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七”这个名称,是伴随着念佛七、观音七、禅七等名称的产生而出现的,一般是指以七天为期的集体诵《法华经》的修道行为(现在基本上被合在“水陆道场”里面了,即所谓的“法华坛”。但也有进行单修“法华七”的,应付经忏的情况比较多,专门以修行办道为目的的比较少)。每天除了专门读诵《法华经》以外,还要洒净、起赞、上供、回向等辅助行仪。
但是,自己一个人的“自修法华七”却还不多见(自修《法华经》,在历史上是非常多的)。随着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个人的时间都显得极为宝贵,个人的工作都显得特别紧张,在这种现实环境当中,能够单独一人自由的专修“法华七”,应该是一种新型的特别值得提倡和推广的修行方法。为此,我们对这种修行方法的依据,以及内涵和外延,乃至应该注意的事项,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和经典的考索,以资借鉴。
一、依 据“自修法华七”的特点,便是以个人专门读诵《法华经》为日课,以七天或者二十一天为一期。为什么要读诵《法华经》呢?这在《法华经》当中,佛陀有明确的开示。如《法华经》卷一说:“佛灭度后,如是等经,受持读诵解义者,是人难得,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1卷四又说:
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2
药王,其有读诵《法华经》者,当知是人,以佛庄严而自庄严,则为如来肩所荷担。其所至方,应随向礼,一心合掌,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肴馔,作诸伎乐,人中上供而供养之,应持天宝而以散之,天上宝聚应以奉献。所以者何?是人欢喜说法,须臾闻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3
同时,在《法华经》卷六也说:
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净肉眼,见于三千大千世界,内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亦见其中一切众生,及业因缘果报生处,悉见悉知。4
当知是《法华经》,大饶益诸菩萨摩诃萨。能令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诸菩萨摩诃萨,于如来灭后,常应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是经。5
是故汝等,于如来灭后,应一心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说修行。所在国土,若有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说修行,若经卷所住之处......,皆应起塔供养。所以者何?当知是处即是道场,诸佛于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佛于此转于法轮,诸佛于此而般涅槃。6
而于《法华经》卷七当中,则有许多菩萨以及护法善神也在佛前发誓,表示一定要护持读诵《法华经》的修行者,而且还说了各自的秘密咒语来绝对拥护诵经行者,如药王菩萨、勇施菩萨、十罗剎女与鬼子母并其子及眷属等,其中以普贤菩萨的大宏誓愿最为了不起。在《劝发品》中,普贤菩萨说:
是人若行若立,读诵此《经》,我尔时乘六牙白象王,与大菩萨众俱诣其所,而自现身,供养守护,安慰其心,亦为供养《法华经》故。是人若坐,思惟此《经》,尔时我复乘白象王现其人前。其人若于《法华经》,有所忘失,一句一偈,我当教之,与共读诵,还令通利。尔时受持读诵《法华经》者,得见我身,甚大欢喜,转复精进。以见我故,即得三昧及陀罗尼,名为旋陀罗尼、百千万亿旋陀罗尼、法音方便陀罗尼,得如是等陀罗尼。
世尊!若后世后五百岁浊恶世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索者、受持者、读诵者、书写者,欲修习是《法华经》,于三七日中,应一心精进。满三七日已,我当乘六牙白象,与无量菩萨而自围绕,以一切众生所喜见身,现其人前,而为说法,示教利喜。7
这段经文便是读诵经典的“法华七”的根本依据所在,是普贤菩萨对佛发誓,一定护持于三七日当中读诵《法华经》的修行者的具体表白。而且指出了“若行若立”的诵经形式和“若坐思惟”的禅修方法。因此,《法华经》被翻译成汉文之后,就成为中国人最喜欢读诵的一部重要佛经。正如唐朝道宣律师所说的:“自汉至唐六百余载,总历群籍四千余轴,受持盛者,无出此经。”8而在各种读诵受持《法华经》的史料记载中,天台宗的祖师更显得勤恳精进,同时也获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果,比如二祖慧思大师得法华三昧,一切佛法即念现前,天台智者大师证旋陀罗尼,即得无碍辩才。所以,天台宗也就把这部《法华经》作为整个佛法的核心典籍,成为立宗的根本依据。慧思大师《法华经安乐行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