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74|回复: 1

般若文海南传法句经新译(附北传法句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19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传法句经新译
(附北传法句经 法救撰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法增比丘译

南传法句经-序
第一 双品(廿偈)
第二 不放逸品(十二偈)
第三 心品(十一偈)
第四 华品(十六偈)
第五 愚品(十六偈)
第六 智者品(十四偈)
第七 阿罗汉品(十偈)
第八 千品(十六偈)
第九 恶品(十三偈)
第十 刀杖品(十七偈)
第十一 老品(十一偈)
第十二 自己品(十偈)
第十三 世间品(十二偈)
第十四 佛陀品(十八偈)
第十五 安乐品(十二偈)
第十六 喜爱品(十二偈)
第十七 忿怒品(十四偈)
第十八 垢秽品(廿一偈)
第十九 法住品(十七偈)
第廿 道品(十七偈)
第廿一 杂品(十六偈)
第廿二 地狱品(十四偈)
第廿三 象品(十四偈)
第廿四 爱欲品(廿六偈)
第廿五 比丘品(廿三偈)
第廿六 婆罗门品(四十一偈)
北传法句经-序
第一 无常品(廿一偈)
第二 教学品(廿九偈)
第三 多闻品(十九偈)
第四 笃信品(十八偈)
第五 戒慎品(十六偈)
第六 惟念品(十二偈)
第七 慈仁品(十八偈)
第八 言语品(十二偈)
第九 双要品(廿二偈)
第十 放逸品(廿偈)
第十一 心意品(十二偈)
第十二 华香品(十七偈)
第十三 愚闇品(廿一偈)
第十四 明哲品(十六偈)
第十五 罗汉品(十一偈)
第十六 述千品(十六偈)
第十七 恶行品(廿二偈)
第十八 刀杖品(十四偈)
第十九 老耗品(十四偈)
第廿 爱身品(十三偈)
第廿一 世俗品(十四偈)
第廿二 述佛品(廿一偈)
第廿三 安宁品(十四偈)
第廿四 好喜品(十二偈)
第廿五 忿怒品(廿六偈)
第廿六 尘垢品(十九偈)
第廿七 奉持品(十七偈)
第廿八 道行品(廿八偈)
第廿九 广衍品(十四偈)
第卅 地狱品(十六偈)
第卅一 象喻品(十八偈)
第卅二 爱欲品(卅三偈)
第卅三 利养品(廿偈)
第卅四 沙门品(卅二偈)
第卅五 梵志品(四十偈)
第卅六 泥洹品(卅五偈)
第卅七 生死品(十八偈)
第卅八 道利品(二十偈)
第卅九 吉祥品(十八偈)

  序
  
  礼敬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三称)
  
  法句,即DHAMMAPADA的义译。DHAMMA,巴利语佛法(梵文DHARMA),义为佛陀所说的教法,PADA指段、句、道。DHAMMAPADA可以译为佛法语段、佛法语句、佛法之道等。
  
  法句经在南传的大藏经里是收在经藏(SUTTAPITAKA)的小部里的第五部经(KHUDDAKANIKAYA)中。它是收集了佛陀在约三百场合中为弟子们作精简的开示,巴利文语句精炼而富有韵律,朗诵和阅读它就有如坐在佛陀跟前听他开示一般,每一句每一偈都发出智慧的光芒,为芸芸众生在饱受烦恼煎熬时,它无疑是清凉的甘露妙药,能熄灭我们的无明热恼。
  
  它汇集成经是在王舍城(RAJAGAHA)第一次佛经结集时(佛灭后三月)由众阿罗汉诵出,并命名为DHAMMAPADA──法句经。本经共分二十六章,收录有四百二十三偈,它被世世代代僧伽们背诵口传着,直到锡兰国王瓦塔葛玛尼(VATTAGAMANI)时才被正式记录在贝叶上,时约公元前30-20年。
  
  法句经传入中国是在公元二二四至二二五年,由维祇难等所译的法句经二卷,共分三十九品七百五十八偈,除了多加的十三品二百七十五偈外,它的排法与内容大致与巴利文的法句经相近。这部法句经言简意深,是一本很好的修行指导书,笔者从中受益不浅。
  
  南传法句经的第一至第廿四品,排法与北传法句经的第九至第卅二品相当,名字一样,只有偈的数目有稍微出入。南传法句经的第廿五与第廿六品则排在北传法句经的第卅四与第卅五品里。不过也有一些南传法句经的偈排在北传法句经的第一品至第八品中;下面挑选一些相当的南北传法句经偈,以作比较,可知偈文排列有些纷乱。
  
  (南传法句经) (北传法句经)
  第十品 135偈 第一品 5偈
  第廿品 288偈 第一品 17偈
  第九品 128偈 第一品 19偈
  第八品 112偈 第二品 38偈
  第八品 107偈 第二品 39偈
  第五品 61偈 第二品 34偈
  第十三品 177偈 第四品 71偈
  第一品 6偈 第十品 173偈
  第四品 46偈 第十二品 203偈
  第四品 49偈 第十二品 206偈
  第四品 50偈 第十二品 207偈
  第五品 60偈 第十三品 217偈
  第五品 64偈 第十三品 223偈
  
  北传法句经第一至第八品以及第卅三和第卅六至卅九品共十三品应是法救尊者所言校订增加的,第卅九品吉祥品也就是南传大藏经里小品经集的吉祥经。
  
  虽然中译法句经已经有数个版本,笔者尝试以五言将参考的英译版本译为中文,并加插依偈排列的维祇难等的中译本在后,作为爱好法句经的读者们修学的参考。在翻译上,意义稍微不明的偈文,是参考该偈说出的场合的故事来译出的。在修辞上也参考了其它大德的中译本。
  
  笔者才学疏浅,佛学的内容只略知一二,中译文若有不当之处,还冀望诸佛学大德,不吝指导末学,则愚僧感激不尽。若能以此棉力为僧俗学佛者提供一些经文上参考的方便,也不虚此生。
  
  同门释智度协助从计算机网页取得大藏经中维祇难等的中译。释智鉴(朱瑞常居士)帮忙把七百五十八偈排好并标上句号以便阅读。许素贞与陈会居士看稿并请姜联招居士打字,以及安排印刷。陈会居士及朱瑞常居士协助募款。众善信佛友慷慨捐输。本书才能顺利出版。在此敝僧谨致以万二分之谢意。
  
  法增序于砂劳越
  古晋佛教友谊会
  二零零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礼敬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三称)
  
  南传法句经新译
  法增比丘译(Dhammavaro Bhikkhu)
  
  第一 双品(Yamaka Vagga)
  
  1、
  诸法心先导,心主心所作,
  若以意恶行,恶语恶身行,
  则苦必随彼,如轮随兽足。
  
  2、
  诸法心先导,心主心所作,
  若以意善行,善语善身行,
  则乐必随彼,如影随身形。(1,2两偈合诵)
  
  3、
  他咒骂欺我,败我掠夺我,
  若人心怀怨,怨恨不能息。
  
  4、
  他咒骂欺我,败我掠夺我,
  若人不怀怨,怨恨自能息。(3,4两偈合诵)
  
  5、
  不能以怨恨,止息世间怨,
  唯慈能止怨,乃不易古法。
  
  6、
  愚人(Kosambi的诤论比丘)不明了,人生
  终归死,彼等若明了,诤论自息灭。
  
  7、
  若人逐欲乐(不净以为净),不摄护根门,饮食不节量,懈怠不精进,
  必为魔(mara阴魔,业行魔,死魔,烦恼魔,天魔,这里指烦恼)所制,如风倒弱树。
  
  8、
  若观身不净(三十二身分观,墓墟观),摄护诸根门,饮食知节量,正信(对三宝的信心)勤精进,魔不能摧毁,如风难摇石。(7,8两偈合诵)
  
  9、
  人若不离欲,不守持戒律。
  不见真(Sacca真理)克己(Dama调御,自制),
  不应着袈裟(kasaya,kasaya杂色衣,粪扫衣。出家众的衣)。
  
  10、
  人若离贪欲,善守持戒律,
  克己复见真,应穿着袈裟。(9,10两偈合诵)
  
  11、
  执邪以为正(Sara真实,精要无邪见具戒定慧),
  或执正为邪,执持邪见者,不能见真谛。
  
  12、
  执正以为正,亦知邪为邪(贪欲kama,瞋恚vyapada,害vihimsa),执持正见者,彼能见真谛。(11,12两偈合诵)
  
  13、
  屋盖不遮密,雨水必浸入,
  心意不善修,贪欲必侵入。
  
  14、
  屋盖若遮密,雨水不浸入,
  心意善修持,贪欲不侵入。(13,14两偈合诵)
  
  15、
  今世悲苦受,来世悲苦受,
  造作恶业者,两处悲苦受,
  彼见己恶业,故悲伤苦恼。
  
  16、
  今世喜乐受,来世喜乐受,
  造作善业者,两处喜乐受,
  彼见己善业,故欢欣喜悦。(15,16两偈合诵)
  
  17、
  今世悲苦受,来世悲苦受,
  造作恶业者,两处悲苦受,
  念己造恶业,心中更悲苦,
  趣向恶道时(Duggati恶趣。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四恶趣),忍受巨大苦。
  
  18、
  今世喜乐受,来世喜乐受,
  造作善业者,两处喜乐受,
  念己造善业,心中更愉悦,
  趣向善道时,享受诸喜乐。(17,18两偈合诵)
  
  19、
  虽多诵经文(sahitam三藏经典),放逸不依法,
  如牧数他牛,不获沙门果。
  
  20、
  虽少诵经文,遵教如法行,
  息灭贪瞋痴,正智心解脱,
  不着今后世,彼获沙门果(预流果,二果,三果,阿罗汉果)。(19,20两偈合偈)
  
  第二 不放逸品(Appamada Vagga)
  
  21、
  勤向不死(Amata指涅盘)径,放逸趣死径,
  精勤者不死,放逸如已死。
  
  22、
  智者如实知,精进之道理,
  安徐喜精进,亲证圣乐境(三十七道品)。
  
  23、
  智者心坚定,精进修止观,
  解脱四系缚(贪爱、有、邪见、无明),
  证无上涅盘(寂静无苦境界)。
  
  24、
  勤奋持正念(念住),约己守正行,
  正命辨善恶,精进善名扬。
  
  25、
  勤勉不放逸,持戒自调御,
  智者作自洲(Dipa,沙洲,庇护所),
  不为瀑流(烦恼)没。
  
  26、
  愚者陷放逸,智者善护持,
  精进不放逸,如获无上宝。
  
  27、
  不行于放逸,不浸溺欲乐,
  正观禅修者,获得大安乐。
  
  28、
  正念除放逸,慧生无忧苦,
  智者观众苦,如山巅下望。
  
  29、
  放逸中无逸,智者独醒觉,
  如善驰良骏,超越老羸马。
  
  30、
  帝释(Maghava摩伽婆,即帝释Sakka,三十三天主。做人时为他人谋福利,死后为天主)
  不放逸,故为诸天主,
  精进为人赞,放逸受人诃。
  
  31、
  喜精进比丘,畏惧放逸苦,
  如熊熊大火,焚尽大小结(Samyojana或Sannojana,身见、疑、戒禁取,贪、瞋-五下分结;色爱、无色爱、我慢,掉举恶作,无明-五上分结)。
  
  32、
  喜精进比丘,惶恐放逸害,
  是故不退转,而趋向涅盘。
  
  第三 心品(Citta Vagga)
  
  33、
  心念乱无序,难护难制御,
  智者调其心,如匠矫箭直。
  
  34、
  心如弃地鱼,跳抖而不安,
  仁者故远离,烦恼恶魔界(Maradheyya,烦恼境)。
  
  35、
  难御轻浮心,随欲而流转,
  智者制其心,调御得安乐。
  
  36、
  心溜荡善变,细微难察觉,
  智者护其心,护卫得安乐。
  
  37、
  远游与独行,无形隐胸窟(Guhasayam心识所在),智者善御心,解除诸魔缚。
  
  38、
  心念不稳固,不解真谛法,
  信心不坚者,智慧难成就。
  
  39、
  心无贪与瞋,逾越善恶业,
  精勤之觉者(阿罗汉的信,勤,念,定,慧五根常具足),心中无畏惧。
  
  40、
  身如易碎瓶,护心如城堡,
  慧剑斗魔王,勤修不染着(以智慧观照)。
  
  41、
  观色身无常,败坏弃地上,
  神识空无有,犹如废焦木。
  
  42、
  仇敌害仇敌,怨家恶怨家,
  心向于邪道(十恶﹕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瞋、邪见),远甚仇家害。
  
  43、
  善非父母作,亦非眷属作,
  心向于正道(十善﹕布施、持戒、修定、尊敬、服务、回向、随喜、闻法、说法、正见),远胜亲朋作。
  (42,43两偈合诵)
  
  第四 华品(Puppha Vagga)
  
  44、
  谁知己与世(Pathavi大地。指人、饿鬼与畜生),
  天界与地狱?(六道轮回)谁悟善说法
  (三十七道品)?如花匠选花。
  
  45、
  修学(Sekha学人,修道人)知己世,天界与地狱,
  修学悟善法,如花匠选花。(44,45两偈合诵)
  
  46、
  当观色无常,如泡如幻影,
  断魔欲花箭(魔王花矢喻心为欲境所诱惑),死魔(Maccuraja死神)无从见。
  
  47、
  采集百花卉(欲乐),心生诸染着,
  沉沦于生死,洪流卷睡村。
  
  48、
  采集百花卉,心生诸染着,
  贪欲无厌者,死魔得所乘。(47,48两偈合诵)
  
  49、
  圣者(Muni牟尼,寂然者,指沙门)入村邑,
  犹蜂入花间,唯将花蜜取,不损花色香。
  
  50、
  不举他功过,勿观作未作,
  唯观己修行,已修与未修。
  
  51、
  人若不奉行,已说之善法,
  无能得善果,如美花无香。
  
  52、
  人若真奉行,已说之善法,
  必能得善果,如美花芬香。(51,52两偈合诵)
  
  53、
  犹如集百花,能嵌诸花鬘,
  得生于人中,应作诸善行。
  
  54、
  花香与檀香,多伽罗(Tagara桂香,不没香)
  茉莉(Mallika小香花),
  诸香不逆扬,戒香遍四方。
  
  55、
  檀香多伽罗,莲花婆尸迦(Vassiki雨季花),
  于诸众香中,唯戒香最上。
  
  56、
  多伽罗檀香,香气实微弱,
  戒香为最上,香飘诸天上。
  
  57、
  持戒清净行,住于不放逸,
  魔王无从知,智者解脱处。
  
  58、
  废弃众秽土,莲花生其间,
  见者心喜悦,其花之芬芳。
  
  59、
  愚闇众生中,佛子生其间,
  犹如彼香莲,智光照大千。(58,59两偈合诵)
  
  第五 愚品(Bala Vagga)
  
  60、
  失眠者夜长,倦困者路长(Yojana由旬,印度古长度,一由旬约14公里多),
  愚人不知法,生死轮回长。
  
  61、
  佛子远游行,若不遇良伴,
  胜我或等我,愿彼心稳固,
  宁为独修持,不与愚者伍。
  
  62、
  执着子与财,愚者常忧戚,
  此身尚非我,况复子与财?
  
  63、
  自知己愚昧,彼实为智者,
  自认聪明者,彼乃愚痴人。
  
  64、
  愚者虽终生,与智者亲近,
  仍不悟法味,如匙不知味。
  
  65、
  具慧虽短时,与智者相处,
  能领悟法味,如舌辨汤味。(64,65两偈合诵)
  
  66、
  愚人少智慧,有我为自殃,
  造作诸恶业,招受众苦果。
  
  67、
  自作不善业,作已心后悔,
  啼泣泪双流,当得受异熟(Vipaka将来的果报)。
  
  68、
  自作诸善业,作已心不悔,
  欢喜而意乐,当得受异熟。(67,68两偈合诵)
  
  69、
  恶业未熟时,愚者思如蜜,
  恶业成熟时,愚者始苦恼。
  
  70、
  愚人修苦行,一月复一月,
  取食茅草端(苦行的一种),功德仍不及,
  正观者所得(正观四谛者),十六分之一。
  
  71、
  恶业不即熟,如新挤牛奶,
  不即为凝固,恶人所造业,
  如灰烬覆火,恶报随其后。
  
  72、
  愚求智与名,反促其毁灭,
  毁彼之幸福,亦毁彼善根(指智慧)。
  
  73、
  痴僧慕虚荣,僧中居上座,
  寺内拥权威,求白衣礼事。
  
  74、
  僧俗应俱知,诸事我所作,
  应做不做事,皆得顺吾意,
  愚人作是想,贪欲憍慢增。
  
  75、
  一道求利养(Labha世利),一道向涅盘,
  当如是明了,佛子诸比丘,
  不喜贪世利,勤修出离心。(viveka身离群,心离欲,离诸行达涅盘)
  
  第六 智者品(Pandita Vagga)
  
  76、
  应随彼贤人,如揭宝藏者,
  能为劝过者,随彼智慧生。
  
  77、
  智者善劝导,使人免诸过,
  善者知爱戴,唯恶人嫌恶。
  
  78、
  不结交恶者,不亲近愚者,
  结交善知识,亲近有德者。
  
  79、
  得尝法味者,心寂常安乐,
  智者恒欣喜,圣者所说法。
  
  80、
  矢工调弓箭,治水者导水,
  木匠绳其木,智者(Pandita)善自御(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81、
  譬如巨岩石,不为风所动,
  毁谤与赞叹,智者不为动。
  
  82、
  譬如深净池,清彻且明静,
  智者闻妙去,心净甚寂然。
  
  83、
  圣者离于缚,不着诸欲结,
  乐受与苦受,智者无喜忧。
  
  84、
  智者具戒德,不为己为他,
  不求子与财,非法求王位,
  求世间荣禄,而造诸恶业。
  
  85、
  于诸众人中,鲜有达彼岸(涅盘),
  世间诸乡朋,此岸(生死轮回)长徘徊。
  
  86、
  法已予善说,应行于正法,
  超越诸欲界,达难登彼岸(涅盘)。
  
  87、
  智者舍黑法(恶法),而修诸白法(善法),
  为证涅盘境,从家至非家。
  
  88、
  不着贪与欲,舍弃于欲乐,
  智者除诸盖(五盖:贪、瞋、昏沉睡眠、掉举恶作、疑),与自心垢秽。
  
  89、
  智者勤修持,证道七觉支(念、择法、精进、
  喜、乐、一心、舍),解缚(四种执着:贪欲、邪见、戒禁取、身见)尽诸漏,亲证般涅盘(Nibbana)。
  
  第七 阿罗汉品(Arahanta Vagga)
  (或罗汉Arahant断尽烦恼的修行者)
  
  90、
  道尽(生死轮回尽)无忧患,解脱于一切(五蕴),
  漏尽无结缚(Gantha贪、瞋、戒禁取、见取),
  炽盛欲火灭。
  
  91、
  正念勤修持,心中无所住,
  如雁离池沼,舍弃其巢穴。
  
  92、
  无作不积集(积集:业行与四必需物品﹕衣、食、卧具、药品或指由爱生取而生起四种食的积集:段食、触食、思食与意识食),饮食知节量。
  空无相解脱,圣者之行迹,
  如鸟游虚空,无痕迹可得。
  
  93、
  漏尽不贪食,已达解脱境,
  空无相解脱,圣者之行迹,
  如鸟游虚空,无痕迹可得。
  
  94、
  善摄制六根,如御者调马,
  舍憍慢恶习,诸天所爱敬。
  
  95、
  罗汉如大地,不拘垢与净,
  如帝释(Indakhila)牌坊,行忍无怨瞋,
  如清净池潭,无着(Tadi不执取,八风不动)证涅盘。
  
  96、
  意寂口亦寂,身行亦寂静,
  正智得解脱,寂静与安稳。
  
  97、
  仁者不轻信(Assaddha圣者自证),
  无为(Akata无作,即涅盘)永断系,
  弃欲无分别,实名无上士。
  
  98、
  村舍或林间,谷地或山野,
  罗汉所居地,彼处皆蒙佑。
  
  99、
  乐于住林间(Aranna阿兰若,静空闲处),
  世人所不爱。无欲喜林野,不逐求五欲。
  
  第八 千品(Sahassa Vagga)
  
  100、
  徒诵千句言,无义理之语,
  不如一益语(Attha义、
  道理),闻已得寂静。
  
  101、
  徒诵千首偈,无义理之语,
  不如一益偈,闻已得寂静。
  
  102、
  徒诵百首偈(Gatha,pada),无义理之语,
  不如一法语,闻已得寂静。
  
  103、
  匹夫上战场,千战胜千敌,
  莫如能胜己,彼最胜战士。
  
  104、
  胜己为最贤,远胜于胜众,
  是故胜己者,梵魔无能胜。
  
  105、
  天神音乐神(Gandhabba干达婆),
  恶魔与梵天(Brahma),
  皆莫能胜彼,自御克己者。
  
  106、
  月月祭千金,祭祀供百年,
  未若须臾顷,供养修己者,
  如是之供养,胜祭祀百年。
  
  107、
  林中拜火神(Aggi),事火一百年,
  未若须臾顷,供养修己者,
  如是之供养,胜祭祀百年。(106,107两偈合诵)
  
  108、
  若人于世间,供牺牲祭祀,
  求福满一年,彼如是功德,
  未若四分一,礼敬正直者(预流果或初果)。
  
  109、
  尊贤与敬老,四事得增长,
  寿命与容颜,喜悦与毅力。
  
  110、
  若人活百年,破戒不修定,
  不如活一日,持戒与修定。
  
  111、
  若人活百年,无智无禅定,
  不如活一日,具慧修禅定。
  
  112、
  若人活百年,怠惰不精进,
  不如活一日,坚心行精进。
  
  113、
  若人活百年,不见生灭法,
  不如活一日,得解生灭法。
  
  114、
  若人活百年,不见不死(Amatam padam涅盘)道,
  不如活一日,得睹不死道。
  
  115、
  若人活百年,不见无上谛(九出世间法:四道、四果与涅盘),
  不如活一日,得睹无上谛。
  
  第九 恶品(Papa Vagga)
  
  116、
  应急速行善,竭止心作恶(贪raga,瞋dosa,痴moha),
  延缓行善者,心喜于邪恶。
  
  117、
  若人已作恶,不应数重犯,
  莫喜于作恶,积恶乃痛苦。
  
  118、
  若人已行善,应当数重作,
  欢喜于行善,积善乃安乐。(117,118两偈合诵)
  
  119、
  恶业未成熟,恶人自庆幸,
  恶果成熟时,恶人方知苦。
  
  120、
  善业未成熟,善人自埋怨,
  善果成熟时,善人方知福。(119,120两偈合诵)
  
  121、
  莫轻视小恶,云我无殃报,
  小水渐滴落,亦能盈水瓶,
  愚人积小恶,乃至罪满贯。
  
  122、
  莫轻视小善,云我无福报,
  小水渐滴落,亦能盈水瓶,
  贤人积小善,乃至福满堂。(121,122两偈合诵)
  
  123、
  伴少而货多,商人避险道,
  爱命避毒药,避恶当亦然。
  
  124、
  设若手无伤,手可持毒药,
  无伤毒不患,不作恶无殃。
  
  125、
  若害善良者,清净无秽者,
  恶业归愚人,如逆风扬尘。
  
  126、
  有识生胎中,作恶堕地狱,
  行善升天界,漏尽得涅盘。
  
  127、
  非隐于虚空,海洋洞穴中,
  欲避恶果者,世间无避处。
  
  128、
  非隐于虚空,海洋洞穴中。
  欲避死魔者,世间无避处。(127,128两偈合诵)
  
  第十 刀杖品(Danda Vagga)
  
  129、
  众生畏刑罚,众生皆畏死,
  以己推及人,不杀不教杀。
  
  130、
  众生畏刑罚,众生皆爱命,
  以己推及人,不杀不教杀。(129,130两偈合诵)
  
  131、
  众生欲安乐,若求自安乐。
  刀杖害众生,安乐不可得。
  
  132、
  众生欲安乐,若求自安乐,
  不刀杖害彼,安乐乃可得。(131,132两偈合诵)
  
  133、
  对人粗恶语,恶言将反唾,
  恶言伤人苦,殴斗祸归身。
  
  134、
  如一破铜锣,默默无反响,
  既已证无为,寂然无诤论。
  
  135、
  牧人执鞭杖,驱牛至牧场,
  老与死亦然,驱逐众有情。
  
  136、
  愚者造恶业,而不能自知,
  感招恶业苦,犹如被火焚。
  
  137、
  若人以刀杖,加害善良者(指阿罗汉),
  速召无赦殃,十种苦如下:-
  
  138、
  将受身剧痛,或自召伤残,
  或得极重病,或丧心狂乱。
  
  139、
  或为王所惩,或为人谗诬,
  或眷属丧亡,或财物损减。
  
  140、
  或彼之房舍,为烈火所焚,
  彼人身亡后,堕入于地狱。(137,138,139,140四偈合诵)
  
  14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9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147 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即言即行,福乐自追,如影随形。
  148 随乱意行,拘愚入冥,自大无法,何解善言。
  149 随正意行,开解清明,不为妒嫉,敏达善言。
  150 愠于怨者,未尝无怨,不愠自除,是道可宗。
  151 不好责彼,务自省身,如有知此,永灭无患。
  152 行见身净,不摄诸根,饮食不节,慢堕怯弱,为邪所制,如风靡草。
  153 观身不净,能摄诸根,食知节度,常乐精进,不为邪动,如风大山。
  154 不吐毒态,欲心驰骋,未能自调,不应法衣。
  155 能吐毒态,戒意安静,降心已调,此应法衣。
  156 以真为伪,以伪为真,是为邪计,不得真利。
  157 知真为真,见伪知伪,是为正计,必得真利。
  158 盖屋不密,天雨则漏,意不惟行,淫泆为穿。
  159 盖屋善密,雨则不漏,摄意惟行,淫泆不生。
  160 鄙夫染人,如近臭物,渐迷习非,不觉成恶。
  161 贤夫染人,如近香熏,进智习善,行成洁芳。
  162 造忧后忧,行恶两忧,彼忧惟惧,见罪心懅。
  163 造喜后喜,行善两喜,彼喜惟欢,见福心安。
  164 今悔后悔,为恶两悔,厥为自殃,受罪热恼。
  165 今欢后欢,为善两欢,厥为自佑,受福悦豫。
  166 巧言多求,放荡无戒,怀淫怒痴,不惟止观,聚如群牛,非佛弟子。
  167 时言少求,行道如法,除淫怒痴,觉正意解,见对不起,是佛弟子。
  
  第十 放逸品,有二十章
  
  放逸品者,引律戒情,防邪捡失,以道劝贤。
  
  168 戒为甘露道,放逸为死径,不贪则不死,失道为自丧。
  169 慧智守道胜,终不为放逸,不贪致欢喜,从是得道乐。
  170 常当惟念道,自强守正行,健者得度世,吉祥无有上。
  171 正念常兴起,行净恶易灭,自制以法寿,不犯善名增。
  172 发行不放逸,约以自调心,慧能作定明,不返冥渊中。
  173 愚人意难解,贪乱好诤讼,上智常重慎,护斯为宝尊。
  174 莫贪莫好诤,亦莫嗜欲乐,思心不放逸,可以获大安。
  175 放逸如自禁,能却之为贤,已升智慧阁,去危为即安。
  176 明智观于愚,譬如山与地,居乱而身正,彼为独觉悟。
  177 是力过师子,弃恶为大智,睡眠重若山,痴冥为所弊。
  178 安卧不计苦,是以常受胎,不为时自恣,能制漏得尽。
  179 自恣魔得便,如师子搏鹿,能不自恣者,是为戒比丘。
  180 彼思正净者,常当自护心,比丘谨慎乐,放逸多忧苦。
  181 变诤小致大,积恶入火焰,守戒福致善,犯戒有惧心,能断三界漏,此乃近泥洹。
  182 若前放逸,后能自禁,是昭世间,念定其宜。
  183 过失为恶,追覆以善,是昭世间,念善其宜。
  184 少庄舍家,盛修佛教,是昭世间,如月云消。
  185 人前为恶,后止不犯,是昭世间,如月云消。
  186 生不施恼,死而不戚,是见道悍,应中勿忧。
  187 断浊黑法,学惟清白,度渊不反,弃猗行止,不复染乐,欲断无忧。
  
  第十一 心意品,十有二章
  
  心意品者,说意精神,虽空无形,造作无竭。
  
  188 意使作狗,难护难禁,慧正其本,其明乃大。
  189 轻躁难持,唯欲是从,制意为善,自调则宁。
  190 意微难见,随欲而行,慧常自护,能守即安。
  191 独行远逝,覆藏无形,损意近道,魔系乃解。
  192 心无住息,亦不知法,迷于世事,无有正智。
  193 念无适止,不绝无边,福能遏恶,觉者为贤。
  194 佛说心法,虽微非真,当觉逸意,莫随放心。
  195 见法最安,所愿得成,慧护微意,断苦因缘。
  196 有身不久,皆当归土,形坏神去,寄住何贪。
  197 心豫造处,往来无端,念多邪僻,自为招患。
  198 是意自造,非父母为,可勉向正,为福勿回。
  199 藏六如龟,防意如城,慧与魔战,胜则无患。
  
  第十二 华香品,十有七章
  
  华香品者,明学当行,因华见实,使伪反真。
  
  200 孰能择地,舍鉴取天,谁说法句,如择善华。
  201 学者择地,舍鉴取天,善说法句,能采德华。
  202 知世坏喻,幻法忽有,断魔华敷,不睹生死。
  203 见身如沫,幻法自然,断魔华敷,不睹生死。
  204 身病则萎,若华零落,死命来至,如水湍骤。
  205 贪欲无厌,消散人念,邪致之财,为自侵欺。
  206 如蜂集华,不娆色香,但取昧去,仁入聚然。
  207 不务观彼,作与不作,常自省身,知正不正。
  208 如可意华,色好无香,工语如是,不行无得。
  209 如可意华,色美且香,工语有行,必得其福。
  210 多作宝花,结步摇绮,广积德香,所生转好。
  211 奇草芳花,不逆风熏,近道敷开,德人逼香。
  212 旃檀多香,青莲芳花,虽曰是真,不如戒香。
  213 华香气微,不可谓真,持戒之香,到天殊胜。
  214 戒具成就,行无放逸,定意度脱,长离魔道。
  215 如作田沟,近于大道,中生莲华,香洁可意。
  216 有生死然,凡夫处边,慧者乐出,为佛弟子。
  
  第十三 愚闇品,二十有一章
  
  愚闇品者,将以开曚,故陈其态,欲使窥明。
  
  217 不寐夜长,疲惓道长,愚生死长,莫知正法。
  218 痴意常冥,逝如流川,在一行疆,独而无偶。
  219 愚人着数,忧戚久长,与愚居苦,于我犹怨。
  220 有子有财,愚惟汲汲,我且非我,何忧子财?
  221 暑当止此,寒当止此,愚多务虑,莫知来变。
  222 愚曚愚极,自谓我智,愚而胜智,是谓极愚。
  223 顽闇近智,如瓢斟味,虽久狎习,犹不知法。
  224 开达近智,如舌尝味,虽须臾习,即解道要。
  225 愚人施行,为身招患,快心作恶,自致重殃。
  226 行为不善,退见悔吝,致涕流面,报由宿习。
  227 行为德善,进睹欢喜,应来受福,喜笑悦习。
  228 过罪未熟,愚以恬惔,至其熟处,自受大罪。
  229 愚所望处,不谓适苦,临堕厄地,乃知不善。
  230 愚蠢作恶,不能自解,殃追自焚,罪成炽燃。
  231 愚好美食,日月滋甚,于十六分,未一思法。
  232 愚生念虑,至终无利,自招刀杖,报有印章。
  233 观处知其愚,不施而广求,所堕无道智,往往有恶行。
  234 远道近欲者,为食在学名,贪猗家居故,多取供异姓。
  235 学莫堕二望,莫作家沙门,贪家违圣教,为后自匮乏。
  236 此行与愚同,但令欲慢增,利求之愿异,求道意亦异。
  237 是以有识者,出为佛弟子,弃爱舍世习,终不堕生死。
  
  第十四 明哲品,十有六章
  
  明哲品者,举智行者,修福进道,法为明镜。
  
  238 深观善恶,心知畏忌,畏而不犯,终吉无忧,故世有福,念思绍行,善致其愿,福禄转胜。
  239 信善作福,积行不厌,信知阴德,久而必彰。
  240 常避无义,不亲愚人,思从贤友,押附上士。
  241 喜法卧安,心悦意清,圣人演法,慧常乐行。
  242 仁人智者,斋戒奉道,如星中月,照明世间。
  243 弓工调角,水人调船,材匠调木,智者调身。
  244 譬如厚石,风不能移,智者意重,毁誉不倾。
  245 譬如深渊,澄静清明,慧人闻道,心净欢然。
  246 大人体无欲,在所照然明,虽或遭苦乐,不高现其智。
  247 大贤无世事,不愿子财国,常守戒慧道,不贪邪富贵。
  248 智人知动摇,譬如沙中树,朋友志未强,随色染其素。
  249 世皆没渊,鲜克度岸,如或有人,欲度必奔。
  250 诚贪道者,览受正教,此近彼岸,脱死为上。
  251 断五阴法,静思智慧,不反入渊,弃猗其明。
  252 抑制情欲,绝乐无为,能自拯济,使意为慧。
  253 学取正智,意惟正道,一心受谛,不起为乐,漏尽习除,是得度世。
  
  第十五 罗汉品,十有一章
  
  罗汉品者,言真人性,脱欲无着,心不渝变。
  
  254 去离忧患,脱于一切,缚结已解,冷而无暖。
  255 心净得念,无所贪乐,已度痴渊,如雁弃池。
  256 量腹而食,无所藏积,心空无想,度众行地,
  257 如空中鸟,远逝无碍,世间习尽,不复仰食。
  258 虚心无患,已到脱处,譬如飞鸟,暂下辄逝。
  259 制根从止,如马调御,舍憍慢习,为天所敬。
  260 不怒如地,不动如山,真人无垢,生死世绝。
  261 心已休息,言行亦正,从正解脱,寂然归灭。
  262 弃欲无着,缺三界障,望意已绝,是谓上人。
  263 在聚若野,平地高岸,应真所过,莫不蒙佑。
  264 彼乐空闲,众人不能,快哉无望,无所欲求。
  
  第十六 述千品,十有六章
  
  述千品者,示学者径,多而不要,不如约明。
  
  265 虽诵千言,句义不正,不如一要,闻可灭意。
  266 虽诵千言,不义何益,不如一义,闻行可度。
  267 虽多诵经,不解何益,解一法句,行可得道。
  268 千千为敌,一夫胜之,未若自胜,为战中上。
  269 自胜最贤,故曰人雄,护意调身,自损至终。
  270 虽曰尊天,神魔梵释,皆莫能胜,自胜之人。
  271 月千反祠,终身不辍,不如须臾,一心念法,一念道福,胜彼终身。
  272 虽终百岁,奉事火祠,不如须臾,供养三尊,一供养福,胜彼百年。
  273 祭神以求福,从后观其报,四分未望一,不如礼贤者。
  274 能善行礼节,常敬长老者,四福自然增,色力寿而安。
  275 若人寿百岁,远正不持戒,不如生一日,守戒正意禅。
  276 若人寿百岁,邪伪无有智,不如生一日,一心学正智。
  277 若人寿百岁,懈怠不精进,不如生一日,勉力行精进。
  278 若人寿百岁,不知成败事,不如生一日,见微知所忌。
  279 若人寿百岁,不见甘露道,不如生一日,服行甘露味。
  280 若人寿百岁,不知大道义,不如生一日,学推佛法要。
  
  第十七 恶行品,二十有二章
  
  恶行品者,感切恶人,动有罪报,不行无患。
  
  281 见善不从,反随恶心,求福不正,反乐邪淫。
  282 凡人为恶,不能自觉,愚痴快意,令后郁毒。
  283 歹凶人行虐,沈渐数数,快欲为人,罪报自然。
  284 吉人行德,相随积增,甘心为之,福应自然。
  285 妖孽见福,其恶未熟,至其恶熟,自受罪虐。
  286 祯祥见祸,其善未熟,至其善熟,必受其福。
  287 击人得击,行怨得怨,骂人得骂,施怒得怒。
  288 世人无闻,不知正法,生此寿少,何宜为恶。
  289 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
  290 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291 夫士为行,好之与恶,各自为身,终不败亡。
  292 好取之士,自以为可,没取彼者,人亦没之。
  293 恶不实时,如构牛乳,罪在阴祠,如灰覆火。
  294 戏笑为恶,以作身行,号泣受报,随行罪至。
  295 作恶不覆,如兵所截,牵往乃知,已堕恶行,后受苦报,如前所习。
  296 如毒摩疮,船入洄澓。恶行流僽,靡不伤克。
  297 加恶诬罔人,清白犹不污,愚殃反自及,如尘逆风坌。
  298 过失犯非恶,能追悔为善,是明照世间,如日无云曀。
  299 夫士所以行,然后身自见,为善则得善,为恶则得恶。
  300 有识堕胞胎,恶者入地狱,行善上升天,无为得泥洹。
  301 非空非海中,非隐山石间,莫能于此处,避免宿恶殃。
  302 众生有苦恼,不得免老死,唯有仁智者,不念人非恶。
  
  第十八 刀杖品,十有四章
  
  刀杖品者,教习慈仁,无行刀杖,贼害众生。
  
  303 一切皆惧死,莫不畏杖痛,恕己可为譬,勿杀勿行杖。
  304 能常安群生,不加诸楚毒,现世不逢害,后世长安隐。
  305 不当麤言,言当畏报,恶往祸来,刀杖归躯。
  306 出言以善,如叩锺磬,身无论议,度世则易。
  307 欧杖良善,妄谗无罪,其殃十倍,灾迅无赦:
  308 生受酷痛,形体毁折,自然恼病,失意恍惚,
  309 人所诬咎,或县官厄,财产耗尽,亲戚离别,
  310 舍宅所有,灾火焚烧,死入地狱。如是为十。
  311 虽□剪发,长服草衣,沐浴踞石,奈痴结何?
  312 不伐杀烧,亦不求胜,人爱天下,所适无怨。
  313 世傥有人,能知惭愧,是名诱进,如策良马。
  314 如策善马,进道能远,人有信戒,定意精进,受道慧成,便灭众苦。
  315 自严以修法,灭损受净行,杖不加群生,是沙门道人。
  316 无害于天下,终身不遇害,常慈于一切,孰能与为怨?
  
  第十九 老耗品,十有四章
  
  老耗品者,诲人勤仂,不与命竞,老悔何益。
  
  317 何喜何笑?命常炽然,深弊幽冥,不如求锭。
  318 见身形范,倚以为安,多想致病,岂知非真?
  319 老则色衰,病无光泽,皮缓肌缩,死命近促。
  320 身死神徒,如御弃车,肉消骨散,身何可怙?
  321 身为如城,骨干肉涂,生至老死,但藏恚慢。
  322 老则形变,喻如故车,法能除苦,宜以仂学。
  323 人之无闻,老若特牛,但长肌肥,无有福慧。
  324 生死无聊,往来艰难,意猗贪身,生苦无端。
  325 慧以见苦,是故弃身,灭意断行,爱尽无生。
  326 不修梵行,又不富财,老如白鹭,守伺空池。
  327 既不守戒,又不积财,老羸气竭,思故何逮?
  328 老如秋叶,何秽鉴录,命疾脱至,亦用后悔。
  329 命欲日夜尽,及时可劝力,世间谛非常,莫惑堕冥中。
  330 当学燃意灯,自练求智慧,离垢勿染污,执烛观地道。
  
  第二十 爱身品,十有三章
  
  爱身品者,所以劝学,终有益己,灭罪兴福。
  
  331 自爱身者,慎护所守,悕望欲解,学正不寐。
  332 为身第一,常自勉学,利乃诲人,不惓则智。
  333 学先自正,然后正人,调身入慧,必迁为上。
  334 身不能利,安能利人,心调体正,何愿不至。
  335 本我所造,后我自受,为恶自更,如刚钻珠。
  336 人不持戒,滋蔓如藤,逞情极欲,恶行日增。
  337 恶行危身,愚以为易,善最安身,愚以为难。
  338 如真人教,以道法身,愚者嫉之,见而为恶。
  339 行恶得恶,如种苦种,恶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须熟,彼不自代。
  340 习善得善,亦如种甜,自利利人,益而不费。欲知利身,戒闻为最。
  341 如有自爱,欲生天上,敬乐闻法,当念佛教。
  342 凡用必豫虑,勿以损所务,如是意日修,事务不失时。
  343 夫治事之士,能至终成利,真见身应行,如是得所欲。
  
  第二十一 世俗品,十有四章
  
  世俗品者,说世幻梦,当舍浮华,勉修道用。
  
  344 如车行道,舍平大途,从邪径败,生折轴忧。
  345 离法如是,从非法增,愚守至死,亦有折患。
  346 顺行正道,勿随邪业,行住卧安,世世无患。
  347 万物如泡,意如野马,居世若幻,奈何乐此?
  348 若能断此,伐其树根,日夜如是,必至于定。
  349 一施如信,如乐之人,或从恼意,以饭食众,此辈日夜,不得定意。
  350 世俗无眼,莫见道真,如少见明,当养善意。
  351 如雁将群,避罗高翔,明人导世,度脱邪众。
  352 世皆有死,三界无安,诸天虽乐,福尽亦丧。
  353 观诸世间,无生不终,欲离生死,当行道真。
  354 痴覆天下,贪令不见,邪疑却道,苦愚从是。
  355 一法脱过,谓妄语人,不免后世,靡恶不更。
  356 虽多积珍宝,嵩高至于天,如是满世间,不如见道?。
  357 不善像如善,爱如似无爱,以苦为乐像,狂夫为所致。
  
  法句经卷下
  尊者法救撰吴天竺沙门维袛难等译
  
  第二十二 述佛品,二十有一章
  
  述佛品者,道佛神德,无不利度,明为世则。
  
  358 己胜不受恶,一切胜世间,叡智廓无疆,开曚令入道。
  359 决网无罣碍,爱尽无所积,佛意深无极,未践?令践。
  360 勇健立一心,出家日夜灭,根断无欲意,学正念清明。
  361 见谛净无秽,已度五道渊,佛出照世间,为除众忧苦。
  362 得生人道难,生寿亦难得,世间有佛难,佛法难得闻。
  363 我既无归保,亦独无伴侣,积一行得佛,自然通圣道。
  364 船师能渡水,精进为桥梁,人以种姓系,度者为健雄。
  365 坏恶度为佛,止地为梵志,除馑为学法,断种为弟子。
  366 观行忍第一,佛说泥洹最,舍罪作沙门,无娆害于彼。
  367 不娆亦不恼,如戒一切持,少食舍身贪,有行幽隐处,意谛以有黠,是能奉佛教。
  368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369 佛为尊贵,断漏无淫,诸释中雄,一群从心。
  370 快哉福报,所愿皆成,敏于上寂,自致泥洹。
  371 或多自归,山川树神,庙立图像,祭祠求福,
  372 自归如是,非吉非上,彼不能来,度我众苦。
  373 如有自归,佛法圣众,道德四谛,必见正慧。
  374 生死极苦,从谛得度,度世八道,斯除众苦。
  375 自归三尊,最吉最上,唯独有是,度一切苦。
  376 士如中正,志道不悭,利哉斯人,自归佛者。
  377 明人难值,亦不比有,其所生处,族亲蒙庆。
  378 诸佛兴快,说经道快,众聚和快,和则常安。
  
  第二十三 安宁品,十有四章
  
  安宁品者,差次安危,去恶即善,快而不堕。
  
  379 我生已安,不愠于怨,众人有怨,我行无怨。
  380 我生已安,不病于病,众人有病,我行无病。
  381 我生已安,不戚于忧,众人有忧,我行无忧。
  382 我生已安,清净无为,以乐为食,如光音天。
  383 我生已安,澹泊无事,弥薪国火,安能烧我。
  384 胜则生怨,负则自鄙,去胜负心,无争自安。
  385 热无过淫,毒无过怒,苦无过身,乐无过灭。
  386 无乐小乐,小辩小慧,观求大者,乃获大安。
  387 我为世尊,长解无忧,正度三有,独降众魔。
  388 见圣人快,得依附快,得离愚人,为善独快。
  389 守正道快,工说法快,与世无诤,戒具常快。
  390 依贤居快,如亲亲会,近仁智者,多闻高远。
  391 寿命鲜少,而弃世多,学当取要,令至老安。
  392 诸欲得甘露,弃欲灭谛快,欲度生死苦,当服甘露味。
  
  第二十四 好喜品,十有二章
  
  好喜品者,禁人多喜,能不贪欲,则无忧患。
  
  393 违道则自顺,顺道则自违,舍义取所好,是为顺爱欲。
  394 不当趣所爱,亦莫有不爱,爱之不见忧,不爱见亦忧。
  395 是以莫造爱,爱憎恶所由,已除缚结者,无爱无所憎。
  396 爱喜生忧,爱喜生畏,无所爱喜,何忧何畏?
  397 好乐生忧,好乐生畏,无所好乐,何忧何畏?
  398 贪欲生忧,贪欲生畏,解无贪欲,何忧何畏?
  399 贪法戒成,至诚知惭,行身近道,为众所爱。
  400 欲态不出,思正乃语,心无贪爱,必截流渡。
  401 譬人久行,从远吉还,亲厚普安,归来欢喜。
  402 好行福者,从此到彼,自受福祚,如亲来喜。
  403 起从圣教,禁制不善,近道见爱,离道莫亲。
  404 近与不近,所住者异,近道升天,不近堕狱。
  
  第二十五 忿怒品,二十有六章
  
  忿怒品者,见瞋恚害,宽弘慈柔,天佑人爱。
  
  405 忿怒不见法,忿怒不知道,能除忿怒者,福喜常随身。
  406 贪淫不见法,愚痴意亦然,除淫去痴者,其福第一尊。
  407 恚能自制,如止奔车,是为善御,弃冥入明。
  408 忍辱胜恚,善胜不善,胜者能施,至诚胜欺。
  409 不欺不怒,意不多求,如是三事,死则上天。
  410 常自摄身,慈心不杀,是生天上,到彼无忧。
  411 意常觉寤,明暮勤学,漏尽意解,可致泥洹。
  412 人相谤毁,自古至今,既毁多言,又毁讷忍,亦毁中和,世无不毁。
  413 欲意非圣,不能制中,一毁一誉,但为利名。
  414 明智所誉,唯称是贤,慧人守戒,无所讥谤。
  415 如罗汉净,莫而诬谤,诸人咨嗟,梵释所称。
  416 常守慎身,以护瞋恚,除身恶行,进修德行。
  417 常守慎言,以护瞋恚,除口恶言,诵习法言。
  418 常守慎心,以护瞋恚,除心恶念,思惟念道。
  419 节身慎言,守摄其心,舍恚行道,忍辱最强。
  420 舍恚离慢,避诸爱会,不著名色,无为灭苦。
  421 起而解怒,淫生自禁,舍不明健,斯皆得安。
  422 瞋断卧安,恚灭淫忧,怒为毒本,软意梵志,言善得誉,断为无患。
  423 同志相近,详为作恶,后别余恚,火自烧恼。
  424 不知惭愧,无戒有怒,为怒所牵,不厌有务。
  425 有力近兵,无力近软,夫忍为上,宜常忍羸。
  426 举众轻之,有力者忍,夫忍为上,宜常忍羸。
  427 自我与彼,大畏有三,如知彼作,宜灭己中。
  428 俱两行义,我为彼教,如知彼作,宜灭己中。
  429 苦智胜愚,麤言恶说,欲常胜者,于言宜默。
  430 夫为恶者,怒有怒报,怒不报怒,胜彼斗负。
  
  第二十六 尘垢品,十有九章
  
  尘垢品者,分别清浊,学当洁白,无行污辱。
  
  431 生无善行,死堕恶道,往疾无间,到无资用。
  432 当求智慧,以然意定,去垢勿污,可离苦形。
  433 慧人以渐,安徐稍进,洗除心垢,如工炼金。
  434 恶生于心,还自坏形,如铁生垢,反食其身。
  435 不诵为言垢,不勤为家垢,不严为色垢,放逸为事垢。
  436 悭为惠施垢,不善为行垢,今世亦后世,恶法为常垢。
  437 垢中之垢,莫甚于痴,学当舍恶,比丘无垢。
  438 苟生无耻,如鸟长喙,强颜耐辱,名曰秽生。
  439 廉耻虽苦,义取清白,避辱不妄,名曰洁生。
  440 愚人好杀,言无诚实,不与而取,好犯人妇,
  441 逞心犯戒,迷惑于酒,斯人世世,自掘身本。
  442 人如觉是,不当念恶,愚近非法,久自烧没。
  443 若信布施,欲扬名誉,会人虚饰,非入净定。
  444 一切断欲,截意根原,昼夜守一,必入定意。
  445 着垢为尘,从染尘漏,不染不行,净而离愚。
  446 见彼自侵,常内自省,行漏自欺,漏尽无垢。
  447 火莫热于淫,捷莫疾于怒,网莫密于痴,爱流驶乎河。
  448 虚空无辙?,沙门无外意,众人尽乐恶,唯佛净无秽。
  449 虚空无辙?,沙门无外意,世间皆无常,佛无我所有。
  
  第二十七 奉持品,十有七章
  
  奉持品者,解说道义,法贵德行,不用贪侈。
  
  450 好经道者,不竞于利,有利无利,无欲不惑。
  451 常愍好学,正心以行,拥怀宝慧,是谓为道。
  452 所谓智者,不必辩言,无恐无惧,守善为智。
  453 奉持法者,不以多言,虽素少闻,身依法行,守道不忌,可谓奉法。
  454 所谓老者,不必年耆,形熟发白,蠢愚而已。
  455 谓怀谛法,顺调慈仁,明远清洁,是为长老。
  456 所谓端政,非色如花,悭嫉虚饰,言行有违。
  457 谓能舍恶,根原已断,慧而无恚,是谓端政。
  458 所谓沙门,非必除发,妄语贪取,有欲如凡。
  459 谓能止恶,恢廓弘道,息心灭意,是为沙门。
  460 所谓比丘,非时乞食,邪行淫彼,称名而已。
  461 谓舍罪福,净修梵行,慧能破恶,是为比丘。
  462 所谓仁明,非口不言,用心不净,外顺而已。
  463 谓心无为,内行清虚,此彼寂灭,是为仁明
  464 所谓有道,非救一物,普济天下,无害为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3 01:56 , Processed in 0.178995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