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664|回复: 2

[其它] 卍续藏第59册No.1104芝园遗编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29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卍续藏第 59 册 No. 1104 芝园遗编》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控制占有。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卍续藏第 59 册 No. 1104 芝园遗编




  芝苑遗编卷之中

  六世法孙 道询 集

  授大乘菩萨戒仪

  大觉世尊一代时教。大小两乘戒有五种。一者。五戒。二者。八戒。三者。十戒。四者。具戒。五者。菩萨戒。前二即被在家士女。次二即摄出家五众。上之四戒。随心广狭。通大小乘。皆为方便。五.菩萨戒。纯一大乘成佛之法。十方诸佛示生唱灭。种种方便。为令众生自省己灵。本来清净无诸垢染。本来平等无有高下。本来自在无诸挂碍。无始迷倒。枉受轮回。因佛开示。始悟众生与佛同等。既自悟已。立丈夫志。发菩提心。受菩萨戒。修菩萨行。究竟成就无上菩提。证大涅槃。安住秘藏。是谓诸佛出世大事因缘。然菩萨戒凡有两宗。一者。华严部。二者。法华部。梵网经云。若受菩萨戒者。国王.百官.比丘.比丘尼。乃至庶民.黄门.非人.畜生。但解法师语。尽得受戒。此即华严部。通渐顿受也。善戒经云。欲受菩萨戒。先受优婆塞五戒。次受沙弥十戒。次受比丘具戒。后受菩萨戒。譬如重楼四级。不由初级而至二级无有是处。不由二级而至三级无有是处。不由三级而至四级无有是处。此即法华部。唯从渐受也。今在家士女受者。则专依梵网。出家僧尼受者。则通禀二经。今且依梵网通摄道俗。世所盛行。广明受法。略有四种。一曰戒法。二曰戒体。三曰戒行。四曰戒相。初.戒法者。天台疏云。最初妙海王子从卢舍那佛受菩萨戒。即为法身大士。制十重四十八轻。乃是心地一品耳。据梵网大本。一百十二卷六十一品戒文下指八万威仪品等。即知制法量等尘沙。由制心地。动心违理。遍众生界。心无量故。制亦无量。众生无尽。戒亦无尽。除十重已外。一切皆结轻垢罪。即知轻垢不可限量。远古诸佛。同一楷模。佛佛相承。传至今日。非独寂场舍那始制。或云。佛立一切戒。戒我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须一切戒。故知但能对境。一切无心。何必受戒。答曰。若的无心。可容无戒。汝自审量。果无心不。且位阶等觉。尚有无明。亦未无心。逮至妙觉。妄念永尽。具身口意三种不护。故知唯佛无一切心。而众生界未尽。尚有大慈悲心。岂同木石。顽然无知。谓无心哉。是故诸佛果上起用。说法利生。悲智方便。善巧提诱。未始暂息。良由以无心。故无所不心。安有恣放作恶。不奉戒律。谓之无心哉。故戒经偈云。如过去诸佛。及以未来者。现在诸世尊。皆共尊敬戒。则知三世界人证此戒已。尚皆尊敬。而具缚下凡自言无心不须戒者。昧心逐语。不知分量。若此之甚。是可悯也。或曰。了心即佛。岂假他求。本净无瑕。何劳受戒。答。佛有三世。不可混同。远古诸佛。过去佛也。十方刹土。现在佛也。法界众生。当来佛也。故戒本偈舍那佛云。我是已成佛。汝是当成佛。又下云。常须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言佛是同。已成.未成则异。若谓凡夫即同果佛。顿废进修。便生上慢。未得谓得。是大妄语。自陷陷他。为过不浅。涅槃云。众生佛性。如杂血乳。岂比醍醐。又圆觉中众生觉性。如金在矿。岂比精金。祇由心本是佛。故可发意勤求。祇由心本清净。故须立誓受戒。当知菩萨戒者。直是识心达本。成佛菩提之要术。此谓戒法也。二明戒体。有三。初.能受心。即得戒之本。二所缘境。即发戒之处。三所发业。即无作之体。初.能受心者。即大菩提心。慈悲誓愿。所谓断恶.修善.度生三誓。摄一切愿。无不具足。如普贤十大愿.胜鬘十大受.药师十二愿.弥陀四十八愿。皆即本时戒体矣。行愿经云。诸佛如来以大悲心为体故。观经云。佛心者。大慈悲是。若无誓愿。即不发戒。则无体也。二所缘境。即法界众生依正等法。戒依境制。体从境发。境既无量。体亦无边。行愿经云。因于众生。得成阿耨菩提。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净行品云。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即获一切胜妙功德。经中自问。云何用心。乃列一百四十一种当愿众生。即知一切众生是诸菩萨因行果德所出生处。若非生境。戒则不发。何有体邪。三所发业。由菩提心。缘众生境。起大誓愿。克志要期。揽法归心。心与法合。发生无作。成善功德。为佛种子。由种熏心。有大力用。能起后习。直至成佛。究竟果满。百福庄严。威神妙用。由兹为始。经云。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论云。三十二相无差别因。皆由持戒而得。即斯谓也。故南山云。以此要期之心。与彼妙法相应。于彼法上有缘起之义。领纳有心。名为戒体是也。或云。众生本有佛性。即菩萨戒体。今谓不然。本有之性。蠕动翾飞一切皆具。菩萨戒体。受者方有。不受则无。此则因缘构造。修起之法。性虽本有。非修不发。如摩尼珠具足众宝。不假缘求。终不出现。天台疏云。不起而已。起则性无作假色。南山云。熏本藏识。成善种子。此为戒体。天台性之一字。即能起因。无作假色。即所发体。南山藏识。即所依处。善种子。即能依体。能起.所依是本有之性。所发.能依即今受之体。若此出体。文据极明。能所历然。体性不滥。则受纳无疑。修持有托。此谓戒体也。三明戒行。既发此体。当起随行。专精保守。如护明珠。一切时中不令忘失。恒忆.恒持.恒防一心三用。念念圆修。远离诸恶。摄律仪戒也。修习诸善。摄善法戒也。将护众生。饶益有情戒也。始发三誓。次行三戒。终获三果。即法.报.应三佛身也。愿行相副。目足更资。如车二轮。如鸟两翅。此谓戒行也。四者戒相。此有二种。既奉圆戒。三业动止。莫非利物。自行化他。美德彰显。香闻十方。众生喜见。随所化导。如风偃草。无不伏从。经云。行于世间。无有障碍。如空中月出于云翳。此即约行为相也。梵网戒本十重四十八轻。名种条别。一一条中复有多相。皆须诵持。依师求学。体究持犯。方名清净。故戒本中嘱令善学。此即以法为相也。二皆可别。故总名相。此谓戒相也。凡欲受者。先须明晓。心境无昧。则奉持久固。若所受不明。此犹可恕。必能授暗托。受定不成。即戒本云。是自欺诳。亦欺诳他人。一一不解一切法。而为他人作师授戒者。犯轻垢罪。制法若此。凡为师授可不诫乎。今准天台所列六家仪式。并古今诸文参详去取。且列十科。以备时用。第一.求师授法第二.请圣证明第三.归佛求加第四.?导劝信第五.露过求悔第六.请师乞戒第七.立誓问遮第八.加法纳体第九.说于示诫第十.叹德发愿

  第一.求师授法

  准梵网经应请二师。一和尚。二阿阇梨。今但请阇梨授戒师耳。经云。若千里内无能授戒师。得佛菩萨像前自誓受戒。而要见好相便得戒。准知。戒师不为多得。戒疏云。必是出家菩萨具足五德。一持戒清净。二满足十腊。三善解律藏。四深通禅思。五慧藏穷玄。地持云。必须戒德严明。善解三藏。堪发彼敬心。方可从受。不尔得罪。今依菩萨戒羯磨文请之。教者云。

  夫欲受菩萨戒。必先请师。?导开解。令于一切境上起慈悯心。若非此人。戒无从发。今为汝请此某人。作授菩萨戒师。故须专秉一心。恭陈三请。大德忆念。我某甲于大德所。乞受一切菩萨净戒。惟愿须臾不辞劳倦。哀悯听受(三请)戒师答云。可授汝菩萨戒。当摄心谛受。不得浮散。

  第二.请圣证明

  戒师先为请三宝诸天。同来作证。由佛出世建立戒法。当须志诚运想。随师召请云。

  弟子某甲。稽首归命。一心?请尽虚空界极微尘刹常住三宝。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当来补处弥勒尊佛.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过去七佛.贤劫千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大小两乘毗尼戒法.十二分经甚深法藏。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十方三世诸大菩萨.最初得戒妙海王子.西天此土传法祖师.四依菩萨.缘觉.声闻三乘贤圣。惟愿慈悲闻我奉请。显现道场。证明受戒。

  弟子某甲。一心?请护法诸天.大梵天王.帝释天王.护世四王.天龙八部.三界万灵.五星六曜.今年岁分赏善罚恶一切天神.大宋国内五岳四渎名山大川江河潭洞主执龙神.当州地分城隍社庙属内神祇.诸处寺院护伽蓝神守正法者。惟愿聪明闻我召请。同赐降临。悉来守护。

  弟子某甲。一心?请十方法界六道四生一切含识.现前受戒合道场人无量劫来生身父母先亡后逝上代宗亲亡殁已后未解脱者。愿乘三宝威神力故。俱到道场。同沾戒善。

  第三.归佛求加

  凡欲受戒。先须归依。由无始来。背舍三宝随逐邪魔。没溺生死无所依归。故于今日。翻邪归正。立重誓愿。毕此一生。尽未来际。归投三宝。乞求加护。直至成佛。承事供养。不相舍离。十方法界已成正觉一切如来是为佛宝。十方法界诸佛所说十二部经是为法宝。十方法界三乘贤圣是为僧宝。仍了自心一体三宝。与彼境界无二无别。普贤行法经但云。今依大乘甚深妙义。归依佛等。今依天台戒疏引什师所传梵本。受三归法。应须合掌互跪。随师语云。

  我某甲从于今身直至佛身。于其中间归依常住佛.归依常住法.归依常住僧(三说)三结并同上。但云归依佛竟等(三结已。云)。哀悯覆护我。令法种增长。此世及后世。愿佛常摄受(此出胜鬘经。说已称三宝名释迦佛云云)。

  第四.?导劝信

  诸佛子。此菩萨戒是三世十方诸佛成佛菩提基本。诸大菩萨修行模范。若不受此戒。欲脱生死苦。无有是处。欲破业障。无有是处。欲入菩萨位。无有是处。欲成佛果。无有是处。华严云。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坚持于禁戒。是则如来所赞叹。涅槃云。欲见佛性。证大乘涅槃。必须深心修持净戒。梵网经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又云。若不受此戒。名为外道邪见人辈。畜生无异。木头无异。萨遮尼揵经云。如来功德之身。以受戒为本。以持戒为始。故知不受菩萨戒者。纵学佛法。勤苦修行。经千万劫。祇名众生。欲脱轮回。终无得理。是以西竺国王受位.百官上位。皆先受此戒。盖欲饶益境邑人民。宁可受已破。不可不受。若受已破。是佛弟子。若不受者。是名外道。经云。薝卜华虽萎。犹胜一切花。破戒诸比丘。犹胜诸外道。诸佛子。六道之中。无量众生。受三途苦。不闻佛法。纵得为人。生处边夷不遇佛法。或遭乱世不遇佛法。荒迷声色不遇佛法。愚痴邪见不遇佛法。今既生值明时。遭遇佛法。诸根明利。识知善恶。佛法僧宝处处兴隆。可谓万劫难逢千生一遇。若不自省自?。自立自修。诸佛威神。无为汝处。无常迅速。生死无期。一旦横骸。识神无主。欲受佛戒。何由可得。还沉恶道。长劫受苦。未有出期。如来说为可怜愍者。丈夫刚猛得不自思邪。如是种种。随机?劝。令发胜心。

  第五.露过求悔

  凡欲受戒。思念无始已来。三业六根。所造诸恶。无量无边。说不可尽。若不发露。障戒不发。障净土门。障菩提路。追过自责。仰对三宝。求哀忏悔。护国戒经云。佛言。若诸佛子。欲得成就阿耨菩提。若欲善能知自心者。若有欲以大慈悲手。于生死泥拔众生者。应先发起大慈悲心。普为众生归依三宝。受菩萨戒。发菩提心。至诚忏悔。当随师教。作如是言。

  惟愿十方一切诸佛及与地住得金刚智诸大菩萨。当证知我。当忆念我。我某甲等。发菩提心。未住妙道。今将身命。归依十方一切三宝。惟愿诸佛诸大菩萨。起慈悲心。哀愍摄受。我某甲等。自从无始流转已来。处在三界生死轮中。沉溺恶趣。入苦笼槛。颠坠诸恶。无明罗刹。有大力势。诸烦恼冤。长夜逼迫。无主无救。无归无依。无有所趣。无有教导。住于邪见.险恶道中。趣向生死。背舍涅槃。入三恶道。不能自出。堕于险恶广大深坑。追逐恶友。随顺恶教。远离一切诸善知识。都不觉知何者为损。何者为益。何者是善。何者是恶。为不善法。系着不舍。弃背一切三乘圣人。长夜常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种种业惑之所罗网。忧迫恐怖。恒失本心自性寂静。远离种种三摩地门.陀罗尼门.诸地诸忍波罗蜜多甚深住处。亦复远离慈悲喜舍诸菩萨戒.四无碍智.六通.十力.四无所畏.无忘失法.无住涅槃。一切随眠我身具足。一切功德我身空无。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百千万种。悉皆远离。无数苦恼。障碍留难。恒所恼害。惟愿诸佛诸大菩萨起大慈悲。哀愍护念为我.为主.为救.为归.为依.为趣。愿令我等。速得圆满大菩提道。及为无量菩萨眷属。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十八不共.四摄.三昧.解脱.总持.六通.诸度.福德.智慧。如是一切诸功德海。愿令我等皆得具足(次当说罪求悔)。

  至心忏悔弟子某甲。自念此身。无量劫来。于诸众生无慈悲心。故相杀害。互相食啖。不念众生皆惜身命。不念众生具有佛性。不知众生是我先世父母六亲。纵恣口腹。贪嗜滋味。与诸众生。作大冤结。以是因缘。堕落生死。流转三界。不生净土。不得成佛。从今受戒。誓断杀害。常行慈悯。不食众生身分血肉。以此净业。普与众生。庄严净土。誓求作佛。

  弟子某甲。自念此身。无始时来。于诸众生无饶益心。故相侵夺。不念众生护惜财物。与己无异。斗秤欺诳。亏刻于人。侵损常住.现前僧物。贪他吝己。不知厌足。以是因缘。堕落生死。流转三界。不生净土。不得成佛。从今受戒。誓断偷盗。常行饶益。救济贫苦。不生悭吝。以此净业。普与众生。庄严净土。誓求作佛。

  弟子某甲。自念此身。无始至今。于诸男女耽染淫色。不择亲疏。不思触净。趣向前境。作非梵行。毁犯佛戒。不畏恶道。无有惭耻。以是因缘。世世生处。堕在胞胎。受秽污身。不生净土。不得成佛。从今受戒。誓断淫欲。修清净行。以此净业。普与众生。庄严净土。誓求作佛。弟子某甲。自念此身。于诸众生多行谄诳。欺罔于人。妄语.绮语.恶口.两舌。破灭佛法。毁骂僧尼。讥刺善人。党护不义。见言不见.不见言见。覆障己非。推求他过。以是因缘。千生万劫。受虚妄报。远离真实。不生净土。不得成佛。从今受戒。誓断妄语。说如实语。说如法语。以此净业。普与众生。庄严净土。誓求作佛。

  弟子某甲。自念此身。从无始来。贪饮药酒。昏迷神性。乱动诸根。不辨尊卑。不知善恶。增长愚痴。覆没智慧。以是因缘。堕落生死。受愚痴报。不生净土。不得成佛。从今受戒。誓断饮酒。收摄诸根。常修正念。以此净业。普与众生。庄严净土。誓求作佛。

  如是五种极重恶业。当知即是生死根本。众苦之源。障净土门。碍菩提路。如是恶业。未受已前。充塞虚空。遍周法界。若不忏悔。若不誓断。死生无路。出离无门。从今受戒。誓断五种极重恶业。翻成五种清净戒根。若后再犯。即是欺诳三宝诸天。见生之中诸恶集身。招不如意。死入地狱。受无量苦。无解脱期。若实不虚。仰愿三宝.护法诸天。常加护念。令我罪根皆得消灭。令我行愿悉得满足(同声念佛。或忏违逆父母.师长。其文如后)。

  第六.请师乞戒

  大小乘戒。皆从师授。受声闻戒。坛上十僧为师。受菩萨戒。诸佛菩萨为师。或请弥陀为和尚。观音为羯磨。势至为教授。近时道俗。皆修净业。弥陀缘熟。故多请之。况法身体一。三世道同。随机之教。义无不可。人多惑耳。不免从众。依行法经。次请五师。或请六师。则加普贤为忏悔主。今以悔罪在前。不复请也。

  我某甲。一心奉请释迦牟尼佛为戒和尚。我依我佛故。得受菩萨戒。慈愍故(三请。或一请。观时延促。下同)。

  我某甲。一心奉请文殊菩萨为羯磨阿阇梨。我依菩萨故。得受菩萨戒。慈愍故。

  我某甲。一心奉请弥勒菩萨为教授阿阇梨。我依菩萨故。得受菩萨戒。慈愍故。

  我某甲。一心奉请十方诸佛为尊证阿阇梨。我依诸佛故。得受菩萨戒。慈愍故。

  我某甲。一心奉请十方诸大菩萨为同学法侣。我依诸菩萨故。得受菩萨戒。慈愍故。

  惟愿释迦本师.十方诸佛.诸大菩萨。他心道眼。无碍见闻。鉴我?诚。受我奉请。不违本誓。怜念众生。慈悲摄受。方便拔济。尽未来时。为作依怙(既请师已。即须从师乞戒。乞云)。仰白十方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大地菩萨僧。此大宋国某州某处佛菩萨像前。诸佛子等。今从诸佛菩萨乞受一切菩萨净戒。是诸佛子已是真实能生深信。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惟愿诸佛菩萨布施诸佛子等三聚净戒(三乞)。

  诸佛子。三聚戒者。聚以包摄为义。一切戒法三种摄尽。一者。摄律仪聚。律仪禁恶。无恶不断。所谓杀.盗.淫.妄等。乃至烦恼无明永尽。成法身佛。名为断德。二者。摄善法聚。无善不修。所谓发起智慧。修习世出世间一切善法。六度万行。不取不舍。习行方便。自利利他。成报身佛。名为智德。三者。摄众生聚。无生不度。所谓六道四生。含灵抱识。方便导引。同归佛道。成应身佛。名为恩德。诸佛子。当知三聚戒体。即是三佛因种。经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此之谓也。

  第七.立誓问遮

  立誓要期。是得戒本。带遮辄受。障戒不生。当须审问。随问而答。先立十誓。果能行者。当须答能。诸佛子。汝从今身已去。能常念佛。亲近善知识否(答。能)。汝从今身已去。能舍离一切恶知识否(答。能)。汝从今身已去。若见一切众生苦恼。能随力救护否(答。能)。汝从今身已去。能尽形寿随力供养三宝否(答。能)。汝从今身已去。能舍诸懈怠。发起精进。勤求佛道否(答。能)。汝从今身已去。能孝养父母敬事师长否(答。能)。汝从今身已去。于五尘境烦恼生时。能制伏心否(答。能)。汝从今身已去。能于无上菩提生信心否(答。能)。已立十誓。次问七遮。

  诸佛子。受佛净戒。必须身器清净。梵网经云。若具七遮。即身不得戒。无七遮者。得受。良由七种逆业能障净戒。故并名遮。有即言有。无即言无。当如实答。一汝非出佛身血否(答。无)。二汝非杀父否(答。无)。三汝非杀母否(答。无)。四非杀得戒和尚否(答。无)。五汝非杀得戒阿阇梨否(答。无)。六汝非破羯磨转法轮僧否(答。无)。七汝非杀阿罗汉否(答。无)。诸佛子。汝今身无遮难。甚是净器。戒可得受。众圣同庆。须臾之间。入诸佛位。

  第八.秉法授戒

  诸本羯磨。各出不同。或有止用三归受者。今依藏中菩萨羯磨文。乃玄奘三藏翻出。凡羯磨法须准佛言。不可妄自加减。应先告云。

  诸佛子。将作羯磨。授汝戒法。此戒法者。即是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积劫熏修。无量功德。诸佛已证。菩萨今修。假彼羯磨圣法。动彼法界无量功德。注入身心。永作菩提。成佛种子。此身有谢。
 楼主| 发表于 2018-3-29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彼法不失。将来生佛净土。莲华中身以至成佛果。上百福庄严威神妙用。即是今日所受戒体。汝当摄心承仰。不得昏散。

  汝佛子听。汝等今者欲于我所。受诸菩萨一切学处。受诸菩萨一切净戒。所谓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如是学处。如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具。未来一切菩萨当具。普于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具。于是学处。于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学。未来一切菩萨当学。现在一切菩萨今学。告云。汝能受否(答。能)。

  诸佛子。此是第一羯磨。今法界善法由心业力。翻恶为善。悉皆动转。次作第二羯磨已。告言。今法界善法聚集空中。如云如盖。次作第三羯磨已。告言。今法界善法从空中下。从顶门注入身心。充满正报。当知汝身。即是无边功德善法之聚。当须护持。勿令毁犯。

  第九.说相示诫

  诸佛子。已为汝授戒竟。次当说相。菩萨戒相。有境皆是。且依梵网经说十波罗夷。其余四十八轻垢.八万威仪等。当依师学。识达相貌则无毁犯。

  第一.不得杀。下至有命者。不得故杀。凡为菩萨。当起慈悲心。方便救护。而快意杀生。得波罗夷罪。汝能持否(答。能)。第二.不得盗。下至一针一草。不得故盗。凡为菩萨。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而反更盗人物。得波罗夷罪。汝能持否(答。能)。第三.不得淫。若男.若女。乃至非人.畜生。不得故淫。凡为菩萨。当救度众生。净法与人。而反更起一切人淫。得波罗夷罪。汝能持否(答。能)。第四.不得妄语。欺诳于人。下至身心妄语。凡为菩萨。应常生正语。而反生众生邪语邪见业。得波罗夷罪。汝能持否(答。能)。第五.不得酤酒。一切酒不得酤。凡为菩萨。应生众生明达之慧。而反生众生颠倒心。得波罗夷罪。汝能持否(答。能)。第六.不得说在家出家人罪过。凡为菩萨。常生悲心。教化一切人。令生大乘善信。而反更自说佛法中罪过。得波罗夷罪。汝能持否(答。能)。第七.不得口自赞毁他。凡为菩萨。应代一切人受加毁辱。恶事自向己。好事与他人。若自扬己德。隐他人好事。令他受毁。得波罗夷罪。汝能持否(答。能)。第八.不得悭财悭法。凡为菩萨。见一切贫穷人来乞。当须给与。有求法者当为说法。若不尔者。得波罗夷罪。汝能持否(答。能)。第九.不得起嗔心。凡为菩萨。应生一切众生善根无诤之事。而反生嗔恨。恶口骂辱。手打刀杖。得波罗夷罪。汝能持否(答。能)。第十.不得谤三宝。凡为菩萨。见外道恶人。谤佛音声。如三百矛刺心。况口自谤。得波罗夷罪。汝能持否(答。能)。已说十波罗夷竟。四十八轻中略说三戒。

  第一.不得饮酒。而酒生过失无量。若故自饮.教人饮。犯轻垢罪。汝能持否(答。能)。第二.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若故食者。犯轻垢罪。汝能持否(答。能)。第三.不得食五辛。大蒜.革葱.韭葱.兰葱.兴渠。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者。犯轻垢罪。汝能持否(答。能)。自余不复一一别问。当寻戒本读诵受持。识相守护。勿令有犯。

  经云。是十波罗提木叉。于中不应一一犯如微尘许。何况具足犯十戒。若有犯者。不得见身发菩提心。乃至佛性常住妙果。一切皆失。堕三恶道中。二劫.三劫不闻父母.三宝名字等。故知受已。当护如命。如带浮囊。欲渡大海。若有犯者。当须忏悔。今依梵网出忏悔法。经云。若犯十戒者。在佛菩萨像前。日日六时诵十重四十八轻戒。苦到礼三世千佛。得见好相。便得罪灭。若无好相。虽忏无益。若犯四十八轻者。对首忏悔。不同七遮。言对首者。二人相对。口陈纷犯。即得罪灭。

  第十.叹德发愿

  诸佛子。受菩萨戒者。功德难量。高于须弥。深于巨海。诸佛称赞。遍在诸经。略说八种殊胜功德。第一.趣道胜。受菩萨戒。如大鹏鸟一举翅。能至十万九千余里。菩萨趣道。亦复如是。法华经云。乘此宝乘。直至道场。又华严经云。以少方便。疾至菩提。是此谓也。第二.发心胜。受菩萨戒。直是发菩提心。当念成佛。因果同时。如好坚树。才出地面。已高群木。如频伽鸟。?里出声。能胜余音。所以。菩萨在凡夫无明内烦恼?中。能发此心。已超声闻之极果。第三.福田胜。假使供养满阎浮提阿罗汉僧。不如供养一大鹏鸟。所以者何。由此鸟先曾受菩萨戒故。第四.功德胜。受菩萨戒。喻如日光。受声闻戒。犹如萤火。第五.灭罪胜。受菩萨戒。出家犯四重诸篇。在家犯十恶五逆。准行法经罪皆除灭。纵堕恶道受苦轻微。以戒力故。一切所生之处。皆得为王。第六.处胎胜。受菩萨戒。人处胎时。常为天龙八部诸善神王之所守护。不令侵损。第七.神通胜。大乘菩萨能变大地为七宝.变大海为酥酪。能超百佛世界。能日度百千众生。小乘罗汉祇具三明.六通.八解脱耳。第八.果报胜。菩萨果报万善周圆。湛然常住。终无迁灭。念念趣入萨婆若海。一一成就无上菩提。小乘声闻但破见思。成无学果。未为究竟。即法华云。但离虚妄。名为解脱。而实未得一切解脱。汝等既得戒已。当须常发大乘度生誓愿。行大乘六念。应云。我某甲。今于佛菩萨前发四弘誓愿。

 烦恼无数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众生无边誓愿度  佛道无上誓愿成
 愿我临欲命终时  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  即得往生安乐国
 我既往生彼国已  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余  利乐一切众生界
 彼佛众生会咸净  我时于胜莲华生
 亲睹如来无量光  现前授我菩提记
 蒙彼如来授记已  化身无数百俱胝
 智力广大遍十方  普利一切众生界
 乃至虚空世界尽  众生及业烦恼尽
 如是一切无尽时  我愿究竟恒无尽
 念佛救世大慈父  念法出离解脱门
 念僧诸有良福田  念戒无上菩提本
 念施具足波罗蜜  念天护法利群生

  上来受戒所有功德。祝献护法诸天。报答四恩三有。利乐法界众生。忏涤罪根。庄严净报。仰愿诸天八部。增长威神。常来护持。我此国土。风祥雨顺。谷果丰成。圣帝仁王。慈临无际。群臣官属。常守尊荣。万姓四民。永安富乐。佛法檀越.父母师僧.历世冤亲.法界含识。咸生正信。发菩提心。六度齐修。二严等备。伏愿我等。众圣冥加。常值大乘。及善知识。开我佛慧。愿行现前。荷负流通三世佛法。诱化一切。然无尽灯。普会众生。同归秘藏。

  授大乘菩萨戒仪

  大宋政和元年岁在辛卯安居中为众僧录出

  忏违逆父母

  (如为出家五众受戒。当用此文)。

  现前一众诸比丘僧。无量劫来皆是父母生育此身。受大苦恼。今生父母自小爱怜。舍我出家。令我学道。脱离遮俗。削发毁容。为佛弟子。四事成现。学法修行。一生闲旷。皆是父母。舍我之恩。碎身粉骨。云何可报。而我等辈。内无高志。外逐世缘。懒惰懈怠。于佛法中。不勤修习。或因学法。出外游方。父母在堂阙于侍养。悬悬忆念。日夜忧煎。或成疾病。或致死亡。不归省觐。或有亡过堕在恶趣。受诸苦恼。必望我等。功德拔济。而我忘恩。偷安自处。不思救度。当知即是五逆罪人。天地不容。多遭横逆。如是重罪。不通忏悔。今将父母骨肉之身。受菩萨戒。毕世坚持。随力修行。救拔父母。速脱轮回。早生净土。尽未来时。修菩提道。直至成佛。誓效如来。先度二亲。誓效目连。先救亡母。从今已往。等视众生。皆同父母。不起憎爱。无有亲疏。起孝顺心。起慈悲心。常行敬顺。无有违逆。诸佛会中。常相值遇。修菩提道。同成正觉。

  忏违逆师长

  现前一众诸比丘僧。少小出家。长大入道。莫不皆有受度和尚.三师.七证.依止阇梨.诸善知识。慈悲摄诱。善巧提携。罔极深恩。碎身难报。教法开解。衣食供须。软语教诏。苦言调伏。生我慧命。育我法身。父母七生。师僧累劫。究竟度脱。直至菩提。而我愚痴。不思恩德。反生轻慢。多端诽毁。传经授法。曾不遵依。法语善言。但多违逆。忘恩背义。窃法谤师。当知即是五逆罪人。故于现生多遭恶疾.夭寿.横死。沉溺苦海。无有休息。今始觉知。深生惭耻。不敢覆藏。仰对三宝弥陀世尊。发露罪根。求哀忏悔。从今改过。尽未来时。在在处处。与师俱生。诸佛会中。互为主伴。遍微尘刹。教化众生。尽出轮回。同生净土。

  忏身计

  (依金光明经.净名经录出)。

  又复我等无始劫来。背舍本性。真实法身。随虚妄缘。起虚妄念。造虚妄业。受虚妄苦。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不知此身。四大假合。从本不实。和合而有。无明罗刹。止住其中。从昔已来。受生死苦。常弃是身。都无所为。亦常爱护。处之屋宅。随时供给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令无所乏。而不知恩。反生怨害。然复不免无常败坏。是身不坚。无所利益。可恶如贼。犹若行厕。我于今月。当使此身。作无上业。于生死海作大桥梁。若舍此身。则舍无量??疽.瘭疾.百千怖畏。是身唯有大小便利。是身不坚如水上沫。是身不净多诸虫户。是身可恶筋缠血涂。皮骨髓脑。共相连持。是故。我今应当舍离。以求寂灭无上涅槃。永离忧患.无常变异。生死休息。无诸尘累。无量禅定智慧功德具足。成就微妙法身。百福庄严。诸佛所赞。证成如是无上法身。与诸众生无量法乐。

  又复思念。是身无常。速朽之法。为苦为恼。众病所集。身如聚沫。不可撮摩。身如芭蕉。中无坚实。是身如幻。从颠倒起。是身如梦。为虚妄见。是身如影。从业缘生。是身如响。属诸因缘。身如浮云。须臾变灭。是身如电。念念不住。是身如空。离我我所。是身无知。如草木石。是身无作。风力所转。是身不净。秽恶充满。是身虚伪。必归磨灭。当知有身。犹如毒蛇。亦如恶贼。亦如空聚。阴界诸入所共合成。是可厌患。当乐佛身。当知佛身即是法身。从于无量功德智慧之所出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慈.悲.喜.舍。布施.持戒.忍辱.柔和.精进.禅定.解脱.三昧诸波罗蜜之所出生。从方便生。从六通生。从三明生。从道品生。从止观生。从于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诸功德生。如是无量清净法生如来之身。欲得佛身。断众生病。当发无上菩提之心。

  剃发仪式

  (次第十科。其间?导教诫引用因缘。当随机利钝开解为先。至于临事不必一定。今且作一途出法)。

  一.选处设座

  律令于露地香水洒之。周匝七尺四角悬幡。今时多在大殿。或在别堂。事无不可。若在大殿。二师之座。当须相对。或面向佛。今多背像。大乖尊敬。世王为况。其过可知。若在法堂.众堂。当须设像于中。自余花.幡.香.烛.严饰随时。众僧床座随处铺设。其行者应令洗浴。内着净衣。顶??留少发。

  二.集僧作梵

  令净人打钟集僧。坐讫。二师烧香。即登二座。其出家者安置近处已。令维那鸣一下槌声。德者作优波离梵。梵声绝。便打槌一下。同声说偈云。

 戒香定香解脱香  光明云台遍法界
 供养十方无量佛  见闻普熏证寂灭

  (有至梵音义字即诵。非也。梵音本为止息喧乱故)。

  三.白众召入

  (凡白众之语。直述其事。今时四六偶对。或祝赞皇风。或褒扬王道。有同伶伦俳说无异。致令听者。都无所晓。弊风久矣。宜须革之)。

  良久。阇梨云。敬白大众。今有某寺院行者某甲(当处即云当寺.当院)。厌世出家。归心三宝。昨因选试。获中科名(进纳应云。克勤给侍。悦可众心)。今奉帝恩。许容披剃。将从和尚乞求剃发。若准律文。必须单白羯磨和告众僧。或复循房语令知委。然此行者出家日久。众所同闻。羯磨之辞。不烦宣秉。直令教授座主引入道场。与其披剃某甲。谨白(若准律中例须单白。今时乍投出家。或有作者。故为出之。当如上叙白。至乞求剃发已。接云)。准律文。因诸比丘辄度人。故为俗讥诃。由是佛制。凡伽蓝中有剃发者。必须单白和僧。意令合界通委。内无专辄。外绝讥诃。故当禀律科仪。先作羯磨。僧集否(答云。僧已集)。和合否(答云。和合)。未受具戒者出(答云。此众无未受具戒者)。不来诸比丘说欲及清净(答云。此无说欲及清净者)。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云。剃发和僧单白羯磨。白云)。

  大德僧听。彼某甲(牒行者名)欲求某甲比丘剃发(牒和尚名)。若僧时到。僧忍听。与某甲剃发。白如是(问云)。作法成否(答。成)。作法既成。请教授座主引入道场。云云如上(教授座主。今时谓之引请人。即从座起。至众前合掌揖僧竟。即出众去)。

  四.入众请师

  引请师前引。行者后随。直至佛前。教礼三宝已。引至和尚前设礼已。互跪(引请者云)。

  夫以儒敦事父。唯重于成身。释制依师。务存于学道。庶使四仪轨度藉此以琢磨。五分三身因兹而成立。理须竭诚事奉。克志陈词。恐汝未能。我今教汝(请词云)。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请大德为和尚。愿大德为我作和尚。我依大德故。得剃发出家。慈愍故(连唱三遍。亦不须云再请。殷勤三请等。出自流俗)。和尚告云。可为汝作剃发和尚。次又引至阇梨所。如上作礼。互跪讫(引请者云)。

  夫以厌处凡流。忻参宝位。将欲剪除于俗态。理宜警?于蒙心。矧在中人。必由名匠。今为汝请某人为汝作剃发阿阇梨。而况此师诲人无倦。接物有方。故须专秉一心。恭陈三请(词云)。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请大德为剃发阿阇梨。愿大德为我作剃发阿阇梨。我依大德故。得剃发出家。慈愍故(三请)阇梨云。汝既陈请我为汝作剃发阇梨。所有教示。当须谛听。

  五.辞亲脱素

  阇梨云。出家之人。高超俗表。为世福田。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应受人天恭敬供养。是故剃发着袈裟已。至于君父尚无设礼之义。况余人乎。然父母生汝。养育恩深。国王度汝。其恩亦大。当往显处。拜辞国王大臣及父母生缘竟。却入道场。为汝落发。言讫即起。引请者引出阶庭之下。烧香互跪。说辞亲偈(引请者教行者逐句随声唱之。偈云)。

 流转三界中  恩爱不能脱  弃恩入无为
 真实报恩者

  偈讫即起。先望北拜国王(亦不须呼万岁)。次拜父母亲眷(律中但辞父母。今时先拜国王。义须依准)。拜已。即除巾冠.素服。着僧裙褊衫。再引入众。直至阇梨所。互跪。

  六.策导礼佛

  阇梨即为说出家功德。令生忻踊。应云。善男子谛听。六道之中。人身难得。人伦之中。出家者难。汝今生处人道。值佛出家。自非宿植所深。何由至此。当须建出家心。立丈夫志。誓勤学道。以求解脱。南山律师云。真诚出家者。怖四怨之多苦。厌三界之无常。辞六亲之至爱。舍五欲之深着。故知一切众生。系属于四怨。恋著于三界。情缠于六亲。心耽于五欲。由是流转生死。经百千劫。舍身受身。无由解脱。汝当舍诸虚妄。回向真实。持戒修定习慧。行六度万行。学无量法门。于末世中。建立法幢。续佛寿命。令三宝不断。使众生获益。若能如是。是名真出家。可以为六道福田。作三乘因种。堪受信施。不负四恩。是以佛言。若人以四事供养四天下满中罗汉。尽于百年。不如有人一日一夜发心出家功德。又云。若人起七宝塔。高三十三天。亦不如出家功德最胜。广在大藏。不复繁引。既知己身如此尊胜。弥生珍敬。勿得自转(如是随机劝诱。临时自述。不必诵语)。即取香汤为彼灌顶(以指滴少许于顶上)。说偈赞云。

 善哉大丈夫  能了世无常  舍俗趣泥洹
 希有难思议

  (此偈阇梨直声自说。有令引请者说。或行者随和皆非)。

  偈讫。告云。汝当往佛前。礼拜十方佛。说归依偈。行者即起。引至佛前。教云。

 归依大世尊  能受三有苦  亦愿诸众生
 普入无为乐(亦逐句随声说)

  七.落发披衣

  引请者复引至阇梨所。近前互跪。以净巾围肩顷。阇梨语云。剃除须发。为舍憍慢。着坏色衣。为除贪爱。少选之间。即与三乘贤仪相无别。当自忻庆。即为剃四边发。留顶上少许。正剃发时。引请人即诵出家呗云。

 毁形守志节  割爱无所亲  弃家弘圣道
 愿度一切人(有令合众同诵亦得)

  又引至和尚所。如前互跪。和尚云。今为汝去顶发。行者答云。尔。便为剃之(或再诵出家呗亦得)。剃已除去净巾。和尚取袈裟授与行者。便顶戴受已。复还和尚。如是三反已。和尚亲为着之。说偈云。

 大哉解脱服  无相福田衣  披奉如戒行
 广度诸众生(此偈和尚自说。不须随和)

  八.授归教诫

  (律钞至披袈裟已。即令说偈礼散。今多为授翻邪三皈。随为出之)。

  复至阇梨所。告云。准毗尼母论。剃发着袈裟已。然后受三归。五戒.十戒各登坛时。当自受之。今且为受翻邪三归。翻无始邪心。归三宝正觉。应示三宝境界。创入道门。未谙法义。且示住持三宝。令寄心有所。应云。雕塑灵仪是佛宝。琅函玉轴是法宝。剃染禀戒为僧宝。汝当志诚归向。从今已后。尽此形命。誓依佛为师。誓学法藏。誓同僧海(如是种种。随机开导已。云)。

  我某甲。尽形寿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三说已。又加三结。云)。我某甲。尽形寿归依佛已.归依法已.归依僧已。授三归已。告云。汝既出家。当依出家法。修出家行。不得懒惰懈怠。悠悠度日。从今已后。先须远离诸恶。且说六种。言六种者。一淫。二盗。三杀。四妄。五饮酒。六食肉。是六种恶。障道之源。轮回之本。深须远离。慎勿为之。当须咨白本师。置办三衣一钵。用拟受戒。此衣钵者。乃是三世诸佛正仪。贤圣沙门标志。九十六种外道尚不知名字。唯佛出世。示此未曾有法。若不自办。或临时假借。准律明判。定不得戒。由无戒故。一生虚受信施。将来堕坠恶道。长劫轮回。无由解脱。此非小事。宜切用心。又须预择明师。咨问受戒方便仪式。策发开导。令心明了。浊世凡夫。善根微弱。恐临受戒。魔障忽生。从今已去。即须除去杂务。日夜诵持。志诚祈祷。乞圣加被。及至受戒之后。或依师学律。或复听经。或参寻知识。或诵经课佛。或营事作福。荷护佛法。利益群生。不应作恶无懈。求名逐利。滥污僧伦。覆灭正法。翻种苦业。转增生死。是则出家无所利益。常记此语。以自?勤。无为空死。后致有悔(云云)。

  九.自庆礼谢

  复引至佛前。三礼互跪。教说自庆。偈云。

 遇哉值佛者  何人谁不喜  福愿与时会
 我今获法利(逐句随说)

  说已。复礼大众及二师已。令有众僧下。坐受六亲拜贺。悦其道意(或恐事繁。且待众散拜贺亦得)。

  十.祝赞回向

  (律无此科。今时所行)。

  或和尚或阇梨或引请人或有寺院常用表白皆得。应执手炉。上香。维那打一下槌已。云。
上来行法所有功德。奉祝梵释四王.天龙八部.伽蓝真宰.土地灵聦。各轸威神。安神护法。
今上皇帝。圣化无穷。文武官僚。长居禄位。师僧父母.善恶知识.十方信施.法界众生。承此善根。俱登彼岸。念释迦牟尼佛号。随位打槌。念诵讫。作处世界呗已。便散作贺等(或诵。尊常开请奉福上界天龙八部等文。此出智者法华忏仪。其可准用。今时亦多念对偶文章。全非回向祝赞之意。今并改正。莫同浮俗)。

  受戒方便

  沙门(元照)元丰三年为诸沙弥出

  萨婆多论云。凡欲受戒。先与说法。引导开解。令于一切境上起慈愍心。便得增上戒。故知必须智解明白。方可进受。今为六位。次第明之。

  第一.明所受法体

  (标心期受。须识何法)。

  今欲受戒。为受何戒。戒作何相。谓佛出世制立戒法。禁防身口。调伏心行。戒有多种。五戒.十戒先须受之。今此受者。即大比丘具足戒也。且约戒本则二百五十。略说则八万四千。广则无量无边。十方诸佛三乘贤圣并同修故。名为圣法。今者发心誓禀此法。然须实坛顶上十师座前作法而受。因缘和集。心境相冥。发生无作。领纳在心。名为戒体。得此法已。终身持奉。如护明珠。号良福田。是真僧宝。绍隆佛种。兴建法幢。故知受时弥须用意。一生大事不可自轻。

  第二.明受者具缘

  (已知戒法。受必藉缘)。

  一是人道。诸天.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不受得故。二须诸根具足。颠狂.哑聋.身相不具。亦不得受。三须身器清净。曾破佛戒.造重恶业亦不得受。四出家相具。须剃发。着袈裟。若着外道俗服。不名受具。五得少分法。谓须先受沙弥十戒。又早办三衣一钵。不得假借。年岁满足。先请三师七证。然后从僧乞戒。一缘有缺。法则不成。

  第三.明发戒境量

  (诸缘虽具。须明境遍)。

  缘境虽多。不出有二。一者。情境。即十方三世恒沙诸佛。及诸菩萨.缘觉.声闻.诸天.世人.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下至蚊.?.??.虱.微细蠢动。六趣之外。中阴众生。如是等类。皆遍十方。并通三世。无量无边不可称数。皆发得戒。二者。非情境。谓一切世间微尘国土.山河大地.草木花果。乃至一花.一叶.一物.一尘。随其数量。亦皆发戒。至于空有二谛.灭理涅槃.圣教经卷.形像塔庙.地水火风虚空识等。要而言之。总大千界依正二报。无非戒境。所以者何。由未受前。随心造过。恶遍法界。今欲进受。翻前恶境。并起善心。故戒发所因。还遍法界。所纳戒体。亦复无边。如是知之。

  第四.明依境发心

  (律钞明三品心。中下二品得戒非胜。今须直求上品。故委示之)。

  既知境量。当知发心。作如是言。我某甲。自念无始时来。迷失本性。随尘动念。造众恶业。受生死苦。沈流长劫。无解脱期。赖有宿缘。生处人道。值佛出家。将受净戒。今者发心。以立三誓。我从今日。尽此报形。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为欲成就三聚戒故。为欲趣向三解脱门。正为求大涅槃无上佛果。又以此法。引导众生。令至涅槃。令法久住(言略事广。下为略释)。

  解云。一切恶者。杀.盗.淫.妄。贪.嗔.邪见。身口动作一切非违。乃至三界烦恼无明结使等。一切善者。世间人天凡福行。及出世间三乘圣道佛果证行。一切众生者。未成道果。善趣恶趣。总说万断诸有情众。三聚戒者。菩萨法也(一摄律仪戒。二摄善法戒。三摄众生戒)。三解脱门者。入道观智也(一空解脱门。二无相解脱门。三无作解脱门)。涅槃果者。三身佛果也(一法身。二报身。三应身)。引导众生者。利他行也(上总列名。下别配释)。

  一者。律仪禁恶。由断恶故。即摄律仪戒。又观诸恶唯心所变。性相平等。无作无受。则能趣向无作解脱门。妄情既息。真心体显。名法身佛。成断德也。二者。以修善故。福智双运。即摄善法戒。又观诸善从众缘生。于中求实。皆不可得。则能趣向空解脱门。了法无相。历劫勤行。功德圆备。名报身佛。成智德也。三者。以度生故。慈悲摄物。即摄众生戒。又遍历尘刹。无数方便。教化众生。而了知化相如幻如梦。则能趣向无相解脱门。随缘赴感。拔苦与乐。如水中月。任机大小。名应身佛。成恩德也。上来三聚.三脱.三佛.三德。由前三誓而得成就。故知三誓。即三身因种。然此三身。即我心本。无始迷覆。妄动成业。故受轮转。不了诸业。元自我心。随缘流变。今知虚妄。回向真实。故受净戒。誓志坚持。即是求佛菩提。发足之始。此名上品胜心。决定感发上品戒也。故华严云。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又律偈云。如是诸佛子。勤求禁戒本。终不面邪流。没溺生死海。斯明证也。

  第五.明用心承仰

  (心境相应。纳体正要)。

  未至坛上。于佛像前。如上发心。及至登坛。倍生欣庆。不知宿何善本。遇此胜缘。心想于师同十方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29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今此身。因他得度。清净戒法。从他得受。法身慧命。假他得成。正羯磨时冥心运想。遍缘如上情.非情境。由境广故。心亦随遍。念念现前。不得浮散。当想己身总虚空界。容受法界尘沙戒法。当此之际深须用意。莫缘他事。差之毫微。则徒染法流。一生虚丧。可不慎哉。

  第六.问重难轻遮

  (律钞云。应沙弥时。教令列名。显数识相诵之。若不明识。受戒不成)。

  第一.汝不犯边罪否(答云。无。谓曾受佛戒已。犯于四重。即是佛海边收之人。从喻为名)。第二.汝不白衣时污净戒比丘尼否(答。无)。第三.汝不白衣.沙弥时。盗听他说戒.羯磨。诈作比丘否(答。无。谓白衣.沙弥时。盗听大僧说戒.羯磨法也)。第四.汝非曾作外道。来投受戒后还作外道。今复来否(答。无。谓先舍外道来受佛戒后。复归邪。令重来受也)。第五.汝非五种黄门否(答。无。一天生。二揵作。即刀去阴根者。三因见他淫。妒心淫起。四忽然变作。五半月能淫。半月不能淫)。第六.汝非杀父否(答。无。次至第十。即五逆也)。第七.汝非杀母否(答。无)。第八.汝非杀阿罗汉否(答。无)。第九.汝非破僧否(答。无。谓立邪三宝。破佛正法。令僧异见。不得道益)。第十.汝非恶心出佛身血否(答。无。上二难。佛世则有。末代所无)。第十一.汝非天子.阿修罗子。名为非人。变为人形。而来受戒否(答。无)。第十二.汝非诸龙畜等能变化者。变为人形。而来受戒否(答。无)。第十三.汝今身中不带佩男女二形否(答。无。谓身挟二根。僧尼不摄故)。

  上是十三难。次问十六遮(衣钵.父母各二。并五病。成十六。今合为十)。

  汝今名谁(称己名云。某甲)。和尚名谁(称坛上和尚两字名云。某甲)。年满二十否(答云。已满)。衣钵具足否(答云。具足)。父母听汝否(父母存。则答云。听。父母亡。则答云。无父母)。汝不负债否(答。无。准钞纵有。亦不遮受)。汝非他贱人。佛不许度。不是奴否(答。无)。汝非官人否(答。无)。汝是丈夫否(答云。是。谓年二十。能耐寒.热.饥.渴.风.雨.毒虫.能忍恶言.能一食.持戒等。是丈夫相)。丈夫有如是病。一癞。二痈疽。三白癞。四干痟。五颠狂。汝无如此诸病否(答。无。钞云。上四应得。狂中若全不觉好恶。不得)。

  近见新受戒人。下坛已后多不诵戒。既迷戒相。遂多毁犯。若准诸律。五夏不诵。尽形不离依止。五百问云。十夏不诵。饮水食饭.坐卧床席。日日犯盗。故知为僧不可不诵。纵无音曲。但须直诵。纵不升座。亦常受持。佛言。我不灭度。半月一来。又云。若我在世。无异此也。愿遵圣制。无怠奉持。

  建明州开元寺戒坛誓文

  释迦遗法。比丘(元照)恭于娑婆世界南瞻部州大宋国明州开元寺。建筑戒坛。敬造护法神王。立于坛上。我闻神王有大弘誓。于末法中。护持塔像。住持佛法。利乐群生。我今建此坛场。直欲报答佛恩。令戒律兴隆.三宝住世。仰愿同轸威神。常来拥护。若有毁戒作恶之人。为求名利。妄居师首。秉实圣法。误彼来蒙。即请驱逐令退。勿使登坛。或将腥酒触污此处。即时诛罚令知畏敬。将有水.火.风.劫盗等难。愿同力捍护。不令毁坏。且使此坛在世久固。令无量人登上受戒。发大道心。行菩提行。展转授受。佛种不断。尽未来际兴佛事。

  绍圣五年二月十五日 沙门(元照)谨誓

  郑丞相跋

  佛.人.我。一性也。戒.定.慧。一法也。因法入性。三无差别。万法错陈。戒为枢户。是故佛祖由此门入。一切众生能持戒心.履戒行。渐次成就。不失本心。不堕恶道。由此精进。定慧现前。三明六通。何远之有。钝根劣想。始勤终懈。中道而尽。与不戒同。此末法之世。所以。大善知识以戒为大宝珠。一切众生以戒为菩萨道。简而易见。要而易守。不断佛种。入佛知见者。其唯戒乎。今观
照律师作大誓愿。建立戒坛。其言深切。其意勤恳。示后学。劝来世者至矣。四明号为佛国而
照公之真迹具存。可宝也已。湖心龙律师得之以示余。因书此纸以归之。

  嘉熙己亥季秋 初吉安脱居士郑(清之)。

  诫沙弥办衣钵文

  戒从心发。法假缘成。律制沙弥须办三衣一钵。资缘既备。戒品方生。问难之时。须当审实。羯磨词内。牒以告僧。近世浮讹。率多慢易。或从他借得。或临时税来。欺诳圣贤。妄云己有。且比试者极受难苦。进纳者稍废资财。及至受缘。反同儿戏。非唯慢律.慢法。实乃带祸招殃。律制作法不成。定是一生无戒。虚消信施。滥在福田。四事难消。三途定入。丧佛门入道之本。亏国家祝度之恩。在理既乖。为过非小。今遍行告示。仰各知委。宜准律科。早须营办。

  芝苑遗编卷之中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20 14:06 , Processed in 0.265796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