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961|回复: 0

[会员原创]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净公上人]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净公上人]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13集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13集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科会》第五页。最后一段是「判教」,这个地方略微跟诸位介绍一下。判教的作用就是辨别这一份的教材适合在哪一个阶段修学,它是适合于初学或者是适合于老修?就如同世间学校制定教材的意义完全相同:这个教材适合小学,或者适合中学、适合大学,判教主要意思在这个地方,便利于后人学习。
  【大小权实,显密三藏(经、律、论)】
  教有大、有小,有权、有实,有显、有密,「三藏」是经、律、论。『大』是大乘,『小』是小乘,『权』是方便说,『实』是真实说。换句话说,「权」多半是随顺凡夫的知见,很容易懂;「实」,不随顺我们,完全是如来知见,我们往往就非常难懂,很不容易接受,不是我们常识所有的。
  【化法(藏、通、别、圆),化仪(顿、渐、秘密、不定),有次不紊。】
  天台家又把它分两类:『化法』、『化仪』。化是教化,实在讲,化就是教学。为什么不用「教」而用「化」?化是从果上讲的,教是从因上讲的。我教你,教你的结果就是成绩,一定要变化气质,这个教学就有了成果;如果教了之后,你食而不化,那不就白教了?所以「化」是教学成果上来说的。一般我们讲「化迷为悟」,这就收到成果了,「化恶为善」,最圆满的成果是「化凡为圣」。圣有很多等级,有大圣、有小圣。小圣四果四向都是圣,小圣里面就有八个不同的浅深层次;大乘从初信位的菩萨到等觉,有五十一个位次。无论我们进入哪一个位次,都是真实的成就。所以佛他用「教化」,他不用「教学」,这个意思很深;换句话说,一定要希望有成绩能够收到。
  在教学方法上讲,它有『藏、通、别、圆』。「法」是方法,「仪」是仪式,仪式跟方法不相同,必须要知道。仪式:『顿、渐、秘密、不定』。化仪跟化法要配合来运用,配合得好,教学成果确实能够收得到。「化法」,也就是现在教育里面所讲的教学法,我们现在学的《实用讲演术》、《内典讲座之研究》,都是属于化法这一类的。观机、授教,这是属于仪式,你要看看这个人他是顿根还是渐根?还是属于秘密根?还是属于不定的根性?这属于观机。观机很正确,运用的方法很妥当,很能令人觉悟。
  【本经:属小,属权,藏属显经,法藏,仪渐。】
  再讲到我们这部经,这部经在大小乘里面它属于「小乘」,权实里面它属于「权教」,化法里头属于「藏教」,三藏里面它属于「经」,它不是密宗的经,它是「显教的经」。『法藏,仪渐』,化法里面它是「藏」,化仪里面它是「渐」,不是顿根修的,这是渐;换句话说,中下根性。
  【修学根本,无上道基,不可忽也。】
  这是我们修学的根基、修学的根本,是无上道的基础。如果在这个地方疏忽了,道业就不能成就,所以它非常重要。实际上对初学来说,它等同《了凡四训》跟《十善业道经》。当年李老师在经学班,第一部选的经就是这一部。那个时候是尤居士母子两个人学讲,他妈妈讲台语,儿子讲普通话,两个人学这部经。这部经一共是五次讲圆满,讲台上一次是一个半小时。一个半小时,你想想看,一个讲普通话,一个讲闽南话,实际上每一个人分的时间只有四十五分钟。所以这部经讲圆满,总共用多少时间?四个半小时。这是李老师当年对我们教导的一个方法。那个时候没有玄义,这玄义是我编的。李老师有个表解,以后我是根据他的表解做了科判,就更详细了,科判是依据李老师表解来做的。我讲的时间就长了,我那个时候在第一次,出家之后在台东讲这部经,我记得讲了十二个小时。他们学习的时候只是四个半小时。所以东西要学得扎实,要由浅入深。
  初学的时候最好不要发议论,当然讲得没有什么兴趣,但是李老师教我们一个原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我讲得是不好、是不出色,你找不出毛病,这就是好手,我们要从这个地方扎根。行家来听,都挑不出毛病;讲得不怎么样,很普通,但是没有毛病,这就是好手。所以我们练习讲经的时候,也是大座,有一天孔德成先生去听,听了一座,听过之后跟李老师讲:「不错,你教得是好,真的挑不出毛病。」我们要从这个地方扎根,从这个地方不断向上提升。
  到什么时候能发挥?一般发挥,自己能够发挥,要有耐心、要忍耐,利根的人五年,中等根的人十年。换句话说,你要能够忍十年,你智慧开了,心是定的,你有定力了。急着要去发挥是可以,你发挥的程度就到那里,不能再向上提升了。一定要积得厚,你那个力量才足。你一开始就发挥,你力量不足,你发完了,等于说你把你心里所有都掏空了,后面没有力量再继续。这个是错误。古人常常教人「厚积薄发」,印光大师给我们做了非常好的榜样。他七十岁之前没有人知道他,你就晓得他积得多厚。七十岁以后才发出来,他八十岁圆寂,弘法利生时间只有十年。十年的影响,在中国近两百年当中,没有一个人能超过他,什么原因?他积得太厚了。这是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现身说法。
  我跟同修们做过很多次报告,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学习,我学得是很快,但是我遵守他严格的限制十年。十年我能发挥我也不发挥,我守他的规矩,我懂得积得愈厚,后劲愈足。你没有这个积蓄,发光了,后头没有了;后面没有之后,往往到最后就退心、退转,不能再向上提升。所以我们要有耐心,纵然自己有见地、有发明,写在自己笔记本上,在讲台上还是依照老规矩,不把自己东西拿出来。自己东西拿出来,有的时候也麻烦,因为自己觉得不错,别人听了未必以为然。人家来问你、跟你辩论,找很多麻烦;花很多时间去辩论,有时辩论的时候觉得自己理上有亏,自己还难过、还生烦恼,何必!所以在这十年之内,多听别人的,自己少说;换句话说,我都接受。跟做生意一样,「十年我只买进,我不卖出」,那你的本钱就厚了;到你足够本钱的时候,「我再往外去卖」,这个方法好。古人这样教我,老师也这样教我。所以决定不要着急,一定真正用功。用功决定要从断烦恼下手。前面明宗、论用里头讲的,破邪见重要,求正解重要。邪见里面第一个是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个东西是大障碍,这个东西障碍什么?障碍初果须陀洹。我们想证个初果,你只要有邪见,初果就不能证得;大乘初信位的菩萨不能证得。你要晓得什么原因?邪见,就是见思烦恼里头的见惑。思惑断了证四果罗汉;见惑断了证初果须陀洹,佛教小乘入门,如果这个没有破,小乘没入门。
  在这个时代弘法利生,我们自己要懂得观机,要知道怎样去作法,这是古人常讲「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我一生遭遇的挫折很多,每一次挫折我都反省,也都有进步。这一次又遭到一个重大的挫折,我这一次也觉悟到,我这一生只有躲在家里头念佛、教学,外面任何场合我不参与,不去出头、露面,大概嫉妒障碍就可以减少了。凡是一切出风头的事情,我捧你们去,我退到最后,就像佛教里头没有我这个人,我躲在家里头念佛,教几个同学,志同道合的,什么场所我都不应该去。卫塞节传灯我都不应该去,我这一次去了,犯了错误。任何活动都不参加,大概就没事了,别人对我也就不会毁谤,也就不会在意。为什么?利害冲突不可以妨害。因为我们自己不要名闻利养,何必去露一下脸,让人家心里难过?这是我们做错了,我自己做错了。
  如果我在新加坡不管是宗教任何活动我都不参加,我今天没事情,平安无事,就是参加这些场合太多。我明白了,我到澳洲,甚至于将来到美国,所有一切活动不参加。我过去在台湾,是守住这个原则。我在台湾三十年,台湾我们佛教界里头任何活动我都没参加过。那个时候佛教会的秘书长了中法师见我,我跟他笑笑,我说我是教外别传,佛教会之外的。我是佛教会的会员,佛教会所有一切活动我不参加,有重要的事情我派代表参加,那是悟道,都是我们学生,派两个出家人去参加,回来告诉我有些什么事情,我自己不参加,正确。我这些遭遇,实在讲都是教学,都是教学的材料。你们看到了,你们要发心弘法利生,你就要知道,不能够出头,不能够露面,任何场合要把自己藏起来。只是在讲堂,只是在教室,除讲堂跟教室,不是我们活动的场所。有多余的时间,念佛、读经,这样子可以避免许许多多的误会,避免许许多多的麻烦,我们更容易得清净心。所以名闻利养一定要断得干干净净。
  这就是报告澳洲土著文化的一本书,我在这里面昨天看到一段,我把这一段,这是土著说的,你们仔细听,将来我会把这个节录下来,我们另外打字,重要地方提供大家做参考。他这是告诉美国的这位作家,他问他,他说:「你懂不懂永恒?」他说:「永恒,我懂得。」「你真的懂得吗?」他说:「没有问题,我真懂得。」他说:「好,那我告诉你一桩真的事情。」这就是超过我们的常识了。他说:「所有的人都是灵」,我们中国人讲灵魂,所有的人都是灵,「这个灵暂时来访问这个世界而已」,我们得这个人身都是暂时来访问。他说:「灵都是永恒存在的。」我们中国讲灵魂,他们外国人现在叫灵,灵是永恒存在的。「和其它的人遭遇,都是一种经验」,我们今天人与人之间的往来,「而所有经验也都是永恒的联系」,这个联系就是我们讲的因果,有前因后果。他这个讲话我们要懂得解释,我们一看就晓得他讲的是因果,就是因果相续,生生世世这个经验都是相续的,因果相续。他说:「我们真人部落给每一桩经验一个完美的结局」,这就是觉悟的人,他把这个经验都画上句点;换句话说,以后就不再相续了。他们这种相当高明,他说:「形成一个完美的圆,不像你们变种人留下一大堆麻烦。」你们那个因果相续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是麻烦;他们不会冤冤相报,为什么?他们都是善的结果、结局。我们是欠债的、欠命的,他们不欠人债,也不欠人命,这就是很圆满的结果。
  他说:「如果你离开时」,这就是你死了,离开这个身体,「对于某个人心存怨恨」,你死了之后还这个过不去、那个过不去,「这桩经验就不会有圆满的终结」。这个我们要知道,所以决定不能有丝毫对一切人事物的恨意,这个很麻烦!为什么?他说:「往后还会在你生命中重复出现。」这就是轮回,就是冤冤相报。「你会再受苦,一次又一次,直到你觉悟为止。」你只要没有觉悟,你在这个世间六道轮回这种恩恩怨怨的报偿,生生世世没完没了。不得了!他们没有学过佛教,他们懂得这个道理。这一讲,我们学佛的人一听,马上就明白、就知道。他底下还有几句话,他说:「你应该观察你生命中所发生的事情,从当中学习,使自己变得更有智慧。你应该感恩,就像你所说的祝福他,然后带着一颗宁静的心、纯善的心离开这个世界。」
  这是澳洲土著讲的。佛菩萨、大圣大贤天天教导我们,澳洲土著他们做到了,他们落实了,他们将来走的时候,都是往天堂上生。我们不懂这个道理,对人还有恩恩怨怨,这个人看不顺眼,这个事情看得不舒服;不是那个人不顺眼,不是这个事不舒服,是我们内心的烦恼,是我们的业障习气。我们如果不能痛改前非,像澳洲土著他跟一切人事物都能欢喜相处,为什么我们做不到?我们还说学佛,想到这个地方无限的惭愧!我们同学在一块相聚,如果对任何一个人还有不满的念头,自己要深深反省「我自己错了,别人没有错」。圣人之能成为圣人,他就是得力于能够反省自己。求诸己而不求诸人,这是圣人。凡人希望「你改,我不要改,你要顺我」,这是凡人;圣人是「我改,我随顺你」,这是圣人。凡圣的分界线就在此地。凡人我们要怜悯他,很可怜,他生生世世搞六道轮回,生生世世在这个地方善恶的酬偿,就是冤冤相报。所以这本书可以把它当作经典来读,非常值得人深省。今天就讲到此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3 06:21 , Processed in 0.118494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