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98|回复: 3

净公上人讲解菩提心(真诚清静平等正觉慈悲)集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8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02-031-0002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别人就问他,你既然不要了,为什么不拿去做慈善事业?也很好,也能帮助不少人!他留了一句话,「好事不如无事」。这句话非常重要!人人心里都无事,天下太平。天下为什么搞得这么乱?就是每个人都要管一桩事,就管乱了,不晓得无事是佛菩萨。佛菩萨即使讲经说法度化众生,也是无事。

  我们在经典里面看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从来不跟人讲话的,没话好说。佛讲经说法,都是别人向他请教,提出问题来问,佛再给他解答,无问自说太少了。我们读到的《佛说阿弥陀经》,那是无问自说的,这种情形太少了。所以我们要懂得无事,无事,心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里面有一个念头,这五个都没有了。真诚很不好懂,一般人都以为自己的心,我们学佛了,我的心很真很诚,其实他不知道,他错了。什么是真心?什么是诚心?在前清,曾国藩先生,很多人都知道这个人,他在读书笔记里面,给真诚下了一个定义,他这个定义下得很好,跟佛经所说的非常接近。他说什么叫做诚?「一念不生是谓诚」。由此可知,心里头动个妄念就不诚、就不真,心里有个念头,诸位想想,哪里算清净?哪里算平等?哪里算慈悲?全都没有,这个意思懂得的人不多。由此可知,一心是我们的本心、是我们的自性、是我们的真心,一心就是 ……

                       
        2        02-031-0009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量』,叫法门无量誓愿学,断一切恶,修一切善。

  善恶的标准,绝对的标准都是性德,与性德相应的是善,与性德相违背的就是恶。性德是什么?性是真如本性,德是它的德能、德用,本性的德能、本性的德用。我们为了便利初学的同修,依照经训把它归纳为十句,这个十句就是性德。第一个真诚,我们对人对事对物,在日常生活当中,是不是用的真心、诚心?外国人非常重视诚实,我们是不是用真诚心?佛在《无量寿经》的经题上给我们说了三句,清净是性德,平等是性德,觉是性德,我们把每一句都用两个字,所以觉上加上正,正觉,慈悲是性德。「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诸佛如来的性德,也是我们自己真心本性的性德。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以这五种心来对人、对事、对物,那么你的心是佛心,你是菩萨心;如果与这个相违背,那你是凡夫,你绝对不是佛菩萨。与这个相应,善,得善法;与这个相违背就是烦恼,不真诚是烦恼,不清净是烦恼,乃至到不慈悲都是烦恼。烦恼要断,善法要修,这是说用心!

  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我们讲到行为,行门上我们也有五句,「看破」、「放下」,这两句是世尊二十二年所讲般若的总归结,般若经到最后就是归结到看破、放下。看破、放下之后,你的生活就自在了 ……

                       
        3        02-031-0010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功德,功德法跟烦恼法是一不是二。所起的作用,我们感受不同,就是迷、悟不一样,悟了,感受是功德,迷了,感受是烦恼。这正是所谓烦恼即菩提,菩提跟烦恼是一不是二。这是性具的,就是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我们佛门也叫做性德,本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德能。可是现在迷了,迷了要想性德再起作用就要靠修,所以一定要有修德,修德来开发性德。那个修必须与性德的原理原则相应,性德才能够起作用,如果我们所修的,跟性德原理原则相违背,就永远不能使性德现前。这在前面我们提的纲领,也跟诸位说过了。

  性德是什么样子?从内在里面来讲,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起心动念与这五条相应不相应?如果不相应,不相应就是违背,我们的性德永远不能现前。如果与这五条相应,只要努力去修学,性德就能够现前,这是在内心。表现在外面,在生活里、在工作里、在处事待人接物里,看破、放下、自在、随缘,这是性德。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符不符合这四个条件?果然符合,你是在真修行,你在真做。果然符合,给诸位说这就叫念佛。佛是什么?佛是真心,就是前面所讲的,那九句都是佛之心、佛之行,你真念佛。念佛不一定要嘴巴里天天挂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天天念阿弥陀佛,这个心起心动念跟那个完全 ……

                       
        4        02-031-0030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么,我学到了没有?

  我们现在讲净宗修证的这些理事,归纳为十句,这些年来我们极力在提倡。这十句是总纲领,掌握总纲领就好办了,念念莫忘、时时刻刻提起。真诚,真诚是基础,如果不是真干,没有诚意,那什么都不要谈。夏莲居老居士在《净语》里面跟我们讲了多少次,要真干!清净、平等、正觉是《无量寿经》的经题,佛在《无量寿经》教我们修什么?清净心、平等心、觉心。从清净平等觉里面生起来就是大慈大悲,慈悲心自然生起来。所以这五句是我们存心,我们存这个心,这是我们的方向、目标。我们在生活里头学什么、修什么?就是修「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我们本著原则,就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我们提出这四个原则。看破,不要再执著,放下,不再造罪业,你在生活、工作里头一定得大自在。给诸位说,看破、放下之后,你的智慧就现前。放下什么?妄想分别执著。看破什么?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你看破了,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这时你得大自在,你的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都随缘。随缘而不攀缘,你才能得到这一生当中,幸福、快乐、美满。后面最后一条,「念佛」,念佛是什么?将来我更幸福、更快乐、更美满。前面这四条是现前的利益, ……

                       
        5        02-031-0073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第七十三集)  1996/4  美国圣荷西  档名:02-031-0073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一十二面,倒数第二行,从末后的一句看起:

  【四者,於忍辱中生决定心。】

  《弥勒发问经》里面讲的十种心,这也是求生净土的重要条件。前面三条我们读过了,这个第四条,『於忍辱中生决定心』。忍辱范围包括的很广,在大乘菩萨法里面是个很重要的科目,我们在《金刚经》上可以看到。《金刚经》是大乘菩萨法,菩萨法里面修学的纲领就是六波罗蜜,经里面,在六波罗蜜里面特别提到布施与忍辱,讲得最多。布施是修福,忍辱是能够保持,如果没有忍辱,一切功德都不能成就。忍辱,佛经上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天然灾害的忍受。这些在近代,我们在资讯里面所听到的,相当频繁,比过去几年有增无减。当然这里面的原因非常复杂,生活、修学都要有极大的耐心,要能够忍受。

  第二类是人为的加害。人为加害,实在讲,也有很复杂的业因。那个人为什么找我麻烦,不找别人麻烦?凡是遇到这些事情,自己一定要认真反省。我这一世当中没有得罪他,他来找我麻烦,必定是过去生中的过节。不学佛的人往往不了解这个道理,於是他不甘心、他不服气,这里面就产生怨恨、报复,这个事情真的就 ……

                       
        6        02-034-0014 大乘无量寿经
   
……的因缘,只要你肯修,最后的成就是真实的。所以从这个地方来看,招牌、门面、包装就不能不重要,我们要很重视这一桩事情;重视,认真把自己修好。所以佛讲经先把果呈现出来,自己修好了,这是果报,这是让你看,你看了以后,你自然就动心,你也想修学了。所以,我们个人是一切人的好样子,样样都好,容貌好、身体好、处事待人接物,没有一样不好,这就是招牌,这就能够摄受一切众生。

  你要想度一切众生、要想教化一切众生、要想弘法利生,你自己不把这个招牌搞好,怎么行?招牌要搞好,一定要断烦恼,一定要学法门。我们题的十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长存此心,「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要常修此行;我们的心、行与这十句二十个字相应了,果然相应,给诸位说,三年,我们的面貌变了,体质也会变。为什么?相随心转。所以这个道场一旦建立,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讲经、天天念佛,永无间断,住在这个道场,只要住上三年,出去之后,决定跟一般人不一样,一定的道理。他在这个道场长时间的薰修,身心统统起变化,哪有不往生、哪有不成佛的道理?所以,这个地方将来真的变成世界上一个选佛场,我们选人来作佛,就到这个地方来选。所以新加坡这个国家有福,不可思议;东南亚这 ……

       
        7        02-034-0031 大乘无量寿经
   
……陀佛一样。由此可知,修行如法就比什么都重要。

  「法」是什么?如果用现在容易明了的话来说,就是自然的法则。佛经里面不说自然,说「法尔如是」。本经里面说了八个自然,意思很深很广,这个自然就是与性德相应,那就自然了。我们今天思想行为违背了性德,违背性德破坏自然,破坏了性德。诸佛菩萨在六道、在十法界,随类现身,随机说法,他是随顺法性,所以他得大自在,我们今天起心动念违背了法性。如果你要问法性到底是什么?我也说不出来,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们在这个柱子上写的这十个字就是。《无量寿经》经题上写得很清楚,「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就是性德。你能够起心动念都随顺这十个字,不离这十个字,你是真正在学佛,你是真正在持戒。如果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这十个字完全相违背,你就是造业。一个人造业,你造善业,你将来得善果,六道里面三善道的果报;你要造恶业,你必定堕三恶道。

  这些道理,佛在经论里面讲得太多太多,无论大小乘经论,几乎释迦牟尼佛每一次讲经都提到,这是慈悲到了极处。不但提到,他老人家做出样子给我们看,刚才我们说了,佛智慧福报达到极处,哪有人能够跟他相比?释迦牟尼佛示现的样子是什么?树下一宿,日中一食,天天到外面托钵 ……

       
        8        02-034-0036 大乘无量寿经
   
……是前面七种苦果的根源。

  诸位想想要不是佛给我们说得这么清楚,我们怎么会知道。佛怎么知道的?佛在甚深禅定当中见到,他见到我们的资料库,他看过我们的档案,我们没有办法瞒过佛菩萨。这个经上说,凡是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都有像如来果地上一样的天眼、天耳、他心、宿命,那个能力全都恢复。换句话说,一切众生阿赖耶的档案,他们统统都可以看到。我们如果明了这一些事实真相,懂得这个道理,不但我们不可以做恶事,动一个恶的念头都不可以。为什么?我们要作佛,佛是纯善无过,我们怎么能犯过失?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一定要做到「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作佛之道。

  释迦牟尼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样的社会?「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今天要想参加上善俱乐部,我们自己要具备上善的条件。所以大家如果要决心求生净土,一定要记住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不能有损害一切众生,不可以;不但不可以有损害一切众生的事相,连念头都不能生。我们妄念太多怎么办?佛教给我们「念佛」,念头才生,如果念头是恶念,立刻用「阿弥陀佛」把它换过来,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觉悟不能迟缓,立刻用「阿弥陀佛」换过来。如果是善念,利益众生的念头,行!可以。利益社 ……

       
        9        02-034-0063 大乘无量寿经
   
大乘无量寿经  (第六十三集)  1999/9/1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63

  今天有一份讲义,大家统统都有了?经本还是第十八愿,十八愿是大愿的核心。前面虽然已经跟诸位报告过两次,许多念佛堂的同修,依旧还有少数人,对於念佛法门还是有疑惑,所以我们必须要将这一愿真正的理解。古来的大德有种种说法,到以后祖师们都把它归於善导大师,以善导大师所说的为准。今天跟诸位介绍,也是古德里面,许多坚持说这个十念,不是普通的十句佛号,我们把这一段文节录出来。

  【古注经家,於此愿文,亦有异解。】

  就是不同的讲法。不同的讲法很多,古时候有,现在也有。

  【有云:此是上三品。】

  就是上辈往生的三品,不是对中下根性的人说的。

  【此中十念,是依十法起十念。非是称名十念。】

  古德有这个说法。什么叫『依十法起十念』?下面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17-8-8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信、我们的解、我们的行、我们的证都遍一切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是《华严》境界。「纯一妙善」,纯一妙善是总的来说。为什么佛菩萨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我们要入这个境界,你说你欢不欢喜?跟诸佛菩萨一样,法喜充满。 ……

       
        105        02-039-0122 净土大经解演义
   
……的,花代表行门。这里解释,华有生实,实就是果实,植物先开花后结果,花开得好,我们就知道果一定结得好。菩萨六度万行有感果之能,六度万行是因,你修因将来一定有果报,六度万行所感的果就是佛华严。虽然内外两殊,生感力用相似,这个花是从外面说的,是从植物来做比喻的,菩萨修行这是内,修六度万行这是用的内功,内外虽然不一样,但是修因感果这个道理是相通的,所以生感力用相似。今即以法托事,故名华也,所以花是比喻。

  严,严是庄严,从果上讲的,行成果满,修行成就了,果报就现前。菩萨善心善行,菩萨的心就是大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菩萨心。菩萨的行,我们常讲的,三学(戒定慧)、六度、六和敬、普贤十愿,这都是纲领,展开来就称之为万行。行成果满,契合相应,与性德相契合,与无尽缘起相应。垢障,垢是烦恼,障是业障,永消,永远消除了,没有了。证理圆满,这个理是心性,明心见性。随用赞德,用是起用,起什么用?度化一切众生,展现出菩萨无尽的德行,《还源观》上讲四大类:随缘妙用、威仪有则、柔和质直、代众生苦,展现出这些,这叫严。再解释三昧,理智无二,理是体,智是用,理是自性,智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交彻熔融,彼此俱亡,菩萨起用的时候 ……

       
        106        02-039-0126 净土大经解演义
   
……,立地成佛,他就是大善人,他就是上善,他彻底忏悔了,人性本善,他把习性放掉了,本善现前、本性现前,他怎么不往生?他本来是佛,他怎么不往生!

  所以我们把道理搞清楚、搞明白,怀疑才能断掉,贪瞋痴慢疑这个疑就断掉,信心十足了。你要不把这些道理搞清楚、搞明白,真的,这个疑会产生很大的障碍。所以佛把这个字列在根本烦恼,你看贪瞋痴慢后头就是疑。这个烦恼什么?障碍!障碍你见性,障碍你成佛,障碍你开悟,障碍你念佛往生,你说这个东西多麻烦。所以我们学佛,在平常用功夫,那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菩提心是什么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起心动念决定与这个相应,那你就是住菩提心;与这个相违背,你的菩提心没发出来。菩提心没有发出来,念佛就不能往生,念佛是种善根。真正念佛往生的,菩提心一定具足,这个道理不能不懂。知道这个法门殊胜在什么地方?确实保证我们一生圆满成就。所以勇猛精进不是别的,勇猛精进就是彻底放下,起心动念再不为自己了。为自己是什么?为自己是你贪恋轮回,你还舍不得离开六道轮回,你为你自己。

  我们要求生西方净土,头一个,把自己放下,不要这个身了,再不执著这个身是我了,这个东西要放下。这个不放下,生生世世念佛没有往生,为 ……

       
        107        02-039-0135 净土大经解演义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三五集)  2010/9/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13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五十二面,倒数第四行。

  从「受持如来甚深法藏」这里看起。这句经文念公说,「此有二解,一《净影疏》曰:明修胜解如来藏性,是如来甚深法藏。暗障既除,明现己心,故曰受持。是以明心为受持甚深法藏」。法藏,先要把什么叫甚深法藏搞清楚,法是佛法,藏就是佛法藏在的地方,哪个地方有佛法,储藏佛法的地方。尤其是如来甚深的法藏,这就是说,究竟圆满的佛法才称为甚深法藏。究竟圆满的佛法,在事上讲,我想同学们一定也知道,古大德说《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是一切佛法的根本法,一切佛法无不从《华严经》流出来。《华严》像是大海,佛法像是江河、这些水流,都离不开大海。《净影疏》这是隋朝的慧远法师,他解释这句经文说,「明修胜解如来藏性」。因为如来一切法都是从如来藏性流出来的,如来藏性就是自性,也就叫法性,这个是如来甚深法藏。「暗障既除,明现己心」,这是自己的真心,这叫受持。暗是迷惑、是烦恼,无明烦恼,障也是烦恼,烦恼障、所知障。如果我们用这两个字来说这两种障碍,障是所知障,暗是烦恼障,妄 ……

       
        108        02-039-0176 净土大经解演义
   
……个时候的国际,大家都佩服你。

  所以在我们中国这块宝土,如果真正落实传统文化,做出一个好榜样,整个地球上所有一切国家都向中国学习,那中国自然就像古时候天子一样,礼义之邦、和谐社会,做得到,不是做不到!完全靠教学,古圣先贤就是用这个方法,我们虽然丢掉了一百年,一百年不算长也不算短,丢掉一百年,底蕴还是很深厚。我们汤池小镇做的实验,很短时间就把人良心唤回来了,不好意思再做不善的事情。所以人有良心,不是没有良心,没有人教,没有人唤醒他。所以,不舍菩萨业。「不离菩提心」,菩提心,我们很具体的来说,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就这十个字,起心动念没有离开,这就是菩提心。对人、对事、对物真诚,别人对我虚伪,我对他真诚,绝不吃亏。不要怕吃亏上当,决定不吃亏、不上当。你用真诚心对人,纵然是被别人骗了,你要晓得,我们是往上升,他是往下坠落,你怎么会上当?哪有这个道理!尤其你懂得因果,命里有的就是有,命里没有的求不到。他骗了我的,骗去没有事,说明他命里有;骗了我,他命里没有,骗到手就出事情,不是生病就是灾难,他就会碰到。所以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何必用不正常的手段?错的。《易经》里面说得好,「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 ……

       
        109        02-039-0180 净土大经解演义
   
……要的条件就是发心。为什么?净宗是一乘,这个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得太清楚,它是一乘法,一乘法不能没有菩提心。所以我们在这个经上看到,「三辈往生品」、「往生正因品」,佛讲得很清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什么条件?无论是上中下三品,或者是修学大乘,无论是哪个法门,你把修学的功德回向求生净土,统统都能往生。这门太大了,无论修什么法门,回向求生净土都行,但它的条件就两句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最后临命终时真的是一念十念,决定往生,条件是有这么一句「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我们学了这么多年,总结了一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就是经上讲的菩提心。真诚是菩提心的体,清净、平等、觉是菩提心的自受用,慈悲是菩提心的他受用,也就是说发菩提心之后,用什么心对自己?清净平等觉。用什么样的心对别人?大慈大悲,得发这个心。然后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这就是入道要门发心为首,这才叫真心。

  这个世界放下了,放下了我现在还没走,没走的时候随缘,这个重要。随缘什么都好,跟人结法缘、结善缘,不结恶缘。遇到逆境、遇到恶缘,这个人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我怎么看他?我看他都是好人,看他 ……

       
        110        02-039-0216 净土大经解演义
   
……自受用,深心不好懂,古注里面注得是很好,但意思还是不是很清楚,现在人不明了。深心是好德之心,古人注的。所以我把深心讲作三个,这三个就是从《无量寿经》经题上来的,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觉上面加了一个字,清净、平等、正觉,自受用;他受用是慈悲心,大慈大悲对别人,大慈大悲不是对自己的,对自己是清净平等觉。这是我差不多最近三十年来,我都用这个来解释,这个好懂。

  清净平等觉慈悲都是从真诚流露出来的,所以真诚是体,它现的相,起的作用,就是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念念与菩提心相应,我讲菩提心讲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念念相应,行行相应,言语造作都以这个为标准,不违背菩提心,我们就行在正道上,正道是成佛之道。如果念佛,心不清净、不平等,这个佛号不能往生,那古人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这个要知道。古人那两句话用意很深,当头棒喝,「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所以念佛也像禅家一样,考验考验你,你会念吗?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很容易,你会念吗?不会念的人很多,不会念的,有口无心,无心就是没有菩提心,有口无心。没有菩提心,包括并不真的想要到极乐世界去,不是真的想成佛。你要不相 ……

111        02-039-0238 净土大经解演义
   
……慢来,也行,一点一点放,这叫渐修,一下放下那是顿修,那不一样。都可以!佛陀慈悲,「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世尊教学从来没有勉强一个人。佛度众生,用我们的话来说,生生世世永远不舍,无论我们在哪一道,佛都会跟到哪一道,这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学佛的人一定要知道,我们有没有依靠?有,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是我们真实的依靠,问题就是你愿不愿意依靠他们。真靠得住,真是好人,不说假话的,他真有智慧,也真有能力,真能照顾我们。我们用什么心,就是用什么样的心态跟他们应对?记住!这经上所讲的,发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要真用这个心态,你就确确实实、踏踏实实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就对上了。诸佛菩萨,此地讲的菩萨是法身大士,哪有不照顾你的道理!可是你的方向目标要正确,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诸佛菩萨都帮助你。跟弥陀本愿相应!跟弥陀本愿相应就是跟一切诸佛、法身菩萨的本愿相应。这个道理我们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自自然然死心塌地念这句阿弥陀佛。离苦得乐就在现前,现在就离一切苦。怎么离苦?你的心清净心,绝不会受外头境界干扰,这就离苦。念念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智慧开了,修学功夫得力了,这就快乐 ……

       
        112        02-039-0250 净土大经解演义
   
……真正通达明了,何必要干这些傻事?

  人一生在世间光明磊落,没有一念伤害众生的这种念头,你多自在。念念是在想著一切众生真正的福祉。真正的福祉是大乘教育。法身菩萨应化在世间,无论什么身分,不离大乘,自己做出大乘的榜样,也认真努力在教导大乘。这是利益当中的真实利益,福祉当中的真实福祉。谁知道?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知道,所以他们真干。我们要学就是学放下、学看破,念念不忘,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最后归到念佛,没有一个不往生,没有一个不成佛,而且一生成就。如果不念佛,成就是多生多劫,念佛决定一生成就。存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大乘。

  下面引用的,「《万善同归集》云:齐登解脱之门,咸阐离生之道。」阐扬就是开展,展开。著意在一个齐、一个咸,不是自己一个人,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登解脱之门,我们讲入解脱之门。我想入,一切众生都要入。解是什么?解除烦恼。脱是什么?脱离生死,脱离苦报。咸也是的。佛在做。阐扬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弘法、弘扬,阐是弘扬的意思,脱离轮回、脱离苦难这一条道路、这一种方法。这个道就是方法、道路。离开六道里面是分段生死,十法界里面是变易生死,两种生死都离,你就证得解脱,这个解脱就是实报庄严土。西方极乐世界 ……

       
        113        02-039-0261 净土大经解演义
   
……在中国世俗常言道「十载寒窗,一举成名」。你成就的大小,与你六度之行的浅深、广狭决定成正比例。如印祖所说,果然有十分真诚恭敬,受持《无量寿经》、执持名号,那个十年大成,你十年,你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真的是大成,一点都不假。你不到极乐世界,你在这个世间代表佛普度众生。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十年,不能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也肯定是大悟!这桩事,人人都有分,人人都做得到,关键在自己,不在别人,也不在环境。环境只能够障碍普通的凡夫,再大的障碍,障碍不了大心凡夫。什么叫大心?发菩提心就叫大心。什么是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存这样心的人,顺境你不生贪爱,逆境你不生瞋恚,它怎么会障碍你?不但不能障碍,反而成就你,顺境帮助你离贪瞋痴慢,逆境也帮助你离贪瞋痴慢,给你是善护助。发菩提心,那个心是正念,不是假的。「精进一度总通五故。是则菩萨六度也」。精是纯而不杂,进是进而不退。无论是布施持戒、忍辱禅定,都要能够做到这么一个标准,纯而不杂、进而不退,他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下面引用,「望西师稍异於此」,跟前面的说法有一点差别,望西师「以离欲为布施、持戒、忍辱」,六度里这三条是离欲,「正念为禅定。总之皆谓离欲,正念与净慧,即 ……


        114        02-039-0284 净土大经解演义
   
……恭敬心,佛菩萨来指导你,你也一无所获,你什么都得不到,你得到是常识、是皮毛。真正好东西是在文字之外,你如何能懂得说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那个意思说不出来的,只有真诚恭敬能体会到,为什么?不离自性。真诚恭敬是性德,用性德来学,你才能明心见性,你才能体会到。如果没有真诚恭敬心,你天天在佛菩萨身边,你跟他一辈子你还是凡夫,什么也没学到。你所学到的没有离开生死轮回,这是佛法的难处;如果有真诚恭敬心,佛法比什么都容易。所以这真谛门,你就知道它多重要!真谛就真心,一丝毫虚妄没有。

  我们这几十年提出来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十个字,这十个字就是真谛门。你起心动念跟这十个字相违背,你就没有办法植众德本。不是植众德本,你植的是什么?你是植众业报,你搞这个;你不是在积德,那你就是在造业。你不能不造作,起心动念是造作,言语、动作是造作。印光大师大声疾呼教了一辈子,几个人听懂?几个人觉悟?那就是一分诚敬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十分利益。为什么会有这么难?根坏掉了。根是什么?佛法是师道,它是教学,它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孝道没有了,佛也就没有了。净业三福第一句「孝养父母」,那是根,第二句「奉事师长」,那是佛道,佛道的根 ……

       
        115        02-039-0311 净土大经解演义
   
……、无尽的相好。念老括弧的这两句话讲得好,「本体极圆」,「妙用周遍」,就在我们眼前,你要把它抓住就真学佛。

  「又广大会亦为阿弥陀佛名号之一」,我们在这部经上看到,「清净平等觉」是阿弥陀名号之一,「广大会」也是阿弥陀佛名号之一。「具广大会聚之德」,极乐世界真的是广大会,那个里面聚集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头上善之众。释迦牟尼佛在《弥陀经》上为我们介绍的,极乐世界都是上善之人俱会一处,广大会。我们要参与这个大会,条件就是上善,上善的条件就是菩提心行十善业,那叫上善。菩提心,我们平常跟大家介绍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用这样的心修十善业。真诚里头有十善,十善里头有真诚,如果每一条说,你就会懂得。不杀生里头有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不偷盗里头也有,不妄语里头也有。反过来看,真诚里面有十善业,身三、口四、意三,清净里头有十善业,平等里头有十善业,慈悲里头有十善业,纯净纯善,这叫上善。极乐世界找不到恶人,个个都是上善。不是上善的人生到极乐世界也变成上善,为什么?那里全是上善,没有一个恶人。你要起个恶念,你就会被人家叫你站到边缘上去了。圆满具足上善,我们能不学吗?

  以此上善,修普贤大士之德,礼敬、称赞、供养、忏悔 ……

       
        116        02-039-0345 净土大经解演义
   
……事,我也会绝口不谈、不提,也不必放在心上,这样就能感化他。自己要做出来,说没有用处,要把它演出来,表演,做出来给他看,真的爱护他,真的帮助他,这些做法就是住真实慧。礼敬是外表,决定是平等。赞叹是有差别,他作恶的,不赞叹,他行善法,一定赞叹。他在善法,短时间,只做个一天、二天,这一天、二天我们赞叹他,作恶的时间长,绝口不提。连儒家都能做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儒家都可以做到。

  佛的境界更高,「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要把真实之际做出来。开是开通、开显,化是教化,显示是要把它做出来,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一切时一切处要落实、要做出来。处事待人接物,诚、敬、谦、和,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就表演这个,真诚、恭敬、谦下、和睦,对人、对事、对物都要这样做法。现在灾难频繁,地震差不多都是六级以上的。过去五级我们觉得很可怕,很严重了,六级以上很少很少,现在五、六级是平常的,八级、九级常常听到。就像经上讲的,还有一些善根的人,被这个地震,听到常常有地震,他醒过来了,他在思考这真正原因是什么。就像美国布莱登所说的,他开始弃恶扬善,他开始改邪归正,可惜不多,多就好了。如果再有几次大地震,可能就有一部分人真的回头了, ……

       
        117        02-039-0357 净土大经解演义
   
……要被染污了,现在是严重染污。什么东西染污?自私自利是染污。诸位要知道,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自私自利,找不到,名闻利养找不到,五欲六尘、七情五欲找不到,贪瞋痴慢都没有。

  心是什么样子?这经题上讲得很清楚,心是清净、平等、觉悟,清净平等觉,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真心。在《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清净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我常常劝大家,特别在这个时代,我们要换心,第一要紧,把阿弥陀佛放在我们心上,我们的心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我们的心。阿弥陀佛是什么?就是清净平等觉。或者是我早年在美国所说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就是阿弥陀佛,这就是无上菩提心。我们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与这相违背,我们就错了,俗话说你错用了心,你用心用错了。学佛千万不能错用心,建道场更不能错用心。修行错用心是害自己,建道场错用心那不得了,这个因果责任可大了,你不但害众生,你还会把大众误导到邪法里头去,那不是正法,那是要破坏正法,这个罪就重了。说这个话大概三十年前,我们提出来的,二十个字,做为我们自己修行的标准。存心,就是用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行事,处事待人接物,「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二十个字是在美国的时候,我记得是 ……

       
        118        02-039-0366 净土大经解演义
   
……」,真诚心是菩提心的体。我们要用真心、要用诚意处事待人接物,不要怕别人欺骗我。别人用虚情假意对我,我用真诚心对他,为什么?我要到极乐世界去。别人用虚情假意对我,我也用这个来应付他,我们极乐世界就去不了。用虚情假意怎么?还是搞六道轮回,不干了,不能干这个事情。不要怕人骗我,不要怕吃亏,不要怕上当,什么都不怕,就是用真心待人,真诚心待人。真诚心对自己这是自受用,对别人是他受用,菩提心有体有用。对自己,清净平等觉对自己,这个在经典里面叫深心,深心是对自己的,清净平等觉;对别人大慈大悲。所以我用的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就是菩提心。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是不是这个心?是这个心,你就真正住在菩提心上,你真发了。课诵里面念的不算数,课做完了就忘掉,还是虚伪心对人,那你就错了!这个课诵没效。不但没有效,你好好想一想,是不是在骗佛?早课骗他一次,晚课又骗他一次,你就想你的罪业多重!你怎么可以骗佛?佛不在面前,供的一个牌位,供的一个佛像,你都欺骗他,你的心太不善了。所以一定要把菩提心落实在生活上。

  我现在劝同学,把心换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清净平等觉。我用清净平等觉待人接物的时候,这就是阿弥陀佛的心,跟阿 ……

       
        119        02-039-0382 净土大经解演义
   
……能,不能念佛持佛名号,这四桩事情他都做不到。

  不说别人,说修净土的同学,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亲近李老师,老师在台中创办台中佛教莲社,讲经教学领导大家一起念佛,莲友很多。老师常说,莲社的莲友们一万个人当中,真正能往生的大概只有三、五个。一万人当中三、五个,不讲别人,自己莲社的莲友。善导大师告诉我们,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现在一万人当中只有三、五个,什么原因?虽念佛、虽听经,不能真为生死。就是还没有意思想脱离六道轮回,没有这个念头;六道还不错,还挺好玩的,还舍不得离开,这个麻烦大了。不能发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发不出来,起心动念还是自私自利,还是名闻利养,还是贪恋五欲六尘,这个糟糕了。你说净土相不相信?相信;念佛往生相不相信?相信,不真干。信不真,愿不切,持名功夫不得力,「故云不能了知」,了是明了,知是觉知,「建立彼因故」,彼因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正因,他不知道。

  「又唐善导大师深入经藏,明正定聚益通此彼二土」。念老这有个括弧,「谓弥陀入正定聚大愿之益」,这个利益「通显於彼土极乐与此土娑婆」。这是阿弥陀佛入正定聚这一愿的真实利益,这个利益娑婆、极乐都同等的,在极乐世界入正定聚,必定究竟证得无上菩提 ……

       
        120        02-039-0383 净土大经解演义
   
……个甚深义趣能够深深去体会,我们要把它用在日常生活当中,用在工作、用在处事待人接物,对於佛的话句句不怀疑。现在学佛,最大的困难就是一般人对佛没有诚敬心,这非常非常困难,诸佛如来来教他,他都听不进去。所以,弘法利生难处难在这里,我们如何克服这个困难?克服困难还在自己,我要把我所学的全做到、全落实,就是我先自度,自度而后有缘的众生就得度,没有缘的就随他去。什么叫有缘?他看到、他听到了,他能信、他能解、他能发愿,这就是有缘的。所以,这里「守」这个字是关键,我们要守得住、守得稳,不可以动摇。守住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要真正守得住。

  「又云,纯真绝妄」,纯,一丝毫夹杂都没有,「万劫如然,言诚实者,孰过於是」,讲到诚实,还有能超过它吗?没有了。这是我们生活、工作、处世待人的态度。诸佛如来如是,法身菩萨如是,我们的祖师大德们亦如是,我能不学吗?连孔老夫子都懂得这个道理,他老人家在《论语》里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真能守得住,没有创造、没有发明。为什么?无论你怎么创造,无论怎么样发明,都在自性清净圆明体那个圈子里头,你没有办法超越。明心见性的人都证得大圆满了,你能超过他,不可能的;你跟他一样,行,因为他 ……


121        02-039-0403 净土大经解演义
   
……心上,这就对了。古人说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才能保得住深心,就是清净心。我们这个经题上「清净平等觉」,深心、至诚心,回向极乐,这也叫一向专念。所以「不必弃舍百为,乃名专念」。

  「以佛性遍一切处,有弃有舍,不名念佛故。」讲得真好!为什么?有弃有舍,你还有分别执著。只要有分别执著你就麻烦,弃错了,舍也错了,不弃错了,不舍也错了,只要有分别执著反正全错了。如果没有分别执著,全对了,弃对了,舍对了,做也对了,没有一样不对。所以标准是什么?标准就是真诚心、清净、平等、觉。我们讲的菩提心,这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十个字在,有这十个字,弃舍、作为都是对的;如果与这十个字有违背,就全错了。这叫不失菩提心,教化众生,成就无量功德,他念念与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8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对了。「此论甚契时机」,彭际清居士这个说法非常契合现代的时机。「当前世人,世事繁多,颇难摒除净尽,终日念佛」。这个不容易,你没有办法把事业放下,关著门专心念佛。现在胡小林居士在做,做得很好,他告诉我,他整个上午诵经、念佛、拜佛,公司里面事情不闻不问,吃过午饭之后公司上班,管理公司事情。他能够抽出上午四个小时做他的功课,这是一般当老板的人 ……

       
        122        02-039-0404 净土大经解演义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0四集)  2011/5/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40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百零三面倒数第四行,从幽溪大师看起,在第一句里头:

  「幽溪大师,一生修法华、大悲、光明、弥陀、楞严等忏无虚日,临终预知时至,手书妙法莲华经五字,复高唱经题者再,泊然而寂,如是则修忏持经均是净土行也。」这是说明念佛的人可以兼修兼持,幽溪大师是往生净土的,《弥陀经圆中钞》是他注的。学小本《弥陀经》,古代这三种最重要的注解,几乎是修净土的人没有不读的,就是莲池大师的《疏钞》,蕅益大师的《要解》,幽溪大师的《圆中钞》。莲池、蕅益他们是专修净宗,而幽溪大师他兼修忏法,他每天拜法华忏、大悲忏、光明忏、弥陀忏、楞严忏,他专修忏法,临终预知时至。虽然修这么多忏法,他最后的回向都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念念不忘西方,所有一切功德统统回向求生净土,这也算是一向专念,这祖师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

  临终预知时至,自己不是写阿弥陀佛,写「妙法莲华经」,而且高唱经题,大声的念。「南无妙法莲华经、南无妙法莲华经」,这是日本出家人我们常常听到的,因为日本这些祖师大德在唐朝时候多半都是 ……

       
        123        02-039-0476 净土大经解演义
   
……,看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代表自性理体,代表无量的功德,一切都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无量、功德无量、慈悲无量、弘愿无量,样样都无量,表这个意思。怎么落实?观音菩萨代表慈悲,落实在生活,特别是你有艰难困苦的时候,你一定要用智慧来解决,要用大势至的智慧,大势至代表解门,观世音菩萨代表行门,行解相应这就成就了。看到观音,要学观音慈悲,看到大势至,学大势至的智慧,看到阿弥陀佛,那是我修学的目标,我最高的愿望,要用慈悲、要用智慧,我才能达到这个最高峰,表法!

  所以金刚杵代表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起心动念、待人接物有没有违背?如果与这十个字不相应,我们菩提心没发出来。你看看「不持金刚杵念诵,无由得成就」,那是经白念了。那我拿一个金刚杵我念经就行了?不是,你还是白念了。你真正用真实智慧,诚诚恳恳、老老实实,那就是你真的持金刚杵,不在形相。这章嘉大师早年教给我的,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不重要。你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你去念诵,就有感应,就会起作用。为什么?刘素云居士帮助胡老先生往生西方净土,这个光碟我们这有,她凭什么?凭她手上拿著金刚杵。你问她,她有没有拿?她没有拿。她真拿了,为 ……


        124        02-039-0477 净土大经解演义
   
……察智、成所作智,四佛下面都说到,前面我们念过。「此时法界体性智住於本位」,本位是如如不动,本位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而为中央之大日如来」,这是性体,它代表自性的性体。「由大圆镜智而成东方之阿閦如来」,阿閦如来,阿閦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不动,如如不动;还有意思是无瞋,烦恼里面的瞋恚断掉,没有瞋恚心,「主发菩提心之德」,你看只有如如不动,只有没有瞋恚的念头,菩提心才能发得起来。心是动摇的,瞋恚还没有舍掉,菩提心发不起来,这个东西障碍你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我们同学很清楚,我们讲了几十年,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想想看对不对?心浮气躁决定没有菩提心,小小不如意就有一点瞋恚,没有菩提心。

  「由平等性智而成南方之宝生如来,主修行之德」。宝是珍宝,宝是财宝,在大乘教里面讲功德法财,不是金银珠宝,是功德法财,它能发你的法身。世间没有修行,你生活不好过,没有功德法财,你修行修不好,它表这个意思。「由妙观察智而成西方之阿弥陀如来,主成菩提之德」。你看看东方阿閦如来主发心之德,发菩提心之德,这主成就菩提之德。菩提心从东方发,西方成就,像太阳从东方起来,晚上落到西方,东方是因,西方是果,你看这多有意思!「由成所 ……


        125        02-039-0485 净土大经解演义
   
……这么说法,好善好德这个心是深心。《无量寿经》经题实在讲得非常具体,好善好德,什么是?清净心、平等心、觉心。清净平等觉,这是善,这是德。所以我在二、三十年前讲菩提心,我就用这个做深心,这个讲得很具体,深心人听不懂。清净平等觉就是深心,就是好善,就是好德。大悲心就是大慈悲心,这是利他德。菩提心两个作用,一个自利,一个利他,自利是清净平等觉,利他是大慈大悲。我这么多年来讲菩提心,我讲十个字,真诚,真诚就是此地的正直,菩提心之体。菩提心的自受用,清净、平等、正觉;菩提心的他受用,慈悲。我用这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好懂!我们修就是修这个。起心动念与这十个字相应,你真的发菩提心;如果与这十个字相违背,你还是轮回心,六道凡夫,轮回心。轮回心干的事情叫轮回业,菩提心干的事情叫菩萨道,这菩萨事业。事一样,用心不一样,果报不相同。如果是菩提心,果报在极乐世界;如果是轮回心,总离不开六道轮回,这非常非常重要!

  念老注解里面说得非常好,「正直者:正者不邪,直者不曲」。这个曲就是现在中国社会一般讲的弯路,曲就是弯路。「《净名经》曰:直心是道场。《往生论注》云:正直曰方,依正直故,生怜愍一切众生心」,这叫直心。正者 ……

       
        126        02-039-0490 净土大经解演义
   
……到这个地方就害怕。贪瞋痴没关系,想到贪瞋痴三种果报就害怕,这能干吗?来生愿意到三途吗?不想堕三途,你就把三途的根给拔掉,贪瞋痴是三途的根、是三途的因。

  「《弥陀要解》云: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下面念老有注解,「菩提正道者,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也,此即成就菩提之亲因。因者,种子也。乃成就菩提果之种子,故名善根」。这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的,专门对修净土的,专门对希求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对这种人讲的。所以劝我们发心,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清净平等觉的心,我们把上面加真诚,下面加慈悲,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与它相应,不违背它,这就是菩提心。当然最重要是第一个真诚,如果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还用虚伪,错了。所以这个菩提心,不是说我念佛的时候用真诚心,我对人,人家用什么态度对我,我也用什么态度对他,错了。别人骗我、坑我、害我,自私自利、损人利己,都这种心,我们能学吗?不能学,你要晓得那是轮回心。用这种心搞六道轮回,他搞六道轮回,我想到极乐世界去,但是我还是用跟他一样的心,这就叫有愿无行。你想到极乐世界去,你没有做极乐世界的因,去不了!不是佛法不灵,是我们自己搞错了。所以别人欺骗我, ……

       
        127        02-039-0519 净土大经解演义
   
……能没有,一定要知道适可而止,过得去就行了,不能有贪心,更不许可有贪而无厌,那灾难就现前了。所以大乘经教里佛常讲贪瞋痴慢疑,这个东西要远离。不思邪恶,没有邪思、没有恶念。

  又义寂师说:「直趣菩提名端心,不求余事名正意。其义更深。」这个意思深了。前面我们所讲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儒家常说的,说的是人道,没有离开我们人,义寂的说法提升了,提升到大乘。「盖以唯趣菩提始称端心」,这是大乘佛法它的标准。菩提是梵语,意思是觉悟。直趣菩提这是大乘菩萨心,所谓发菩提心。我们在最近这二十多年,讲菩提心都用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菩提心。端心用这个标准,这是大乘菩萨,这是专求佛道。在我们净宗,一心专求净土,亲事弥陀,以这个为端心,你就决定在这一生成佛,不求余事这叫正意,就是没有其他的念头。所以这个意思深!唯求菩提也就是佛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就决定求佛,我这一生要成佛,因为我本来是佛。对自己有信心,对佛菩萨有信心,遇到这个法门,对这个法门有信心,哪有不成就的道理!除了作佛之外,作菩萨我不甘心,作辟支佛、作阿罗汉那我更不要了,余无所求,那人天福报更低,统统放下,这个意就正。儒家讲诚意,诚跟正的意思是一样的。 ……

       
        128        02-039-0555 净土大经解演义
   
……人,随便拈一法,老和尚点点头给他印证,这叫传法。六祖以前用衣钵来传,六祖以后不用衣钵了,就是印证,我给你做证明,你确实开悟了。这也就是说,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不重要,实质重要。了知心量,不涉程途,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超越空间维次,时间跟空间都不存在了。「一切功德,具足成就」,具足成就就是圆满成就。

  「故知有决定智,方能决定信。」上面讲这个,你要真正能够体会得,这是真实智慧。所以信心难!大乘佛法里面讲,你看十住菩萨,初住叫发心住,这个心是什么?菩提心。菩提心真的要是发了,这个人就超越十法界。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起心动念跟这十个字相应,不起心、不动念跟这十个字也相应,这个人就是圆教初住位的菩萨。十住,我们在《华严经》学过,功德不可思议!初发心住的菩萨,圆教,就有能力像如来一样教化有缘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就能现什么身。现身说法不是自己,为什么?自己已经不起心、不动念了。如果还有起心动念,他就不是初住。他的位子在哪里?他在十信位,十信位里面第十信的菩萨,第十信。第十信就是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第九信是菩萨法界,他们还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没有了,有起心动念。

  不起心、不动念,他就脱离十法界,他住在一真法界 ……

       
        129        02-039-0559 净土大经解演义
   
……大悲、就是大愿、就是圆融一体之心。「情执深重即是愚痴」,你只要对这个世间任何一桩事,或者是一个物、一个人有贪恋的话,这叫愚痴,你发的那个菩提心是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情执,你的喜欢、你的爱好把你的菩提心全部破坏掉了。这是菩提心难发。「取相分别则有取舍」,有取舍慈悲心就没有了,平等心没有了。所以你有取舍,「何由兴起」,你怎么能够兴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只要有取舍,这两个没有了。我喜欢这个人,我讨厌那个人,大慈大悲没有了,大慈大悲是菩提心。我们这么多年来,在讲经教学当中,我把菩提心说成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此地说得也很好,菩提心是大智、大悲、大愿、圆融一体,也说得好。我们什么时候真正发出圆融一体之心?只要圆融一体之心发出来,清净平等觉马上就现前。不知道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总是起取相分别,叫著相,这是把菩提心破坏了。

  「如是之人何能发菩提心?」没有智慧、没有慈悲、没有圆融,取相分别,我喜欢这个、讨厌那个,这怎么能成就?这些都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发心一向专念,为什么没有感应?为什么身体毛病还有这么多?为什么想做一桩好事有这么多障碍?细心去追究总有原因。原因不在外面,原因在自己,这个道理 ……


        130        02-039-0567 净土大经解演义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六七集)  2011/8/3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56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七百四十七面,第一行:

  「《弥陀要解》云:同居净土是增上善业所感」,这句话是蕅益大师讲的。下面是念老说的,「以念念即佛,为成佛之亲因缘。净念相继,乃等无间缘。以佛号为所缘境,乃所缘缘。言增上者,总摄前三缘,有大力用。」这个地方讲到相宗所说的四缘生法,任何一法生起都有缘,因是阿赖耶识里头本来具足的。我们用植物来说就很容易了解,譬如我们要种桃,桃的种子桃核,那是亲因缘。桃核,实在说如果把它放在一个玻璃瓶里面,它永远不起作用。那就是什么?它只有亲因缘,它缺少其他的缘。植物来讲,最重要是增上缘,它有所缘缘,它还有无间缘。所缘的缘,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都属於本身具有的。这个桃里面的核仁,它希望能够长成桃树,这就是它所缘的一种缘,而这个力量还不能够间断,如果间断了它就不能成长,所以本身一定有这三种缘。

  这三种缘,实在讲一切众生都有,在过去我们把它分作两个,一个是心法,一个是色法,像物质是色法。色法,这两种缘你看不见,现在我们知道它有。为什么?色跟心永远不能离 ……


141        02-040-0130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三0集)  2013/1/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13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七十页,我们从第一行念起:

  「解」,这是念老的注解。「正觉者,证悟一切诸法之真正觉智,即如来之实智。故成佛曰成正觉。如《净影疏》曰:如来正觉,总举佛智。可见如来正觉四字,全表佛智。此智甚深,故曰难量」。正觉这个名词我们常常看到,正觉、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这是在许许多多经论当中看到的。梵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国的意思,无上正等正觉。此地说的正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为什么?这个地方说是如来之实智,真正觉智,成佛叫成正觉。通常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翻作正,菩提翻作觉,这个正觉是阿罗汉所证得的。前面说过,阿罗汉比起我们世间法,他是正觉,我们是不觉;阿罗汉比菩萨,菩萨是正等正觉,阿罗汉的正觉不能跟菩萨、跟佛平等;菩萨的正等正觉又比不上佛,佛加了一个无上正等正觉。由此可知,佛法的修学,觉这个字是非常重视,觉就不迷了。通常用觉来翻佛,佛者觉也;法者正也,正知正见;僧者净也,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通常我们读到的佛法僧三宝简单的解释。

  说到证悟一切法, ……


        142        02-040-0131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我们一定要牢牢记在心里,时时刻刻不要失去,我们扎佛菩萨的根。这个心,第一个真诚心,从真诚心里面生出来慈悲心、爱心,从慈悲心里头生出来恭敬心,从恭敬心里头生出来真正的信心,信自己,信佛菩萨,信圣贤,信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信一切众生本性本善,扎这四个,这才能成圣成贤。这四桩事情,常常想著,常常讲著,讲给别人听,也就是勉励自己。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劝导别人,这是佛菩萨、圣贤的根。要用这四个心去过日子,你就过圣贤人的日子、过佛菩萨的日子,这个日子通达无碍,自在无碍。

  我们学佛没别的,佛法真简单,存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应事、应物,「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圆满了,二十个字。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常常念著,常常想著。我们将它印在阿弥陀佛佛像的两旁边,每天礼佛都看到,时时刻刻都记在心上,用这个标准来约束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不能违背,这就是弥陀真正的弟子。所以,佛的禅定智慧究竟通畅,超出五十一位权实菩萨,从十信到等觉都不能跟佛相比。「不谋而运,一切无碍」,这句说得好,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一切无碍,真正叫得大自在。

  「如《华严经》中之十自在」,这十个自在,念老把它节录在此地。这十种自在 ……

       
        143        02-040-0152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处处都有礼节、都有规矩,它一点都不乱,穿衣吃饭都有规矩。守规矩的人生活有规律,他的居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没有丝毫凌乱,叫你一看到就舒服,叫别人看到就尊重你,你可以给他做榜样。菩萨的大事业就是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菩萨的事业。四弘誓愿是菩萨事业的标准,第一个度众生,教化众生;第二个,断烦恼,自己要把烦恼断尽,叫大家看到你没有烦恼,他就佩服你、羡慕你,愿意向你学习;第三个,好学;第四个,一心一意要成佛道,证得究竟圆满。这不舍菩萨业,不离菩提心,菩提心是菩萨行的总纲领、总原则。

  菩提心是什么?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诚是体。人不是真心,没有诚意,那就是六道众生。生活、工作、待人接物纯真纯诚,把真诚做到极处,这个人是菩萨。做到极处是什么样子?看得出来,做到极处的样子,对自己清净平等觉,对别人一片慈悲,那就是样子。让人家在你身上看到什么?戒定慧,持戒得清净心,修定得平等心,清净平等就开悟,智慧就现前。你让人家看到你的样子是智慧慈悲的样子,听到你的言语是智慧慈悲的言语,他对你就有信心,他就愿意接受你的教诲,你教的是真实的,你不骗人。这「不离菩提心供养」。

  普贤菩萨说,「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前面所说 ……


        144        02-040-0209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真心对人。《大乘起信论》里面所说的,菩提心体是「直心」,自受用也是讲「深心」,他受用是「大悲心」。古德常常把经论合起来看比较容易懂,那深心是什么?什么叫深心?古德的解释「好善好德」。好善好德的意思很广,怎样叫好善好德?古人的注解很多不好讲。我早年在美国,一九八0年代的时候在美国各处讲经,我讲菩提心就用本经的经题,深心,它这有五个字很好,那就是深心,「清净平等觉」,所以我用这个来做为深心。我写了十个字,真诚是菩提心的体,清净、平等、正觉这就是深心,这样很具体,大家很容易懂,他受用的?慈悲,合起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用十个字来解释菩提心,这样好懂。

  对自己要清净、要平等、要觉而不迷,要用这个心来对自己,好!与道相应,与出离三界、出离十法界相应,与往生净土相应。自己不能染污,不清净就是染污;不平等就有傲慢,傲慢是世出世间做学问人的通病,读书人。孔子说的一句话我们要牢牢记在心上,常常用这一句话来反省、检点自己,因为自己傲慢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肯给你讲。夫子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傲慢是大病不是小病,你的品德、学问再高,只要有一点傲慢的习气,人家说你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家的大戒戒 ……


        145        02-040-0212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幻相了不可得;你说它无,明明有幻相现前,好像作梦一样,明明梦境现前。但是这个梦境,不但是梦醒不可得,就在作梦当中同样不可得,所以用非有非无来形容它。那菩萨?菩萨做到「离言绝虑」。离言,言语道断,这个境界不是言语能说得出的;绝虑是心行处灭,不能想像,无法想像。所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感受?离言绝虑。用这个来感受,得大自在!佛经的名词叫得大般涅盘,大般涅盘就是离言绝虑。虽然离言绝虑,一切通达明了,无有障碍。

  「依此信解,发广大心」。广大心就是菩提心,这个发心是从理上发心,顺理发心的。这个菩提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它是性德,自性里头本具的,一发这个心,性德自然现前。真诚表现在哪里?表现在清净平等觉,自受用;对别人,大慈大悲。清净平等,没有分别的大慈大悲,因为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从自性清净心流出来的,一切众生跟我的关系是同体,同一个自性,同一个阿赖耶,同一性体。

  「虽不见有烦恼善法」,知道烦恼就是不善法,就是恶法,虽不见有烦恼善法,就是不见有恶法、善法。恶法善法全是假的,你造的恶业,堕地狱去受罪,其实我们换个名称,不要叫受罪,去消业报,不善的业报在地狱里头消,消完了就出来了。造作善的业报?到天堂去消 ……


        146        02-040-0226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常识,不是菩萨。大乘是菩萨乘,受了菩萨戒就能算菩萨吗?章嘉大师早年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我在新加坡,纳丹总统也跟我说过。我们在一起吃饭,他坐在我的右手边,告诉我,他是印度人,他信奉的是印度教,可是他一生最佩服的是佛教,就是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我第二个遇到这样的人,说一样的话,他跟章嘉大师说的完全相同。我们相信章嘉大师的话,不是他随便说出来的。

  实质就是真信,真发菩提心。大乘的条件,第一个就是发菩提心,菩提心没有发不算大乘。可是发菩提心有一定的条件,不是一般人都能做得到的。菩提心是什么?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菩提心。毛主席说过一句话是真正的菩提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菩提心。但是几个人做到?说出来了,没做到。菩萨发菩提心,发了之后要做到。现在发菩提心,多半是口皮上的菩提心,对於菩提心真正的意思没搞清楚。每天读诵经文算发菩提心吗?不算,这个要知道。读诵是求解,有时候我们还把佛经解错、会错了意,讲错、学错以为自己真正在修行。所以大乘经里面说得很好,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要什么人说?要有修有证的人来说,才不会说错。今天有修有证的人找不到,这是事实。证的人没有了,真正有修的人,依照经典所说的学 ……


        147        02-040-0256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东西天天在增长你的贪瞋痴慢疑,而不是把贪瞋痴慢疑减少。我们要深知其害,没有利益,只有害处。

  他有权利播放,我有权不接受,我能保持一点单纯,应该有,至少有五十年,我们不看电视、不听广播、不看报纸、不看杂志,对这些外缘统统拒绝了。每天天下太平,我住的这个小区太平,不出事情。外面世界於我不相干,距离远了。每天所看的是圣贤的典籍、大乘经本,每天看这些,每天不离开佛菩萨,不离开圣贤。朋友往来,也都是来问道的,好!没有杂心闲话,没有这些,没有是非人我,身心清净,长养慈悲。我们所求的、所学的、所干的,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所修的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我一生过这个生活,简单,愈简单愈好,反璞归真。

  所以集因既灭,「苦果盍止」,盍止是终止流转的苦果,「故云广济」。我们希望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天天增长,该放下的,天天要放下,念念要放下,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集了,就集因了。心里面只放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统统放下。晚年,我依的是一部经、一句佛号。你问我修什么?我就是修清净平等觉,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就是我每天修的。

  下面,『悉舍三途苦,灭诸烦恼暗』,「承上文而言」。消除三毒,你就离 ……

       
        148        02-040-0266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积功累德第八】

  前面有黄念老的品题简介,「本品中法藏菩萨发大愿已,从愿起行,於无量劫,住真实慧,植众德本。教化无量众生,住於无上之道,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在这一品里面,世尊为我们说明法藏菩萨在过去五劫参访,用现在的话来说,做研究调查的工作,集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美好,做为建立极乐世界的蓝图。所以极乐世界成就之后,当然是一切诸佛刹土都不能够跟它比的,诸佛刹土里面还是有不完美的地方,极乐世界是尽善尽美。他真干,而且时间长,从愿起行,於无量劫,住真实慧,植众德本。德本是什么?就是无上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德本。同时教化无量众生,住於无上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8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无上之道就是这一句名号。也就是说在无量劫里面,教化一切众生真信真愿,执持名号,求生净土,这就是住无上道。发成佛的心,一生当中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如是功德,说不能尽」,所以品题叫「积功累德」。

  我们看经文,经文这个科题里头「丁九、如愿修行」,这里分三小科,第一个,「结前启后」。

  【阿难。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如来前。及诸天人大众之中。发斯弘誓愿已。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

  念老在注解里头说,「法藏菩萨於佛及天人大众中,宣发以上之弘誓 ……

       
        149        02-040-0283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经教学四十九年,办班三百多届。有的小会,像现在大家办活动,传统文化的活动,教学,学习营,五天、六天,小活动。大的活动要办好几年才结束。佛这样大大小小的活动办过三百多次,四十九年。除了这桩事情之外,其他事情佛没有做过,没有涉及过,这是我们要知道的,我们要认真努力学习的。

  对於社会大众,男女老少,贫富贵贱,真的,佛是上接触到国王大臣,下面贩夫走卒,佛眼中是一律平等,没有高下。佛对帝王,佛对乞丐,平等心,真诚欢喜心,没有一丝毫分别。不是说对富贵人多一分尊敬,对贫贱人少一分礼貌,佛没有,佛完全平等。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就在这些地方我们看见了,佛陀表演给我们看。这是身教,他所说的他全做到了,他没有做到不会说。看出他的清净,他丝毫不染,於富贵不生贪恋,於贫贱不生怨恨,不敢轻慢,一味以真诚恭敬接待。所以他是利益心,无论什么样人接触到佛法,没有不得利益的。只有一种人不得利益,对佛没有信心,不相信,不能接受。

  真诚与真诚心相应,佛真诚,我们也真诚,我们得的利益就多了。追随佛陀的人,得利益多少,与他的真诚心成正比例,万分诚敬得万分利益,千分诚敬得千分利益,百分诚敬得百分利益,没有诚敬不得利益。所以你要问,我们为什么 ……


        150        02-040-0286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的体。有体它就有用,自受用是深心,他受用是回向发愿心,把自己修学的功德回向给他,帮助别人。普贤菩萨末后的三愿都是属於回向,回向菩提、回向众生、回向实际。常随佛学,回向菩提;恒顺众生,回向众生;末后普皆回向,是回向自性,就是回向实际,这经上说的。《大乘起信论》上所讲的菩提心,是直心、深心、大悲心。合起来看意思就很明显了,至诚心就是直心,《大乘起信论》上说的;深心是相同的,经论都是一样;回向发愿心就是大悲心,经论合起来看。

  我早年在美国讲《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有讲到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就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解释菩提心。真诚是菩提心的体,就是论上讲的直心,经上讲的至诚心,真诚。深心是什么?古德注解好善好德,有很多种解法,不太容易了解。深心是自受用,大悲心是他受用,真心对自己怎么样的,对别人是怎样。所以,我就用我们经题上的五个字,对自己清净平等觉,这就是深心;对别人,慈悲,大慈大悲对一切众生,这样讲法很容易懂。这个说法是从经论里面出来的,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是用这个说法。用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落实在事相上,就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我用这二十个字,这二十个字都包括了。菩提心,此心 ……


151        02-040-0312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世代代为我们解释这部经,劝我们发心念佛,求生净土,注疏非常丰富。《无量寿经》,古大德的这些注疏,我们需要把它编成一个会集本,就是会集祖师各种不同的注解。日本有二十八种,这二十八种已经印出来,我看到了,它是照相做的版,原本照相的,缩小了,看起来不太方便,应当重新排版,重新把它印出来,对於净土宗的弘扬有很大的帮助。

  这一段《止观》里头说的,四教是藏通别圆,指修学人根性不一样,有聪明智慧很高的,有没有智慧的,根性不齐,藏通别圆四等。根机不同,见佛相好也不同,但是佛劝导大家都应该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说十个字。真诚是菩提心的体,菩提心就是我们自己的本性,就是自己的真心。大乘一定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用妄心不能出十法界。妄心用得最好、最殊胜,果报在十法界的佛法界,在十法界里成佛。这个佛他是用阿赖耶,不是用真心,也就是他没有发菩提心。用阿赖耶用得正,完全依照佛菩萨教诲去修行,佛菩萨教诲他统统能落实、统统能做到,所以你看他形象、看他行动、看他言说,跟真佛没有两样,他学得好,全学到了,但是是妄心,不是真心,妄心是生灭心,天台大师的六即佛里面,叫相似即佛,很像,不是真的。他一发菩提心就是真的,那 ……


        152        02-040-0320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愿心是他受用,是对别人,这经上说的。《起信论》里面讲的,也讲的菩提心,它说的直心,正直,直心是菩提心的体;自受用,深心,跟《观经》上讲的一样;他受用是大悲心,就是大慈大悲。深心不好懂,古大德的解释是好善好德,也能讲得通,没讲错。早年我在美国讲这部经,这部经第一遍、第二遍都在美国讲的,我讲菩提心,就用本经的经题,大家好懂。真诚是菩提心的体,至诚心、直心,我用真诚;自受用就是深心,我们的经题上讲清净、平等、正觉,这是自受用;他受用,慈悲,叫大慈大悲。这样讲大家好懂,意思完全相同。所以我用了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十个字是菩提心。要发心,起心动念不违背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菩提心就发出来了。因为它太重要了,往生不能少的条件,没有菩提心,一向专念不能往生;发菩提心,没有一向专念也不能往生。所以这个经里面,二十四品是「三辈往生」,二十五品「往生正因」,往生正因就是发菩提心,三辈往生都是一向专念。在四十八愿里头,一向专念是第十八愿,发菩提心是第十九愿,这个我们要特别重视它。一向专念,这里加上一个「阿弥陀佛」。

  「三辈往生之胜行,复於廿五品更广明往生之正因」,这都在这一卷里头。所以念老希望我们学习 ……

       
        153        02-040-0346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有好几种,包括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把它会集成一套,《无量寿经》古今的注释,提供净宗同学做参考。我们要想到极乐世界,在没有去之先,先要了解极乐世界,认识极乐世界,这就是佛陀、祖师大德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把它搞清楚、搞明白,疑惑就断掉了。断疑才能生信,我们的信就有根,《无量寿经》古今的注解帮助我们建立信根。有了信根,再进一步就有精进根,有精进根就有念根。

  念根里头,抓住《无量寿经》上的两句教诲,「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专念就是一句佛号,发菩提心就是从早到晚穿衣吃饭、待人接物,务必要学习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用这个心,这就是发菩提心,念兹在兹。希望心里面干干净净,心是什么心?是清净平等觉,心里面只有一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代表觉,佛就是觉的意思,清净平等是觉的本体,只要清净平等现前,佛就现前,觉就现前了,那就是阿弥陀佛。

  从念根生「定根」,定是「摄心不散」,一切时、一切处保持真诚清净平等觉。要知道,这一句就是阿弥陀佛,这一句就是自己的真心,真心跟阿弥陀佛融成了一片,分不开了,你当然往生极乐世界。将来在极乐世界成佛,成什么佛?成阿弥陀佛。为什么?你跟阿弥陀佛融成一片、融成一体,自他是一不是二。这是 ……


        154        02-040-0408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不是神,也不是仙人,他是人,他得到这个学位了。凭什么得到这个学位?这个学位的标准他达到了。标准就在我们这个经题上,经题末后的五个字「清净平等觉」。阿罗汉得到清净,阿罗汉的心清净,没有妄想,没有杂念,得到心地清净,这就是阿罗汉;再向上提升,平等,平等比清净更难,得到平等心的人叫菩萨;最后一个觉,觉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就叫成佛。所以它摆在经题上。学佛学什么?就是学这三样东西,清净、平等、觉。

  我二、三十年前在美国,人家问我:佛是什么?怎么学法?我写了二十个字,做了一副对联。二十个字,上联,「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十个字,存心,我们的心,这就是佛心,这就是自己的真心;下联,我们如何生活在这个世间,老师教给我,「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真快乐!看破、放下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我学佛七年出家,出家就守住这二十个字,在美国的时候正式提出来供养大众。前面这十个字,就是经上常讲的发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真心是什么样子,用二十个字来描绘它。有真心,你就有真的行为,行为就是我们的生活。老师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什么?就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最高的享受。

  这个社会动乱一年比 ……

       
        155        02-040-0424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菩提心,第一个是至诚心,第二个是深心,第三个是回向发愿心。《大乘起信论》里面讲菩提心,第一个是,它不是讲真诚,它是讲直心。把它合起来看,直,没有弯曲,直心。第二个也是深心,第三个讲大悲心。第一个是菩提心的本体;第二个是自受用,自受用都是讲深心,古德的注解,好善好德,这叫深心;第三个他受用,菩提心对待别人,回向发愿,《论》上讲的大悲心,我们经论合起来看,意思就清楚了。

  所以我早年在国外,讲菩提心我就用本经的经题,体是真诚心,自受用就是清净平等,清净平等觉是自受用,他受用是慈悲。我用这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样讲的话,人更容易懂。什么叫深心,古人注解的时候看不懂,深心就是清净心、平等心、觉心,这个说法好懂多了。有菩提心,还要有菩提行,菩提行我也写了十个字,「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放下才能契入境界,这个境界里面,我们能享受到自在、随缘,后面,念佛求生净土,我们得走这个路子。

  为什么不肯放下?你没有看破。看破要靠经教,经教真正参透,真正明白,自然放下,不要人劝的。为什么?不愿意再背这个包袱,背得很累,放下就得大自在。一切随缘不攀缘,世间没有一样不好,恒顺众生, ……


        156        02-040-0471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看《大经科注》第七百八十四面,倒数第三行:

  「以上两类往生,一者三辈往生,皆由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此则本经之宗」,大乘《无量寿经》以这个为修学的宗旨。「二者,一念净信,一念往生,皆由一念。一念者,实相也,乃本经之体」。本经的理,理论的基础依据什么?依据实相。实相是事实的真相,事实真相就是真如本性,就是真心理体。「且一念之净心,举体是菩提心」,这一念清净,「念於彼佛,正是专念」。一念是用的真心,不是阿赖耶,一念里面阿赖耶还没有出现,所以它是真心。真心,所以说举体是菩提心。菩提是觉而不迷,圆满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念於彼佛,用这个心念阿弥陀佛,这正是专念。「故知一心三辈,亦不外於本经之宗。」跟本经的宗旨相应,并不是不相应。

  下面为我们再论带业往生。带著极重的罪业,「五逆十恶能往生」,《观经》上说的。本经在第十八愿,「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是不能往生」。嘉祥大师在《观经义疏》里头为我们解释说,「第三品明恶有三人」,这个恶,作恶的三种。第一个是讲十恶,十恶就是杀、盗、淫、妄语、两舌、绮语、恶口、贪、瞋、痴,这个罪极重。「次明作四重」,这个作四重是出家破戒,四重戒就是杀盗淫妄,造作这个。「后明作五逆」,五逆 ……


        157        02-040-0484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做给别人看,要给别人做个好样子,让他知道素食可以养生,可以长寿。为什么要杀众生、吃众生肉?

  末后一个,「不离菩提心供养」。菩提心,真心,待人接物用真心,不怕吃亏、不怕上当,他骗我,我不骗他。他骗我,我知道,不是不知道,知道也要随顺他,装不知道。到他有一天明白了他才恍然大悟,那个人不傻,我每次骗他他全知道。知道还让他骗,这是什么?伤害不大,可以忍受;不能忍受的我们当然回避,可以忍受的没有关系。骗你一点钱,数字不多,对你有好处,对我没什么伤害,就可以给你。等於说帮助他,助人为快乐之本。菩提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菩提心对自己,是真诚心对待自己,让自己安住在清净平等觉中。不能有染污,不能有高下,不能有好恶,这都不是菩提心。觉而不迷,对待别人是真诚的慈悲。慈帮助众生得乐,悲是帮助众生离苦,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叫慈悲。

  「又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我们今天信愿持名求生净土,是对释迦、弥陀真供养,对我们父母祖宗真供养,对师长真供养,真正念到功夫成片,决定得生净土。「菩萨以闻名故,乃能於上述种种供养中,精勤修持,而无懈怠与厌倦之心,故云勤修无懈倦。以上皆因佛号功德,不可思议」。信愿持名就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你没 ……


        158        02-040-0584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没有了。

  极乐世界好处在哪里?往生的人跟阿弥陀佛完全配合,一丝毫怀疑都没有,佛怎么说,没有一点点意见,就照做。我们这边的同学们,佛所讲的,我们没有办法做到,半信半疑,实在讲,信得少,怀疑多,难就难在此地。极乐世界是用真心,真诚恭敬到极处,一念跟佛就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么个道理。念佛人必定得到弥陀的加持。弥陀加持是平等的,我们接受的能力不平等,心地清净的人接受得多,心地不清净的人接受得少。很少,不起作用,敌不过烦恼;要能接受多分,就能把烦恼习气化解掉了。怎样跟阿弥陀佛相应?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能把这十个字做到,你起心动念跟弥陀就相应。

  决定不要怀疑,这个世间事情统统放下,为什么?全是假的。这个世间起心动念统统是造六道轮回业,我不干这个了,我念念都是阿弥陀佛。念念是阿弥陀佛,你造的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业。为什么打妄想?打妄想就是造轮回业,为什么要干这个?要放下。别人的事情与我不相干,我把它放在心上错了。与我相关的就一桩大事,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跟我有关系,我念念不忘、念念不舍,我走的是极乐世界的道路,我跟这边六道轮回分离了。这个自己要掌握住,不受任何人干扰。你下定这个决心,你就得弥陀加 ……

       
        159        02-040-0589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就是我爱,我爱是烦恼。但是要知道,自性性德的第一德,性德的核心、中心点就是爱,那个爱里头没有自私,那个爱是大爱,佛家称它作慈悲。那个爱是自性的,一切万法都是自性生的,所以这个爱是遍自性,就是遍法界。爱心,是平等的爱,是无条件的爱,是真爱。我们常常讲宗教里头神圣的爱心,不是凡人,凡人的爱心是假的,里面有分别、有执著,不是真的;换句话说,他是有条件的。真的爱没有条件,平等的,对你爱,对他也爱,对一切众生他都爱,平等的爱。这个要发扬光大,这就是菩提心的核心。没有爱心,菩提心怎么生得起来?

  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全是从这个真正的爱心里头生出来的。这个爱心,在中国就是五伦的第一伦,五伦从这里发生的,从这建立的。父子有亲,父母对子女那种亲爱,那是真爱。但是从真爱慢慢变成情执,它变质了。这种亲爱,是从自性第一德里头显示出来的。中国古圣先贤讲五伦,用五伦教化众生,这个时间比佛法早,佛法没有传到中国来之前,中国伦理道理的教育,在佛法没有传到中国,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全都建立了。佛教传到中国之后,看到佛经上所讲的亦如是,也都是讲这些,所以中国人很容易就完全接纳了。对他们教育的理念、方法,儒跟道统统接受。

  佛 ……


        160        02-040-0609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妖魔鬼怪。念贪瞋痴,妖魔鬼怪来,他也来护持你,但是最后一定把你带到地狱。我们念佛至少要念善,不能念恶,但是善中之善、第一大善就是阿弥陀佛,没有比这个更善的了。所以我常劝人,你要搞清楚、搞明白,分秒必争。你念上一个星期试试看,肯定比你过去念十年还有效。你那十年是糊里糊涂念的,没有感应。你现在统统搞清楚、搞明白,放下万缘,一心专念,真诚心念,清净心念,恭敬心念,念上七天跟过去不一样,效果非常快速。

  「本经之宗」,宗是重要的修行原理原则,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本经的宗旨。菩提心是什么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用这十个字解释菩提心,大概也有三十年,最早的时候在美国讲的。我把它做成一副对联,上联是发菩提心,下联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修净土求往生的同学念念不忘,要记住。「宗者,修行要径」,重要的道路,这个径是道路,径路,最近的距离。「依此而修,始名为受」。你真的接受,也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就是摄取,这就是受持。「持者,执持名号与持诵本经」,这就是念佛读经。初学读经如果有困难的话,悟行法师有读诵的光碟,现在做成随身听,非常方便,用这个可以帮助你。听,听久了,你自己就能够背诵,不必看著经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3 18:59 , Processed in 0.200494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