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06|回复: 0

净公上人讲解菩提心集第三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18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公上人讲解菩提心集锦》







...要有一丝一毫牵挂,佛就不来,这是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的。在这个世界上,做再多的好事,积功累德,一定要三轮体空。还想到我做了好多功德,这你去不了,你自己在做障碍。为什么?积功累德是你应该做的,没有什么值得荣耀的,是你的本分事情。所以要把这些杂念洗刷得干干净净,清净心与清净土相应。所以经上常讲,「心净则佛土净」,极乐世界是净土。
黄忠昌居士闭关念佛三年殊胜往生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247集(净公上人)
     现在在这个时期,善知识少,真正的佛法不容易遇到,遇到我们也不知道从哪个地方学起,无所适从。你要真正能觉悟到这些问题,你才会感激阿弥陀佛,为我们开这个无比殊胜的法门,就是一句佛号。发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蕅益大师说得很好,我一心只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其他的什么都不求,这个心就叫无上菩提心。一句佛号念到底,万缘放下。古时候例子很多,几年成功了?三年,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你看《净土圣贤录》,你看《往生传》,三年成就的有多少人!
早年我在台湾讲经,有一位法师,德融法师,年龄跟我差不多,他曾经来问过我,《净土圣贤录》跟《往生传》里面讲的事情真的吗?我说当然是真的,古人跟今人不一样,不打妄语,所传的是事实真相。他说念佛三年都往生了,刚刚好念三年寿命就到了吗?问我这么一个问题。我回答他,我说不可能,没有那么巧,哪有刚刚只有三年寿命到了,这讲不通。一个、两个,偶然碰上,那么多,几乎三分之一以上,这不可能。那是什么原因?三年功夫成就了,自己的寿命不要,求佛来接引,佛一定来接引,这才能讲得...(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黄忠昌居士闭关念佛三年殊胜往生》)


...通。一个、两个,偶然碰上,那么多,几乎三分之一以上,这不可能。那是什么原因?三年功夫成就了,自己的寿命不要,求佛来接引,佛一定来接引,这才能讲得通。我讲这些话,前几年深圳一个年轻人听到了,他发心做个实验,放下万缘,一心念阿弥陀佛,念三年看是不是139
能够自在往生。他闭关,向小莉居士护关,黄忠昌居士,真的念了两年十个月,还差两个月满三年,他就往生了。他不是没有寿命,不要了。了不起,给我们做实验、给我们做证明,虽有寿命,不要了,只要念到功夫成片,随时都能往生。现代人在我们面前给我们做了证明,走的时候瑞相稀有,留下的舍利,向小莉在道场花园里面,给他建一个小的舍利塔。这个事情不是假的,那就是发无上菩提心,一向专念,他成功了。我们一般人为什么不能成功?贪生怕死。如果我们建一个道场,设个念佛堂,二十四小时念佛不中断,外面挂个招牌,三年决定往生,你看看,恐怕一个人都不会来。一看到这个,三年就要死了,他敢来吗?贪生怕死,所以你不能成就,你的烦恼习气很重,自己不知道。
念佛三昧能除一切烦恼,念佛三昧是什么?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248集(净公上人)
  《会疏》里面说一句,「止观无碍,故名解脱」。止是放下,观是看破,止观没障碍,不但没有障碍,就像前面讲的水火既济,它相辅相成,止帮助观,观又帮助止,互相帮助,这解脱。「又曰:念佛三昧,能除一切烦恼,能解脱生死,故须名清净解脱三昧。」一切三昧...(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黄忠昌居士闭关念佛三年殊胜往生》)


...是真的。真的,他就真来;你是假的,他不来,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所以念佛三昧真的能除一切烦恼。
  这句话你如果真能记得,在日常生活当中喜怒哀乐,或者讲情绪发作的时候,这一句佛号能把它伏住。密宗里三密相应,效果就更大,我们虽然是专修念佛法门,但是也可以用它这种方法来帮助我们,就是念佛加上观想。观想什么?《金刚经》上两句话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境界现前,你立刻提起这两句,你就恢复正常,就不再情绪化。记住,时时刻刻要提醒,在在处处要提醒,不能提醒你就迷了,你就跟着境界转。跟着境界转,就叫用轮回心造轮回业,你怎么能出得了轮回?要想出轮回,我们只造西方世界的净业,「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净业。这个世界六根对着六尘是染业,让我们的六根统统对着阿弥陀佛,才能够远离这些染污,不再着相,万缘放下了,我们才真正去得了。真干的人,人家做出榜样给我们看,他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三年五载就成就了。成就之后你还没有往生,佛还没来接引你,你自己心里想去,他还没有来接引你,那肯定佛给你任务。佛的光明、智慧、愿力加持你,这个世界上肯定有很多跟你有缘的人,你去接引他们、去帮助他们,多带一些人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这么个任务。绝对不是叫你在这个世界有什么享受,没有这个意思。五欲六尘稍稍有一点贪恋,你就堕落了,你就去不了,这不能不知道的。纵然三昧成就住在这个世间,那就是菩萨再来,恒顺众生...(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念佛三昧能除一切烦恼,念佛三昧是什么?》)


...就可惜,真可惜!你本来可以一生成佛的,现在你一生造的是三途业。如果能够看到这个层次,他怎么肯甘心堕落?怎么肯贪图眼前一点的名闻利养,而到三途受长时期的苦报?这不是一个聪明人愿意干的事情。
为什么保不住一念觉?为什么会退?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254集(净公上人)
「第四十八,现证不退愿」,这是大愿最后一愿。「愿曰:于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这里面特别重要的这个「诸」字,于诸佛法。「不退转者,所修之功德善根,愈增愈进,不更退失,略云不退。即梵语之阿鞞跋致(详见前注)。盖以菩萨行愿,难发易退。据《仁王经》别教之信位菩萨,名为轻毛菩萨,随风东西。又南本《涅槃》曰:无量众生发阿耨菩提心,见少违缘,于阿耨菩提即便动转;如水中月,水动即动。」我们看146
这一段的意思。佛法成就,从理上讲确实是一念之间,凡夫一念觉悟就圆成佛道。一念觉,有没有?非常可能有,但是第二念他就迷了,他不能保持。保持这是功夫,果然能够保持住,念念都不退转,这人就成佛了。有没有这个例子?有。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这个例子,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大彻大悟,那就是一念觉,一念觉,念念觉。在中国禅宗惠能大师给我们做了这个例子,他二十四岁,也是一念觉,念念觉,他不退转了。这个不退转是一时顿证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我们为什么那一念保不住?问题的关键在此地,为什么保不住?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认知不够,所以烦恼习...(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为什么保不住一念觉?为什么会退?》)


...  为什么会退?我们看底下说,「盖以菩萨行愿」,不是说发愿,愿发了,发了之后要行、要做到,这桩事情「难发易退」。「据《仁王经》别教之信位菩萨」,注意,这是别教,跟圆教大大不相同,圆教的信位菩萨不退转了,他证得不退转,别教要初住,别教初住菩萨等于圆教初信位的菩萨。所以它的信位菩萨「名为轻毛菩萨」,像羽毛,在风中随风飘流,「随风东西」。我们现在的话说,禁不起考验,遇到善缘,他的功德善根增长,遇到恶缘,他就退了,这是别教信位菩萨。「又南本《涅槃经》曰」,《涅槃经》有两个本子,南本、北本,这是古时候翻译,一个是南方翻译的,一个是北方翻译的,一个四十卷,一个三十六卷,分量都不少。经上说,「无量众生发阿耨菩提心」,就是发菩提心,「见少违缘」,就是很少违背你意念的这种缘,也就是说你不喜欢的这个缘,于阿耨菩提就动转,你心就动,我们讲动摇,信心动摇,「如水中月,水动即动」。
  在这个娑婆世界,实在说,帮助我们提升的这种善缘少,帮助我们退转的这些逆缘太多太多,你所见的,你所听的,你所接触到的,无不是退缘,都是叫你退转的。我们要晓得,只有佛菩萨帮助我们坚定信愿,我们愿不愿意亲近?佛菩萨在哪里?佛菩萨无处不在,佛菩萨无时不在。你说我没看到,那是你没智慧,你没有清净心。你要有清净心,你要有智慧,你就见到佛菩萨了。这一句「阿弥陀佛」是佛,一句「观世音菩萨」是菩萨,你知不知道?知道。你念就清净,你不念就不清净。你念佛,佛在你心...(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为什么保不住一念觉?为什么会退?》)


...不上,有人真正依照正法来修行。中国谚语有所谓,一个人有福,连带一屋,大家都沾他的光,灾难纵然不能化解,大幅度的减轻了,那是真的,所谓「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一个人真正想修福,净土我们学了这么多年,心地肯定了,不再有疑惑,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我们遇到了,搞清楚、搞明白了,真正认知了,下面那就是死心塌地,一门深入,决定往生。在这个时代,过简单的生活容易,不难维持,能吃得饱、穿得暖,有个小道场可以在一起共修,这个福报多大!成就无比的殊胜。
156
这部经就是极乐世界的大门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265集(净公上人)
      我们再看底下这句经文,「此门唯有发菩提心上善之人方能趣入,洞开此门,故云通达善趣门」。这个门,在我们这部经就是极乐世界的大门,极乐世界是善趣。什么叫发菩提心?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讲得非常之好,真正发心求生净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个人就是上善之人。我在此地更具体跟诸位说明白,你能把《无量寿经》念熟,最好是念背。五十、六十以上记忆力衰退了,不必背诵,如果要背,只背四十八愿这一品就行了,六十岁以上的人希望你熟读这一品;五十岁以上的人早课四十八愿,晚课三十二到三十七品,你还行。五十岁以前的最好是把《无量寿经》能背熟,《无量寿经》就是你的心,你的心就是《无量寿经》,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你念佛,声声阿弥陀佛跟《无量寿经》相应,一句佛号是一部经,一部经浓缩成一句佛号。心是佛心,愿是佛愿,德是佛德,行是佛行,恭喜你,你决定生净土,你的品位不是下品下生,至少也是同居土里面上三品往生。你必须知道,上三品是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上辈三品,上辈三品往生的人都是预知时至,而且生死自在。自在是什么?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在这个世间再住个几年也不在乎,没事,他有这样的功夫。中辈以下就不能,上辈就得大自在!西方极乐世界的国门大开,欢迎你回去,故云通达善趣门。后头说,「云何洞开?则唯有成就净国普摄群生之净土法门也。」这句说得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给你指示出来,这个门是弥陀法门,弥陀成就...(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这部经就是极乐世界的大门》)


...诉他们家人,他的病况已经无法治疗,放弃治疗,让他家人带回家去,说他喜欢吃什么尽量给他吃,他的寿命不长了。这个时候家人着急,所谓「病急乱投医」,什么宗教都去找,看看有没有办法救他。找到我们华府佛教会,有些同学去看他,知道这个人非常好,很忠厚,虽然没有宗教信仰,人非常善良,就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他听了非常欢喜,叫他家人不要给他求医治疗,把这个放弃,全家人都念佛帮助他往生。念了三天三夜,真的走了,走得非常安详。他的条件具足,这个太难得了。第一个,临命终的时候头脑清楚,他不迷惑,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遇到善友提醒他、劝导他,他听了立刻能接受,真正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发这157
个心就是发菩提心,然后这个佛号提起来跟着念,一向专念。这本经上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他符合这个条件。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阿弥陀佛,其他的统统放下,三天成功了。
没有感恩的心,所以不成就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266集(净公上人)
  我们今天最困难的,有怀疑,信心不足,对佛有怀疑,对教有怀疑,对善知识有怀疑,所以真诚心生不起来。我们在这里住了十年,你知道吗?这个世界多少人来供养你,我们对这些施主没有感恩的心,所以不成就。真诚心流露出来就有感恩。不知道感恩!我们这一生当中,临命终时如果很幸运,头脑清楚,有这些同修们来助念,很可能也能往生。如果临终时候你业障现前,你不能放下,你还是要去搞六道轮回,那就是古大德所说的「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我们接受施主...(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周广大临终念佛三天成就》)


...我们看到,诸佛如来的报土就是实报庄严土,有兴有旺,没有衰、没有灭、没有亡。为什么?因为他有真实慧。真实智慧圆满他的弘誓大愿,圆满的成就。什么样才叫真实智慧?世间没有真实智慧,世间只有知识。真实智慧,你看这一句就是说了个标准,这是真实智慧,「明自本心,见自本性」,八个字,这叫真实智慧,这是宗门里面讲的明心见性。你看这四个字的头尾,明心见性,这是真实智慧。
  我们的心、一切众生的心,本来就是光明的,本来就是清净的,清净光明并没有失去,只是当下迷了而已,心性没有丝毫改变,佛看见了,法身菩萨看见了,所以赞叹你本来是佛。你跟诸佛如来同样的具足空寂心、妙圆心,无碍、无住、无作、无外、无内、平等、慈悲,菩提心,我们这个经题后半段所讲的,清净心、平等心、大觉心,只是迷而不觉。这是一切诸佛如来对六道众生,非常感叹的说了一句话「可怜悯者」,他不是没有,有,没有丢掉,只是一念不觉,这就迷了,不认识自己的心性。可是自己心性依然起作用,觉有觉的作用,迷有迷的作用,全是自性起用。觉了起用清净光明,现出来的是极乐世界。迷了起作用,那就看迷的有浅深不同、有染净不同、有善恶不同,这就造成十法界依正庄严。觉了的受用是华藏世界、是极乐世界,密宗讲的密严世界,名词不一样,其实一桩事,自性真实受用。迷了亦如是,你迷的浅深不一样,迷的大小不一样,迷的真妄不一样,迷的净秽不一样,迷的善恶不一样,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看起来很复...(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什么样才叫真实智慧?》)


...,所以他念佛得阿鼻地狱的果报。灌顶大师这篇开示不是很长,很值得我们警惕。他这个堕地狱的业因,他的原文是说,你的目的,念佛的目的,是为五欲六尘,贪恋五欲六尘,五欲是财色名食睡,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为贪恋五欲六尘而念佛,希望佛菩萨保佑他得到。不管他得到不得到,果报是阿鼻地狱,你说多可怕。
念佛为自己求生西方世界,生到西方世界离苦得乐,这能往生吗?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的好,经上讲的一点都没错,超胜独妙是让你去享受去吗?极乐世界太好了,我去了,再不离开了,错了,完全搞错了,这种人不能往生。什么样的人能往生?我到极乐世界是去学习的,是去成佛的,成佛之后像佛一样普度众生。佛所需要的条件是这个,这叫大菩提心。大菩提心,第一个「众生无边誓愿度」,你要没有度众生这个愿,西方极乐世界就没
172
分,这是大家不能不知道的。阿弥陀佛接引这些众生到极乐世界去作佛,作佛干什么?作佛就是度众生,没有一尊佛不度众生,没有一尊菩萨不度众生,而且主动的。佛是至尊,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可是这个众生不敬佛,对佛不认识、不尊敬,甚至于对佛还有误会,批评它是宗教、它是迷信,佛要不要度他?要度他,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怎么度他?不用佛的身分,用平常人的身分,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不用佛的身分,这叫善巧方便。
  菩萨,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菩萨都应化在其中,菩萨做一切众生不请之友,这都是这个经上说的,众生不请,菩萨自己...(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如何能够做到至心信乐?》)


...生到极乐世界去作佛,作佛干什么?作佛就是度众生,没有一尊佛不度众生,没有一尊菩萨不度众生,而且主动的。佛是至尊,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可是这个众生不敬佛,对佛不认识、不尊敬,甚至于对佛还有误会,批评它是宗教、它是迷信,佛要不要度他?要度他,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怎么度他?不用佛的身分,用平常人的身分,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不用佛的身分,这叫善巧方便。
  菩萨,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菩萨都应化在其中,菩萨做一切众生不请之友,这都是这个经上说的,众生不请,菩萨自己想尽方法要来接触你、要来帮助你。你实在不愿意,一定要排斥、要拒绝,那菩萨离你就远一点,等待你回头;你回心转意,菩萨就来了,这是大菩提心的示现。我们有没有?如果没有,往生就靠不住。得真有,真干,四十八愿,愿愿都是为度众生而发的。三种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这念是最难的,念念都是为众生,念念为正法久住,念念为苦难众生。三途众生就在面前,他今天造贪瞋痴这样的业,他的果报就在三途,贪心,饿鬼道;瞋恚,地狱道;愚痴,畜生道。每天都在搞贪瞋痴慢疑,现在他是个人的样子,也可能是个富贵人,但是他每天造的是贪瞋痴慢疑,菩萨就晓得,他果报在三途,很快他就感受果报了。对这样的人能怎么办?还是全心全力去救他,没有办法直接劝他,间接,讲经教学是间接,讲的人没过失,听的人有感受,只要他听懂了,他回头了,他就得救,回头是岸。不回头果报在三途,...(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如何能够做到至心信乐?》)


...们因为有这个殊胜独妙,我们才有希望。如果没有这一条,说老实话,我们一生成就就太渺茫。不需问人,自己好好反省,完全明白了。我们造作的业障,过去的不谈,这一生所造的业障能消得了吗?消业障是讲着好听的,真难!不要说消业障,就是改习气,自己晓得我要改,可是不知不觉它就犯了。妄语的习气很重,要不要改?改,不知不觉还是骗人。傲慢的习气很严重,这都是堕三途的,不知不觉还现出傲慢的样子,你就晓得多难,自己不知道。真正改习气、断烦恼,几个人能超越六道?真叫凤毛麟角。净宗开这个法门,易修易获,这个获是你得到。所以诸佛如来赞叹阿弥陀佛不是没有缘故,阿弥陀佛想出这种度众生的办法,实在是太绝、太妙了。
往生的正因,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往生正因。什么叫发菩提心?蕅益大师讲得好,你只真正真心诚意想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不必像经论上所说的,经论上所说的一般人听不懂,只要想去,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我知道这个世界太苦了,不值得留恋,我一心一意就想到极乐世界去,这个念头,蕅益大师说,就是无上菩提心,你真想去。方法,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阿弥陀佛。这一向太重要了!如果没有这一向专念,不能往生。我这一生当中,就是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一个目标,去亲近阿弥陀佛,我念佛就是为这个,你决定得生。你看无论男女老少,有智慧,或者是愚痴的人,或者你工作非常繁忙,或者你清闲,无论什么人,人人能行。忙的人,用早晚十念就行了。古大德讲的十念法,工作太繁忙,没有闲暇的时间,早晨起来,洗脸漱口之后,面向西方,合掌,念阿弥陀佛,尽一口气叫一念,这一口气不管念多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尽一口气叫一念,念十口气,这时间不长,能做得到。晚上睡觉之前也念十念。173
这是你早晚课,一天不缺...(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往生正因》)


...他的事情,我不跟他对立,我解脱了。成见放下了,成见是什么?自以为是。见取见是果上的成见,戒取见是因上的成见。我们中国人说成见,佛把它分开,因跟果分开,都要放下,这都是你看错了。最后是邪见,不属于这四大类的所有一切错误的看法,把它并归一类,叫邪见。这些东西统统放下,小乘证得须陀洹,大乘是圆教初信位的菩萨。在这个文里面统统称妄见,这个妄见就是这五大类,错误的见解,要以空观把它荡掉,也就是放下,知道这些东西是假的,它不是真的。所以《金刚经》这个观法好,提供给我们,「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看你心多清净。
行菩萨道,对所有的现象知道是幻相,要发大慈悲心帮助他们觉悟,这叫行菩萨道,这叫菩提心发出来了。菩提心就是自利利他,真实的自利利他。自利是清净平等觉,利他是190
大慈大悲,用清净平等觉去行大慈大悲。这里面是智慧,没有情执。他能接受,帮助他;他不能接受,做样子给他看,他看久了他会感动。佛度众生以身行为第一,言教是补充,都是做出最好的榜样给众生看,身行言教。不是先教人家,后做样子,不是,先做榜样,然后再说话。所以佛度众生主要是身教,真干,言教是补充,宾主我们要分得很清楚,你不至于发生错误。你知道真实状况,你的情执自然就没有了。「情忘即能离于诸相」,对所有的现象你不再执着了。「诸相若离,则真空之理自然谛了。」这句话也很要紧,你要是没有离相,这个真空之理你永远没有办法明了。谛了是什么?真的明白了...(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真谛、俗谛、中谛》)


...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313集(净公上人)
     「又以种种方便说微妙法,能令众生发欢喜心。」诸佛菩萨教化众生没有一定的方法,没有一定的仪式,随机应变,只有一个目的,让他开悟,悟了事情就完毕,功德就圆满。古时候的人,人心纯朴,人心忠厚,人心善良,所以教他守规矩,他就会开悟。这就是释迦正法时期戒律成就,这守法,只要你守法,你就会开悟。可是到像法不行了,像法持戒不能开悟。为什么?妄念多了,没有正法时期那么老实。这就教人修定,修定能开悟,因为定中你能够突破空间维次,你能够见到诸法实相,恍然大悟。末法时期禅定这个方法难了,为什么?心浮气躁,入不了定,他定不下来。佛用了这个方法,这个方法有效,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依这个方法成就的人不少。净宗在中国有一千年了,这一千年依照这个方法,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成就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最保守的估计,十万人以上,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都比不上净宗的多,他往生就成就了。可是现在教人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几个人能做到?一万人当中找不到一个。以前的人心浮气躁,像浪花一样是微波、小浪,现在人心浮气躁是巨浪、大浪,他怎么能够平息下来?那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这个事情讲清楚、讲明白,让他真正听懂。要劝他多听,要用古人这个老办法,「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用这个方法把那个浮躁的心慢慢的化解,让他回归到平静,问题就好解决了。信愿行都是从这里建立的。心浮气躁,妄念很多,信愿行全没有。为什么?因为信愿行是一体的。我信了,我还不想到极乐世界去,我还不想念佛,那没有信。信愿行是一而三,三而一,有一个后头一定都具足,那是真信。没有愿行是假信,不是真信。
法藏菩萨在发心,从发心到成佛,你想想,他是什么...(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跟阿弥陀佛同心,事情就好办了》)


...你十年徒刑,十年你出来了,你的业就消掉,就这么个意思。所以,世出世法事事是好事,人人是好人,完全看你自己的境界,你念头怎么转,你要转成佛菩萨,就是极乐世界,就是实报庄严土。超情离见这句重要,要超越、要远离,远离分别执着,超情,超越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就是超情离见。这个境界不可思,无法想象,也说不出来,议是议论,不可思议就是没法子想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30 17:27 , Processed in 0.118564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