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46|回复: 3

[大德开示]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修华严奥旨妄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7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四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四集)  2009/7/27  台湾  档名:12-47-6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经本第十二面,倒数第二行:
  【夫三归五戒者。盖是出苦海之津梁。趣涅槃之根本。】
  昨天我们在这里学习,《涅槃经》上所讲的四种大乐,寂静乐、无苦,从无苦开始,无苦、寂静、大知、不坏,这是很能够吸引人的。古印度有没有这个说法?有,虽有这个说法,可是没有一个人得到。就像在中国,中国古德有说「真善美」,跟涅槃意思很接近,后人又加一个字进去,智慧,「真善美慧」。在我们这个世间谁得到?我们可以说,除了佛与法身大士之外,没有人能证得。如果佛法没有传到中国来,这四个字有名无实,这是真的。所以佛法传到中国,很快的跟中国传统文化融合成一体,这是什么?真实智慧。中国古大德识货,一传来全盘接收,立刻就融成一体,实在讲是很了不起的一桩大事。在大乘经里面,把涅槃跟三德秘藏融合成一体,「大是法身,灭是解脱,度是般若」,这就太明显了,涅槃就是法身、般若、解脱,这是「三德秘密理藏」,这就是自性。跟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一个意思。如来就是自性、就是本性,智慧是般若,德是法身,相就是解脱,解脱就是自在,再说得详细一点是善巧方便,这从作用上讲,这是我们当人自性、当人自体。
  方等《般泥洹经》里面,给我们讲涅槃有八味,有八种法味,这也是我们学佛的同学应当要知道的。我们常讲法味,这两个字大家都很熟悉,古大德也常说「世味哪有法味浓」,世味就是六道里面人间天上说是滋味、美味,人间天上所有一切这些美味比不上法味。这怎么说?世间滋味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把它概括,刺激,都是从外来的。五欲六尘刺激你的烦恼贪瞋痴慢,你认为这是乐,殊不知这乐中有苦。前面说过世间没有乐,佛跟我们讲真话,乐为坏苦,那种刺激、麻醉时间极其短暂,过后之后加倍的痛苦。不像法味,法味,浅而言之,《论语》第一句那是法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悦从哪里来的?那喜悦从学习来的。学习什么?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这一定要搞清楚。你一定要懂得夫子所说的两句话的真实义,这两句话就是「信而好古」,这个重要,对古圣先贤有信心,喜欢,「述而不作」,完全依照古圣先贤教诲去做,为什么?那个教诲是道,你能够做到就是有德,你得到,得受用,这是有法喜。
  大乘教里面给我们讲的法喜是圆满的,大般涅槃是圆满的,所以佛在经上给我们讲八种法味,不是一种。八种法味,第一种「常住」,简单的说「谓此涅槃之理,彻三际以常存,亘十方而常住,故曰常住」。你看这法味多浓!涅槃的理体,理如是,相还有例外的吗?作用还有差别的吗?没有,一而三,三而一,理如是,相如是,用如是。三际是过去、现在、未来,我们今天讲的什么?彻三际以常存,就是今天讲的超越时间。不是说过去有,现在就没有;现在有,未来就没有,不是的。它没有时间,它是真理,绝不受时间的限制,这句话用意很深。我们讲现在有没有?当然有,就在现前,问题就是你得证得。证得什么?它常存,法身、般若、解脱就在当下,这是超越时间。下一句是超越空间,亘十方而常住,十方是四方、四维、上下,这超空间,超越时间、超越空间。常住,这是真的,这就不是假的。佛给我们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是虚妄的?它不是常住,它是无常。为什么叫无常?它有生有灭,这就是无常,这就不是真的,是假的。佛法里面真假它有个定义,永恒不变是真的,它会变就不是真的。譬如我们这个人身,人身有变,从出生、幼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它起变化,它不停,剎那剎那就在变,从生到灭,这是无常,这就不是真的。真的是什么?永恒不变,我们从这个定义上看,就知道我们这个身是假的。我们身边所有一切万法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树木花草无常,乃至山河大地也无常。现在科学技术很发达,我们在天文望远镜里面去看太空,确实几乎每天都看到新的星出现。那个地方原来没有星,现在有个星出来,旧的星没有了,从前那里有星,现在没有,这就是星球有生灭。佛法里面讲世界(星球讲世界)成住坏空天天有,时时刻刻都有,星球太多太多了,距离我们太远,我们肉眼看不见。所以叫无常。
  万法无常,万法是什么?万法是我们自性变的,自性能生万法,万法无常,都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佛教给我们不要放在心上,别牵挂它,为什么?你牵挂它,那叫迷惑,你迷了,你不知道事实真相。为什么?它剎那变化,你决定得不到它,你要想控制它,你要想占有它,你要想得到它,那是你的幻想,决定不是事实。所以觉悟的人他得到解脱,他证得涅槃,为什么?他晓得事实真相,他不放在心上。他对于一切万法,他没有占有也没有控制,也没有希望得到的念头,所以他心是清净的,他心是定的。那个心是常住的,它是真的,其它没有一样是真的,只有心是真的。我们在心上起了这层妄念,这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是假的,这叫妄心,这不是真心。把这个东西去掉,真心就现前,真心就是此地讲的大般涅槃,法身、般若、解脱现前。这个东西一现前,大乘教里面就说你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虽然成佛,法身、般若你统统得到了,可是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所以实报土、十法界还是会剎那剎那现前。虽现前怎么样?虽现前你已经跟它不发生关系,你完全了解事实真相。所以在这个阶段,你像以往那些法身大士一样,历事炼心,大菩提心现前,普度众生。
  大乘教里面佛还加了两个字,「普度有缘众生」,这两个字很重要,没有缘你度不了他。为什么?他不相信,他不接受,不是你没有能力,他跟你没有缘。怎么办?佛有智慧、有善巧方便,广结法缘,一面度有缘众生,一面跟自己没有缘的结法缘。结法缘就是通常用的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跟一切众生结法缘。十法界,上面从佛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诸位要晓得,他没见性,下面到饿鬼、地狱、畜生,广结法缘,你才能成就普度。菩萨广度众生,诸位一定要晓得,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什么时候现、什么时候不现完全是缘,缘具足就现身,缘不具足这相就没有了。不是自己在做主,自己要在做主你就没出十法界,为什么?十法界里头有我。十法界之外没有我,不但是四相破了,诸位要晓得,破四相,四圣法界就破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们怎么知道?在《金刚经》上佛告诉我们。须陀洹,佛称他须陀洹,他自己怎么说?他自己不以为他是须陀洹。为什么?自己以为是须陀洹,他就着了我相,「我证了须陀洹」,那是假的不是真的。须陀洹已经把身见断掉,不再执着身是我,所以对立的念头没有了。小乘初果,我们不能不尊敬,虽然小小果,六道二十八层天都不能跟他比。二十八层天是有功夫,他是定功,他是伏住并没有断掉;小乘初果断掉了,没有这个念头。如果提升到「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超越六道,那就明心见性。由此可知,破四相没见性,到见性的边缘,没真的见性;四见破掉,才真的见性。所以我们讲破四相是小乘,破四见才是大乘,法身菩萨。破四相就是十法界里头四圣法界,四圣法界破四相。脱离十法界,证得一真法界,就是诸佛的实报庄严土,四见都没有了,那是真佛,那不是假佛。
  所以时间、空间不是真的,没这回事情。那佛菩萨应化在六道,有没有时间、空间?有。怎么有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个东西从哪里来?从执着来的,从执着、从分别,执着重、分别轻,这个事实真相我们要知道。我们能够摆脱时空,你说多自在,这个法味多浓,真的生欢喜心,自性常存、常住。虽然常存、常住,有没有这个念头?没有,你要是有个念头那错了。有念头是什么?你有起心动念。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还算不错,你在实报庄严土,我们也称它作一真法界,因为它不是十法界。如果这里面再衍生出分别执着,十法界就现前。严重的执着,四圣法界就变成六道轮回;更深层次的执着,六道里面就又变成三途。这些事理,我们细心冷静的去看现前这个世界,你立刻就能体会到,现前世界趋向是走哪个方向、哪个目标?三途。往三途这边的移动速度很快,似乎没有力量把它阻止,让它停住,好像没有看到有这个力量。这是什么力?众生的业力。
  第二「寂灭」,这是说「涅槃之理,寂绝无为,大患永灭,故曰寂灭」。这是第二个法味,寂灭,寂绝就是寂灭的意思,无为,你看无为都永离了,何况有为。大患是什么?大患是生灭,十法界是生灭法,我们有生灭的念头就有十法界。大乘教里佛常讲,「生灭灭已,寂灭现前」,这个境界是什么境界?这个境界是实报土的境界。为什么?还有寂灭现前。寂灭就是无为,到寂灭也灭了,那你就真的回归本源,还源了,你就归到源头。源是什么?这个源是自性,就是我们这个经题上讲的「妄尽还源」,有为、无为二边统统离了,大患永灭,真的还源,回归到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就是大般涅槃,这叫寂灭,这个意思多好!
  第三「不老」,为什么?「谓此涅槃之理,不迁不变,无增无减,故曰不老」。《般若经》上常讲这四句,它没有变化,大般涅槃没有变化,它不是生灭法。在圣,它没有添加一点;在凡,纵然在阿鼻地狱它也没有减一分,不增不减。老,老是有变化,变化从哪来?全是从生灭心来的,念念不相同。人会变衰老,因为他分别、他执着,随着年龄增加,执着什么?执着老了,外面境界马上就老化,真的境随心转。有些人年龄很大,精神、体力、容貌还不衰,这什么原因?你可以去调查调查,去访问访问,这些人肯定是烦恼少、妄念少,心地清净自在,没有忧虑、烦恼,纵然有,很轻,这道理讲得通,所以他不容易看到老化。还有不少人是未老先衰,四、五十岁的时候看起来就像老头,就已经老化,这什么原因?烦恼多、忧虑多,他身体自然就老化。我们细心观察都在眼前,千变万化。佛门、还有一些宗教修行重视禅定,它有道理。禅定,放下这些境缘,物质环境跟人事环境,放下攀缘、放下忧虑、放下牵挂。我们说得更透彻一点,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更重要的是放下对立,养成心平气和,你就不衰。
  第四个是「不死」,六道众生没有不怕死的,事实呢?事实里头确实没有死。这里说「谓此涅槃之理,从本不生,今亦不灭,故曰不死」。这话是讲真话,从本以来他有没有生?没有,一切法不生。既然不生,哪来的灭?没有灭。这个事实真相,弥勒菩萨跟我们讲得最清楚,现象到底怎么回事情?一切现象都是从心想生。念头叫心想,起心动念,心一起、念头才一动,整个宇宙就出生,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出现了。是不是真的出现?没有,它比作梦那个频率还要高,为什么?梦我们能觉察。晚上做个梦醒来之后还挺清楚,能觉察,就是它的频率不是太快,我们能够意识得到。而起心动念的频率太快,快到我们不能觉察,它真有,什么人能觉察到?佛在大乘经里面告诉我们,八地菩萨,八地叫不动地。由此可知,菩萨定功之深,接近本性,本性是不动的。惠能大师讲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在大乘教里叫自性本定,没动摇,自性本定。八地菩萨接近自性,往上去九地、十地,等觉是十一地,妙觉,四个位次,真的接近妄尽还源。极其微细的振动,他能够感受到,清清楚楚的感受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这样的振动。
  一秒钟里头振动多少次?一千二百八十兆次,八地菩萨能感受到,往上去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了。所以佛经有讲「不生不灭」,就讲这桩事情,生灭同时,也是讲这桩事情,《楞严经》上讲「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还是讲这桩事情。它一生立刻就灭掉,你抓都抓不到,你还没起念的时候,它的生灭不晓得多少次!懂得这个道理,一切法本来不生,所以它也没有灭,哪有死!哪有这种道理?我们今天在六道,六道里头有没有生死?说实在话,没有,只是不断的在换身体。真正明了事实真相,你心就定,你真能放下。你放得愈多,你证得愈深,烦恼慢慢消融,没有了,智慧随着增长。智慧不是从外头来的,自性里头本具的般若智慧现前。我们今天放不下,是因为不知道事实真相,知道事实真相,应该要放下。放下不是难事,真了解一切法不可得,放下就是帮助自己提升,彻底都放尽,那你就达到究竟圆满,妄尽还源了,回归到常寂光,究竟圆满。
  我们早年初学佛的时候,也可以说是在学佛前二、三十年,这些问题常常在脑海里面盘旋,总是有疑惑。回归到常寂光还起不起作用?还会不会倒驾慈航应化在六道?好像没有。又听古大德说了一句话,诸佛菩萨大慈大悲「留惑润生」,也就是最后那一品生相无明他确实有能力断,他不断,为什么不断?留着这一分迷惑,来帮助十法界的众生。就好像我们读书一样,我们读到毕业班,确实有能力毕业,一毕业不就离开学校了吗?学校就好像十法界,这个人慈悲,我考试故意不及格让我留下来,留下来干什么?帮助同学们。以前听到这个话点头,这个有道理,诸佛菩萨证到究竟果位,他这一招显示出他的大慈大悲,这一个观念在我们学佛过程当中至少是三、四十年。现在搞清楚了,有没有这个必要?没有,不必要。那就是常寂光与十法界有没有感应道交?肯定有。我们从江本胜博士的水实验,得到科学的证明,留惑润生是古大德的方便语,教初学,初学人不懂,用这个暂时安慰安慰他,逐渐逐渐他就恍然大悟。就像佛经里面说诸佛菩萨说法,黄叶止啼是善巧方便。叫小朋友不要哭,地上捡一片落下来的树叶,这很值钱,是黄金,你可以拿去买糖吃,小朋友拿到树叶就不哭,目的达到。到后来慢慢长大,大人做得没错,目的是叫我们不要哭,是不是真的假的不必去执着。这是阶段性的,诸佛菩萨教化众生阶段性的多,这是随顺二谛说法,这随顺世谛,不是说是假话,方便,叫善巧方便。
  到你程度向上提升,再给你讲真的,真谛,讲真的给你说没有生死。《中观论》上讲了八个不,「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所以大乘教里面讲「不二法门」,生死是二,来去是二,常断是二,没有二,所以才叫一。禅宗里面所说的「识得一,万事毕」,这就是什么?宇宙之间只有一没有二。那个一是什么?一念,一念是能生一切法,能生万法。可是那一念的时间很短,这一念没有,万法就没有了,可是第二念它又起来。我们今天所看到宇宙的现象,是一念一念一念的相续法,还不能讲相续,相续那是一成不变,它里头有变化,所以我们只能说是相似相续法。相似相续,绝对没有两个念头完全相同,找不到,相似相续。森罗万象不可思议,这是什么道理?自性里头本来具足,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这个道理。像万花筒一样,理并不复杂,现相、作用无量无边、无数无尽,性德不可思议。
  所以学道的人,首先要晓得没有生死,你对于生老病死苦的恐怖就能放下。相有,理上没有;事有,理没有;相有,性没有,总得搞清楚、搞明白。真正通达明了,抓住一句阿弥陀佛,一句佛号念到底,这一生决定是圆满成就。法门虽然无量无边,我只取一门,取这一门这是智慧。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的,不但世尊介绍,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不赞叹,这个赞叹就是大家一起介绍。十方三世无量无边诸佛给我们介绍这个法门,那还有错的吗?你能够接受,你能够依教奉行,你真了不起,你真得到了,得到什么?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谈的妙法,就是这个法门。这个法门的理太深太深!大乘教里常说「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都还搞不清楚,我们能够深信不疑,这种善根还得了吗?彻底放下万缘,知道万缘不是真的,彻底放下,一心把阿弥陀佛抓住,你心里面什么样忧虑恐怖全部都消失掉,都没有了。阿弥陀佛就是大般涅槃,古德说得好,「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第五个「清净,谓此涅槃之理,安住清凉,诸障悉净,故曰清净」。我们虽然没有证得涅槃,我们很幸运,在大乘经教里面得到世尊慈悲教诲,我们能信、我们能解、我们能依教奉行,我们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就是能证,就是证得了。在这个大时代里,最为可贵的就是小道场,与外面隔绝;外面是五浊恶世,浊恶到极处。这小地方是清凉世界,这是阿弥陀佛的净土,几个志同道合的在一起,清净不染,这个福报多大,稀有难逢,无比殊胜。自己要认识,要好好把握住,要做好样子,在小道场修行成就,这是真正教化众生。你今天给人说,人家不相信,人家说你迷信,到我们修成功了,我们自在往生,做出这个样子让他看到,他相信了,这是你真正慈悲,你真的把有缘众生都度!你要不做出样子来,他不容易接受;做出样子,有善根的人看到恍然大悟。善根没有成熟的,见到也相信了,做不到,业障障碍着他,能知不能行。
  我们在经教里面,也常常看到世尊讲亲近善知识,我们找不到善知识怎么办?这个世间谁是善知识?我在这么多年学习当中,也常常向同修们做报告,善知识有不是没有,眼前我们找不到善知识,找古人。我在台中求学,李老师很慈悲,也很谦虚,这是他老人家的德行,教导我们,他告诉我,「我的能力只能教你五年」。这当然是谦虚话,五年之后,我到哪里再去找善知识,找比他高明的?他介绍我他的老师印光大师。印光大师不在了,《印光大师文钞》在,那个时候《印光大师全集》没出来,在台湾流通最普遍的《文钞正编》、《续编》,《正编》两册,《续编》两册,一套四册,他老人家送我一套,告诉我学印光法师。印光法师就是我们的老师,每天读诵他的著作就是跟他学习,对于老师有信心。老师的教诲能够体会他的真实义,没有把老师教诲错解,依教奉行。印祖一生教学的纲领四句话,总纲领,「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在《文钞》上常讲,讲了很多遍,我们守住这个纲领,就是印祖的好学生。
  以后我讲《无量寿经》的会集本,我讲了十一遍,最后一遍没讲完,最后是细讲。我常常对同修们介绍,我们亲近善知识亲近谁?亲近无量寿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哪里?《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一生不要改变,就是依照这部经修行,阿弥陀佛是老师,老师没有离开我们,经典所在之处就是佛所在之处,展开经卷就接受老师教诲。我每天拜阿弥陀佛,身业礼敬;读诵经典,持佛名号,口业恭敬;思惟经义,忆念佛的慈悲德行,特别是四十八愿,这是意业相应。这样念佛,同学不拘多少,三个、五个不少,印祖说不要超过二十人,二十、三十不多,这是现前正法道场。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真正依照这个道理做,这一生没白来,永脱轮回,永离十法界,到西方世界去作佛去了。《无量寿经》我还会详细把它讲一遍,上一次没讲完,在新加坡讲,离开新加坡之后就没有再继续,好像是讲到「往生正因」,「三辈往生,往生正因」,那是讲一半的。
  讲《华严经》是弘护正法,目的是希望正法久住。因为《华严》是圆满*轮,无论是宗门教下、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华严》是它的源头,诸宗是它的支流,源头要是找到,大小、显密、宗教你都能够通达。我们是带这么一个头,也是应同参好友的启请。我讲《华严》的方法很活泼,我遵循《华严经》里面的教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是什么?这一堂课两个小时,一切是全部圆满的《华严经》。一堂课里头,每一堂课可以连起来,每一堂课都可以独立,经大、经太长,所以便利于纵然听一堂的,他都有受用。我们才能够真正的顾到广大的群众、广大的同修,都能够得《华严》利益。《华严》跟大乘不相同地方,心量大了。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那个心量是包法界虚空界,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与自性圆满的相应。
  过去二十多年前,我在美国提出一个简单的修学纲领,我写了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存心,要存这个心。学佛是这个心,弘法是这个心,处事待人接物是这个心,日常生活也是这个心。「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是力行,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遵守佛菩萨、老师的教诲。看破是明了,真正功夫是放下,什么都要放下,你不放下你就有烦恼,你就不自在。为什么要放下?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要不要放下?放下身心世界,身是幻色,心是妄想,妄想分别执着,妄心不是真心,所以身心世界统统都要放下,都不是真的。《金刚经》上四句偈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真相说出来。它存在的时间「如露亦如电」,如露是讲它的相续相,如电就是讲它的生灭相,一秒钟里面有一千二百八十兆个念头,比闪电还要快,闪电的频率还没这么高。「应作如是观」,我们要常常这样观照,你才真的能放得下。最后一个是真的,念佛。自在、随缘,别执着了,随缘什么都好,没有一样不好,彻底放下。
  常常想到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当年在世,三衣一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一生不改变,四十九年如一日,这是真实智慧,这是大慈大悲。我们在这个世间,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样子,佛是什么样子?佛教徒是什么样子?释迦牟尼佛当年做出来那就是佛的样子,一生讲经教学。佛教徒的样子,你看看当时出家的这些弟子,在家的这些信徒,出家有出家的样子,在家有在家的样子。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做法?中国传统的教育疏忽了,我们必须要从这个地方看起,要从这个地方开始。我们怎么做?补习,把这门功课补出来,你才能如法。你要不补出来,你怎么做?古人有句话说「事倍功半」,那还好听!事倍功半,恐怕是事倍功一分两分都收不到。补这个课重要,从哪里补起?印光大师给我们很大的启示,这不能够疏忽,印祖给我们启示从什么地方开始下手?从因果。你看他一生所提倡的,《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老人在世的时候,一生当中这三部书的流通没有中断过。一版印出来,那一版都是几万册不是少数,流通出去二版、三版、四版,我看到是二十几版、三十几版,每一版最少都是一万册、两万册,多的到五万册。所以我概略的估计一下,他这三种书,印的数量超过三百万册。
  我那个时候很震惊,一代祖师,佛经印的数量没这么多,为什么这三种书用这么大量来流通?现在是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白,因果能救世界。就像周安士讲的话,「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乱之道也」。佛门里也不例外,佛门里为什么不老老实实修行?不相信因果。学佛的人如果深信因果他就会真修、真干,三皈五戒十善他一定认真学习。不信因果,就把修行疏忽,这一疏忽,障难就来了。障缘、灾难就现前,我们不能不知道。这三种书印祖既然是这样提倡,我们要认真学习,要细讲、要深讲,把它当作普及教育来做,认真去做。利用现在的媒体、网络、电视、光盘大量去流通,能救世界,人人相信因果,三皈、五戒、十善真能做到。《弟子规》,圣贤教诲我们可以在四书五经里面节录经句来推动,四书五经的分量太多,我们把它编成节本,大众化,普及大众化,能产生效果。发大菩提心,依教奉行,为人演说,演是表演,做出来给人看,自自然然能得三宝加持。在这个世间推动传统文化不容易,只要真心,障缘决定有,脱节这么多年。所以社会大众对这桩事情产生严重误会,甚至于排斥,这是正常现象。所以我们做得会很辛苦,决定得三宝加持,用清净心做,清净心能除障,清净心跟性德相应,性德是大般涅槃。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修华严奥旨妄尽

续-《●[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四集》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下面一条「虚通,谓此涅槃之理,虚彻灵通,圆融无碍,故曰虚通」。实际上讲就八个字,虚彻灵通,圆融无碍,性德法尔如是,它本来就是这样的,真正发心去做,这一条跟我们讲决定得感应道交。哪些感应道交?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护法的神灵,乃至于六道里面的善神都会拥护。困难来了,你怎么克服?克服困难就是不起心、不动念,认真依教修行,困难就能够化解。灾难来了不要去应付,想什么方法去应付那就错了。灾难来了随它,我们退回来,退到念佛堂老实念佛,求三宝加持,事过境就迁、就变化。请佛菩萨来处理这是正确的,也就是我们可以不要管,只是念佛,事情让佛菩萨来解决,让佛菩萨处理;万缘放下,提升自己的灵性,这就对了。这八个字是感应道交的原理,心要虚,虚它就能彻,彻什么?彻法界虚空界,心就能灵,灵就能感通。圆融无碍是真实智慧现前,一切障碍自然就化解了。
  第七个是「不动,谓此涅槃之理,寂然不动,妙绝无为,故曰不动」。这里面的八句,每一句里头实际上就是八个字,这一句里头:寂然不动、妙绝无为。我们要是碰到挫折,碰到困难、障碍、打击,这是诸佛菩萨教给我们的妙法。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做忍辱仙人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这个灾难严重,这不是小灾难,被歌利王凌迟处死。释迦牟尼佛冤枉,没有起一点怨恨心,寂然不动,妙绝无为,让他去割截。我们想有没有痛苦?没痛苦,为什么没有痛苦?因为他寂然不动,所以他就没痛苦。为什么一般人身体被割的他有痛苦?他有执着、他有分别,所以他有痛苦。我们在王凤仪的传记里面看到,那是个行善的善人,有一次他被冤枉,被公安抓去受了刑罚,用棍子打他,打断四根棍子,那也是很残酷的一个遭遇。他能忍受,他说打死算了,也不想活,打死算了,结果四根军棍打断,打的人都不忍心再打下去。旁边有人告诉那个营官,告诉他这是个善人,他是被冤枉,就算了不再打他。他还跟着这个军队走了三十里路,让人家看到的时候奇迹,一般人腿打到这个样子决定不能走路,两个人搀着都不能走路,他不需要人扶,还能走三十里。
  这是什么?我们想到他这桩事情,就想到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的时候,决定没有痛苦,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他才能做得到;我们凡夫做不到,是执着身是我,身见没破!菩萨修忍辱波罗蜜的时候,这个身见,我、我所统放下!妙绝无为,真正能做到如如不动。这是在一个动乱繁杂环境里面,你得到法喜,妙绝。诸佛菩萨,这真正修行人都懂得,在日常生活当中,逆境、恶缘里面所谓修忍辱波罗蜜,忍辱的妙诀就是不动心。决定没有怨恨,不但没有怨恨还有感恩的心,对于造作罪业的人生怜悯心。他造这个业他会受果报,没有不报的,所谓「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切总报」,这个道理要懂。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工作里头、处事待人接物,不是善缘就是恶缘,不是顺境就是逆境,常常遇到的。逆境、恶缘不生瞋恚,顺境、善缘不起贪恋,永远保持着心平气和就对了,你在一切境界里头才一帆风顺。
  最后一条「快乐,谓此涅槃之理,无生死逼迫之苦,有真常寂灭之乐,故曰快乐」。没有生死逼迫之苦,都是假的,都是空的,幻有而不是真有,包括我们自己的身,身心都是幻有不是真有。所以不要执着,没有执着,苦就没有。有真常寂灭之乐,那是什么?那是自性。真妄不二,这个身相、万法是幻相,幻相没有离开真性,离开真性,幻相了不可得,所以真妄是一不是二,你要认得很清楚。对于真要掌握住,对于妄不放在心上,就是于妄的这方面决定不起分别执着,要远离分别执着就对了。离妄就是真,我们的题目上讲「妄尽还源」,还源是真的,源是真性,真实智慧,真实的德能相好,大般涅槃。法身、般若、解脱统统现前,你怎么不欢喜!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这个形象就是学佛最好的样子,就能够摄受一切众生。
  涅槃八味,八种法味,我们在初学的阶段当中,虽然没有契入境界,这八种要是常常能想到、能读诵、能记住,在日常生活当中遇着境缘,无论是顺、是逆、是善、是恶,统统都能得自在,自在随缘。就会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好样子是守本分,安分守己,安于自己的本分,守住自己的岗位。我是什么身分,我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好样子,身分随时在变,无论怎么变法,好样子不变,好样子是什么?好样子的标准德行。我们学佛,如果依照我这几十年来,我守住的原则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是个原则。在一般我们的老祖宗教导我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不变的!无论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我无论是哪一个行业,守住某一种的本分,原理原则决定不变,这性德。关系很清楚,关系是五伦,处理关系是五常、八德,在中国这个社会,老祖宗千万年的教诲没变过,是真理。为什么?它是自性里面本有的德能,正是佛所讲的「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表演出来在这个事相里头,这是现相,德相,那你就是把这些德行做出来了。
  佛法里面一般讲三皈、五戒、十善,我们净宗还加上六和、六度、普贤十愿,我们要把它做出来,做出来人家看那个德相,跟这个相应,所以佛法不复杂。我在美国那么多年,我们有个老朋友印海法师,有一天他跟我聊起来,「净空法师,你提出来的东西简单,就是五个科目,很好记。」愈简单愈好,净宗学会提出这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很好记。要求自己认真把它做到,古人都能做得很好,现在我们要求自己还是做不好,那就什么?我们把根忘掉。如果有《弟子规》的根,《感应篇》的根,就做好了,决定不输在古人之下。所以最近这许多年来,我特别提倡道的《感应篇》,儒的《弟子规》,佛的《十善业》,这是传统文化儒释道的三个根。这三个根,我们这一代人都疏忽,上一代没教我们,上一代没教好,更上一代也疏忽了,我们要懂得,这个原因很长、很复杂。满清亡国之后,中国社会一直到现在动乱不安,没有一个安定和平的环境,这个根就失掉。这是我们今天社会动乱,我们生活这么苦,根本原因之所在。要拯救,除了再把它找回来之外,没有第二个办法,这一定要知道。学佛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没有这个基础佛就学不好,就不能成就。世间各行各业要想成功发达,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所以基础太重要,不能不知道。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妙法莲花经 南无妙法莲花经 南无妙法莲花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9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南无妙法莲花经 南无妙法莲花经 南无妙法莲花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1-10 13:13 , Processed in 0.132774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