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772|回复: 0

[证严法师]三十七道品讲义:八正道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3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一位得到无漏智慧与神通的修行者,他在山中修行,在溪边生活,行动非常轻盈。走路离水离地,过河时如行于陆地一样,轻盈灵巧,走路时像风吹云而过月,无比威仪、无比自在。
“那时有数百个外道者看到这位修行人,起了嫉妒之心,不但不赞叹他的修行,大家还一起开玩笑,说修行者轻盈敏捷、翻山过岭的行动,好像弥猴登山爬树一样。一群人边说边笑,结果,由于一句戏言,取笑修行者像弥猴,而堕入五百世的畜生弥猴群!”
这多么可怕啊!我们存心说一句戏言,或是取笑别人,这个因果就累世不得开脱。佛陀为这群外道修行者说这段过去生的小故事时,那群弥猴看到佛来说法,本来在树上跳跃不止,听了佛陀的说法后便停下来,边听边流泪。这足以证明这群弥猴在无量劫中受了畜生的身形,是多么地痛苦啊!
一句话轻易地说出,竟然招致五百世堕入弥猴身,实在是非常可怕啊!所以我们平时说话,必定要慎重其事,绝对不可轻视他人,也不可轻易造口业。学佛,必定要以无漏智慧来收摄口业,若能如此,则可“远离一切虚妄不实之语”。
我们所说的话句句实话,所说的事,句句负责任,就称做“正语”;反之则造口业。我们的口有四种恶语,即“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我们要好好地、时时地为自己所说的话负责,不可妄言、不得绮语、不可两舌、更不可恶口,日常生活要记得放弃昨日的杂念,要谨慎于今日的举止行动,行兹在兹,时时刻刻处寂静之境界中,在工作体验中也必须善加用心,若能如此,则可得到正语及智慧。
第四、正业
“业”是种子,延续过去也造就未来,是一切作为所造成的结果。业有善业有恶业,业是动作之后的结果,但是业有在前、在后,前后不断的延续,而成因果轮回,说明白些──业就是果。
譬如种树,一切植物之所以能生长起来,就是因为有种子,种子可以长成大树,大树生累累的果实,果实内的种子又会成长····。业就和树一样,因过去的动作而成就现在的形象,由于现在的形象而应现未来的果报,业的种子即由此而来。
业必须正,要有正确的业,心保持正直,心正、念正、见解正,行动自然会端正。正是正道,我们必须善加选择所要走的道路,无论是见解、思惟,或是开口动舌,都要好好警惕自心及外在的行为,一点也差不得。“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走路时若方向稍有偏差,则到达终点时会与目标距离非常遥远。与此同理,我们一定要守持正确的方向,心念正确、见解正确,则我们一切动作的业果都会正确。
‘正业──谓人以无漏智慧修摄其身,住于清净正业,断除一切邪妄之行,是谓正业。热心消退之后,犹如废铁。’
我们已经在学佛,学佛最主要是修心养性,必须将心修得端正,将性好好地培养。修心是表面的功夫,养性是往下扎根、坚固道心。我们过去身为凡夫,心思散乱、观念偏差,所以产生无明的凡夫心。无始以来,我们就是以无明来延续业因,才造成今世凡人的果报,现在我们必须修心返回平静的本性,把浮面的凡夫心好好修养,回复清净的圣人性。
凡夫是一种虚幻不实的形态,凡夫心就是无常。今天很热切地发心、很坚定心志地发愿,热心勃勃,志愿坚定,认为自己必能将工作做好、完成理想,但是却经不起时日的考验,日一长、月一久,那份热心很快就消退了。
热心消退之后,众生刚强的心态和废铁一样,既冷又硬,这就是凡夫心。听了善法而发心,就像废铁丢入镕炉中,一遇热火,硬硬的铁就会软化;但是炉火熄灭后,这些废铁、杂铁、坏铁还是还原成硬帮帮的形态。
废铁在过去是新铁时,是非常有用的精良器具,因为年久日衰,缺乏妥善的照顾与保养,而变成无用的废弃杂铁。众生与此相同,在尚未成为凡夫以前,皆有精密、可发挥功能、可利用的性能,因为在世间沾染各种习气,所以成为杂乱污染的凡夫心。
所有的铁都有成为好铁的可能,等到变成废铁时,就已经成了废弃无用之物。不过这些废铁若再放入烈火之中,烧炼锤打,再以冷水散热,然后继续千锤百炼,则这些废铁将可以还原为精良的器具。与此同理,凡夫的心只是外在的、表面的,并非本性就这么坏、这么硬,不过它的习气就是这样,经过无数生世的时间而成凡夫之劣根,我们修行就是要加强意志,将凡夫心再修炼,使它回复到原来光明的本性。
在“五根”、“五力”中,已谈过,一个人只发心是没有用的,爱心发芽后很快就会败坏、断损,所以必定要向下扎根,往上生长。根是本性,好好培养根源,自然会向上增长得很贸盛。因此我们要修心养性,仍必须先藉人事、环境、时日开始做起,多多利用时间、人事、环境,来培养自己的耐心与耐性。欲成就道业,必须好好修心、好好养性,如此,一切动作就可以归于正业。
人应以无漏智慧修摄其身
所以此处言:“人以无漏智慧修摄其身”──无漏就是清净,要清净心地才能看到自己善美的风光。每个人的心性都有真善美的本性,只是我们心地堆满垃圾,真正清净美好的风光被肮脏之物污染;我们修心就是要清净自己心地本来的风光。清净身心、清净心地,然后才能将佛法拳拳服膺,常常将善法记在心中;而举手投足无不是美好的形态,所作所为,一切都是善的动作,这就是把佛陀教育的善法时时放于心念中。
例如,说话时,心要放在语言上,说负责任的话。若能说出一句负责任的话,就可以叫做佛法或教法,若所说皆戏言,迎合人心,则称为不负责任的话。所以我们说话时,心一定要放在语言中,若能如此,则句句都是法语、字字都是教法。我们做事时,若能时时将心放在举止动作中,则心地时时都是涅槃的境界,希望诸位好好记住,此即无漏的智慧。
若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心意清净,让佛法深入心中,发挥我们的智慧与功能,则能“修摄其身”──心念与动作不放荡散乱,不做无谓、无用之事,所为的一切无不是佛法、无不是引导众生的举动,以身作则,就叫做“修摄其身”。
修就是不乱,摄就是专,所以身与意能平齐。凡夫常常身不由己,身体的动作与心不能配合,所以称为凡夫。为何身的动作与心意不配合呢?是因为受了业力的引导。平常我们就一直想做好事、想要行菩萨道,并站在菩萨道中来引导我们的身与心,却常常被非内心的本意所牵引,做出遗憾终身的行为。所以身与意不能时时配合,这是没有修身、没有摄意。我们现在要修摄身心,从身体上好好修行,在意念上善加修摄,使身心一致,称为“修摄其身”。
柔能调伏众生,刚能坚强己志
若能做到这些,就会“住于清净正业”,心常处于清净正业,行为也就清净正直。清净就是公德心,也就是发心,我们的心若污染了,就有烦恼业;若是清净就有公德之行,而一切的动作皆在清净的正业中,这就是菩萨的行为。
我们的心若不清净,就会表现出凡夫的行动,这是自私自利的污染心,所做的都是染著的业。清净之行则是为众生,一切作为皆以众生为重,没有自我,这叫做“清净心”,也叫做“清净业”。
“断除一切邪妄之行”──若能好好修身正行,自然能断除妄念邪行,断除妄念之行就是修养好本性。修摄身心是表面的、外在的,藉事练心是指修摄凡夫心。我们必须注意,心念与行为都只是修心的阶段而已,若能够安然自在,不特别注意自己的行动,仍能表现出和谐清净的行为,就称做“养性成就”──由习惯而成自然的行为。凡夫的杂乱也是一种习惯,圣人之所以开口动舌就能震憾人心,是慢慢培养成的,久而久之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习惯,他一切的动作行为无不是本性的表现;此即已经修养的本性,也就是已经“断除一切邪妄之行”。
“断除”是完全灭除的意思,绝对不会起退道心或退转念。平常一般人看到别人行善事时,常会感动而发心,但是凡夫心的劣性还会再产生,道心很快就会退掉,经不起时日的考验,很容易就会生出懈怠顽劣之心态。凡夫心是软弱的、有污染的,若根性没断除,随时就会再复发。
真正的圣人称为强人,他的强是柔中带刚,刚中带柔;柔能调伏众生,刚能坚强己志。能坚定自己的心志,则能肩挑如来重担。如来的担子有多重呢?普天之下的众生有多少呢?若没有坚强有力的肩膀,就没有办法担荷如来家业,所以,对自己要坚强心志,但是对众生必须有柔软、温和的气度,如此才能恒顺众生,统理群众。这就是圣人、贤者,也就是强人。
凡夫外表刚强,内心荏弱
凡夫看起来非常刚强,但是却很顽固软弱。法华经中说,佛将涅槃时,非常担心娑婆世界的众生,所以一直在口头上明说,希望弟子能担荷如来家业,但是他的弟子中,没有一人在佛前发心说:“佛啊!请你放心,我为你负担普天之下的众生!”唯有他方世界的菩萨显现在佛前说:“我发愿为娑婆世界的众生担起如来家业。”他的弟子就向佛说:“佛啊!并非我们不肯发心,而是娑婆世界的众生太刚强,我们若是发心度众生,绝对不敢再来娑婆世界,但是却希望能在他方国度化众生。”
佛在世时,他的弟子都不敢担负娑婆世界众生的如来家业,可见娑婆的众生有多刚强啊!凡夫很难受教,很容易退却道心,所以无法断除邪妄之行,有如在苦海中沉浮一样。看他似乎快浮上来,但很快又再沉溺下去。佛陀为了救度众生,真是费尽心思、费尽口舌。
我们在这娑婆世界,时时有人事来洗炼自己的心,也有佛法常常鞭策警惕我们,在这么好的修行环境中,何不好好把握目前的机会,柔和善顺地对待别人,坚定心志地求法修行,这是最加的修行道场。请好好以无漏智慧修摄己身,希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动作行为,都在菩萨清净的正业中,不可只为自己私人的利益而著想,应该为众生服务奉献,这就叫做──清净正业。
这是我们修行的目标,若能做到这样,日长月久,我们一切的污染自然就能消除,道业便常在正道中,不会有邪妄的行为,此即称为正业。应好好把握时间,利用环境,藉事炼心,对自我坚强,对众生柔和,请多多用心。
第五、正命
业的成就是因为众生有活命(生活的命根),有生命就有动作,有动作就会产生业。福业与恶业,无论是幸福或罪恶,都是由于众生有命的存在,才会造就这些善恶的业,我们若能正确的利用生命,则生命力可累积福分。
蠢动含灵皆是命,有知觉的众生都称为命,有气习的出入就是有命的存在。气即呼吸,呼吸存在则众生还活在世间,当一气不来时,命就断了。一期的寿命称为“分段生死”,如幻的命根也有变异生死;断了变异生死,就是四圣生命的慧根。学佛就是希望能去掉如幻的变异生死,进而延续四圣的慧命。
四圣的慧命就是出家修行,这里所谓的出家不是形式上的出家。出家有所谓身与心俱出家、心出家身不出家、身出家心不出家的形式。当然,因缘具足时,身心出家则能延续佛的慧命,假若因缘不具足,宁可心出家而身没出家,如此尚有功德。以出世的精神入世、发挥生命的功能,成为正信的在家居士,这也是功德。假使身出家而心没出家,不但在修行的道路上无法自立,反而破坏了佛法,这就是一种邪命。所谓出家,有上述的不同形式,我们都是身心俱出家者,心出家而身没出家的人,也是修行者;总之,发心修行的人,就是真正学佛的修行者。
‘正命──谓出家之人,当离五种邪命利养,常以乞食自活其命。’
真正要学佛修行的人,应该远离五种邪命。五种邪命是指一些人为了自我的利益而不择手段,争取世人对自己的供养,以求不劳而获。
佛在世时制定弟子日中一食,托钵活命。佛本是一位王子,他可以享尽人生荣华富贵的生活,但是为了清净心地,先割舍利养的思想,然后辞亲割爱,离开了利诱的环境,外出修行。经过五年的参学,六年的苦行,终于完成道业,彻悟宇宙奥妙的真理。
佛自觉自悟之后,便开始教化众生,引度众生。既然要度化众生,就必须先以身作则,虽然它他已成佛,在迦毗罗卫国时,父亲贵为一国之王,富甲天下,但是他仍然以身作则,守持身心、远离名利,他延门托钵,也领导弟子延门托钵,没有师突之别。他的弟子群中,甚至包括他的姨母、妻子、堂弟及儿子。当出印度的社会背景包括四种阶级,划分得非常清楚,地位高低悬殊,若身为奴隶则永远都是奴隶。但是若走入佛的教团,则众人一律平等,没有谁该侍奉谁,或高低贵贱之分,为了生存,就得亲自出门延路托钵,那怕是贵为王子、王亲贵族,皆与庶民同等。
譬如佛的弟弟是王子的身分,佛的堂弟也是王族,身分地位非常高贵。而地位低者,尚有在皇宫打扫、剃头的奴隶;这些奴隶是当时印度地位最低下、最令人瞧不起的人。但是无论何人走入佛门,就完全平等看待,无高下之别,所以佛陀特别制定乞食的生活。
若僧团中自设灶炉,就会有人做事、有人不工作的情形,这就是不平等。佛制定乞食的生活是为了领导僧团,为了调伏弟子们贡高我慢心,使那些皇亲王族的出家人,去除骄傲自大的心理,也使本来具有慈悲善心者能提高自信心。佛陀为此制戒:“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各自托钵以活己命。”
这就是所谓的“当以乞食自活其命”,这是原始佛教僧团生活的形式。佛陀领导一千多人的僧伽团体,而能人人相安无事、和睦相处,就是给予每个人平等的待遇,才能人人和平相待;这是佛在世时教团的制度。
比丘托钵不得超过七家
佛法传至中国,背景形态与印度不同。因为佛教尚未传至中国时,中国已有道教,道教是修仙道,也是修行的一种,修道者通常选择安静之处去修仙炼道。中国人的思想比较保守,名山胜地奇多,这些人就在风光明媚、山明水秀之地建造道观。
中国的地理环境与印度不同,印度僧团多远离人群聚落而居;而中国则山明水秀,修行人就选择山水优美之处安居,自耕自食,自谋生活,不须要离开居处到人烟较多之聚落乞食,所以中国的修行者多于深山各立丛林,于是寺院道场渐渐增加。有了丛林,便自己种菜、种稻、五谷杂粮····,生产食粮供养自己。当然,他们并没有将佛陀的托钵制度废除,只是变成“化缘”的形式,所以人们都认为出家者沿门化缘也是修行的一种方式。
但问题就是出在这里,佛制定的托钵只是一碗饭而已,以今天吃得下多少饭,能填饱肚子为限,故称为应量器。现在人称碗为钵,在佛教中亦可名做应量器。佛陀制定出门托钵只能乞讨七户人家,第一户若出外工作,无人在家,则托空钵,到第二户时,他们刚下工还未煮饭,则又是空钵,再至第三户人家,他们连本身都养不活,所以没有剩余的饭菜分给僧人,便又是空钵。
总之,佛制定规则,沿门托钵不可超过七家。七家都托空钵时,就要好好自我反省;今天自己欠缺德养,没有受福的份,所以回去要善加修行。若出门只托一家就满钵时,要为自己祝福,并感谢众生的恩德,要为众生祝福,为自己庆幸。托满钵时,虽只经一家,也要知足而回。这是佛的制戒,只以一碗饭为满足。
而中国将托钵演化为化缘,化缘则不限食量,多多益善。这就叫做邪命,已非以应量器为限,变成毫无限量;不是什么功德无量,而是贪求无量啊!
过去的祖师,把中国修行者容易犯的过为分成五种,称做“五种邪命”:
一、诈现异相。
二、自说功能。
三、占相吉凶。
四、高声现威。
五、说所得利,以动人心。
第一种邪命──诈现异相
“诈”是不实、虚伪,例如“未得谓得”──自己尚未得道,一点功德也没有,但是为了使众生供养自己、尊重自己,便告诉他人说自己已得道放光、惊天动地,说法时天龙八部都会现前!众人所以没看见,因为是凡夫、是肉眼。有的人听了这些话,就会认为对方很了不起,他说的法虽然平凡人听不懂,而天龙八部却都很欢喜地来听;为了怕丢脸,就干脆说自己也听得懂、也很感动,这叫做“诈现异相”。
有的人甚至说:“我处于深山之中,人烟隔绝,不食米、不饮水、不吃果,却能存活,这是我得到了神通的缘故。我坐禅时,得到宿命通,知道你过去生是如何、如何···。因为我能告诉你过去生是什么,所以你应该相信我所知道的。”
总而言之,诈的意思是不实,是奸诈、狡骗,诈骗众生、对自己不忠实。这是佛陀教诫中最严重的罪业,在法华经中佛说:“未得谓得,是大妄语业。”尚未到达某种境界,却告诉他人我已得到什么、什么····,这是大妄语业,也是大邪命。
佛陀严厉地教导我们,不可显异惑众。纵然有德,明白道理,有种种内涵,也不可宣称自己能知过去、预测未来,应该隐己之光明,现凡而不可现异。因为佛设教是为了人间众生,所以讲法时必定要讲他们日常生活能了解的教法,不可说些高深莫测之事,如此反而扰乱众生心,而且迷乱颠倒。
看看现在有多少说要热心修行的人,精神错乱、是非颠倒,那就是因为他所接触的宗教太过于高深莫测;脱离现实的人生,而追求“诈现异相”的境界,使得初学者不解道理,道未得而神先乱。所以,纵然已得到宿命通或其他神通,还是要隐藏这种凡人无法理解的境界,也不可有诈现异相的邪命。
所谓修行者,不只是指出家弟子,在家的佛弟子也包括在内;佛弟子要远离五种邪密命,不可以邪求、邪思以利养,应以乞食自活其命。
学佛是希望能回我本性,人之本性是纯真、单纯的,纯则不杂、真则不诈;修行是要回归本性、彻见十相。法华经的经义是教导我们去除小乘的无明,回归一乘的实相,亦即返妄归真。凡夫皆有污染、妄念,要归返真如本性,就要远离诈现异相,远离不实与虚妄,不可为了争取人们的供养与尊重,而造下妄语业──“未得谓得”。尚未得道、尚未彻见真理,却说自己已得道、见道,说自己已经开悟了,这就是妄语;尚未证果,心性尚未与理会合(性与理互相会合才是真正的开悟),而说自己已证果、已得果,这都称为“诈”。
“异”是指神通变化,凡夫所言是神通莫测的异相,我们必须自我警惕、远离异相,不可犯了这种毛病。世俗之人也是一样,要小心谨慎,日常生活中莫贡高我慢,以为自己怀才不遇,这就是“未证谓证”。
慧能祖师慧性本具,闻一理即能通彻人之本性,尽管他未曾受过教育、未曾读过说,连一个大字都不认得,却能一闻道理即悟人之本性。他初入僧团时,就在僧侣们的石磨坊中工作,一进去就是八个月,连师父五祖的面都没有见过,只在工作房中默默地劈柴、舂米。八个月后,他在前庭遇见五祖,五祖问他来多久了,他答说八个月,五祖对他的应答很满意。
他虽然不识字,却非常有忍性、耐性,就这样在工作房待了六年的时间。诸位,六祖慧能大师劈柴舂米,前后经过六年,无人教他,无人鼓励他,他却能专心一意地做好本分事,将耐性放在他修养的功夫上。一般凡夫,能找到几个具有这种耐性、耐心的人?他每样道理都懂,假设他不懂得道理,就无法以一偈来透彻禅宗原来的本性、真理,这就是圣人。圣人与凡夫之别在此,凡夫所犯的毛病是诈现异相,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是透彻实相。
第二种邪命──自说功能
何谓“功”?即内能自谦。谦虚是内在修行的功夫,一个愈有修行的人就愈是谦虚,愈有学问的人愈觉得不足。因为世间的学问浩翰如大海,何况出世的教育,更是无量无边。了解道理后,才知道自己离真理尚远;与道差一大截,才自觉渺小;愈觉自己渺小,才会愈向前精进。
所以,人最怕的事就是自大。以为自己很伟大、功能很充足,这样容易贡高我慢。学佛就是要缩小自我,扩大心胸、求取学问。缩小自我就是我们的内在功能──谦虚,扩大心胸就是求取学问。佛陀的三藏十二部经,若以图书馆收藏而言,总有所极限,假设能放在心性的藏经橱中,则无有限量。人人都有一个广大无边的藏经橱,那就是自己的本性。
若能以自己的内心来吸收佛的教育,不断地追求、不断地发挥效用,则“一理通,万理彻”。只要能体会一理的真相,就能像一个无量广大的藏经橱一样,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事,无不是三藏经典中的文章。
过去有位祖师说了一个譬喻,他说:“苍蝇在纸窗前一直飞钻,再怎么飞钻,也无法飞过那层薄薄的纸。”所以,一个人若只在纸上的文字中转来转去,再怎么钻也没办法钻出道理来。因此我们应该心胸开阔,包容宇宙的一切教化,这就是我们所拥有的宽大藏经橱。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事、每一人,无不是我们应该容纳接受的教育,我们应透彻实相,这样才是真正广大的心胸;不可稍微了解事理就自满自大,必须善加警惕,学佛不可自夸功能广大。
第三种邪命──占相吉凶
学佛不可动不动就求看命、相命,须知道我们原是依善恶业而来的人,“凡夫被命转,圣人能转命”,因为凡夫一切都是因命运来安排──所谓命运,在佛法中称做“业力”,而世俗人则称做“运气”。
“业力”是说我们这辈子所受的果,是由过去生中的因而来。现在有许多人前途茫茫,不知所从,是因为业力无形也无影,既看不到也摸不著。这种无形无踪、无影无相之物,称为“业力”。世俗人说“运气”,气与力是同样的意思,是无法看见,人的心理与形态在无形中会被运气所转变。
“相”随业而转
凡夫非常关心自己的命运,但自己无法知道,所以必须找人算命。过去的算命先生大多是盲人,他们由于眼睛看不见才去学算命,而许多眼明的人却拿自己的命给瞎子算,这不是很矛盾吗?既看不见东西还要帮人看命,命不是他的,要如何看呢?这就值得深思啊!
人的命在八字,八字是时辰;时辰八字,何时落地,八字命已被定下来,由不得自己。至于算命算得准吗?对于那些迷茫、不知所从、此路不通的凡夫,都能算得准。为什么呢?因为算命先生怎样说,他就怎样做,所以自己的命已经被人掌握、控制,也就是说命被转了。
譬如有个人想作生意,不知最近自己的命是否通达,就去算命。算命先生说他上半年运不亨通,最好诸事莫做;他信以为真,所以即使有很好的创业机会摆在眼前,他也任其白白地丧失。看别人做此事业发财赚钱,他更相信自己的运不通,别人能赚钱,而自己就是命不好,没有这种运气好发财。
其实,他就是因为听信算命先生的话,上半年都不工作;自己不肯去做,而别人已经赚大钱了,他仍说算得很准,这就是迷信。
算命者是个凡夫,因为他无法看自己的命,命若看得准、算得好,我想这些算命者都可以当大事业家了。若能算出何时可赚钱?何时可避免灾难?我想,事间的好事、大事业、成功之事,都是那些会算命的人做去了。但是这些盲者对自己的命茫然无知,他们跑江湖的人,算命多是为了生活,不得已才从事这项工作,所以不值得人们迷信盲从。
出家人若学会这种占相吉凶,就是邪命,不是出家人的本分,也不是佛弟子应该学的事。所以我们不可帮人算命卜卦、占相吉凶。人的相会随著业而转,不可由其面相说此人是如何坏、何时会遭遇什么····。虽然他过去面有凶相,但如果他无形中做了善业功德,相就会因此改变。若由我们出家人当面立断此人是何种凶相,那会使此人的身心受损,也会影响旁人对他的见解,所以我们不应帮人占相,也无须为人看住宅吉凶。福人居福地,任何屋子、任何地理,都是此人过去所带来的福业与恶业,由不得人。一间屋子的位置若只凭粗俗的见识来论定其风水,则居住下来一定不会平安,因为居住人的心态已经受到影响。
有一位教育水准很高的人曾来告诉我:“师父!我请一位人士帮我看地理,他说我的住宅风水不好,人住进去不会平安;这是不是真的?”我就说:“心安则地灵,人心若很平安,地就清灵,住宅也会很吉祥;心若不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 20:23 , Processed in 0.120373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