句话告诉我们,「百善孝为先」,孝道是百行之首。这个百不是数字,而是一个概念,这个百行说明的就是我们一切的行为,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待人处事接物,都包括在百行当中。而一个人待人处事接物一切行为的根本,那就是孝行,所以为什么讲「首孝弟」,道理在这里。因此一切的教育根本在哪里?在孝道。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没有先教孝道,而一下手就是知识、就是技能,这个教育将会产生非常大的后遗症。就是我们刚刚说的,我们投入这么多的经费,提升了这么多教师的素质,还有我们软硬件的设备之后,我们收不到教育的成果,完全收不到。它的问题在这个地方,「首孝弟」就点出来,这个首字就点出来,一个字把所有的问题说明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再来「次谨信」,这是指我们行为跟思想的指导原则。换句话说,行为要谨,言语要信,而行谨言信的根本在哪里?还是孝道。我们用个很简单的话来跟大家说明,大家就能够清楚,我们经常教孩子,你要爱这个社会,现在在教环保,你要爱这个地球,你要爱惜资源。为什么不成功?为什么教了这么多的道理,人还是爱不起来?因为我们忽略了「首孝弟」。一个人如果他连他的父母都不爱,他能够爱国家吗?他能够爱地球吗?如果一个人连他的父母他都不爱了,他都不要了,说他能够爱这个地球,能够提倡环保,这是句没有根据的话,没有根。所以这句话会变成什么?会变成空话,会变成长养我们虚伪的口号。这个话讲愈多,我们的内心愈虚伪,追求的虚荣心就愈高涨。所以为什么会有叛逆的思想出现?因为叛逆来自于他自己厌恶这些虚伪的口号。怎么解决?还是从「首孝弟」开始力行。这句话我们在「科会」里面就告诉大家,成就一个人的实学它有先有后,而这就是先。所以末学在这里写了两个字叫「基础」,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你看我们盖房子,要不要先打地基?要打地基。种植任何的植物要不要先扎根?要扎根。可是往往大家忽略地基,忽略扎根,为什么?因为它看不到。根,你说根看不到,根在土壤里面;地基,地基看不到。看得到的是什么?看得到的是那巍巍的高楼,是那茂盛的枝叶花果。但是我们要知道,没有基础,没有根本,再茂盛的植物,就像花瓶里面的花朵它能维持多久?几天的好看而已。没有地基的高楼,讲老实话我们没有一个人敢住。

  因此基础重要,虽然它看不到,可是它太重要了;换句话说,楼层的高度决定在地基的深度。他在打地基的时候,已经确认了这个人成就的高度,你看他打的地基就知道他有多大的成就,这一生已经看出来,所以扎根重要。没有这个根本,我们所学的一切技能,危害这个社会而已。大家要了解,技能、知识就像一把刀子一样,这把刀子非常的锋利。我们中国人有一部经典叫《书经》,《书经》里面讲到的,它说「正德、利用、厚生」,这三句话六个字把一切的道理讲得相当的明白,它也是讲次第。我们从后面开始讲什么是厚生?厚是厚薄的厚,生是民生的生。我们可想而知,那就是让民生丰厚,要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好不好?好!因为经济一发展民生就丰厚了,人民就吃饱穿暖,没有匮乏,那好。但是它有条件,如何才能发展经济?上面那两个字就是答案,利用,利是什么?锋利,用就是用途,这个作用非常的锋利,作用十分锋利。换句话说,什么样的作用很锋利?末学用现在的话来跟大家讲,大家就容易明白,就是科学,科学技术那是再锋利不过。有没有道理?有道理,你看锋利的科学技术带给人类什么?丰厚的民生物资。可是问题是锋利的科学技术也能够摧毁地球,也能够摧毁人类。问题出在哪里?现在找不到问题。中国的老祖先告诉我们,上面的那两个字就是解决方案,正德,你看正德发展完之后,把道德摆正之后才能发展科学,利用,科学发达之后民生就丰富了,厚生。你看正德、利用、厚生,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我们现在是怎么样?德不要,正德不要了;换句话说,基础不要了,地基不要了。我们要盖大楼,利用就是下面的楼层,厚生就是上面的楼层,一层一层盖上去。没有想到怎么样?楼房盖好了,生命也不见了,这是真的,这是事实。你看我们整个地球,到了现在成就这么样高度的文明,这是我们祖先想都没有办法想到的。好不好?你看从很多方面来讲,好,印刷术发达了,大家现在学习,这么样方便的这些资源、这些信息,很方便。可是怎么样?不受用。资源这么多,这么多方便的教育材料,可是怎么样?人不受益。古代的书是要用抄的,很难,可是个个有成就,个个都受益。我们就了解到,现在我们不要再追求效率,要追求什么?效益,要扎根,扎根重要。所以这里讲基础,「首孝弟,次谨信」。到这里就结束了吗?不是的,这还没有成就一个人,这只是把基础给扎下去,往上要提升,所以叫「泛爱众」,还要扩充泛爱众。

  换句话说,要把爱父母的那颗心,拿来爱一切年长的长者,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还是什么?还是指人的范围,爱自己的族群,也爱其它的族群;爱自己的宗教,也爱其它的宗教。大家怎么样?和睦相处,平等对待,泛爱众这还是讲人。这个众只是讲人吗?不是的,拓展到我们能感知到的一切生命现象,所谓所有的动物、所有的植物都包含在这里面。这个时候他有根本了,他能爱他的父母,他自然能爱他的亲人,自然能爱他的朋友,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他自然而然的能够推而广之的,去爱护一切的动物、一切的植物。末学真的愿意相信,这样的一个次第来推广,我们不用教环保,不用教他,为什么?他自然爱。你不要教他爱国,为什么?因为他一定爱,他爱他这个家族,他一定爱他这个国族。这是很多外国人他百思不得其解的,他说为什么世界四大古文明统统都不见了,只有一个中华文化还存在?这个外国人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欧洲有一批的学者,就专门针对这个问题来做研究。他们后来的研究报告是这样子说的,他说中国的历史,虽然经过两次的亡国,元朝跟清朝亡国了,外族统治,可是它的文化没有断掉。可能是因为中国人重视家庭的结果,重视家庭,他家族的力量太庞大了,就我们刚刚讲的家谱,他爱民族。

  前一阵子一个节气叫清明,清明的节气,我相信在座的长辈跟学长们都会去扫墓。而扫墓的时候,如果我们留意墓碑上,墓碑的最上方,两边大概都会写两个字。末学祖先的墓碑上面写的那两个字是「银同」,银色的银,相同的同。银同它指的是什么?它指的是我们祖先来的地方,叫做饮水思源,我们祖先来的地方就是银同。其它的有世安、有鲁南很多很多,这个叫不忘本,这就是孝道,这就是慎终追远。你看他爱这个家族,他能不爱这个国族吗?为什么他爱这个家族,必然爱这个国族?因为覆巢之下无完卵。你看这个鸟巢翻覆了,里面的卵还会完整吗?不会完整了。所以国家都亡了还会有家庭吗?不会的。我们华人不管他迁到世界的哪个角落,末学在印度尼西亚、在马来西亚都看到很多的宗祠,为什么?不忘本,他没有忘掉这个根本。这样的一个根本才能让他爱这个地球,才能让他爱这个世界。末学告诉大家,真的,我们现在的教育为什么收不到效果?失根了,他没有这个根。因此我们这里讲到进阶,那就是「泛爱众」,他是进阶要把它扩充出去。

  最后我们看到「而亲仁」,还有「有余力,则学文」,为什么这里又提出来要亲仁?末学告诉大家,这叫师承。前面我们讲到「首孝弟,次谨信」,这么好的道理谁来教?没有老师,谁能教这个道理?后面这一段标明师承,老师。所以中国文化的两大支柱,我们在这里统统看到了,「首孝弟」,你看讲孝道,第一个讲孝道,「而亲仁」讲师道,所以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而这两个支柱成就一个人,你看成就人不容易,要有什么?至少要有两股力量,第一股力量来自于家庭,我们叫夫妻配合;第二股力量来自于学校,我们叫亲师配合。「总序」把这个都讲完,完全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老师教学生什么?教学生孝顺父母,而父母教子弟尊敬老师,配合起来教。我们现在人因为忽略这样的一个教育,所以不知道怎么教孝。而有些家长上过《弟子规》的课之后,回去他也知道孝道的好处,可是怎么样?很为难。为什么为难?因为三口之家、四口之家,他的难处在哪里?有位妈妈回去,确实这个孩子因为他还没上学,那怎么教孝?妈妈就告诉这个孩子,她说「孩子(那孩子还很小),你长大要孝顺妈妈。」这个孩子告诉妈妈,「妈妈,我为什么要孝顺你?」所以为难,要叫父母教孩子孝顺父母,这个话父母讲不出口,讲不出来,这个确实不好教。如果有亲师配合就不一样,你看老师教导孩子孝顺父母,好教。再来,在家庭里面夫妻配合,怎么教?过去不是说只有三代同堂,过去有五代同堂,末学还有看到有七代同堂的。

  在历史里面记载有一个九代同堂的,这在唐朝,张公艺九世同居,你看九代同堂。唐高宗就是因为知道有这么一户人家,专门亲自到他家去拜访,我们讲临幸,帝王临幸张府。他就问张公艺这个家长,他说「九世同居这在历史上没有看过,你是如何做你们的家教?你们的家风如何维持?」张公艺就向皇帝要了一张宣纸,于是乎就在这个宣纸上写了一百个忍字,「忍」,呈给了皇帝。历史上是这么记载的,说皇帝看了之后,眼泪都流下来,这太感人了。这皇帝看到这一百个忍字,你要晓得,它为什么感人?皇帝深有感受,他没有感受他怎么会有共鸣?深有感受,这相忍为国,相忍为家。你看夫妻配合就是一个忍字,它能够维系那么大的家族。所以怎么教孝那就简单了,换句话说,我们现在讲说它有演员,什么演员?爸爸孝顺爷爷奶奶,孩子就懂得怎么孝顺父母。现在为什么难教?因为没有演员,三口之家没有爷爷奶奶,你说父母怎么教孩子孝顺?没办法教了。所以我们这个时代,末学跟大家建议,我们将来要盖房子,要设计三代同堂的现代化建筑物,要设计,为什么?教孝好教。

  再来还有一个办法,那是我们净公上人老教授提出来的办法,让企业做家庭,以企业来做家庭,把过去家族担负起的养老育幼责任,由团体来承担,这个妙。你看现在光是讲我们的社会福利,国家怎么样?负担很重。而这些负担最后转变成人民的税金,因为我们现在纳税,税金比起三、四十年前,那重了,加重很多。而福利做得愈好人民的税金就愈重。可是问题来了,这些是福利吗?比如说我们养老,养老院很多,养老院是福利吗?各位长辈,想想看我们自己,有哪个人愿意老了之后,到养老院里面去?设备很好,可是缺了什么?缺了亲情。哪个人老了之后不想含饴弄孙?可是我们付出了这么多的税金,盖了那么好的设备,居然最后是把我们老年一生的幸福,埋葬在那个豪华的养老院里面,你看这个情何以堪?这个不是福利,看起来是很好,可是那不是真正的幸福。真正的福利是什么?家庭养老,家族负起养老育幼的责任这个高明,这个设计高明。不但把我们的税赋怎么样?减少了,又让更多的家庭得到亲情的温暖。你看这是了不起的见地。我们就可想而知,要恢复这样的一个传统,可以透过团体来承担,把过去血缘的家族扩大成道义之家。所以我们这里就讲养老。

  再来育幼,育幼是怎么样?家族的学校,子弟学校,我们就讲私塾,自己聘请有德行的家庭教师,你看亲仁。所以我们从这里就可以联想到,为什么古代的帝王他聪明?他找到全国最好的师资来教他的皇储,为什么?因为皇储没有教好,国家就灭亡。你看他有责任感,他对于下一代的教育负起百分之百的责任,亲仁。所以我们了解到这点之后,我们羡慕吗?我们佩服古代的教育思想。因此在家庭里面成就一个人的生命,在学校里面成就一个人的慧命,
 楼主| 发表于 2018-4-14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师承来成就这叫亲仁。亲近谁?仁德之人。这是「标显师承」。

  下面「有余力,则学文」,指的是什么?经典。有老师还要有什么?教材,还要有教具,学文。为什么叫余力学文?它的意思是告诉我们,不是孝悌、谨信做完了之后,有空再来读书,不是这个意思。这个余力是告诉我们什么?学文要找到根本。学文的根本在哪里?在孝悌、谨信这就对了。换句话说,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读书志在圣贤,读书志在明理。读书不是为了将来要有多少薪水,不是这个,这不是它的目标,不是它的方向。读书是在把孝悌、谨信做到圆满;换句话说,没有读书,孝悌、谨信就不容易做圆满。虽然有心要做,可是怎么样?做不圆满。为什么?不明道理。你说要做到孝顺,不读经书如何真正做到孝顺?都是什么?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看法来孝顺父母。换句话说,我们现在认为什么是孝顺父母?很多人会觉得说,我每个月有给我父母薪水。给我父母两千块那就孝顺,那是我们自己的意思在孝顺,那是真孝顺吗?未必,未必是真的孝顺。他为什么不懂什么叫孝顺?没有学文。所以学文的目的在哪里?圆满孝行、圆满悌道,圆满行谨言信的目标,要圆满它,必须从学习圣人的经典开始做起。所以根本在哪里?根本在孝悌谨信。而读书只是什么?工具,只是手段而已。所以它讲「余力学文」是这个意思,告诉我们学必须要找到根本,无本之学不可取,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们看到整个「总序」,把整篇文章的脉络、整篇文章的宗旨,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末学在「总序」的下面写了四个字,叫「堪拟序分」,什么意思?这就像是我们读过佛经,佛经有三分序分、正宗分、还有流通分,这就像是序分一样,把一篇文章的目标、方向、宗旨,标明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学这篇文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把它清楚了,所以序分重不重要?太重要了。举一个例子,「譬如食蜜,中边皆甜」,这碗蜜中间跟旁边甜度一模一样,不会说中间的蜜比较甜,旁边的蜜比较淡,不会;不会说上层的蜜跟下层的蜜不一样,你把它搅拌之后,它统统都是一样,均匀了统统都是一样。所以我们不要看「总序」很短,我们就把它轻忽了,错了,「总序」它的分量,跟经文正文的分量一模一样。所以我们往下看,我们开始研究经文。末学念一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去恶就善。奉持经戒。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3 21:57 , Processed in 0.146252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