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89|回复: 2

大安法师净土百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9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实修笃行
     (1)问:我没有皈依,但我这十几年来,每天只要在家,一般第一件事就是点上三根
香,但就是很懒,有时候一觉睡到下午,烧香没有固定时间,请问这样是否不好?
     答:由于你还没有皈依,我们也不想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你了。你没有皈依还能想到
在佛面前点三根香,已经不错了,但如果要从修行的角度来衡量,你的上述行为是不好的。
首先,你放纵了你的懒惰,说明你的求道之心还没有上来。懒惰放逸是众生与生俱来的烦恼。
权且不说你学佛修道,就是做世间的事业,这个懒也会决定你是一事无成的。烧香你没有规
定时间,说明你这个人生活没有规律,没有秩序,没有管住自己的决心。所以从世间法来看,
也是不好的。那怎么办?你既然烧香,就规定好时间。你怕睡觉睡得太晚,就放一个闹钟在
那里,闹钟响了你马上起来。睡觉只要恢复体力即可,不可将睡觉当作享受。一寸光阴一寸
金,当勤精进。
     所以现在你既然接触到佛法,须知“人生难得,佛法难闻”。你应进一步地要求三皈
依,要求佛法僧三宝的加持,要把你懒惰放逸的毛病改掉,规定时间点三根香。不仅点三根
香,你还要开始规定一个功课,要念佛。点香之后你最少要拜三拜吧!拜三拜你最少要念十
声“南无阿弥陀佛”吧!念完十声“南无阿弥陀佛”再拜三拜结束。你不能点了三根香就没
事了,要转换自己的念头。怎么转换?用至诚恭敬心。我们点香、我们礼拜这是至诚恭敬心,
然后又加上念“南无阿弥陀佛”。当要懒惰放逸的时候,你就跪在佛面前说:“我怎么这么
糟糕啊,请佛菩萨加持,让我改掉懒惰的习惯。”每天睡觉最好不要超过六个小时,你把放
逸懒惰的毛病改掉。古圣先贤谆谆教诲我们不要放逸,要勤精进,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对社会、
对家庭、对众生有用的人才。
     (2)问:念佛法门下手易而得效速,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持名念佛确实是修持净土
法门的一种非常便利直捷的方法。那么,在持名念佛时,念六字洪名和四字佛号有何不同?
有哪些持名念佛的方法可以采用呢?
     答:持名念佛念六字或四字并无大的区别,总在念佛人的习惯、方便、欢喜而定。但
都必须如印光祖师讲的:(在)真信切愿(的基础上)志心执持。无论行住坐卧、语默动静、
穿衣吃饭及大小便利等,总不离此六字洪名(或四字持亦可)。必须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
心,心佛无二,心佛一如。若能念兹在兹,念极情忘,心空佛现,则于现生之中便能亲证三
昧。
     娑婆众生,耳根最利,意根功德最全。故应在制服耳根与意根上下功夫。先利用耳根
听佛声,以意根或记数或作观想,摄住耳根与意根,其它诸根自然臣服。所谓一根既返源,
六根咸解脱。念佛方法甚多,兹略述三五,以备净业同修选用。
     1.简易十念法
     每日清晨服饰已后,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
名为十念。但随气长短,不限佛数,唯长唯久,气极为度。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
停得中,如此十气,连续不断,意在令心不散,专精为功故。名为十念者,显是借气束心,
心自不散。但须随气长短,不可强使多念,强则伤气。只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伤气。
如加早晚十念,或早午晚三次亦可。如家有净室或佛堂,仍须对佛像焚香礼拜,立念跪念均
可。十念法是慈云忏主依据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意趣,为事务忙碌者所立。实为无论僧俗闲
忙均可奉持之法。楚石禅师晨朝十念,终身不缺;幽溪大师奉为日课,至老不休。此法能制
心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念数虽少,功德颇深。
     2.十念记数法
     印光大师为对治妄波沸涌而立。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
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
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
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着脚,一心不乱,久久自
当得之。此十念记数法与晨朝十念法,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尽一口气为一念,
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
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
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十念记数,以全心力量
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
     3.持名与观想合修
     凡于行住坐卧时,则一心执持名号,凡于蒲团上跏趺静坐时,则心心观想佛像与净土
庄严。经行疲乏则趺坐以观佛,坐久则经行以称名。如能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如是循环善巧
修行,久之自得大利。持名方法有上述诸种可资采用,趺坐观想之方略举数端。
     (1)自坐莲华想
     在念佛心中默下观想,想目前生一大莲华,不拘青黄赤白,状如车轮之大,观想华状分明,仍
想自身坐在华中须台之上,端然不动。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当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我清
虚之身,无极之体,莲华化生,得未曾有。作眼目开想,见佛菩萨及国土想,即于佛前,坐听妙法,
及闻一切音声,皆说所乐闻法,所闻悉与十二部经相合。
     (2)白毫观
     观想阿弥陀佛丈六金身,趺坐胜宝莲台,端正无比,两眉之间,有白毫一颗,长丈五
尺,周围五寸,白如珂雪,外有八棱,右旋宛转,中则虚空,放净光明,莹净明彻,不可具
说,显映金颜,分齐分明,作此想时,停心住念,坚固勿移。心内忆念白毫相光四字,愈久
愈妙。《观经》云:“见眉间白毫相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现。”
     (3)阿弥陀佛观
     阿弥陀佛于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一切境界无不照见,如黄金山,出于海面。
其中万物,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有无数声闻菩萨,恭敬围绕。另外亦可对西方极
乐世界种种依正庄严,若德风华雨,若妙香天乐,若泉池楼阁,若林树宝网,一一忆念,一
境一幕,神游净域。先送心归极乐,临终定得莲华化生。
     4.临睡观念法
     修净土人,凡欲入观及临睡时,一心合掌,正面西向,若坐若立若跪,十声念阿弥陀
佛、观音、势至、清净海众竟,发愿云:弟子某甲,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轮回六道,
苦不可言。今遇知识,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一心称念,求愿往生,愿佛慈悲不舍,哀
怜摄受。弟子某甲,不识佛身相好光明,愿佛示现,令我得见,及见观音、势至、诸菩萨众,
彼世界中清净庄严,光明妙相等,令我了了得见。
     发愿已,正念而寝,不得杂语,不得杂想。或正发愿时即得见之,或睡梦中得见。此
法系善导大师所立。莲池大师云:“善导大师古称阿弥陀佛化身,今此愿文,修净土人所宜
深信,慎勿以暂时无验而辄废惰,务必久远行持,必于净土,功不唐捐。”此临睡观念佛法
能有效地提高睡眠质量。获致身心健康,弥陀名号亦是世间疗效极佳的安眠药。
     (3)问:我素喜研究经教,手不释卷,津津有味;而于持名念佛,不是昏沉,便是掉
举,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如何对治?
     答:文化人学佛,大多好乐研究教理,总想从经卷中得大总持,获真受用。这种想法
是可以理解的,然以生灭心揣摩佛经真实义,往往愈推愈远。是故宜从真修实干入手。净土
法门以信愿行为三资粮,其中持名念佛为信愿二科之落实。吾人无始劫以来,总在妄想杂念
堆中讨日子过,是故伊始念佛,不是被浓雾般的昏沉所困扰,便是杂念汹涌,佛号被冲得无
影无踪。加之吾人懈怠放逸的习气,缺乏披铠上阵一人与万人敌的刚毅,所以因循故辙,泛
泛悠悠若干年,没有获得一丝毫的念佛法喜。须知看经阅教如读药方,持名念佛方为服药。
印祖开示,一个真老实念佛者,一分时间阅经,九分时间念佛。意在吾人从念佛行持中契入。
所以文化人学佛,应多从事相入手,每日规定自己念佛的数量,或一万,或二万,或三万。
拜佛若干,记录在册,限期检查。有机缘可作或共修或自修的精进佛七,或百万佛号持念等。
总在使佛号变熟,止观并运、定慧等持,功夫得力。此时看经阅教,自然心明眼亮,默契于
心。愿净业行人共勉之。
     (4)问:我受了五戒修持净土,现在早晨诵《楞严咒》。有的佛友说,这是杂修,但
我已经在佛前发誓,一天诵《楞严咒》一部。请师父开示。
     答:你能够受三皈五戒,修净土,这非常难得。对修净土的人来说,原则上,以一门
深入专修为上,读诵净土经典,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但如果你对楞严咒有特殊因缘,
发愿诵楞严咒,也是可以的,然须将诵楞严咒的功德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亦属专修的范
围。
     (5)问:阿弥陀佛的“阿”字念成“ō”(音“喔”)可不可以呢?另外,打坐念佛时
常会嗝气,或者觉得有股气堵在胸口,这是怎么回事呢?
     答:阿弥陀佛的“阿”字正确读音念“ā”,有些人习惯发“ō”音,也是可以的,如
来悉知悉见。无论是念“ā”音还是“ō”音,阿弥陀佛都知道我们是在念他。但最好慢慢改
过来,因为“阿”字,华严字母中排在第一,表法界生发音,诸法空义。“阿”字具无量功
德,无量涵义。自“阿”字出生一切陀罗尼,展示了生生不息功德藏。
     打坐念佛时不要高声,否则伤气。可系心于佛号,随呼吸持念,慧心安住。随息念佛
亦是良佳的摄心方法。对于身体上的疼痛或者是气脉等不要执著,一切观空,佛号历历分明,
即是无上深妙禅。诚如彻悟大师所示“一声佛号一声心,心佛双忘趣转深。定久不知谁唤醒,
满天霜月照幽林”。
     (6)问:用计数念佛好还是用清净心念佛好?
     答:对初学者来说,宜从计数念佛入手,功夫渐深,自然与弥陀名号的功德相应,令
心趋向于清净。凡夫众生开始念佛的心都是污染的、生灭的,只要是在心意识范围都不是清
净心,真正的清净心是要离开心意识。心是阿赖耶识,意是第七末那识,识是第六分别识。
未离开心意识,又称众生心,生灭心。吾人信愿念佛,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号泯为一体了,
全佛即心、全心即佛。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安顿在不生不灭的法性理体上,如是即便有一定
程度的清净心。等觉菩萨还有一分生相无明未破,还不叫究竟清净,唯有佛一人才是究竟清
净。
     了解这些修因证果次第后,还是要从老实记数念佛开始,每天至少念一万声以上,多
多益善,念清楚、听清楚、计数清楚,每日数量用功课册记下来。是否有清净心你不必理会
它,功夫境界是水到渠成的,你老是去琢磨会成为一种负担。往生一法全凭信愿持名,我们
有信愿才会去计数念佛,通过计数念佛又能够增上我们的信愿,是由吾人计数念佛这样恳诚
感通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的加持,令我们横超到西方净土。念佛的主要目的就是求往生,只要
成就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毕竟臻于清净,因为极乐世界是清净的法性土,有极大的加持力。
而在这个世间我们想求清净却甚难甚难,因为这个五浊恶世,整个的环境和众生的心都是染
浊的,吾人处在这种浊染的时空中,不能不受影响。
     是通过记数念佛渐次获得清净心,不是想有清净心便能得到清净心的。是故我等净业
行人当在计数念佛上下功夫。制订定课与数目,循规蹈矩地完成,日积月累,自然成办往生
资粮。
     (7)问:平时念佛都是散乱心在念,如何才能摄心念佛呢?
     答:摄心念佛的方法,即是大势至菩萨所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在眼耳鼻舌身意
六根中,注重摄耳根与意根,这二根摄住,其他四根不摄自摄。摄耳根的方法即是自念自听,
念清楚,听清楚;摄意根的方法,是心与声相依,念兹在兹,不让心念外逸。然常口念佛号
心向外跑,如是可配合十念计数法,念一句佛号,心里记数一,念二句,心里记数二……念
至第十句,再从一至十,如是循环往复摄意根。我等众生初心念佛必定是散乱的,因为无数
劫以来的阿赖耶识的妄想种子都会出来,这时要从容静定,妄念来的时候正是做工夫的好时
机。就凭这句佛号去收摄妄念,以一句佛号摄百千万种妄想杂念,以一句清净的佛号来澄清
吾人垢染的心。这句佛号就像清水珠,投入浑浊的水中,浊水不得不清,这句佛号投入凡夫
的乱心中,乱心不得不佛。所以在散乱的心念里,要紧紧地抓住这句佛号,不要去注意那些
散乱的妄念,只专注佛号。这样旋收旋散,旋散旋收,如人学射箭,渐渐功夫熟练。慢慢地,
当你能念佛的心与所念的佛号日渐趋近,在你的念头里面占了主导地位时,那你的功夫算上
路了。这句佛号常时熏习内心,凝成强力种子,你就不经意中,亦有一句佛号在涌动,渐趋
不念自念。是故摄心方法要从钝工夫做起,一天至少要念一万到三万声佛号,有打佛七的机
会来打精进佛七,或昼夜经行念佛,日积月累,水到渠成,狂乱的心就逐渐得以降伏。如是
净念相继,即可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8)问:念佛对身心确实能起作用,这如何从理上解释呢?
     答:念佛对我们身体的健康、智慧的开发乃至临命终时,心不贪恋,意不颠倒,随佛
往生等,必有功效。古往今来的事例,不胜枚举。然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呢?
     这确实不可思议。从不可思议层面来说,此乃吾人心性之不可思议,持名奇勋不可思
议,以及弥陀大愿加持不可思议所致;又从可思议层面来看,亦可说出点道理。须知,诸法
的状况与吾人的心念相关。我们生活中的顺逆境遇、身心状态、人际关系、生存环境等,都
是由吾人念头变现出来的。不好的念头变现出的是不好的境界,好的念头就变现好的境界。
如同做梦,全心即梦,全梦即心。要改善梦境,就得改善心念。念佛具有净化念头的强力,
这句名号具足着阿弥陀佛全体的功德,当吾人执持名号时,转化念头力量强大。名具万德,
名召万德,全摄佛功能为自功德。是故,念佛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由于从本源上净化了
念头,因而由念头所显现的身心状况、人际关系和事业等等,都会向好的方面转化。而放生
回向也是这样,放生是培植慈悲心的,你生起了慈悲心,那正报和依报就会大为改善。是故,
信愿念佛,戒杀放生,不惟饶益他人,更是利益自己;不惟利益来生,更能利益当生。愿诸
同仁深信毋疑。
     (9)问:如何把一句佛号不间断地念到专注?
     答:我们知道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每天系念佛号很好,但有妄想、杂念、烦
恼,干扰这是正常的。凡夫就是有妄想杂念,没有了妄想杂念,就不是凡夫,你就是圣人了。
你如果略一修行就能成为圣人,那也就不需要阿弥陀佛了。所以有烦恼是正常的,那么遇到
不如意的事情发会脾气,也是免不了的。但是念佛过程当中,第一次发脾气你可能会火冒三
丈,经过一段时间念佛,再发脾气的时候可能火就窜不那么高了,这得有一个过程。五浊恶
世末法众生,其根机也只能这样。至于你总是希望念佛息灭贪、瞋、痴,那么这个目标定位
要调整,念佛志在求往生,至于伏断烦恼,要顺应自然,不可强求。我们要念念想到业障深
重,靠阿弥陀佛赶紧让我们离开这个娑婆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念念求往生哪,这才指
向正确的目标。善导大师的水火二河比喻告诉我们:我们走在这条念佛往生的白道上,贪欲
之水与瞋恚之火仍然存在,但并不妨碍我们走在这狭小的白道上,度过生死急流,到达极乐
彼岸。贪、瞋、痴等烦恼本质是虚妄的,是空的。我不理会他,专注在这一句佛号上,那么
如何能专注在这句佛号上呢?首先要生死心切,把死字放在自己的额头上,我马上就要死了,
这时候你专注不专注?我须臾间就撒手人寰了,这个时候你还有什么放不下,但念无常,才
能恳诚念佛求往生呀。
     (10)问:一天至少念多少声佛号才有效果?有效地去除妄念?
     答:注意不可把念佛仅仅作为工夫去用。将横超法作竖出用,祖师常有呵斥。念佛法
门首先要解决信愿,时时呼唤弥陀的救助,阿弥陀佛就在我内心,我在阿弥陀佛的内心,我
是佛心中的众生,佛是我心中的佛,感应道交是当下的。念念作得生净土想,念念心生欢喜,
这样念念都有效果呀!怎么妄想杂念还有呀?妄想杂念不管他嘛,只要在妄想杂念当中,有
这句佛号,能够守得住,把得稳,就是我往生左券。由此获得安心安乐,不要跟自己过不去
呀。有如是信愿心态后,至少一天念一万声佛号,像小学生做作业一样,你必须完成他,念
不完一万声佛号就不要睡觉。万一当天极忙无法完成,也要在其他日子补上。如果持之以恒,
念佛功夫得力,妄念自然稀少,此长彼消,水到渠成。
     (11)问:是否能够在念佛号之前祈求阿弥陀佛佛光加持,帮助我,驱除心中的贪、瞋、
痴?
     答:持念“南无阿弥陀佛”信愿行具足,念念往生啊!此刻西方净土七宝莲池中,标
上你的名字莲华放出光明,莲华越来越大。念佛时,即有阿弥陀佛光明加持,我们至心“南
无”(全身心归命),就是真正的祈求。有了弥陀强力的加持,就能有效地驱除自己的贪瞋
痴。贪瞋痴如浮云,念佛犹如智慧之风,风吹云散,性天法尔朗彻。妄念来了不要去管他,
一定要转化为佛号的念头,念头转化,也要经过由生转熟的过程。现在有些人边念佛边琢磨
有不有清净心,听说要清净心才能往生呀,所以就刻意观察念头,哎呀,我这一念又不清净
了,这里妄想杂念又起来了。这怎么办,怎么办?完蛋了,我不能往生了,因为我没有清净
心。自己给自己画地为牢,自设障碍,并无圣言量的依据,纯是自己凡夫的知见,不可依从。
     (12)问:专修净土的人静坐时,吸阿弥,呼陀佛,还是不管呼吸,只专注在阿弥陀佛
圣号上?
     答:专修净土的人静坐时,可以随着呼吸来念阿弥陀佛,吸的时候,念阿弥,呼的时
候,念陀佛。如果是六字,那么吸的时候念南无,呼的时候念阿弥陀佛,一呼一吸,渐微渐
细,然意地中亦有音声之相,用此摄心。这样心系在佛号上,这就是念佛禅,“若人但念弥
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禅就是佛心。这句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心,我们安住在阿弥陀佛
的无上的愿心上,就安住在无上深妙禅上。于此禅和净就圆融不二了。
     (13)问:弟子所在的县,既无寺院又无居士团体,亲人去世时,弟子如何助念?临终
如何劝导?在亲人耳边放念佛机可以吗?
     答:自己的亲人去世,你首先要义不容辞给予助念与临终劝导。印祖的《临终三大要》
以及东林寺印行的《饬终津梁》,所作临终之指导,要常常对亲人、对父母进行劝导,要让
他放下世间所有的牵挂,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事前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把他牵挂的
事情,赶紧帮他料理完,然后告诉他:“这些事情你放心,我都办妥了。”然后就劝勉他产
生信心。这时候应该直接给他念,你现场自己去念,有你的至诚心去念,比听念佛机好。除
非在没有人助念的情况下,才用念佛机替代一下。最好是自己亲自念,劝告亲人保持信愿行
之正念,如是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定得往生。
     (14)问:平时念《阿弥陀经》及佛号,有时帮莲友临终助念结缘《地藏经》,这是否
与一门深入的原则相抵触?
     答:修行净土法门,宜专精。善导大师提出专修的五种正行:一心专门读诵净土经典;
一心观想忆念阿弥陀佛及西方极乐世界;一心专门礼拜阿弥陀佛;一心专门称念阿弥陀佛名
号;一心专门赞叹供养阿弥陀佛。那这样随顺佛敕,易与弥陀愿力感应,得遂往生。如果是
杂修,感应力弱,往生比例就随之下降。所以我们还是以专修为主。至于给莲友临终助念往
生,更应专称弥陀名号,令亡者系念佛号,作往生意。南无阿弥陀佛乃万德洪名,包含着所
有佛菩萨名号的功德以及诵念诸种经典的功德。有人认为要消灾延寿就得念药师佛,难道念
阿弥陀佛就不能消灾延寿吗?他是无量寿啊!念观世音菩萨能够免灾吉祥,那念南无阿弥陀
佛亦同样能得到。古往今来祖师大德们悉殷勤劝告,无论是助念往生、荐亡超度乃至消灾延
寿等,皆应念佛。至于某莲友与《地藏经》有特殊因缘,平日熏修熟,好乐听闻,那么助念
时,先念一部《地藏经》。尔后再提起阿弥陀佛名号,亦无不可。只要将读诵其他大乘经典
的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也属于专修之列。
     (15)问:我在生活中,以“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自警,佛号不断,但就是
不能入定,怎样才可以入定呢?
     答:看来你还有一个对入定的执著、贪求。你这一念执著贪求的心就是你入定的障碍,
可见你对念佛的功德还是缺乏正确的知见。你在老实念佛当中就已经入定了,是不是这样
啊?这弥陀名号就是无量寿,无量寿就是自性的寂定,就是陀罗尼,就是三昧之王,已然超
越一般的禅定了。所以你在一心念佛的时候,就已经入到了无上深妙禅,诚如经典所云:若
人但念弥陀佛,是为无上深妙禅。你已经安住在无上深妙禅里面,却还问:我为什么没有入
定呢?就好像你已经在故宫了,还到处向人打听北京在什么地方一样。所以还是老实念佛,
不管入定不入定,一心执持名号,心外无佛,佛外无心,万虑俱空,不知有身,不知有世,
亦不知我今日所作是修行之事,如是不求入定自然入定。以无所得故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你有所得心就什么都得不到。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切不可用世间分别执著的
观念来求境界,有能入,有所入,有能入所入就离定甚远了。首楞严三昧,一切事究竟坚固,
能所消泯,最后到空,能空所空亦遣,空空亦空,一空到底,毕竟空无所有,这时候才能说
你入到了般若禅定。
     所以你不要老是在这里执著这些东西,一定要消泯对待。老实念佛,莫换题目即可。
     (16)问:古往今来求生净土的祖师们,对于念佛是否往生的解释各不相同,但《净土
圣贤录》中记载他们都得以往生。既然法门无量,殊途同归,那修其他法门也回向净土,不
也照样往生极乐吗?恳请法师开示专修与杂修的利弊得失。
     答:净土一法是普门法,就是平等普遍地摄受九法界种种不同根机的众生,也是所有
大小乘宗派的最终归宿。《净土圣贤录》中记载的宗门教下的那些善知识,他修自己本宗的
法门,最后以所修行的功德回向求往生,也是可以往生的,这个《无量寿经》也谈到,这些
修行大乘法门的只要一念净心回向都能往生。但是善导大师到印光大师,强调专修,亦有其
意味深长的道理。专修把握性大,杂修把握性小。专修就跟阿弥陀佛建立起很亲切的因缘关
系,当我们念阿弥陀佛的时候,阿弥陀佛就知道我们,我们顶礼的时候,阿弥陀佛就了解我
们。我们每天心里都是想着西方,想着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在阿赖耶识内熏习那个与西
方直接关联的种子。临命终时,这个种子的力量是很大的,如离弦之箭,引导神识到西方极
乐世界,所以一百个人专修一百个人往生,一万个人专修一万个人往生。如果是杂修,修其
他的法门,跟弥陀的愿力就比较疏远,所熏习的种子跟净土法门也比较疏远,所以呢,一百
个人里面一两个人往生,一千个人里面三五个人往生。这是善导大师的慈示。我们一定要信
受祖师的教诲,佛的教诲。
     《随愿往生经》中普广菩萨问佛:十方悉有净土,世尊何故偏赞西方弥陀净土,
 楼主| 发表于 2016-6-29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念
往生?佛告普广:阎浮提众生,心多浊乱,为此偏赞西方一佛净土,使诸众生专心一境,即
易得往生。若总念一切佛者,念佛境宽,则心散漫,三昧难成,故不得往生。是故于十方无
量的刹土,专门拈出西方净土令我们栖心归宿。文殊师利菩萨以根本智修一行三昧、一相三
昧,就是面向西方,念阿弥陀佛。由念佛的因缘,成就般若波罗蜜,成就无量的陀罗尼,成
就无量的智慧辩才。以文殊的根本智,修念佛的一行三昧。宗门教下诸祖师也潜修净土,回
向往生。如果你能够一门心思专修的话,这种亲缘关系更亲切,更熟悉,在这个时代更要强
调专修增上往生的把握。
     (17)问:有人在百万佛号闭关期间,若以决死之心,不吃不睡,求佛接引,是否属于
自残自体,是否如法?宋莹珂法师闭门三日,与东晋觉明妙行菩萨七日不吃不睡如何解释?
     答:我们念佛一定要有一种平实的心,不能走极端。我们对十天百万佛号闭关,只要
求斋戒清净,守八关斋戒,过午不食,但不能不吃。不吃不睡不是尔我凡夫所堪能。走极端
或许会出问题。我听同修说,有个老居士,七天闭关,不吃不睡打饿七,甚至水都不喝。等
到七天过后,被人扶出,倒在地上一命呜呼了。所以这种苦行,是不许可的。《梵网经》云:
“灭寿取证者,亦非下种处。”所以你只要至诚恳切地念佛就好了,该吃你就吃,该睡你就
睡,只不过是不要贪睡,不要贪吃就好。不能不吃不睡啊,修行要走中道嘛!所以佛为什么
最后放弃苦行,是以身作则走中道。尤其念佛,是安乐法门,并不在乎苦行的。你再苦行,
不吃不睡,然信愿未建立起来,也是往生不了,如果具足信愿,就是睡在黄金床上,也都可
以往生。
     宋代的莹珂法师是一个特例,由于他觉得自己烦恼很重嘛,他见到阿弥陀佛,尽管还
有十年的寿命,他就想:这十年中自己烦恼太重,怕又往生不了,希望阿弥陀佛慈悲,干脆
我现在就跟你走,反映他一种愿心,阿弥陀佛也就恒顺众生嘛,慈许三天以后再来接引,这
是个特例呀!东晋的觉明妙行菩萨也是一个特例,我们只是学习他那种精神。东晋的时候,
像觉明妙行菩萨这样的恳切的心,七天这样拼命下去,身体还能够接受得了。现在我们这样
拼下去,首先体质跟古人都不能相比。所以现在就在我们凡夫的范围当中,可以苦一点修行,
但是一定要适度,一定要自己能接受得了。就是适度的挑战。就像调琴弦,略微调紧一点,
但不能绷得太紧,绷得太紧,就断了啊!所以我们东林寺这个十天百万佛号闭关,这是适度
的挑战,大家还能接受,甚至昼夜二十四小时念佛,这也适度。你如果让他两日两夜、三日
三夜、七天七夜,这都有点相当的挑战了。所以先从适度的精进开始比较好一点,根据我们
身心的状况,只要安乐,只要这个念头能够安定在佛号当中,这是最好的修行,不在乎过度
的苦行。现在有种很不正确的观点,认为越苦行好像就越有道心,越有道德。所以有些人就
利用这样的心理来兜售他的一些做法,蛊惑人心,我们要智慧拣别,平时老实念佛,绵绵密
密即可。
     (18)问:东林寺作为净宗第一祖庭,似乎特别强调计数念佛,譬如百万佛号闭关、“五·
一”黄金周佛七、“十·一”黄金周佛七以及每日念佛规定数量,不知有何依据?
     答:计数念佛方法乃中国净宗祖师的传承,这是针对众生心性特点来施设的。由于我
等凡夫妄心波动大,又有与生俱来放逸懈怠的积习,而且初心念佛易生厌倦,常常会为自己
不想念佛的懒惰而找种种的借口。由此就得对症下药,规定一个数量,就像给小学生布置家
庭作业,如果不完成,第二天就要罚站。这样强制性地规定数量,或能令念佛渐上轨道。另
外,亦是念佛功夫的必需,以数量求质量。如果没有一定的念佛数量,想要臻入清净念佛境
地是不可能的。心是否清净,不必顾及,你就注重你念佛的数量。在一百万的数量里面,也
许不期然地会有若干句比较清净的佛号,水到渠成,无心而得,所以宜注重计数念佛。古人
对每日念佛数量的规定或三万,或五万,或七万,或十万。底数是三万,可见古人办道之笃
实。现在吾人根器陋劣,又生存在这个忙碌的竞争社会,所以我们提倡每日念佛的底数是一
万。如果一万佛号都不能保证的话,就很难说你是真念佛人了。一万声佛号约两小时能念完。
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再忙碌两个小时总是能抽出来的。
     另外,东林寺为了方便上班的净业行人念佛,特地在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组织佛七,
海内外四众弟子云集,效果良佳。制度化的每月两次十天百万佛号以及每月的昼夜经行念佛,
亦令全国各地同仁颇得法益,目前亦开展二十一日闭关,以及四十九日闭关。净土法门贵在
信愿行统一,以平实的念佛行持落实信愿、增上信愿,并由此令念佛功夫更为纯熟,良性互
动。东林祖庭愿为十方净业行人提供服务,同登极乐,共证真常。
     (19)问:念佛同修如何做才能有效地保持精进念佛的道心?
     答:一般来说,现代众生听闻佛法难,听闻到佛法闻信净土法门难,稍生信心,如法
修行难,勉力行之,恒常精进难。吾人在无量劫六道轮回中,亦曾发过求出离三界之心,修
道之行,只因屈于懈怠放逸烦恼,净业无成。所以还在生死轮转中,受大苦恼。今生又闻持
名简要法门,当决定成办净业,做到三点,用以保持精进念佛的道心,第一,生死心切,智
慧思惟无常,生命在呼吸间,三界火宅魔窟,不容片刻停留,今生不了生死,下生定入三途,
万劫千生,难闻佛名,思地狱苦,发往生心。将深信切愿二法,常存在心,忆念不忘,作为
人生惟此为大之要事。第二,一门深入,莫换题目,摒弃这山望到那山高的偷心。深知吾等
业力凡夫,处于浊世,唯有全身心依怙阿弥陀佛才可得救。第三,记数念佛,克期取证。每
日有定课,持念佛号不少于一万声(多多益善),记入功课册。有机缘参加精进佛七,或百
万佛号闭关,或昼夜经行念佛(东林寺亦可为四众弟子提供这些修行的条件),如是在实修
中得到真切的体验,获得法喜。沐浴在阿弥陀佛光明中,念佛的道心才能有进无退。须知,
凡夫众生道力怯弱,多有退转。而皈投阿弥陀佛悲愿之海中,弥陀之光明便会摄受我等众生,
安立于涅槃净土。
     (20)问:“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具体落实在念佛的时候,应该怎样才能达到这个要
求?
     答:“都摄六根”就是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摄入一精明(阿赖耶识之见
分),以此深心,执持弥陀名号,令六根不再驰逸于六尘。六根当中最重要的是耳根和意根,
这两根的功能最全,也容易驰逐外境。如果把这两根摄住了,其它的如眼根、鼻根、舌根、
身根也就不摄自摄了。摄耳根的方法就是自念自听,从心里念出声音再从耳朵听进去,心与
声相依,小内循环,就能把耳根摄住。摄意根的方法,可采用印祖的十念记数法。念第一句
佛号记一,念第二句记二……念第十句记十,再从一记到十,循环往复。这样给意根派了记
数的任务,意根自然不容易跑,这就是念兹在兹。如是持念佛号,灵灵不昧,念念相续,即
是净念相继。日常工作生活中,恒常系念佛号,如子忆母,如是熏习,自然与万德洪名、净
土依正庄严日渐亲切。忆佛念佛,现前(现生证得念佛三昧)当来(带业往生,华开见佛)
必定见佛。大势至菩萨的授记,吾人当拳拳服膺。
     (21)问:净业修习总是进进退退,这其中有何因缘?如何对治?
     答:原由很多,其根本原因还是生死心不切啊!不了解在轮回中生命的无常啊!再一
失去人身,换个嘴脸到三恶道里去报到,就万劫难复啊!这种生死恐惧心没有生起来,于是
就把学佛看得泛泛悠悠,甚至于把学佛作为生命的一种点缀。看点佛经,搞点机锋转语,然
后跟同学、朋友在一起侃一侃,表现自己很高雅。念佛也大多停留在表面:情绪好一点,多
念几声佛;待会儿昏沉了,正好美美睡一觉;待会儿又觉得有点感冒,更有放逸的借口了;
待会儿遇到几个多年不见的朋友,高谈阔论,更把念佛忘到九霄云外了。如是种种情形,乃
吾辈因循怠惰之常态,对此,要痛加对治。从现在开始,规定早晚功课,根据自己的工作生
活情况,或几千,或一万、二万佛号,以决定不缺为准;同时要有同参道友相互监督、劝勉。
要有恒心啊!坚持耐久,像普贤菩萨修十大愿王那样不疲不厌,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
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大愿无有穷尽。普贤菩萨无量劫不疲不厌地修,难道我们这几十年
光景,只念这句佛号都念不下来吗?当你要懈怠退转的时候,赶紧在佛面前至诚忏悔,痛哭
流涕,发出真为生死、矢志求生安养之心,如是就渐渐把这个烦恼习气改变过来了。
                                 四、破邪显正
     (1)问:现在有弘扬净土的行人,说专持一句名号就可以往生,不用再学习经律论,
也不用持戒,甚至不用修十善业。请问这种说法对吗?
     答:弘扬佛法是一件庄重的事情,关涉到众生的法身慧命,是故,一定得依圣言量来
立言。佛说法事理双备,不能执理废事,也不能执事迷理,理和事一定要圆融。比如你具足
深信切愿,专持这句名号,蒙佛临终接引往生净土,是决定的。但如果说只念一句名号,学
经律论、持戒都不需要,那就偏颇了。净土法门“竖与一切法门浑同”,戒定慧、六度万行、
净业三福,这些都是要做的。阿弥陀佛在因地当中也持戒,也修六度万行。吾人宜常随佛学,
随分随力而行。虽然我们达不到如佛的清净,但亦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是故,持戒是
不可或缺的。如果认为阿弥陀佛大悲愿力能令五逆十恶的罪人往生,于是我就可以放肆地去
造五逆十恶的罪,反正能往生,如是理解,则醍醐反成毒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宜奉持净
业三福。净业三福就讲要修十善业,怎么能说不用修十善业呢?净业三福第二福“受持三归,
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就是谈持戒问题的。所以我们要按照圣言量去做,经律论我们要随
分随力去学。善导大师提出“解要广解,行要专一”,你专门称念阿弥陀佛名号,这是正行,
宜一门深入,不可夹杂。然一个净业行人读诵大乘方等经典,诸如《楞严经》、《华严经》、
《法华经》,以此诵经功德回向往生极乐净土,亦属净业正行。
     (2)问:最近全国各地流行的《苦行头陀墓林僧笔记本》一书(以下简称《笔记本》),
许多居士奉若至宝,不知此书值得流通修学否?
     答:目前教内广泛流行的《笔记本》一书,通篇充满着似是而非的话语,兹略标有二:
     一、《笔记本》以凡夫知见,妄谈净宗,严重违背净宗经典圣言量。
     1、阿弥陀佛见到十方念佛行人临命终时,业力现前,无能作主,悲心启立临终接引
愿。吾人信愿持名,阿弥陀佛与菩萨圣众决定前来接引。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的第十九
愿文之义,由释迦牟尼佛金口所宣。而《笔记本》却说,是“自己化身来接引”,“不知自
己三身,都属幻化。但见自己化身接引,变肉身为化身”,这种说法全然忘却阿弥陀佛的临
终接引的事实。以“幻化”之辞,谤毁弥陀大愿。
     2、关于往生的条件。净业行人信愿持名即可得蒙阿弥陀佛慈悲加持,带业往生净土。
而《笔记本》却云“但见三身,随意往生。”或只注重念佛画圈的功夫,淡化信愿念佛感通
佛力的妙用。另将五音念佛神秘化,其实并无新东西。(昔净宗四祖法照大师五会念佛早已
失传)。念佛法门历来称为安乐法门。《笔记本》却以“苦行”混淆视听,误导众生。
     3、忆佛念佛,必定见佛,最终决定成佛。这是净宗修持的妙因妙果。而《笔记本》
中的墓林僧却云:“念佛一千万,便真能见到我了……”,念佛不是见阿弥陀佛,而是见墓
林僧,岂非咄咄怪事!另:真信切愿持念阿弥陀佛,或梦中或定中见到阿弥陀佛,因果相符。
当这种瑞相出现时,吾人当全身心靠倒阿弥陀佛,任凭救度。而《笔记本》却云:“有佛像
出现,但不可随他去,那是幻化的像,去了就被鬼怪引接了。”“如你做梦见到佛,也不让
他接你。见到境界,不要去。”等等。如果念佛人听从了这样的“开示”,真是堵塞往生净
土之路。
     4、念佛法门下手易而得效速,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六字洪名,圆摄万法,圆成佛
果,无欠无余。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所贵一门深入,方得实益。而《笔记本》
却云,“净土假设方便”,“禅净双修,品位极高。”开章便高谈“见性成佛”,“放下凡
圣,心心荡荡,无自无他。”用宗门下语疑误众生,遗弃净宗南无(归命)阿弥陀佛的宗教
情怀。
     《笔记本》通篇充塞着违背圣言量的“开示”,在此只是拈出三五,由此亦可略窥全
豹。
     二、以凡滥圣,耸人听闻,包藏机心。
     末法时期,吾辈众生障深慧浅,开佛知见(开悟)尚难,更何况证入实相,跻圣贤位。
昔天台南岳思大师,有大智慧,有大神通。临终有人问其所证,南岳思大师曰:我初志期铜
轮(即十住位,破无明,证实相),但以领众太早,只证铁轮而已(即第十信位,尚未证实相
法)。天台智者大师,临终有人问:未审大师证入何位。智者大师答曰:我不领众,必净六
根,损己利人,但登五品(圆教五品观行位。此位圆伏烦恼,而见惑尚未断除)。净宗九祖蕅
益大师临终有偈云: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毕竟付何人(名字位人,圆悟如来藏性,知见与
佛同齐。而见思惑尚未能伏住,何况断除)。蕅益大师示居名字位,智者大师示居观行位,
南岳思大师示居相似位(十信位),可见实相之不容易证入,后世之人之难超越。而《笔记本》
大言不惭,妄谈“念佛一千万,便见三身佛”,加封隐和尚为“圣僧”,“和三世诸佛无有
区别”。吹捧隐和尚其用意却在标榜自己。墓林僧自云:“惭愧咧,圣僧隐居了,把我这个
饭桶推在前面,说三道四的。但请大家要注意听。”俨然以“圣僧”的代言人自居。并自述:
观音菩萨托梦叫人给他送饭,文殊菩萨化名“倭林”为他拉车(此处有抄袭虚云和尚雪地遇
文吉之嫌)。暗示他这个头陀墓林僧亲得大菩萨护念,非是一般凡夫。连他收的一个小徒弟,
“出家时,月亮一连七日放光”。甚或将自己凌驾在佛之上,“念佛一千万,便真能见到
我……”,我慢贡高到以教主的面目出现。
     总之,《笔记本》一书,谤净土藏,说相似法,疑误众生,害人慧命,不可流通。敬
希广大信众以净宗圣言量和中国净宗祖师的理念为修行指南。死尽偷心,老实念佛。至祷。
     (3)问: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上期贵刊的《关于对〈苦行头陀墓林僧笔记
本〉的几点看法》,寥寥几笔,却是句句中的,切中要害。经过指点,很多同修冷静审视,
得以从盲目崇拜中解脱出来。之后,我们不免又有些困惑,作为佛法初学者,应当以何种标
准来抉择当今教内的各种言论说法呢?
     答:末法时期,学佛者贵在建立正信正见。判断是非邪正的标准唯有圣言量与祖师的
原则立场。对净业学人来说,要熟稔净宗五经一论与中国净宗祖师的著述。以读诵、抄写、
礼拜与研习等方式,使之沦肌浃髓,将佛言祖语转换为自己的知见,以此作为判别邪正之参
照坐标。依法不依人,切勿意气感情用事,切勿盲从瞎拜,搞成现代造神运动。以古为师,
就净宗而言,昙鸾、善导、永明、莲池、蕅益、彻悟、印光等祖师著述所指的方向,决定能
令吾人从生死此岸稳达极乐彼岸。另外,应养成读书慎思的习惯,虽然读古人著述,比较吃
力,先难而后获。曾经沧海难为水,曾游圣人之门难为言,做祖师大德的私淑弟子,以阿弥
陀佛为大导师,千稳万当。
     (4)问:现在有弘扬净土的人,说专持一句佛号,不用再学习经律论了,也不要持戒
了,甚至不要修十善业了,请师父告诉弟子这样对吗?
     答:弘法宜持论公允,理事圆融,不可偏执,不可意气用事。净土法门是一代时教的
特别法门,胜异方便,然与通途法门并非冰炭。蕅祖云:净土一法乃“竖与一切法门浑同,
横与一切法门迥异”。相得益彰,并行不悖。通途法门注重戒定慧、六度万行,净土法门也
强调净业三福。阿弥陀佛在因地圆满大愿的修行中,始终清净持戒。那念弥陀名号者怎能不
随教主学习呢?虽然我们业障重,达不到持清净戒的水平,但在态度上,得尽最大的努力去
持戒。戒律是佛教的生命,是佛法住世的幢相。那些轻慢诋毁持戒的言论,非佛说,乃波旬
说。净业三福,第一福就开示净业行人要修十善业。那不要修十善业的言论不是明显违犯佛
语吗?至于念佛行人是否学习其他经论问题,净业三福有读诵大乘经典的圣言。善导大师亦
开示,净业行人行持要专一,解须广解,并没有说读诵《楞严经》、《华严经》、《妙法莲
华经》,就是杂修,就不能往生。可见,有些弘法者知见偏执,未能正确理解佛言祖语真实
义,疑误众生,罪过非浅。希望这些所谓弘法者深自克责,闭门思过,为护念众生法身慧命
故,不可再说这类邪知邪见;也希望广大信众不要轻信这类相似法,宜以净土五经及中国净
宗历代祖师的著述为准绳,培植信根,自可参学已毕,安心六字洪名,托生九品莲台。至嘱!
     (5)问:有人说弥陀法门是送死的法门,如果修药师法门,生能消灾延寿,死能往生
东方净土,不是更好吗?
     答:净土法门义理境界深邃广大,功德力用无量,唯佛与佛方能究竟,非凡情所能妄
测。有些人未能深造念佛法门,率尔出言,皆非公允之论。修弥陀法门何以说是送死的法门
呢?念佛一法能蒙佛接引往生净土,疾速成佛,了办人生一大事,同时亦能利益当生。净业
行人信愿持名,可以消业障,伏烦恼,开智慧,提升精神品格,家庭和睦,身心康乐,事业
顺遂。念佛一法,成佛都有余裕,何况世间福报?然念佛法门确实对生死问题,予以了更深
切的关注。净宗也可说是死生的法门,死即是生,死去的是娑婆世界苦恼的业报身,诞生的
是性具的法身慧命,所以念佛往生是吾人生命最辉煌的起点,这就叫文成印坏。所以这个殊
胜的了生脱死的法门,就不是敲敲打打送死所能比拟的。修习药师法门,也有种种功德,药
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也很伟大。如与药师法有缘,依经教供养、诵经、持名、持咒,也应
随喜赞叹,丛林寺院做消灾延寿法,就是在称念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药师经》开示:对
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药师如来会派遣八位菩萨护持此念佛行人往生极乐世界。可见药
师法门与弥陀法门可以相得益彰。然念佛往生西方净土一法,是千经万论共指,往圣先贤齐
趋的妙法,于此宜加瞩意。如与药师法门有特别因缘者,亦不妨依经专修。然净土念佛往生
一法,乃佛一代时教结穴归根处。一法具足一切法的功德,持念弥陀万德洪名,亦可获致修
药师法门的功德。吾人宜一门深入,自可一了百了。
     (6)问:有人说念佛要功夫成片才能往生,但是弟子念佛多年也做不到,是否就不能
往生呢?
     答:往生的条件是信愿持名,感通佛力,带业往生。诚如蕅益大师所说:“得生与否,
全由信愿之有无。”能不能往生是全凭信愿,有信愿就能往生,没有信愿就不能往生。品位
高下,就看持名功夫的浅深。念佛的功夫深一点,往生品位就高一点;念佛的功夫浅一点,
往生的品位就低一点,但不妨碍往生这件事情,所以能否往生取决于信愿。为什么取决于信
愿?就是感应道交,是用信愿去感通的,而不是靠功夫。念佛的行持是深信、切愿、持名,
这一点不能含混。蕅益大师又担心未来的众生只重功夫,不重信愿,又慈悲开示:如果没有
信愿,纵然念佛功夫达到“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那样的程度,也不能往生。
为什么呢?由于西方极乐世界是属于实报庄严土,纵然是断见思惑的阿罗汉都不能往生,更
何况悠悠凡夫!所以宜先在深信切愿上着眼。具备信愿持名即可往生。有功夫成片固然好,
没有功夫成片,有信愿持名照样往生。对此要有坚定的信心,这样才能得到安心、快乐。如
果总是在功夫上论,那就难免恐惧、担心、不安。吾人信愿持名,接纳阿弥陀佛慈悲的救度,
内心能有坚定的信心,当下就安心了。安在哪里?安在阿弥陀佛的大慈悲愿海上,因为弥陀
的大慈悲愿海是把我等众生都托起来的。我们就在阿弥陀佛的心里,只要一念回光即可往生。
所以念佛往生一法称为圆顿中最极圆顿。也正因为如是圆顿,又被称为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
是故,宜从信愿持名感通下手,作得生想,无须在功夫上画地为牢,作茧自缚。
     (7)关于对台湾某居士若干种净土著作的辨析。
     问:弟子最近在福州寺院看到上海佛学书局出版的《念佛真实义》等几本书,作者是
台湾觉云居士。上网一查,乃知是萧平实之作。此人颠倒黑白,附佛之说,如今摇身一变,
又以净土宗善知识自居,彻底否定净土宗历代祖师。不明真相之人,极易受其迷惑,破坏行
人念佛往生之信心,毒害极大。更有甚者,此书由上海佛学书局出版流通,使人误以为教界
认可此说,真是害人不浅!不知法师对此有何看法?
     答:来函及寄来的台湾觉云居士若干种书籍,略略翻阅,觉其信口雌黄,错谬不经,
亦能体会仁者一片护法之心。兹就《念佛真实义》(简称《实义》)、《如何修学净土法门》
(简称《法门》)二书中之错谬处撷取二三,以正视听。
     一、诋毁我国诸净宗祖师“持名念佛”的传承
     《实义》中,处处将蕅益大师“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
深浅”的开示,指斥为不正确的知见,并云倡导持名念佛“乃是对于净土三经法义的错会,
并不是正确之净土法门之知见”(见《实义》P2)。这种对祖师轻率的贬斥,对持名念佛的
看法,是没有道理的。
     净土法门的理事因果,肇立于佛的果觉境界,全体不可思议,不可以凡情浅识妄加推
测。“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对佛经奥义,祖师能解能说,所谓“欲知山中路,须问
过来人”。是故,我等净业行人,宜对祖师言教深生殷重恭敬心。
     蕅益大师乃净宗第九代祖师,“名字位中真佛眼”,开佛知见,所言决定无谬。印光
大师赞誉蕅祖的《弥陀要解》“妙极确极,纵令古佛再出于世,重注此经,亦不能高出其上
矣”。而《实义》贬抑蕅祖的论断,何异无知妄谈。
     祖师们倡导持名念佛,乃是对净土三经精义纲宗的正确领会。阿弥陀佛因地以五大劫
的思惟,实现其普度一切众生离生死苦、得涅槃乐之大平等慈怀,建立以名号度生之妙法。
《无量寿经》偈云:“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是故持名度
生的净土妙法贯彻于诸多净土典籍中。善导大师慧眼独具,首先开显净土三经持名之殊胜,
云:“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是故诸经中,处处广赞念佛功能。
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如《弥陀经》中,一日至七日专念
弥陀名号得生,又十方恒沙诸佛证诚不虚也。又此经(指《观经》)定散文中(定善十三观,
散善三福九品),唯标专念名号得生。”自《观经四帖疏》善导大师明晰阐述净土三经持名
念佛宗旨后,历代祖师大德若莲池、若蕅益、若印光等悉皆遵从,成为中国净土宗传承之家
风。今《实义》却全盘否定,居心何在!更有甚者,释迦本师乃至十方诸佛伸出广长舌相,
赞叹阿弥陀佛名号功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9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欲令我等凡夫众生专持名号,仰蒙弥陀的大悲愿力,带业往生,然
觉云居士却言:“又不可教人唯称念阿弥陀佛名号,而不称本师释迦牟尼佛名号,或其他诸
佛世尊名号,这样的念佛非是清净念佛,知见错误,心有污染故。以此种心态念佛,即是情
执,是故不可对人作如是教导,违背净土经典法义故。”(《法门》P162)如是颠倒黑白、
诽谤佛言的论断,是先天智力水平低下,抑或故作此说以断人慧命?吾人当深加警觉。
     二、错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之经文
     净土念佛法门的圆顿义理,乃是以佛的果地觉作行人的因地心,自他不二,生佛一如,
故信愿持名,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此句经文亦应从如是圆顿角度加以界诠。蕅益大师精辟
指陈:“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令信愿持名者,念念成就
如是功德。”“唯以信愿执持名号,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见《弥陀要解》)莲池
大师亦云:“今持名,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并开示:“举其名兮,兼众德而俱备;专
乎持也,统百行以无遗。”(见《弥陀疏钞》)信愿持名,具足六度万行。此等圆顿知见,
称合佛心,吾人当拳拳服膺。
     作者对《阿弥陀经》这句重要经文,师心自用,妄加诠释,云:“此处所谓‘善根福
德因缘’,即指三福净业。”(见《法门》P143)并云:“要广修善根福德,不可只是持念
名号。”(同上书P10)作者持此说,足见其不了经文真实义。
     三、妄自矜夸,冒充善知识,以凡滥圣
     自古以来,大凡邪师惑众,悉皆脱不了自我炫耀之窠臼,作者亦不例外。作者矜夸自
称:“末学一心念佛六七年,每天十几个小时,成就净念相继之功夫。”(见《实义》P5)
又云:“末学的持名念佛就像大火炬一般,任何的烦恼、习气、妄念之干草,一旦现起,就
会被此念佛力量之大火炬燃烧而化为灰烬。”(见《实义》P7)此等自夸的恶派,散见各处。
以凡滥圣,罪过不浅。
     纵观历代祖师大德弘法利生,悉皆卑以自牧,以惭愧庄严自己的道心德业。善导大师
自称“恶业凡夫”,莲池大师自谦“末法下凡,穷陬晚学”,省庵大师自抑“不肖愚下凡夫
僧”,印光大师恒称“常惭愧僧”、“粥饭庸僧”。不曾见夸耀功夫、大言不惭的善知识。
对比之下,是善知识还是恶知识,自当泾渭分明。
     以上略陈三点,自可窥斑见豹,至于书中散见的谬见,诸如“持名念佛最好不要用口
称念”(《实义》P7)、“名号不是实相”(《实义》P142)、“祖师常作一些方便之开示,
然方便开示,虽有必要,却也造成诸多后遗症”(《法门》P5)等谤法谤祖师的言论,不一
而足,无暇细辩。伏冀净业同仁仰遵圣言量与祖师的思想,死尽偷心,信愿持名,矢志极乐
净土,庶几今生解脱有望,万修万人去。否则,误听人言,邪见入心,求升反堕,可不哀哉!
     (8)问:有人说成佛一定是在娑婆世界,往生到西方后精进修持后还是要回到娑婆世
界来,因为成佛一定在娑婆世界,极乐世界只是修学的地方,成佛不可能在极乐世界。
     答:这个说法无经典依据,是不正确的观念。阿弥陀佛第十一愿“正定必至涅槃愿”,
表明带业往生的天人,一到极乐世界,便可入大乘正定聚,决定一生证到大乘涅槃佛果。表
证在极乐世界即可成佛。然往生者证到无生法忍之后,也可以到娑婆世界示现八相成道,那
仅仅是示现而已,所以你想在一生补处的位置来娑婆世界成佛也可以,但是绝对不能说西方
极乐世界就成不了佛,一定要到娑婆世界才成佛,这是毫无依据的!对净土法门之修因证果,
我们不要随便用凡夫的思维去捉摸出一些观点来,这些都是谬论。事实上西方极乐世界是很
好修学的地方!是快速成佛的地方!一去就是阿鞞跋致,得到三种不退,三种不退即是成佛
的异名,是故西方极乐世界是九法界众生疾速成佛的胜妙道场!
                                 五、戒如冰雪
     (1)问:弟子没有受戒前尽量按照五戒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受戒以后感觉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这种心态是不是不好,会影响修学?该以何种态度来持戒更圆融一些呢?
     答:首先,你能够去受戒,这表明你有道心了。受戒的目的是什么?佛陀制戒的本怀
是为道制戒,是为求证菩提佛道来制戒的。戒的种类有在家居士的戒,有出家五众的戒。无
论是出家在家的戒,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是针对我们的烦恼而施设的。烦恼是病,戒法
就是药。我们的心就像野牛,就像烈马,就像狂象,如果没有约束,它就会到处狂奔,践踏
苗稼,所以戒就是一根缰绳,把这个野牛,用缰绳拴住牛鼻,当它要跑的时候就要及时地拽
过来。所以这个戒是对治我们贪瞋痴三毒烦恼的。杀盗淫妄酒是最重的烦恼,是最遮蔽佛性
的,所以要用戒的缰绳把这想犯杀盗淫妄的恶的心理倾向阻断。所以我们一定要去受戒。有
的人说,我学佛,只受三皈,不受五戒,但自持五戒,行不行?固然你想去受持比不受持要
好,但是你真要修行,还是一定要经过受戒的仪规,让一个法师在佛前证明,还有一套授受
的仪规,它就是羯磨法。透过授受仪规的传授,让你在自心里生起一种止恶防非的功能,这
种功能就叫无作戒体。你获得这一种戒体后,当境界现前,比如财色名食睡这些诱惑的境界
现前的时候,无作戒体就发挥作用了,他就会马上对这个境提醒自己所受的戒相,由此生起
戒行,就会产生一种戒的对治力量,能使我们面对诱惑如如不动,身口七支不违犯戒法。受
戒之后如履薄冰,这是好现象,要增强自己的持戒意识,要把持戒上升到比生命更高的程度。
何以故呢?我们这一期业力感召的虚妄的身体,迟早是要死亡的,我们不能为了这个身体的
舒适、享乐去破戒,因为破戒损害的不是肉体,而是法身慧命。破了这四条杀盗淫妄根本戒,
那下地狱是决定的,一堕地狱就万劫难复了。
     所以,对一个真修行人来说,宁可守戒而死,不可破戒而生,要把持戒提升到超越生
命价值的高度舍生取义、杀身取仁。这个身体和我们所受的戒法,如果在非常冲突的状态当
中,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取仁、取戒,而不要取虚幻的身体。这个价值判
断能加固我们的持戒意识,令自己在与百万魔军对峙的过程中,能够以强大的力量压倒魔的
力量。你不要去学圆融啊!持戒就是很严谨的,规规矩矩的,来不得一点欺骗的。因为佛的
戒律当中,说你是不是犯戒,不仅要从行为上去判断,更多的要从你的动机上去判断,就是
你的念头。你起了一念的杀心,就算没有付诸行动,但这一念杀心都会有因果的,如果再加
上行为,那就构成了犯根本罪的条件。
     所以持戒要严谨,不要说我持了五戒,乃至于对喝酒我要圆融啊,没有关系,如果喝
酒不醉,我可以喝,为了养生、为了长寿喝一点没关系,应酬喝一点酒没关系。这些所谓的
圆融对于真正修道的人是不可以的。我们要听佛的话,酒是引发无明的毒药,酒是毒水,你
就是用小草沾了一点点酒放在口里都是不许可的,更何况你还要喝一杯,还要喝多少杯。不
要学这个圆融。如果你把学佛当作开玩笑,游戏人生,那你去圆融,就圆融到三恶道去了。
你不能持就不要受,受了你一定要去持,这些我们都要好好地去认清楚,尤其对一个念佛行
人,一定要持戒。持戒念佛才能够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成办净业。
     (2)问:皈依之后在行为上要注意哪些?《地藏经》上说:“若遇非理毁用者,说所
求阙绝报。”请问这句话如何理解?
     答:皈依后,要把三皈依戒法落实在行动上。自皈依佛,就不皈依外道邪魔;自皈依
法,就不皈依外道典籍;自皈依僧,就不皈依外道邪师。不可受了三皈依,还去信外道、气
功等。至诚求受三皈戒法者,能得护法善神佑护。三皈弟子要深信世出世间因果,慎独自律,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要相信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实存,至诚求生净土。行为上孝顺父
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要身心柔软,具慈悲心,淡化我执,放下我慢,身心
清净,则世界净。庄严国土,人人有责。所以你的行为、你的人格、你的气质,都要有一个
大的改变。
     《地藏经》上这句话“若遇非理毁用者,说所求阙绝报”,是说因果的对应报。用者,
指器具之用,如犁、锄、伞、盖、舟、车等。“非理”是没有理由的毁坏,或出于气愤毁坏
自己的器具,或恶心损坏他人的物品。如果存有这样的心行,自然会感招未来需求器具阙绝
之报。这句经文教示我们得爱惜一切物品,不可暴殄天物,比如对五谷食物,要惜福,不可
摆排场而浪费丝毫。大自然的五谷杂粮与种种非再生资源,都不能去糟践浪费,如果去糟践
就属于“非理毁用者”,由此你下一辈子就所求不得如意。这种观念可用作建构节约型社会
的哲学理念。
     (3)问:我们要怎样在经济条件差劣的情况下,下定决心戒赌?
     答:赌博是一种根源于贪欲的不良行为,现在已经发展为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尤其是低收入者,越穷越想赌,抱着侥幸的心理,想通过赌一把发大财,然而往往是越赌越
穷,甚至执迷不悟,越赌越上瘾,最后落得倾家荡产的下场。这一念贪心众苦之本呀!一个
学佛的人不仅不应出入赌场,相反要修布施,把自己的福报布施给一切众生去享受呀!如果
自己没有钱,对他人布施的善举随喜赞叹,也有一份福报。须知财富从布施中来。学佛者应
安分守己,知足常乐,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不可以侥幸贪欲的心想捞人家一
把啊!所以你得下定决心戒赌。当你这个赌瘾要起来的时候,你赶紧在阿弥陀佛面前磕四十
八个响头啊!忏悔业障!至诚恳切地念佛,自己要管得住自己,若烦恼重,自己难以做主,
更要仰靠佛力。六字佛名内具万德,执持名号把我们自性的无量寿、无量光显发出来就能管
住自己。无量寿的寂定令自己如如不动,无量光的智慧能了达诸法的空性,以对治自他赌博
所带来的身心上的痛苦。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人身难得,光阴易度,赶紧利用难得的光阴
勤修道业,哪有闲暇顾及他事,尤其是自他俱损的事情。净业行人一定要痛下决心,戒赌净
心,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成办净业便会一了百了。
     (4)问:破戒后,有补救的办法吗?破戒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真诚忏悔,也得下地
狱吗?
     答:杀、盗、淫、妄、酒,前四戒为性戒,又为根本戒。毁破根本戒,称断头罪,意
为头被砍下来,无法接上去,不可救了。在戒律中,称不通忏悔,必下地狱。所以,对受戒、
持戒,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受戒是在佛菩萨前的庄重承诺,筹量自己的根机能力,或受满分
戒,或受多分乃至一分戒。只要受了,就得一丝不苟地行持,宁可守戒而死,不可破戒而生。
如是求戒、受戒、持戒功德无量。这一切都是自动自觉的,戒律既具有原则性,也有变通性。
出家修行也是自己发心的,没有谁来强迫你。出家得奉行出家的戒法,如世间法放不下,还
可以舍戒还俗。还俗一段时间,又想出家,还可以出家。可以七次往返,这是对男众的施设,
女众只有一次机会。破戒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真诚忏悔,固然比不认识自己错误、不忏
悔强,然就声闻戒律而言,犯根本戒的罪是忏悔不了的,果报在地狱。
     所幸净土法门给了破戒行人一线生机。《观经》下品中生就是针对破戒的众生施设的,
经云:“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
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
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
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
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华之内。经于六劫,
莲华乃敷。”证知破根本戒必将下地狱的人,阿弥陀佛悲愿予以救度,彰显阿弥陀佛威神愿
力不可思议。吾人当如是领纳弥陀的悲愿,生感恩心,然不可以此作为放逸破戒的借口。念
佛行人宜奉持净业三福,持戒念佛,求生净土。
     (5)问:据说葱蒜有防癌的作用,如果是,净业行人能否食用?
     答:葱蒜等属于五辛,佛的制教是不许可食用。何以故?荤辛菜臭味妨碍修法,荤辛
之气,能引发色身的欲望。《楞严经》云:“是五种辛(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
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
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
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
赞淫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如遇治病非蒜等不能治愈的特殊因
缘,亦有开缘,然须到僻静处别室食之。不得入佛塔僧堂,不得入僧浴室,不得上都圊内。
病愈后等断食蒜等更七日后,臭气都尽,沐浴浣衣,香熏后方可入僧众处(具如律中所明)。
菩萨戒云:非但禁止单食五辛,即一切菜中,杂有五辛,亦不得食。作为佛弟子,应谨遵释
尊的教诲。佛是一切智人,难道佛不知道五辛亦有些微防病的功能吗?知道而又明显严制,
乃佛重视我等众生法身慧命故。吾人不可以身见的执著,听信一般人标新立异的知见,以致
荒废自己的道业。
     (6)问:现在有的法师提倡念佛不需要持戒,并且说现在连出家师父都没有持戒的了,
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答:这个说法是邪知邪见,大家不要去听。念佛,怎能不持戒呢?作为佛弟子,首先
得要三皈五戒呀!净业三福里面,第一福就得要修十善业,第二福就得要受持三皈,具足众
戒,不犯威仪。佛在大乘经典中,千经万论处处劝勉赞叹持戒的功德,怎么说不需要持戒呢?
有人说,末法时代众生持戒持不清净,所以就不需要持戒,这个说法有混讹,要辨别清楚。
作为念佛行人,一定要按照佛的制教来受持戒律,居士的五戒、出家众的二百五十条戒律,
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持,因为戒律是佛教的寿命,是佛教的幢相。如不持戒,佛教就会在
这个世间上提前消亡;唯有戒律能使佛教生存与发展。佛在临涅槃的时候殷勤顾命:以戒为
师。能够受持波罗提木叉,就如同佛在世啊!一部《涅槃经》就是扶律谈常啊!扶持佛的戒
律,广谈常住真心;《遗教经》也殷勤地劝说持戒。作为佛弟子,怎能不听佛的话呀?佛这
么强调戒律,他怎么说不需要持戒呢?这是原则性问题,净业行人必须明白。至于说持戒持
不清净,那是另外一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持戒的态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持。难道
五戒就不能持吗?不杀生,难道一天到晚想到要杀人吗?不偷盗,作为一个学佛的人还想要
偷别人的东西吗?不邪淫,难道学佛的人还去留连花街柳巷?这些都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
为什么不去做呢?至少在身口七支,你要把五戒做到;至于内心清净那是需要佛法长期熏习
的。起码你在行为上能做到它吧!说出家人都没有持戒的,这个观点就更说不通了。自古以
来僧团难免鱼龙混杂,社会上传言某些出家众做得不如法,不持戒,甚至一些假和尚,到处
化缘、赶经忏,弄钱什么的,确实有这些现象。但是要看到,在这个时代僧团主流是好的,
有很多比丘、比丘尼非常有道心,非常信因果的。那些真有道心修行的僧众,往往不出头露
面,默默无闻地修行,一般人也看不到,住持寺院丛林的僧众也有许多发大心行菩萨道者,
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恭敬,去护持的。那么这些持戒的出家众在住持佛法,利益众生,他们一
定能够往生净土,而且品位不在中下。中国净土宗祖师悉是持戒念佛。吾辈净业行人应当将
持戒念佛的家风在现代发扬光大。
     (7)问:弟子这里有法师来,可是有师兄却说是奔他而来的,就请到自己家里去,自
己去供养,不给其他师兄机会,这样是犯戒吗?
     答:我们每个学佛的人都要反省:学佛是学什么?我们有很多烦恼和执著,很多是来
自一个“我”,所以首先要破我执。有这个“我”就会心量狭隘,就会以自己为圆心画圆圈,
以自己的利益好坏来判断、来行为,自私自利。所以破了一个小我,进到一个大我甚至无我
的阶段,才会出现菩萨的心量、菩萨的精神、菩萨的行为。菩萨的行为是什么?好事给他人,
坏事留自己;不为自己求安乐,但为众生得离苦。这才是修佛法的行为。如果碰到一个很好
的法师来,如果是一个有菩萨精神的人,他会赶紧让自己的师兄来分享佛法。如果只能一个
人得到利益,他就会把这个机会让给他的师兄,这是修道人。如果说这是个好东西就赶紧占
为己有,别人不能沾好处,那你哪里是修行啊?你是修凡夫法,修轮回法,修强化我执的法。
是不是这样?再加上真正有正知正见的法师,也不存在就奔你一个人来的情况,法是属于所
有众生的。如果一个法师说:我就对你一个人好,我对你讲法,我对你传什么法,其他人我
不理睬,那这个法师还是搞人我是非这一套,搞拉个人的势力圈子,还在搞山头,实际上还
是离不开名利。对这样的法师,你可以敬而远之。学佛的人是皈依三宝皈依佛、皈依法、皈
依僧。皈依僧这个僧是“僧伽”的简称,僧伽的意思是“和合众”,就是用“六和合”的原
则来组织一个4人以上的僧团才叫僧伽,所以不是某个比丘,单个法师是够不上“僧”的。
这就像树和树林的关系,一棵树不能叫树林,一定是众多树才能称为树林。所以有的居士连
皈依僧都做得不如法,他不了解如何是皈依僧。皈依僧就是要用平等的恭敬心恭敬僧团当中
所有的比丘。可不是说这个人是我的师父,那个人是你的师父,你的师父不如我的师父,就
搞这些东西。如果搞这些东西,那你是在破坏僧团。这些凡夫的知见,我们一定要好好地检
讨。我们无量劫以来在这轮转修行,没有得到利益,就在这狭隘的心,那是你的,这是我的,
这是好的东西我不能让你得到,这个法师我自己供养,不给其他人机会。这正是我们要修行、
要破除的东西,你还要让它滋蔓,以这种心态修行是很难得到受用的。
     (8)问:配偶已邪淫有年,怎么讲都不改,请师父开示怎么办?
     答:这是这个时代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受及时行乐的思想的误
导,加上种种媒体网络的诱惑,邪淫日趋严重。有的人不以邪淫为耻,反以为荣,有情人表
明自己有本事,这种道德观念的颠倒,也说明我们道德廉耻教育的缺乏。淫欲是人最重的烦
恼,是生死轮回之根。对修出世间法者要彻底对治这个烦恼,对世间人将此欲求纳入礼的范
围,婚姻家庭由此形成。邪淫行为败坏自己的道德,瓦解家庭,身心受损,名誉扫地,是一
桩亟须远离的行为。尤其是佛教徒要坚持持好不邪淫戒。如淫欲心重,多作不净观,作死想,
作空想,对异性作父母兄弟姊妹想。同时,多多念佛,以弥陀名号内具的清净光化解淫欲心,
升华精神层次,吃素避免一些刺激性食物,这样念佛依靠佛力加持,自然会降伏色魔,身心
安泰。
     (9)问:如果由于医院检查出了胎儿有畸形,因而犯了堕胎的重罪,丈夫和妻子会有
恶报吗?念《地藏经》能化解重罪吗?念《地藏经》能的话,如何回向给被堕胎儿的亡灵?
若念《地藏经》不能化解的话,应该如何化解?请慈悲开示。
     答:首先我们应该要有对生命的尊重,虽然婴儿是畸形,但他是一个人的生命,他是
人的生命就有一次能够修学佛法得解脱的机会!也许他就长得不好看,甚至脚有点残疾或者
什么,但是他只要能听懂佛法,他的生命价值是非常重大的!所以,你中断了他一期得人身
修佛法的机会,罪过是非常重大的!所以不可因为畸形而实施堕胎。你先把他生下来,我们
要尊重他,不管他畸形不畸形,他投到你家里做子女就与你有深刻的因缘,你不了这个因缘,
就恶缘纠缠,就苦不堪言了,所以要尊重他的生命。堕胎的因是会有果报的。一旦不明事理
而犯了如此的罪过,佛法也是可以化解的,念《地藏经》也可以,念佛号也可以。最终,第
一,要把你诵经念佛的功德回向给这个婴灵就是这个婴儿的灵识,让他生到善道;然后,重
要的是你自己要成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能够自己带业往生,那么这个被堕胎的婴灵想找
你的麻烦也找不上,如果你往生不了,那就会怨怨相报,这是一桩你必须要面对的事情。等
到你往生之后,你有能力再去救度曾经被堕胎的婴灵,那时候你得到六种神通,用天眼一看,
你不仅今世堕胎一次,可能多生多劫堕了很多次胎了,所以你生起大惭愧心、大忏悔心、大
悲悯心,来救度这些曾经被你伤害的众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的唯一的一条生路,就
是以恳切的忏悔心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好!
                                 六、敦伦尽份
     (1)问:如何激发一个人的孝心?
     答:百行孝为先,孝为成就道德人格的先决前提。母子天性相关,孝顺报恩乃人之天
赋,如果对父母的孝心都丧失殆尽,可谓哀莫大于心死。要激活孝心,首先要想到没有父母,
便没有自己的生命。母亲十月怀胎,饱受苦恼,孕育自己的生命,一生下来,哺乳三年,慈
悲之极。将饭食嚼碎喂养小孩,用自己心血来为我们哺乳;晚上孩子拉屎拉尿,母亲便把孩
子放在干的地方,自己睡在尿湿的地方;孩子生了病,母亲倍加忧念,恨不得把病移到自己
身上来。如是等父母的恩德,虽天地不能喻其高广!所以我们必得孝顺父母。动物都有反哺
之恩,何况人呢!其次应思惟,我们自己也会变老,我们现在孝养自己的父母,让他得到一
个精神和生活上的安定,那么,自己的子女将吾人对待父母的态度看在眼里,我们孝养了父
母,子女也会孝养我们,你现在对自己的父母种种不孝顺,比如,自己住很宽敞的房子,让
父母住狭小阴暗的房子,那你的儿子以后也会把你放在一个角落里面去住,不予理睬。再次,
孝道能最大限度地开发智慧,促成我们的事业,是最大的福德。供养父母等同供佛,敬田收
获丰硕。自古以来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在家中孝顺父母,在单位上必然是一个忠心耿耿的,
尽心尽责的人,然后他把这一念对父母的孝扩大到对一切众生的孝,就能成圣成贤。如同地
藏菩萨在因地作光目女与婆罗门女一样,由对今生的父母的孝扩展开来,成就普度一切众生
的悲愿。另外,孝还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当我们一念要去赌博的时候,思惟自己的身体发肤
都来自父母,如果赌博把自己都赌惨了,父母也会难受啊!让父母感到痛苦,就不能去做呀!
如果造杀盗淫妄的恶业,让自己的父母都没有脸见人,我更不能去做呀!哎,所以这一念孝
心,还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令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智慧的人,在社会上能够建功立业
的人,父母感到很自豪、光宗耀祖。如果自己一失足干了违法乱纪的事,蹲监狱了,可真是
不孝之极了。以上种种方法均激发孝心,作为净业行人,孝养父母是净业三福之首条,吾人
当如教奉行。
     (2)问:在家佛弟子如何尽善尽美完成孝道?
     答:孝道是净业行人的一个纲宗要领,在家佛弟子,首先最起码的孝道要关心父母的
生活,衣食无忧,随顺父母的心,让他精神快乐,那么高层次的一个孝道就是以有所作为,
能够光宗耀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3 08:29 , Processed in 0.125136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