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37|回复: 1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第二十一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28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公上人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友有信
仁义礼智信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七情情执、怀疑嫉妒、爱憎怨亲、胜负得失、控制占有。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若有众生,睹菩提树、闻声、嗅香、尝其果味、触其光影、念树功德,皆得六根清彻,无诸恼患,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复由见彼树故,获三种忍,一音响忍,二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 章疏钞  (第二十一集)  1988/7  台湾华藏图书馆大专讲座  档名:05-01-21


  问:这位同学问的是,法无定法,此一理念如何才能不执著?
  答:这个法,从本体上来讲它是无法,本体空寂,是没有法的。这一切法从哪里来的?一切法是从变化当中来的。变,它是不定的。这桩事情佛经里面说得很多,说得很透彻。本来没有,为什么现在会有宇宙、会有人生、会有森罗万象?这些东西是无中生有。根据什么道理生的,什么方法生的,这演变的经过又如何,这些在佛经里头统统有非常详细的说明。说明得最详细的就是唯识,唯识可以说是专门研究这个东西;说到纲要里面,《楞严》说得就很清楚、就很明白,所以佛法里头常说,开智慧的《楞严经》。《楞严经》开什么智慧?就是宇宙人生的根源,宇宙人生的来源,宇宙人生的演变,《楞严》详细的给我们说明,给我们研究、讨论。《楞严经》文不长,虽然只有十卷,大概总共只有六万多字,六万多字在今天一般书本是小册子,不算长的文字。但是它有很深的深度,我们读《楞严经》不太容易体会,这就是一定要看注解,希望古人提供给我们做参考。注解,古德的注解也有相当的深度,而且《楞严经》注解多,我知道的差不多将近一百种,我所看过的大概有三十多种,所以这就相当的困难。
  古注里面可以说以长水疏为代表,长水是宋朝时候人,这个本子有没有单行本流通我不知道,好像在台湾没有印过长水的疏。台湾印的《楞严经》的本子不多,我见到过的有交光大师的《正脉疏》,在台湾能看到的,这是明朝时候的注解,也是《楞严经》权威的注解。有孙仲霞的《直解》,也好,他那个《直解》是简单扼要,是相当好的一个本子,这是早年间,是台南庆芳书局出版的。近代的就是圆瑛法师的注解,由於白圣法师提倡,这在台湾,《楞严经》注解里面可以说是流通最广的,是一部很好的注解,深入浅出。圆瑛法师是近代人,我们研究《楞严》从他这个注解下手非常的理想,圆瑛法师的《楞严经讲义》。另外在台湾出版的还有守培法师的,守培法师有《楞严经》的注解,名字我一下想不起来,这也是近代人的,他的观点、看法跟别人有点不一样。还有一种注解,也是最近这几年在台湾流行的,就是海仁老和尚的讲记,这从香港传来的,值得做参考。因为海仁老和尚也是近代人,一九七八年在香港圆寂的,我跟他老人家见过一次面,也是讨论《楞严经》。他圆寂的时候九十多岁,他一生专门研究《楞严》,这说得很详细。
  总而言之,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原理,像大经里面告诉我们「唯心所现」,宇宙人生森罗万象的现象是真心现出来的。真心是体,有体当然就有相,它会现相。这个相它起变化,如果没有变化的相就是一真法界,就是诸法实相,那个就不起变化了。之所以相会起变化,它怎么变化?是随众生心变化的,随众生的心想它变化,它就变十法界。十法界是总说,实在讲无量无边的法界,也可以说,说真话一个人是一个法界,法界无量无边。十是归纳,无量无边的法界归纳成这十大类,每一类里头无量无边。所以,法界是随著自己心想在变,你想它哪有一定的变法?没有一定。因此佛说法也就没有一定。就好像大夫治病,大夫治病处方有没有一定?没有一定,得要看你身是害什么病,我给你处方下什么药,没有一定的。不可能说有一定的处方来治一切病,那是蒙古大夫,准把人治死。所以李老师以前说,哪有一个人按照处方害病的!你们有没有听说按处方害病的?没有。
  因此佛就无有定法可说。佛说一切法是看众生的心想,所以说应病予药,药到病除。遇到佛,佛给你说法,针对著你的毛病,你如果接受了,肯依照这个方法修行,那真的是药到病除,所以见效很快。佛不在世了,后世这些佛弟子没有佛的神通道力,所以接引众生往往不契机,给你药了,那个药未必有效。药虽然有,治不了病,不是药不好,是不对症。今天这个经典,八万四千法门,是释迦牟尼佛当时在世给一切人开的处方,不是为我们开的。我们今天读这些经典、用这些方法,对治不了我们毛病,烦恼断不了,智慧开不了,明心见性也达不到,为什么?处方不对症。可是佛毕竟非常的慈悲,这些处方我们只能做参考,不是为我们讲的这个经。佛慈悲在哪里?他也考虑到后世,他老人家不在世了,后来还有很多毛病很深的人,业障重的人,怎么办?所以特别留了一服是什么病都可以治的方子,决定有好处,决定不产生副作用的,这个处方就是念佛法门。这是不管你什么毛病,你用这个法门都可以对治,只要你相信。所以这个方子才是第一处方。不但释迦牟尼佛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用。换句话说,这在法无定法里面它有个定法,这个定法就是念佛法门,特别是持名念佛。不定法里头它有个定法,定法里头又有不定法,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在一切法里面我们知道,一切法本身不定,所以佛说法就不定。念佛法门它为什么成为定法?你一定要读《无量寿经》,你去研究大经,大经还要研究注解,因为大经我们看不容易看懂,字字句句里面都是无量义,所以一定要研究注解。然后你才能体认这个法门是一个特别法门,是总治万病的法门,能令九法界众生即身成佛的不二法门,这样才能肯定它,你才会发心去修学它。
  问:这位同学问的是,魔是什么?与鬼有无分别?
  答:魔跟鬼有分别。什么叫做魔?魔就是障碍、折磨的意思,叫我们生烦恼,叫我们不自在。魔原本的字是折磨之「磨」,下面是个石头,折磨的磨,你看古代的经典里面写的都是用折磨的磨。把石头去掉换一个鬼,这古字里头没有,这个字是新造的。什么人造的?梁武帝造的。梁武帝说折磨太可怕了,就像鬼一样,所以把这个字改了,造了一个新字。以后大家都用现在写的这个底下有个鬼的魔了,好像很恐怖的样子。所以要晓得,魔不是鬼,魔是折磨,我们现在身心受折磨的时候都叫做魔。魔有四种,就是有四大类,《八大人觉经》里面就讲得很清楚,四魔,有五阴魔、有烦恼魔、有天魔、有死魔。这个四类魔,三类属於我们本身的,只有一类是外面的,天魔是外境的。
  五阴,我们自己这个身,色受想行识五阴组成的这个身,这个四大五阴不调我们就受折磨,受病苦的折磨,病是魔。所以像五阴魔就是讲的病苦。如果四大调和,我们人就不生病,所以「和」这个字很重要。儒家注重和,和为贵,《论语》里面告诉我们,世间什么贵?和为贵。我们佛法里面基本的戒条「六和敬」,我们写的牌子挂在后面。和,和为贵,和就天下太平了。我们这次到北京看皇宫,皇宫里面主要的三个殿,三个殿都叫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你看看古时候,无论自己与统治国家,注重这个和,不和就有暴乱,就有暴动,大家都不安,社会人心都不安。日本人他的精神就是和,他的民族叫大和民族,他这个和从哪里学来的?从中国学去的,成为他立国的精神。我们今天把这个字忘掉了。所以能做到身心调和,五阴就正常了,就不叫做魔了。
  第二,烦恼是魔。烦恼怎么产生的?从贪瞋痴产生的,你没有贪瞋痴你就没有烦恼。你贪瞋痴成分的轻重,换句话说,也就是你烦恼的轻重,你贪瞋痴轻你的烦恼就轻,贪瞋痴重你的烦恼就重。所以叫烦恼魔。因此把贪瞋痴看作三毒烦恼,一个人贪瞋痴愈淡薄,你魔障就愈少,魔障也轻;贪瞋痴要是重的话,那你的魔障就重,你就要受很多的苦难。
  第三种本身的魔是死魔,这是没办法。为什么死成为魔障?我们修行修到一个阶段了,还没成功,死了,这一世修行白费了,来世再来,来世又得从头再来。说老实话,我们修行不只这一生,我们过去世生生世世修行,努力继续不断的干,干到有什么成就?你现在想一想就晓得了,你才晓得死魔之可怕。这一个生死、一个轮回,前功尽弃,一切要从头来起,搞到几年搞不成就又死了。所以修行永劫不能成功,无量劫以来我们都没有能修成功,你才晓得死魔之可怕,这个折磨太厉害了。所以不能不求生净土,求生净土这四种魔统统离开了,它再不能够障碍我们了,想脱离这个魔障唯一的方法是念佛求生净土。
  天魔不但包括天上的魔王,包括所有一切自然的折磨,人事环境的折磨,都叫天魔,只要是外来的障碍都叫做天魔。这是魔的意思。
  至於鬼是六道之一,六道里头的鬼道,所以它跟魔是有区别的。鬼里面有恶的、也有善的。像《地藏经》里面讲的那些鬼,那都是护法的鬼,鬼道里头有学佛的,他不害人。你看慈心鬼王,你看到这个名称,他虽然是鬼,他心地很慈悲,他不害人。可是鬼里面也有害人的,像罗刹鬼他就害人。正如同人间一样,有好人、也有恶人,鬼里头也有好鬼、也有恶鬼。这是属於一道,不能跟魔相提并论。
  问:这个同学问的是,魔为何不敢变现本尊?
  答:这有护法神干涉。就好像鬼里面也有警察一样,你为非作歹的时候,你有相当的限度,他警察不干预你;如果你过分了,他就要干预你。示现本尊这太过分,这是不允许的,决定不允许的。譬如讲欺骗人,也在一个范围之内,如果超越这个范围的话,决定不许可。如果示现本尊,这是超越了范围,这个佛菩萨神力也不许可的。譬如我们念佛的人,魔决定不敢现三圣,临命终时佛菩萨来接引,必定是阿弥陀佛、观音、势至,魔不可以变现。魔可以变释迦牟尼佛来欺骗你,变药师佛也行,他不是你本尊。如果你一看,到那个时候你一想,阿弥陀佛没有来,这释迦牟尼佛来了也不错,那你就上当了,决定是魔变现的。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不可能来的,药师佛也不可能来,你平常不念他,你并没有想生他那个佛国土,他怎么可能来?所以魔冒充他就冒充那些佛菩萨,他不可能冒充三圣。冒充三圣,三圣这威神加持他不敢,护法神护持他也不敢,这一点大家要晓得。
  问:第二个问题,《悲华经》中,弥陀做轮王时,观音为长子,势至为次子,共有一千个王子,可能吗?
  答:可能。世间国王有一千个儿子不稀奇,你看皇宫里面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这是我们中国的,这是正常的,妃下面还有嫔,那数量就更多了。他如果有二、三百个太太,一个太太生几个儿子,加起来一千个不算多!所以诸位要晓得这个。转轮王寿命长、福报大,说千子这是有可能。我过去听说,民国初年军阀的时代,有些军阀他的太太有几十个,儿子差不多也将近上百,吃饭的时候都要吹号。他的儿子他自己不认识,太多了,不认识。所以这个情形确实是有的。
  问:第三个问题,六根之中各个功德有千二百,是指何功德而言?
  答:这是在《楞严经》上,诸位自己去看《楞严经》。眼,这是讲见的功德。眼,通常我们见的范围,后面见不到。一千二百功德它分配在四方,分配在我们四个方向。眼只有八百功德,看前面、看左、看右,后面看不到,每一面是一千二百分作四,一面是三百,但是三百,看左右不能看完全,只能看到三分之二。这样说起来,眼的功德只有八百。耳朵的功德一千二,为什么?耳朵四面八方都能听,所以耳的功德是完全的,一千二百功德。这是诸位读《楞严经》就晓得。
  问:林同学问的,净业行人既修三轮体空,何以所作功德还须由心发出「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的回向文?
  答:实在这个问题我们这个讲座上一堂都说到。凡是任何一法,有事、有理,如果我们只偏在理上而不顾事,实在讲理也没有办法建立,也没有办法存在。理事是一,以事显理,以理明了这个事实,明了事实真相。所以修行,理事两方面要兼顾,如果不能兼顾、不能圆融,宁可以事修,不能著在空理上。这就是佛门里常说,「宁可执有如须弥山」,有是事;「不可执空如芥子」,芥子,芥菜子很小。为什么?著到空理的时候,我们一无所成,落空了。执著有,我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我还可以带业往生,执著有,念佛求生净土在四土里面凡圣同居土;执著空,不能往生,连这个都落空了。所以说事理不能圆融的时候,宁愿执著有,执著事修;能够圆融,那太好了,决定不能执著空。实在讲三轮体空那是唱高调,我们空不了。不相信,骂你几句你马上生气了,你空不了!这是一定的道理的。
  问:这林同学问,我们初学佛者应该阅读那些初浅的经典,以作为研读净土五经的基础?
  答:实在讲功力就是直接去读净土五经,我前面跟大家说了,不懂没有关系,你念,古人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读经,实际上就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所以它跟世间修学不相同,不必求解,一直去念去,这个非常重要。但是其余经论也可以看看,譬如一天抽个一个小时、半个小时去看,它能够帮助你理解。初学的书我们这个地方有几种,最理想的是《四十二章经》的注解。《四十二章经》是佛经传到我们中国第一次翻译的经典,里面佛教大乘、小乘各宗的教义统统都有,可以说是一部佛学概论,佛经里面的佛学概论。尤其难得季圣一居士的注解,注得非常详细。古人也有注解,注得深,像蕅益大师注解注得好,但是简单,有相当的深度,我们初学比较上困难。灌顶法师有注解,就是我们这个《圆通章疏钞》这一位法师,他的《四十二章经》注解也叫疏钞,《四十二章经疏钞》。那个注解分量非常之丰富,注得也很详细,但是注得有深度,我们初学还是有困难,他是注得真详细。要依照灌顶法师《四十二章经疏钞》,那个经讲一遍我看至少要两年,他注得太详细了。最理想的注解,最好的注解,我觉得是季圣一的注子,季圣一是民国初年人,亲近印光大师的。
  其余的,《了凡四训》很重要,因为学佛第一个就是要相信因果,学佛的人不相信因果会一事无成。因此《了凡四训》、《安士全书》、《感应篇汇编》,我们另外还有一个《感应篇》新的注解,这也非常之好,这些书我们这儿都有。如果对於佛学名相想多知道一点,那是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很好,他那个讲义就好像佛学大字典一样,里面对於许多的名词术语解释得很详细。所以那一部东西我们要是看了之后,等於念了一部佛学大字典,对以后研究经教这些名相术语可以很容易的理解。周止庵居士的《心经诠注》也很好,也是像佛学大字典的性质,我们把它拿来当作佛学常识来看是很理想的。这是给大家介绍几种初学入门的典籍。
  问:这位同学问的是,佛像可否观想观音菩萨,但持阿弥陀佛的名号?
  答:可以,可以这样做法。你观想观世音菩萨,持观世音菩萨圣号也可以,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行,念大势至菩萨也行。总而言之,西方三圣念任何一位佛菩萨名号都可以,可是一定要求生西方净土,这个很重要,因为念三圣感应都在西方极乐世界。有很多人念观音菩萨,只求现前消灾免难,求现前的福德,而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很可惜。
  问:信愿行三资粮,是否因爱取有而建立?
  答:不是的,不是因为爱取有而建立的,这是完全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建立的。我们不信,你就决定不能发愿,你不能发愿,你就不会认真持名念佛。所以,这个三资粮是专为求生西方净土告诉你这三个基本条件,必须要具备的。
  问:娑婆恶世可否因吾人的努力而成为人间净土?
  答:可以的,如果佛法能够普遍推行,确实可以成为人间净土。所以清朝,清朝时代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伟大了不起的一个朝代,你看看中国历史的版图,清朝版图最大。元朝虽然最大,元朝分作四个汗国,它的版图合起来好像是联合国一样的,这个最大,其实它分四个汗国,元朝皇帝等於是中央政府一样。但是清朝是统一的,并没有分几个汗国,没有分。它的版图,你要看看我们现在中国的版图,大概只剩下满清最盛时候版图的四分之一。咱们后面那里有个地图,你去看看就晓得了。清朝建国的时候就提倡读经,读什么经?读《无量寿经》,宫廷里面万圣殿请法师带著大家念经,皇帝也参加,文武百官都念《无量寿经》。所以都知道因果,大家都能够安分守己,天下太平。这是他真是聪明绝顶,使我们天下人心都服,如果皇帝说只念我的诏书,老百姓未必服。
  清朝皇帝聪明,不念他的诏书,念佛经,大家统统依佛法来存心、来待人接物、来处世,人人甘心情愿,没有话说。很可惜这么好的一个制度被慈禧太后废掉了,我想如果慈禧太后要不废弃读经,清朝不会亡国。我想大概慈禧太后为什么把这个经废止?她自己所作所为,看到经上天天骂她,她不高兴了,所以不念了。因为她所作所为违背了佛的教训,如果真的都遵守佛的教诲,清朝不会亡国。清朝一直到末年,清朝没有昏君,这是我们任何一个朝代比不上的。清朝亡亡在慈禧太后胡作妄为,亡在她的手上。梅光羲居士《无量寿经》序文里头,你看看就晓得,他就提到这个事情,清朝宫廷里面读经。
  问:这位同学问的是,朝山有没有功德,於何时间最恰当?
  答:从前人朝山是参学,就是参访善知识。这个山、这个寺院里面真正有有修有证的大德,我们到他那里去请教,朝山是这个意思。现在朝山,就是对那个寺庙去磕头,走三步拜一拜,我想这在你家里供一个佛像,你念三声佛号拜一拜,我看功德比那个还要大,这是真的。所以诸位要晓得,朝山是参拜善知识,是以虔诚的心到那里去求教。你看莲池大师当年他的成就,他是得力於遍融法师的指教。他去朝山,知道这个大善知识,他三步一拜,拜到老法师的面前。老法师给他开示什么?就告诉他,你不要被名闻利养害了,就说这么一句话。旁边大众听到了笑笑,笑他什么?这么远,拜这么多天,三步一拜拜来,老和尚没有什么妙的开示,说这么一句家常话,大家听得听多了,听耳熟了。可是莲池大师这番诚心,就是这一句话得的利益,他说他一生的成就得力於这个老和尚一句开示。别人听了那么多,没有照做,没有把这个话当作真话,耳边风,所以不能成就。他是诚心诚意礼拜来请老和尚开导,指出一条明路,他这句话把他点醒了,所以他一生不沾名闻利养,他能成为一代祖师。所以参学是参这个,是请教修学上真实的利益。山有什么好看的?庙有什么好看的?那个没有什么好看的,主要是参访善知识。
  问:这位同席问的,为何摄解成行,行其觉解,解若不觉,则无漏之行终不能成?
  答:这个意义很深,这是修行的功夫、是境界。摄解成行,行是我们行持,简单的讲,我们思想、我们见解、我们的行为,思想、见解、行为一定要依经。你对於经论,经论是佛菩萨教诲,如果你要不能完全理解,你怎么可能把这些教诲变成我们自己的行为?像刚才讲的莲池大师,遍融法师教给他不要贪恋名闻利养,他立刻理解,他一生照做。他真的百分之百的做到了,名闻利养是完全舍得干干净净,这就是把解变成自己的行为。完全做到了,解就是行,行就是解,解在行中,行在解中,它变成一个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2-28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叫行其觉解。如果解是解,行是行,无漏行你决定做不到。必须把解跟行融成一体,已经没有法子分了。你明白这个道理,你能够把《无量寿经》里面所有的教训统统做到,变成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见解、自己的行为,《无量寿经》没有了。《无量寿经》是什么?《无量寿经》就是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言行,自己的思想、行为,你才能够跟阿弥陀佛合成一个了,就不是两个了。谁是阿弥陀佛?自己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自己,一而二,二而一,不可分,这就成了无漏功德了。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7 14:34 , Processed in 0.147559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