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98|回复: 3

净公上人:三福六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18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福六和  (第一集)  2002/2/23  马六甲培风中学  档名:21-153-0001

  尊敬的沈老先生,尊敬的马来西亚的侨领们,尊敬的诸山长老,诸位法师,诸位同学:

  今天晚上我们有这样殊胜的机缘,在这个学校的礼堂聚会,跟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佛法。佛法是两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所创立的,这是就我们世间人的想法、看法。我在《华严经》清凉大师批注里面,大师说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创作,他跟中国的孔老夫子应当是相同的。夫子一生述而不作,他所教导大众的都是古圣先贤的教诲,所以孔老夫子没有创作,释迦牟尼佛亦复如是。他老人家在世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他说的是什么?他说的是古佛所说的。古佛代代相传,所以释迦牟尼佛一生也没有创作。清凉的话很值得我们玩味,他说得很有道理。

  所谓是佛佛相传,我们在大经里面看到,首先我们要明了佛是什么,什么是佛?学佛的同学这一点不能不知道,「佛」这个字是从古印度梵文翻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觉悟,所以中国古人翻这个名词翻为觉者。由此可知,凡夫跟佛的差别就在觉与不觉,不觉这是凡夫,觉了就称之为佛陀。

  什么人觉悟了,这个人就是佛陀。佛告诉我们世间所有一切众生觉性是相同的,所以佛在《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出现品」里头说得很详细,「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句话很重要。一切众生包括我们,我们都有像诸佛如来一样的智慧、一样的德能、一样的相好。佛这个说法,我们听了自自然然就产生一个疑问,我们现前智慧、能力、相好不如佛,这是什么原因?佛下头接着说了一句「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句话把我们为什么变成凡夫一语道破,我们的亏就吃在妄想分别执着。所以只要离开妄想分别执着,我们的本性性德就完全恢复了。

  所以从这些地方来看,特别是《华严经》,《华严经》里面跟我们讲佛有十种佛,十种佛里面最重要的法身佛,毘卢遮那如来。毘卢遮那是梵语,意思是遍一切处,遍一切时、遍一切处,这个意思就是现代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本体,它是能生能变能现,宇宙、法界、世界、众生都是所现所生所变。什么是自己?禅宗里头常常有一句话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如果你要把本来面目找到了,你就称之为佛陀了,我们尊称你为佛陀;你的本来面目没有找到,这称你为凡夫。由此可知,本来面目就是佛法里面讲的自性,真心本性,那是能现能变,虚空法界剎土众生是自性所现所变。

  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与会的大众向世尊提出三百一十个问题,佛一一为大家详细解答,就是《华严经》的内容。这三百一十个问题要是归纳起来不外乎三个问题,这总的问题这三个。第一个问题是宇宙从哪里来的?我们看到这个太空,太空从哪来的?太空当中有无量无边的这些星球、这些星系,这从哪来的?这是我们肉眼能看见的。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现代科学家也证实了,这个世界空间是多元次的,不是个单纯的,无数的重迭,现代科学所谓的不同维次的空间。科学家已经证明确确实实有十一种不同维次空间存在的。在理论上讲不同维次空间是无限度的,我们能够接触到、观察到的非常有限。我们感觉到这个世界很奇妙。这就是说这些不同维次空间的宇宙是怎么来的,这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生命从什么地方来的?这正是大问题,一切有情众生的生命,无情众生,植物也都属于生物,这生命从哪来的?第三个问题,神从哪来的?在我们佛法里面讲,诸佛菩萨从哪里来的?所以无数的问题到最后归纳就这三大问题。在佛法里面对这三个问题有三个专门名词叫「有情世间」,有情世间就是有生命的;「器世间」,那就讲的虚空法界宇宙;第三个叫「智正觉世间」,这就讲诸佛菩萨世出世间的神圣。佛教经典里头有很详细的解答,有很详细的说明。

  我们学佛学什么?刚才讲佛是觉悟,觉的是什么?把这些问题统统搞清楚、统统搞明白了。换句话说,佛菩萨是个明白人,凡夫是个胡涂人,对于这些道理现象都一无所知。所以学佛是学觉悟,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而已。这个问题太大了,我们真有能力把它搞清楚、搞明白吗?这个佛在经典里面跟我们说的这个答案是肯定的,确确实实在我们一生当中,能把这些道理与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所以诸位一定要清楚,学佛是学智慧,学至高圆满的智慧,彻底了解宇宙人生的道理与事实真相,那个时候我们过的生活就是大自在、大圆满,真善美慧的人生。所以这一门学问是很深很大的学问。

  过去在民国十二年,这是公元多少年你们大家去算算看,十二年大概是一九二○年代。中国有一位佛学大师,他是位在家居士,欧阳竟无先生,曾经在第四中山大学作过一次讲演。这第四中山大学就是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我去参观过。他的讲题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他的学生王恩洋居士给他做记录,把他的讲演整理出来印成小册子。我是在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看到这部小册子,我看了之后也非常惊讶,他说的确实有道理。所以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对于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我们学佛是接受释迦牟尼佛的教育。

  儒跟佛在教育理念上非常接近,相同的地方太多了。儒多半是讲纲领,佛再讲细目,所以这两个东西合起来看,对我们的受用实实在在是不可思议,无比的殊胜。我们学佛是学觉悟,我们学佛的希求是大圆满。这大圆满里面包括了三个,一个是圆满的智慧,无所不知;圆满的能力,无所不能;圆满的相好。学佛的希求(要求)不过是这三样东西,这三种圆满都可以证得。所以学佛确确实实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使人生真正幸福美满,真善美慧的人生。从哪里学起?

  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告诉韦提希夫人,韦提希夫人是我们大众的一个代表,就像《华严经》上善财童子是我们的代表。他告诉韦提希夫人的话非常重要,韦提希夫人非常向往西方极乐世界,怎样才能往生?佛法里面讲往生,现在我们讲移民,西方极乐世界好,我们怎样移民去?这对我们修净土的同学来说,这个问题多么重要,可以说没有任何问题比这个更重要。世尊没有教给她往生方法之前,先说了三桩事情,就是「净业三福」。佛告诉我们学佛,学佛的基础,根本的根本就是这三条。

  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第一条;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三条说完了,后面又说了一句话,这句话重要,他说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一句的开示是非常的谨严。三世是讲的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一切众生修行证果成佛决定不是一个法门,就像四弘誓愿里面讲的法门无量,每一个法门都能成佛。所以佛在《金刚经》上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任何一个法门都能够成佛,但是任何一个法门都要以「三福」为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你就不能成就了。正如同我们盖房子,我们走到马路上看到许许多多不同的形式的房屋,这个房屋盖的大小不一样,高低不一样,形式不一样,千差万别。但是都是建筑在同样的基础上,我们讲地基。基础建的那是一样的,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换句话说,佛教导我们无论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不管你学哪个宗派,学哪个法门,都要以这个为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你学佛就功夫不得力。何以不得力?头一个你烦恼没有减少,我们不要说断,烦恼没有减少,智慧没有增长,你的命运没有转过来。我想我们有不少同修常常去算命、去看相,你的命相没有转过来,这是你学佛功夫不得力。如果功夫得力了,完全转过来,肯定是烦恼轻智慧长,你的命运不再受命运主宰了,自己可以主宰,你才能得自在。那要想想为什么功夫不得力?这个基础疏忽掉了。

  世出世间大圣大贤的教诲,不但是孔子、释迦牟尼佛,几乎这个世间所有宗教的创始人,这些贤圣没有一个不是教我们从「孝亲尊师」奠定基础。在家要做好儿女,在学校是好学生,有这个条件才能够谈得上学习,尤其是学佛。所以三福里头头一条「孝养父母」,诸佛国土决定没有一个是不孝父母的佛菩萨,没有的;不孝父母的阿罗汉也没有的。再跟诸位说,不孝父母的比丘、比丘尼没有,不孝父母的优婆塞、优婆夷也没有。

  也许你会问:我看到很多优婆塞、优婆夷不孝顺父母,也看到很多出家人不孝顺父母,法师,你讲这个话有问题。我讲的话没有问题,那个不孝顺父母的优婆塞、优婆夷,是假的不是真的;不孝顺父母的出家人比丘、比丘尼,那也是假的,冒充的,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肯定他的基础建立在净业三福。学佛从哪里学起?从净业三福学起。我们想想,我们在座的同学们,几个人在净业三福上下了功夫?儒家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佛法也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所以「孝」这个字是儒学的总纲领,也是佛法的总纲领。

  中国的文字在整个世界上任何国家民族都找不到,这种文字是智能的符号,让你看到这个符号,你就能领悟到这里头的道理。这个文字的发明是中国过去老祖宗真实的智慧。你看「孝」这个字,这个字在六书里面是会意,上面是个「老」,下面是个「子」,你想想看这里头含的什么意思?老是上一代,子是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不能分开,分开了,就不孝了。现在人讲有代沟,有代沟就不孝了,孝就没有了。所以在过去,古老的中国是大家庭,我们能看到这三代同堂很平常,四代同堂、五代同堂,那是真正的人生,真正的幸福,真正的美满。治家跟治国没有两样,你能治家就能够治国,所以国跟家常常连起来讲的国家、家国。从这个字我们能体会到,我们上一辈,上一辈还有上一辈,过去无始;下一辈还有下一辈,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个生命体,这是孝的含义。

  所以中国人祭祖宗,外国人看了,他没有办法理解:祖宗?你说几百年的祖宗,几千年的祖宗,你根本就跟他就没有见过面,你为什么要纪念他?你为什么祭祀他?他不懂得「孝」这个字的道理。如果懂得这个道理,真的是这个字展开来尽虚空遍法界,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法身,你还有什么分别?如果还分自分他,还有门户之见,那叫大不孝!我们怎么能成佛?就是怎么能成就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相?这一开头就教我们这个。

  孝养不容易,不仅是要对父母照顾物质的供养(物质生活的供养),精神生活供养比物质供养还要重要,养父母的心,养父母之志。我们有没有把这桩事情常常放在心上?父母在,我们时时刻刻不忘,不忘照顾父母;父母不在了,常常思念父母对我们的期望。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想一想,父母要是知道了,他会不会生欢喜心?他同不同意我们这样的想、这样的做?假如这个事情是不善的,对社会、对众生是不利的,我们就想到父母肯定不同意、不赞成,这个事情就不能做。哪一个做父母的人不希望自己的儿孙在这个社会建功立业,光耀门楣,光宗耀祖。天下父母心,我们能体会到吗?我们能想得到吗?这些事,我们限于时间不能跟诸位细说。

  所以我教同学,特别是在最近,我们在澳洲建立一个净宗学院。往年我自己没有道场,我对大家只是劝告没有要求;我对我自己要求,我不要求别人。现在有个学院了,有一些同学跟着我学,我就提出要求了,要求要把净业三福这三条十一句,希望在两年当中要落实、要做到。我们学佛有了基础,然后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我相信你会有进步的,你会有可观的成绩拿出来。如果没有这个基础,你学二十年、二百年也是枉然;可以说你学得再勤快、再认真、再努力,不过是学一点记问之学。儒家说得好,「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我们今天学一样就要做到一样。

  孝亲尊师是圣贤教育的起步,什么人教?在家里父母教!做父母不容易,小孩生下来,张开眼睛天天看着父母,父母就是他的榜样。千万不要以为小孩还很小不懂事,要知道正是他不懂事的时候,那个印象叫先入为主。所以你要养一个好的儿女,你要对他负责任,在儿女面前一定要端庄,要知道一举一动、一言一笑都是他的榜样,都是他的模范。现在人疏忽了,完全不懂,更不必去谈胎教了。

  我今天要求同学这两句经文「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落实在《弟子规》。《弟子规》是中国过去教童蒙的,大概是五、六岁的小朋友,刚刚启蒙学的东西。学什么?学怎样做一个好儿女,怎样做一个好学生。做好儿女、做好学生的标准就在《弟子规》,不能不认真努力学习。怎么个学法?我现在教同学一天学一句,大概有半年的时间,你就全部学会了。必须要要求自己做到,这实在是一桩难事,难在哪里?难在我们已经长了这么大,大概都是三十岁左右的人,这三十多年来都受的是不善的习惯熏习,已经养成不良的习惯,现在要把这个习惯改过来当然是有难度。但是不是不能改,只要自己有决心、有智慧,你认识得很清楚;我要舍弃六道轮回,我要学习诸佛菩萨。

  我们这些习气,烦恼习气,自私自利、贪瞋痴慢、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这是轮回业。如果不把轮回业放下,你怎么能脱离轮回?你怎么能了生死?一定要放下,要彻底放下。放下之后,有大乐,有大自在,这个快乐自在你们没法子体会。为什么?你没有去做,你没有尝到,你要真干,你才能体会得到。

  我自己学佛,实实在在说,我的本钱就是在家里是好子弟,在学校是好学生,我就这么个底子,其它的什么都没有。因为能做好学生,对老师的教诲我能够认真奉行,所以老师肯教我,欢喜教我,教导我的我都能做到。章嘉大师教我看破放下,他给我六年时间专修「看得破,放得下」。他说:我教你六个字,你去做六年。我就真干六年。什么叫看破?看破是对于一切人事物明了,清楚明白。放下?是放下烦恼、放下习气,在佛法里面讲,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要真干才行。

  首先从生活上着手,不再贪图名闻利养,不再贪图物质生活。我们学佛,常常想到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王子出身,他能够把富贵舍弃去出家,过什么样的生活?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过这个生活。这叫真正把荣华富贵,世间种种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享受真放下了,他得自在,得大自在,他得大圆满、得大解脱。我怎么知道?我向他学,我学得还不到家。他一天吃一餐他去托钵,我一天吃一餐不需要托钵,这就是我比他好像福报还要大一点。但是这个一天吃一餐确实是自在,吃饭很麻烦的,少一餐少多少事情,我多了多少时间。

  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他老人家三十多岁学佛,学佛之后,他一天吃一餐,差不多吃了五十多年。我跟他学的时候,我也要学到这一招。开始学的时候是有一点困难,困难要克服,你才会得自在。这个问题是个心理上的问题,我吃一餐吃到第八个月,我才告诉老师,我说:我现在学你,我一天也吃一餐了。他说:多久了?我说:八个月了。他说:你感觉得身体精神有没有什么两样?我说:没有两样,一切都很正常。他桌子拍下去:你这一生永远这样下去,一生不求人。中国古人常讲「人到无求品自高」,无求于人,我们教别人,人家容易接受、容易相信。处处求人,你来了,说话说得再好听,这个人有企图,不怀好意,别人对你有戒心。什么企图都没有。

  一般人怕的是什么?怕的营养不够,尤其是素食吃得非常简单。殊不知我们一个人身体是个机器,这个机器要照中国《内经》所讲的,那中国的医学,《黄帝内经?灵枢》所说的,这个机器你要能够正常的保养它,至少可以用两百年,也就是说人的正常寿命是两百岁。你活不到两百岁,你把你这个机器糟蹋掉了,你不会保养。确实是这个样子。饮食是能量的补充,使这个机器运作。能量消耗,诸位要晓得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想上。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这个不得了,你的消耗量很大,你要大量补充,一天三餐还不够,还要吃几道点心,你要补充不上,你的身体就没有法子运作了。释迦牟尼佛何以一天一餐就够了?他没有妄想,劳心劳力消耗量都少,都消耗不了好多。所以我现在一天、两天不吃东西很正常,不会感觉得饿,很正常。跟大家在一起,我陪陪你们也不妨碍,都自在。

  所以养生之道,我们佛家讲得非常高明,你看佛家用的这个标志mark用法轮。法轮是圆,圆真的是圆满,真的是圆融,圆的心是静的,不但是静的,而且是空的,不可得。所以养心要静,养心要空,心要空,心里头不能有东西,你的心健康;身,身是圆周,那个圆要动,圆不动就变成死东西了。身要动,心要静。身为一切众生服务,不为自己,为自己你就起了我执,《金刚经》上讲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统统都生起来了,那个麻烦就大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身体是个工具,这个工具干什么用的?为一切众生服务,为一切众生造福,不是为自己。也许有人说:为众生不为自己,我为什么要这样做?给你讲老实话,为众生才是真正为自己,为自己是真正害自己。

  我们养这个身体,养身体不是为自己,健康的身体是为众生多做一点工作。一切为众生,为众生就是为佛法,为众生、为佛法才是真正为自己,自他是一不是二。前面跟诸位说过虚空法界剎土众生是自己,虚空法界是自己的心,剎土众生是自己的身,自他是一不是二,大乘佛法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中国人常说「量大福大」,你看哪一个人福报能比得上佛?佛的心「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他的量最大、福最大,我们要学大心量,要能够包容虚空法界剎土众生,这才是真正跟释迦牟尼佛学,要学得像。

  观念上转变过来了,一定要落实到生活。所以我们处事待人接物,我们看所有一切众生是自己一家人,人与人要互相尊敬,宇宙原本就是个多元的,决定不能分。这些年来,我们有机会跟许许多多宗教接触,也有密切的往来,我跟所有的宗教处得都非常好,为什么?我尊敬他。我到基督教堂我拜耶稣,我到伊斯兰的教堂我敬真主,我到印度教堂我顶礼大梵天王(他们的神是大梵天)。有很多佛教徒就来问我,他说:法师,你到他那里为什么要去跪拜?他们都感觉到非常惊讶!那些教徒看到我这样行动都能接受、都欢喜,为什么?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佛教的法师到我们这里还拜我们的神。

  我跟我们同学们解释:我拜的是佛陀。他说:那不是耶稣,怎么是佛陀?我说:你们不是天天念《普门品》,那白念了!《普门品》里头不是说「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要是换句话说,应以耶稣身而得度者,他不就现耶稣身而为说法吗?耶稣明明是佛的化身!真主也是佛的化身,所有宗教的神圣都是佛菩萨的化身,你打开《华严经》你就看到了,全是佛菩萨,你怎么能分?你要分,你就没有看破。为什么?你不认识,佛菩萨变一个脸你就不认识了。

  前天我在吉隆坡丹斯里李金友居士那个地方看到表演「变脸」,那就是的!佛菩萨很会变脸,变各式各样不同宗教的神圣之脸,全是一个人。我懂得、我明白,他不明白,我要带头去做。对他们来讲,我跟基督徒讲,我这样讲他们不服;换句话讲,释迦牟尼佛是耶稣的化身!他高兴了,他非常高兴。跟穆斯林讲:佛祖菩萨都是真主的化身。他怎么不高兴?皆大欢喜!所以希望我们同学们要有真智慧,放下分别执着,分别是尘沙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见思烦恼不断,不能够超越轮回,尘沙烦恼不断,不能超越十法界,必须要把分别执着放下。

  宇宙是一家人,不要再分彼此,一定要叫大家都欢喜。「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句话你们在经文里读过,你会不会用?要会用才行。读了这个经文,实际生活上用不上,那你不叫白读了!这个不是佛的意思。你背得再熟,讲得再好,佛菩萨也是摇头叹气,你没有学到,学了要会用。

  所以我常常比喻,我们不同的宗派、不同的寺院庵堂都是佛弟子,如果说「我是真的,你是假的」、「我是正,你是邪」,这个过失非常之重,《瑜伽菩萨戒经》里面的重戒就是自赞毁他,你犯了重戒。我学净土赞叹我净土好,禅宗不好、密宗不好;我学大乘,小乘不好。小乘、禅宗是不是释迦牟尼佛传的?你说它不好,是不是毁谤释迦牟尼佛?你已经在谤佛、谤法、谤僧,你已经造了阿鼻地狱的罪业,你还自以为修行不错,自以为将来还能够成佛作主,全都错了。这些实实在在讲,平常没有人给你讲,自己读的经太少,对于经的义理没有能够深入,造成这些误会,不能不知道。

  所以这个三福,我把第一条前面两句落实在《弟子规》,后面两句「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落实在《十善业道经》。《十善业道经》我们也详细讲过一遍,大家要认真学。《弟子规》、《十善业道》落实了,这三福第一条你有了。展开经卷看到经上讲「善男子,善女人」,你才有份!否则的话,那个「善男子,善女人」你没有份,你在外,你想想看多难过!那这个《弟子规》跟《十善业道》不能不学,这个还不是正式的佛弟子,世间善人。

  第二条这才学佛、入门了,「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佛弟子的条件是什么?世间的善人。世间不善人都不能做佛弟子,所以头一个要把你变成世间善人,然后你才能正式接受佛法的教学。因此这一条,在家的优婆夷、优婆塞要落实在《五戒经》、《菩萨戒经》;出家的同学要落实在《沙弥律仪》,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如果你做不到,你自己要清楚必定堕地狱,为什么?你穿上这个衣服,你冒充佛弟子,破坏佛的形象。破坏佛的形象这个罪跟破和合僧是相同的,破和合僧堕阿鼻地狱,你破坏佛教形象,你不堕地狱,谁堕地狱!

  所以戒律最重要。佛教化众生,《大藏经》的编排就是经律论三藏,三藏是以戒为基础,没有戒哪来的定?所以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一定要记住。如果把戒律疏忽掉了,你走的是地狱道,不是佛道,你来生人天都得不到,饿鬼畜生都得不到,肯定是地狱道。所以这个衣服不好穿,自己一定要小心、要谨慎。你们跟我,我都跟你讲清楚了,将来你们堕阿鼻地狱不会怪我,「法师曾经说过,我没有听」,我没有责任;我如果不说,我对不起你,我有责任,「当时法师为什么不教我?害得我堕地狱」,那我就有罪了。我都讲清楚、讲明白了,责任你们自己承当,个人要负因果责任。

  在家、出家要重视戒律,离开戒律就不是佛弟子。儒家讲礼,离开礼教,儒就没有了;离开戒律,佛就没有了。我们今天要恢复儒、恢复佛从哪里做起?从礼、从戒,从这上面做起。我们不要求别人,要求自己,先求自度,自度就是度他,你做出一个好的榜样,自自然然能影响别人。你影响一个人,你就度了一个人,影响两个人就度两个人,影响不了是自己没有诚意,自己没有认真去做,真诚去做一定会起影响的作用。所以第二条(三福的第二条)落实在净戒之中,清净持戒。

  第三条,「发菩提心」,菩提是梵语,翻译中国意思是觉悟,一定要有觉悟的心,实在讲就是三皈的落实。一切时、一切处决定不迷惑,决定不受外面的诱惑,不受环境的影响,你就叫得三昧了;念佛人来讲,你的功夫成片。要怎样才能够不受外界的影响诱惑?初学同学一定要懂得避免接触。我这么多年来,你看我生活得很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17-6-18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活得很自在。我跟诸位说,世间事我什么都不晓得,我从来不看报纸,也不看电视,与媒体完全脱节了,我不晓得今天是几月几日、是几点钟?我从来不戴表的,没有了,心才清净!天下太平,天天天下太平。

  所以人为什么不老?年月日没有了,时间没有了,他就不老了!你们有年月日,你们有时间,一年一年会老,我没有了。所以这些东西尽量避免,我们要看什么?看佛经、看儒书、看圣贤书决定有好处,我们天天跟圣贤人在一起,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不要跟世间人在一起,现在世间人,好人少,妖魔鬼怪多,很可怕!这就是少,清净。

  古时候儒跟佛的教学都一样,寺院、学校(从前学校叫书院)都是建立在深山人迹罕至之处,原因就是跟社会隔离,让你在这个里面得清净心,身心清净修养你自己。现在我们没有这个福报,为什么?古时候那些寺院丛林现在都修了马路上去,还有缆车上去,观光游览的客人一天到晚络绎不绝,清净庄严的道场被破坏掉了,现在没有地方修行。

  所以我在澳洲,我找到一个小城(小城市)在山上,很多人问我(不只一个):法师,你为什么选择在这个地方?实在讲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现在人都不知道,这个小城只有八万人,在山上,没有娱乐的场所。小城的人,生活非常朴实,他们早晨三、四点钟起床,晚上八点钟睡觉,商店大概都十点钟开门,下午五点钟就关门了,街上人迹都没有了,清净!我选的这个地方。如果那个地方热闹场所多,游乐场所多,我们这些年轻修行人就会受干扰,你那个心不定常常去逛一下,要知道那个地方去逛一次,一个星期都恢复不过来,你说多痛苦,你怎么会成就?所以道场不能不选择。

  实在讲,我们可以选择更好的环境。但是我们居住在外国,我们有许许多多地方不太方便,还是离不开物质生活,所以不得已选择在这个小城,绝对不选择在大都会。大都会里头修行太难太难,那个妖魔鬼怪天天给你二十四小时招手,你能不动心,不是容易事情。

  觉心就是一切时、一切处有高度的警觉,我们才能够保护自己,才能成就自己,这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也就是中国人常讲的「立志」,非常重要。现在世间灾难很多,我们自己要想一想,我生在这个时代,我是来接受这个灾难的,跟这个灾难同归于尽的?还是来拯救这个灾难的?这桩事情就在自己一念之间,你一个念头错了,你这一生来是受果报的。佛在经上讲得很好,人生酬业。人生在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酬偿你过去生中所造的业报。过去生中修福,你这一生来享福的;过去生中造恶,你这一生是来受罪的。人生酬业,这是讲一般众生。

  如果你有缘,你有善根有福德接触到圣贤的教诲,你可以改变。佛家不是宿命论,命运是操作在自己的手中,我们可以改造命运,我们可以作圣、作贤。所以立志要作圣贤人,这个就是佛家的发菩提心,我们一定要发心、要立志,要作佛、要作菩萨,这就对了。为什么我们今天的心还是浮动的?常常被外面影响?被外面牵着走?你志没有立,你没有坚定的志愿。果然有坚定志愿,不会受动摇,你这一生当中肯定有成就。

  「深信因果」,深信因果这一句话的意思很深很深。首先,一定要深深相信:善因一定有善果,恶因决定有恶报。世出世间实在讲,讲穿了就是一个因缘果报,连佛法也不例外,佛法也是因缘生。

  佛家也常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何以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有三个性质不空,第一个是「转变不空」,因会变成果,果又会变成因。拿植物来比喻,桃,桃核是因,种在地上它会长成桃树,长成树之后又结成桃了,那个因就又变成果了,这是因果转变不空,这是一个特性。第二个特性?「因果循环不空」,因果永远在循环,六道轮回就是这样形成的,我们要看清楚。所以从它的转变,从它的相续,第三个是「因果相续不空」。所以说因果不空讲这三个性质。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真的是胆大妄为敢造恶业,果报现前后悔莫及了;菩萨聪明,知道那个恶的果不好受,起心动念这是因,他在这里做功夫,要学。学佛,佛的心纯净纯善,没有一丝毫不净不善。你看佛在《十善业道经》告诉龙王,龙王是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的代表。告诉龙王,就是告诉我们大家,「菩萨有一法(有一个方法),能离一切世间苦」,我看到这句经文眼睛都张大了,这个太难得了,有一个方法能够脱离一切世间苦,这一切世间苦是讲的九法界,这个太重要了!

  这个法是什么法?佛说「昼夜常念善法」,心善;「思惟善法」,你的思想善;「观察善法」,你的行为善;「念念令诸善法增长」,善法天天增长,「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你看看,这样就能够离一切世间苦。佛说得清楚、说得明白,简单扼要,我们要记住。为什么不做善人?我们修净土、修净业,为什么不修清净?所以我们的心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不容毫分不净夹杂,我们要修的是纯善纯净,这个样子,你很快就能够把你自性里面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就恢复了。

  所以有很多人见到我都问我:法师,你是怎么保养的?我今天把保养的方法传授给你们了,只要你们肯做,你们大家一定比我更有智慧、更有能力,相貌更好,完全在落实。我二十六岁学佛,大概十年命运才转过来,跟那个了凡先生差不多。了凡先生转命运也是最初是修十年,没有十年功夫不行,这个十年是基础教育。十年过后,你就会得自在,你就会得欢喜,真的烦恼轻、智慧长,深信因果。

  深信因果里面还有一层很深的意义,那就是佛在经上常常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心想事成」这个话也是真的,不是假的,真的是心想事成。现在这个世间,人心想的错误,为什么?天天在想第三次世界大战,天天在想灾难,所以战争、灾难都来了。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希望我们的同学从今天起把念头转过来,救自己、救社会、救这个世界苦难众生、救这个劫难。我们从今之后,不想战争、不想灾难,天天想佛菩萨,天天想十善业道、想善,天天想清净、想觉正净。你只要把这个念头转过来,那个境界就会转,境随心转,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我在新加坡,前年有一位天主教神学院的一位高级的神职人员,我听人家告诉我的,他说:一九九九年、两千年明明是有很大的灾难,为什么这个灾难没有了?他疑惑这个灾难延缓推迟了,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外国许许多多古老的预言都讲一九九九、两千年是世界末日,所以在这个时间当中,全世界的宗教徒都祈求和平,都虔诚祷告,产生很大的力量,把这个灾难(虽然没有化解)延缓了。可是这两年麻烦大了,大家认为这个灾难没有了,九九年过去了,两千年过去了,两千零一年也过去了,大概没事了,这些古老的预言都是假的、都是骗人的,不是真的,胡思乱想又来了!这一来了,灾难就马上又现前了,不得了!这里头有很深很大的道理,我们要懂。

  希望全世界的人不要想战争、不要想灾难、不要想世界末日,这个劫难就能够化解。但是要人去劝,还得人相信才行,不相信那就没有法子了。佛法里面常说共业里头有不共业,我们学佛的同修要做一个带头人,带什么头?消除世间劫难,化解世界末日。这在理论上是有根据的,佛经里头讲得很明白、很清楚,宇宙生命这个神圣一切的起源,《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释迦牟尼佛两句话就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又常常给我们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如果你真的懂得、你真的会用,这个功德利益太大了。

  人不要想老,你就不会老,为什么会老?天天在家里想老,想老他就老了。这个事是真的,不是假的。我有不少的同学,过去同事朋友,他在有工作的时候他什么都忘掉,每天忙着工作,到一退休的时候,工作没有了,年龄到了,老了、退休了,退休之后两年没有见面,偶尔一见面,我一看他至少衰老了十几年,什么原因?他退休之后没有事情做了,天天在家里想:我老了,我老了。果然就老了,老化得好快!随着老他就想到病,没有病想出许多病出来,这一检查果然什么毛病都生。所以从哪来的?老、病、死都是从想来的。你要不想,跟你说人不会老、不会生病、也不会死。

  现代的医学也发现心理健康非常重要,所以医生给病人治病,我早年在美国,有一次我感冒去看医生,我就跟医生讲,我说:病人的病治好,不是你治好的。他瞪着眼睛,他说什么?病人对医生有信心,医生对病人有信心,是信心治好了病人,你同不同意?他想了半天点头有道理,信心。再高明的大夫,你对他没有信心,他给你开的药方治不了你的病。你才晓得,这个在佛法讲什么?缘。什么叫缘?信心是缘。你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那最糟糕了,佛都帮不上忙。所以首先自己对自己要建立信心,要建立「净业三福」,要在这上奠定根基,然后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不难有成就,这都是跟你讲因果的关系,深信因果。

  接着佛教导我们「读诵大乘」,这就是天天要读经。天天要读经,你所修学的经典非常重要,一天不读经,一天跟佛远离了。你必须要知道,你要是离开佛菩萨,你必定跟妖魔鬼怪接触,哪些是妖魔鬼怪?增长你的贪瞋痴的。帮助你造作恶业的,那都是妖魔鬼怪;劝你到游乐场所的,那是妖魔鬼怪;劝你吃喝玩乐的,那都是妖魔鬼怪。你要认识他,不能上他的当。所以天天读诵大乘,这一点非常重要。

  中国古时候读书人常讲「三日不读圣贤书,面目可憎」,那是从前那个时代,还能够保持三天的时间。现在不行了,现在一天都保不住了,天天要读圣贤书,一天不读圣贤书,你就变成妖魔鬼怪了。读圣贤书能够契入圣贤的境界,你才能够享受到真正的乐趣,契入圣贤的境界跟世间人相处没有妨碍,正是《华严》里面所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那你就得大自在了。跟世间人相处什么样叫做无碍?决定不受他影响,决定不受他诱惑,我们还有能力帮助他,影响他,劝导他回头是岸。

  佛陀的教育是神圣智慧的教育,所以我们不能够只顾自己不顾别人,那是错误的。所以最后一句「劝进行者」,那就是帮助别人要劝导别人,自行化他。劝导别人要有智慧,要有高度的艺术,我们今天讲的技巧、艺术,这些东西全都在经典里,你不在经典里,你学不到。我们知道现在这个世间,无论是哪一个行业,哪一阶的人物,每天都遭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这些难题愈来愈多,真的是叫焦头烂额,我们看到可怜,这佛经里面常讲「可怜悯者」。其实这些问题解决的方法都在经论里头,可惜他不读经,他要读经没有一样不能解决,而且轻而易举问题就解决了,不是难事。

  这么好的学问,这样好的教学,为什么不肯去学?为什么不肯去发扬光大?这是非常遗憾的一桩事情。所以希望同学们你们有缘(我们在座同学大家都有缘分),既有缘要认真努力修学,我们到这个世间来要立志,要发愿帮助这个世间苦难众生,平平安安度过这个劫难,我们这一生就没有白来了。一定要有这个志向,要认真努力的学习。《金刚经》上佛教导我们「深解义趣」,一切经论,我常说它的义理是深广无尽,我们尽一生的力量也只能够理解少分而已。但是这个少分就能够帮助我们在一生当中得到很大的幸福美满,往后还要不断的努力。佛法的修学生生世世,不是这一生。

  我们在经教里常常看到成佛要经历无量劫,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可见得经文字字句句都是无量义。懂得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修学就不会得少为足,你才能真正勇猛精进,知道自己所学的不够,才能够继续不断的去努力。在日常生活当中,最重要的是要把佛在经典上的教诲要落实,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古德常说「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你才晓得圣人的教诲无不重视在实行。

  讲到行,这个《戒经》就是属于行经,经典有四大类,教、理、行、果,着重在行,行才能得果。所谓修行,「修」是修改,是修正;「行」是行为。我们起心动念,心理的行为;我们的言语,口业的行为;我们身体的造作是身的行为。行为再多,佛用身、口、意全部把它包括了,这是三个大纲领。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语行为有错误,把错误修正过来、修改过来,这叫做修行。所以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修行不是每天敲着木鱼念经,每天在佛像面前磕大头,不是这个。是在起心动念,是在言语造作,我们面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在这个地方修行。

  至于早晚的课诵,祖师为我们制定的,制定的用意非常好,早课是教导我们温故知新,记住佛陀的教诲,希望今天一天对一切人、事、物不要违犯,早课是这个意思。晚课是反省、是忏悔、是改过,晚课,想一想今天佛教导我们的,我们做到没有?佛教给我们不许做的,我们有没有违犯?这是晚课。真正这样做早晚课,这早晚课有功德。功是你有功夫,德就是你的智慧德行不断在增长,早晚课要这样做法。绝对不是只有形式没有实质,每天早晨在佛菩萨面前念几卷经,磕几个头,供一点供品,求佛菩萨保佑。佛菩萨不会保佑,为什么?你起心动念是个恶念,你是巴结佛菩萨、谄媚佛菩萨、欺骗佛菩萨,早晨骗他一次,晚上又骗他一次,他还会保佑你?哪有这种道理!没有这个道理。所以一定要懂得早晚课真正的用意,要依教奉行,不能搞错。搞错了,你在那里造罪业。处事待人接物要遵奉佛陀的教导。

  佛教菩萨很简单,一点都不啰嗦,教菩萨修行的六度,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圆满,波罗蜜是圆满的意思,六种圆满。第一个教我们是「布施」,这个意思非常的深广,布施就是放下,它对治的悭贪。所以众生病很多,病很多归纳为六大类,佛开出这六个处方治病的,布施是治我们悭贪的,什么时候我们悭贪断掉了,布施就圆满了,断我们的悭贪,悭吝贪欲无始劫以来的烦恼,根本烦恼!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持戒」,持戒引伸的意思就是守法,国家的法律,还有不成文的一些道德风俗观念统统要遵守,所以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持戒是守法。守法你看对象是恶业,不造恶业。「忍辱」是对瞋恚的,对治瞋恚的。「精进」是对治懈怠的。「禅定」是对治散乱的。「般若」是对治愚痴的。

  佛把众生的病归纳这六大类,开出这个方子是治我们病的,咱们的病好了,佛法也没有了。所以「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有病就需要法,没有病,法就不要了。没有病再要法,那又变成病。这些大道理,经典里面说得很多、很详细,希望同修们深入经藏好好的修学。明天晚上我们再见,明天我要多说一些「如何把佛法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谢谢大家,谢谢。


三福六和  (第二集)  2002/2/24  马六甲培风中学  档名:21-153-0002

  尊敬的沈老先生,尊敬的主办单位的诸位大德,诸位法师,诸位同学:

  今天晚上我们要接着昨天「三福六和」这个讲题。三福是我们学佛的根底,决定不能够轻易的看过。我们这一生的修学能不能有成就,完全看这个基础坚不坚固。如果这个基础打得好,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在这一生当中都能有成就。成就的大小完全看个人的努力,佛法讲的精进。

  今天晚上我跟诸位说「六和敬」,三福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就是六和。佛法的修学从什么地方看你的成绩?就在六和敬。「六和敬」,诸位要细细的看这个名称,六,是数目字,是六条;和,和睦相处;这里头还有个敬,敬就是彼此互相尊敬。和里面如果没有敬,那只有形式,没有实质;如果有实质的敬,没有外表的和,也不能够圆满。所以和与敬表里一致,这是圣人教导我们的。和、敬,实在讲就是性德的流露,凡夫跟佛的差别就在此地。所以我们要学佛,要学和、要学敬。

  即使世出世间法没有不重视和的,你看看儒家所说的「礼之用,和为贵」,古时候这些帝王都是有真实智慧、有德行,为天下人民服务,真正做到了他本分责任的三个字,君、亲、师。从前从天子到地方上的政务官,我们今天讲的政务官,我们世俗称他为父母官,民之父母。现在民主社会不一样了,现在做官的人是人民的公仆。我们从这些地方细心观察,这个仆人照顾我们哪有父母周到?还是父母好。所以往年,有一次我跟演培法师在一起,演培法师就问我:净公上人,你是赞成君主,还是赞成民主?我说:我赞成君主,我欢喜君主。他说:你的思想落伍了,跟不上时代。我告诉他:我根本就没有落伍。我哪里会落伍?落伍才会落伍,我没落伍。

  君主的好处多,多过民主,我们要很冷静细心去观察。君主时代如果不负责任,他的政权很容易被别人夺去了,他的结果是国破家亡。所以古时候的君主每一天无不是战战兢兢小心谨慎,所以他能够传国几十代,能够享国两、三百年,从这些地方我们就能够体会到君主的优点。民主演变到今天几乎是不负责任,人民痛苦,他的任期很短,他没有长远的眼光,这是一桩很遗憾的事情。

  君主治国讲「和」,你们如果有机会到中国去旅游,到北京一定会看看故宫,故宫是元、明、清三代大约有七百多年的都城(帝王居住的所在)。故宫里面有三个主要的建筑,中国民间称为金銮殿,皇帝开会的场所,国家重大典礼都在这个地方举行,那个殿叫金銮殿。我去看过了,它叫什么殿?叫太和殿。你从这个名称就想到它的用意、它的心量之大,太和。第二个殿堂(太和殿的后面)中和,最后一个殿堂保和。你看看三个殿都用「和」,太和、中和、保和,这个名称出自于中国的《易经》。我们就知道古圣先王以孝治天下,以和治天下,念念不忘与一切众生和平相处。他后世的子孙,如果代代都能遵守祖宗的成规,他的国不会灭亡。如果后世子孙不孝,不能够遵守祖宗的教诲,任意胡为,他的国家就会灭亡。诸位读中国历史,你看看中国古时候改朝换代,前因后果你就明白了。

  所以中国这个民族自古以来接受大圣大贤的教诲,可以说我们「尊道」,尊重道德,「贵和,重教」,重视教育。《礼记?学记》里面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建国君民」,建立一个国家领导人民,「教学为先」,把教育这个事情摆在第一位。过去社会没有现在这么复杂,政务比现在简单得多,宰相下面六个部,六部第一个部是礼部,礼部就是现在的教育部,把教育摆在第一位!这个制度可以说从汉武帝制定国家教育的政策、教育的方针,一直到满清都没有改变。我过去读书对这桩事情感觉到很奇怪,每一个朝代都有兴革,唯独教育这个宗旨方针,这两千多年来,无论是哪一个人主政都没有改变过,这是什么道理,我们有没有去想过?这不是小事,是大事!

  所以我常常跟同学们说,中国这个民族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这样漫长岁月当中,这个民族没有被毁灭,中国的文化没有被灭亡,什么原因?教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帝王带头,帝王你看「作之君」,君是国家领导人;「作之亲」,亲是全国人民的父母;「作之师」,是全国人民的导师。帝王的职责就是这三个字「君,亲,师」。这三个字他都能够落实,他做好了,这是好的帝王,博得千年万世人的尊敬。

  教育用什么方法?中国人确实有智慧,非常聪明,用祠堂来教孝,每一个姓氏都有自己的祠堂,现在在中国看不到了。在新加坡,我非常喜欢这个地方,这个古城我看到许许多多人家的祠堂,我看了欢喜,教孝!第二个,有孔庙,孔庙是教师道,奉事师长。你看看净业三福前面两句,「孝养父母」用祠堂来教,「奉事师长」用孔庙来教导。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中国自古以来很重视因果的教育,种善因得善果,种不善的因必定有不善的果报。那用什么来教?用城隍庙,城隍庙是因果教育,这个教育收的效果不可思议,决不在祠堂、孔庙之下。

  我在童年的时候,母亲常常带着我到城隍庙去烧香,那个时候不过是四、五岁。城隍庙里面地狱变相图,我们从小看了印象深刻,念头稍稍不正就会想到地狱变相图那些果报,自自然然就把恶念息掉了。这个影响,影响到一生一世,所以城隍庙对于社会的安定和谐、劝善规过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人不知道,以为这是迷信,很大很大的错误!这我常常跟人讲,维系中国的传统、中国的大道,就是这三个建设,祠堂,孔庙,城隍庙。这种设施在佛法里面讲善巧方便,用现代的话,高度的艺术,高度艺术的教学,从这些地方建立六和敬的基础。

  「见和同解」,六和敬有六条,这是头一条,用现代的话来说,建立共识。建立共识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对人、对事、对物,我们的想法,我们的看法,纵然不能达到一致,也得要把这个差距拉近,愈近愈好,才能够达到和睦相处的目标,才能够真正落实离苦得乐。古人懂得,知道怎样去做。现代人不懂,自以为聪明,制定许许多多的法律制度,我们仔细去观察,这些法律、这些制度带给社会,造成社会的纷争动乱,无有止境。今与古细细做个比较,我们很冷静的去观察,才能够真正有能力辨别是非利害得失,不至于盲从。

  共识非常有必要,儒跟佛都非常重视。建立共识最重要的是教育。教育从什么时候教起?古人是从胎教,母亲怀孕的那一天就开始教她还没有出生的儿女,小孩还没有出生怎么个教法?这个地方我们一般人不懂,圣人懂得。什么叫圣?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通达明了就称为圣人。所以我们可以说圣人是人世间真正有智慧、真正聪明的人。他们知道母亲怀孕的时候,起心动念、言语动作都能够影响胎儿。换句话说,在这个怀孕期间不正当的思想,像佛经里面所讲的不善,不能有毫分不善夹杂。不善的念头尚且没有,哪里会有不善的言语、不善的行为?你看看这样做,你才对得起你的儿女,你儿女一出生本性善良。你在这十个月怀胎当中帮助他,没有丝毫不善影响他,这才叫真正爱护儿女。现在人谁懂得这个道理?谁肯这样去做?

  小孩出生之后,做父母责任很重,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小孩的榜样。他眼睛睁开了,他就看大人,我们常讲的先入为主。所以父母在儿女面前要刻意做出纯善纯净的样子教孩童,这样才能够把他的根基打好,这是一个负责尽职的父母。成年之后,让他学习圣贤之道,学习的目的不是升官发财,跟现在人上学求学目的完全不相同,古人读书志在圣贤,说志在圣贤我们现在一般人听不懂,什么叫圣贤?圣贤有什么好处?我们得换句话说,志在圣贤就是志在真正明了宇宙人生真相,读书是为这个。果然能够明了宇宙人生真相,自然就能够改善自己的生活。

  我们要问:释迦牟尼佛的生活你愿不愿意过?我想你一听,摇头,每一天到外面托钵,树下一宿,你不愿意过这个生活。孔老夫子最得意的学生颜回,颜回的生活,你们愿不愿意过?「一箪食,一瓢饮」,几乎跟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这都是大圣大贤给我们做出的榜样。凡圣的差别,在一念之间觉与迷,凡夫迷而不觉,圣人觉而不迷。到觉而不迷的时候,无论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得大自在。释迦牟尼佛每天法喜充满,他多快乐!颜回,夫子赞叹他说「一箪食,一瓢饮」,这种生活要是别人去过,夫子讲「不堪其忧」,颜回「不改其乐」,他也是法喜充满。你们想一想这里面是什么味道?我们凡夫体会不到,为什么?不是他的境界,入他的境界,你才能尝到这个里面的法味。

  法味跟世味不一样,这个世间的味是五欲六尘之味,法味超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8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超越世味。所以我们如果不能提升自己的修养,提升自己的境界,诸佛菩萨他们得到的法味,人生至高无上的享受,我们没有法子体会得到。所以明了宇宙人生真相,那个见解当然相同了,见和同解才能做得圆满。这桩事情对我们来说是肯定做不到的。

  我们凡夫一般人要用什么方法来做到「见和同解」?圣人用的方法,教学。孔夫子说得很多,释迦牟尼佛说得更多,我们的修学无需要遍读经藏,不需要,学一门就好了,古人常讲:一门要是通了,门门都通了。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学佛也是如此,一部经通了,一切经都通了,因此「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就比什么都重要。

  「修行」这两个字要认识清楚,修是修正,行是行为。行为很多,释迦牟尼佛把它归纳为三大类:起心动念,这是心理的行为;言语,口的行为;身体动作,身的行为。行为再多,不出这三大类,这就好说话了,如果我们这个三大类的行为错了,你必须要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

  今天上午在此地做了一个皈依的仪式,同学们发心来求受三皈五戒,这就正式拜老师,拜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的老师,我们发心要做释迦牟尼佛的学生。释迦牟尼佛就把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传授给我们了,这叫「三皈传授」。「皈」是回归、回头,「依」是依靠,我们从错误回过头依靠正确的,这是皈依真正的意思。

  什么是错误?佛也举出纲领给我们说,迷惑颠倒是错误,觉悟是正确的。所以头一条就教我们从迷回归依靠觉,这就「皈依佛」。佛就是觉的意思,皈依佛就是皈依觉,觉而不迷,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遵守这个原则。我们学的是什么?学觉悟,我们要放下迷惑。「皈依法」,法是什么?法是正知正见,《法华经》上讲的佛之知见,把我们的邪知邪见放下了,我们要依靠正知正见。「皈依僧」,僧是清净的意思,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放下一切的染污,依清净心、依清净行,这叫皈依僧。僧还有一个意义就是六和敬,我们要远离不和,我们要依靠和,和为贵。

  你想想看一进佛门,佛就把修行的纲领传授给你,至于你用什么方法去修觉正净?方法太多了,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为什么佛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虽然不相同,我们所修所求的是相同,我们的方向目标,觉正净相同!佛门里头无论哪一个宗派,无论哪一个法门,给诸位说都是修觉正净,都是修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叫佛法。头一天就传授给你了。现在不但是在家同修,连出家同修都不例外,形式的三皈做了这个仪式,实质的三皈完全没有,佛法衰微原因在此地。我们的三皈都是有形式没有实质,这大错特错!

  我们再看儒家教学,是不是也像佛陀这样的大慈大悲,从第一天就把它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传授给我们?没错,儒跟佛同样的伟大,同样不可思议,儒也是头一天把它的修学总纲领、总原则传授给我们,它不叫皈依。从哪里看?我们从《三字经》上看,这本书在中国流传至少有一千五百年,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讲「人之初,性本善」。儒教的是什么?就是教的「本善」。教我们恢复本善,你看看这个意思跟佛讲的「觉正净」相不相同?这句话跟佛法里面讲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一个道理。

  但是现在我们都在搞六道轮回,把本善忘掉了,把本善迷失了,不是真的失掉,迷了。怎么迷的?底下几句讲得好,「性相近,习相远」,一切众生跟诸佛如来本性是相同的,本善是相同的,丝毫差别都没有,叫相近。习是习惯、习性,习性使我们与本性距离愈来愈远,我们迷在妄想分别执着当中,迷在名闻利养、迷在五欲六尘之中,这样把一真法界转变成六道三途。诸位一定要知道,六道三途本来没有,是我们自己变现的,真正叫做自作自受。儒也讲!

  现在圣人大慈大悲来建立教化,建立教化的用意在哪里?帮助我们回归到本善,帮助我们回归到觉正净,教育的目的在此。教育的方法,儒家也讲得简单明了,这《三字经》就是前面几句话非常重要,那个意思深广无尽。「苟不教,性乃迁」,教育重要,比什么都重要!「教之道,贵以专」,现在人提倡广学多闻,是没错,佛法四弘誓愿里头也是这样说法,「法门无量誓愿学」。但是学法门前面的一条「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不断,学法门没有好处,烦恼断了,学法门就有好处,所以一门深入。这个贵以专,专能帮助你断烦恼,你的心专一,你没有杂念、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你在这个里头可以得定,佛家讲三昧。

  定能开慧,慧开之后,才准许你广学多闻。慧没有开,你只能够专攻一门,在这一门里面成就戒定慧三学。这是古人教学的方法,不是释迦牟尼佛创下来,而是无量劫来佛佛相传。释迦牟尼佛没有创作、没有发明,跟孔老夫子一样,述而不作。过去一切诸佛、现在一切诸佛都是从这个原理原则修行证果的;我们如果不遵循,想自己另外创造一条方法,恐怕不能成就。所以真正想成就,唯一的依靠,还是老老实实乖乖的跟着古圣先贤走,没错。我跟诸位同学说,我今天这一点成就,就是老实跟着孔老夫子、跟着释迦牟尼佛走的。我也没有创造,我也没有发明,我什么都没有,就是听话。

  人最忌讳的自以为聪明,那就坏了,麻烦就大了。所以我们看到《华严经》,你看看末后「五十三参」,善财童子参访这五十三位善知识,这五十三位要用现代眼光来观察,就是我们现前的社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这五十三个人都是诸佛如来化身示现的,不是凡人。他所示现教导我们的都是自己谦虚,尊重别人。善财童子来参访,他给他开示,很谦虚的说:无量法门,我只知道一门,知道还不够深,别的善知识他们知道得多,他们知道的比我深,你可以到那一边去参学。各个都是自己谦虚尊重别人,我们应当要学习。

  现代人犯的大毛病都是自己赞叹自己,毁谤别人,只有自己,不能容人。我们晓得这是大病,必须要把它改正过来,一生永远谦虚。我们不要跟佛菩萨比,跟祖师大德比,我们感觉得差得太远了,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谦虚恭敬的心自然就生起来了,《书经》上讲「满招损,谦受益」。这两句话如果我们用它来观察这个世间,这个世间无论从事于哪一个行业,乃至于国家的领导人,谦一定受益,满一定招损,这两句话,真理!

  西方的教育理念思想跟我们中国人不同。过去我在美国住过十几年,也接触到那一边教育界的人士,我常常跟他们谈。西方人教育的理念是竞争,从小孩就培养他要竞争,这个观念不好。竞争再提升一层就是斗争,斗争再提升就是战争,战争到最后世界末日就光临。所以那个教育的理念是死路,终极的目标是世界毁灭。东方教育思想不一样,从小教小朋友忍让,你看从前小学课本里头还念孔融让梨,融四岁,懂得让。外国人没有这个思想。唯有忍让它是和平的,它是安定的,这是一条生路;竞争是死路,忍让是生路,我们要懂这个道理。

  所以六和敬头一条要建立共识,我们的共识一定要遵循圣贤人的教诲,要把经论上教导我们的大道理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见解,把经典里面的教训变成我们的思想行为、言语行为,我们就得受用。

  今天这个世界,是有史以来没有见过的动乱的局面。今天世界上大富大贵之人,身心都不安,他并不快乐,他过的生活非常痛苦,原因到底在哪里?所以到最近我才看到昆士兰大学提出和平与冲突问题的研究,这个理念非常好,希望从这个理念带给这个世间一线光明。总算是把这个社会的问题、根本发现了,问题发现了。问题的原因还没找到,如何对治也没有办法。

  我们净宗学会成立,提出修学五个科目,好记!五个科目第一个就是三福,第二个就是六和,第三个是三学,第四个是六度,第五个是普贤十愿。这大家好记,念念在心中,时时要落实,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不能够与这五个科目相违背。要把这五个科目做到,我们就是真正的佛弟子,真的像了凡先生所说的「灾消福来」。灾从哪里来的?灾是不善业感得的。福从哪里来的?善业感得来的。这五个科目善业纯善纯净。

  怎样是孝养父母、是奉事师长?我常说把「十善业道」做到,就是真正的孝亲尊师,你要做到。父母师长对我们的期望都是希望我们在这个社会上做一个好人、做一个贤人。我们果然做到,养父母之志、养老师之志,这才尽孝养之道。如果不能够落实,纵然天天学习,天天为别人讲解也没用处,你出不了三界、出不了六道。

  我们这个修学的功夫从哪里做起?今天我们讲冲突、讲和睦,基本的是家庭。夫妻冲突这个问题严重,不能看轻,这是根本。夫妻冲突,父子冲突,兄弟冲突,员工跟老板冲突,主管跟部属冲突,再扩大?族群跟族群的冲突,国家跟国家的冲突,这是从表面上看。如果更深入一层看,冲突的起因在哪里?真正的起因就是「习性」与「本性」的冲突,能看到这一层的人不多。所以圣人跟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圣人习性跟本性融合成一体,《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无碍就没有冲突了。凡人习性跟本性不兼容,产生了冲突,这个才是所有一切冲突的根本原因。

  圣人教导我们,你看儒教给我们从这里着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个四句就是解决本性跟习性的冲突。首先要能够离开五欲的诱惑,今天我们讲的情欲的诱惑。格物,格是格斗,物是物欲,你要跟物欲去战争,你要战胜它。如果你要是输给物欲了,你永远是五欲六尘的奴隶,你还有出头的日子吗?必定要战胜它,要把五欲六尘看轻,要把五欲六尘放下,格物。儒家这个说法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断烦恼。儒家讲格物,佛家讲断烦恼,致知,成就智慧,佛家讲的破所知障;格物是破烦恼障,致知是破所知障,名称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修行从这修起,从这下手。这个问题解决了,你意才诚,你的心才正。你这两个问题不能解决,你的真心不会现前,诚意是真心,不再用妄心。处事待人接物你用正心,不会有邪心,不是妄心,不是邪心,这就佛家讲的发菩提心。

  菩提心你为什么发不起来?你的烦恼障、所知障障碍了菩提心,你没有智慧。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觉,现代的社会,五欲六尘的诱惑力量太大、太大了,前所未有。透过网络、透过电视送到你家里来,你说可怕不可怕?聪明人、有智慧的人,你要懂得跟它隔绝。我没有家庭,一个人好办,我不看电视,我不听广播,我不看报纸。你有家庭麻烦了,你不看,你家里人要看,你怎么办?难,太难太难了!所以要有智慧,要有警觉,要有善巧方便,帮助你的家人远离一切不善的染污,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人与人的相处,佛教导我们一个原则非常好,这个原则:四摄法。这很多同修都知道。四摄法要用现代的话来说,这到底是什么法?现代人讲的人与人之间交际的方法,你就好懂。人与人之间关系最密切的夫妻,夫妻要懂得用四摄法,一定是白头偕老,一生和睦,决定不会有冲突,他不会用,他佛法学了不会用。用在家庭,家和万事兴;用在团体,这个团体兴旺;用在国家,国家一定是安定繁荣;用在世界,世界和平。交际法!我们学了,学了要会用,学了不会用,不是等于没学吗?把菩萨的六度,把六和敬怎么样落实?四摄是落实的方法。

  六和里头第二条,第二是「戒和同修」。这个戒和是守规矩、守法,家里面大众在一块生活也有规矩,不能不守规矩。第三「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利同均」,这是团体必须要遵守的。如果这个团体能够做到这个六条,这个团体就叫做僧团。

  「僧」,现在人看到这个字,听到这个名称就想到出家人,这是不懂得这个字的本意。这个字本来的意思是团体,什么团体?修六和敬的团体就叫做僧。如果不修六和敬就不能称为僧,所以僧底下常常加个团,团体,修六和敬的团体。你家庭,佛讲你家里四个人,四个人在一起共住都能够修六和敬,你的家庭就是僧团,不是单单指出家人。出家人在佛陀的时代,无论人数多少,肯定要遵守六和敬,但是一定要理解它并不限于出家人。

  六和、三福、六度怎样落实到家庭?你要用四摄法的方法,四摄是非常高明的接引众生的方法。佛法讲接引众生,现代人讲交际的方法,最高明的交际方法。四摄法头一条「布施」,诸位要懂得这个布施跟六度的布施意思不一样,这个布施是交际应酬里面的布施,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多送礼,多请客,跟人往来!太太跟先生要懂得这个道理,太太常常请先生,先生也常常请太太,时时刻刻不要忘记送一点小礼物,夫妻相敬如宾!

  你应当要知道,你们两个人的结合不要以为是小事,夫妻结合关系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你才晓得你的责任使命是多么重。如果夫妻不和,造成社会动乱,造成全世界的动乱,很多人不晓得这个道理。夫妻不和那个罪很重很重,不是关于两个人的事情。所以夫妇的结合不能够草率,男女找配偶一定要求志同道合,不能感情用事,感情用事造作的罪业太重太重。尤其结婚不久离婚,要有了儿女,那个离婚伤害就太大。为什么?单亲的儿童心理不正常。从小这个心理不正常,到长大的时候很容易生起犯罪的心理,造作恶业的行为,父母影响他的。他将来破坏社会秩序,扰乱社会的安全,你父母能够说不负责任吗?没有你的责任吗?因果可畏。有了儿女之后决定不能够轻易离婚。

  他为什么会离婚?说起来,笑话!你看在没有结婚之前,男女相爱,如果有人说你的女朋友怎么怎么不好。他不相信,还要把你臭骂一顿,他眼睛当中的对象是完美的,一点缺陷都没有。结婚之后,天天看对方,看缺点、看毛病,这个麻烦就来了。所以世出世间的圣人教导我们,永远看对方的好处,不要看对方的缺点,自己的心纯善纯净;你看对方的缺点,看到别人的不是处,我们的心就被污染,我们的亏就吃大了。永远不要去记任何人的过失,永远记住任何人的好处、善处,养自己纯善的心、纯净的心,这个样子你才能保持夫妇百年好合,非常非常重要!

  四摄第二条「爱语」,爱语绝对不是甜言蜜语,是真正关怀照顾,规过劝善,彼此学业、德行、道业都要与日俱增,要增长,这是爱语。「利行」,自己起心动念、所作所为决定于对方有利益的,决定不伤害对方,不损害对方。第四是「同事」,共同在一起生活,以自己的德行感化别人,同事是重在身教、重在感化。我们懂得这四个方法,真的是走遍天下无往而不利,无论跟什么人交往都会变成好朋友,冤家对头、敌人都变成好朋友,这个好!仁者无敌。所以佛法学了要会用,用在夫妻之间,用在兄弟之间,用在朋友之间,用在家庭、用在事业、用在一切应酬当中,你会受到一切人的尊敬,你会受到一切人的爱戴。

  《菩萨戒经》里面佛教我们「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们念得很熟、记得很熟,有没有做到?你得要去落实,要做到。所以我这么多年来,这个念头是从一九八二年,我在美国讲经,讲经的场所是一个老人公寓,美国的老人公寓,退休的老人。这老人公寓是以色列人办的,办得非常好,居住在这个公寓里头有四百多人。我在那里讲了七天(一个星期),我就想到二十一世纪的道场应该是这种形式的,不再是寺院庵堂了。老人退休了,一天到晚没有事情做,带他念佛给他讲经,他欢喜,给他充分的精神生活。

  我们把这些老人看作是自己的父母,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为他们服务,我们能照顾老人,这因果报应到我们老的时候就有很多人照顾我们。我们如果嫌弃老人、不喜欢老人,到自己老的时候也被别人嫌弃。所以看到人老了,想到我将来会老,我希望别人怎么帮助我,我今天应该如何帮助别人,这是智慧。夫子这样教导我们,佛陀教导我们更多,我们要落实。

  所以,我从那一次讲经之后,常常想到什么时候能够有这个缘分建一个弥陀村,这个小区里面居住我们志同道合的念佛人,我们在一起念佛,在一起研究经教,在一起度过人生最幸福、最美满的晚年,常常想!想了这么多年,自己没有福报。所以在新加坡居士林李木源居士是个有心人,他听到我这些讲演,他就发动真的做,第一桩做的就是供斋。居士林一年到头二十四小时,一天都不缺,供斋。这个斋饭做得很不错,最初是没有这样讲究,我跟李居士讲:一定要让人吃了还想来吃,你才成功,如果吃了不想再来,那你失败了。这一点算做到了。请了主厨的(聘请个厨师),另外有不少义工来帮助,现在平均每一天来吃饭的有一千多人,星期假日三、四千人。这个一年三百六十天做到了,我看到非常欢喜。

  我现在到澳洲,看到澳洲我道场附近的居民都是退休的老人,我给我们家里面住众(出家、在家众),我说这就是我们的弥陀村,我们要把这些外国人都看作是自己的父母。佛在经上讲「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所以现在我们在草创期间,学院一些工程都还没有完工,大概要到今年九月底才能完工。这草创期间每个人工作都很繁忙,现在我们是每个星期星期六举行一个温馨晚宴,每个星期六欢迎当地居民,不管他信什么宗教,也不管他是哪个族群,一律平等接待,欢迎他到我这里来吃饭,欢迎参加我的温馨晚宴。我说这晚餐并不可贵,温馨可贵!

  外国人跟我们中国人的习惯不相同,我们中国人一天最重要的一餐是午餐,外国人是晚餐,他一天当中最主要的是晚餐。我们用温馨晚宴招待他,这意义很深,因为我澳洲这个道场,晚上都不吃饭的,因为我自己不吃饭,现在家里人各个都不吃饭,跟我学。我们自己不吃,专门为他们做,他们吃饭,我们陪他谈话。我们是长桌自助餐,客人坐一边,我们家里人坐一边,跟他交谈,听他说话。老人的话很多,而且都是重复,我们要有耐心去听,听他讲故事,让他生欢喜心。所以这些老人都很受感动,告诉我他一生当中从来没有看到这样和善的团体,没有看到这样的好人,他一生当中看到了。这些都是我们在一生当中修学的成绩,成绩要拿出来为苦难贫苦众生造福。我们自己的生活非常节俭,我们对待别人一定要丰厚,这样才能接引广大众生。

  我自己真正的愿望是希望在那边建立一个弥陀村。现在,我把这个名称改过来,因为澳洲学校几个大学都在搞多元文化,现在还搞和平与冲突问题的研究,所以我这个村将来的名称是「多元文化和平村」。我的希望将来能够住一千个老人,我们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不同的宗教,我们生活在一起,互相的关怀,互相的尊重,互相的帮助。我们要做一个榜样,做一个样子给世间人看一看,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可以在一起共同生活像一家人一样。

  我们要把儒的文化、佛的文化做成这样一个模型给大家看,否则的话,天天讲学,空中楼阁,摸不着边际。你说你儒好,好在哪里?佛好,好在哪里?你到我这里来看看,你就晓得了,儒跟佛就是这样的文化。这样子要做出来。现在不做出模型,这科学家讲不拿出证据来,没人相信。所以我们现在要做模型,要拿出证据来给人看。这是一个愿望、一个理想,这个愿望跟理想现在在澳洲有实现的可能,澳洲从联邦到地方政府都热烈的支持我们,都欢迎我们在那边居住,在那边发展事业。

  我们的事业是圣贤的教育,是神圣的教育,我们融合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实现《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教诲。我们在《华严经》初分里面看到华严法会出席的团体人数不能说,太多说不清。经上跟我们讲的团体两百多个团体。这两百多个团体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天上人间,全都聚集在华藏世界,出席毘卢遮那佛的大会,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从这个地方我们领悟到虚空法界剎土众生是一体。佛在《华严经》上说这些种种世界、一切众生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就是真心本性,「识」就是妄想分别执着。由真心本性所现的华藏世界、极乐世界叫一真法界;由识变现的,九法界。九法界,菩萨、缘觉、声闻,下面这是六道。心是真心,识是妄心,真妄是一不是二。所以佛法不是哲学,哲学是讲二元,是讲对立的、讲相对的。佛法永远没有相对,永远没有二元,自他不二,理事不二,性相不二,众生跟佛不二,这是佛陀教育里面最高的理念,究竟圆满的认知,我们学佛不能不懂。

  在现实社会里面推动这个教学确实不是一个容易事情,要从哪一方面推动才能收到效果?六和敬里头最后一条「利同均」。要推动这一条,我们必须有基本的修养,这个修养就是要真正放弃自私自利,《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们要落实,要做到!谁是「我」?一切众生是我。我这个身体是为一切众生服务的,我是一切众生,身是为一切众生服务的工具而已。如果没有这个认知,没有这个理念,那就难了。这个认知、这种理念是佛知佛见,我们才能够承担起佛菩萨的事业,我们才能够过佛菩萨的生活,真正做到利和同均。这桩事情非常现实,能够得到广大群众正面的反应。

  佛教导我们「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连求作佛、作菩萨都能够达到,这个世间名闻利养那简直是太小的事情,哪有求不得的道理!所以求财,你看现在世间人哪个不求财?求财这个观念、这个愿望超越了国家,超越了族群,超越了宗教,没有不求财的。佛教导我们求财不难,如理如法的去求,必定得到!财富是果报,果必有因,因是什么?财布施。你布施得愈多,你的财富源源不断而来。聪明智慧是果报,法布施是因;健康长寿是果报,无畏布施是因。如果我们能够修这三种因,修财布施、修法布施、修无畏布施,你必定得财富、聪明、健康长寿的果报。

  佛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惜的世间人迷得太重,对于佛陀真实智慧的教诲,生起疑心,怀疑不肯做,所以佛法殊胜的利益他得不到。这些事情有事实证明,我自己学佛五十年就是个证明。我很听话,章嘉大师把这个道理方法传授给我,我真干,真的就收到效果。福报,从没有福报变成了有福报,有一点小福报慢慢就变成了大福报。福报可不能享,一享就迷惑了。福报要给一切苦难众生享,给别人享,这个福报是真的;自己享受,那个福报是假的,那是梦幻泡影,那不是实在的。要懂得福给别人享,我们才真正得到法喜,真正得到法乐。

  团体也不例外,你看居士林这几年修财布施、修法布施、修无畏布施,做得很积极。金融风暴那个时候,李木源居士告诉我,新加坡所有的道场收入大概都减少了一半以上,居士林的收入丝毫不受影响,月月还有增加,这什么原因?证明佛的话没错,愈布施愈多!

  学佛没错,学佛好处太多。我学佛实在说,接触出家人第一位就是章嘉大师,头一天他就教我「看破,放下,布施」,我头一天他教我的。我尊敬他,我相信他,我真听话,我就真做,我做了一生。所以在此地,你们第六届培训班的同学跟我接触比较少,这两天你看到,我每到一个道场拜佛,跟他们讲几句话,大众都有供养。你看看我所收的那些红包,我看都没有看,也没有装在口袋,我统统供养那个道场的常住,你们要学!法缘殊胜就是这样子得来的。如果你到这个道场收皈依徒弟把钱财统统都带走了,道场一看,你这个法师下一次再不请你了,你的缘就断掉了、就没有了。

  我们的财用缺不缺乏?不会缺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8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想用多少,佛菩萨就送多少来,这个多自在!佛菩萨很慈悲,佛菩萨不是照顾我,我并没有改善生活,我为众生,为苦难众生,佛菩萨哪有不照顾的道理!所以要学布施、要学供养,要学得很踏实,要做得很圆满。

  不但对一切人我们要尊敬,我们要敬爱,我们要供养,我们要互助合作,乃至于对一些小动物。我想有许多同学没有这个经验。凡是生物都有灵性,我们诚心都能够沟通,至诚感通!当年李老师教我的,我们用至诚心,真诚到极处,可以跟动物沟通,可以跟植物沟通,可以跟鬼神沟通。你们今天学佛了,学得很慈悲,蚊子咬你的时候,你慈悲不慈悲?就在这个时候看你了,你是真的?还是假的?你要一巴掌打死了,你一点慈悲心都没有!你看到蚊子来咬你,你当时要想到牠是来外头来谋生的、是来讨生活的,牠没有死罪。你愿意供养牠,你就好好供养牠一顿,你不愿意供养牠,赶走牠!赶走都错了,你不是佛弟子。佛弟子对一切众生布施供养,欢欢喜喜用孝顺心、用恭敬心,你跟牠沟通。蚊子来咬你,你可以跟牠商量,不要在脸上叮、在头上叮,为什么?第二天见人不好看,牠就不会。你说我的身上、我的手臂,你可以尽量去享受,但是一个条件,不要让我有痛苦,不要让我有痒,牠统统做到!你想想看,小动物都好商量,哪有不好商量的人!

  小动物还好商量,蚂蚁,我刚到图文巴买的那个房子,蚂蚁很多。我不常在那里住,那个地方我派悟谦法师住在山上,我就告诉他:我看看蚂蚁多少,看你修行的功夫,你真有功夫、真有德行,蚂蚁就少了。如果蚂蚁还是那么多,证明你在山上毫无修行。他算不错,真能依教奉行,常常对蚂蚁布施供养,跟牠们沟通。牠们不进房子里面,在房子外面,房子外面也不在马路上,马路上危险,常常有车把牠压死,所以让牠到草地上去,听话!我们深受感动,这小动物听话。花草树木都听话,花,你照顾它很周到,你爱它,它开得特别美,草特别绿,它来报答你、来供养你。彼此在一块共同生活,互助合作,美化我们的环境,哪有做不到的?你不肯做,那就没有法子了。我今天把这些方法传授给你们,你们回去实验实验,要诚心,不要抱着怀疑的心,怀疑的心没有效果,真诚的心有效果。

  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到「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以我们供斋,人性本善,我们好心待人,人家就有好心的回报。我们温馨晚宴的第二天,就有当地的澳洲人送了两袋米给我们,现在常常有送菜来的,送水果来的。在我想象当中半年之后,我们的投资半年,半年之后大概也可以做到居士林一样,不要买米,不要买油,也不要买菜了,样样东西都有别人送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如果自私自利,不肯为别人,别人也不会帮助我。帮助别人是大乐事!帮助别人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你们看我,我身上没有钱,至少应该有三十年,我没有用过钱,你说我要钱干什么?没有用过钱。有人问:法师,你常常旅行!旅行有别人买飞机票,机票多少钱一张我不知道,你说这个多自在!你们自己有钱,你要自己去买,纵然你底下有许多办事情的人,你还是操心,不像我,我不操心,一切随缘而不攀缘。所以我跟你们讲,我没有时间,不知道今天是几月几号,现在是两千零二年我知道,月日我不晓得,星期几不晓得,几点钟我不晓得,我的生活随缘。我常讲「听别人摆布」,人家叫我怎样我就怎样,我没有固执,我不想我一定要怎样怎样做,没有。你们觉得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好,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过最快乐的生活。

  世间第一等的功德,第一等的善行,第一等的好事,帮助别人觉悟。所以一切事业里面,办学校是最高等的事业,帮助人觉悟!释迦牟尼佛一生所做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孔老夫子所做的也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工作,永远为一切众生敬爱,为一切众生仰慕,为一切众生学习。我们要想到我们既然是出家了,选择这个行业了,追随释迦牟尼佛,要赶上释迦牟尼佛。舍己为人,牺牲奉献,像佛陀一样,我们这一生过得有意义、有价值,真正是幸福美满。今天时间到了,我就以这一点供养我们与会的同修,谢谢大家。

三福六和  (第二集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 19:53 , Processed in 0.145199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