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63|回复: 1

[大德开示] [达真堪布]2010年观音法会开示之(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24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达真堪布]2010年观音法会开示之(二)六度之持戒波罗蜜


2010年观音法会开示之二 六度之持戒波罗蜜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持戒波罗蜜多,主要是讲戒律。戒律有好多种,这里主要讲断恶行戒、行善法戒、饶益有情戒三种。
  持戒波罗蜜多,就是修持戒律。要断除一切恶,行持一切善,首先要明白什么叫善,什么叫恶。善恶的标准,因果的细节,只有佛法里才有,只有佛才能说明白,除了佛谁也说不清楚,即使说也只能说一些大概的,不是详细的、究竟的。佛讲的善恶标准也有好多种。世间、出世间,小乘、大乘,显宗、密宗都不同。
  一般的断十种恶,行十种善,属于是世间的戒律。如果你能断十种恶,行十种善,就可以投生为人,或者转生为天人,享受人天的福报。断十种恶、行十种善也有属于出世间的,出世间的戒律有出离心、菩提心、空性的智慧。没有这些就不是出世间的,就不能解脱,不能成就,更不能成佛。
  小乘里主要讲出离心。如果你对世间法有贪恋,为了世间的利益,所做的一切都是恶。不贪恋世间的利益,不为世间的利益,而为了解脱,为了寂灭,所做的一切都是善。也就是说,只要是有出离心的摄持,所做的一切都是善;没有出离心的摄持,则都是恶。
  大乘里主要讲利他心。为自己、自私自利,所做的一切都是恶;为众生、为他人,以利他心为主,饶益、利益众生都是善。——这是善恶的标准。
  如果我们不懂得佛法、佛理以及这些善恶的标准,我们就无法能够衡量、分辨、取舍善恶。你所认为的善不一定是善,你所认为的恶也不一定是恶。我们现在经常以自己的一些想法、概念,说什么:“我很善良,我做了很多善事,怎么还不好呢?怎么还没有好报呢?他那么不好,造了那么多恶业,为什么还那么得意,还那么一帆风顺呢?”善恶很难分辨,尤其是好人、坏人很难分辨。佛在经中讲过,人有四种类型:内熟外不熟,外熟内不熟,外熟内也熟,外不熟内也不熟。
  心里清净,表面上也清净,这叫内熟外也熟;心里不清净,表面上也不清净,这叫外不熟内也不熟。这两种人很容易分辨、判断;但是另外两种人却很难分辨。一种是外熟内不熟的:外表上很清净,很善良;但是内心不清净,不善良。还有一种是内熟外不熟:表面上不清净,不善良;但是内心是清净的,善良的。这两种人很难判断是好人还是坏人,是善人还是恶人。
  所以不能轻易判断别人,不能轻易判断善恶因果。刚才讲了,善恶因果关系,只有佛能彻底说明白,说清楚。除了佛之外,别人很难分辨,很难说清楚。有种人就是在怀疑因果,不相信因果。
  佛讲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不管我们是造善业了,还是造恶业了,过了千劫也不会浪费,到时候一定会成熟的。什么时候报,谁也说不清楚。我们的言行举止,包括每个起心动念,是善还是恶,我们也说不清楚。懂得佛法,懂得佛理,有一定正知正见的人,才能分辨,才能取舍。
  所以还得学、还得修。首先要明白佛理,这个很重要。你不明白佛讲的这些道理,怎么分辨善恶?不会分辨善恶,怎么能取舍善恶?明理还是很重要的。
  我经常跟大家讲,闻思修是有次第的。先闻思,有了足够的闻思然后再去修,才能成就。否则怎么修啊?没有足够的闻思,不明理,不知道佛讲的善恶标准,怎么分辨、取舍善恶呢?
  在不同层次里,善恶有不同的标准。首先你要知道这些,然后看自己的相续,看自己的修行在哪个位置,哪个层次上。如果你在世间的层次,你就以世间的善恶标准来衡量。如果你在出世间的层次,还要看是在小乘的层次还是在大乘的层次,在显宗的层次还是在密宗的层次。以这些标准来衡量自己,才能知道自己是在行善还是在造业。你判断别人、衡量别人的时候,你首先要知道他的境界在哪里,最起码要有他心通吧!你知道他的境界在世间的层次里,你就可以以世间的善恶标准来衡量他,看他是在行善,还是在造业。你知道他的境界在出世间,在小乘,你就拿那个善恶的标准来衡量他;如果他在大乘里,而且在密宗的境界,那你就拿那个善恶的标准来衡量他。
  若是你没有这个能力,就不应该判断、评价,说别人的是非。这是在造业!你没有这个资格!因为第一个,你不知道世间出世间的、小乘大乘的、显宗密宗的不同境界,不同的善恶标准。第二个,你也不知道他的境界,他处在哪个层次。要衡量、知道他人的境界,你自己的境界必须比他还要高。高境界可以观察低境界,低境界无法观察高境界。
  还说什么这个法师讲得好,那个法师讲得不好;这个法师如法,那个法师不如法。佛为什么要求我们既不赞叹,也不诽谤陌生师?因为这样容易造业啊!造业了就要承受果报,这个果报非常严重。若是你诽谤了一个具德的、有成就的圣者,这个罪过比杀害三界所有众生的罪过还大。为什么要造这么大的业?将来怎么承担这个果报呢?没有必要嘛!
  不赞不谤,不要轻易去接触、亲近;不要轻易跟他学;不要在不了解的情况下说他的是非;也没有必要舍弃他,他也是众生,你舍弃众生也是一种罪过。做为菩萨,舍弃众生就是舍弃菩提心。如果把菩提心舍掉了,怎么能成就呢?
  我在这里给大家讲的这些善恶标准,是大概的、粗大的,还有很多细微的没有讲。我们先要明白、掌握一般的善恶标准,以及不同层次不同的善恶标准,然后再去衡量、分辨、取舍。佛讲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你们认为学佛有那么简单,有那么容易吗?要是有这么简单,有这么容易的话,就都成佛了。
  有人认为:“我在学佛,我在修行!”实际上连善恶的标准都没有掌握,还不知道什么叫善,什么叫恶。小乘里怎么讲的,大乘里怎么讲的;显宗里怎么讲的,密宗里怎么讲的,都不知道,都弄混了。然后说:“他造恶业了,将来要下地狱;我在种善根,做善事,肯定会得到很多好报。”这样期待着,一个月过去了,发现自己没有什么变化;一年过去了,还是没有什么变化。就开始怀疑了:“我做了那么多善事,怎么还不得好报呢?怎么还不发财呢?怎么还过得这么不好呢?他那么恶,造业那么狠,怎么还没有报应,还那么一帆风顺呢?”
  佛讲的因果丝毫不爽,不会有假的。刚才说的善恶很难分辨,因果也很难掌握。有现世现报的,有来世再报的,还有很多生生世世以后再报的。但不管是善还是恶,都不会有浪费,一定会报的。所以不要怀疑因果,不要诽谤佛。
  都是自己的问题,是自己没有学好,没有修好;是自己迷,不知道什么叫善恶。也许你做的不一定是善,也许他做的也不一定是恶。就像刚才说的,有内熟外不熟的——在表面上很凶恶,很暴躁,行为都很不正当;但是他的内心,在表面上能看得出来吗?以前很多大德高僧,在表面上都是下等种姓的人:有的是屠夫,有的是渔夫,有的是猎人,有的是妓女。佛菩萨为了救度众生,所化现的形象有各种各样的,就是在狗、猫、猪、牛当中,都有佛菩萨的化身。
  我们经常讲,每十个修行人当中肯定有一个成就者,你能看得出来吗?以前有个人说过:“佛说了‘十个修行人当中肯定有一位成就者。’不对啊?我也不是,你也不是,他也不是,那个也不是。你看,没有嘛!”我们现在也和他一样。
  在外表上看不出来,尤其是自己的境界还没有到那个层次。你自己的境界低,往上看不出来,只能往下看,比你低的里面肯定没有了;比你高的有的是,但是你却看不出来,就在那里瞎评论,以为没有,于是怀疑。
  我们今天举办的这个观音法会,参加的人这么多,这里面肯定有好多——最起码也有十几个大成就者,你能看得出来吗?你看这个也不顺眼,看那个也不顺眼;看这个也不好,看那个也不好。“他也有烦恼、痛苦;他也有习气、个性。”就这样评论,在你眼里都不好。为什么呢?因为自己的心不清净啊!心清净的时候一切都是清净的,心不清净的时候一切都是不清净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是自己的智慧不够。妙观察智是佛的智慧,一般的修行人有相似的妙观察智,但是你没有——你一点修行、一点成就都没有,你不仅没有妙观察智,连相似的妙观察智都没有,你没有“看透”的这个能力。所以就看不出来。
  自己有习气、有个性,有痛苦、有烦恼;就觉得别人也有,都和自己一样。现在很多人都这么说的:他和我一样,也没有好到哪儿去啊?你能知道他的内心吗?他心通不是什么高境界,但是你要评价别人,你要有他心通。否则,你怎么能评价别人呢?这都是错误的。
  在《自我教言》里有:“不赞不谤自亲属,不赞不谤陌生师,不赞不谤一切人。”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在没有能力的情况下,不要去诽谤,也不要去赞叹。
  我的父母、儿女如何如何的好,我的先生或者太太如何如何得好——就是赞叹嘛。你可以赞叹,但是你不能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恶意地去赞叹,这也是一种造业。在特殊的情况下,你可以赞叹,可以表扬。这是方便语,是善巧方便,这个智慧你要有。
  有必要的情况下,你也可以赞叹,可以表扬。这是为了度他,或者是为了自己能够更精进地修行。修行是为了解脱成佛,解脱成佛是为了众生。处于这样的发心可以。我们现在,不管是赞叹,还是诽谤,都是恶意的,不是善意的。这是一种贪念,一种贪着。
  有些人经常说“我的儿女好,别人的儿女都不如我的儿女”……不要轻易评价别人,不要轻易说别人的是非。这样很容易造恶业,而且会造很大、很严重的恶业。真的,不知不觉地就会导致自己出苦无期的下场!
  信佛就要信因果,就要取舍因果,断恶行善就是戒律。戒律就像大地一样。若是没有大地,我们怎么盖楼,怎么行走?同样,没有戒律我们无法修行。佛讲戒定慧,首先是戒,然后才能有定,最后才能产生慧。我们不说特殊情况,一般的情况就是这个程序,这个次第。戒律是根!不受持戒律,不可能成就!现在很多人都不受持戒律,都不愿意受持戒律。为什么呢?有的怕犯戒不敢受戒;有的不懂,不明白受持戒律的必要性。
  你想成佛,必须要受持戒律,这是解脱、成佛的必经之路。戒律有好多种:有世间的戒律,有出世间的戒律;还有小乘的别解脱戒,大乘的菩萨戒,密乘的十四条根本戒等等很多。这些戒律也不是都要受,是根据自己的根基、意乐、因缘来受。一下子都受,而且想守住是不可能的。如果你守住了所有的戒,戒律圆满了,就是佛了。那个时候不受而受,受就是不受,不受就是受。受不受都一样。那时候没有什么可受的了,都是清净的,都是圆满的,都是美好的,哪有什么戒和律啊?哪有什么戒和律的分别啊?哪有什么戒和律的取舍啊?我们现在还没有成就佛果,所以要受持戒律。
  受持戒律要根据自己的意乐。你处于世间阶段,就受世间的戒;你处于小乘阶段,就受小乘的戒;你修大乘佛法,就受大乘的戒;你修密宗,就受持密宗的戒。真正的受戒,不是一种约束,而是一种轻松自在。你真正明白了自己的修行,到时候自然就受戒了。
  其实受戒是一种快乐,不是一种痛苦。若是内心不清净,身心不轻松,那就不是受戒,是给自己压力、折磨。因为都不懂,所以都是勉强的,刻意地控制。这都不是真正的受戒。不明理的时候就是这样,明白了以后,就不会这样了。
  受戒也是,不是刚开始什么戒都受,而且全要守住。你修到不同的层次,受不同层次的戒律。你的相续、境界在哪个层次里,你就受哪个层次的戒律。都是自然的,到时候瓜熟蒂落。所以,我现在不勉强,大家尽量做。你受戒了以后,不可能不犯戒。但是尽量别犯戒,万一犯戒了,也可以忏悔。
  佛非常慈悲,佛讲的法也非常圆融,非常圆满。佛讲戒律的时候,大概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讲如何受戒。分别讲解了受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的仪轨。第二个部分讲戒条,包括允许的、不允许的戒条。没有绝对的不允许,也没有绝对的允许。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允许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不允许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必须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是必须的?讲得很细致。也不是任何时候都不允许,这些世间法、缘法都一样,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戒律有性罪、有定罪之分。什么是性罪呢?它的本性是一种罪,叫性罪。什么叫定罪呢?就是佛制定的。性罪,不学佛的人也一样有;定罪,学佛的人才有。
  比如杀生、偷盗,这些都是性罪。不管你是学佛还是不学佛;不管是人还是非人,都一样,做了就有罪。定罪是佛制定的,这个是可以变的——随着年代、随着地区可以变。以前佛在世的时候,很多是不允许的,现在都可以允许。
  比如说在印度,佛在世的时候,结夏安居是夏天三个月。后来佛法,尤其是戒律传到藏地的时候,就变了,结夏安居是一个半月。以前若是没有三个月的结夏安居就是犯戒,这是佛定的。为什么要结夏安居?有两种原因,一个是出家人经常到城里、到其它地方化缘,有其它教派诽谤,说释迦族的这些出家人,也不学修,整天在外面化缘。为了避免这种诽谤,佛制定了夏天三个月不许出门,要安居静静修行的规矩。为什么要定在夏天呢?夏天外面虫子这样的众生多。若是经常出去,容易伤害这些众生。佛制定夏天三个月必须要安居,要静修。但是到藏地就不一样了,夏天没有那么长,就改成了一个半月,这是可以变的。
  还有以前在印度,佛在世的时候,规定出家人不许穿带袖的衣服。都是露着胳膊的,上面也不穿上衣,下面也不穿裤子,只是穿袈裟。这是为了和一般在家人或外道区分开来。在服饰上也能看出来他是释迦族,是佛教界的;而且是个出家人。到藏地又变了,藏地和印度不一样:印度气温高,暖和;藏地气温低,寒冷。然后就开许了,可以穿带袖的衣服。
  我们再回到戒律上来。定罪根据情况是可以改变的,性罪是不能改变的。任何时候,不管是学佛还是不学佛的人,不管是人还是非人;不管是在印度,还是在藏地、汉地都一样。但是大乘佛法里,是以利他心为主,为了众生的利益,身口的这些恶业都有允许的时候。
  我们说过大悲商主杀掉短矛黑人的公案。大悲商主是个修行者,也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他杀了短矛黑人,表面上是杀生,但是他没有罪过,反而圆满了六十劫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不是六十年,是六十劫啊!为什么呢?因为发心!他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众生。那五百个商人都是有修证的,都是不退转的圣者。短矛黑人若是杀害了他们,一定会堕落地狱的。为了避免他堕落地狱,大悲商主杀了他。这对短矛黑人来说也是一种伤害,但是这个伤害对短矛黑人来说很小。因为他只是失去了一条命,只感受了几分钟的折磨与痛苦。如果下地狱了就是出苦无期,要感受地狱的痛苦。
  对大悲商主来说,他伤害了短矛黑人,使短矛黑人没有伤害到那五百个商人,避免了短矛黑人将来下地狱的果报,这是第一。第二,杀了一个人,却保护了五百个商人的生命。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跟大家讲过:第一个,完全是为了众生,而不是为了自己;第二个,就是对众生利大害小的情况下,这些身三种恶业、口四种恶业都有允许的时候。但是一般在大乘里,尤其是在显宗里,意三种恶业是没有允许的时候。它可以说是性罪,但是也不一定。在密乘里,烦恼也可以转为菩提。烦恼当下就是清净的,不用特意断除,有转变的方法。这么一说,都是以方便为主。
  不是讲过么,大乘佛法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若是为了众生,怎么都可以。如果你有智慧,会方便行持,受戒也不难。受持戒律不是一种苦,而是一种乐;不是一种约束,而是一种解脱。受戒、不犯戒是最好的了,犯戒也没事。
  佛讲戒律的第三个部分,就是万一犯戒了怎么办,还有没有余地?
  不同层次里也讲不同忏悔的方法。比如说犯别解脱戒了,有它弥补、忏悔的方法;比如说犯了菩萨戒了,也有它弥补、忏悔的方法;若是犯密乘戒了,也有它忏悔的方法。通过忏悔,都能弥补;通过忏悔,都能返回;通过忏悔,都能清净。
  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明白这个道理,认为受戒是一种压力,是一种约束,是一种束缚。还是不懂戒律,还是不会受持戒律。若是懂得了戒律,会受持戒律的话,不难。刚才说的,不同层次有不同的戒律,不同戒律有不同的受持方法,不同戒律有不同的忏悔方法。它不是死的,是活的。
  我们现在所认为的戒律是定死的,必须要受,绝对不能犯。虽然受戒了,但我们把它当成了一种压力。这样,受戒就变成了一种痛苦。就是不懂戒律,不会受持戒律。主要是你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处在哪个境界里。
  佛讲佛法可以分为很多乘:三乘、四乘、八乘……现在我们是九乘次第——红教宁玛派所有的佛法都归纳到九乘佛法里。你所修的法是哪个乘,你的根器在哪里,很多人都不知道。现在很多人都不懂佛法,还讲佛法。他讲的只是一部分,是不全面的。世间、出世间,小乘、大乘,显宗、密宗都不同。
  九乘佛法都是出世间的,它从声闻、缘觉开始。大幻化网等许多续部里讲人天乘、声闻缘觉乘、菩萨乘、金刚乘。但九乘次第里没有讲人天乘,没有包括下士道的修法,讲的都是出世间的。小乘两个:声闻乘和缘觉乘;然后是大乘显宗、密宗。显宗一个就是波罗蜜乘,然后其它六个都是密宗里的。密宗又包括外密、内密——即外密三乘:事部、行部、瑜伽部;内密三乘:马哈瑜伽、阿努瑜伽、阿底瑜伽。一共六乘,再加那三乘,共九乘。
  你的根基在哪里?是声闻乘还是缘觉乘?是波罗蜜乘——显宗,还是密宗?是外密还是内密?不同层次的九乘次第都有戒律——有共同的,也有不共同的戒律。你的根基在哪里,你就去受和自己的根基相应的戒律。这样的话,受戒不会为难你。佛没有为难你,是你自己不会受。
  很多人都是东抓西抓,东跑西颠的,学佛修行都是不死不活的。说修也没有修,说没有修也修了;说学也没有学到什么,说没有学也学了一些。这是什么状态啊?自己仔细考虑一下,你到底在干些什么?忙活些什么?你到底在学什么,修什么呢?你修世间还是修出世间?是修小乘还是修大乘?是修显宗还是密宗?你说自己是修密宗的,密宗有六个乘,你在学哪个?
  我们很难做到不犯戒。佛讲造业、犯戒有四种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不明理。不明白、不知道这是在犯戒、造业,在迷茫的状态下犯戒。第二个原因是:在半信半疑的状态下,也知道这是在犯戒、造业;但是不太相信,然后又造业了、犯戒了。第三种原因是:也明白、也相信,但是烦恼重。嗔恨心、贪心一上来,没有控制住,又犯戒了。第四种原因是:串习。是无始劫以来的习气,不知不觉地犯戒了,不知不觉地造业了。
  烦恼是不好对付的,没有一定的正知正见,没有一定的定解,无法能够降伏它。它一上来,我们就得跟着跑——让你骂人你就骂人,让你打人你就打人,让你干坏事你就干坏事。现在很多人都存在这四种问题,还能不犯戒吗?但是我说过,不要紧,你好好忏悔就可以。但是,如果你认为只要忏悔就可以了,然后你就随便了——“没事,我受戒了也可以犯戒,因为我可以忏悔。”有这样的心态就不行了,以这样的心态犯戒是罪过。刚才是没有办法,有的不知道,有的不相信,没有生起那种深信。有的有烦恼,而且非常强烈,在它面前你是弱者,没有办法。
  习气很不好对付,习气难改啊!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犯戒了,还有余地,你可以通过忏悔,一步步地清净。也许你还会犯,但主要是你有这个受戒的意识,慢慢进步了,有变化了就行。以前犯的时候多,现在犯的时候少了。以前犯戒的时候一点都不在乎,现在在乎了。修、炼,慢慢就不犯戒了,就彻底清净了,那时候你就成佛了。——这也是有过程的。如果你因为怕犯戒,然后不受戒是错误的。应该受戒,尽量别犯戒,实在犯了就忏悔。
  下面还有饶益有情戒,这是菩萨的戒律。作为菩萨,作为大乘修行者,就要利他,要饶益众生。佛讲四种方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我们现在也是,都发菩提心了,受菩萨戒了。如果你这些都是真的,那你就是大乘修行者,你要负这个责任!你要受持这个戒律!
  在一般的情况下,不仅不恼害众生,还利益众生!在家里、在单位、在外边布施,无私地、没有要求、不求回报地付出!在家里多干家务,多做事情,无怨无悔!在单位,替同事干活,多干几样,多做事情。给你安排工作,你就心甘情愿地去做!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你就帮别人做,无怨无悔!因为什么呢?饶益众生么,你不是要受这个戒吗?所以就要布施、付出。他需要什么,喜欢什么,一般的情况下就顺着他、随着他。在家里、在单位、在外边都是这样。
  爱语就是不要老跟人吵,不要老说这些是非,别老评价别人。“我单位领导如何如何不好,我的同事如何如何没有能力,反倒升官了……”心里老不平衡。他升官是他的事,是他自己的福报。他升官是他的命,你不升官是你的命。你一直认为自己比他强,但是却没有升。这是自己福报不够,因缘不具足。如果福报够了,因缘具足了,你也会上去,你上去以后他们也会这样想。
  人都是这样,自我心特别强,都觉得自己好,他人都不如自己,就是这种状态。人人都有优点,也肯定有缺点,但是凡夫的个性就是这种,就有这样的习惯,看自己的时候就看好的方面,看优点!看别人的时候,看不好的方面,看缺点。
  不如别人的地方,自己没有感觉出来。既然他升官了,肯定是比你好,比你强,你就得承认。但是自己不承认,心里还不平衡,烦恼得不得了。众生得到快乐,得到安乐,得到好处了,我们应该随喜才对。作为大乘修行者,不应该嫉妒人家,不应该说他人的是非。我们经常说:“我要为众生,我要给予众生安乐!”现在不用你给予,他自己得到了,你心里为什么不舒服啊?你那些都是假的么!若是你真心这么想的,没有通过你,他自己升官了;没有通过你,他自己发财了;没有通过你,他自己生活好了。你应该随喜,应该发自内心的高兴才对啊。
  我们现在随喜高兴,也是在表面上的,都会说“随喜!随喜!”你心里真的随喜了吗?心里真的替他高兴了吗?他做功德了,修福报、积善根了,你心里真的高兴了吗?说得都很好。
  你要好好问问自己的良心!你是不是表里如一啊?随喜说容易,做难啊!他有功德,积善根了;得到好处,有进步,有成就了,你能够发自内心地随着他欢喜、快乐叫随喜。欢喜是一种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欢喜之心。不是一种行为,不是一句话!他欢喜你也欢喜,这叫随喜。
  然后是“回向”。回向也是一种心。我有功德,有善根,有福德了,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给他,让他也有同样的功德、福德、善根、成就……心里这样想,这叫回向。回向不是一种行为,不是一种言语,也是一种心。你心里有没有真心地想这个?如果有,那才是回向!随喜回向是好,但都应该是发自内心的,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才有功德、才有力量!
  你若是不贪着、不执着,发自内心的真能将功德、福德、善根、成就施舍给众生,这个功德不得了啊!一般有智慧的人,不会贪着世间的财富、名誉等,而会非常在意自己的功德、善根、福德,那才是真正的如意宝啊!将来会得到很多很多的利益。
  “爱语”,就是说悦耳语,说好听的。在家里也是,不跟他吵,不跟他讲。吵什么,讲什么,争什么呀?说爱语!现在很多人都说:“我也想把家人度进来,我也想把同事度进来,但是为什么不行呢?”因为你没有用四种方法摄受众生。布施你没有做到,没有为他们付出,没有好好表法。爱语你也没有做到,没有和他们说悦耳的语言。然后利行,就是做利益他人的行为,做对他人有利益的事情,帮助他,替他做事、办事,让他高兴。“同事”,就是和他做同样的事情。
  比如在家里,跟家人一起生活,在平时要跟他做同样的事情。实在不行,你跟他散散步,然后再跟他回来。大乘行者、真正的菩萨,才有摄受众生的四种方便,才有这个能力!有摄受众生的这四种方法,你才能把他领入佛门,才能帮助、救度他。
  记住,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在家里、在单位、在外边……和那些众生,你能做到这四种摄受他们的善巧方便,那你就没有问题了,一定能把他拽回来,一定能把他领入佛门,然后学佛修行就没有问题了。
  父母、儿女都是一样。父母、儿女没有和你一起学,亲戚朋友也没有和你一起学,因为什么?因为你没有表好法。表好这些法,这也是一种传法。这叫现身说法!这个力量不可思议啊!让他们亲身感受,亲身体会,亲眼所见你的变化、你的进步。
  你学佛修行以后,所得到的这些好处和利益,使他们不得不学。谁不追求这些?谁不渴望这样?谁不希望这样?是你没有展现,是你没有好好表法,所以没有跟你学。这都很重要!这是简单地讲,复杂地讲还有很多!
  今天就讲到这里。祝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德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4 03:49 , Processed in 0.141026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