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78|回复: 1

佛说慈心慈悲诸经集第四六〇卷卍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4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佛说慈心慈悲诸经集录》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破迷启悟,离苦得乐。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友有信
仁义礼智信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七情情执、怀疑嫉妒、爱憎怨亲、胜负得失、控制占有。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说慈心慈悲诸经集第四六〇卷







...根本。不还欲界。成阿那含。于十息顷。游戏空法。心无系碍。住三十四心相应。解脱十根本。不灭不坏。摧九十八使山。大勇猛将慧光法幢。从四方至。金刚宝座从下方出。共相振触。演说空法。五金刚轮。住左膝边。自然演说九无碍八解脱法。过去声闻。皆入毗琉璃三昧。住立其前。释迦牟尼佛。广为宣说金刚譬定境界义味。于是寂然不见身心。入金刚三昧。从金刚三昧起。结使山崩。烦恼根绝。无明河竭。老死奴灭。于生分永尽。梵行已立。如炼真金。不受诸欲。所作已办。是名大阿罗汉。若发无上菩提心者。初见七佛白毫光照。一一如来白毫光明。分为十支。化十宝花。宝树宝台。行列在空。时十方佛。亦放光水。如上所说。洗诸节间。一一佛白毫光中。说十八种慈心法门。说十八种大悲法门。说十八种大喜法门。说十八种大舍法门。渐渐增长教已。修习四无量心。具四无量已。为说十种明心。具明心已。教说色即是空非色灭空。既观空已。教菩萨六法。行六法已。修行六念。念佛法身。念佛法身已。起回向心。回向成已。立四弘誓。不舍众生。四愿成已。具菩萨戒。菩萨戒成已。学修相似檀波罗蜜。檀波罗蜜成已。学修相似十波罗蜜。此想成已观内空外空。于是现前见百千无量诸佛。以水灌顶。以缯系头。为说空法。因空心悟。入菩萨位。是名性地。菩萨最初境界(于此法多生增上慢宜应识之此是菩提心初境界相)告舍利弗。此名治地三昧增上慢灭无明母三毒可畏相。汝好受持。慎莫忘失。时舍利弗。及阿难等。闻佛所说。欢喜...(第0643部~治禅病秘要法经二卷)


...言。向于梦中。见乘白象者。空中飞来。弹琴鼓乐。散花烧香。来在我上。忽不复现。是以惊觉。王意恐惧心为不乐。便召相师随若耶。占其所梦。相师言。此梦者。是王福庆。圣神降胎。故有是梦。生子处家。当为转轮飞行皇帝。出家学道。当得作佛。度脱十方。王意欢喜。于是夫人。身意和雅。而说偈言。  
  今我所怀胎  必是摩诃萨
  淫邪嫉恚止  身心清净安
  心常乐布施  持戒忍精进
  定意入三昧  智慧广度人
  观察大王身  敬如父以兄
  瞻愍人民类  亦如己赤子
  疾病医药疗  饥寒施衣食
  怜贫敬尊老  乐令生老灭
  诸在狱闭系  毒苦愁怖恼
  愿王加大慈  一时赦罪过
  今我不欲闻  世俗音乐声
  志趣山林宴  清净寂默定  
  于是粟散诸小国王。闻大王夫人有娠。皆来朝贺。各以金银珍宝衣被花香。敬心奉贡称吉。无量夫人。举手攘之。不欲劳烦。自夫人怀妊。天献众味。补益精气。自然饱满。不复飨王厨。十月已满。太子身成。到四月七日。夫人出游。过流民树下。众花开化。明星出时。夫人攀树枝。便从右胁生堕地。行七步。举手而言。天上天下。唯我为尊。三界皆苦。吾当安之。应时天地大动。三千大千刹土。莫不大明。释梵四王。与其官属诸龙鬼神阅叉揵陀罗阿须伦。皆来侍卫。有龙王兄弟。一名迦罗。二名郁迦罗。左雨温水。右雨冷泉。释梵摩持天衣裹之。天雨花香。弹琴鼓...(第0660部~修行本起经二卷)


...。被在柁架。九者众川万流。停住澄清。十者风霁云除。空中清明。十一者天为四面。细雨泽香。十二者明月神珠悬于殿堂。十三者空中火烛。为不复用。十四者日月星辰。皆住不行。十五沸星下现。侍太子生。十六天梵宝盖。弥覆宫上。十七八方之神。奉宝来献。十八天百味饭。自然在前。十九宝瓮万口。悬盛甘露。二十天神牵七宝。交露车至。二十一五百白象子。自然罗在殿前。二十二五百白师子子。从雪山出。罗住城门。二十三天诸婇女。现伎女肩上。二十四诸龙王女绕宫而住。二十五天万玉女。把孔雀拂现宫墙上。二十六天诸婇女持金瓶盛香汁。列住空中侍。二十七天乐皆下。同时俱作。二十八地狱皆休毒痛不行。二十九毒虫隐伏。吉鸟翔鸣。三十渔猎怨恶。一时慈心。三十一境内孕妇。生者悉男。聋盲喑哑。癃残百疾。皆悉除愈。三十二树神人现。低首礼侍。当此之时。十六大国。莫不雅奇。叹未曾有。  
  于是香山有道士名阿夷。中夜觉天地大动观见光明晖赫非常。山中有花。名优昙钵。花中自然生师子王堕地。便行七步。举头而吼。面四十里。其中飞鸟走兽蜎飞蚑行蠕动之类。莫不慑伏。阿夷念言。世间有佛。应现此瑞。今世五浊盛恶。何故有此吉祥瑞应。天晓飞到迦维卫国。未及国城。四十里外。忽然落地。心甚惊喜。此必有佛。于我无疑。步诣宫门。门监白王。阿夷在门。王愕然曰。阿夷常飞。今者何故在门求通。王即出礼拜迎澡洗沐浴。施新衣服。问讯。今日临顾劳屈尊圣。阿夷答言。闻大王夫人生太子故来...(第0660部~修行本起经二卷)


...  是故法久长  千岁在世教
  皮毛柔软细  右旋不受尘
  金色钩锁骨  是故伏外道
  方身师子臆  旋转不阿曲
  平住手过膝  是故一切礼
  身有七处满  千子力当敌
  菩萨宿作行  是故无怨恶
  口含四十齿  方白而齐平
  甘露法率众  是故有七宝
  颊车如师子  四牙万字现
  佛德现天下  是故丰三世
  味味次第味  所食识其味
  是以设法味  施与于一切
  广舌如莲华  出口覆其面
  是故种种音  受者如甘露
  语声哀鸾音  诵经过梵天
  是故说法时  身安意得定
  眼相绀青色  世世慈心观
  是故天人类  视佛无有厌
  顶特生肉髻  发色绀琉璃
  欲度一切故  是以法隆盛
  面光如满月  色像花初开
  是以眉间毫  白净如明珠  
  于是王深知其能相。为起四时殿。春秋冬夏。各自异处。于其殿前。列种甘果树。树间七宝浴池。池中奇花。色色各异。譬如天花。水类之鸟。数十百种。宫城牢固。七宝楼观悬铃幡幢。门户开闭。声闻四十里。选五百妓女。择取温雅礼仪备者。供养娱乐。育养太子。太子生日。国中八万四千长者。生子悉男。八万四千厩。马生驹。其一特异。毛色绝白。髦[肆-聿+葛]贯珠。以是之故。名为骞特。厩生白象。八万四千。其一白象。七肢平跱。髦尾贯珠。口有六...(第0660部~修行本起经二卷)


...
  精神还入罪  经历诸勤苦
  今当灭诸苦  生老病死除
  不复与爱会  永令得灭度  
  于是太子。即回车还。斋思不食。王问其仆。太子又出。意岂乐乎。仆言。行见沙门。倍更忧思。不向饮食。王闻大怒。举手自击。前敕修道。复令太子辄见不祥。罪应刑戮。即召群臣。各使建议。设何方术。当令太子不出学道。有一臣言。宜令太子监农种殖。役其意思。使不念道。便以农器犁牛千具仆从。大小相率上田令监课之。太子坐阎浮树下。见耕者垦壤出虫。天复化令牛领兴坏。虫下淋落。乌随啄吞。又作虾蟆。追食曲蟺。蛇从穴出。吞食虾蟆。孔雀飞下啄吞其蛇。有鹰飞来。搏取孔雀。雕鹫复来。搏撮食之。菩萨见此众生品类展转相吞。慈心愍伤。即于树下得第一禅。日光赫奕。树为曲枝。随荫其躯。王念太子。常在宫中。未曾执苦。即问其仆。太子何如。对言。今在阎浮树下。一心禅定。王曰。吾令监作欲乱其思。然故禅定。在家何异。王敕严驾便往迎之。遥见太子。树枝曲荫。神曜非常。不识下马。为作礼时。即与俱还。未及城门。无数千人。华香奉迎。相师一切。称寿无量。王问何故。梵志答言。明旦日出。七宝当至。王大欢喜。必成圣王。  
出家品第五  
  是时太子。还宫思惟。念道清净。不宜在家。当处山林。研精行禅。至年十九。四月七日。誓欲出家。至夜半后。明星出时。诸天侧塞虚空。劝太子去时裘夷见五梦。即便惊觉。太子问之。何故惊寤。对曰。向者梦中见。须弥山...(第0660部~修行本起经二卷)


...震越。柔软鲜且洁。顾视僧伽梨过佛无差别。于是遂入山。菩萨得法服欣喜光。照耀山林。诸道士。一名为阿兰。二名为迦兰。学来积年。四禅具足。获致五通。见光惊怖。此何瑞应。便共出观。遥见太子是为悉达。今果出家。善来悉达便坐是榻。冷泉美果今可食之。而作颂曰。  
  日王初出时  在于山顶上
  是故慧明照  一切诸群生
  若有观面像  终竟不知厌
  是故道德最  无双无有比  
  是时菩萨而说颂曰。  
  虽修四定意  不知无上慧
  道心正为本  不在事邪神
  行俗谓为真  长夜求梵天
  是故不识道  轮转堕生死  
六年勤苦品第六  
  于是菩萨。行起慈心。遍念众生老耄专愚。不免疾病死丧之痛。欲令解脱。以一其意而起悲心。愍伤一切。皆有饥渴寒暑得失罪咎艰难之患。欲令安隐。以一其意而起喜心。念诸世间。皆有忧苦恐怖遭逢之患。欲令淡泊。以一其意而起护心。欲度五道八难众生。愚蔽曚闇。不见正道。念欲成济使得无为。以一其意得善不喜。逢恶不忧。舍世八事。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不以倾动。成二禅行。复前到斯那川。其川平正。多众果树。处处皆有流泉浴池。其中清洁。无有蚑蜂蚊虻蝇蚤。川中道士。名为斯那。教授弟子等五百人。修其所术。于是菩萨坐娑罗树下。便为一切志求无上正真之道。诸天奉甘露。菩萨一不肯受。自誓日食一麻一米。以续精气。端坐六年。形体羸瘦。皮骨相连。玄精静寞。...(第0660部~修行本起经二卷)


...。汝宿有福。受得天身。不惟无常。而作妖媚。形体虽好。而心不端。譬如画瓶中盛臭毒。将以自坏。有何等奇。福难久居。淫恶不善。自亡其本。福尽罪至。堕三恶道。受六畜形。欲脱致难。汝辈乱人道意。不计非常。经历劫数展转五道。今汝曹等。未离勤苦。吾在世间处处所生观视老者如母。中者如姊。小者如妹。诸姊等各各还宫。勿复作是曹事。菩萨一言。便成老母。头白齿落。眼冥脊伛。柱杖相扶而还。魔见三女还皆成老母。益大忿怒。更召鬼神王。合得十八亿。皆从天来下。围绕菩萨。三十六由旬。皆使变成师子熊罴兕虎象龙牛马犬豕猴猿之形。不可称言。虫头人躯蚖蛇之身鼋龟之首。而有六目。或一颈而多头。齿牙爪距。担山吐火。雷电四绕。擭持戟鉾。菩萨慈心。不惊不怖一毛不动。光颜益好。鬼兵不能得近。魔王便前说偈问言。菩萨慈心。所问尽答曰。  
  比丘何求坐树下  乐于林薮毒兽间
  云起可畏窈冥冥  天魔围绕不以惊
  古有真道佛所行  恬惔为上除不祥
  其成最胜法满藏  吾求斯座决魔王
  汝当作王转金轮  七宝自至典四方
  所受五欲最无比  斯处无道起入宫
  吾睹欲盛吞火铜  弃国如唾无所贪
  得王亦有老死忧  去此无利勿妄谈
  何安坐林如大语  委国财位守空闲
  不见我兴四部兵  象马步兵十八亿
  已见猴猿师子面  虎兕毒蛇豕鬼形
  皆持刀剑擭戈鉾  超跃哮吼满空中
  设复亿垓神武备  为魔如汝来会此
  矢刃火攻如风雨  不先得佛...(第0660部~修行本起经二卷)


...武备  为魔如汝来会此
  矢刃火攻如风雨  不先得佛终不起
  魔有本愿令我退  吾亦自誓不空还
  今汝福地何如佛  于是可知谁得胜
  吾曾经身快布施  故典六天为魔王
  比丘知我宿福行  自称无量谁为证
  昔吾行愿从锭光  受拜为佛释迦文
  怒畏想尽故坐斯  意定必解坏汝军
  我所奉事诸佛多  财宝衣食常施人
  仁戒积德厚于地  是以脱想无患难
  菩萨即以智慧力  申手按地是知我
  应时普地軯大动  魔与官属颠倒堕
  魔王败绩怅失利  惛迷却踞前画地
  其子又晓心乃寤  即时自归前悔过
  吾以不复用兵器  等行慈心却魔怨
  世用兵器动人心  而我以汝等众生
  若调象马虽已调  然后故态会复生
  若得最调如佛性  已如佛调无不仁
  垓天见佛擒魔众  忍调无想怨自降
  诸天欢喜奉华臻  非法王坏法王胜
  本从等意智慧力  慧能即时禳不祥
  能使怨家为弟子  当礼四等道之证
  面如满月色从容  名闻十方德如山
  求佛像貌难得比  当稽首斯度世仙  
  菩萨累劫清净之行。至儒大慈。道定自然。忍力降魔。鬼兵退散。定意如故。不以智虑。无忧喜想。是日夜半后。得三术阇(三术阇者汉言三神满具足)。漏尽结解。自知本昔久所习行。四神足念。精进定欲定意定戒定。得变化法。所欲如意。不复用思。身能飞行。能分一身。作百作千。至亿万无数。复合为一。能彻入地。石壁皆过。从一方现。俯没仰出。譬如水波。能身中出水火能履水行虚身不陷坠。坐卧空中。如飞鸟翔。立能及天。手扪日月。欲身平立。至梵自在。眼彻视。耳洞听。意预知。诸天人龙鬼神蚑行蠕动之类。身行口言心所念。悉见闻知。诸有贪淫无贪淫者。有嗔怒无嗔怒者。有愚痴无愚痴者。有爱欲无爱欲者。有大志行无大志行者。有内外行无内外行者。有念善不念善者。有一心无一心...(第0660部~修行本起经二卷)


...伏藏悉自发出。七者中藏宝物开现精明。八者箧笥衣被披在椸架。九者众川万流停住澄清。十者风霁云除空中清明。十一天为四面细雨泽香。十二明月神珠悬于殿堂。十三宫中火烛为不复用。十四日月星辰皆住不行。十五沸星下现侍太子生。十六释梵宝盖弥覆宫上。十七八方之神捧宝来献。十八天百味食自然在前。十九宝瓮万口悬盛甘露。二十天神牵七宝交露车至。二十一五百白象子自然罗住殿前。二十二五百白师子子从雪山出罗住城门。二十三天诸婇女现妓女肩上。二十四诸龙王女绕宫而住。二十五天万玉女把孔雀尾拂现宫墙上。二十六天诸婇女持金瓶盛香汁列住空中侍。二十七天乐皆下同时俱作。二十八地狱皆休毒痛不行。二十九毒虫隐伏吉鸟翔鸣。三十渔猎怨恶一时慈心。三十一境内孕妇产者悉男聋盲喑哑癃残百疾皆悉除愈。三十二树神人现低首礼侍。当此之时。疆场左右。莫不雅奇。叹未曾有。  
  夫人即裹以白亵。乳母抱养。字名悉达。王告夫人。子生非凡。吾国有道人。名曰阿夷。年百余岁。耆旧多识。明晓相法。今欲共行相子可乎。夫人曰佳。即严驾白象。导从伎乐。出诣道人。赐黄金白银各一囊。道人不受。披亵相太子。见有三十二相。躯体金色。顶有肉髻。其发绀青。眉间白毫。项有日光。目睫绀色。上下俱瞬。口四十齿。齿白齐平。方颊车广。长舌七合。满师子膺。身平正。修臂指长。足跟满安平趾。手内外握。合缦掌手。足轮千辐理。阴马藏。鹿腨肠。钩锁骨。毛右旋。一一孔一毛生。皮毛细软。不受尘水...(第0661部~太子瑞应本起经二卷)


...。世间虚无。难得久居。物生有死。事成有败。安则有危。得则有亡。万物纷扰。皆当归空。精神无形。躁浊不明。行致死生之厄。非直一受而已。但为贪欲。蔽在痴网。没生死河。莫之能觉。故吾欲一心思四空净。度色灭恚。断求念空。无所适莫。是将反其源。而归其本。始出其根。如我愿得。乃可大安。  
  瓶沙王喜曰。善哉菩萨志妙。世间难有。必得佛道。愿先度我。大子默然而逝。当度尼连禅河。天神为止流令中暂干。大子渡河。行数十里。见三梵志。各与弟子。索居溪边。过问其道。自称言。吾事梵天。奉于日月。日修火祠。唯水是净。菩萨答曰。是故生死道耳。水不常满。火不久热。日出则移。月满则亏。道在清虚。水焉能令人心净。伤之而去。行起慈心。遍念众生老耄专愚。不免疾病。死丧之痛。欲令解脱。以一其意。而起悲心。愍伤一切。皆有饥渴寒暑得失罪咎艰难之患。欲令安隐。以一其意。而起喜心。念诸世间。皆有忧苦恐怖遭逢之患。欲令恬惔以一其意。而起护心。欲度五道八难之生。愚蔽曚闇。不见正道。念欲成济。使得无为。以一其意。得善不喜。逢恶不忧。舍世八事。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不以倾动。  
  既历深山。到幽闲处。见贝多树。四望清净。自念。我已弃家。在此山泽。不宜复饰发如凡人意。以有栉梳汤沐之念。则失净戒正定慧解度知见意。非道之纯污清净行。当作沙门如菩萨法。天神奉剃刀须发自堕。天受而去。菩萨即拾槀草。以用布地。正基坐。叉手闭目。一心誓言。使吾于此肌...(第0661部~太子瑞应本起经二卷)


...净。如琉璃珠。不可得污。三女复白曰。仁德至重。诸天所敬。应有供养故天献我。我等好洁。年在盛时。天女端正。莫有殊我者。愿得晨起夜寐供侍左右。  
  菩萨答曰。汝宿有福。受得天身。不惟无常。而作妖媚。形体虽好。而心不端。譬如画瓶中盛臭毒。将以自坏。有何等奇。福难久居。淫恶不善。自亡其本。死即当堕三恶道中。受鸟兽形。欲脱致难。汝辈乱人正意。非清净种。革囊盛屎。而来何为。去吾不用汝。其三玉女。化成老母。不能自复。魔王益忿。更召诸鬼神。合得一亿八千万众。皆使变为师子熊罴虎兕象龙牛马犬豕猴猿之形。不可称言。虫头人体。蚖蛇之身。鼋龟之首。而六目。或一颈而多头。齿牙爪距。担山吐火。雷电四绕。擭持戈矛。菩萨慈心。不惊不怖。一毛不动。光颜益好。鬼兵退散。不能得近。魔王自前。与佛相难诘。其辞曰。
 楼主| 发表于 2018-3-14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比丘何求坐树下  乐于林薮毒兽间
  云起可畏窈冥冥  天魔围绕不以惊
  古有真道佛所行  恬惔为上除不明
  其城最胜法满藏  吾求斯座决魔王
  汝当作王转金轮  七宝自至典四方
  所受五欲最无比  斯处无道起入宫
  吾观欲盛吞火铜  弃国如唾无所贪
  得王亦有老死忧  去此无利勿妄谈
  何安坐林而大语  委国财位守空闲
  不见我兴四部兵  象马步兵亿八千
  已见猴猿师子面  虎兕毒蛇豕鬼形
  皆持刀剑擭戈矛  超踔哮吼满空中
 ...(第0661部~太子瑞应本起经二卷)


...武备  为魔如汝来会此
  矢刃火攻如风雨  不先得佛终不起
  魔有本愿令我退  吾亦自誓不虚还
  今汝福地何如佛  于是可知谁得胜
  吾曾终身快布施  故典六天为魔王
  比丘知我宿福行  自称无量谁为证
  吾昔行愿从定光  受别为佛释迦文
  怒畏想尽故坐斯  意定必解坏汝军
  我所奉事诸佛多  财宝衣食常施人
  仁戒积德厚于地  是以脱想无患难
  菩萨即以智慧力  伸手案地是知我
  应时普地砰大动  魔与官属颠倒堕
  魔王败绩怅失利  惛迷却踞前画地
  其子又晓心乃悟  即时自归前悔过
  吾以不复用兵器  等行慈心却魔怨
  世用兵器动人心  而我以等汝众生
  若调象马虽已调  然后故态会复生
  若得最调如佛性  已如佛调无不仁
  垓天见佛擒魔众  忍调无想怨自降
  诸天欢喜奉华臻  非法王坏法王胜
  本从等意智慧力  慧能即时攘不祥
  能使怨家为弟子  当礼四等道之证
  面如满月色从容  名闻十方德如山
  求佛像貌难得比  当稽首斯度世仙  
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下  
  菩萨累劫清净之行。至儒大慈。道定自然。忍力降魔。鬼兵退散。定意如故。不以智虑。无忧喜想。是日初夜。得一术阇。自知宿命。无数劫来。精神所更。展转受身。不可称计。皆识知之。至二夜时。得二术阇。悉知众生心中所念。善恶殃福。生死所趣。至三夜时。得三术阇。漏尽结解。自知本昔久所习行。四神足念。精进定欲定。意定。戒定。得变化法。所欲如意。不复用思。身能飞行。能分一身。作百作千。至亿万无数。复合为一。能彻入地。石壁皆过。从一方现。俯没仰出。譬如水波。能身中出水火。履水行虚。身不陷坠。坐卧空中。如鸟飞翔。立能及天。手扪日月。欲身平立。至梵自在。眼能彻视。耳能洞听。意悉预知。诸天人龙鬼神蚑行蠕动之类。身行口言心所欲念。悉见闻知。诸有贪淫...(第0661部~太子瑞应本起经二卷)


...道清净。空无所有。凡计身万物不可得常有。设当为说。天下皆苦。空无所有。谁能信者。枯苦我耳。意欲默然。不为世间说法。便入定意。佛放眉中光。上照七天。梵天知佛欲取泥洹。悲念三界皆为长衰。终不得知度世之法。死即当复堕三恶道。何时当脱天下。久远乃有佛耳。佛难得见。若优昙华。今我当为天人请命求哀于佛。令止说经。即语帝释。将天乐般遮伎。下到石室。佛方定意觉。般遮弹琴而歌。其辞曰。  
  听我歌十力  弃盖寂定禅
  光彻照七天  德香踰栴檀
  上帝神妙来  叹仰欲见尊
  梵释赍敬意  稽首欲受闻
  佛所本行愿  精进百劫勤
  四等大布施  十方受弘恩
  持戒净无垢  慈软护众生
  勇决入禅智  大悲敷度经
  苦行积无数  功勋成于今
  戒忍定慧力  动地魔已擒
  德普盖天地  神智过灵圣
  相好特无比  八声震十方
  志高于须弥  清妙莫能论
  永离淫怒痴  无复老死患
  唯哀从定觉  愍伤诸天人
  为开法宝藏  敷惠甘露珍
  令从忧畏解  危厄得以安
  迷惑见正道  邪疑睹真言
  一切皆愿乐  欲听受无厌
  当开无死法  垂化于无穷  
  佛意悉知。便从定觉。梵天白佛言。从久远以来。适复见佛耳。诸天喜踊。欲闻佛法。当为世间说经。愿莫般泥洹。众生愚闇。无有慧眼。唯加慈导。令得解脱。诸天人中。多有贤善。好道易解。亦有精进。能受戒法。畏于地狱三恶道者。愿开法藏。为现甘露。受者必多。天下无佛时。我见余道人。具有三毒自意合作经典人尚学其不至诚法。何况佛之清净无淫怒痴。愿佛说法。使众生得闻至诚之道。  
  佛言。善哉善哉。梵天。欲广施安救诸世间。抚利宁济。乐使解脱。我念世间。贪爱嗜欲。堕生死苦。少能自觉本从十二因缘起。痴缘痴。行缘行。识缘识。名像缘名像。六入缘六入。更乐缘更乐。痛缘痛。爱缘爱。受缘受。有缘有。生缘生老死忧悲苦闷心恼。大患其有。精神从爱。转受生死。欲得道者。当断贪爱灭除情欲。无为无起。然则痴灭。痴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像灭。名像灭则六入灭。...(第0661部~太子瑞应本起经二卷)


...徒。脱身裘褐。及取水瓶杖屣诸事火具。悉弃水中。俱共诣佛。稽首白佛言。今我五百弟子。以有信意。愿欲离家除须发。受佛戒。佛言可。诸沙门来。迦叶及五百弟子。须发自堕。皆成沙门。  
  优为迦叶有二弟。次曰那提迦叶。幼曰竭夷迦叶。二弟各有二百五十弟子。庐舍列居水边。见诸梵志。衣服什物。诸事火具。皆随水流。二弟惊愕。恐兄师徒五百人。为恶人所害。大水所漂。即与五百弟子。逆水而上。见兄师徒。皆作沙门。怪问。大兄年百二十。智慧高远。国王吏民。所共宗事。我意以兄为是罗汉。今反舍梵志道。学沙门法。此非小事。佛岂独大其道胜乎。迦叶答言。佛道最胜。其法无量。我虽世学。未曾有得道神智如佛者也。其经戒甚修净。我今以见慈心度人。以三事教化。一者道定神足。变化自然。二者智慧知人本意。三者经道正行。随病与药。二弟各顾。谓诸弟子。汝等欲何趣。合五百人。俱同声言。愿如大师。即皆稽首。求作沙门。佛言可诸沙门来。二弟及五百弟子。皆除须发。即随佛后。复成沙门。  
  佛便有千沙门。俱到波罗奈夷县丛树下坐。佛诸弟子。皆故梵志。佛为诸弟子。现神变化。一者飞行。二者说经。三者教诫。诸弟子见佛威神。莫不欢喜作礼奉行。  

...(第0661部~太子瑞应本起经二卷)


...。食竟澡漱。各摄衣钵。集在讲堂。悉欲共说过去因缘。尔时世尊。以净天耳超于世间。闻诸比丘语论之声。即从座起。到讲堂上。于众中坐。问诸比丘。汝等共集。欲说何法。时诸比丘。即白佛言。世尊。我等食竟澡漱已讫故。共集此各欲闻说过去因缘。是时世尊。语诸比丘。汝等乐闻过去因缘者。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今为汝说。比丘白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佛言比丘。过去无数阿僧祇劫。尔时有一仙人。名曰善慧。净修梵行。求一切种智。为欲成就此大智故。乐处生死。周遍五道。一身死坏。复受一身。生死无量。譬尽天下草木。斩以为筹。数其故身。不能穷尽。夫极天地之始终。谓之一劫。而其经天地成坏者。不可称载也。所以感伤群生耽惑爱欲沈流苦海。起慈悲心。欲拔济之。又作此念。今诸众生。没于生死。不能自出。皆由贪欲嗔恚愚痴。乐着色声香味触法故。我当决定断其此病。虽生诸趣。不忘斯念。于诸众生。怨亲平等。以布施摄贫穷。持戒摄毁禁。忍辱摄嗔恚。精进摄懈怠。禅定摄乱意。智慧摄愚痴。如是长夜。增益众生。普为一切。而作归依。于诸如来。恭敬供养。乐欲听法。亦为他说。常以四事。奉给众僧。于佛法众。尊重守护。如是诸行。不可称数。尔时有王。名曰灯照。城名提播婆底。其国人民。寿八万岁。安隐丰乐。极为炽盛。所欲自在。犹如诸天。时彼国王。正法治世。不抂人民。无有杀戮楚挞之苦。视诸人民。有如一子。时灯照王。始生太子。端严无比。威德具足。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初生之日。...(第0662部~过去现在因果经四卷)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19 07:36 , Processed in 0.136231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