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94|回复: 3

弥陀要解第十四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26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选摘自《释大愿法师:弥陀要解讲记》

弥陀要解 第十四讲


            
   弥陀即是毗卢师,极乐即是华藏界。
   八万四千相好中,一一具足刹尘相。
   若人已悟法界理,方肯炽然求往生。
   法界非往非不往,顺悉檀故名为往。
   法界非生非不生,顺悉檀故名为生。
   如是往生即向上,圆顿了义无伦匹。
   十方无边众有情,闻是经法获大利。
   乃至信心一称名,定获同生安乐国。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

   诸位善知识,今天下午是此次念佛七共同学习《佛说阿弥陀经要解》圆满的一次法会。先请大家发起无上的菩提心。上午已经讲到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即是遍念十方三世一切佛。念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就是遍缘法界。接下来就进一步讲解,其实西方极乐世界与华藏世界,因为都是我们的心性,实际上就都是遍缘法界。如果去分大小、权实,那就变成是凡夫的遍计执情。
   《解》「浅位人便可决志专求,深位人亦不必舍西方而别求华藏。若谓西方是权,华藏是实,西方小,华藏大者,全堕众生遍计执情。以不达权实一体,大小无性故也。」
   这是劝诫,上中下根都可修持,也都应该修持净土法门。浅位的人,没有真正明白心性理体,可以决志念佛,专求往生,因为事念本不出法界之外。如果是深位人,已经明白法界之理,念阿弥陀佛,即是念诸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即是生十方,所以也不必要舍西方去别求华藏世界,西方也不出于自心。
   如果说西方极乐世界是权教,这是有偏差的,其实是指李通玄长者在写《华严合论》里表述的观点有偏差,所以特别指出来。在一心性之中去分权分实,分小分大,是全堕于凡夫的遍计所执性,妄生分别,因为其实他没有真正通达权实唯是一体,大小本来无性。因为权实大小都是依他起性。依他起是如幻的,如幻而依他起的。在法相唯识所讲的三性三无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相无自性性、生无自性性、胜义无自性性。如果能够通达就知道:哦,原来依他起也是如梦如幻的,是无性的;依他起,不离圆成实性,所以是一体。因为不能通达的缘故,而妄分权实大小,就堕在遍计所执性里。
   
   (丁)二征释经题
   
   《经》【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解》「此经独诠无上心要,诸佛名字,并诠无上圆满究竟万德,故闻者皆为诸佛护念。又闻经受持,即执持名号。阿弥名号,诸佛所护念故。」
   这是特别地来解释经题。释迦牟尼佛再一次叫着舍利弗尊者的名字说:“于汝意云何?”你认为怎么样呢?为什么这部经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前面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因为已经讲过,所以就把它略掉了。这部经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是非常殊胜的。我们诵这一部《佛说阿弥陀经》,能得到一切诸佛的护念,得到一切诸佛的灌顶。
   有些人到处求法,跑到哪里都求上师灌顶。其实他不知道念《阿弥陀经》就是得到释迦牟尼佛的灌顶,得到阿弥陀佛和六方诸佛的灌顶。不管你求谁灌顶,都是佛陀的后代、眷属,比不上佛陀亲自灌顶加持,所以我们能够通达《佛说阿弥陀经》,这就是得到佛亲自的灌顶加持,是最为殊胜的。灌就是慈悲、加护的意思,顶就是至高无上的法门,也就是把佛陀至高无上的法门来传授给我们,这应该是真正的灌顶义。我们每诵一遍《佛说阿弥陀经》,乃至于每念一句阿弥陀佛即是阿弥陀佛和一切佛为我们灌顶加持,所以念佛人能恒时沐浴在佛光之中。
   接下来的《要解》是特别地来解释“护念”,什么是护念呢?
   〔此经独诠无上心要〕诠就是解释,有能诠有所诠。能诠的,即能解释的,就是本经。经是能诠,所诠的是三项:一是无上心要。二是诸佛的名字、名号。三是圆满究竟万德。这三者是所诠。
   第一是无上心要。其实就是指我们能念的心性,能念的心性是诸佛之本源,万法之理体,是第一义谛,无有何法能加其上,所以名之为无上心要。
   第二是诸佛的名号,也就是所念的阿弥陀佛,前面讲到: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念阿弥陀佛即是念一切诸佛,所以说是诸佛名字。
   第三是圆满究竟万德。什么是圆满究竟呢?诸佛因行圆满,智德究竟,这是证般若德;断德究竟是证解脱德;心性究竟就是证法身德。三德圆证,万德具备,所以名为圆满究竟万德。我们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与佛的圆满究竟万德感应道交,所以这个三德秘藏是诸佛所共证,也是众生心性理体上本自具足的。能念之心,所念之佛名都不离开法身德、解脱德、般若德,所以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因为闻就一定会受持,故皆为诸佛之所护念,都能得到诸佛的护念,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
   护就是加护,使众生不堕落。念就是愍念,使众生能够福慧增上。正如《无量寿经》上所说:“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已曾钦奉诸如来,故得因缘闻此义。”华严经也有偈子说:“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名。不愿生天中,而不闻佛名。”所以我们闻是经受持,以及闻诸佛名号,都是有大善根有大因缘,所以得到诸佛的护念。
   〔闻经受持,即执持名号。〕这一句《要解》意思也就是说,因为《佛说阿弥陀经》特别地开示持名妙行,我们受持本经,信愿在怀,一定能执持名号,并且阿弥陀佛的名号具足万德,为诸佛之所护念,所以受持者一定能得诸佛护念。
   接下来是问答:
   《解》「问:但闻诸佛名,而未持经,亦得护念不退耶?答:此义有局有通。《占察》谓杂乱垢心,虽诵我名而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深妙利益。」
   有人提一个问题:“如果只是闻了诸佛的名号,而没有去诵持这部《佛说阿弥陀经》,能不能得到诸佛护念不退呢?”蕅益大师从局和通两个方面来圆满地解释。
   首先是引用《占察善恶业报经》。局就是有一个范围,通就是很通达、很圆融无碍。先是引用《占察善恶业报经》的经文,经文上说:“杂乱垢心,虽诵我名,而不为闻”。杂乱就是指见惑、思惑这些充满在心中,所以纷杂混乱于清净心中,我们心水本自清净,但因为有见惑和思惑而成为垢浊,故名垢心。所以虽诵佛名,但不可以名为闻慧,只是种一个远因。
   〔以不能生决定信解者,但获世间善报。〕因为他心水不清,定力不足,智慧不能现前,所以不能真正生决定信解。虽诵佛名,只是种一个远因,获得世间的善报,不能得到广大深妙往生不退等的利益。这里面引用的《占察善恶业报经》是地藏三经之一,地藏菩萨的法门在显教之中是三经:我们都熟悉的是《地藏菩萨本愿经》;而《占察善恶业报经》是讲地藏菩萨有一个特别的方法,用占察轮相告诉我们,让我们能够自己通过地藏菩萨的加持开示,知道我宿世是哪一种业最重,世出世间一切法都可以直接请问地藏菩萨,是很好的一个方便法门;还有《地藏十轮经》。引用《占察善恶业报经》来说明如果我们闻诸佛名,没有真正地生起信愿行来,对本经的修行要法没有真正地真信切愿实行,这样不名为闻慧,所以难以得到广大深妙,往生不退的利益。
   《解》「若到一行三昧,则成广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无生法忍,乃为得闻十方佛名。此亦应尔。故须闻已执持至一心不乱,方为闻诸佛名,蒙诸佛护念。此局义也。」
   〔若到一行三昧〕如果能够成就念佛三昧,才是真正的名之为得闻十方佛名。
   局义到此地就讲圆满了,一行三昧,就是念佛三昧,也称为一相三昧。我们专念阿弥陀佛名号,名为一行三昧,能成就一心不乱。大势至圆通章上面所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这就是一行三昧。如果能得到此种三昧,当然就能够断见思惑,能够转杂乱垢心,而成为清净广大微妙行心,能得入相似即佛位,名为得到相似无生法忍;相似第一义谛,得第一义悉檀的入理益,能悟入真如法性之理,这样才是真正得闻十方佛名。
   这时其实就是刚刚达到理一心不乱,所以称之为广大微妙行心,是得到了相似的无生法忍。我们学习护国三经之一,护国三经就是《妙法莲华经》、《仁王护国般若经》和《金光明经》,号称护国三经。历代帝王在国家希望祈祷太平的时候,都会建护国法会,就是持诵护国三经。在《仁王护国般若经》上有讲到五种忍,讲到无生法忍,真正成就无生法忍是在菩萨的七、八、九地。
   七地是下品无生法忍,八地是中品无生法忍,九地是上品无生法忍。再往上十地是下品寂灭忍,等觉是中品寂灭忍,妙觉佛果位是上品寂灭忍,所以我们这里是得到了相似的无生法忍,这才可以称为真正地得闻十方佛名,得到十方诸佛的护念不退。
   〔此亦应尔〕就是本经《佛说阿弥陀经》也应该是这个样子,是对比《占察善恶业报经》而言的。
   〔闻已执持至事一心不乱〕破我执,不为见思所乱,然后达至理一心不乱;能够破法执,不为无明所乱,能够成就闻思修三种妙慧,才是真正得闻诸佛名,得蒙诸佛护念不退。
   这个局义就说圆满了。底下是说通义,就是圆满、含摄一切地来说:
   《解》「通义者,诸佛慈悲,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亦不可思议。故一闻佛名,不论有心无心,若信若否,皆成缘种。况佛度众生,不简怨亲,恒无疲倦,苟闻佛名,佛必护念,又何疑焉。」
   通论是,十方诸佛都具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种慈悲是称性而起,不可思议的。因此以名召德,诸佛的名号功德也是同样不可思议。所以能乃至于一闻佛名,仗这种不可思议之力,不论是专心持名还是散心持名,是深信不疑持名也好,还是半信半疑持名也好,乃至于偶尔持佛名也好,能够得闻佛名,一历耳根,永为道种,都能够成为当来得度的因缘,种下了解脱的种子。
   并且来说佛心平等,佛陀度众生是广大平等慈悲心,怨亲平等,故不简择,平等而度脱,所以恒常度众生不疲不倦。有人得闻佛名,佛必垂慈加护,所以佛佛如此,不必要怀疑。
   《解》「然据《金刚三论》,根熟菩萨为佛护念,位在别地圆住。」
   位是在别教的初地,圆教的初住。
   《解》「盖约自力,必入同生性乃可护念。今仗他力,故相似位即蒙护念。乃至相似位以还,亦皆有通护念之义。下至一闻佛名,于同体法性有资发力,亦得远因终不退也。」
   金刚三论是无著、世亲两位大菩萨(也是两兄弟)解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而造。这是先明自力,后面是明他力。说自力修行要蒙佛的护念,一定要到别教的初地、圆教的初住。他已经是同生性的菩萨,才能够蒙佛护念,但仗他力,在相似位就可以蒙诸佛护念。
   根熟菩萨是指善根成熟,能够入正定聚,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能个得到念不退,念念流入萨婆若海的法身大士,他们已经在分证即佛位之中,这是从自力断惑来说。要到达这个分证即佛,才是真正地入同生性,得诸佛护念。
   异生性就是别教的三贤位:十住、十行、十回向,他还没有真正成就,没有真正修成中道观智,所以他断惑证理与圣位还不同,还没有真正地显发法身,所以名为异生性。如果别教能登初地,他成就念不退,与圆教的初住断惑证真,都是念念流入佛陀的一切种智海,才能名为同生性,因为他分证法身之理,所以蒙诸佛护念。
   这是说自力修行得佛护念难,仗他力在相似位之中就可以蒙护念,乃至于更往下,下至于一闻佛名都可以种远因,所以仗佛力就比较容易。现在得闻佛名,仗佛力在别教的三贤位,圆教的十信位,也就是天台六即佛里的相似即佛位,就可以得佛护念。念到事一心不乱,见思已空,乃至于相似即佛以下,观行位之中,还没有到相似位,没有断见惑、思惑,但他已经属于圆教的五品位(圆五品),已经能伏住见思惑,也能得护念。
   〔下至一闻佛名〕是指名字即佛位。对于同体法性,有资发力。佛与众生都是同一法性,一闻佛名就能熏习佛性种子,发起现行之力用,现前虽然没有得解脱,但能种远因,所以名为毕竟不退,都能得佛护念。
   这个天台六即佛——理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乃至于究竟即佛。凭自力要到分证即佛才是真正得佛护念,因为是同生性;仗他力就是在相似即佛位之中,就能得佛护念;再降低一点标准,乃至于在圆教的观行位之中,圆五品观行位,就能伏见思惑,蒙佛护念,能得往生,能得到佛的护念。
   底下是解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解》「阿耨多罗,此云无上。三藐三菩提,此云正等正觉。即大乘果觉也。圆三不退,乃一生成佛异名。故劝身子等皆当信受。闻名功德如此,释迦及十方诸佛同所宣说。可不信乎!初劝信流通竟。」
   到这里就把劝信流通说圆满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在五不翻里面是顺古不翻。前面已经讲过,善男子善女人,闻本经受持,闻诸佛名,不仅为诸佛护念,人人都能圆证三不退,念念趋向佛果,所以能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
   有些是秘密不翻,比如咒语。有些是尊重不翻,比如般若。有些是多含不翻,比如比丘、阿罗汉、薄伽梵等等,都含有多义。有些是此方所无不翻,比方说阎浮檀、庵摩罗果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因为开始的译经师就没把它翻过来,所以就顺古不翻。无上正等正觉。
   接下来是〔圆三不退,乃一生成佛异名,故劝身子等。〕身子就是舍利弗,劝舍利弗等都要信受,闻诸佛名号,功德无量无边。我们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闻到本经,信愿持名,都能圆证三不退。闻名功德尚且如此殊胜,何况是受持《佛说阿弥陀经》,一心念佛呢?这就是说释迦牟尼佛和十方诸佛异口同音赞叹本经,赞叹持名念佛法门,所以我们都应该要深信。
   上面是劝信流通,是讲现生不退的利益。接下来是劝愿流通,就是讲有愿皆生的殊胜功德。
   
   (丙)二劝愿流通
   
   《经》【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解》「已愿已生,今愿今生,当愿当生,正显依信所发之愿无虚也。非信不能发愿,非愿信亦不生。故云若有信者,应当发愿。」
   这是劝大众要发愿。佛陀再叫舍利弗的名号,提醒他注意说,如果有人要发愿,愿生彼国。发愿是自力,佛的本愿力接引是他力,自他二力感应道交,所以有愿者,无一不生,这就非常妙了。有愿必生,说得非常肯定,给我们非常大的信心。关键是要有愿。而且特别地说,已愿已生,今愿今生,当愿当生;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都是已生,今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这个佛陀就说得非常肯定。所以有愿者无一不生,都能得到圆证三不退,乃至于成佛。
   已愿已生。就是过去的那些净土圣贤及先哲,他们求生净土,《往生集》中,《净土圣贤录》中,四众弟子往生都是非常非常多。
   今愿今生。现今求生净土之人,信愿具足,执持名号,临命终时,心不颠倒,一定也会蒙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来接引往生。
   当愿当生。是当来之世,如果有人愿生西方,一心念佛,阿弥陀佛,悲愿无尽,寿命无量,自然也会不违本愿,接引往生。这就显示我们依信所发之愿真实不虚。
   有些人会有个问题:“十方信愿念佛往生的众生非常多,极乐世界能不能够容纳呢?”这就是凡夫心来测量。维摩经上说,维摩居士的方丈之室只有一丈见方,能容纳三万二千狮子宝座,何况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成的极乐净土呢?极乐净土就譬如一个镜子,它能包含万象,一切相能够含摄,哪里会有什么不能容纳呢?又譬如沧海能容纳所有的河流,而它不会溢出来,所以要知道,这是一真法界,不要用凡夫的这种妄心去分别测度。
   〔非信不能发愿,非愿信亦不生。〕这是讲信愿互相支持。信,是往生净土的前矛,但如果只有信,没有志愿求生,就说明信心是虚的,是没有根的。为什么?他没有愿往生净土,所以有愿者,信之券。
   《解》「又愿者,信之券,行之枢,尤为要务。举愿则信行在其中,所以殷勤三劝也。」
   这是讲三资粮之中愿尤为重要,信心有了愿力就犹如有合同字据在手中一样决不会改变。信有愿则信不虚,愿是行动的枢纽,有了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持名念佛才会真正有持久的动力,才能持久不懈地老实念佛,遇缘不间断、不夹杂。行有愿则行有归,所以信有愿则信不虚,行有愿则行有归,可见愿是特别重要的。
   接下来进一步解释愿里包含的两类: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用欣厌两个字就可以概括这个愿:
   《解》「复次愿生彼国,即欣厌二门。厌离娑婆,与依苦集二谛所发二种弘誓相应。欣求极乐,与依道灭二谛所发二种弘誓相应。故得不退转于大菩提道。」
   这是讲我们愿生极乐,这个心其实就是菩提心的具体实践,四弘誓愿。四弘誓愿就具足包含在愿生极乐这个愿心之中了。菩萨四弘誓愿,就是菩提心的具体实践。依苦谛,发众生无边誓愿度之愿;依集谛,发烦恼无尽誓愿断之愿(娑婆世界众苦逼迫,烦恼炽盛,因此厌离娑婆。厌离娑婆其实就包含了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依道谛,发法门无量誓愿学之愿;依灭谛,发佛道无上誓愿成之愿。
   极乐世界水鸟树林,皆演三十七道品,乃至于无量法门,往生者都是圆证三不退,一生成佛,因此欣求极乐。而欣求极乐就包含了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可见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就是具足菩萨的四弘誓愿,就是菩提心的具体实践,所以都能得不退转于大菩提道。
   《解》「问:今发愿但可云当生,何名今生?答:此亦二义。一、约一期名今,现生发愿持名,临终定生净土。二、约刹那名今,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妙因妙果,不离一心,如秤两头,低昂时等。何俟娑婆报尽,方育珍池。只今信愿持名,莲萼光荣,金台影现,便非娑婆界内人矣。」
   这是答疑。第一个回答很简单,问:“(只可以说是你现在发愿当来要往生,所以说发愿)但可云当生”?为什么云为今生呢?这个是最浅的回答,是说我们今生今世,这一期生命,说今生发愿、现在发愿,临命终时一定可以往生,叫现生发愿持名,临终定生净土,所以名为今生。
   第二其实就是讲我们的心,心往生。前面讲临终往生,这里就讲心。我们的心当下发愿,当下我们的心就已经能够心在极乐,所以极乐七宝莲池八功德水里就有属于我们的莲花盛开,所以一刹那名今。
   〔一念相应一念生〕一刹那就是最短的时间。一念之间,这一念就具足九十刹那,一念相应即因果相应。有人发信愿心,执持名号,西方七宝莲池之中即时就生一朵莲花。如果精进勇猛,这朵莲花日日增大,越来越有光泽,如果懈怠退悔,就日渐焦枯。一念如此,念念皆然,所以名之为妙因妙果。好像秤一样,秤是东西比较重,秤砣那一边放的比较不够,它就会翘起来,这是比喻荣枯因果不离一心,同在一时。
   〔何俟娑婆报尽,方育珍池。〕今愿今生,不待这一期报尽,正在信愿持名时,马上就莲萼光荣,金台影现,极乐世界莲花盛开。因为果不离因,影不离形,即理即事,事不碍理。所以这样的修行人,他就已经不是娑婆界内人。
   前面的劝信流通是说现生不退的利益,现在劝愿流通是说有愿必生的殊胜利益。厌离娑婆,愿生极乐,就是冥合四弘誓愿,通入弥陀愿海,所以有愿者,皆得不退转于无上菩提。
   蕅益大师在回答“发愿但可云当生,何名今生”时,第一个讲的是临终往生,第二个就是从我们内在的安心而言,指当下往生。
   我们虽身居娑婆,心已属莲邦,古德就有赞叹说:“自闻超世悲愿后,吾岂生死凡夫哉?有漏秽身虽不变,此心悠游彼净土。”
   虽然外表看起来我们的身体跟以前没什么两样,但是心已经悠游极乐净土,所以从内在安心这个角度来说,是当下往生,是已经非娑婆界内人。
   《解》「极圆极顿,难议难思,唯有大智,方能谛信。」
   一句名号,即佛即心。圆具三学,圆该万行。一心执持名号,便可顿超五浊,顿出生死轮回,所以名为极圆极顿;这种妙义不是语言思量之所能及,所以说是难思难议。唯有大智慧者,方能谛信无疑,信受奉行,所以直告舍利弗。到此劝愿流通就圆满了。
   底下是劝行流通,分为诸佛转赞和教主结叹。先看诸佛转赞:
   
   (丙)三劝行流通二:初诸佛转赞、二教主结叹。(丁)今初。
   
   《经》【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解》「诸佛功德智慧,虽皆平等,而施化则有难易。净土成菩提易,浊世难。为净土众生说法易,为浊世众生难。为浊世众生说渐法犹易,说顿法难。为浊世众生说余顿法犹易,说净土横超顿法尤难。为浊世众生说净土横超顿修顿证妙观,已自不易,说此无藉劬劳修证,但持名号,径登不退,奇特胜妙超出思议第一方便,更为难中之难。故十方诸佛,无不推我释迦偏为勇猛也。」
   这段是蕅益大师把所有的教法都作了一个比较,说明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之中能宣说如此难信之法。
   信愿持名,这是难中之难,作了一个比较。释迦牟尼佛是转述六方诸佛劝信之辞:“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也就是赞叹诸佛弘扬净土法门的功德,所以说是称赞诸佛。诸佛也称赞释迦牟尼佛不可思议的功德,这是诸佛转赞。
   诸佛功德智慧虽然都是平等的,佛佛道同,所以他们所有证悟的功德、智慧,所有的自证虽然都是平等,但在化他方面就有难易不同,都是随着他们因地愿力的不同而不同。
   〔净土成菩提易,浊世难。〕极乐世界要成就菩提,因为没有障缘,所以容易。五浊恶世要成菩提,要成就难。净土众生是莲花化生,身心清净,为他们说法容易,为五浊恶世的众生说法难。这是一重一重地比较,为五浊恶世的众生说渐修之法还容易,要说圆顿之法就难了。在《便蒙钞》之中说有十种比较,为什么净土成就容易,娑婆世界五浊恶世难?
   第一、净土常常见佛故易,浊世不常见佛故难。
   第二、净土常常闻法故易,浊世不常闻法故难。
   第三、净土诸善俱会故易,浊世恶友牵缠故难。这其实就是佛法僧三宝,常得亲近佛法僧三宝就容易。
   第四、净土无有魔事故易,浊世群魔恼乱故难。
   第五、净土不受轮回故易,浊世轮回不息故难。
   第六、净土无三恶道故易,浊世恶趣难逃故难。
   第七、净土胜缘助道故易,浊世尘缘障道故难。
   第八、净土寿命无量故易,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浊世寿命短促故难。
   第九、净土圆证不退故易,浊世修行多退故难。
   第十、净土一生成佛故易,浊世多劫难成故难。
   这是来作比较。为净土的众生根机利,惑业俱轻,所以一闻说法就便信受,能依此而解、而行,所以说法容易。浊世众生惑重障深,闻说法很多不信,要解、要行、要证入就更困难等等。
   如果为浊世众生说五戒、十善,说四谛十二因缘,还容易相信,要说圆顿大法,他要信受就不容易。你说众生本来是佛,万法不出一心,他要真正能够心开意解就很困难。
   并且〔为浊世众生说余顿法犹易,说净土横超顿法尤难。〕余顿法是指禅宗,最上一乘,圆修圆证的禅宗之法。虽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一念不生,当体即佛。这个众生还容易接受。要说净土法门,横超三界,顿出生死轮回,很多人还不信受,他还认为这只不过是权巧方便说。而且更进一步比较,蕅益大师是层层深入,最后推出持名念佛法门最殊胜。
   我们为浊恶世的众生要说净土法门,如果说观想念佛、观像念佛、实相念佛,这已经很不容易了。要说不需要勤苦修行,只是持名,能径登不退,这个就很难。一般的众生善根不够,不是根熟菩萨,他要真正信受是困难的。
   你要说持名一法,执持名号,七日一心不乱,就得往生极乐,径登不退,一生补处,圆成佛果,这样奇特稀有,殊胜绝妙之法,是超出思议之表,叫超出思议,奇特胜妙。〔超出思议,第一方便,〕是方便之中的第一方便,这个是难中之难,所以诸佛称赞,都推释迦牟尼佛是于佛道难成之中,在五浊恶世之中成佛道。于最难令众生生信心的顿中之顿法,圆中之极圆法,方便之中的第一方便法——持名念佛法门而能宣说,所以说是偏为勇猛,大雄大力,是最极勇猛。这就是蕅益大师为了彰显持名念佛法门的殊胜来层层比较。
   在五浊恶世之中说法难,而说渐法,如五戒、十善、四谛十二因缘还容易。说大乘圆顿法是更难。大乘法之中说其余的圆顿法门,比如说禅宗还容易,说净土法门,横超顿证尤其难。净土法门之中宣说观想念佛、实相念佛,已经不容易了,而要能说超出思议,第一方便的持名念佛更是难中之难。所以释迦牟尼佛一生说法虽多,唯此信愿持名法门最为难得宣说,难中之难,因为众生不容易真正起信。
   所以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之中把持名念佛说为不思议胜异方便。《灵峰宗论》有层层的比较,说了很多种方便,最后把持名念佛说为最上的不思议胜异方便,有点铁成金的奇效。
   善导大师也说:“种种法门皆解脱,无过念佛往西方。上尽一形下十念,三念五念佛来迎。直为弥陀弘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可见持名念佛是最为殊胜,也最为难信,要有大智慧、大善根,根熟菩萨才真正地信受奉行。
   底下是比较,说五浊恶世之中,如果依靠自力,要超出五浊恶世很困难,但信愿庄严一句阿弥陀佛,就能转五浊,所以是彰显此法门的殊胜。
   《解》「劫浊者,浊法聚会之时。劫浊中,非带业横出之行,必不能度。见浊者,五利使,邪见增盛。谓身见、边见、见取、戒取、及诸邪见,昏昧汩没,故名为浊。见浊中,非不假方便之行,必不能度。烦恼浊者,五钝使,烦惑增盛。谓贪、瞋、痴、慢、疑,烦动恼乱,故名为浊。烦恼浊中,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众生浊者,见烦恼所感粗弊五阴和合,假名众生,色心并皆陋劣,故名为浊。众生浊中,非欣厌之行,必不能度。命浊者,因果并劣,寿命短促,乃至不满百岁,故名为浊。命浊中,非不费时劫,不劳勤苦之行,必不能度。」
   从这里开始就是说这五浊。五浊自力修行要出三界是很困难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五浊恶世之中成佛,为五浊恶世的众生说法。深知此界的众生,只有仗持名这个最上圆顿的法门,才能出生死海。所以大悲心催使他无问自说,甚为稀有难得,所以一一来解说这五浊。
   劫浊无别体,四浊交凑,即其相。劫浊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乱世,这乱世不一定是说外在的很乱,而是众生的心很迷乱。
   见浊就是五利使为体,诸见炽盛,即其相。见浊之中,如果不是一心持名念佛,不容丝毫凡夫的意见,凡夫意识之中起种种的分别见解,这其实是障道因缘,所以就只管信愿持名,不劳参究观想,才能容易成就。
   印光法师说:“若欲以通身业力之凡夫,现生即得了生脱死,离此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佛也说不出第二个法门。”这说得很直接。
   烦恼浊就是五钝使为体,〔烦惑增盛〕就是它的相。贪、瞋、痴、慢、疑,五种妄心,烦动恼乱,浑浊自性,所以名为烦恼浊。而极乐世界之中能诸善俱会,离诸烦恼,所以我们应该要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超烦恼浊。在烦恼浊之中,如果不是修持名念佛法门,必定难以出离,而我们只有修持名念佛,无取无舍,即凡心,成佛心才能真正依此得度。
   众生浊就是五阴和合为体。见、思二惑为感生三界生死的因,感得粗弊的色、受、想、行、识五蕴色身。惑业因缘为能感,粗弊五阴为所感,所以这个色法的身体很低劣,心法的精神也是智慧未开、烦恼充满。我们能得生极乐世界,就是莲花化生,清净庄严,微妙相好,所以我们要念佛求生彼国,超众生浊。众生浊之中要仗欣慕净土,厌离娑婆这个欣厌之行来真正地起信、发愿、念佛,才容易得度。
   命浊就是色心连持为体,催年减寿为相。
   〔因果并劣〕因就是见浊、烦恼浊,果就是众生浊,粗弊五蕴,五蕴为托生之果。我们这个身心,由色、受、想、行、识,五蕴假合而成,催年减寿,所以命浊之中,也是要能求生西方。娑婆世界人命无常,一生极乐就能转为无量寿,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所以我们要发愿念佛求生彼国,就是真正地超越命浊。
   阿弥陀佛因地愍念凡夫临终颠倒,生死关难透之苦,特发临终接引愿,这个愿力最为超胜,慈悲摄受众生。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会集本就是二十临终接引愿,前面是康僧铠的本子。念佛人临终,蒙佛光注照,净土圣众莲台接引,就能如入禅定。神识离体之际,顿现阿弥陀佛与圣众莲台接引的景相,能垂终时自见,见自己能坐金莲花之身,这就已经是净土的生阴,所谓娑婆印坏,净土文成。净土莲花化生,清净身已成。而娑婆世界五蕴弊恶的色身印坏,临终在定之心就是西方净土七宝莲池受生之时,所以非常直捷稳当。下劣凡夫如果不是阿弥陀佛的临终接引,靠自力是决定难出生死业力之网。可见阿弥陀佛对于十方众生的临终关怀是慈悲到了极处,考虑周全到了极点,把众生对于死亡的恐惧转化为对成就法身慧命往生不退成佛的欢欣、欢喜,所以是最胜妙的临终关怀。
   《解》「复次只此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转劫浊为清净海会,转见浊为无量光,转烦恼浊为常寂光,转众生浊为莲华化生,转命浊为无量寿。」
   这段文说得非常妙,历来都被很多说法的法师引用。这就说明信愿行三资粮能转五浊,只此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就是不需要依靠其他法门,只是用信愿行三资粮,就可以转五浊为五清。信愿是慧行,是能庄严;依慧行而起行行,执持一声万德洪名执持阿弥陀佛即是行行;又以此慧行和行行来庄严净土,所以能转五浊。因为众生的心,心性本体是本来清净的,迷的时候就成为浊,现在能觉悟过来,能信愿持名,觉悟了就能起信愿行三资粮,就能转浊成清,能庄严净土。
   劫浊是浊法聚会之时。现在念佛往生极乐,是转劫浊为清净海会,就是转劫浊为清净的大海众菩萨聚会,
   见浊是邪见增盛。现在能念佛往生极乐,就是转见浊成为无量光,就是我们心性三德秘藏本体的智德。
   烦恼浊是烦惑增盛。现在念佛求生极乐,是转烦恼浊成为断德的常寂光。
   众生浊是色心陋劣。现在念佛往生极乐,就是转众生浊为莲花化生,清净胜妙。
   命浊是寿命短促,现在念佛往生极乐,就是转命浊为无量寿,寿与佛同。
   这都是以信愿行三资粮为能转,以五浊为所转。我们能发心念佛,就能转秽为净,转苦为乐,就容易转娑婆而成极乐。
   蕅益大师在这里就是用正反对比的方法来极显名号不可思议的功德。前面是讲五浊,依靠自力出离很困难,本来这五浊可以展开来说,但一是前面已经提到,再一个时间的关系,我们就略讲一下。
   上一段是就反的一面来说,五浊凡夫,如果舍离持名妙行,是难以出离轮回。这一段是从正的一面来说,以信愿庄严一句阿弥陀佛,就是转娑婆劫浊为清净海会,转凡夫的种种邪知邪见为无量光,转无始业力烦恼为常寂光,转假合之业报身为莲花化生,转短浊的生命成为无量寿。五浊一时圆转,功德一声圆具。所以《无量寿经》说:“乃至一念,则是具足,无上功德。”故知此能转五浊成五清,就依靠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
   接下来是《要解》最核心的心法,和盘托出净土法门的要义。
   《解》「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这就说得非常透彻,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成佛,他的无上正等正觉法是什么呢?就是一声阿弥陀佛,因为这一句佛号就能圆转五浊,圆成五清,一句佛号的功德是不可思议,赞莫能穷,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于五浊恶世所修因行,所得果觉的全体,所以释迦佛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法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
   现在〔以此果觉全体〕,指释迦牟尼佛所得果觉的全体,就是一声阿弥陀佛,全体授与五浊恶世的众生,是如何授与呢?就是佛说这部《阿弥陀经》,教人起信、发愿、专持一声阿弥陀佛名号,就能圆成果觉,所以名之为授与。
   〔乃诸佛所行境界〕能于五浊恶世之中说难信之法,这是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乃能究尽,难行能行,不是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不单单是六凡法界和声闻缘觉二乘法界,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智慧不能真正彻底领悟,就是菩萨法界自力也难以真正彻底领悟,可见这个法门是特别深妙。
   所以省庵实贤法师说:“一句弥陀是斩群邪之宝剑,一句弥陀是出轮回之径路,一句弥陀是成佛道之秘诀,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
   彻悟禅师也说:“一句弥陀,空诸恶趣。万德洪名,哪容思议”。一句阿弥陀佛,是阿伽陀药,无病不疗;是如意珠王,无愿不满;是生死苦海之慈航,无苦不渡;是无明长夜之慧灯,无暗不破。
   《解》「诸众生,别指五浊恶人。一切世间,通指四土器世间,九界有情世间也。」
   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就是解释这一句。
   〔诸众生〕是特别地指五浊恶世之中的人,下劣凡夫,业障重的人,特别是为这些众生说这个不可思议的法门。当然也是通指一切的众生。
   〔一切世间〕是通指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和常寂光土,这四土的器世间。也通指九界有情世间。因为唯有佛陀是住在智正觉世间,其他有情世间、器世间通通包含在其中,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别指五浊恶世之人〕是说明这个法门特别方便,因为阿弥陀佛的本愿力,这种大誓愿力虽是平等地普度,但大悲偏于苦者。发弘深誓愿是特别为那些无力解脱者,业障重的人,开此信愿持名的大权巧、特殊的方便法门,所以说“别指五浊恶人”。《庄严经》中说:“众生苦恼我苦恼,众生安乐我安乐。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安乐。”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中有开示:“诸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业障重的人、经常会沉没到恶道里去的众生,是诸佛特别地怜悯、愍念的。“是以劝归净土,亦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济为?”掉到水里的人要马上快点救度他,已经站在岸上的就不要那么着急了。我们都是在六道轮回苦海里挣扎的人,溺水之人,所以是“诸佛大悲偏怜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
   可见净土法门是曲被中下,正是这个法门的绝妙殊胜,犹如起死回生的良药,犹如活命神丹。并且来说“举下以摄上”,最下下的地狱众生都能摄受,何况是上面呢?当然都能全体摄受。“举恶以摄善,举凡以摄圣,全彰弥陀之大悲,普覆无遗”。这是解释经文后一句:“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是特别为五浊恶世的业重凡夫,我们依靠这个法门才能真正得解脱,往上也都需要这个法门才能早成佛道。
   
   (丁)二教主结叹。
   
   《解》「前劝信流通是诸佛付嘱,此本师付嘱。嘱语略别从通,但云一切世间,犹前诸佛所云汝等众生。当知文殊、迦叶等,皆在所嘱也。」
   前面的劝信流通是诸佛付嘱,这里就是付嘱我们要能够信受这个法、修持这个法、弘扬这个法,这里是教主释迦牟尼佛结叹:
   
   《经》【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解》「信愿持名一行,不涉施为,圆转五浊。唯信乃入,非思议所行境界。设非本师来入恶世,示得菩提,以大智大悲,见此、行此、说此,众生何由禀此也哉!」
   这一段是释迦牟尼佛再一次叫着当机舍利弗的名号跟他说:“浊世佛道难成,顿法难说。现在难成者已成,释迦牟尼佛早得无上正等正觉之佛道,其实他是示现,本早已成佛。而难说者也说了,为一切世间,包括九法界众生说持名念佛难信之法,这难中之难的法甚难说,释迦牟尼佛都已经说了,所以我们要力而行之,而且要自行化他,辗转流通,能利益后世的无量众生,并且这个法门很难遇。
   〔信愿持名一行,不涉施为,圆转五浊。唯信乃入,非思议所行境界。〕信愿持名一行是第一的无上法门,不涉施为,就是不需要参究,不需要观想,一心专持名号,就可以圆超五浊。唯有智者,方能深信,乃可得入。不是意识思议所行境界,而是圆顿不思议境界。
   这种不思议的法门,如果不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乘大悲愿力之轮,来入娑婆恶世示现难行能行,难得能得,得成无上菩提,那对于不思议的境界,对于信愿持名不可思议的法门,我们做梦都梦不到,哪里可能有机会听闻呢?这是释迦佛的恩德。
   释迦牟尼佛既然已成菩提,以大智慧,以一切种智和同体大悲来见此圆顿法门,可以圆超五浊;行此圆顿法门,自己圆转五浊;说此圆顿法门,令一切众生都能修信愿行,同出五浊恶世,所以说是见此、行此、说此。
   如果不是释迦牟尼佛能真正有这样的大智慧、大德能、大悲愿,一切众生哪里能闻这样胜异超绝的殊胜妙法呢?哪里能禀承呢?这就是法门难遇,能遇到这样的信愿持名法门,真正地深信切愿,这是第一善根,第一智慧者。
   接下来就是作一个比较。就是说我们处在五浊恶世之中有五决定,也就是说你很难超出轮回:
   《解》「然吾人处劫浊中,决定为时所囿,为苦所逼。处见浊中,决定为邪智所缠,邪师所惑。处烦恼浊中,决定为贪欲所陷,恶业所螫。处众生浊中,决定安于臭秽而不能洞觉,甘于劣弱而不能奋飞。处命浊中,决定为无常所吞,石火电光,措手不及。」
   这一长段都是说五浊恶世难以超越,如果仗自力很困难。我们处在浊法聚会之时,一定会被时空所限制,犹如囚犯一样难以逃离。劫浊难逃也是这样,如果不是念佛,带业往生,横超三界,不能超出劫浊。
   所以业重的凡夫在劫浊之中,虽有心修行,但无力断惑,无力解脱。内忧外扰,三业不净,行为乖张,如果不是具足信愿持弥陀名号,感通阿弥陀佛的本誓愿力,仗阿弥陀佛的大悲救拔,哪里有出离之日?所以要真正深信切愿实行。
   处在见浊之中,诸见炽盛。我们择法眼没有具足,往往都被邪智所缠绕,自己邪知邪见,还认为对佛法很有领悟,这就糟糕了。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要树立正见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所以说被邪说所惑乱,见浊难逃。如果不是念佛,不依靠持名念佛法门,必定不能超出轮回,不能超度。
   你不要认为超度是死了以后才超度,要超出轮回,度往极乐,这是超度;然后超出邪见,度入正见,这是超度;让我们摆脱一切恶业的缠缚,能够身心安住于正法之中,这是超度。
   处烦恼浊之中,烦恼炽盛,八万四千尘劳烦恼是贪瞋痴慢疑,贪为上首。所贪之境或者是贪财色名食睡,或者是贪色声香味触,掉进贪欲里,多造恶业,好像我们闯到蜜蜂窝里面去,一定会被它所刺。我们一定会被这些毒恶所伤,难以超拔,所以要念佛法门。
   处在众生浊之中,五阴粗弊。决定留恋这个臭皮囊,难以破除萨迦耶见,不能真正知道这个身体其实不过是一个会走路的厕所,而还会贪恋它,所以对于众生浊不能超越。
   祖师有一句开示:“余门学道,如蚁子上于高山,所以难修难证;净土修行,念佛往生,似风帆扬于顺水,所以易行易往。”要真正能够念佛。
   处在命浊之中,寿命短促,无常迅速,决定为无常所吞。白居易有一首诗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随喜,不开口笑是痴人。”五浊恶世之中我们要随缘念佛,不知道信愿念佛这是痴人。所以要知道,在命浊之中发心修行的话,如果你修其他法门,无常一到,就措手不及。唯有念佛不经时劫,不劳勤苦,七日乃至于十念、一念,即得往生,才能真正出离轮回。
   《解》「若不深知其甚难,将谓更有别法可出五浊,烽(火+孛)宅里,戏论纷然。唯深知其甚难,方肯死尽偷心,宝此一行。此本师所以极口说其难甚,而深嘱我等当知也。初普劝竟。」
   这就是说如果不知道,不能通达信愿持名这个法门,有很多的过失,不知道这个法门是甚难稀有,第一方便。如果你还认为有其他法门,深奥玄妙,可以让我们出五浊恶世,此人一定是被见惑所耽误、被邪智所缠缚,或者为邪师所引诱了。贪奇好妙,不肯老实念佛求离娑婆,求生净土,在这三界火宅,臭烟滚滚,如此的恶世之中,你还贪著嬉戏,这就是《妙法莲华经》里的一个比方。你不知道赶快求出离,还在三界火宅里安然地嬉戏,起种种邪知邪见,戏论纷然,到临命终时,起不了作用,只是空谈妙理,这样的口头禅,你说那么多有什么用呢?不知道出离五浊恶世,不能帮助我们超出三界火宅。
   所以真正能够明白就一定知道,原来业重凡夫没有其他的方便,说白了,只有信愿持名,往生极乐,这才是真实临命终时有作用的法。你学那么多,东看看、西说说,口头禅说得滔滔不绝,但临命终时一点功都用不上。
   慈愍三藏法师说:“借问何缘得生彼?报道念佛自成功。借问今生多罪障,如何净土肯相容?报道称名罪消灭,喻若明灯入暗中。借问凡夫得生否?如何一念暗中明?报道除疑多念佛,弥陀决定自亲迎。”这就说得很直白,也很圆满。
   慈愍三藏法师是一位著名的净土宗大德,唐朝时候的人。他当时也听了很多法门,但心没有安,不晓得哪个法门最好,所以到印度去求法。走到罽宾国,就现在的克什米尔,亲见观世音菩萨现身,亲闻观音菩萨给他说净土法,劝他修信愿持名法门,所以成就念佛三昧。回国以后专弘净土,唐玄宗亲自礼拜他做师父。他著有一本书叫《慈悲集》三卷。茂名灵惠寺开山的祖师就是这个慈愍三藏法师。这样子可以知道,信愿持名是最殊胜圆妙之法,而且是真正在临命终时的得力之法。
   〔唯深知其甚难,方肯死尽偷心。〕唯有深知这个法门是甚深又甚难遇,现在已经得闻了。五浊恶世是甚难出,现在仗此信愿持名就能圆超。正如一向都处在黑暗的地方,“乍睹光明之幢”,突然之间得遇佛光普照。譬如久困饥寒之国,忽闻饱暖之方。原来一向虚生浪死,贫穷孤露,突然之间来到想衣衣来,想食食至的佛国,当然就身心踊跃,信愿修持。所以才方肯死尽偷心,这时才真正死尽那些侥幸心理——认为还有其他法门可以帮助我们出生死——那些侥幸心理都能消除,能放下其它的一切,专事持名。
   宝此一行三昧,叫〔宝此一行〕。一行三昧就是念佛三昧,持名念佛就是一行三昧,偷心不死就是志不决定,不肯死心念佛。现在已经死尽偷心,信愿慧行已立,就能以一行三昧来作为斩烦恼魔的宝剑,能以一行三昧作为渡生死苦海的宝筏,所以能直泛莲池海会,圆超五浊,圆证四土。
   所以释迦本师说信愿念佛法门是甚难,深知其甚难,这深知两个字不容易。我们讲了这么久,是不是能真正深知呢?会不会心里面还想着:哦,可能还有更好的法?不是这样的,要深知其甚难,宝此一行。所以释迦牟尼佛特别地、深深地嘱咐我们要当知,叫深知。要当知五浊甚难出,念佛必能度,我们应该要深信切愿,力行念佛,才不会辜负释迦本师的至极悲心。
   归纳起来说,西方极乐世界的超胜有七种:
   第一种超胜是见化身即是见法身、见报身。我们在娑婆世界只能见到化身释迦牟尼佛;报身佛卢舍那佛,唯有断无明的大菩萨才能见;法身佛毗卢遮那佛,我们更是连体会都不容易。
   第二种超胜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佛光明寿量超过诸佛,是无量光明无量寿。此土的化身佛释迦牟尼佛,应化寿命只有八十年。
   第三种超胜是阿弥陀佛度众生的方法是特别方便巧妙,一切诸佛所不能比。方法就是一句弥陀名号,巧妙、容易,没有一个人不会念,但要看你肯不肯真正死心塌地去念,所以能令十方一切佛世界的众生一生之中能往生不退,圆满成佛。这是最殊胜的,其他任何一尊佛度众生的方法比阿弥陀佛这个持名念佛法门不知道要麻烦多少倍,往往是修学一生都不容易成就。
   第四种超胜是平等普度,使一切不同根机的众生,平等证入实报庄严土。这也是十方佛世界所没有的,高如等觉,低如阿鼻地狱的众生,一生极乐,都能齐入报土,平等成佛。
   所以法照禅师说:“十恶五逆至愚人,永劫沉沦在久尘。一念称得弥陀号,至彼还同法性身。”三辈九品这当然是事实,但是他没有这个分别念。虽然有三辈九品,而又能心行平等,这个事与理都是不可思议,所以这是平等成就的法门。
   第五种超胜是念佛法门。其他佛世界修行障碍多,所以佛陀权巧说五乘、说三乘,念佛法门只要一句阿弥陀佛老实念下去,一切障碍都能消除,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得往生,弥陀净土就能常见佛、常闻法,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依报正报的庄严,一切的水鸟树林皆演妙法。
   第六种超胜是往生的正因是信愿持名,成就闻思修三慧,真正容易修。
   第七种超胜是生到西方所得的果报非常快,非常高。一品烦恼未断,带业往生的人一生西方,就圆证三不退,与等觉大菩萨做同学,有这样的殊胜,所以普劝我们要能信愿持名。
   接下来就是本经的最后一句:
   
   (乙)二结劝
   
   《经》【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解》「法门不可思议,难信难知,无一人能发问者。佛智鉴机,知众生成佛缘熟,无问自说,令得四益,如时雨化,故欢喜信受也。身心怡悦名欢喜。毫无疑惑名信。领纳不忘名受。感大恩德,投身归命,名作礼。依教修持,一往不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名而去。」
    净土法门是最简易、最直捷、最圆顿的法门,可以圆离五浊,横超三界,直截了生死,速成菩提,不可思议。一般的凡夫难信难知,乃至于声闻缘觉菩萨,都是难信难知,所以佛陀无问自说,没有一个人能发问。
    〔佛智鉴机〕佛陀以他一切种智的大智慧,能观察众生的机宜,知道众生成佛的机缘成熟了,所以无问而自说,令众生成就四悉檀之利益。佛陀说这一卷《佛说阿弥陀经》已经圆满了,当机的舍利弗以及常随的比丘众,还有那些缘觉、菩萨众,还有一切世间的六凡有情、一切天人阿修罗等等,都闻佛所说,欢喜信受。
   欢喜信受就是听闻到有极乐世界如此的庄严,所以喜悦无量,这是世界悉檀,这是欢喜。信就是知道佛陀具有真语、实语、如语、不妄语、不诳语、不异语,所以真实可信,又加上六方诸佛出广长舌相,同音赞叹,所以更加深信,叫信,欢喜信。领纳不忘名为受,信佛所说,自然就领纳,能不忘不失,这个信受就是生善益,就是为人悉檀。
   〔感大恩德投身归命,名作礼。〕就是能令众生出生死苦,得涅槃乐,这种大恩大德是释迦牟尼佛对我们极重的恩德,能够让众生信愿持名,同出五浊,能够泛慈航宝筏于生死苦海之中,普度一切众生同登涅槃的彼岸,一定是感激佛陀的这种帮助一切众生超出轮回最直捷这样的大恩大德,所以投身归命,作礼。
   作礼来忏悔无始业障,来归命于佛,常随佛学,破除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超出五浊恶世,超出这些恶,这是得破恶益。
   而去就是依教修行,一往不退而名去。依不可思议的教法,修不可思议的念佛妙行,成就不可思议的感应,能圆证三不退一往直前,疾趣无上果觉而去;十方佛法界的一切众生都能直趣极乐世界而去,这个名为而去。生极乐就能悟真如理体,所以这是第一义悉檀入理益。
   蕅益大师这个讲解说得非常透彻,只这八个字就包含了四悉檀。欢喜是世界悉檀;信受是为人悉檀,生善益;作礼是对治悉檀,破恶益;而去是十方佛世界众生同往西方极乐世界去。
   这就不同于一般法师的讲说,大家法会散了,都走了,那就非常浅。这“而去”两个字就是第一义悉檀,大家同生极乐,同证无生法忍,这是最圆满的。所以我们能圆满地听闻到这样真正让我们超出生死轮回的,真正有作用的,而真正能起修的法门,这要生无量法喜,要生决定,要能死尽偷心,真正地深信,就自然有无量的法喜。
   莲池大师在《弥陀经疏钞》里圆满地解说这个欢喜信受。欢喜就是庆所闻,很庆幸自己能闻到这部《佛说阿弥陀经》。为什么?我们多劫飘零,多劫以来在六道轮回苦海里面飘零,颠沛流离,正以未闻此法,正因为没有听到过信愿念佛的法门,“今知持名往生,可谓沉疴枕席,忽遇神方。久客他乡,乍闻家信,欣喜无量”,所以说“庆”。
   病了很久的恶病,突然之间遇到一个神妙的奇方有救了,长久以来流浪他乡做客,突然之间收到故乡的来信,当然就是欢喜无量,所以说“庆”。这是我们心性的故乡,回归到我们真如自性的故乡,就依靠信愿持名法门,并且又具有三清净(人清净、法清净、果清净),所以欢喜无量。
   人清净是指能说信愿持名得往生不退妙法的是佛所说,佛是一切种智,所以能遇到如是清净人,这是最欢喜的事情。能闻到信愿持名这样殊胜的妙法,清净法,当然是最欢喜的;依法修行能得到果清净,就是持名念佛,现生不退,而且愿生即生,直至成佛;不是小果,而是无上佛果,所以果清净。能证得如是清净果无上佛果,当然是最极欢喜,所以名为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底下是蕅益大师的一个跋,就是他说写《要解》的因缘。这段跋有四个部分:
   一是引经来说明净土一法最应末法时期众生的根机。
   二是蕅益大师自述修学经历来以身说法,引导人能死尽偷心,老实念佛。
   大师最初也是宗乘自负,他认为自己根机很高,去参禅,而他确实根机很好,他就参禅开悟了,开悟以后还能归心净土,这是了不起的地方。
   后来他因为一场大病,大病之中生死关头,他察觉到那些悟境临大病不能做主,所以猛醒回头,才知道业力不可思议。你就是开悟了,还有一丝一毫的习气,临命终时都未必得力,所以能感无常迅速,归心净土。这是大师的大智慧。
   三是再说写《要解》的因缘,缘起。缘起是有一个友人,是居士,古吴净业弟子,去病氏。一个居士名字叫去病,应他的邀请来为《弥陀经》写一部简明扼要的,把重点精华都说出来的解释疏,所以他就给大家讲《弥陀经》,应众生所需而开甘露门。
   四是以此功德回向法界,令法界众生同登不退,等归解脱。说:“所愿一句一字咸作资粮,一见一闻,同阶不退。”这是作圆满的功德回向。这一段跋就是说这四重意思。
   《跋》「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呜呼!今正是其时矣。舍此不思议法门,其何能淑。」
   这就是第一部分。《大集经》里引用经证,旭出家时,蕅益大师名为智旭。
   《跋》「旭出家时,宗乘自负,藐视教典。妄谓持名,曲为中下。后因大病,发意西归。复研《妙宗》、《圆中》二钞,及云栖《疏钞》等书,始知念佛三昧,实无上宝王,方肯死心执持名号,万牛莫挽也。」
   这是第二部分。这里提到了几本书,一本是天台宗的四名尊者所著的《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第二部书是天台宗传灯法师所著的《阿弥陀经圆中钞》。他是为大佑法师《弥陀略解》所著的《圆中钞》,还有一部就是莲池大师(云栖和尚)所著的《阿弥陀经疏钞》,他读了这些书以后才知道念佛三昧是无上宝王,所以死心念佛,一切都放下,死心念佛,万牛莫挽,形容他决心很大,一万头牛也拉不回来。
   接下来第三段就是说写这部书的因缘。
   《跋》「吾友去病,久事净业,欲令此经大旨,辞不繁而炳著,请余为述要解。余欲普与法界有情同生极乐,理不可却。举笔于丁亥九月二十有七,脱稿于十月初五,凡九日告成。」
   大师这种妙智慧,九天就写了一部古今第一注,阿弥陀佛亲自为《弥陀经》作注解也不能超过这本《要解》。
   第四部分就是圆满的功德回向:
   《跋》「所愿一句一字,咸作资粮。一见一闻,同阶不退。信疑皆植道种,赞谤等归解脱。仰唯诸佛菩萨摄受证明,同学友人随喜加被。西有道人蕅益智旭阁笔故跋,时年四十有九。」
   底下就是那位居士所写的一个跋,我们就不说了。
   我们此次仗承十方三宝的威神,仗承阿弥陀佛和我们的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威神加被,能圆满此次的法会,也仗承我们永宁寺常住能成就这么一个稀有难得的法会,也仗承大众的威神,让我有一个机会向大家学习。普愿十方法界一切众生现生福慧增长,同念弥陀,同生极乐,上品上生,不辜负这个宝贵的人身。

   



问答篇

   学员问:请问法师怎样理解看破红尘?
   法师答:你不要认为看破红尘就是消极避世,什么叫看破红尘?就是对五浊恶世,五欲六尘都不贪恋,都能如莲花不著水,如日月不著空,心清净超于彼。这个才叫看破红尘。你消极避世,那叫逃避现实,不叫看破红尘。千万不要搞错。
   
   学员问:自古政教合一,请展望佛教在中国的前景。
   法师答:这个不对,中国从来不是政教合一,从来都是政教分离的,政治是政治,没有什么政教合一的,作为佛教来说也不主张政教合一。教是教,政是政。政治就让世间社会稳定,让世间和平发展,佛教是针对我们的心,让我们成就清净心,能超出轮回,所以不需要政教合一。
   
   学员问:请开示为了自身的冤亲债主而念《地藏经》,是用念经机来念《地藏经》,还是本人念?
   法师答:当然是本人念。我们一直在强调要感应道交,我们的真如妙心,这是能感之因。你用一个机子去念,它哪里是有心?是机器而已嘛,无心之物。如果我们自己不熟悉,放一个机子我跟着念,这个就可以,但专门就放个机子自己走开,那不对的。
   
   学员问:我受了五戒,平时最容易犯戒的就是忘了不该说的话冲口而出而犯戒,可以忏悔去除吗?望法师告示。
   法师答:这个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随时提醒自己。
   
   学员问:我的弟弟杀业很重,以前喜欢打猎捉鱼等,现在心脏病很严重,我能否为弟弟消除业障,减轻他的病情?念佛咒还是念地藏菩萨名号?该怎么做?祈请指教。
   法师答:这个事情是这样,一个是要善巧方便引导他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如果他不能心开意解,他不能起忏悔之心,那你在旁边帮助他也有作用,但这个力量就比较小。
   当然忏悔法门一定要具足四种力量:一个是依止力,我们在三宝面前忏悔,这是最殊胜的;第二个就是破恶力,真正让他本人发自内心,认识到错误;第三是还净力,就是誓不更造,以后不再造这样的恶业;最后是对治力,对治力就是他以前有去捉鱼,杀生等等,那就帮他多放生。
   
   学员问:南无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能起怎样的作用?该怎样用才对?
   法师答:这句佛号,现在我们依据的就是《龙舒净土文》,大家可以看看这本书。宋朝时有一位大学士叫王龙舒,安徽泸州人,他是站着念佛,自在往生。而且有人来(那是雕版印刷)雕版刻《龙舒净土文》,刻的过程之中都出现了三颗舍利,所以说这本书非常好,讲了劝各行各业,男女老少都念佛,写得非常透彻。
   《龙舒净土文》就引《宝王论》上面所说,佛陀住世时有一对老夫妇没有什么文化,就念阿弥陀佛。他们也是不方便计数,就拿一箩筐的稻谷,或者说豆子来计数。佛陀就跟他们说:“我告诉你们一个念一尊佛名号就等于念了很多遍,等于念数量增长很多倍的一个方便,就是念南无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阿弥陀佛。”这对夫妇就信受奉行。
   王龙舒在《龙舒净土文》上所讲的是:“我们如果没有吃全素,最好是能每天把这一句念七遍,能帮助到那些被我们吃的众生。还有,虽然我是吃全素,但这个世间每天都有很多的众生被人杀,被人吃,所以我们也是把这句名号念七遍,乃至于二十一遍,回向给它们。将来能佛种从缘起,给它们种一个好的缘,让它们迅速脱离畜生道,生人道,闻阿弥陀佛名号,得生极乐。
   还有一个就是比王龙舒更早的,叫王敏仲,也是宋朝时的一个官员,也是专修净土,也是得往生。他也写一本书,但那本书的名字叫做《直指净土决疑集》,但现在已经失传了,上面也讲到这一句名号的功德,但明朝时候的大佑法师对这个有不同的看法,我们略说是这样子。
   
   学员问:我经常和同修们去帮助念佛送往生,从来没有看到预知时至走的人,请问怎样念佛才能做到预知时至?
   法师答:怎样念佛才能预知时至?一个就是说一定要老老实实念一句阿弥陀佛,不为他歧所惑,如果你东搞搞,西搞搞,就真的很难有成就了。
   同时也要注意,你千万不要以专修净土作为一个偷懒的借口,那你就很糟糕了。有些人是这样的,说我年纪大了,或者我工作又很忙。
   有位法师说,就一部《无量寿经》,就一句阿弥陀佛,什么都不用学,也不用听。如果你真正理解了净土法门的理论,那你不听是对的;如果你真正有清净心,你不听也是对的;如果没有这两个,你一定还是要多闻法,但我建议除了基础法之外,重点就专闻净土法。很难得永宁寺能专弘净土,有这么好的一个道风,而且不管请哪里的法师来讲法,都应该就讲净土的典籍,这样是最好的。
   所以我们多闻,由闻去掉凡夫知见,转凡夫的生灭心为不生不灭心,那才能对净土法门的理论真正搞清楚。要知道,这个法门是难信易行之法,要真正理解透彻是不容易的。如果有智慧力的人,我会特别推荐几本书,一个是蕅益大师汇集的《净土十要》,《弥陀要解》就是十要里面的第一要。有基础来学这个非常好。我们理要真正悟得明,才能真正看破放下,这一句阿弥陀佛才能真正死心念下去,才能念到境寂情空,境寂心空,这是第一个条件。
    第二个条件,一定要知道身心不二,或者说心息不二,你一定要掌握这个方便法,修行不能蛮干。有些修行人是修净土,也很有信心,但就一味地蛮干,干到后面他自己心退掉了,我看到过很多。修行是不能蛮干的,要能善巧方便,善巧方便不是要你搞这个,搞那个,而是说你要善于调摄好自己的身体。你是哪一种身体状态,你就选用哪一种法门。要注意调息,把身体的四大(地水火风)调好,因为凡夫众生身体很差,他要持久,一直精进念下去还是有困难的,所以要真正地能调好这四大。
    第三个方面是说要真正放下世间的杂缘。我们本来就是酬业报而来,所以对一切都放下。祖师有一句话叫:“心依于法,法依于穷,穷依于死,死为沟壑”。能不能下这样的决心?能下这样的决心,这一句阿弥陀佛一定能念成功,一定能够预知时至。“心依于法”,时时刻刻这句阿弥陀佛都在心中念兹在兹;“法依于穷”,我有一间房子住就好,有一口饭吃就好,不用想那些;更进一步是“穷依于死”,至穷无非讨饭,不死总要修心。现在这个时代不可能哪个有那么困难,维持生活肯定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不管贫富贵贱,只管随缘念佛,一切放下。不要这样想想,那样想想,这就很有障碍。你真正能这样做到,那一定往生。因为其实你真正做到了,你这个心就已经是身在娑婆,心在极乐,神栖净土,将来怎么会不去呢?
    第四点应该是死尽偷心,老实念佛,不搞其它东西。不是历来有一个比方吗?就好像一棵树,我由东方一直砍过来,最后只留下一点点,我知道它一定往西方倒,我只往一个方向砍。若我东砍一斧头,南砍一斧头,北砍一斧头,西砍一斧头,最后剩下一点点,不晓得它往哪里倒,对不对?所以不需要搞太多,这是最好的。
   第五点一定要注意一个误区,你千万不要说学了很多理论以后,就偏到自力这一法来。要知道成就任何心法要四缘具足,即亲因缘、所缘缘、等无间缘和增上缘。
   亲因缘是人人皆有佛性,所以能圆证三不退,这是根本。所缘缘是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这一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是所缘缘。所缘缘就是我们的目标,求生净土是目标。
   等无间缘就是一直念,念兹在兹,念阿弥陀佛。这念兹在兹不容易,他说,我还要吃饭,还要上班,佛号不可能不断。就算是我年纪大了,一天到晚我就天天念阿弥陀佛,吃饭我总不能念阿弥陀佛吧,我心里当然也能念,但要坚持这不可能。
   有些人往往是著相修行,他不知道念兹在兹,这个等无间缘是什么,是慧行。你真正有了真信切愿,就不会间断。不是相上这一句佛号不断,不是这个样子的。当然你相上能尽量多念,这也是最好,关键是信愿,你真正地深信,真正地愿求生。表面上我们听净土法门听得多了,我们也说我有信心,也愿生净土,但在关键时候你有没有是真正地看破放下,愿生净土,那就是不一定的了。
   我们没有时间展开来说,不然可以说很多的相。哪一些是真正地相信,哪一些是表面上的信,哪一些是真愿,哪一些是假愿,可以作辨析。要把那些都去掉,真信切愿,这样才是不间断,这就是等无间缘。
   最殊胜的就是增上缘,对于阿弥陀佛的愿力,这个强增上缘特别重要。临命终时生死关头,一定要仗这个强增上缘,仗阿弥陀佛不可思议本愿威神力的加被,阿弥陀佛临终接引愿、十念必生愿,这都是无比殊胜的愿力。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这核心五愿要特别用功夫,因为核心五愿里面就能够帮助我们突破修行道路上的难关。
   第六就是一定不要被那些似是而非的影子佛法所误导,这一次已经有过一些批驳了,就不多说了。
   
   学员问:临命终时,如果业障现前该如何帮他?
   法师答:业障现前最好的帮他方法,就是至诚恳切念弥陀,没有什么方法能超过信愿持名。
   
   学员问:人临命终后一天一夜,此人头顶发热,身体柔软,是否往生了?现在都以此标准来判断,是否正确?
   法师答:这个我就建议去看《观无量寿经》的讲解。
   
   学员问:临终助念要注意的问题,该如何做才能帮助亡人得以往生?
   法师答:这个我就推荐大家看慧律法师的《临终备览》,那上面的方法是比较有正见的。
   
   学员问:如有人在往生前提出,把自己的好器官捐献给其他的病人,对往生者有没有好处,为什么呢?
   法师答: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我需要重点地提醒大家一下,当然话可能会说得比较尖锐一点。
   第一点,我是劝普通人可以好好发菩提心,但是如果你不是修行很高,我建议你不要发愿把自己的好器官捐给其他病人,为什么,你知道吗?医院里要你身体的器官,他是在你活的时候拿的,你死了以后他绝对不要你的。那你活的时候,拿你的器官,你不痛,心能保持一心不乱就是件怪事了,那你修行很高了,你是菩萨了。
   所以不能拿自己的生死大事来开玩笑,真的。我可以发这个心,但是你要是把你这个好器官捐出去,我是不赞同的。当然如果你真的是初地菩萨,初地菩萨的身体你想把心脏拿掉,把肝脏拿掉,把什么拿掉他都没有痛苦,就好像我们到菜园子里摘一棵菜一样,没有任何障碍。那是初地菩萨才修布施度圆满,你是初地了吗?不要开玩笑了。你可以发这个心,但是我们做不做得到,这就要考虑清楚了。
   
   学员问:受菩萨戒要准备什么条件?
   法师答:肯定是发菩提心受菩萨戒了。
   
   学员问:护法居士如果不如法,受什么报?
   法师答:护法圆不圆满,你是用什么角度去看。我们这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我怎么会看到人家不如法呢?我看到不如法是忏悔我的不清净心就好了,人家如果能发心护法,我们随喜赞叹,因为真正做护法不容易。
   
   学员问:身如梦来觉醒迟,是非恩怨如旧衣。得失全由心内起,人间亡时何所依。弥陀大愿生死海,唯恐众生心自迷。信愿持名破迷雾,身亦无我死归西。
   法师答:这位同修写了首自己体悟的偈子,我看也挺好。是《自勉》。
   
   学员问:如何判断在自相续功德之中,自性智慧得到开显,以及开显的程度?
   法师答:自相续当然是指心相续,在我们的心相续之中,自性智慧得到开显。开显的程度其实很简单,是指事一心、理一心。如果你的心是常在定之心,世间一切都动摇不了你,干扰不了你,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你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兹在兹,成就事一心,这当然是成就之相,智慧开显之相。虽然还没有真正明心见性,你更往上就是明心见性了。
   如何来开显呢?如何来开显心相续之中无尽的自性功德宝藏呢?有四个字的窍诀:起、承、转、合。起就是要超越,对万事万物有一个超越的观点,要敢于承担、面对。转要能转念头,转字很重要,世间的一切,无论是顺境、逆境,都要把它看做是阿弥陀佛欲令法因宣流,变化所作。
   有人骂你,你要看做这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来骂我,就不生气了,让我成就忍辱般罗蜜。有人赞叹你,也要知道,让我不要洋洋得意,我要如如不动,不取于相,要能转念头。
   合、融合,念念都是佛号,乃至念到境寂心空,念到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这一句佛号之外没有另外的其它妄念。这也只能略说。
   
   学员问:整天在念佛堂念佛,与做义工功德如何校量?
   法师答:我们要特别地赞叹做义工的功德,如果确实是法会需要,我们能真正发心去做义工,为在这里念佛的人服务,这种做义工的功德很大,为什么?因为他护持成就这个法会,这个法会大众念佛的功德他都有,他功德最超胜,比讲经法师的功德还要超胜,因为离开义工的护持,法会难以成就,所以要发菩提心。
   
   学员问:参加共修与一人在家修持的功德如何?
   法师答:当然是共修功德殊胜。有些人听到说,我念佛不用去道场了,关起门来在家里念阿弥陀佛好了。如果附近也没有什么道场,或者虽然有道场,但没有专修净土的道场,去了无非也就拜拜忏,烧烧香,少去一点也是没有问题。但护持三宝任何时候都是需要的,只要是正法道场,不管是禅宗、净土、律宗,不管是什么宗派,我们有机会需要护持还是要护持,要常亲近三宝。
   但如果我们专修念佛,那里面有很多的杂缘,就不要太过多地深入,但只是关起门一个人在家里念佛,不去护持三宝,还是失之偏颇。关键是看自己的心,如果你是用一种自私的心就有过失。好像我们此地这个道场是专修净土,那应该要尽量地多参加,多随喜。因为一个人在家里念佛,一天念一万,这里面有一百个人,每个人念一万,我参加在其中,每天都得到一百万佛号的功德,这样便宜的事情为什么不知道做呢?
   
   学员问:在助念者一心为临终人有愿往生西方者助念,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情况下,是否能做到百分百的助念成功?
   法师答:这是一个很广博的问题,我们要注意这么几点。
   第一点,他本人是真正愿往生净土,我们一定要内外因缘都成就他。外在的因缘是不要让其他人来干扰他,跑到他面前哭天喊地,不要让这些情况出现,一切都很如法。让他家里的亲眷都要能够支持,这是外缘。内缘是他自己的心相续,在他自己的心相续之中,我们要鼓舞他的信心和愿力,不要跟他说其它任何的杂缘。尤其是他确实要到临命终时了,你不要东搞搞,西搞搞,不要又说念《地藏经》、《金刚经》,念个什么什么,你就是鼓舞他的信心和真正至诚恳切求愿往生的心。然后随时要观察他,不要让他很难受,身体四大分解的时候更痛苦,让他在最舒适的姿态之下,能清净地念佛号。
   还有一点就是环境。要跟他商量好,如果确实没有什么救了,最好不要跑到医院里面的特护病房去往生,因为那些地方实在讲还是灵界众生比较多,阴气比较重,能清净往生,环境殊胜,这是很好的。一个清净的地方,它这种磁场就有一种清净的加持力。一个寺院能清净念佛,大众都持戒清净,这个地方就有加持力。寺院有破戒的人,破根本戒,这个地方就变为受染污,何况是那些重病房,它一直不断地死人,那个地方会清净吗?这是内外因缘都要尽可能帮助他具足。
   还有助念的人也要尽可能地不起杂念,轮班帮他助念等等。当然还有一些方法,只能作为助缘,就不要作为主要的,就是印光法师曾经说过一个方法,是说助念带头这个人,一定要有经验,要知道观察,随时观察状态,随时把握,随时跟进来因应这个状态,拿出最好的方法来带领大众至诚恳切信愿行具足念阿弥陀佛。善巧方便的方法是什么?
   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手掌,从脚一直往上推,手是有能量、有热量的,这种能量能够辅助、帮助要走的人神识往上,再往上,但要注意你身体不能接触到他。一直是一种非常清净的心,好像是在定之心,犹如处在禅定一样这样的心来帮助他,也是会很有作用的。
   我们送一个人真正能送他得往生,这就是送去作佛了,所以这个功德无量。我们发心助念,道场如果有助念组的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要能总结经验,要能广学专修,才真正能帮助人得往生。
   
   学员问:助念时是否要为往生者写冤亲债主、历代祖先的超荐牌位,这样可以为往生者减少障碍,对否?
   法师答:这个情况是这样,如果这个人还没有走,最好就不要搞这些,你搞这些只是说明我们自己对阿弥陀佛的信心不够,你哪里需要这些葛藤?你只管一心清净,关键是要知道得往生的核心因素是什么?最关键的是感应道交,感应感应,要有能感,要有能应。能感是我们求愿往生的心,能应是阿弥陀佛的本誓愿力。阿弥陀佛的本誓愿力是尽虚空、遍法界的,总是恒时遍满的。
   关键就是前面第一条,这个人真正是看破、放下,愿往生的心,临终一念很重要,所以要抓住核心,抓住根本,何愁枝末。其它的一些什么牌位,超度祖先,超度冤亲债主,那都是枝节了,现在不着急,你关键是真正鼓舞他的信心,让他真正求愿往生,这个愿求生的心,真正特别迫切,特别强烈,这是最关键。至于说他走了以后,我们帮助他写一个冤亲债主,写个历代祖先的超荐位,这是可以的,为什么?
   第一是能广利众生,能让已往生者莲品高增,就是未往生也能得生善道,这个就可以了。为什么在还没有走的时候不主张搞这个?因为凡夫之心,一心不能二用,你又要想写牌位,又要想去回向,你说你念佛念得好吗?你助念会清净吗?你心都那么散乱,你这个磁场,念头发射给他,你干扰他了,那就不叫助念,那是害他,当然这个是说得比较极端一点,我是主张这样比较好。
   
   学员问:用温度计根据温度高低,主要是几个部位的温度来判断往生成功与否,这种方法可用否?为什么?
   法师答:我不晓得大家原来助念是怎么送往生的但是这个方法肯定不是这样的。因为真正送过往生,真正有经验的人知道,一个是你一定不要在二十四小时之内给他去量体温,那全身都还是热的。如果超过二十四个小时,根据身体状况来看,身体差的人可能全身都冷了,只有一个地方热。有一些可能还要更长一点的时间才可以去看。你真正去看的时候,他有一个地方是非常温暖的,其它地方都是很冰冷,温度相差很大,不是相差一两度,用温度计去比较,不是这样的。
   
   学员问:如何调伏四大,使身心清净,一心念佛?
   法师答:调四大有几个方法:四大怎么来的?是依靠饮食,依靠呼吸从空气之中摄取精微物质而成就了这四大,而这四大其实是在不断地变化的。一个是饮食调;一个是环境调;第三个就是《观经》上所讲的观修来调。但我不主张大家都来想这个想那个,如果是作为团体或者道场,管理者懂得这些善巧方便,能帮助到一起来共修的人,善巧方便指导他,能身心清净、一心念佛,这就挺好了。
   
   学员问:如何判断往生者往生西方成功?
   法师答:这一点也很重要,我要特别地跟大家强调一点的是什么?《观无量寿佛经》中讲得很清楚,你不可以用大家都看到光明,听到天乐鸣空,这样才算是往生。不是这个样子的。如果是真正地大家大众在会助念,都听到天乐鸣空,都闻到异香扑鼻,这个人往生的品位就很高了,高到什么程度?中品中生以上才有这样的瑞相。换句话说,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都没有这些瑞相,但他都能往生。那标准是什么?标准就有很多条,一个是大家可以看《观无量寿佛经》,再一个是以我送往生的经验,我知道能得生,他是能有玉柱。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玉柱。
   这个人他走了以后,真正往生净土,他的红白菩提会完整地透过头顶,顶门很温暖,全身很柔软,鼻子会一边红一边白,有一点点水流出来,这个也不能细说,略提一下。
   
   学员问:我们很想亲近善知识,但家属不支持,如何办呢?
   法师答:这个不支持的家属就是善知识,好好亲近他就对了。你要能转化他,你的家人都度不了,你这个学佛学到哪里去了。
   
   学员问:请问夜间功课几点到几点合适?过了夜功课之后,晚上念佛是否还可以上香?
   法师答:没有规定,什么时候都可以做功课,都可以上香,为什么说是规定什么时候不可以呢?哪有这个说法。
   
   学员问:佛前供水用冷水还是供开水?
   法师答:这个问题很简单,关键在于心。如果你家里从来不烧开水,都是喝冷水的,那冷水供佛没问题,如果你喝开水,菩萨供冷水,你自己都知道对不对了,不可能这样的。
   
   学员问:如何超度祖先和冤亲债主?如果通过一次盛大的法会写牌位超度后,以后有超度的法会,是不是不用再写牌位超度,是不是这样?
   法师答:这都是非常基础的问题。我们超度祖先、冤亲债主,寺院里有法会,我们可以超度,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好好地能以念佛功德回向,以自己清净修行的功德回向,所谓“一子出家,九族升天,若不升天,诸佛妄言。”我们虽然身体没有出家,但我的心要出家,我能得解脱,以解脱的功德力就能让我的历代祖先真正地超度出来,这是最究竟的超度义。
   
   学员问:上早课念一遍变亿咒再念佛,到做完夜功课后再念一遍变亿咒,能把当天念的佛都变成一亿遍,这种说法对不对?
   法师答:第一个就是说我会主张是信愿持名,我们一直在强调老实念佛,不要搞这个那个,你学这个咒,然后明天想学那个咒,那你就散了。我们一直在批评,不要说什么禅净双修、净密双修。
   第二个如果还是觉得那个挺好,那当然我们要仰信佛语,佛语一定真实不虚,针对于有一些根机来说,他当然用变亿咒也挺好。禅净密这些,事实上我都学过一些,略知一二,但我建议就信愿持名最好,不需要这样搞那样搞。当然,变亿咒也很有功德,也是非常殊胜,这是佛语。
   第三个我需要强调的是,如果你用一种贪心,或者用一种图省事的心,早上念十口气,晚上念十口气,念之前各念一遍变亿咒,我这一天就念了一个亿了,用一种贪小便宜的凡夫心是不正确的。
   
   学员问:平时随喜的钱是否一定要回向?
   法师答:无论是世出世间一切善法都要善妙回向。
   
   我们回向:以此功德普愿法界众生同生极乐,上品上生!也愿大家现生福慧增长,当来同生净土,不辜负这个宝贵的人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6 17:53 , Processed in 0.176411 second(s), 19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