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14|回复: 5

[其它] 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卷第三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3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许止净居士]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卷第三


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卷第三

  △四弘法。内分六。一应化,二说法,三锡嗣,四护法,五牖慧,六证果。
  曰应化。(一)则有传佛心于熊耳,禅开五叶之华。示儿泣于鹰巢,灵显两朝之迹。(二)括里沙弥,称名解脱。泗州大士,具足神通。(三)金沙滩上,妙女传经。忠孝祠前,道人授卷。(四)道行洱海,争传七化之形。居寄潮音,爰作二士之传。(五)剃度昙藏,知入道之堪嘉。教授普明,信度生之宜广。(六)佑孝亲之施氏,两来妙海宫中。慰寻母之吴君,三现大庾岭畔。(七)三年常唤,竟令宿业潜消。半卷偶持,直使亡亲得度。(八)簪花老婆,导帝行施。碧眼胡衲,戒王弭兵。(九)驾云而逝,曾钦花子之名。斩首无伤,再挽缁流之劫。(十)饷短姑于海上,境不碍心。宿孝子于山头,亲原是佛。(十一)下至为超鬼趣,尚彰焦面之身。欲度微虫,特示妙香之口。是皆以同类之形,作共居之化。此大士弘法者一也。
  [一]传灯录。菩提达摩,得正法眼藏,泛重溟,达南海。梁武帝诏至金陵,不契,潜往北魏,于少林寺面壁九年。后得慧可,传佛心印,乃坐逝,葬熊耳山。后二载,魏使宋云,遇于葱岭,师持只履,翩翩独行,问何往,曰西天去。云回奏魏主,启棺视之,仅只履存,世传是观世音化身。 高僧传初集。梁宝志大士,初金陵东阳朱氏妇,闻儿啼于鹰巢中,梯树取之以为子。师僧俭习禅,宋太始初,忽僻异,杖头挂剪及镜,或挂帛。齐建元中,稍现异迹,与人言,初难晓,后皆验。梁武帝甚崇礼之,诏有水火不能焦濡,蛇虎不能侵惧,语其佛理,则声闻以上云云。尝命张僧由写像,志剺面,出十二面观音,妙相殊丽,或慈或威,由不能写。又陈征虏举家事志,为现真形,光相如菩萨。其他灵迹,不可胜纪。
  [二]傅大士语录。大士梦世尊告曰,吾遣一沙弥,助汝扬化,忽于口中出一小儿。后慧集至,即梦中所见沙弥也。集吴郡富春大括里人,见傅大士,解说法门,朗然开悟。乃游行郡国,布施放生,救苦治病,种种功德,难于尽述。傅大士谓人云,慧集是观音,普愍是文殊。 高僧传三集。唐僧伽大士,葱岭北何国人,游方历江淮间,始露神异。尝卧贺跋氏家,身长其榻三尺许,现十一面观音形,贺遂舍宅为寺。中宗迎入内,尊为国师。遇有疾者,或拂以柳枝,或令洗石师子,或掷水瓶,或令谢过。却彼身灾则求马,警其风厄则索扇,或认盗夫之钱,或咋黑绳之颈,或寻罗汉之井,或悟裴氏之溺。预知天雪,救旱飞雨,神变无方,测非恒度。帝问万回师曰,僧伽,何人也,曰,观世音菩萨化身也。
  [三]观音感应传。唐元和十二年,陕右金沙滩上,有艳女挈篮鬻鱼,人竞欲室之。女曰,余授经一夕能诵普门品者事之,黎明能者二十。女曰,一身岂能配多夫,请易金刚经,如前期,能者复居其半。女又易法华经,期以三日,唯马氏子能。迎入门,女即死,糜烂立尽,遂瘗之。他日有僧同马氏子启冢,唯黄金锁子骨存焉。僧曰,此观音菩萨示现以化人耳,百讫,飞空去。宋景濂有赞。 杨忠愍家训序。陈君选,子病瘵,往南海祈祷。中途游忠孝祠,闻呼其姓名者,惊视,则一道人。谓汝有积愆,报在汝子,求菩萨宜体亲心,济贫乏,力行善事。出一卷,曰此杨椒山家训十九条,能遵行,子疾当痊,若广播,获福无量,言毕,忽失所在。选悟是大士化身,即归家,述所遇,子闻之欣喜,而病减半,月余全愈,后登第。
  [四]洱海丛谈。载观音七化,一唐永徽间,化白须老人,戴红莲瓣冠,披袈裟,持钵至农家乞食。二化梵僧,持钵向馌妇乞食。三化梵僧,坐宝山磐石,前有青牛,左有白马,右有白象,周遭覆五色云。云中二童,一执杖,一持镜,良久乃隐。四化一僧,持杖擎钵,牵白犬乞食开南郡,村多盗恶犬,乃执僧支解之,须臾复生。更杀之,焚骨为灰,贮以竹筒沉水中,须臾裂竹而出,形体无损,一村惊惧皈依。五化僧执杨枝,蹑木屐行,走马追之不及,箭射之,箭皆化为莲华。今洱东所谓莲华菜也。六化游僧,忽腾空,现大士相,光芒不敢仰视,有老人铸此相奉祀焉。七化僧名菩提陀诃,云吾西方莲华部尊者阿嵯耶观音,行化至此,今安在,语讫化去,即大士化身也。 普陀志。明万历间,潮音洞南,山顶,来男妇各一,形如丐,而词锋不可犯。问其姓名,则曰有何姓名,问其年纪,曰有甚年纪,问何处人,曰有何方所,问见何道,曰眼见大海,耳闻风声雨声潮声鸟声,问作何工夫,曰想起观世音,便念几声,无甚做工夫处,后观者如堵,乃曰汝等各安隐去,问我何为,遂不见。释真一作二大士传以传。
  [五]高僧传二集。唐昙藏,年十五,欲出家无师,敬诵观音,寻闻钟声,见僧寺求剃落。剃已,即遣出门,约行百步,回望不见。后为大法师,太宗五请说法,两请入宫。 观音本行经序。宋普明,在上天竺,见老僧云,汝单修无上乘道,独接上根,焉能普济。当三乘演畅,顿渐齐行,广度中下,方报佛恩。师问何法度人,僧曰,此土与观世音菩萨,夙有因缘,可将菩萨行状本末,流行于世。供养持诵者,福不唐捐。于是尽宣其由,言已隐身而去。
  [六]狯园。明尤锡绶,妻施氏,孝舅姑。忽患膈症,有道姑云,自南海来,名妙海,与一黑丸服之。问持斋乎,答,时持时破,曰,此魔也,于额书一符镇之,出门,忽不见。明日遂进饮食,次年偕姑诣普陀叩谢,见妙海宫三字,益信大士显化。归后复一道姑来,曰我已功行圆满,惟一点度人心未了。复叹曰,汝有五短相,日月三光短,父母相遇短,手足短,夫妇缘短,六亲缘短。汝算只廿九,因捐资铸金像一尊,又曾施经板一块,更于饥人舍饭一瓯,三善延三载。又遇肉身菩萨点化,故不即夭。施下拜求度,乃授三戒,一断夫妇情,二除烦恼,三弃资财业缘。出鼎炉,奇香弗郁,插四种华,杏,芙蕖,紫萸,红梅。华栖燕雏蝴蝶各一对,曰,此兜率宫中宝也。施复下拜,转盼不见,炉香华鸟,一时顿杳。 鞭心录。明吴璋,母选给内廷,后随亲王妃之韶州。璋弃家访母,舟设大士像,哀祷恳至,愿必见母。比抵韶,而母又从王之饶州。璋奔驰沙砾,赤足皲裂,卧寺庑下,有道人自言焦姓,敷以药,立愈。过庾岭,黑虺啮足,痛极晕倒,复见焦道人涂以药,痛立止。投荒村茅舍,遇女甚美,璋曰,吾心似枯藤,岂有淫意,奔出门,而茅舍不见。雪深数尺,匍匐前征,憩古庙,又见焦道人来,拊其背曰,为母忘躯,铁汉哉。天不负汝苦心,见母不远矣。出饼啖之,顿忘饥冻,天明寻路至饶,启王,乞母终养,王初不允。后母病革,命入见,已昏不知人,璋焚香吁天,刲股作糜以进。母苏,相抱哭,王贤之,赐金帛,命奉母归。后子洪,孙山,俱官尚书,科第不替。
  [七]高僧传二集。隋洪满,在俗时双足挛躄,诵观音经三年。忽见一僧前立,问师何来,曰以汝常唤故来。汝前生拘缚物命,余殃致尔,汝瞑目,吾为汝疗之,满觉两膝上如拔去数寸钉。开目,失僧所在,乃悟是观音。 下句,见拯堕之十六联注。又金刚灵应,亦载此事。
  [八]普陀志。清康熙廿八年,南巡。将到禾城,忽见老妪簪红华一朵,独操小舟,直过御舟前。帝问何船,曰渔船,有鱼否,曰有,倏不见,人称大士化身。遂赐帑重兴宝刹。 普陀志。宋越王史浩,祷潮音洞,得见瑞相。夜有僧访云,公当为太师,比文潞公,但官家用兵,须切谏。二十年后,与公会于越。后史以故相镇越,有道者自称与丞相有旧,阍拒不纳。索笔书云,黑头潞相,重添万里风光,碧眼胡僧,曾共一宵清话,遂去。浩忆普陀事,追之不见。
  [九]明嘉隆间,有花子观音,不知姓名,尝带索蓝缕乞食,因而为号。在京千佛寺金刚脚下卧,善知人未来事。每乞食,伽蓝神先为感梦。万历九年,吐火自焚,驾云而逝。 纪史通鉴。明洪武间,顽民犯奸,每窜迹缁流中,帝恶之,集犯者百人,掘地埋其躯,十五并列,露其头,以斧削之,一削数颗。有异僧名自在者,预其列,因示神变,头去随生,凡数次,乃释其余。 又高僧传初集。宋昙始,赫连勃勃破关中,斩戮无数,始亦在内,而刃不能伤,勃勃乃普赦沙门不杀。又拓跋焘,毁灭佛法,分遣军兵烧掠寺舍,僧尼悉令罢道,有窜逸者,捕得必斩。始忽杖锡至宫门,焘命依法,屡斩不伤,更大怒,自以佩剑斫之,体无余异,乃兴复正教。
  [十]普陀志。相传有姑嫂二人,虔持数年,至山礼大士。抵岸,姑天癸忽至,嫂短之,姑亦自惭形秽,不敢登岸。俄海潮生,舟中乏食,忽一妪投小石水中,履而登舟,持箪相饷,姑异之,未敢言。嫂归以告,知大士现身,嫂返殿叩谢,见大士像,衣裾犹湿云。 梦花杂录。孝子张屠,每晨洁盘匜进饮食,奉母毕,乃担肉于市。易酒脯归,侍母膳,母不怿,则作演剧状唱歌,母喜,屠亦喜。乡有结伴谒南海者,屠欲为母祈年,请偕往,旅邸夜忽大呼,伴问故,云梦闻吾母唤声,众厌而弃之。屠独行迷路入乱山中,见一茅舍,有老人瞑目趺坐,屠求止宿,老人谓普陀去此数千里,汝何能往,且汝家自有佛,不必往灵山也。侵晨促之起,贻饼二枚,曳往山后,挥之去。屠食一饼,足健异常,行里许,见雉堞,谛视,乃故里也,自念此非菩萨示我乎。趋归,出饼啖母,如嫩篁,甘香溢口,母逾九十卒,屠入山不知所终。  附记。梦厂杂著。汉口闵贞,幼失怙恃,稍长,见人伏腊悬父母图像,痛二亲遗容不见,遂学画,尽得其妙。朝夕祷观音,求慈力使与己亲貌似者,前来而图之,人笑为呆子。一日有绐之者曰,昨见翁媪,携筐拄杖,酷类令亲,向荆襄道上去。贞疾趋,一日行二百余里,果见翁媪,延之返,写毕,二人忽不见。父老观者,谓其像酷似贞之父母,叹孝心感动大士也。
  [十一]上句,见叙意第四段面然形像注。 大乘庄严宝王经。观世音菩萨,欲度有情,现蜂形,口中出声,南无没驮野,彼诸虫类,闻声称念,皆得往生,因名妙香口。没驮野,即佛陀耶。
  曰说法。(一)则有顶摩慧日,劝念洪名。面责婆罗,毋求王位。(二)指示灵照,净土非遥。训诲百娘,西方应礼。(三)奉大明咒经,须知重大。诵金刚般若,务要虔诚。(四)烧香祈福,字纸无捐。诚谨持经,秽柴当禁。(五)谕江宁之吕叟,为善必获祯祥。叹钱塘之屠公,过刻殊伤仁厚。(六)持经必跪,常殷恭敬之心。戒杀得生,广布慈悲之化。(七)世风日下,鬼神伺察加严。送心到西,菩提自然不退。(八)盖娑婆国土,以声论而得宣明。愚昧群生,虽现身不知说法。(九)故或定中亲授。或梦里相传。一历耳根,便含道种。(共二段)
  [一]高僧传三集。唐慧日泛海达天竺,礼如来圣迹。于健驮罗国,城东山上,虔祷观音,亲见现身。诲以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发愿往生,见佛及我,得大利益。汝当知净土法门,胜过诸行,归后赐号慈愍三藏。勤修净土,著往生净土集行世。 唐三藏传。戒贤为玄奘讲瑜伽时,一婆罗门言,我曾于布磔迦山,观自在菩萨像前发愿为王。菩萨现身呵责云,某时有戒贤,为支那僧讲瑜伽,汝往听,因闻法得见佛,何用为王,今果然矣。
  [二]佛祖统纪。宋灵照,开净业社,与者二万人,多获验。常梦中见三圣仪相,跪问,照诵大乘经,期生净土,克果愿否。观音指曰,净土不远,有愿即生。 夷坚志。宋王百娘,少孤,既嫁而寡,依舅之官舍。绍兴间,病瘖聋,舅令归诚观音,遂晨夕礼拜。尝假寐,见菩萨瑞相端严,训诲拳拳,劝礼西方弥陀佛。授偈云,愿力周沙界,云何独礼西,但能回一念,触处是菩提。并令普劝人诵,不一月病愈,心亦明了。
  [三]异谈可信录。郑国相妹,被狐祟,诵心经得免。复有女鬼附体,自云缪三姑,国相许诵心经三百卷超度,合掌而谢。后妹梦大士谕曰,缪得心经三百卷,成地仙,我之心经重大,宜加敬奉持。  心经,亦称大明咒经,鸠摩罗什译。 海南一勺。清道光间,浮梁严瑞能,病亡。冥役拘至一署,方就审,大士至,披莲华帔,随一黧叟。大士谓瑞能寿未尽,何拘来,遂杖役。又云,瑞能三代不食牛犬,合家持观音斋,诵观音经,此黧叟可证。谕毕,带游各地狱,谕回阳后,令家人持斋念经,务要虔诚。又金刚经功德不可思议,诵者慎勿有始无终,送回家,乃苏。
  [四]惜字编。金陵观音庙,二六九月,进香云集,抛弃裹香字纸,信足践踏。皖人孙友梅,祷母病,梦大士示曰,烧香者多欲祈福,若弃字纸,反多造罪。汝可传谕众人,敬惜字纸,友梅醒以语人,抵家,母病愈。 问心编。宋政和间,李八,患大麻疯,医云不治。李初诵观音经满三藏,至此,有一僧与药一丸,李受而未服。夜梦僧云,吾观世音也,汝平日多用秽柴蒸食,触犯鬼神,故患此病。念汝诵经诚谨,特赐一丸救苦丹,缘何不服。寤而服之,须眉复生。
  [五]南海慈航。江宁吕公,病笃,梦大士云,汝以诵经好善增寿。宜普劝世人,为善降祥,作恶降殃,丝毫不爽也。 清屠潜园太守,病笃,梦大士谓曰,汝夙世为官,公而刻,殊伤仁厚,又多戕物命,宜得短寿报。幸病中利济为怀,誓愿坚固,可以益算。
  [六]净土圣贤录。吴氏,张姓妇,持斋修净。梦观音大士教以跪念,故念佛必跪。 下句,见愈疾第一段二联,王应吉事。
  [七]上句,汤聘回生,见长寿第三段七联注。大士更谕聘云,汝遇色不淫,故来相救。今日人心险诈,鬼神伺察极严。如某应得第,以行失检而移迟,某修善,俟功满而降福,汝宜信心乐善也。 西方公据。彭际清,妻费氏逝。黄敬敷为叩普门大士,大士示云,一念能回向,送心先到西,功修久已积,终不退菩提。 [八]楞严经。今此婆婆国,声论得宣明。 观音感应。唐文宗御馔中蛤,现菩萨相,问惟政禅师。师曰,物无虚应,乃启陛下信心,以节用爱人耳。经云,应以菩萨身得度者,即现菩萨身而为说法。帝曰,现菩萨身矣,未闻说法。师曰,陛下信否,帝曰,焉敢不信,师曰,陛下闻说法竟。帝大悦,戒食蛤,诏天下寺院,皆立观音像。 [九]定慧相资歌。瞥闻法,才历耳,能熏识藏觉种起。
  (一)他若元谟就戮,十句经传。敬德将刑,高王灵著。(二)山东御史,咒述白衣。燕邸王妃,经称梦授。载之简编,应如桴鼓。固匪魔民符谶,妄敢攀援。亦非灵鬼乩坛,所能假托。此大士弘法者二也。(此带颂世俗经)
  [一]宋书。王元谟事,见免杀第一段一联注。太平广记。载元谟梦人教诵观音经千遍,谟曰,命悬旦夕,千遍何可得。乃授云,观世音,南无佛,与佛有因,与佛有缘,佛法相缘,常乐我净,朝念观世音,暮念观世音,念念从心起,念佛不离心,所谓十句经也。法华感通。亦称元谟梦人教诵普门品,然一夕诵千遍,实觉不易,似以太平广记所纪近是。至南海慈航。谓诵高王经。不知元谟为拓跋焘所败,至高欢时,约早八十余年,此时何有高王经之名,世之诵普门品得验,而传之误为高王经者,大抵类此。齐书。定州孙敬德事,见免杀第一段四联注。所谓救苦经,亦称救生经,或谓即十句经。但三宝感通录。谐有诸佛名,则当是世俗所传之高王经也。
  [二]上句,见免刑十二联注。 明成祖为燕王时,其后于元旦定中,见大悲观音,现种种异彩光明,幢幡璎珞,楼阁庄严,大士谓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可消灾证果。汝将为天下母,福厚性明,可任付嘱,拔济生灵。乃以甘露灌顶,身心清凉,梦醒,口有异香,持诵梦授经咒无遗。靖难时,城中数困,赖此经力庇荫。他如心经中下二篇,观音本愿等,皆后人伪造,断不可信。
  曰锡嗣。(一)则有菩萨万回,名题佛柱。台宗遵式,梦授明珠。(二)老僧托宿,有述古之念常。明星入怀,得宏戒之慈藏。(三)螺溪尊者,传以继忠。鱼篮老妪,送来源正。(四)恪恭受像,璧峰诚智慧之男。宴坐作观,国宝正太师之位。(五)圣达奇相不伦。静之骨观明净。(六)求从塔寺,大觉不昧其师承。梦烛神光,道丕尽孝于父母。(七)大通赐号,博极群书。开诇行慈,并遗生命。(八)授来珠贯,得圆谛之雪窗。吞以金光,有碎虚之疏石。(九)名驰观幻,曾任太史之官。统纪绎堂,克绍婴儿之行。(十)仰僧家之北斗,名著憨山。作苦海之南针,道崇蕅益。(十一)瞽庵则云中现相。颛愚则梦里投怀。(十二)耶溪称师子之儿。寄禅等穆公之兆。人见辉腾僧史,喜龙象之蔚兴。庸知赐以法嗣,受灵山之付嘱。此大士弘法者三也。
  [一]谈宾录。两京记。唐万回,俗姓张,母祈于观音像而孕。生后如愚,因往安西兄戍所,早去晚归,日行万里,始大异之。玄奘至天竺,见佛柱题云,菩萨万回,谪向阌乡教化,归见回,师礼之。则天迎入内,语事多验,见僧伽大士,礼谒甚恭。大师拍回首云,小子可行矣,大师化后,回亦卒。 莲宗宝鉴。宋遵式,母祷观音,梦美女授以明珠而生。生七月,能诵观音,苦学咯血,见白衣大士垂手指其口,引出数虫。又指端出甘露注口中,身心清凉,宿疴顿愈。顶相高寸许,手垂过膝,声如洪钟,赐号慈云忏主。
  [二]慈林集。元念常,号梅屋,母祷大士,梦庞眉老僧托宿而娠。生时有瑞光异香,出家,博究群书,帝师尊宠,著佛祖通载集行世,时号僧中班马。 高僧传二集。唐慈藏,姓金,父武林,新罗国王族也,造千部观音经求子,母梦星入怀,生慈藏,宏演戒律,位当宰相,频征不就。王怒,敕使入山刃之,藏曰,吾宁持戒一日而死,不愿一生破戒而生,乃舍之。至中国说法,降甘露,帝眷优崇。
  [三]佛祖统纪。释继忠,字法臣,父母求嗣佛庙,同梦一僧授以子,曰螺溪尊者,寄汝养之。出家得疾,行请观音三昧,大士放光,以水灌顶,疾即愈。洞悟教观,雪窦显曰,四明之道有传矣。 普陀志。中赞源正,母祷大士,梦老妪提鱼篮入门,遗一鲤而孕。生之夕,明如曙色,推命者谓寿有亏,因出家,后得法于绎堂。
  [四]稽古略。宝金,号璧峰,姓石,父母均好善,有僧以观音像授母曰,谨事之,当生智慧之男。未几生师,白光照室。 元太师国宝,名安藏,号龙官老人。其父宴坐作观音观,忽有人抱童付之,母遂孕。及生,红光满室。五岁时,一卧三日夜。云文殊为我说法。后坐逝,异香馥郁,圆相凝于室,白毫光向西南去,五色舍利无数。
  [五]高僧传二集。真观,字圣达,父母洁斋立誓,诵药师观世音金刚,以求智子。及诞,奇相不伦,左掌仙文,右掌人字。 又静之,父母念善而无息胤,祈求遍至而无所果,遂念观音,旬内有娠,年八岁,乐弥陀观行,见美境,骨观明净。
  [六]禅林僧宝传。怀琏,母祷泗州僧伽塔而生,皇祐间,赐号大觉。持律严,上赐龙脑钵盂,琏对使焚之。少学于晓舜禅师,舜为郡吏所忌,令改民服,走依琏,琏馆之正寝,执弟子礼。王公来候者怪之,琏以实对,仁宗赐舜再落发。 又后周道丕,母许氏,持普门品求子,梦神光烛身而妊。后出家,岁荒,辟谷养母,往霍山求父骨,集众骨诵经祝曰,动转者,即父骸,数日果有枯髅从骨聚跃出,至丕前摇曳良久,丕痛哭持归。未至家前一夕,母梦夫归舍。
  [七]角虎集。宋善本,元丰间赐号大通,母祷白衣大士而生。博极群书,定中见弥陀现金色身。 慈林集。开诇,张氏子,母祷大士而孕,生于大士成道日,满室光发。祖母有遗金数镒,岁饥,悉施之,施毕,更有乞者,恨无以济,发愿舍身生王家,登观音岩投身下,竟无伤损。知是大士慈护,发愿出家,父有留难,夜梦白衣人促之行,门闼洞开,遂遁,得剃度。
  [八]高僧传四集。元悟光,号雪窗,母感大士授贯珠而孕。及生,有风云光景之异,出家苦究有省,三谛圆融,一心朗彻,赐号佛日圆明普济禅师。 又元智[日+霍],日本国人,母祷大士,梦吞金色光而孕。生时祥光盈室,梦游中国疏岩头,更名疏石。修忏感神现空中。参叩久之,身仆大悟,有等间击碎虚空骨之句。
  [九]稽古略。愿登,母陶氏,祷大士而生,出家住水西寺,著观幻子内外篇,合儒释一贯,宋濂荐之明太祖,敕除翰林之职。 普陀志。绎堂心明,邵氏子,母梦白衣大士手抱婴儿入室而生,得法于潮音和尚。 涅槃经。婴儿行品,不能起住来去语言,是名婴儿行。
  [十]一行居集。憨山,名德清,俗姓蔡,母梦大士抱儿授之而生。九岁能诵普门品,著述极富。 又蕅益名智旭,吴县钟氏子,父岐仲,持白衣大悲咒十年,以祈子,母梦大士抱儿授之而生。生平撰述都四十余种,而弥陀要解,尤为简切。
  [十一]高僧传四集。明显示,字瞽庵,母梦观音现五色云中而孕。屡兴兰若,声望日臻,后专志西方,屡感瑞应。 又明观衡,字颛愚,母梦大士携童入门,亟取抱之,生衡。常念观音号,自在流露,出于不自知。后月夜经行,于楞严宗旨,得最上正觉。述礼观音仪一卷,率众熏修,得真实行者十五人。
  [十二]高僧传四集。明志若,字耶溪,母晏氏,祷白衣大士,求生佳儿。梦跣足僧谓曰,吾与汝作师子儿,觉而生若,演经坐禅,称一代师匠。 又清敬安,字寄禅,别号八指头陀。母祷白衣大士,梦兰而生。不学而能诗,精修禅定。蛇虎不为害。又梦兰,见得子第一段第十联注。
  曰护法。(一)则有位绍戒日,为印度之明王。身留辩僧,偕修罗而长住。(二)求通华语,竟更跋陀之头。为变秦音,即换知玄之舌。(三)握刀天将,嘱道冏以受香。执戟神人,警慈恩之行路。(四)法桥祈报,响遏行云。净意感恩,心知阴相。(五)周理无蹇涩讥评。董伽省本来面目。(六)吞来硃颗,等道家服饵之仙。咒破石屏,作佛法干城之选。(七)起征发愿,道源梦供经文。元履炷香,冒公即遗善本。(八)岩石现乎咒文。竹里传来印诀。(九)连称菩萨,启总镇之奏闻。梦到补陀,坚孝宗之信仰。(十)入荆王之梦,乞补衣裳。登俨斋之门,愿新相好。(十一)彦琮有授碗之兆。觉范叹堕像之灵。(十二)梦警而返金躯。杵击而完宝石。(十三)卖纸忽惊断截。易釜更索偿还。(十四)素屏岑寂,代除阿秀之凶。古庙尘封,托救万蓝之厄。(十五)施金反噬,现白衣而解围。附载遭沉,引明灯而施救。(十六)道宪水中,捧来菩萨。维新足下,托以莲华。(十七)垂失衣钵,道汪以云雾生全。投入蒸笼,元礼得僧人挽救。(十八)关帝有禁荤之谕。游魂避护戒之神。(十九)举元坦而梦牛。记元达之赐紫。(二十)湛修授咒,地无猛虎之殃。贞辩安禅,心绝天魔之侮。(二十一)朱君感旧,绣像归来。张氏破斋,画帧毁去。(二十二)万寿楼上,定八卦之阴阳。孝感程门,示一年之休咎。(二十三)花云供奉,命授饿夫之餐。栖霞绝粮,嘱赠高僧之米。(二十四)勖僧端之净念。出闵预于淫窝。(共三段)
  [一]唐三藏传。戒日王,性仁慈,贞观初,欲绍位,祷观音求旨。大士示云,汝前世为比丘,福力当王五印度。即位后,数设无遮大会,玄奘至,极优礼焉。 又印度僧明辩,于观音前绝粒祈请,待弥勒下生。大士现身,令诵金刚咒三年,城南大山中,有修罗宫,可咒芥子,击石壁,壁开即入,待弥勒出,我当相报。辩如法行之,石壁果开,从而入者六人,观者万众。
  [二]高僧传初集。宋求那跋陀罗,南谯王师事之,请讲华严,师以未通华语,朝夕礼忏祷观音以求应。夜梦神持一人首易之,自后华言通晓,遂讲至数十遍,听者倾服。 他书有载昙无谶,亦有易首事者。 高僧传三集。唐知玄,蜀人,敷演经论,僧俗瞻仰,但恨语音不正。于象耳山诵大悲咒,梦神僧截舌换之,
 楼主| 发表于 2018-4-3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日即变秦音,赐号悟达国师。
  [三]法苑珠林。宋元嘉时,临川王镇广陵,请道冏作十日观音斋。夜深,众僧归寝,冏起礼拜,忽见四壁有无数沙门,悉现半身,一佛,螺髻了了分明。一长人手握刀,貌雄伟,捻香授冏,冏不受。壁中人语云,冏公可受香,以覆护主人。 唐三藏传。玄奘,住慈恩寺,故称慈恩法师。初往西域,困于流沙,见脱险第二段一联注。是时凉风触身,乃得少睡,忽梦一神长数丈,执戟麾曰,何不强行。法师惊寤进发,乃得水草。
  [四]高僧传初集。晋帛法桥,乐转读而乏声,于是绝粒忏悔七日夜,稽首观音。第七日觉喉内豁然,声彻里许,远近惊嗟,悉来观听。尔后昼夜讽经,哀婉通神,九十岁声尚不变。 列子。秦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立命全书。明江西俞都,赡才学,家贫授徒,子五而四夭,一子左足下有双痣,极聪秀,而失,女四而夭三,妻恸儿女,目双瞽。都自反无大过,惨膺天罚,每岁终,疏祷灶神。至四十七岁除夕,一叟角巾皂袍至,云闻君愁叹,来相慰。都述命运蹇厄,诵疏,声泪俱下。叟云,予早知之,君放生实无慈悲心,因人成事耳,虾蟹时登君庖。口过尤多,阴注历历。邪淫虽无,然见色心动,只无邪缘相凑耳。上帝见疏,察君并无实善可纪,而贪淫嫉妒念,高己卑人念,恩仇报复念,神注日多,逃祸不暇,尚何求福哉。都惊伏曰,公既通幽,愿垂救度。叟曰,从今屏绝恶念行善,不务名,不求报,不论大小难易,实心行去,纵力不胜,亦赞叹随喜,使善念圆满,久久自验。起走灶下而没,方悟司命神也。因别号净意,革非迁善,于观音大士前叩头流血,发誓求善念真纯,每晨诵大悲名百声,以祈阴相。一言一动,不敢欺肆,一切济人利物事,不论事巨细,身闲忙,人知不知,财继不继,皆欢喜行持,委曲成就。且逢人化导,惟日不足,如是三年。首相张居正,延主西席,联捷成进士,于杨内监宅,得晤其子。携归告妻,妻抚子大恸,子舐母目,双眼顿明。因书遇灶神记,以训子孙。 [五]高僧传四集。明周理,字彻融,语蹇涩,期期不明。因礼诵观音三年,梦白衣入室,授药三丸吞之,自是发言无滞。 又明董伽,幼慕禅宗,持大悲咒,感观音法施,得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
  [六]慈林集。清初尼等龄,专修净土,晨夕礼诵大士名不辍口,于中夜恍觉掌中有物,纳口咽已,拳中尚余三颗,赤类朱砂。自此绝食,了无饥渴,体如故,精神更健。 楞严经。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 高僧传三集。崇惠,杭州人,径山钦弟子,专诵佛顶咒,有神谓京室佛法,为外教陵轹,待师解救。惠西上,与道士史华,徒跣登刃梯,复入烈火,探沸油,餐铁叶,史华惭惶而遁。径山事状。谓惠诵俱胝观音咒于径山钦处,咒石屏裂为三。
  [七]金刚解义跋。清康熙间,马起征思邀同志,刊金刚经。夜梦白衣大士现金身,罗汉环绕,若接引状。翌晨张道源至,曰昨梦偕君诣古刹,见力士舁黄袱,香华簇拥,中供梵字经文,梵僧云,汝曹有大因缘,始遇之。起征告以共刊经之愿,乃悟梦有因也。 感应篇序。明钱养庶云,余礼云栖,于净土外,嘱奉感应篇。疾痛风涛盗贼中,甚著灵异。于元履同受教云栖,获报亦类。欲合梓流通,闻广陵冒公有善本,苦未能致。于乃炷香大士前,顶礼恳祈,越旬而广陵寄书来。计冒公削牍之日,正于君顶礼之时,大士何灵感若是哉。
  [八]阅微草堂笔记。清大学士伍弥泰言,向在西藏,见悬崖路绝石上,有天生梵字观音大悲咒,字字分明。非人力所能,亦非人踪所到,公一生无妄语者。 灵感赋。竹里老人何二如,常诵大悲咒,女与婢同梦父顶放白光,光中虬须人及垂发女,令同坐狮背见佛。曰,汝父未知印诀,令汝传之。诵咒两手合掌,大指交叉。右大指加左食指根,左大指加右大指节间,名大悲印。诵咒至第一娑婆诃,小指徐徐开放。自后每诵一娑婆诃,以次无名指而中指而食指,渐渐开放。至结处南无喝[口+罗]怛那句,将二中指一交。屈右中指搭左中指外缝,左中指搭右中指内缝。诵南无阿唎耶句,二中指一交,屈右中搭左中内缝,左中搭右中外缝。诵婆罗吉帝句,两手紧合如初,是为大悲诀。
  [九]普陀志。清圣祖南巡,总兵黄大来迎驾,夜寐中大呼菩萨者再,明日遂奏请重兴二寺。 普陀志。宋孝宗隆兴元年七月,梦游普陀,得异兆,御制观世音菩萨赞。 [十]南海慈航。明嘉靖间,荆王梦告者曰,补我衣裳,佑王子孙,王问汝何人,曰张目而视,侧耳而听,自知之,觉而惘然。一日见观音像,恍然曰,张目视,观也,侧耳听,音也。府侧有观音阁,往视之,栋宇颓朽,塑像剥落,亟命修饰,镌碑记焉。 又清康熙间,宝称庵僧慧如,因大士像坏,载募云间,月余无施者。一夕私置王俨斋中丞门,袁夫人梦素衣女云,自普陀来,化衣单,寤而告中丞,梦亦同。晨闻阍人言,大士像在门,炷香谢罪,呼僧至新像,送普陀。 [十一]高僧传二集。隋彦琮,居秦王内第,梦金色大人长三丈,执玻璃碗授之。后王造观音画像,身量所执,宛同前梦。 灵感赋。宋觉范洪,梦僧导入一室,壁有宝公菩萨之像,忽堕手中,化为十一面观音。觉而惊异,是日南州僧德逢,延妙手画观音像,书来乞赞,因大感叹。
  [十二]明宁波宝严寺僧,梦殿中铜像观音曰,我有难急救。起视失像,追三里,贼将毁,惊散请归。 吹影编。大德万寿寺后殿大士像,额衔红宝石,圆径寸。清乾隆初,有匪徒往窃,已施凿矣。僧大云甫禅定,患头痛,恍见护法神以杵击其额,心知有异,起视殿中,贼乃遁。今宝石依然,微缺一角,则凿痕也。
  [十三]灵验记。宋周世亨,发愿写观音经二百卷,施人持诵,以钱米付江纸匠,请造经纸。江造纸入肆贩鬻,及出纸,每幅皆断为六七段,惧而归,急制纸纳周。 普陀志。法雨寺大雄殿有铁观音一尊,其像首,即千步沙放光者也。江南武云山,载往金陵,募铸全身,有代邻持釜来施者,贪其新,易以破釜。夜梦金甲神索釜,寤而病,送釜忏悔,始愈。
  [十四]剪灯余话。元崔英,携妻王氏,赴永嘉尉任,舟中共酌,器皆金银,舟子沉英于水,杀婢仆,留王氏,拟作子妇,王佯诺之。值中秋,贼皆醉,乃登岸,逃入尼庵出家,名慧圆,日礼大士,密诉心曲。偶见画芙蓉一轴,识为英笔,因题临江仙词,有素屏寂寞伴枯禅,今生缘已断,愿结再生缘之句。后售于高侍御纳麟家。而英少习泅不死,以鬻书见赏高公,聘为西席。入馆,见芙蓉屏,并题词,泣诉于高公。公以夫人命迎慧圆至,更密访知屏为舟子顾阿秀施于尼庵,掩捕正法,原赃归英。出王氏,夫妇相持恸哭,赠以奴婢,送至任所。王氏感大士阴庇,长斋持观音经以终。 异谈可信录。赵天爵,令句容时,夜宿古庙。梦老妪面有尘积,谓万蓝厄我咽喉,速救我,惊醒,隐隐犹见。次早见观音像,宛如梦人。问僧,此地有万蓝乎,僧曰,前即万蓝家。唤蓝,问汝屋祖遗乎,曰屋本观音堂出入路,僧售于我,赵赎回,加修葺。后夫妇同梦老妪抱儿与之,遂得子。
  [十五]悬榻编。吴县白衣庵,有商人见观音像漏坏,解囊取金装修。僧瞰多金,醉以酒,将杀之,商哀求,乃置密室,逼自缢。时逻卒遥见白衣女入寺,侦之,女入秘室,卒蹑入,则商被缢垂绝。解商缚僧,而女不见,知大士化身,引卒救商也。 又车厩江上,有僧募修大士院,商人过此施钱,僧窥囊富,执欲杀之,商求自缢,乃许焉。江上数里外,有兵船,一白衣女登舟曰,渡我至观音院,重以金谢。渡至寺,商方就缢,众擒盗而商得免,谢如女言。 航中帆。明万历间,江阴焦某,赴任,有楚僧募得金六百,将往普陀树刹,附舟而南。一夕暴风,焦推僧入江,取其金,晨起忽见僧从水出索命与金。焦悸而病,归家延僧道荐禳,而僧只呼偿命与金,往南海去,出壁据床,扰不休。一日家人惊曰,僧又来矣,焦闻悸,欲自杀。而僧已至床前,曰某人也,非鬼也,去年堕水,忽见观音菩萨自空降,持一灯,引入芦漪,遇渔舟得救。今复募得金,往普陀偿愿,过此,闻君有异病,特来释杯蛇之疑耳。举家罗拜,僧去,鬼形遂绝。而焦竟死,一子有文名,忽投江死,僧由南海归复访之,叹息不已。
  [十六]广异记。唐僧道宪,因刺史托画观音七轴。令画工先行斋戒,以乳头香代胶,备极庄严。后过江堕水,急念观音,见水底有异光,所画七菩萨左右立,谓宪曰,但念阿弥陀佛。宪急念,其七菩萨并来捧足,即出水上,行四十余里,登岸。 灵感赋。秀水杨维新,长持大士神咒,登舟堕水,足生莲华,托住不溺。
  [十七]高僧传初集。晋道汪,从庐山远公出家,行梁州,为羌所围,垂失衣钵。汪与弟子数人,共念观音名,有顷,如云雾覆汪等身,盗索不得,获免。 唐卢元礼,病绝复苏云,见灶百口,气蒸沸腾,数千万人,在蒸笼中。遂念救苦观世音,愿以身代,解衣自投火中,忽僧挽出,送归。
  [十八]同生录。明初关帝降笔云,吾皈依普门大士,与韦驮尊者,同护正法,祀吾者勿用荤酒。 观感录。清无锡吏王某,顺治间,以钱谷事,狱死北都。后金汉光自京归,舟中闻人呼附载,曰吾王某,怨魂也,乞以舟隅居我南归耳。行数日,将暮,鬼求泊岸,云此地施食,吾欲往取。须臾归,曰观音大士主坛,无饭与我,谓生平喜食牛肉故。汉光惕然曰,吾亦食牛肉,今当戒之。语毕,鬼哭曰,天上护戒神来,吾不能留矣,遂去。
  [十九]灵感赋。宋元坦,住宣州兴教寺为首座。怀禅师欲举住持,恐太守刁景纯异议,求观音示梦于刁,刁果梦牛升座,以问怀,元坦姓牛,因定为住持。 宋僧元达,往天竺礼大士,见素衣女从寺出,谓达曰,曾舍人入中书,汝亦受师号。后曾拜相,达果赐紫。
  [二十]高僧传四集。清衍义,字湛修,恒持大悲咒,云能祛虎患。时湘人苦虎害,自相效法,大悲咒声遍山陬,虎竟潜踪。 又贞辨,刺血画观音像,有二天女来相挠恼。辨誓曰,我心匪石,吾以神咒被汝,岂容不去,自此魔竟无踪。
  [二十一]沧粟庵随笔。清朱明府芷湘之妻,王氏,十龄时,手绣白衣大士像,晨夕顶礼。于归后,像送尼庵供奉,未几谢世,芷湘闻有此像,恨未之见,后庵被火,尼携像徙山东鱼台,湘以拔贡朝考归,过鱼台,前夕尼梦大士云,吾要回江南,诘朝有官人来,当偕行。既而湘至,遂授像,湘不知即故妻绣,惟感旧惘惘而已。归呈外姑,一见恸曰,此吾亡女手迹也。 海南一勺。清道光间,浮梁张某,持观音斋。值斋期,某邻招饮,遂燃灯像前而去。比返,像被烧尽,而像旁贴纸,毫无火痕,知是持斋不虔之警。
  [二十二]南海慈航。清温如璜,敬奉大士,年施经卷。乾隆间,众以万寿楼空,谋祀大士像。璜梦大士云,祀我楼上,意良美。但此宫创未十年,即丧二僧,因石门所刻八卦,阴阳颠倒故也,识之勿忘。寤而视八卦果错乱,乃涂去而奉大士焉。 灵感赋。明孝感县程门,奉观音虔。吉祥则现喜色,死丧则示愁容,以卜一岁休咎。
  [二十三]异谈可信录。沧州插花庙尼,于大士诞辰,洁供毕,倦而寐,梦大士诏曰,寺外有四五辈,乞食不得,将殆,可撤供具饭之。惊醒,出视果然,自是撤供,即施丐者,曰菩萨意也。 明素庵法师,住金陵栖霞,岁馑绝粒,师宴坐七日不食,众僧无一退席。芜湖郝氏,梦大士告以栖霞僧饥,送米百斛,瞻师如梦中所见。
  [二十四]比丘尼传。刘宋僧端,世奉佛,姊妹誓愿出家,而姿美闻乡邑,富室媒合,母兄允之。临迎前三日,端遁佛寺,诵观音经,雨泪稽颡,日夜不休。三日后于礼拜中,见佛语云,汝婿命尽,汝但精勤,勿怀忧念,明日其婿为牛触死。 夜谭随录。浙西闵预,为人诱入酒肆,施蒙药,遂昏不知人。既醒,已为淫尼所拘囚,而无术得出。室中旧供观音,朝夕拜祷,求出陷阱,又案头得观音咒,诚心持诵,睡梦中不辍口。一夕方诵咒,一妪呼名招之曰,速来,我送汝归,闵披衣跣足从之。妪以手拂户,户自开,又身有白光,映彻如昼,历数重门,至辄开,后至一门,妪谕急出,勿回顾。方欲申谢,已失所在,始知大士救苦,诵圣号不绝。归告叔,叔泣曰,非大士慈悲感应,汝欲生,得乎。 附记。夜谭随录。新安某商,富而淫暴,有女慧美,入山采茶,避雨崖下。忽石中言云,汝父强污良家女死,阴报及于汝,观音大士念汝母斋戒诵经,令解汝厄,可速归。女奔及女伴,而恶少等踵至矣。归白母,更增敬信,商归,妻以此警告。怒曰,如有地狱,愿身遍历,以广见闻。月余病,见逼死女,带众鬼来索命,乃恸哭求妻女诵经忏悔,言未终,忽大叫我去而死。
  (一)更若无竭求经,狮为护卫。元康得慧,鹿任乘骑。(二)善觉持名,道高伏虎。法洪犯禁,哀感乘牛。(三)白雀寺前,獐来作礼。莲华庵畔,鲤亦贺辰。(四)宿山而鹦鹉翔空。夺经则巨鱼阻道。(五)御庖鸡卵,曾闻呼吁之声。金殿雪娘,亦切皈依之愿。虽云物各有灵,实乃佛无不覆。(此颂感物)
  [一]高僧传初集。宋元嘉初,昙无竭,与徒廿余人,往佛国求经,备经艰险。既达天竺,路逢山象一群,竭诵观音名,有狮从林出,象奔逸。复有怪牛,群吼而至,将加害,竭称名如初,忽大鹫飞来,牛惊散,得免。 附记。比丘尼传。晋明感,初为虏获,誓不受辱,备加苦楚。后遇一比丘,以观音经授之,习诵,昼夜不休。逃走,不识路,入一穷山,有虎导之行,弥旬达青州,将入村,虎便不见。 高僧传三集。唐元康,恒念观音,求加慧解,感鹿一头,角分八歧,厥形绝异。康抚而驯伏,遂豢养之,乘而至远,无倦色。
  [二]高僧传三集。唐华林善觉师,相国裴休访之,问有侍者否,师曰两个。乃呼大空小空,二虎从庵后出,休惊怖,曰有客且避,虎咆哮去。休问何法感得,师提数珠曰,只念观世音。又大藏直指,称伏虎禅师。 高僧传初集。晋法洪事,见免刑之四联。时会当行刑,而牛奔车坏,因得赦。 幽冥录。宋元嘉时,益州刺史吉翰,尝乘一青牛。及遘疾多日,牛亦不食,及亡,牛流涕滂沱。
  [三]狯园。吴兴白雀寺,相传为唐相李绅造。今时重兴道场,香火甲于他处,观音殿前,往常有虎来朝,不为暴,然人多怖,逐之去。自后有獐来作礼,似虎所使者。 海南一勺。广丰县东门外,有莲华庵,每年二月大士诞日,春水涨,必有大鲤,率小鱼,逆流至庵前止,故老相传朝大士也。大鲤朝毕,杳然不见,村民或捕小鱼,立病。
  [四]天竺志。二月十九为大士诞,远近人先期斋戒入山者,不啻亿万众。殿不能容,皆露坐达旦,名曰宿山。明嘉靖甲寅诞期,星月昭朗,忽见白鹦鹉自殿中飞出,旋绕空中,万人瞩目。赞叹念佛之声,振撼林木,如是者迭现数次。 普陀志。清顺治间,海寇阮俊,与倭人谋取普陀藏经,僧照中,率数百人,至舟山哀求不已。阮怒曰,汝欲得经,当向龙宫水府求之。装至大洋,忽有大鱼挡舟,不得动者数日,阮悔过送回,不半日达道头,设供而去。
  [五]宣室志。唐敬宗尚浮图,缁徒日众。文宗嗣位,或谮浮图蠹国,诏罢缁徒说佛书义,又有请斥其不修教者。诏将行,会尚食吏鼎烹鸡卵,忽鼎中如人言,听之,乃群呼观世音菩萨也。以上闻,文宗验之信,喟然曰,浮图之教,乃能如是,颁诏郡国各精舍,立观音像。 明皇杂录。岭南献白鹦鹉,洞晓言词。明皇及贵妃,皆呼雪衣女,左右呼雪衣娘,贵妃授以多心经。
  (一)至于毁像而被漂焚。熔身必堕地狱。(二)易石招来苦果。焚经陷入畜生。(三)盗金作狂犬之狺。出殿遇毒蛇之啮。(四)果报昭然,不忍尽述。(五)是非如来作烦恼因缘,乃欲阐提得安住正法耳。此大士弘法者四也。(此带颂惩恶)
  [一]宋沈僧覆,窃取山阳诸寺观音诸佛小铜像,以铸钱。事发送都,入船,即自言火烧,叫唤难忍,未及京而肤裂,如烧死。 周世宗,毁佛铸钱,真州观音大像最灵,人莫敢毁。世宗亲执釜劈胸,后胸烂见五脏而死。至宋开宝时,有人死而复苏,见世宗卧铁床,狱卒斧劈不休,问周通钱尚存否,此钱尽,地狱方出。奏闻宋太祖,敕民间有周通钱,尽以铸佛。太平广记。唐傅奕,毁石观音像为砖瓦用,冯少府死而复生,言奕配入地狱。又太史傅仁均死,示梦薛颐,亦称傅奕为泥犁人,数日暴卒,死时恶相不可具说。 劝戒编。宋江阴王居士,于水次得一沉香观音像,岁设两庆,邑人毕会。有王令,召胥吏不至,知为赴会,大怒,取像焚之。旋入觐,患心痛体烂肠出,还至观音寺河下而死。 普陀志。清康熙间,黄毛番到山,尽掠铸像幡幢等,货于日本,得金廿余万。将归本国,船中失火,尽焚溺焉。又僧既内徙,土寇熔像,延烧殿宇,贼不得出,悉焚死。 又明杭州僧天然,母为尼,化缘造大士像,中藏珍宝。天然凿背窃宝,忽取刀自断其颈,头坠肩上,喃喃语云,吾累世为僧,亦无大过,不合起盗心造无间业,今堕阿鼻地狱去,乃死。 蚓庵琐语。明陈荆山,性暴嗜赌,家奉大士像,博胜则焚香礼拜,负则肆口诅骂,一日大负,取像投溷中,崇祯十七年,四月廿七夜失火,荆已走出,忽复入厕中焚死。 阴骘文广义。清康熙初,檀香昂贵,苏郡香铺,购得一大士像,计碎作檀香,可赢数倍。将毁之,一佣惧罪力阻,适店婿来迎妻,呵曰,汝佣人,何与汝事。女忽腹痛,不能归,即夕店起火,合门尽死。佣被人强邀去得免,比邻亦无恙。
  [二]现果随录。湖州白雀寺,建大悲殿,潘某捐金购助一阶石。僧弱庵,借用作窖,未几殁,附于人言曰,我误亵大殿阶石,冥府以石压我,苦不可言,速为我起石,净洗作阶,并诵梵网经,吾苦可脱。如言行之,其人不复作鬼语。 惜字编。普门寺僧,师徒九人。徒等应赴焰口,辄焚心经,纸灰遍野,一小僧心非之,未言。夕梦阴府摄去,七僧俱跪,闻呵曰,汝妄烧经文,当堕畜道。谓小僧曰,姑饶汝,归告世人,念经可,焚则不可。寤后数日,四僧墙压死,二死于水,一死于魇。 [三]果报闻见录。清康熙间,徐家桥尼,积募缘银七两,为侄聘妇。梦大士责曰,汝将布施净资,为俗家用,冥府罚作犬子七日矣,尼觉,告所亲,正疑信间,突一疯犬啮之,逾日闻鼓钹声,痛仆地,口作犬吠,狺狺七日而死。 普陀志。清康熙十一年,诸军泊舟洛伽,入大士殿,清净如恒。甫出门,毒蛇蝟集,张口喷气,又有猛犬成群出噬,死伤无数。按此时僧俱内徙,全山无一僧人,彼军人必有毁坏经像等事。
  [五]涅槃经。迦叶菩萨白佛言,菩萨视众生,同于子想,云何如来断绝婆罗门命,何故说提婆达多痴人无羞,令彼生瞋,出佛身血,如来复记当堕地狱,一劫受罪。佛言,假令水为干相,火为冷相,风为住相,如来终不为众生作烦恼因缘。菩萨为护正法,鞭挞众生。谤大乘者,或夺其命。命终堕阿鼻地狱,即于大乘经典,生敬信心,生甘露鼓如来世界。又云,我化身大力伏旷野鬼,以木打护法鬼,推羊头鬼令堕山下,亦以针刺箭毛鬼身,终不令彼鬼神有灭没者,直欲令彼安住正法,故示如是种种方便。
  曰牖慧。(一)则有善女称观音之号,得瞻我佛真身。义寂登文殊之台,忽与大士同体。(二)劈胸现首,照慧目以光明。破膈易心,启彦伦之妙悟。(三)修幽溪之忏法,看云顿悟无生。指道子之画图,警玄莫疑有相。(四)保恭受学,以顷刻为长时。法京更名,顿照了乎三世。(五)元康求智,得宗说之咸通。渐源闻经,识死生之不道。(六)三敲鼎盖,妙智现前。偶触窗棂,圆闻可悟。(七)黑风吹舫,瞋心之起无端。火筯敲柴,闻性本来非缚。(八)十二面向甚处去,未许转身。三二相虽好弗歆,恐行邪道。(九)归宗弹指,是否还闻。仁岳修观,恍如梦觉。(十)夜摸枕子,遍身何似通身。手捻数珠,求人不如求己。(十一)虾蟆蚯蚓,助汝发机。糊饼馒头,令人深省。(十二)重喜自缝败衲,顿获辩才。慧才得被袈裟,立时彻悟。(十三)分之手眼,梵庵即获清凉。不转意根,憨山忽忘身世。(十四)海宁不学,自解吟诗。谷声诵经,恍如宿习。(十五)灌琉璃之瓶水,子英得法圆通。遗古木之香炉,摄庵发明心地。(十六)持刀解剖,独冠沾换骨之恩。戴像经行,云谷悟唯心之旨。(十七)舍身海上,行童竟悉梵音。涤垢河滨,元初急寻归路。(十八)摩雪关之顶,禅净兼修。拊大云之身,因缘夙具。(十九)外此身摩王子,大启文思。目洗莹师,忽明地理。盖菩萨具万善庄严,故众生得随机获益。此大士弘法者五也。
  [一]请观音经事,见除祟之八联注。 高僧传三集。宋义寂,于四明育王寺,梦登国清寺,上方有宝庄严幢座,题曰文殊台。设梐枑阑隔,求入无由。俄观音大士从堂出,攘却行马,曲身相接,忽觉己与观音身泯合,因而惊悟。自后乐说无尽,人以为入普门智也。行马,即梐枑,乃栏干也。
  [二]永嘉慧目法师,供观音室有光,持咒闻异香。梦见菩萨以手劈胸,现出佛头,如巨箩,光明照射。醒得智慧,深入教观。 佛祖统纪。释彦伦,尝患疫,百药不治,遂力念观音号。梦一妇人,凿开其胸,易其心,手摩之,患即愈。畴昔所览,靡不通记,走笔成章,率归典雅。
  [三]明看云师,依幽溪师,修观音三昧七七日,大师为说修忏要旨,一作法忏,二取相忏,三无生忏,云大发智慧。 僧宝传。宋警玄问观禅师,如何是无相道场,观指壁间观音像曰,此是吴道子画。玄拟进语,观急索曰,此是有相,如何是无相,玄悟礼拜。
  [四]高僧传二集。保恭十一岁,投师出家,师欲试其神彩,以观音经诵之。初夜一时,须臾便度,自谓闻之如经月顷。 高僧传二集。唐释普明,原名法京,随智者住东林,于陶侃瑞像阁下,行观音忏。见一僧云,法京名未善,可改为普明,此名晓朗,照了三世。启白智者,大师云,此冥中所示,宜改旧从新。
  [五]高僧传三集。唐贞观中,元康法师,诵观音求智慧,后深通宗教。 传灯录。唐渐源,侍道吾禅师吊丧,拊棺曰,生耶死耶,吾曰生也不道,死也不道。归至中路再问,亦不道。乃至打亦不道。吾令去,三年后,闻童子念观音经,至应以比丘身得度者,即现比丘身而为说法,忽然大省。焚香遥礼曰,深知先师遗言,终不虚发。乃造石霜,设斋忏悔。
  [六]传灯录。僧问归宗,如何是玄旨,曰,无汝用心处,曰,岂无方便门,宗曰,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曰,如何是观音妙智力,宗敲鼎盖三下。 又黄檗惟胜禅师,以扇击窗棂有声,忽忆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因大悟。
  [七]传灯录。唐李文公,问药山,如何是黑风吹舫,飘入鬼国。师曰,李翱小子,问此何为。文公怒形于色。师笑曰,此即是黑风吹舫飘入鬼国。 又僧问襄州历村和尚,如何是观其音声,而得解脱。村持火筯敲柴曰,闻么,曰闻,村曰谁不得解脱。
  [八]传灯录。麻谷问临济,十二面观音,那个是正面。济下禅床擒住曰,十二面观音甚处去也,速道速道。谷转身拟坐,济便打。 一行居集。明王文肃公锡爵,女昙阳道人,少奉观音。梦大士引见西方七宝莲华座,一日大士现三十二相,问好否,曰好,问爱否,曰不爱。问好何不爱,曰弟子闻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大士喜动颜色。
  [九]传灯录。归宗上堂曰,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问,如何是观音行,宗弹指曰,诸人还闻否,曰闻。宗曰,一队汉向这里觅甚么,以棒趁出。 佛祖统纪。仁岳,字潜夫,修请观音经三昧,宴坐静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3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恍如梦觉。
  [十]从容录。云岩问道吾,大悲菩萨用许多手眼作麽,吾云,如人夜间背手摸枕子,岩曰会也。遍身是手眼。吾云只道得八成。岩问,吾曰通身是手眼。天童颂云,清净宝目功德臂,遍身何似通身是。 宋孝宗问天竺僧,观音手持数珠念谁,曰念观世音菩萨。曰自念自号作麽,曰求人不如求己,上大悦。
  [十一]传灯录。中塔球禅师上堂曰,若从观音门入者,一切音响虾蟆蚓蚯助汝发机。 又云门示众云,闻声悟道,见色明心,遂举手曰,观世音菩萨,将钱来买糊饼,放下手曰,原来却是馒头。
  [十二]坚觚集。宋熙宁中,长老重喜,不识字,日诵观世音菩萨不少休。一日忽书偈曰,地炉无火一囊空,雪似杨花落岁穷,乞得苧麻缝败衲,不知身在寂寥中。盖得观音智慧力而解悟者也。 佛祖统纪。宋慧才,自恨昏钝,常持大悲咒。忽梦一梵僧,长数丈,脱袈裟被之。前后所闻,一时洞晓。
  [十三]高僧传四集。明洪上,字梵庵,读楞严有省,虔礼观音。一夕定中见金身菩萨,千眼千手,森然丛集。惊愕间,菩萨分一手眼授之。出定,异香满室,心地清凉。 又憨山德清居北台之龙门老屋,在万山冰雪之中。春夏间流凘冲击,如万马驰骤,以问妙峰。峰举古人三十年闻水声,不转意根,当证观音圆通语,清然之。缘溪横杓,危坐其上,久之,忽忘身世,众籁阒寂。
  [十四]灵感赋。宋太仓海宁寺一僧,粗蠢不学,师令专拜观音,忽能吟诗,终不识字。 一行居集。谷声禅师,幼读书,苦不上口,祷于观音大士前,归而展卷,如宿所习。出家居龙华寺,昼为众收斋粮,夜展法华经,顷之成诵。每下山,辄诵一过,还亦如之。
  [十五]高僧传四集。宋子英,字觉印,一夕梦白衣大士,注琉璃瓶水与饮,若甘露灌顶。自是豁然,得法于圆通秀。 又清灵睿,字摄庵,修大悲忏,有老僧自称慈云忏主,以古木香炉遗之,忽不知所往。由是心地发明,若有神助。
  [十六]高僧传四集。清行敬,字独冠,梦大士持刀解剖,为之换骨,至齿牙间,负痛而觉。尔后唯耽禅寂,杜绝外缘。 又明法会,字云谷,参禅得悟。效明教嵩戴观音像,彻宵不寐,礼拜经行,终身不懈。示袁了凡以唯心立命之旨,蒙化者以千万计。
  [十七]狯园。明曹行童投海得救,见救溺之三联注。旋至镇海寺,习经咒,学成梵音,得明经义。还归本土,杰出流辈,远近皈依。 居士传。明薛元初,名大春。婴儿时遇疾,辄喃喃诵佛名。十岁善言名理,多与佛经合。后读经豁然有省,慧辩无碍。已而梦大士导之河滨,涤以水曰,汝何蒙垢若此。浴已,摩其顶曰,急寻汝归路去。寻得疾,说偈而逝。[十八]角虎集。雪关智暗师,体羸,顶礼观音。梦大士手摩其顶,肢骨渐强,泛览群书,奭然意解。参禅有省,兼修净土。 高僧传四集。元大云,登进士第,长安邸中,梦大士拊其背曰,子于空门,大有夙缘。觉而白光满室,香气袭人,因弃官为僧。
  [十九]王梦乩,幼游泮,自惭才短,持咒四十昼夜。梦大士遍身按摩骨节,从此文思自涌。 浙江通志。彻莹师,静修彻悟,定中见大士以杨枝水洗其目,曰,汝世缘未断,以此救度世人。师忽得地理要诀,所言祸福如响。
  曰证果。(一)则有优波系念,见菩萨而证无生。澄照蒙衣,得天人以为侍卫。(二)许生兜率,慈恩臂挂花鬘。隐处贺兰,无漏身成金色。(三)利宾宿茧,遗像垂灵。妙严拜砖,芳踪炳异。(四)无畏受摩顶之记,广著神通。文捷转如意之轮,亦多奇迹。(五)坐忘溪涨,璧峰得生佛之名。咒退海潮,弘济显慈心之定。(六)广恩食果,牛受戒而鸡啄香。玄朗知津,鸟听经而猿捧钵。(七)经持一卷,慧恭诚福德难量。咒诵三年,澍庵超人天之表。(八)僧实救讲堂之摧折。智显息川原之战争。(九)观音寺明咒效彰。圣寿院大悲名著。(十)称名不息,潜子道著镡津。持咒无停,秀恒位登罗汉。(十)小姗梦召,白华紫竹之间。灵睿往生,海国光山之地。此皆信心满足,宿植深因。故蒙佛力潜加,渐臻圣果。此大士弘法者六也。
  [一]请观音经。王舍城有比丘,名优波斯那,与大众说,自昔杀生无量,闻观世音菩萨六字章句,系念一处。见观世音菩萨,即得解脱,成阿罗汉。罗汉,译云无生,谓见思惑尽,无受生三界之因故。 灵感赋。唐道宣律师,每诵大悲咒百八遍,梦大士脱袈裟覆之,放光夺目。 高僧传三集。道宣感天童给侍左右,又天王子那吒曰,拥护和尚久矣。咸通间,追谥澄照。
  [二]唐三藏传。印度孤山大士像,威神特著,常有人感见菩萨现身。像七步外有栏,奘师将花鬘跪愿云,学成得归,花住尊手,得生兜率,花挂两臂,众生皆得成佛,花挂尊颈,祝已将花遥散,咸得如言。 高僧传三集。唐无漏,求见观音,观音化一僧云,尔缘在唐土,逢兰即住。乃东归,结茅贺兰山。肃宗训兵灵武,屡梦金色人念宝胜佛于御前,乃图形遍访得之,果常念宝胜佛。令郭子仪前往,迎入内寺供养。
  [三]感通录。晋刘萨诃,世称利宾菩萨,日居高塔说法,夜入茧中,以自沉隐。旦从茧出,初不宁舍,故俗名苏何圣,苏何,胡云茧也。今庙立像极严,每年舆行村落,颜色和悦,其村少死丧,色貌忧惨,村有灾障。 宸垣识余。北京潭柘寺,有元妙严公主拜砖,双趺隐隐几穿。相传妙严,乃元世祖女,日礼大士,时炳灵异。
  [四]高僧传三集。唐善无畏,入鸡足山,受观音摩顶,持咒神通,不可尽述。 梦溪笔谈。吴僧文捷,戒律精苦,奇迹亦多,能知宿命。常持如意轮咒,咒瓶水立涌。畜一舍利,昼夜常转于琉璃瓶中。捷行道绕之,行速则舍利亦速,行缓亦缓。或乞之去,旋于捷供观音像上得之。
  [五]稽古略。明金璧峰禅师,母有僧以观音像授之,曰谨事之,当生智慧之男。后师游峨眉,趺坐大树下,溪水泛溢,越七日水退,趺坐如故。后令明太祖定鼎金陵,所至皆化,不啻生佛兴焉。 高僧传四集。元弘济,尝修法华忏,感灵异。泰定二年,盐官海岸毁,居民恐为鱼鳖。丞相脱欢,请济祷于上天竺大士前,建水陆斋。济入慈心三昧,取海沙诵大悲神咒,遍撒其处。足迹所及,岸复固,众钦若神。
  [六]角虎集。广恩禅师,闭门绝食,诵大悲咒。时隆冬冽寒,霍氏儿于榛莽中获二桃,鲜洁可爱,献师啖之。自是咒益验,火莫能焚,暴莫能害,以至鸡啄香而爇,牛受戒而驯,甘泉复已涸之井,斗米供万人之食。人有发心布施而中变者,归视箧笥,莲华满帙,灵异非常,人以菩萨称之。 高僧传三集。唐玄朗,以观音悲智为津梁。礼观音像,感五色光。以后猿玃来为捧钵,飞鸟息以听经,为盲狗忏悔,双目得明。
  [七]高僧传二集。隋慧恭,当周废法前,往荆扬访道。同寺惠远,往长安听经。后三十余年相遇,远言如泉涌,恭竟无所道,远曰,离别多年,庆此欢会,竟无所道,果得无所得耶。恭曰,只诵得观世音经一卷,远厉色曰,此小儿皆能诵之,君与远立誓望证道果,岂三十余年,惟诵得一卷经,此非暗钝,乃懒惰,请断交。恭曰,经卷虽小,佛口所说,尊敬得无量福,轻慢得无量罪,愿息瞋为诵一遍,即长别。结坛,顶礼升座,发声唱题,异香氤氲满房宇,及入文,天上作乐,雨四种华,乐则嘹亮振空,华则芬霏满地,诵讫下座,华乐方歇,远接足顶礼,流泪谢曰,惠远臭秽死尸,敢行天日之下,乞暂留赐教。曰非恭所能,诸佛力耳,长揖而去。 高僧传四集。清澍庵,扬州人,少粗犷,不持戒,为主僧所呵,愤欲报仇。既思潜修以湔耻,乃于所住寺藏经阁,诵大悲咒,闭关三年乃出,神采顿殊,抑抑自下,然不测其所证也。偶于茶社中,闻客析经义,诘难甚苦,师笑所谈,皆有佚脱,乃诵所论书,且诵且解,客等骇服,由是以淹博名,或试以绮语小说,亦应声诵出,乃知师于内外典籍,九流百家,下逮小说,一切文字,不待涉目,无不成诵,竞传神异,号圣僧。时阮文达公元,闻师名,试与语,师酬对如流,文达叹异,谓所证超乎人天之表。见僧嬉戏,叹曰,灾害将至,老僧不得见,汝辈将何以脱,示寂逾年,而粤匪陷扬州。 [八]高僧传二集。周僧实,目重瞳,腋怀凤卵,道积德崇。一日登楼撞钟,急命众僧拈香,曰此刻江南某寺,讲堂将崩,压死千人,各齐念观世音菩萨以救之,一时佛号,响彻禅林。后江南报至,云是日扬州讲堂听法者千人,忽闻异香馥郁,梵音经呗,从讲堂北门入,南门出。众骇异,寻声走出,而堂崩摧,无一伤者。 又唐智显,常念观音,有苦辄往救。隋末,川原交阵,显于阵前持咒,俱随和散。
  [九]高僧传三集。唐法朗,诵观音明咒,神效屡彰,高宗妹城阳公主疾笃,药治无效,召朗设坛诵咒,信宿而安。赐钱帛珍宝甚渥,朗对面施讫,乃赐观音寺额以居之。 又唐神智,持大悲咒,咒水以救百疾,饮之多差,日给无算,人称大悲和尚。相国裴休女,为鬼神所著,智咒,七日平复,遂奏请院额,曰大中圣寿。
  [十]僧宝传。宋契嵩,号潜子,首戴观音像而诵其号,日十万声。见大士以甘露灌之,于是世间经书章句,不学而能。著禅门定祖图,传法正宗记,原教论。仁宗嘉其文章道德,赐紫,号明教禅师。韩琦,欧阳修,皆尊礼之。化后茶毗,顶,耳,舌,童真,数珠,俱不坏。顶骨出舍利,红白晶洁,状如大菽。有镡津集行世。 江西通志。清僧恒秀,参云居显,得契入,十有六年,兀坐如枯桩,行住坐起,大悲咒,行愿品,不忘于心。一日见二童持幢幡稽首曰,上士持佛咒无停,应证罗汉果,乃别众念佛而逝。
  [十一]黄永小姗传。小姗戴溪黄夫人侍女也,母梦吞数珠一粒而孕,稍长,精绣事,好洁,熏香浣衣若弗及。夜从夫人合掌礼大士,闭阁静坐,不闻语声。忽遘疾,谓左右曰,梦人持檄召,冉冉蹑云去,意者其在白华紫竹间乎,遂卒。 高僧传二集。唐灵睿,居隆寂寺,大风忽起,高声言曰,睿法师来年十月,往南海大国光明山西阿,观世音菩萨所受生也。至期,见幡幢菩萨满寺,睿敛容立终,坚住不倒,扶卧房中,忽起趺坐。
  (一)然而乍开慧眼,难禁隔阴之昏。纵得神通,未免出胎之昧。(二)故云门曾作国王。草堂复为宰相。(三)五祖沦于学士。大成转作殿元。(四)高谈出世,依旧回轮。(五)故尽富罗而作骨,未逾一劫之多。截草木以为筹,难罄受身之数。(六)甚至误下转语,堕入野狐。偶动邪心,沦于地狱。(七)从此视人天为客舍,以恶道作常家。(八)七佛以来,犹为蚁子。八万劫后,未脱鸽身。涅槃云,一失人身,难可追复。言念及此,悲痛奚如。(以下颂弘法证果之结归。 共四段。 此承上文,言修行人,或参禅虽得智慧,而未断见思,或诵经咒虽得神通,而未证罗汉者,难出轮回。不出轮回,易于堕落。实大士发心取净,度人生净之根由。)
  [一]天如或问。教有声闻出胎之昧,菩萨隔阴之昏。又智者十疑论。师子觉菩萨,愿生兜率,见弥勒。及生天后,五欲自娱,在外眷属,遂不得见弥勒。
  [二][三]云栖汇语。戒禅师为苏子瞻,青草堂为曾鲁公,逊长老为李侍郎,南庵主为陈忠肃,知藏僧为张文定,严首座为王龟龄,甚至雁荡僧为秦桧。而云门三作国王,遂失神通。戒禅师,名师戒,住五祖寺,人称五祖戒云。 西归直指。明末浙江宁波僧大成,收盏饭供众,道经饭店史家,辄以饭凑满。史无子,后妻忽孕,生时亲见大成入卧房,造寺问之,成正是日谢世,于是即以大成名之,顺治乙未,大魁天下。
  [五]安乐集。涅槃经说,取三千大千世界草木,截为四寸筹,以数一劫之中所受身父母头数,犹自不澌。又云一劫中所饮母乳多于四大海水。又云一劫之中所积身骨,如毗富罗山。
  [六]传灯录。唐百丈海和尚上堂,有老人随众听法,众退,丈问老人何人,曰某非人,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学人问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答云不落因果,由此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丈令来日上堂举问,答云不昧因果,老人大悟,云某已脱狐身,敢请依亡僧事例。丈领众至山后,以杖挑出死狐,火葬之。 楞严经。如第四禅,无闻比丘,妄言证圣。天报已毕,衰相现前,谤阿罗汉,身遭后有,堕阿鼻狱。
  [七]安乐集引经云,众生等是流转,恒处三恶道为常家,人天暂来即去,名为客舍。
  [八]清彻悟语录。有此二语。
  (一)纵使得保本来面目,不昧夙世熏修。(二)而断见惑如断四十里之流。证不退须经一万劫之久。(三)夫多闻庆喜,尚有淫魔。神通目连,难逃杀业。(四)万年劝化,须菩提堕入毒龙。多劫修行,舍利弗退于乞眼。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岂虚语哉。(此段言纵不失人身,决难登不退。找足上文之义,劝人求生净土。)
  [二]彻悟语录。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况思惑乎。若见思二惑,毫发未尽,分段生死,不能出离,此所谓竖出三界,甚难甚难也。 安乐集。修道之身,相续不绝,经一万劫,始证不退位。一劫之中,受生尚不可知数,况万劫中,徒受痛烧,若愿生净土,一生取办,位阶不退。与彼万动修行齐功。诸佛子,何不舍难取易也。
  [三]楞严经。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躬抚摩,将毁戒体。 阿难,译云庆喜,佛弟子中多闻第一。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大目连,巡行地狱,降注大雨,令彼清凉。见外道某,报受大身,五百铁犁耕舌流血。某谓仁者报我门徒言,我说邪法,堕无间狱,供我本塔,痛苦增剧。目连逢其徒告之,外道怒言,诽谤我师,杖打目连,如捶熟苇。目连神通第一,由前业熟,于神字尚不能忆,况发通也,归后礼佛说颂,遂般涅槃。
  [四]撰集百缘经。佛言,有比丘常行劝化,一万岁中,将诸比丘,处处供养。偶出恶口,谓僧很戾,似毒龙,遂五百世堕毒龙身,今须菩提是。由宿习气,瞋恚不息,幸遇世尊,忏悔得道。 又马鸣菩萨,自叙三生行菩萨行,四生修忍辱行,过五百生,因生瞋堕蛇身,受大苦。 安乐集。舍利弗,修菩萨行,已六十劫。逢恶人乞眼因缘,遂即退转。天如曰,身子证六心,犹退落五道,况悠悠者乎。
  (一)盖处五浊恶世,不离八苦煎心。(二)韶华易逝,每伤壮不如人。糊口维艰,又有饥来驱我。(三)漫漫长夜,既佛道之难闻。藐藐微躬,复病魔之肆虐。(四)发心出世,必交谪于室人。访道参禅,每盲引于恶友。(五)不有径路修行,安免火宅长住耶。(六)必也寿命无量,离老大之伤悲。衣食自然,免往来之熙攘。(七)法音流布,常宣木铎之声。相好庄严,同具金刚之体。(八)不闻环钏,犯断染污。常在钧陶,会皆上善。(九)永离造恶之因。自获证真之果。然则不归净土,而奚归乎。(此以娑婆之苦,安养之乐,两两对照,动人欣厌之心。杨次公云,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厌浊,实断爱之根本。欣净,乃一念之方便也。) 
  [一]五浊,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二]左传。烛之武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又郑庄公曰,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 杜甫诗。饥来驱我出门去。
  [三]宁戚饭牛歌。长夜漫漫何时旦。 无量寿经。诸佛经道,难得难闻。
  [四]诗经。室人交遍谪我。 永嘉证道歌。寻师访道为参禅。
  [五]善导诗。惟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六]无量寿经。无量寿佛,寿命长久,不可称计。声闻菩萨天人之众,寿命长短,亦复如是。 岳武穆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无量寿经。所处宫殿,衣服饮食,众妙华香庄严之具,犹第六天自然之物。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 又无量寿国,衣服饮食,华香璎珞,缯盖幢幡,微妙音声,所居舍宅,宫殿楼阁,称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宝二宝,乃至无量众宝,随意所欲,应念即至。 史记货殖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七]无量寿经。微风徐动,吹诸宝树,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遍诸佛国,闻其音者,得深法忍。 论语。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周礼注,古者将有新令,必奋木铎以警众。  无量寿经。第三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 第二十一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
  [八]涅槃经。于壁障外,闻女人璎珞环钏诸声,心生爱著,是为毁破净戒。 菩萨戒经。有是犯染污,非犯染污,等条。 弥陀经。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九]妙叶云,六祖谓西方人造罪求生何国,此极言人不可造罪,非西方果有造罪人也。如六祖云,心不净佛即凡夫,岂果有不净之佛,复为凡夫耶。又智者安乐兜率之比较曰,兜率天宫,无水鸟树林,风声乐响,使闻者念佛,发菩提心。又有女人,长爱欲之心。不如弥陀净土,有水鸟树林,风声乐响,使人念佛发菩提心。又无女人二乘,纯一大乘清净良伴。为此烦恼恶业,毕竟不起,遂至无生之位。
  (一)况安乐无逾于生净,而简易莫过于持名。(二)既不择乎智愚,更无拘乎久暂。(三)一念相应,随愿往生。(四)以带业之凡夫,得横超于圣位。(五)诚如来之胜异方便,大士之彻骨慈悲也。(六)故现居此界,自甘尘土坌身。摄受众生,愿放屠刀成佛。(七)爰举先正之典型,庸作后生之轨范。(八)六门顺叙,实互摄而靡遗。一路涅槃,愿未来之无惑耳。(此承上文而颂念佛法门至简易,亦至圆顿,故大士尘刹现身,无非摄念佛人,生于净土耳。后二联为摄生六门之总冒。六门之前三为因,后三为果,而因必有果,果必有因,实不可划分,但行文必有次序,故顺列之,特以互摄靡遗句点醒焉。)
  [一]周安士有西方十种胜图,文繁,不具载。
  [二]莲池有普劝念佛二十句,亦不具引。 [三]无量寿经。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
  [四]观经。九品往生中,下三辈,皆是造业凡夫,临终称佛名,得生佛国。 净土或问。引那先经,大石置诸船上,石不没水之喻。石喻恶业,船喻佛力,故有带业往生之说。 龙树婆沙论。修行有难行道,易行道。难行道,如跛人步行,日只数里,谓自力也。易行道,如劣夫从转轮王,一日行四天下,谓他力也。仗自力,为竖出三界,所谓从初发心住,修行满一万劫,至第六正心住,若更增进,至第七不退住。仗他力,为横出三界,所谓信弥陀大悲愿力,摄取念佛众生,即发菩提心,行念佛三昧,而得往生。
  [五]起信论。初学菩萨,住此世界,或值寒热饥馑等苦,或见众生三毒所缠,习行恶法,心生怯弱欲退者。当知如来有胜方便,专念阿弥陀佛,以诸善根,回向愿生,决定得生,常见彼佛,永不退转。 守护国界经。菩萨悲心,如割脂肉。如来大悲,深彻骨髓。
  [六]无量寿经。观音势至二菩萨,现居此界,摄念佛人,生彼佛国。 法华经,长者将欲诱引其子,更著粗弊垢腻之衣,尘土坌身。 涅槃经。屠儿广额,贤劫之中,而成正觉。
  [七]楞严经。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又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
  △五摄生。内分六。初至诚,二深信,三发愿,四得验,五接引,六瑞应。 前三,本观经。而起信论之正直心,深重心,大悲心,与此正同。(此依唐译)
  曰至诚。(一)则有大悲习定,法宗九载输诚。苦行焚修,明证三年不寐。(二)齿延精进,听梦诵之琅琅。元礼正观,泯玄功之汩汩。(三)孙良廿载,日课佛以万声。思照卅年,常系念于三圣。(四)左伸造像,梦感伟人。宋满设斋,空腾化佛。(五)礼佛百万余拜,从雅心殷。刺血二十七年,祖南骨立。(六)吴君燃臂,作四字之求生。柳氏割肱,得三业之清净。(七)发心燃指,顿空万镒之身。画像写经,竟枯坦如之血。(八)弘道六时,想成净境。一心百叩,终现祥光。(九)诚心忏悔,妙德唯流泪无言。设像作观,印妇乃绝粒以待。(十)血画千片,贞女宝池化生。饮水四旬,朱氏金莲托质。(十一)叹姜思之精进,早断恩情。赞广洲之书持,更敦孝弟。(十二)是皆闻名悲喜,有竖毛出泪之诚。誓度死生,怀履薄临深之惧。(十三)既行止之勿违,自功德之无量。(十四)永无曲相,上同如来之出离。死尽偷心,故得菩萨之接引。此大士摄生者一也。
  [一]净土圣贤录。宋法宗,修大悲三昧,历九载,有祈必应。旋建净土道场,刻西方三圣像,燃五指供佛。微疾,梦三圣来迎,沐浴更衣逝。 又明会稽明证,遇庞眉僧,嘱先行苦行。证日学楞严咒,只诵一字,夜礼观音,彻晓不寐。三年咒毕,身若换骨,夙慧顿开。
  [二]圣贤录。清张齿延,日持大悲咒佛号,回向生西。书普门品,刊印散施,梦吞莲华,益精进,发愿诵普门品一万二千遍。虽熟睡中,诵声琅琅也。忽痰涌塞喉,举手掐数珠,目上瞩而逝 。  又清范元礼,父母有疾,均割股。初学导引,后专心净土,尤精观想。曾劝母想观音,临终言,菩萨接引,到胜妙处。元礼为百日念佛期,静息间,壮岁玄功忽现,觉天地之气,汩汩从口鼻入,与元气和合,轻安不可言喻。复有婴儿数寸,由顶出入。遂时时觉照,魔境乃灭。复劝沈妪念佛,得生西方,己亦自知时至,念佛而逝。
  [三]圣贤录。宋孙良,受菩萨戒,日课佛名万声,二十年不辍。临终望空合掌曰,世尊菩萨,已荷降临,退坐而化。 又宋思照,刺血书法华经,修念佛三昧,刻三圣像,四更即起唱佛,系念三圣,凡三十年。一日语徒曰,夜梦三圣来,金身丈六,此往生兆也。唱佛而化。
  [四]圣贤录。宋左伸,严奉戒律,造三圣像,旦夕虔诵,求生净土,诵法华三千四百部。梦三伟人立江皋,召伸登舟,瞥然西迈。伸知往生有期,后见佛光而化。 又隋宋满,念佛以豆记数,满三十石。设斋供佛,三圣化作三僧乞食,食已,香华布空,飞腾而去。未久,满面西坐脱。
  [五]圣贤录。宋从雅,礼释迦三十万拜,弥陀百万拜,佛号五千万声,期生净土。逝时,天乐鸣空,室有异香,三圣来迎。 又宋祖南,刺血书弥陀经五百卷,金刚经一百卷,法华十部,共血书廿七年,血干骨立,念佛不绝。一日趺坐,三圣来迎而化。
  [六]圣贤录。清吴允升,以念佛持大悲咒,堕水得救,愈精进。燃臂香,作求生西方四字。启念佛会,劝化极众。新西方殿,并丈六像,感势至放光。临终见无数菩萨经行于前而化。 因果实录。林嗣麒回生云,有善女人柳氏殁,至冥,主者查籍云,割肱救姑,布施斋僧,修桥路,善举极多。身口意业,无丝毫过犯。常念普门品,茹观音斋五十余年。此当生西方净土,请金童玉女幢幡宝盖,送往西方。本司亦备鼓乐香华,仙禽护送。
  [七]圣贤录。清钱万镒,一子病瘵,劝念佛终。又劝母长斋念佛。自患咯血,念佛加励,彻夜不睡。人问疲乏否,曰利其不能睡,得多念佛。忽神识瞀乱,大惧,合掌枕上,令燃指。其戚谢凤梧,谓发此愿,与燃指同。不如一意西方,遂猛励念佛,神志安定,复得助缘者,数日夜佛声相续。忽见西方三圣,光明相好,立于前。欲涌身入金台,曰汝身未净,即香汤沐浴,三圣现前如故。曰,吾已神游净土,见无数莲华,吾坐其中,乐不可言。又指身曰,此非我身,遂逝。 又明顾坦如,皈依莲池,受菩萨戒,母病,医药罔效,诵观音名而愈。后十二年,母复病,刲股不救。遂茹淡,刺指血书圆觉,法华,十六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3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金刚,报恩等经,又血画佛观音像,皆精妙。久之,血枯,沐浴更衣逝。[八]高僧传四集。明弘道,参禅得彻,六时礼大悲像,求生净土。示疾,谓徒曰,心境叵得,故染可观净,不碍缘生,想成相起,惟色惟心,故当处显现,吾修念佛三昧,以此为准则,遂逝。 又清一心,专志修净,礼弥陀观音,每日百叩,如是廿七年。示疾,谓弟子曰,吾生净土日近,后西方现祥光而逝。
  [九]圣贤录。清朱氏妙德,长斋念佛,贫极乏食,代人诵大悲咒,博资度日。病剧,表妹立德视之,曰人言姊精进,吾谓姊心尚未切,朱涕泣忏悔。自后问之,皆不答,手唯合掌,眼唯流泪。半夜忽笑曰,三圣至矣,念佛数十声而寂。 灵感赋。明释西印,俗姓刘,其妇专念观音,设像观想,绝粒以待。举家见房中白光照耀,安然而逝。
  [十]灵感赋。宋四明贞女净心,刺血画三圣像于罗木板,凡千片施人。并题云,愿所修净业,速获成就,化生莲沼,后佛迎而化。 圣贤录。宋朱氏,持佛名三十年,后绝粒饮水,阅四旬。梦三比丘手执莲华,谓吾先为汝种此华,今当开,故来迓汝,念佛而化。
  [十一]灵感赋。清吴姜思,曹姓妇也,孝舅姑,年三十余,与夫各寝,诵经印送,精进数十年。忽见三圣来迎,幡盖香华,天乐布满,随佛往生。 又太仓项广洲,斋戒奉佛,礼华严法华般若诸经。手书无量寿经,普门品,斋僧布施,尤笃孝弟,数珠不离手。后见二童来迎,念佛逝。
  [十二]无量清净觉经。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我说净土法门,心生悲喜,身毛为竖者,当知此人,过去宿命,已作佛道也。 大弥陀经。译为闻阿弥陀佛名号功德,慈心喜悦,志意清净,毛发耸然,泪即出者。皆前世尝行佛道,或他方佛所常为菩萨,固非凡人。 论语。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十三]华严入法界品。如诸菩萨,与诚愿语行止无违,无量功德因之出生。
  [十四]楞严经。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 弥陀要解。死尽偷心,宝此一行。
  曰深信。(一)则有同住实际,慈云请佛证明。十念功成,明瞻不愁迟暮。(二)疾蠲蒙润,专修三昧之王。辩赐永明,决定万人之去。(三)慧亨作偈,持定生之决心。用钦示人,极出家之能事。(四)念佛不惜身命,孺子可嘉。净土只在堂边,翁儿堪睹。(五)看孺人之手段,撒手便行。除弟子之疑怀,坦胸以验。(六)节妇愈疾而益虔。盲母得明而不辍。(七)茂师定四更归去。善女决重九当行。(八)苦海顾妻,喜三日之能出。病身王女,先一月而来迎。(九)雁过影沉,往原非往。神游光照,生则定生。(十)盖由净念相继,绝无间断之时。故能劫火洞然,直达庄严之域。(十一)更有慧延求示,感大师之西来。张妇怀疑,指家人之生处。(十二)不惟自信于生前,更且诲人于身后。(十三)至若造罪雄俊,竟得宝台。事酒惟恭,更来伎乐。(十四)虽非丑妇所能效颦,益见信心之能作佛。故大悲经云,惟除疑者,随愿往生。此大士摄生者二也。
  [一]净土圣贤录。宋遵式,赐号慈云,见观音灌以甘露,慧辩无碍。临终请观音像,炷香祝云,我观观世音,前际不来,后际不去,十方诸佛,同住实际。愿受我一炷香,诸佛证明,往生安养。或叩其所归,曰寂光净土。 又唐明瞻,贞观中,入内殿,坐御床,广论明君御世,慈护为先。太宗悦,诏天下年三月六,普断屠杀。晚岁修净,或讥其迟暮,瞻曰,十念功成,犹得见佛,吾何虑乎。临终谓佛来,既谓二菩萨至,吾于观经成就第十二观,今见善相,当逝矣。
  [二]圣贤录。元蒙润,出家,礼伽蓝神像皆仆。苦学得疾,修请观音忏,获灵应,疾愈而心倍明利。修大悲忏,亦得瑞应。后专修念佛三昧,预知时至,称佛而逝。 又宋永明寿禅师,禅净兼修,定中见观音甘露灌其口,获大辩才,作四料简。有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三]圣贤录。宋慧亨,建宝阁,立三圣像,最称殊特。有江自任者,梦宝座从空下云,亨律师当升此座。临终偈云,弥陀口口称,白毫念念想,持此不退心,决定生安养。 又宋用钦,依大智学律,闻大智示众曰,生宏毗尼,死归安养,出家学道,能事斯毕。即标心净土,日课佛三万。尝神游净土,见佛大士,种种异相,曰吾明日行矣,合掌向西而化。[四]圣贤录。明孙叔子,断荤血,念佛勤苦,不惜身命。俄见两比丘持莲华立前曰,孺子善哉,一心净土,复见化人诵金刚经。瞿然起坐曰,弥陀观音皆来迎我,遂寂。 又石晋张抗,官翰林学士,课大悲咒十万遍,求生西方。寝疾,谓人曰,西方净土,只在堂屋西边,翁儿在莲池边金沙地上,礼拜嬉戏。翁儿,即抗孙,早亡者也。
  [五]圣贤录。清张秩斯,妇杨氏,病重,瞑目,见大士谓曰,莲华种子,已有半功,其半看汝手段。问从何处著力,曰撒手便行,即合掌唱佛逝。 又宋思照,日诵莲经二部,兼持佛名。一日谓弟子曰,夜见佛菩萨同来接引,弟子谓,恐魔试,奈何,曰后视吾胸以验。化后,胸有文,红润如莲华。
  [六]圣贤录。清钱节妇,许照妻,幼以母疾,日诵佛千声,疾得愈,事佛益虔。既寡,念金刚经,回向生西,梦观音菩萨现身接引,念佛逝。 又宋梁媪,少盲,持弥陀经三年,两目忽明,乃持佛名不辍。一日见空中幡盖下临,佛及二菩萨同来接引,遂化。
  [七]圣贤录。昌茂,出家南海积善堂,勤修净土。患胃疾,曰菩萨至,吾四更时去矣,念佛逝。 又清王荆石女,长斋受戒,朝夕礼大士像,焚修五年,预言重九当行,届期,结印卓立而逝。
  [八]种莲集。清顾淦妇,钱兰贞,遘疾,诵观音圣号得愈,遂归心净土。每夜焚香诵大士号,道光廿九年十月八日,曰苦海茫茫,三日可出矣。初十晨曰,今日决定往生矣,仍持大士号,顷之,忽称佛而逝。 圣贤录。清王氏女,常熟人,素持白衣咒,及观音圣号,得瘵疾,告母曰,儿应八月中谢世,因疾苦,求菩萨,已许先一月迎我矣,母弗信。及期,曰菩萨来矣,母疑为祟,以刀挥之。女夺刀曰,嘻,菩萨也,速拜,尚不汝罪,母拜起,而女已逝。
  [九]圣贤录。宋智廉,禅净兼修,一日别众曰,我定中见三圣说法。佛言诸善人,当起大信心,修诸善法,来生我国,我今往生必矣。书偈曰,雁过长空,影沉寒水,无灭无生,莲华国里。向西而化。 又唐启芳,神游净土,见弥陀佛,坐最大莲华,光明映照。芳作礼问曰,众生念佛,得生此否,佛曰,勿疑,定生我国。
  [十]楞严经。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华严行愿品。念念相续,无有间断。 无量寿经。于一昼夜,思惟彼刹,及佛身功德。此人命终,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亦能超过,生彼国土。
  [十一]圣贤录。智者大师入寂,弟子慧延,欲知师生处,写法华经求冥示。夜梦师从观音西来,谓曰疑心遣否。 又张齿延,逝后,人谓决生西方,其妻不信,祝以梦告。夜梦人谓曰,汝家中人,已越十万亿佛土矣。不解何谓,问诸人,始知生西明验。
  [十二]圣贤录。唐雄俊,常持佛名,无戒行,暴亡,入冥,主者命付地狱。俊呼曰,观经言,造五逆罪,临终十念,即得往生,俊虽造罪,不至五逆,念佛之功,合生净土。不然,三世诸佛,即成妄语。遂合掌念佛,宝台忽现,乘空西去。 又惟恭,常事酒博,暇则诵经,期生安养。常曰,我虽有罪,然仰赖佛力,十念往生,岂复堕恶道耶。一日恭病,有见数少年手执乐器,问所从来,曰西方来,迎恭上人。一人怀出莲华,有异光,望寺而驰,恭遂卒。
  [十四]庄子。西施病心而颦,丑妇美之,亦捧心而颦。富者见之,闭门不出,贫人挈妻子而去之。 华严贤首品。信能超出众魔路,示现无上解脱道。又云,信能示现一切佛,信能必到如来地。
  曰发愿。(一)则有名高莲社,随初祖者百廿三人。院记报恩,学弥陀之四十八愿。(二)顶摩自觉,利物为先。水洒愿登,诲人不倦。(三)兆荣化众,罄家产而售棺。法云奉亲,邀佛光之照室。(四)绣成经像,如一广利群生。空现舟车,陆氏普度物命。(五)此皆修行功德,不贪著于自身。随顺菩提,必摄取乎大众。(六)具此广大心愿,是真供养如来。(共二段 此颂大愿度生) 
  [一]净土圣贤录。晋慧远,居东林,凿池种莲,刻木莲,令随波开合,分昼夜,为行道之节。既而缁素至者,百廿三人,师曰,诸君之来,能无意于净土乎。乃造西方三圣像,立莲社,令刘遗民著发愿文,王乔之等为念佛三昧诗以见志。师序曰,三昧之名甚众,功高易进,念佛为先。入斯定者,昧然忘知,即所缘以成鉴。鉴明则内照交映,而万象生焉。非耳目之所暨,而闻见行焉。非天下之至妙,孰能与于此哉。后人尊为莲宗初祖。 又元明本,赐号佛慈圆照广慧禅师。作怀净土诗百八首,并报恩院记,赞扬净土。于佛诞日,在观音菩萨像前,发四十八愿。后作偈逝,白虹贯于山颠,貌如生。 又清实贤,字省庵,亦发四十八愿,并作劝发菩提心文,激励四众,后人尊为莲宗九祖。砠 [二]高僧传三集。唐自觉,发愿身长随大悲菩萨,又愿造大悲像寺,用赤金铸观音像,高四十九尺,寺亦成。坛前诵念,夜三更,见金光二道,佛从中下,观音势至左右随之。佛垂金臂,摩觉顶曰,守愿勿易,利物为先,宝池生处,孰不如愿。 种莲集。清思岸,字愿登,日持佛名六万,平生所作功德,悉回向净土。以积劳成疾,子迎养于家。光绪十五年九月,令僧起七,曰十八日是我往生之期。瞑目久之,谓人曰,观音大士,水洒我顶。佛令我回告众人,专精念佛,他日净土相见。 [三]圣贤录。清郑兆荣,幼即茹斋,好善,捐万金济贫,回向净土。晚年将久备桫枋寿木售人,怀数珠及钱,往贫里劝念佛。隆冬遇号寒者,解衣衣人不惜也。嘉庆间,自知时至,谓来众曰,为我念佛,菩萨降临矣,众闻异香而化。  梁法云十岁,即登座说法,念母年迈,谢事归养。母疾,为诵弥陀经,放光照室,母怡然逝。梦语云曰,赖子念佛力,今已往生。人钦其道,兼重其孝,后亦三圣迎归。
  [四]圣贤录。宋朱氏如一,以黄绢写法华经,绣以碧绒,又绣弥陀观音圣像。又刊图劝人念佛,所化至二十万人,示微疾,右胁而逝。 又清张季思,妻陆氏,年十七,即长斋念佛,且诵大悲咒,回向西方。见杀物命者,即发愿救度。康熙中,空中见舆舟西往,肩运者皆僧,不三日念佛而脱。
  [五]往生论。菩萨巧方便回向者,谓礼拜等五种修行,所集一切功德,不求自身住持之乐。欲拔一切众生苦故,作愿摄取一切众生,同生安乐佛国。 又曰,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著自身故。依慈悲门,拔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依方便门,怜愍众生,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故。远离三种菩提相违法,得随顺菩提法。
  [六]行愿品。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又云,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
  (一)至于道昂志决,不随兜率来迎。怀玉品高,更却银台接引。(二)像绘惟岸,任凭童子之随。经写善荣,卒赴宣公之约。(三)莹珂痛悔,得浊世之早离。明证加勤,喜红尘之不到。(四)显超弟子,恳留十有五年。春华友人,诀别再迟两日。(五)辩才焚指,应念得睹光明。芳果折枝,七日更教鲜翠。(六)余杭张老,夫妇偕行。汶州沙弥,长幼共化。(七)为孙忠而久驻,孺子齐瞻。许姚氏以少留,范婆并见。(八)沈妻祝愿,现佛像之庄严。王女孝心,消母身之臭秽。(九)莫不有求必应,如愿相偿。(十)夫像前戏祝,终得为威武之将军。况心出至诚,何虑无莲华之父母。此大士摄生者三也。(此颂有愿必果) 
  [一]净土圣贤录。唐道昂,讲华严地论,举掌放光,明照堂宇,众惊异。昂曰,此光手中恒有,何足怪耶。平时志结西方,愿生安养。后知时至,升高座,忽见天众缤纷,管弦嘹亮,告众曰,此兜率天迎我,然天道乃生死根本,非所愿也。常祈生净土,如何愿不果遂耶。言讫,天乐旋灭,西方香华伎乐,如云涌至,三圣来迎而逝。 又唐怀玉,诵弥陀经三十万遍,日课佛五万声,一日见西方圣像,数若恒沙,一人擎银台来迎,玉曰,吾誓取金台,何为不得,圣像遂隐。玉倍加精进,闻空中云,头已有光晕矣,请趺坐结印俟佛来。越三日,异光满室,香气盈空,佛及二菩萨身紫金色,共御金刚台来迎,玉含笑而逝。
  [二]圣贤录。唐惟岸,一日见观音势至现空中,岸顶礼曰,幸以肉眼,得睹圣容,所恨后世无传,乃召画工,无能画者,忽二人来愿画,画毕不见。岸谓众曰,吾往生,谁偕行。小童曰,愿随。沐浴更衣,念佛而化。岸曰,小子先我行耶。作偈赞像,念佛逝。 又宋了宣,善荣,相善。荣金书诸经,宣助成之,二人结誓往生,一日宣曰,归期已迫,重会净土。荣曰,正欲见君作略,宣作偈化。三年后,荣令众宣佛,曰我赴宣公之约。
  [三]圣贤录。宋莹珂,酒炙无择,忽念将堕恶道,因绝食念佛。梦佛大士告曰,汝寿尚有十年,当自勉。珂曰,阎浮浊恶,易失正念,愿早生安养,承事圣众。佛言,汝志如是,后三日迎汝。至期,曰佛及圣众俱至,遂化。 又明明证,一日不怿,曰一生求生净土,岂将堕红尘耶。更加勤诵三年,笑曰,今不到红尘矣。端坐念佛,诵观音势至清净大即闭口,众闻空中朗诵海众菩萨,异香馥然。
  [四]圣贤录。宋显超,病中见佛菩萨来迎,莲华遍满,技乐杂奏。弟子哀恳住世,救苦众生,净相渐没。复住十五年,再闻天乐异香,佛及圣众并现空中,遂化。 又清谢春华,以念佛愈蛊胀,信心益切,凡佛会无不预。光绪十五年四月廿六日,梦见西方三圣,知往生兆。谓姚明斋云,廿八我当西去,可来念佛相助。曰此日不暇。廿九可否。曰亦无暇,再迟一日来送行。至期,含笑逝,异香数日不散。
  [五]圣贤录。宋元净,赐号辩才,焚指供佛,左三右二,祈观音放光,光随现。 净土论,唐启芳,圆果,贞观间,共结一夏念佛期。取一杨枝,著观音手中,誓云,若我念佛得往生者,愿杨枝七日不萎,至期,益鲜翠。
  [六]圣贤录。清余杭张老夫妇,茹斋,虔事观音,笃志念佛,预造两龛,一日各沐浴更衣,入龛念佛,同逝。 又隋汶州二沙弥同念佛,长者生净,白佛言,有小沙弥同参,亦得生否。佛言,由彼劝汝,汝方发心,汝可归,三载同来。至期,三圣来迎,大地震动,天华飘舞,长幼同化。
  [七]圣贤录。宋孙忠,凿池种莲,上建阁,造像皈依。见三圣现空,即白言,愿佛少驻,使我二子同瞻,佛驻良久。一夕结印化,空中异香天乐。后二子亦念佛逝。 又姚婆与范婆善,范劝念佛,临终佛现空中,二菩萨左右侍,姚求佛少驻,与范别。及范至,佛犹俨然,姚立化。
  [八]圣贤录。明沈郊春,妇费氏,供三世佛像,及檀香大士,日念佛千声。崇祯时,奉大士居婿家,供香必祝,直达佛所。忽香气绕楼数日,粉墙上现三世佛像,庄严精妙,瞻礼者众,或以净巾擦之,色愈光明。忽返故居,午刻,曰佛来矣,遂逝。 又宋王氏女,日诵弥陀观音金刚经。母亡,流血,女曰,若我孝心真实,愿母体不臭秽。誓已,血止,亦无秽气。
  [十]高僧传三集。唐鉴空,未出家前,境遇困苦,至杭州,遇一梵僧,出大枣食之,顿悟前生,问同侣之悟法师安在。梵僧曰,岂不记香山石像前戏发大愿乎,若不证菩提,愿为赳赳武臣,今已得大将军矣。 请观音经。莲华化生为父母。
  曰得验。(一)则有三瞻圣相,神运标名。同听法华,灵山未散。(二)莲台行树,辉映慧成。天冠宝瓶,光昭法智。(三)启芳圆果,同为莲沼之游。真清慧才,并受戒香之记。(四)精进菩萨,地再现乎琉璃。五会法师,身两登于金窟。(五)邦华荣祖,置身常在光明。睎湛憨山,随意得瞻相好。(六)慈云元净,迸舍利于眉间。大善行童,吞数珠于口内。(七)华授陶氏,佛立经函。庚梦周妻,莲开烟蕊。(八)诚感悟通之梦,云涌舟来。欣看妙圆之灯,佛临叶上。(九)浩象入定,舟泛莲池。楚石安禅,心冥佛境。(十)侍女刻苦,忽成天眼之通。邵媪精诚,亦睹西方之胜。(十一)唐公窗外,佛坐神山。廉氏楼中,像生舍利。(十二)是盖净心功极,已渐破乎色阴。凝想日深,故得化成善境也。(十三)顾或谓三心圆发,即一念横超。(十四)既自信其往生,更何求乎近验。(十五)得毋信自性之不真,取如来以求实乎。(十六)不知天如求验,实驽骀之警鞭。法照示人,亦见闻之毒鼓。(十七)不作圣解,无患魔邪。(十八)况此为欣厌之想成,亦即是接引之公据。此大士摄生者四也。
  [一]净土圣贤录。远公居庐山三十年,专志净土,澄心观想,三见圣相。义熙十二年七月晦夕,见弥陀身满虚空,圆光之中,有诸化佛,观音势至侍左右。水流光明,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佛告远曰,我以本愿力,来安慰汝,后七日当生我国。如期而寂。又庐山志。远公将适罗浮,宿庐山,感山神托梦,徘徊登览,无足庐者。一夕雷雨晦暝,山水暴至,向之中流,化为平陵,华木罗列其上。太守桓伊,因建佛殿,名为神运。 又隋智者大师,诣大苏山,礼慧思禅师。思一见曰,昔日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乃修法华三昧,身心豁然,见与思师,同在灵鹫山,七宝净土,听佛说法。著十疑论,提倡净土,厥功最巨。
  [二]圣贤录。隋慧成,依南岳思禅师,令入观音法华等三昧,以消宿障。三年,得解众生语言三昧,每入定,常见净土莲台宝树。灭之夕,人梦成坐莲台西去。 又隋法智,于国清寺念佛,感观音势至现身,又感天冠宝瓶,光映其身。
  [三]高僧传三集。唐启芳圆果,于观想中,觉身临宝池,见观音势至坐大莲华,有千万莲华,弥满其间,弥陀坐最大莲华,光明映照。又梦大池内,有大宝帐,乃飞入其中,有僧曰,但专念佛,并生此也。又见观音垂脚坐,芳果奉足顶礼焉。 圣贤录。明真清,持观经,及梵网心地品。一夕梦琳宫绮丽,宝树参差,见弥陀观音势至,方展拜间,旁有沙弥授一牌,书曰戒香熏修,寤知中品生也。绝粒而逝,颜色红润如生,茶毗香气充郁。 又宋慧才,持大悲咒,梦至宝阁,人告云,中品汝所生也。临终作偈赞佛,曰,吾生净土决矣,遂寂。
  [四]圣贤录。唐大行,修普贤忏,感大士现身。晚岁持诵弥陀经,睹琉璃地上佛及大士现身。后一年复睹琉璃地,乃曰,安养期至,右胁而终,赐号常精进菩萨。 又唐法照,初于粥钵中,见大圣竹林寺。后至五台,善财引入,金地宝树,以为庄严。文殊普贤,据师子座,万众围绕,而为说法。同舒金臂,摩照顶曰,愿疾成佛,无过念佛。又同众诣金刚窟,照忽见广大庄严,净琉璃宫殿,文殊普贤,俱在一处。复独诣窟,佛陀波利,引入金刚般若寺,异宝庄严,光明闪烁。照于是笃志念佛,见波利谓汝华已就,三年开矣,至期,别众逝。照开五会念佛道场,故称五会法师。
  [五]圣贤录。明杨嘉炜,字邦华,临终曰,青莲华现前,非净土境乎。命息烛曰,吾常在光明中。 又清马荣祖,长斋修净,梦空中涌出寿字,不可算数,光明烂然。后病作,云三圣现前,为我说法,我常在大光明中。明日又云,菩萨以净水沐我,洗我宿垢,顿获清凉。过二日,曰佛来迎我,遂逝。 又宋睎湛,建弥陀殿,修净业。久之,常见三圣相。 又明德清,号憨山,一夕梦弥陀现身虚空,光相分明,自此圣相炳然,时时在目。
  [六]圣贤录。宋元净,就学于慈云,后主慈云讲席,精修净土,未尝暂歇。一日眉间有光如萤,揽之,得舍利数粒,后卧处常有舍利。将终曰,吾净业已成,所欲遂矣,遂化。 又宋大善寺行童,梦妇人持数珠,令开口,即投入口中。其师谓此势至授汝念佛三昧也。数日后,童见观音势至持华座与之,曰七日乘此来生净土,至期,曰菩萨来矣,遂化。
  [七]圣贤录。宋陶十六娘,持普门品,梦白衣大士,以莲华啖之,心神莹彻。一夕室中放光如昼,阿弥陀佛现身立经函上,由是诵益虔。经卷上舍利迸出,积至合余。 又明周薛氏,母梦长庚入怀而生,专修净业。供观音大士,香烟吐蕊,结成莲华。自知时至,念佛化,家人闻莲华香。
  [八]圣贤录。清沈悟通,受菩萨戒念佛,矢愿生西。一夕梦观音大士坐舟中,庄严奇妙,有五色云涌舟西来。醒而念佛益锐,用力过猛,疾遂剧。四月八日谓人曰,今日佛诞,吾行矣,复厉声称佛来接引而逝。 又清朱妙圆,与女立修,侄女妙德,同长斋念佛。一夕,妙圆佛堂内灯华,结成荷叶一片,叶上立佛一尊,三人同见之。临终谓女曰,汝诵佛号,吾闻声运想可也。季子泣曰,儿等罔极未报,母何忍舍去,笑曰,吾修净业,尘事毫不系心。随众默诵佛,忽曰,佛来矣,有白光一道,徐向西去。
  [九]圣贤录。唐高浩象,诵无量寿经,觉身泛莲池,金容映彻,后见观音势至来迎而化。 又明梵琦,字楚石,参禅得悟,而念佛未尝懈。日趺坐观莲华,见如来相好庄严坐其上,白毫放光,照见楼台池沼,行树栏[木+盾],众宝间错,水鸟天乐,演苦空无我之法。观音势至立左右,清净海众围绕。从定而起,返观观者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后谓人曰,我去矣,问去何之,曰西方。
  [十]圣贤录。宋吕宏妻吴氏,笃志清修,有侍女二,一好禅,一奉戒刻苦念佛,常终日不食,但饮吴氏所咒观音净水。一日忽见金莲华上,双趺隐隐,渐见膝,见身,既而头面悉现,相好具足,中阿弥陀佛,左右观音势至。已而宫殿树林,皎若指掌,清净男子,经行其际。如是三年,瞬息不隔。或问闻说法否,曰我得天眼,未得天耳。后自知时至,化去。 又清邵媪,念佛精进,道光间,暗室面西,忽心开,见西方胜境。后又睹菩萨金像,晃耀心目,逝后面如生。
  [十一]圣贤录。明唐时,参莲池,受念佛法门。诸眷属皆能覆诵普门品金刚经,夜共集大士前回向。常言修净宜穿衣吃饭,常在观中。或神游莲海,华中礼佛,或坐瞻宝刹,佛光照身,净想既成,不生何待。一日推窗,见大海中涌一山,佛坐其上,光明四彻,墙壁林木,悉空不现,临终现瑞相逝。 灵感赋。宋廉中大夫恭人,绣丈六弥陀像,舍利现楼中,临终三圣来迎。 又宋钟离夫人,刻四寸八分檀香佛像,顶戴行道,其像眉间,迸出舍利,后亦三圣迎逝。
  [十二]楞严经。净心功极,忽见十方山河,皆成佛国,具足七宝,光明遍满。此名欣厌凝想日深,想久化成,名善境界。
  [十三]宋元照赞。三心圆发,一志西驰。 灵峰云,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 无量寿经。横截五恶趣,升道无穷极。
  [十五]楞严经。云何自疑汝之真性,性汝不真,取我求实。 [十六]天如或问。古人有三痛策,一报恩,二决志,三求验。 印光文钞。念佛以专精为主,心果得一,自有感通。未一之前,切不可以躁妄心,先求感通。而天如之求验者,正以全无感通,恐是专精未至,故云驽駘警鞭。求字,单向自己工夫上求,毋向外驰求,则得之矣。 高僧传三集。法照虽历睹灵异,而未语人。一梵僧谓曰,汝所见台山境界,胡不传示世人。照曰,非敢秘密圣道,恐生疑谤耳。梵僧曰,大圣文殊,现在此山,尚招人谤。汝何惜焉,但以所见告众,使人发菩提心,作毒鼓缘耳,照乃录所见传世。
  [十七]楞严经。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十八]苏东坡,奉弥陀佛像南行,曰此轼往生公据也。
  曰接引。(一)则有彻悟称名,递见一分之相好。嘉炜作礼,双瞻千丈之金身。(二)佛迎僧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3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授导师之香衣。僧引彦通,登毗卢之楼阁。(三)物如满月,示接引于刘君。粒计数珠,指归期于李母。(四)慧命同瞻乎三圣。有基示梦于众人。(五)了然时至,示以双龙。法喜神呵,免偿一雉。(六)盛媪郑氏,并赐金台。仲闵槐庭,各登银座。(七)实修造像,即现千眼之身。佛琦闻香,更见双童之侍。(八)了义思赞,光腾金宝之台。钟氏薛妻,目眩莲华之色。(九)法琳见圣贤咸集。刳心知感应道交。(十)孟妪现振锡之沙门。张妇见手招之和尚。(十一)倪子买蔬不及。周君绝荤而行。(十二)善益睹净室光明。王氏叹真身高大。(十三)顾来法信,稽首欣众圣咸迎。偕去广潭,屈指示三果克证。(十四)静文诲妇,好相见于西方。胡闉待僧,劳久临之菩萨。(十五)安人得现身示梦。信女则合掌称名。(十六)迎陶善以莲华。接午亭于净土。(十七)盖弥陀愿海,偕大众以现前。菩萨咒心,作比邱而慰喻。(十八)但贵心能正念,莫愁佛不来迎。此大士摄生者五也。
  [一]净土圣贤录。清际醒,字彻悟,已明向上,专修净业。语录二卷,劝修切至。临终见幢幡无数,自西来,复过半月,告众曰,昨见观音势至文殊三大士,今复蒙佛亲迎,吾去矣。众称佛号,悟合掌曰,称一声洪名,见一分相好,结印逝。异香浮空,面如生,茶毗舍利甚众。 又杨嘉炜,临终曰,弥陀现千丈身,观音身与佛等,弥陀经功德不可说不可说,吾已得上品生矣。 [二]圣贤录。唐僧炫,见绰禅师讲观经,回心念佛。有疾,告弟子曰,阿弥陀佛授我香衣,观音势至行列在前,化佛满空,吾行矣。七日异香不散。 又宋李彦通,为锻工,后归心净土。一日曰,我梦游净土,见二门扃锁,遇僧宗利,开门引入,见楼阁中,佛与菩萨,吾去矣,念佛逝。 [三]广信府志。刘崇庆,持准提咒,室中放白毫光,现大准提相。将逝,惺然见观音出一物,如满月,恍示接引之意,遽起诵大悲咒,讫逝。 圣贤录。明刘道隆母李氏,长斋,供观音大士,朝夕礼拜,念佛廿五年。梦大士以数珠一串示之,曰数珠,乃汝生净之期。数之,得五十三,至五月十三日,曰吾今日往西方矣,唱佛而逝。
  [四]圣贤录。隋慧命,参南岳思,深悟玄旨。将终,众见阿弥陀佛,与大士来迎,西向而去。 又宋有基,劝众念佛,至万人。示疾,众见西方现光,空中奏乐,基曰,西方三圣来也,西向而化。有梦基具威仪往西方者,有梦基坐青莲华对佛说法者,有梦基得弥陀授记者。
  [五]圣贤录。宋了然,尝梦泛海,见观音坐竹林间,以百偈赞之,自是辩才顿发。一夕梦二龙戏空中,一化神人,自空下,出简示生期。至期,同众诵弥陀经,至西方世界而化。 又隋法喜,一生行愿,回向净土,从智者行方等三昧。忽一雉索命,有神呵曰,法师当生净土,岂偿汝命,临终见佛菩萨来迎。
  [六]圣贤录。宋盛媪,持无量寿经,及佛名,一日汤沐面西,问左右,闻磬声乎,净土圣众且至。已而合掌曰,佛菩萨至,金台现前,吾行矣,遂化。 灵感赋。宋钱塘郑氏,日诵普门品,念佛不辍。临终闻磬声,见观音手执金台,遂寂。 圣贤录。宋仲闵,一生讲光明观音等经,临寂,集众登座,见银台自西至而化。 又明蔡承植,字槐庭,早年长斋奉佛,后登进士,官太守,禁民间杀牲祀神。晚为念佛会,导诸卖菜佣,回向净土。及疾,诣佛寺祝发,归见银台接引,连称观世音菩萨而终。
  [七]圣贤录。明尼成静,字实修,念佛不辍,劝众造栴檀千手眼大悲像。后预知时至,语弟子曰,千手眼大悲观世音来此相接,遂化。 又清尼佛琦,造西方三圣栴檀像高八尺,岁结七为念佛会。将逝前三日,见菩萨现身,两童子侍,或言闻菊花香,琦曰,此青莲华香也,念佛而寂。[八]圣贤录。宋了义,年十五,举进士。旋出家,念念西方,未尝间断。黄檗祥公,梦师来别,曰西归矣。复见佛菩萨授以金台,越三日,含笑逝。 又宋师赞,年十四,念佛不绝,疾亡复苏,别父母曰,三圣来,儿当随行,邻人见宝台放五色光,向西而没。 又宋钟氏,念佛垂二十年,一日谓子曰,西方圣众遍于虚空,大白莲华光明普耀,吾行矣,合掌而化。 又唐王氏,薛翁妻,修忏求净。有疾,益勤恳。见床前赤莲,大如五斗瓮,又见青莲满室。弥陀观音势至,降临空中。其孙大兴侍侧,见佛身高大,出菩萨上,相隐而王氏逝。
  [九]圣贤录。齐法琳,持无量寿观音二经,诵时辄见一伟貌沙门,屹立在前。寝疾,注念西方,礼忏不息,见诸圣贤皆集,向弟子述所见而卒。 又宋法因,字刳心,冥心净业,于定中见观音势至二菩萨。书偈云,我与弥陀本无二,二与不二并皆离,我今如此见弥陀,感应道交难思议,结印而化。
  [十]圣贤录。宋孟氏,持佛名三年,令夫报亲属,送我西归。众至,共唱佛名,见一沙门,振锡空中,曰汝当往生,俄而幡盖翩翩,佛菩萨俱至,遂化。 又吴氏,张姓妇,持斋修净,梦观音教以跪念。有疾,招僧助念三日,曰空中有和尚招手,僧曰此二大士也,宜一心向往,遂吉祥逝。
  [十一]圣贤录。清倪妪显真,持斋念佛,村中有观音像,早晚往礼必诚。后数睹菩萨像,随示疾,谓子数见菩萨唤我去。子云菩萨既临,儿当往城买蔬作供,曰亦好,但恐不及耳。子归,媪已坐逝。 又明周廷璋,日诵弥陀观音金刚各一遍。人与语辄笑,谑之,詈辱之亦笑。曰吾不离日用,不涉贪爱,如是而已。清明上冢辞祖回,曰弥陀观音势至俱来也。已而曰观音食我一芋,诏我绝荤五日可行。遂日食一粥一蔬,至期诵经逝,香发于体,貌如生。
  [十二]圣贤录。清陵氏善益,行大悲忏,礼华严经再周。晚专诵大悲咒,弥陀佛号,求生西方。一日观音大士现像,遂示疾,谓女曰,佛光满室,吾行矣。 又清王氏,常诵普门品,念佛求度。一日见观音菩萨住空中,遂连称菩萨高大,语毕而化。
  [十三]圣贤录。宋冯夫人法信,起居动静,一以西方为归。一夕语侍者曰,吾已神游净土,面礼慈尊,观音左顾,势至右盼,百千万亿佛子,稽首庆我,得生其国。宫殿林沼,光明神丽,与观经所说无别,诵佛而逝。 又明潘氏广潭,李阳春妻,阳春逝后,现神于潘,登楼启窗,大声云,要修行,要修行。潘礼云栖习禅,得疾,谓人曰,吾三世梵僧,今且偕大士而西矣,称佛名不绝口,屈三指而化,肢体轻软,面如生。
  [十四]圣贤录。宋温静文妻,久病,静文教以念佛,从之,二年不绝口。一日谓夫曰,我见净土三圣,他日西方相见,遂逝。 又宋胡闉,感疾,清照律师劝念佛,乃大感悟,一心称名累月,后照至,闉曰,师来何晚,已烦观音势至降临甚久,安然而化。
  [十五]一行居集。陈安人,名梦严,奉观音大士,垂三十年。初愿来生作僧,为生西地步,彭二林勖以直往西方,遽有省。后于泰通桥拜大士像归,梦一衣蓝老妪,谓汝来年过不得此两日。及期,卧病,持大悲咒,忽连称佛名而逝。 灵感赋。正信女,正法居士妇也,幼即长斋,与夫同修净业。临终谓夫曰,速扶我起,观音菩萨来。合掌加额,竭力称南无观世音菩萨而化。
  [十六]圣贤录。清陶善,彭希涑妻,念佛不辍。临终曰,大和尚来,吾去矣。后寂根大士降坛,谓陶氏临终正念,故感观音接引,金莲华现前,到西方七宝世界。 灵感赋。午亭师,专持大悲咒,修大悲忏。逝后有人死而复苏云,午亭已生净土。
  [十七]弥陀经。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不空羂索神咒心经。临命终时,观自在菩萨作比丘像,来现其前,欢喜慰喻。
  [十八]十往生经。有十正念,随举一善,皆得往生之文。 净土告诫。有临终三疑,三关。第三谓我虽念弥陀,临命终时,恐佛不来接引,因疑成障,失其正念,不得往生。故念佛人,切要谛信佛经,勿生疑念。又按净土圣贤录发凡云,向之录往生者,必著事验。事验无闻,遂多阙漏。然不睹其形,愿察其影,但自净心,不生何待。如紫阁,天衣,中峰,天如,妙叶,等尊宿。陈莹中,冯济川,诸先辈。密因有在,正果非虚,撒手便行,不移跬步,何待临终现瑞,始能决定往生。然则纵无佛来迎,亦不妨一心直往。愿临终时,勿生疑障。 按十三联潘广潭,屈三指而化,乃示已证三果而往生也。初二四果可例知。
  曰瑞应。(一)则有兜率石城,金弥大地。曹溪莲寺,光耀中天。(二)祖南灵照,舍利迸流。仁岳大行,色身不坏。(三)护吕君而念佛,室满莲香。幸金奭之改渔,空盈天乐。(四)赤云垂布,导思义之往生。华盖庄严,欣虔公之预睹。(五)白衣璎珞,志西登百宝之船。紫色光明,常智灿莲华之焰。(六)善月几呈莲萼,影像不磨。大圩室产灵芝,红黄争耀。(七)万宗衣烬,惊圣相之分明。节妇裙污,开芙蕖之灿烂。(八)贫婆化榇,金辉三圣之身。徐氏焚衣,焰绚五莲之彩。(九)张妻汝婉,香溢栴檀。王女黄姑,灰生菡萏。(十)何公见幡盖纷纭。裴女庆天华飞舞。(十一)杨媪现檀香缭绕。严妻瞻颜色鲜红。(十二)净衣受赐,敬听莲祖之经。裙幅生辉,妙胜僧由之笔。(十三)耀华云之色,一寺咸惊。放白毫之光,千灯普照。(十四)盖六字洪名,本饶福德。而一心不乱,即具庄严。(十五)法流相接,海印发光。(十六)菩萨以历劫修来,众生得一时具足。此大士摄生者六也。
  [一]净土圣贤录。隋法智,于国清兜率台,感二大士现相。后念佛化,有金光自西来,照数百里。 又智者大师临终,居石城寺,专称阿弥陀佛,般若,观音,令诵无量寿经,光明满山,天乐叠奏。赞曰,四十八愿,庄严净土,华池宝树,易往无人。火车相现,一念改悔者,尚得往生,况戒慧熏修者乎。吾诸师友,今从观音势至,皆来迎我。言讫,如入三昧,金光照数百里,渔人疑为天晓。 又明憨山,后居曹溪,示微疾,谓人曰,世缘将尽。沐浴焚香而逝,有光烛天。 又宋了然,住白莲寺,临终书曰,因念佛力,得生极乐。凡汝诸人,可不自勉。化时天乐盈空,祥光烛天。
  [二]圣贤录。宋祖南,见三圣来迎而化,眉间迸出舍利,随取随生。 又宋灵照,自谓安养期至,遂化。阇维,异香袭人,舍利流迸。 又宋仁岳,逝后三十年,众梦岳令迁塔龛。开龛色身不坏,舍利盈满。 西方直指。唐大行,赐号常精进菩萨,逝后异香经旬,肉身不坏。 
  [三]圣贤录。清吕蔚若,持斋乐施,笃修净业。章铨舍其家,梦一僧趺坐庭中唱佛,问何为,曰吕君不日生极乐,君未知耶。临寂,卧室遍满莲华香,自云,佛菩萨皆来矣,念佛而化。 又宋金奭,初为渔,后改业,持斋念佛不辍。一日曰,我见佛与观音势至矣,次日又曰,金莲华来迎我,遂化。天乐异香,终日不散。
  [四]圣贤录。宋思义,趺坐别众而逝,忽苏曰,适随观音行,见金色长人谓曰,汝报缘未尽,过七日当来迎。如期而化,有赤云垂布,如引导状,向西去。 又晋慧虔,住嘉祥寺,自知将尽,心想安养,祈诚观音。北寺尼净严,梦观音从西郭门入,清晖妙容,光映日月,幢幡华盖,七宝庄严。尼作礼,问何之,曰往迎慧虔。虔亦预睹圣相,侍者咸闻异香而寂。
  [五]高僧传四集。清机溥,字志西,母梦白衣人授子而孕,专修净业。持大悲咒,灵应甚著。民国四年,定中见白衣大士满身璎珞,乘百宝船大如山,陵空来迎,西向念佛而寂。 又清常智,幼见大士像,瞿然起敬。出家诵心经,至心无罣碍,涣然若释。专修净业,预知时至。茶毗,有紫色如莲华,于火光中,灿然涌出。
  [六]圣贤录。清沈善月,陈氏妇,修念佛三昧,持斋放生,日诵行愿品一卷,大悲咒十五遍,佛号三万,数十年如一日,殁后几上现莲华,影像不灭。 又明孙大圩,年十二,即受五戒,专修净业,见弥陀观音来迎而化。初室中岁产瑞芝,色如金,或如赤白轮。
  [七]圣贤录。清潘万宗,长斋念佛,净室门上,隐现葫芦放光。示疾,念佛而寂。妻焚衣,灰烬中现三圣像,眉目分明,衣摺毕具。又化一衬衫,灰上现赤色大字数十,为无知者扫去。 又清常熟张节妇,奇穷苦节,供观音,一心念佛,礼拜无间。后患痢卒,所著敝裙秽甚,弃之河中,忽五色莲华灿烂水面,邻人洗净作帷焉。
  [八]灵感赋。元至顺间,杭城饥馑,饿殍枕藉,一婆子兼旬不坏,出众尸上,搜其身,贮佛图三幅,买棺殓焚之,焰中现三圣金身,念佛益众。 圣贤录。清杨拂斋,妇徐氏,持斋念佛,并大悲咒,祈生安养。一日念咒,觉声出户外,视之,含笑坐逝矣。酷暑逾三日,面如生,焚化衣衫,焰成五色莲华。
  [九]圣贤录。清杨氏,张秩斯妇,病中发愿生西,供接引像,念佛五日,室中闻栴檀香。 又清王枚妻,汝季婉,以念佛为事。病笃,告人曰,观音大士来,吾去矣,合掌诵大悲咒,旋闻栴檀香满室中,含笑而殁。 又宋王氏女,念金刚经念佛,母死流血,发誓回向即止。后临终时,手搅观音像前宝幡而寂,家人筛灰于室,现莲华数朵。 又黄长史女,日诵普门品,金刚经,念佛坐化,依俗筛灰验生处,灰中现莲一朵。
  [十]圣贤录。宋何昙迹,持菩萨戒念佛,临终见三圣,及幡盖异香来迎而化。 又宋汾阳裴氏女,念佛以豆计数,积十三石。后言佛菩萨迎我,我当往生,天华飞坠,乃逝。 
  [十一]新齐谐。杨媪依女而居一楼,奉大士像,诵经勿懈,三十年足不履地。性慈善,闻笞奴婢声,辄徬徨不能食。奴婢上楼者,必分己食与之。卒前三日,索盆濯足,曰我此去将踏莲华。俄而栴檀妙香,空际缭绕,跏趺而逝,香三日夜始散。 圣贤录。清江氏,严訒公妻,鸡鸣起,跪佛前唱佛千声,次及经咒。一日就寝,忽大声呼曰,观世音菩萨来矣,汤沐而逝。颜色红润,手足柔软。 
  [十二]圣贤录。清思岸,临终谓众曰,我已亲到西方,见佛及二大士,荷佛赐我净衣。又见莲池大师,为众说法。 善女人传。明黄氏仆母,平居持斋念佛。万历间,疾笃将逝,曝旧裙于庭,其裙十二幅,忽现观音像十二面,面各不同。竹林鹦鹉,参错其间,经一昼夜乃灭,而媪逝。 志公现十二面观音像,张僧由不能下笔,见应化之一联注。
  [十三]圣贤录。刘宋尼法盛,习十六观,志在西方。病中假寐,见观音大士,华云宝光,明显烛寺,大众咸惊。盛言佛菩萨放光度我,怡然而逝。 又唐尼法藏,居金陵,念佛,夜见佛菩萨光明照寺,遂化。 又宋沈氏妙智,长斋念佛,忽见弥陀涌现虚空,二菩萨及圣众,左右围绕。放白毫光,若长虹驾空,千灯普照,遂逝。
  [十四]弥陀要解。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议,故名号亦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故散称为佛种,执持登不退。 又曰,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具极乐。西方依正主伴,皆我一念心中所现影,更无疑惑。所持之名号,真实不可思议,能持之心性,亦真实不可思议。持一声,则一声不可思议,持十百千万无数声,声声皆不可思议也。
  [十五]楞严经。乾慧地,未与如来法流水接。后云,如来逆流,如是菩萨顺行而至,觉际入交,名为等觉。注,入交,即法流水接也。 又云,如我按指,海印发光。
  [十六]受记经。佛言,恒河沙数可知,此大士先供养佛,种诸善根,不可称计。 又悲华经。太子不眴,与轮王弥陀,同于宝藏如来所,发菩提心,取净佛土。过恒河沙阿僧祇劫,世界名曰安乐。可见大士辅佐弥陀,庄严极乐世界,历劫诚不可计数也。 弥陀四十八愿,众生生者,一时具得。灵峰云,以弥陀种种庄严,作增上本质,带起众生自心种种庄严,全佛即生,全他即自也。
  (一)此后华开见佛,庆游子之来归。光照利生,听大士之说法。(二)光明无量,得瞻自性弥陀。究竟如虚,实证唯心净土。(三)化身无数,智力遍于十方。补处一生,大愿成于俄顷。(四)凡此学者之功能,莫非菩萨之赐与。(五)众生界尽,同归乐国逍遥。菩萨名消,始是悲心圆满。(六)故穷辩才之天女,莫赞, 洪恩。写经典若须弥,难扬圣德。特体慈怀,广宣正法。以众生之回向,报大德以涓埃。赞叹已穷,伽陀继作。(此一段总结摄生六门,并总颂大士慈深恩厚,颂无可颂,报无可报。引起后段颂辞,仍以劝化众生为主。)
  [一]慈云回向文。华开见佛。 往生论。颂菩萨庄严功德文,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
  [二]往生论。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又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三]行愿品。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弥陀经。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鞸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 行愿品,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
  [五]行愿品。乃至空虚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 圆觉经。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注对垢,菩萨也。垢尽对除,佛也。
  [六]行愿品。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如来诸功德海,无有穷尽。 又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
  △三结劝回向。内分三段。初段六偈,取法华第一喻,总结正颂文。中十偈,以大悲咒经十心,劝进行者。后一偈,三回向。
  圆通大士,功德巍巍。久辅寿佛,乃号大悲。谛思谛审,所悲伊谁。心摧胆裂,悔莫能追。
  明朱谨大悲殿记。人之瞻斯像者,当必一为谛审,佛何为而悲人,又何故而动佛之悲。
  法华有言,稚子遁逃。父怜追唤,怨咨而号。譬日初出,高山先昭。(此结正颂第一大段,大士历劫说法度生,我辈今尚未悟。)
  法华信解品。譬若有人,年既幼稚,舍父逃逝,久住他国,至五十岁。年既长大,加复穷困,驰骋四方,以求衣食,佣赁展转,遇到父舍。遥见其父,踞师子床,种种严饰,威德特尊。窃作是念,此或是王,疾走而去。时富长者,一见便识,即遣旁人,急追将还,穷子惊愕,称怨大唤。 憨山云,此喻华严会上,二乘怖大之事也。二乘自悔于华严未能悟入,而我辈则自大士历劫说法,至今尚未悟入,可不哀哉。昭,明也。由日先照,故先明也。
  更著垢衣,潜操粪器。入俗度生,白华托寄。得近其子,应现同事。(此结正颂第二大段,示现文。)
  信解品。尔时长者将欲诱引其子,即脱璎珞细软上服严饰之具,更著粗弊垢腻之衣,执持除粪之器,以方便故,得近其子。 补怛洛迦,此云小白华,乃大士应化道场,即普陀也。 华严贤首品。众生苦乐利衰等,一切世间所作法,悉能应现同其事,以此普度诸众生。
  救苦与乐,须给频频。如父如儿,情均天伦。犹在本处,未脱苦轮。(此结救苦与乐文)
  信解品。后复告言,汝常此作,勿复余去,当加汝价,诸有所须,莫自疑难,亦有老弊使人,须者相给。我如汝父,勿复忧虑,即时长者更与作字,名之为儿。尔时穷子,虽欣此遇,然其所止,犹在本处。 楞严经。汝我同气,情均天伦。
  得窥佛藏,财宝充牣。不餐王膳,终为道殣。此念佛门,易行难信。(此结弘法文。不念佛,即使有禅定感通,亦不易了脱。)
  信解品。长者语穷子言,我今多有金银珍宝,仓库盈溢,其中多少,所应取与,汝悉知之,宜加用心,无令漏失。穷子即受教敕,领知众物,金银珍宝及诸库藏,而无希取一餐之意。 证道歌。饥逢王膳不能餐。 华严问明品。如人设美膳,自饿而不食,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大志成就,佛道担任。了知净土,不离己心。是谓宝藏,自然来临。(此结摄生文)
  信解品。复经少时,父知子意渐以通泰,成就大志,而命其子。今我所有一切财物,皆是子有,先所出内,是子所知。是时穷子,闻父此言,即大欢喜,我本无心有所希求,今此宝藏,自然而至。 彭二林无量寿经起信论云。一了知一切诸佛,不离自心,自心常有一切诸佛成正觉故。一了知一切佛土,不离自心,自心具足一切庄严佛土故。一了知众生一念念佛,决定成佛,一切佛念力所成故。一了知众生发愿求生净土,决生净土,一切土愿力所现故。
  既已欣净,即应厌浊。广拔众苦,非贪自乐。大士十心,克登妙觉。首大慈悲,众生当学。(十心中,一慈悲心。) 
  十疑论。欲决定生西者,须具二种行,一厌离行,二欣愿行。 拔苦二句,见发愿之五联注。
  众生佛性,具足万能。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大士造诣,我亦克承。此平等心,大而非矜。(二平等心) 
  起信论。真如自体相者,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菩萨诸佛,无有增减。非前际生,非后际减,毕竟常恒。从本已来,性自满足一切功德,所谓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真实识知义故,自性清净心义故,常乐我净义故,清凉不变自在义故,具足如是过于恒沙不思议佛法,乃至满足无有所少义故。 华严合论。从凡夫地,信诸佛三昧,诸佛神通,诸佛智慧,诸佛大悲自在功德等,我亦当得。
  一切有为,梦幻泡影。蜉蝣之身,桑榆之景。速会无为,时时自省。(三无为心)
  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淮南子。蜉蝣朝生而暮死。 又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 大悲经。愿我速会无为舍。
  威势必失,亲属终离。吁嗟爱根,永矢弗遗。哀哀三界,一爱羁縻。谁无染著,天人之师。(四无染著心) 
  普贤行愿品。是人临命终时,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 圆经觉。当知轮回,爱为根本。 灵峰卢福智传。赞曰,哀哉三界,爱欲为根,根株不拔,奚望西生。 又圆觉经。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精神离形,骸骨反根。四大离散,我尚何存。空观破执,解脱之原。(五空观心) 
  列子。精神离形,各归其真,又精神入其门,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入门谓归乎天,反根谓还乎地。)  圆觉经。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
  虽观诸佛,及众生空。礼拜供养,必敬必隆。像真一致,畏爱攸同。佛从敬起,毋懈初衷。(六恭敬心) 
  维摩经。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于群生。 宝王论。一香一华一灯一乐,及以饮食,尽心奉荐三世诸佛,乃净土妙因,成圣元始,安得轻易其事。若听无稽之言,献心华,点心灯,焚心香,礼心佛,何异骋猿猴之巧,守梅林之望欤。令彼衣心衣,饭心饭,则困拒不能。何独以六度万行,排于空见之心哉。 念佛直指。如一佛二菩萨像,神通愿力,同佛真身,叩则灵,求则应,有何差别。岂可作土木胶漆金彩之见,不作西方极乐大愿相好真佛观耶。盖佛慈普遍,于无二身,随机应现,示真示化,或示形像。我眼障深,一法中见异,于佛真身,而谓像耳,此像岂实像哉。故真像一致之说,学者莫生异解,当如乞人,得近帝王,畏爱兼抱,渴仰摄受,冀求出离也。 华严入法界品。一切化佛,从敬心起。
  芸芸众生,未来之佛。父母师长,头出头没。涸辙呼援,声嘶力竭。云何相煎,食肉剔骨。此卑下心,慎毋逾越。(七卑下心)
  法华经。常不轻菩萨,礼拜赞叹四众,遍与授记作佛。 华严十无尽藏品。我无始世来,与诸众生,互作父母兄弟姊妹男女,不相护惜,更相杀害,此无惭行,何犹行不止。 庄子。周见车辙中有鲋焉,曰君岂有升斗之水,而活我乎。 曹植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业清净,一心向往。断杂乱思,离见取想。即教即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3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法门无两。导祖专修,高山景仰。(八无杂乱心,九无见取心。) 
  草庵念佛颂。誓修三福勤六念,身口意业无瑕玷,我今以此念弥陀,不见弥陀终不厌。 憨山云,凡念佛时,先将自己胸中杂乱念头,一齐放下,放到无可放处。单单提起一句阿弥陀佛,历历分明,心中不断,如线贯珠,中间无一毫空隙处。于一切处,不被境缘牵引打失。日用动静,不杂不乱。到临命终时,便是超生净土时也。 蕅益云,念佛人切忌今日张三,明日李四,遇教下人,又思寻章摘句,遇宗门人,又思参究问答,此则头头不了,帐帐不清。岂知念得阿弥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极则教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最初下手,须用念珠,记得分明,刻定课程,决定无缺。若初心便要不著相,要学圆融自在,总是信不深,行不力。饶汝讲得十二分教,下得千七百转语,皆是生死岸边事。临命终时,决用不著。 善导祖师专杂二修说。问,何故不令作观,直遣专称名号。答,众生障重,境细心粗,识扬神飞,观难成就。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相应故,不违教故,顺佛语故。若舍专念,修杂业者,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
  为菩提道,求生净土。得觐如来,更亲左辅。径登佛乘,长餐法乳。大菩提心,光圆照普。(十大菩提心)
  慈云回向文。为菩提道,求生净土。 又即闻佛乘,顿开佛慧。 法乳者,谓以正法滋味,长养法身,如母乳子也。 华严经。智光圆满,普照一切。
  此十种心,大悲相貌。惟我众生,是则是效。出世之舟,度人之棹。伟矣佛恩,大哉圣教。(总结十心) 
  上二句,见前大悲咒经颂第五段第三联注。 诗经。君子是则是效。 虎溪尊者云,只此一句弥陀,是度苦海之大船。只此一句弥陀,是出三界之径路。
  大士本迹,于以昭垂。末劫修途,直指无歧。斯文功德,唯佛证知。普皆回向,同证菩提。(上四句,总结全颂。次二句,求佛证明。末二句,即三回向。)
  华严行愿品疏。普皆回向,正明回向众生。然令成菩提,即回向菩提。普者,尽于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即回向实际。
  附录清同治七年六月中,回匪至郃阳西南乡。人于咸丰间,预凿土窑于悬崖,(其地无山,而有深沟。)忽闻贼至,各处通负干粮躲于窑中。而水无一滴,经三四日,人当渴死。幸天冷之极,至降大雪,阴处之雪,已厚二寸,以故人不发渴。否则吾乡之人,将无噍类矣。此之兵劫,乃众生同分恶业所感,非菩萨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而为救护,能不尽灭乎哉。释印光识。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net/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com/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net/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数位图书馆 http://edu.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数位图书馆 http://edu.hwadzan.net/
华藏净宗弘化网影音图文检索中心 http://ft.hwadzan.com/index.php
华藏净宗弘化网影音图文检索中心 http://ft.hwadzan.net/index.php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印光大师-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orde ... =%E5%8D%B0%E5%85%89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pJmcIyZ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soft.ctfile.com/info/IU599850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jIl1APS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20 13:18 , Processed in 0.182033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