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654|回复: 1

卍续藏第74册No.1483药师三昧行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5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83 药师三昧行法》

卍续藏第 74 册 No. 1483 药师三昧行法


  No. 1483-A 药师三昧行法序

  三昧。菩萨道之正行也。而复以忏法名者。岂律文忏净。为三昧之方便。尸罗不清净。三昧不现前。其名有以取之欤。余曰。忏法。非外方便也。明三昧之助也。夫三昧正行。通达实相。达实相者。是第一忏。众罪霜露。慧日消除。盖无之而不忏矣。第以心理微密。观用粗疏。黑业覆障。?难开晓。故重运身口。助发其意。使疾相应。更加之以忏耳。助也者。顺正者也。道无两端。而有宾主。主正宾助。分所宜然。今殆主忏而宾三昧。何居。余曰。助之为言藉也。谓以力藉与之也。当其正得助力。则体合而用一矣。修三昧时。其法名忏。忏之成处。三昧彰焉。三昧之得法。犹城之有门也。城之无门。自不名城。法之于三昧。其何宾之与有五悔彻始终之位。十乘通信法之机。圣言洋溢多方。高轨渊源有自。若药师光垂堪忍。愿摄有情。虽具为拔业缠之愿。而无首伏罪结之辞。以指喻指。尚谓非中之是。无法立法。不犹节外之枝乎。余曰。诸经观门固广。其法一揆。而药师为法。显而且简。毋得以辞害义也。夫既曰为拔所缠业障矣。而又一一述诸过恶。吐露情辞。身口求哀。愿为成道。则已作乞除。未作不作。悔过陈愿之义。岂不至显哉。且普贤观则都净六根。请观音则通销三障。方等陀罗尼之四众灭罪。大涅槃之阇王忏逆。是皆法有对当。辞仍专切。乃若今经。虽详陈众过。实单除业障。现所为业。苟得拔除。则宿惑自谢。来报不受。可谓炙病得穴。伐树得根。斯至简之法。要视诸经独?矣。药师本愿。迦文劝请。符理契机。二俱善巧。且顺机建法。尚名法施。而称法随机。得非允佛之化门乎。盖诸佛化门。各异其施。西方欲?堪忍之苦。而先与净莲之乐。故弥陀施以摄门。中方当转娑婆之秽。便是同居之净。故释迦施以折摄二门。东方欲与净琉璃之乐。而先?堪忍界之苦。故药师施以折门。虽折摄异施。而同一慈悲。同为此界一切有情也。譬诸日焉。当停午时。罄无余影。则折摄均施是宜。西照将沉。群动欲息。则摄施是宜。东明初启。庶类凭生。则折施是宜。既已西沉。必将东起。中天皎丽。了无暂停。究是此光。轮烛一四天下也。是则眉间白毫光。无量光。琉璃光。总是一光。继之以日光月光。光光无尽矣。故有释迦。不可无弥陀药师。既有弥陀。夫亦可少药师乎。如欲以先承光。光光无尽。必先尽此菩萨道之正行。余业障深重。出俗参方。多历年所。始遇大悲忏仪。虽课修无间。而业缠未?。今年春。仁庵义禅师。自邦沟还显宁。急以药师忏法。启余邦定。且相期共席修之。余甚协至愿。援笔立成。作书寄往。秋初才获报章。而仁老竟示寂于邦上矣。余既悯同志告徂。更念有志于药师者。未闻此法。龙丘懋圣叶居士见之。慨然授梓。将以遍闻同志。昔陈文帝披悔辞于太极。唐中宗蒙降祉于房部。肃宗感瑞李于开元。而梁肃穆员皎然吕温诸贤。申弘赞于文苑。皆与药师有大缘起。若居士既以金刚般若。转诸人先世罪业。又以此忏。用?现世业缠。是亦净琉璃国之乘愿者也。是为序。

  旹
康熙三年立冬日台山后学受登书于无畏堂

  药师三昧行法目次定名第一劝修第二方法第三一严道场二净三业三修供养四请三宝诸天五赞叹六礼敬七发愿持咒八忏悔九行道旋绕十思惟义处释疑第四

  药师三昧行法目次(终)

  No. 1483

  药师三昧行法

  天溪比丘 受登 集

  定名第一

  药师三昧者。即所入三摩地。所谓诸佛甚深行处。而即现前不动一实际地也。普贤观云。诸佛住处。名常寂光。金光明云。诸佛游于甚深法性。则知入无量义处。超圆通本根。出入交?于根尘。自他同归于秘藏。皆是矣。故住与行游。俱须得所。于处不留。于缘无著。无住而住。无行而行。譬之鸳鸯。双游并息。处缘泯若。住行穆如。随用自在。乃得其所。亦是首楞严三昧异名。大品谓首楞严三昧。是诸三昧行处。盖不起寂灭定。而现诸威仪。则药师三昧。为诸三昧王。岂不信然。又药师是医王。三昧即病行。良由无缘大悲。内自熏心。众生病故。是故我病。亦由无缘熏发。感应道交。以己之疾。愍彼之疾。知病识药。应病与药。令得服行。病差药除。则非真非有。意而有勇。正是所行甚深。然今于此。欲得三昧现前。其有法乎。曰。经自陈四法。得是三昧。一曰闻。二曰信解。三曰供养。读诵。受持。书写。演说。四曰思惟修。习法具有四。而广赞闻名。意在初闻尚尔。况后后乎。夫诸佛名号。是甚深行处者。以统众德。而备万法故也。天台云。观虽十六。言佛便周。举正以收依。标主以摄伴。是则行愿之善巧方便。国土之行数相貌。莫不尽于药师一名。故一闻其名。则依正森罗。主伴影现。因果相冥。理事无碍。不移不动。全体宛然。净名曰。正遍知如来及佛。此三句义。大千众生。如阿难多闻第一。以劫之寿。不能尽受。故今曼殊。承佛威力以发问。而世尊。若一劫一劫余。而欲广说。终无尽也。如是。而信解之。诵说之。定心修而证之。吾说更无有尽矣。但能展用今法。则上之四法。一举全该。故曰药师三昧行法。

  劝修第二

  如来正法寖微。像法转时。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欲修大乘行。真实信解诸佛甚深行处者。欲尽闻无量菩萨行。无量善巧方便。无量广大愿。以利益安乐无边有情者。欲于诸佛土。随意受生。常见诸佛。得宿命智。根力觉道。定念总持。无不具足。乃至不退菩提者。欲愿生净土。其土一向清净。有殊胜功德庄严。光明寿量。不可思议。与西方极乐。等无差别者。欲脱三途苦。还生人中。以内外财。施来求者。欲清净尸罗。多闻正见。离增上慢。速得圆满诸菩萨行者。欲破无明?。竭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者。欲所有恶事。悉不能害。皆起慈心。互为饶益者。若愿生西方。志忽不定。随闻今名。乃有八菩萨来。示其道路。以助往生者。若厌患女身。愿后不复更受女身者。欲求长寿。富饶。官位。男女。随所愿乐。一切皆遂者。若菩萨四百戒。苾刍二百五十戒。苾刍尼五百戒。毁犯所受。怖堕恶趣欲得清净。还具律仪者。欲燃灯造幡。为病人还增已尽之命。为王家转祸为福者。应先造立药师形像。敷座安处。烧香散华。诵经持咒。思惟其义。修药师三昧。所以者何。此是诸佛甚深所行。不可思议。一切声闻独觉。及未登地菩萨。皆不能信解。若得修此。诚谓大难。盖难于三宝中信敬尊重。故能修行者。得全分宝。但能诵持。得中分宝。华香供养。得下分宝。佛与曼殊说下分宝。尚不能尽。况中上耶。若不修是法。失无量重宝。是故明智者。深为之忧悲。

  方法第三

  经云。若有净信男子女人。欲供养药师如来者。应先造立形像。敷座安处。以种种华香幡盖庄严。七日七夜斋戒。起慈悲心。歌赞。礼敬。诵持经咒。右绕佛像。思惟其义。又云。为拔业障所缠。晋灌顶经云。志心忏悔自行首伏。其奉请一法。含于供养。矩公序云。祈请供养若不奉请。供养其谁。如是十章。次第整足。故今诠次。依以修行。一严道场。二净三业。三修供养。四请三宝诸天。五赞叹。六礼敬。七发愿持咒八忏悔。九行道旋绕。十思惟义处。初入道场第一时。具足修此十法。于后一一时中略去请佛。余九悉行无异。仍以法华三昧补助仪观想句偈。注于事仪之下。使正行时。专一用心。当知此十。或施为方法。或称宣名句。或思惟义处而复各具事理。皆通感应。俱遍三业。悉净三障。咸会三德何者。事即十科事行。理唯有二。显则诸佛甚深行处。密则陀罗尼中道正空。此之事理。有作无作。必藉三业。三业机感。感必有应。应唯业净。净故障空。空处全德。当德全时。何事何理。谁感谁应。业障不立。德亦自空。唯十事得力。故名为药。然当体无功。假名曰师。盖药师由斯而彰。则三昧于是乎在。

  一严道场

  经云。若欲供养药师如来者。应先造立彼佛形像。敷座安处。散种种华。烧种种香。以种种幢幡。供养其处。此修三昧者通式也。又云。书写是经。以五色彩。作囊盛之。洒扫净处。而安处之。以种种香华幡幢。以用供养。此式虽为像法时机。实通正末。涅槃云。所言法者。诸佛所师。若能用者。诚尊而胜。简而严。上中下机。皆可行用。即上供佛。亦宜供经。又云。若有欲脱病人。及余灾厄者。应造如来像七躯(此谓药师一佛七躯。非四殑五殑等异佛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一一灯量。大如车轮(灌顶云。七层之灯。一层七灯灯如车轮。则今世树灯。准此式耳)。自七日至七七日。光明不绝。造五色神幡四十九首。又造续命幡长四十九尺。放四十九生。此式别为回病人已尽之命。并解国家诸种灾难而设也。今有还命息灾诸等机缘。极宜准此。然如是庄严。修今出世三昧。外助既胜内证亦速。如无力举为。但依上式。专供本尊。及本经法。若七佛经。于七佛中随供一佛。此则通修七佛仪式。又供执金刚像。日别三时。三时衣别。白月八日。至十五日。诵咒等。此则持明四护摩法。皆非今式也。上是经中严像式。今当选闲静堂室。先去旧土。后于净处。别取新土。用填其地。以香和涂。极令清净。次于其上。悬新宝盖。盖中悬五色幡幢。遍一室中。皆悬幡彩。正中安药师像。(若东坐西向。极宜行人瞻对)日光侍左。月光侍右。像前供层轮灯幡。如列药叉神将于坛隅。最好。其外。围以勾栏。或厢帘等。虑地卑湿。敷设荐席。次以建首日前(须用斋日)。取无虫水。加持本咒一百八遍。散洒四方上下。以为结界。行者十人以还。多则烦杂。供养者。经云随力所能。既云随力。合当竭己资财。日日供养也。其修期者。经云。七日七夜。六时行道。乃至七七日。今分三等。七七日为上。七日为下。三七日为中。今且约三七日。为中行法。若能进上。斯为第一。且此克日?功。是决胜法。若终身无怠。常在其中。奚以是为。又以正修前。加方便修七日。行人于此七日。调摄身心。节制眠食。精明观道。熟练事仪。至正修时。纯一无杂。仍求三宝加护。当进道时。无魔挠也。

  二净三业

  经云。七日七夜。受持斋戒。食清净食。沐浴身体。着新净衣。晨嚼齿木(即杨枝)。澡漱清净。应生无垢浊心。无恼害意。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鼓乐歌赞。右绕佛像。念彼如来本愿功德。读诵此经。思惟其义。法华三昧云。初入道场。当以香汤沐浴。着新洁衣。若大衣。及诸新染服。若无新者。当取己衣中胜者。以为入道场衣。于后若出道场。至不净处。当脱净衣。着不净衣。所为事竟。当洗浴。着本净衣。入道场行法。四明云。纵一日都不至秽。亦须一浴。终竟一期。专莫杂语。及一切接对问讯等。终竟一期。依经运想。不得刹那念于世务。若便利饮食。亦须秉护。勿令散失。事毕。即入道场。不得托事延缓。大要身论开遮。口论说嘿。意论止观也。

  三修供养

  (行者初入道场。至本尊前。敷尼师坛。正身合掌倚立。应念本尊行愿功德。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平等之心。誓欲救度。惭愧恳恻。存想三宝。畟塞虚空。影现道场。手执香炉。烧众名香。口唱三宝。五轮着地。首者举云)。

  一心恭敬(此下异口同音)。一心顶礼。十方法界常住佛(一拜。心随身口。一心顶礼。无分散意。了知此身。如影不实。能礼所礼。心无所得。一切众生。同入礼佛海中。涉入无阂。三无差别)。一心顶礼。十方法界常住法(一拜。用心方法如上)。一心顶礼。十方法界常住僧(一拜。礼竟。互跪烧香。以手擎华。首者白云)。

  是诸众等。各各互跪。严持香华。如法供养(此下众同声唱)。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一一诸佛土。无量香庄严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香。

  (想云。我此香华遍十方。以为微妙光明台。诸天首乐天宝香。诸天肴膳天宝衣。不可思议妙法尘。一一尘出一切尘。一一尘出一切法。旋转无阂互庄严。遍至十方三宝前。十方法界三宝前。皆有我身修供养。一一皆悉遍法界。彼彼无杂无障阂。尽未来际作佛事普熏法界诸众生。蒙熏皆发菩提心。同入无生证佛智。想已。起。首者白结)。

  供养已。一切恭敬。(一拜)

  四请三宝诸天

  (运心供养已。互跪烧香。当念三宝。虽离障清净。而以同体慈悲。护念群品。若能三业致请。必不来而来。?苦与乐。七佛经云。世尊入甚深妙定。彼七世尊。各从其国。来至索诃世界。由其本愿力故。各各自于宝师子座。随处安坐。故今逐位殷勤三请。必有感降)。一心奉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世尊(想云。我三业性如虚空。释迦如来亦如是。不起真际为众生。与众俱来受供养。下去诸佛。但改牟尼。及形相来处)。一心奉请。南无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琉璃光世尊(此是坛主。今之行者。修其三昧。愿生其国。是故前请)。一心奉请。南无东方无胜世界。善名称吉祥王世尊。

  (此四殑河沙界外佛。以至九殑河沙外六佛。依七佛经。盖与今药师。并立誓愿。摄受我者。故须请礼)。一心奉请。南无东方妙宝世界。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世尊。一心奉请。南无东方圆满香积世界。金色宝光妙行成就世尊。一心奉请。南无东方无忧世界。无忧最胜吉祥世尊。一心奉请。南无东方法幢世界。法海雷音世尊。一心奉请。南无东方善住宝海世界。法海胜慧游戏神通世尊。一心奉请。南无十方一切诸佛世尊。一心奉请。南无贤劫千佛。三世一切诸佛世尊。一心奉请。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正法宝藏(想云。法性如空不可见。常住法宝难思议。我今三业如法请。唯愿显现受供养。下二位同)。一心奉请。南无光中演说。除灭一切众生苦恼大陀罗尼。一心奉请。南无五时法海十二部经。及十方三世一切尊法。一心奉请。南无净琉璃世界。日光遍照菩萨摩诃萨(运想如佛。但改日光菩萨亦如是。下去菩萨声闻。随位改之)。一心奉请。南无净琉璃世界。月光遍照菩萨摩诃萨。一心奉请。南无净琉璃世界。无量无数菩萨摩诃萨。一心奉请。南无曼殊室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一心奉请。南无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摩诃萨。一心奉请。南无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摩诃萨。一心奉请。南无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摩诃萨。一心奉请。南无救脱菩萨。执金刚菩萨摩诃萨。一心奉请。南无十方三世一切菩萨摩诃萨。一心奉请。南无摩诃迦叶尊者。阿难尊者。及一切大声闻缘觉贤圣僧。一心奉请。宫毗罗等十二药叉神将。各及七千眷属。梵释四王。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洎此国内。名山大川一切灵庙。(某)州地分。属内鬼神。此所住处。护伽蓝神。一切圣众。

  (如是次第一遍奉请竟。即五轮着地。复更互跪。烧香散华。次第称名奉请。如是三遍。首者述奉请意)。

  唯愿。药师教主。日光月光二补处尊。不违本誓。大慈大悲。他心道眼。无碍见闻。身通自在。来降道场。安住法位。光明遍照。摄取我等。哀怜覆护。令得成就。菩提行愿。

  释迦本师。善名称吉祥王等六佛世尊。十方三世一切正觉。及曼殊室利等八大菩萨。救脱执金刚等菩萨。阿难尊者。诸大圣众。誓愿等熏。哀愍摄护。十二药叉。诸天梵魔龙鬼神等。护法圣贤。悉到道场。安慰坚守。同成净行(三说)。

  五赞叹

  (本经无赞文。欲取他文。恐与药师愿行功德。不得尽同。又不可辄任胸臆。故采龙树毗婆沙论。遍赞东方诸佛偈文。用以赞之。赞时。了知身口意业。充满法界。赞叹三宝。无生无灭。无有自性)。

 面净如满月  光明照无极  寿命无有量
 国土甚严净  能灭诸众生  三毒之热恼
 所有现在佛  皆从其发愿  闻名定作佛
 是故稽首礼

  以此叹佛功德。修行大乘。无上善根。奉福上界天龙八部。大梵天王。三十三天。阎罗五道。六斋八王。行病鬼王。各及眷属。此土神祇。僧伽蓝内。护正法者。又为国王帝主。土境万民。师僧父母。善恶知识。造寺檀越十方信施。广及法界众生。愿藉此善根平等熏修。功德智慧。二种庄严。同得往生。净琉璃国。(一拜)

  六礼敬

  (行者应念三宝。体是无缘慈悲。常欲?济一切众生。但为无机。不能起应。我既再三奉请。纵非目击。冥应不虚。故须作已降之想。烧众名香。五轮着地。礼上所请三宝。唯诸天鬼神。不须致礼。若至药师本尊。及本经咒。各须三礼。此之人法。是道扬主故。唱云)。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世尊(如前请中三宝诸位。皆须五轮着地。勤重致礼。礼佛想云。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释迦如来影现中。我身影现释迦前。头面接足归命礼至礼药师如来。即云药师如来影现中。云云。又礼药师。应云为求灭障接足礼。此是忏悔主故。礼法想云。真空法性如虚空。常住法宝难思议。我身影现法宝前。一心如法归命礼。礼僧准上礼佛。但改为菩萨等)。

  七发愿持咒

  经云。如来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微妙上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是即如来甚深行处也。夫诸有情。即二十五有众生。是诸众生。多苦少乐。离苦获乐。是其所求。菩萨起大慈悲平等之心。为之拔一切苦。与一切乐。乃其愿也。无缘与拔。故称微妙。其愿一一皆云愿我得菩提时者。我以自在为义。此我。虽菩萨自誓。亦即二十五有我性。愿即我性力用。涅槃云。王三昧力。破二十五有。显二十五有我性。我性即实性。实性即佛性。佛性显时。得八自在我。盖自性起愿。还愿自性。愿得自性成。性成无上道。故二十五有众生。苦拔乐与。得所求时。即是菩萨愿满。得阿耨菩提时也。如来游于如是法性。过诸菩萨所行。故曰甚深所行处也。又我所行处既尔。常乐净处亦然。普贤观云。常波罗蜜所摄成处。我波罗蜜所安立处。乐波罗蜜离身心相处。净波罗蜜灭有相处。是知八在圆成。故称破有法王。四德究竟。即号遮那性海。如是功德庄严。故曰微妙上愿。然此十二愿。即是四誓。依四谛立。四谛者。二示世间苦因果。二示出世乐因果。一切菩萨欲拔此苦。欲与此乐。故依之立四誓也。依苦谛立。云众生无边誓愿度。依集谛立。云烦恼无数誓愿断。依道谛立。云法门无量誓愿学。依灭谛立。云佛道无上誓愿成。但今十二愿。与乐在前。拔苦在后者。此是菩萨期心果体。为本修因。我得菩提方施与拔。又是菩萨拔苦心重。众生苟获乐已。焉有不拔苦耶。故初相好庄严。光明无量二愿。依灭谛立成佛道愿。次令得智慧。安立大乘。具三聚戒三愿。依道谛立学法门愿也。上是出世因果。次完具诸根。丰赡贫穷。具丈夫相三愿。与第十脱恶对。十一免饥渴。十二解寒热三愿。是依苦谛立度众生愿。第九出魔网见林一愿。是依集谛立断烦恼愿也。此示世间因果。其断集一愿者。惑虽无量。见思摄尽。外道着见。魔罗耽思。魔外出已。无余事矣。若断苦须六愿者。世间现见苦境甚多。博地滋蔓。忍堪苦苦。故须六愿专对。庶可根枝俱?。前三根缺。贫穷。女人。苦势延缓。而根深难拔。故菩萨至初僧祇满。始离此障。是故先发。后三恶对。饥渴寒热。苦情逼切。而枝浅易除。故人世稍知方向者。自无此事。是以后发。然浅深前后不同。皆集为之主。集苟能除。两头自尽。故以集愿居其中也。应知后三。亦从前三开出。只因世道现多。人情偏苦。是故诸佛恕己。尧舜病诸。即如光中说咒。亦偏对治。其瘦疟。黄热。是此饥渴。寒热。中虫短命。是此恶对。虽以灭除一切苦恼为名。而其悲心所缘。若有私属。故知药治正投急证。师功实堪殿军。前之九愿。谛智已足。与拔殆周。乃重运悲增。取次开出。深知有所不容己也。又愿不依狂。谛名为愿。虽不出四。今以药师善巧方便。开为十二。要使行者标心立行。前后显了。先与性德之乐。后?性德之苦。虽一一称性无缘。而一一炽然与?。观生即灭。成自性佛道。观愚即智学自性法门。观苦即法身。度自性众生。观障即法界。断自性烦恼。如是观之。克始克终。体性融即。是故既称微妙与上。复云无量广大也。声闻独觉。及未登地菩萨。不能信解。愿何由发。披肝相授。无心好乐。坐受弹斥。泣动大千。谅亦无所辞乎。既知此旨。当发是愿。经云。于诸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正教频发是愿也(首者白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我今从佛。亦如是发。

  (愿文稍详。今纂成偈。既易忆持。又便诵发。齐声唱云)。

 愿我来世得菩提  身光炽然照法界
 相好庄严丈夫身  令诸有情无异我
 愿我来世得菩提  光明功德甚广大
 焰网庄严过日月  幽冥众生悉开晓
 愿我来世得菩提  智慧方便无边量
 所受用物皆无尽  莫令众生有乏少
 愿我来世得菩提  令诸邪行住正道
 若行声闻独觉者  皆以大乘安立之
 愿我来世得菩提  无边有情修梵行
 皆令具足三聚戒  设有毁犯还清净
 愿我来世得菩提  有情身劣根不具
 闻我名已具诸根  端正黠慧无疾苦
 愿我来世得菩提  有情众病贫穷苦
 我之名号一经耳  身心安乐资具足
 愿我来世得菩提  女人百恶之所逼
 极生厌离闻我名  即得转成丈夫身
 愿我来世得菩提  令诸有情出魔罥
 解脱外道之稠林  正见修习菩萨行
 愿我来世得菩提  有情王法所加苦
 及余灾难逼身心  以我威神皆解脱
 愿我来世得菩提  有情饥渴因造业
 我先饮食饱其身  后以法味竟安乐
 愿我来世得菩提  有情无衣寒热逼
 专念我名得衣服  宝庄严具亦满足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称竟五轮着地)。

  既发愿已。诵陀罗尼。此陀罗尼。全体三德。法身般若解脱谓之三。皆有常乐我净之谓德。法身者。即我本性。体自常真。般若者。亦是我性。妙明圆照。解脱者。性我自在。无碍清净。良由性本圆融。是三即一。亦唯性圆融故。即一而三。除灭一切苦故。得大自在。愿行巧方便故。独露妙明。究竟深境界故。本真圆满。是既显说。已示思修。今又密谈。重彰秘要。当知秘要。体任遮持。遮二边恶。持中道善。离边离中。天然有在。非三非一。法尔现前。然一实深处。本离言说。欲人思自得之。故但引而不发。行愿功德。像季妙投。正当净国成生。是以一经三复。灭除苦恼。深悲重障。要须定光说咒。爰将密地转移。好色香药。授与一丸。诸重大病。平复如本。方其定体放光。光中说咒。安置诸子秘密藏中。若乃本时立愿。愿成苦度。我亦不久自住其中矣。

  (咒文。灌顶译于经后。隋译与奘师译。俱略。盖行愿功德。即显说明咒。故名结愿神咒。后人取净师译。入奘译者。则经为合部。而行为显密齐修。故持咒即是持经。且?苦法门。密为尤要。依之良是。首者作白)。

  药师琉璃光如来。得菩提时。由本愿力。观诸有情。遇众病苦。瘦疟干消。黄热等病。或被魇魅蛊道所中。或复短命。或时横死。欲令是等病苦消除。所求愿满。时我世尊入三摩地。名曰除灭一切众生苦恼。既入定已。于肉髻中出大光明。光中演说大陀罗尼。咒曰。

  南无薄伽伐帝 鞞杀社窭噜 薜琉璃钵喇婆曷啰阇也 咀他揭多也 阿啰??帝 三藐三?陀也 呾侄他唵 鞞杀逝鞞杀逝 鞞杀社三没揭帝 莎诃(同执炉绕座。诵一百八遍竟。首者白)

  尔时光中说此咒已。大地震动。放大光明。一切众生病苦皆除。受安隐乐(一礼)。

  八忏悔

  经云。我说药师名号本愿功德。为拔业障所缠有情。故今依经。修灭障法。先念一切业障所缠。皆由宿因。过去今生。与诸有情。何恶不造。罪累既积。世世相逢。为冤为亲。为缠为障。若不忏悔。无由解脱。道法不成。故须披诚。哀求三宝。为我灭除。法华三昧云。业性虽空。果报不失。颠倒因缘。起诸重罪。流泪悲泣。口宣忏悔。

  (应心念言。我及众生。无始常为三业六根重罪所障。不见诸佛。不知出要。但顺生死。不知妙理。我今虽知。犹与众生。同为一切重罪所障。今对药师十方佛前。普为众生。归命忏悔。唯愿加护。令障消灭。念已唱云)。

  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悉愿断除三障。归命忏悔。

 楼主| 发表于 2015-6-2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 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 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7 21:42 , Processed in 0.162560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