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87|回复: 2

[大德开示] 【 南怀瑾老师讲述 】 生命科学 —“十二因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缘起是道场,无明乃至老死皆无尽故。」如果抽出《维摩诘经》这一句话来考试,同学们要吃苦头了。大家都会念《心经》,对不对?其中有「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同这句话一样,包括了十二因缘。你们十二因缘记得清楚吗?高级班的同学应该一问就答得出来。如果连这些基础的名词次序都背不出,还觉得自己学问思想非常高,那才是莫名其妙。

恐怕有些居士不了解十二因缘,我们再把它写出来: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现在黑板上写成横的一条,其实应该写成圆圈,以无明作起点,这是十二因缘。十二因缘管三世,前生、现在、来生。大家谁记得妈妈没有生你之前在哪里?都记不得了。现在把过去切开,一个人一念之间来投胎,生不知从哪里来,死了会去到哪里,有没有把握?也不知道,统统是无明,就是莫名其妙,就是混蛋,就是胡涂。不要说生死哪里来去了,你们明天早上醒来的第一念会是什么,你有把握没有?绝对没有把握!那个念头怎么来怎么去都不知道,所以叫作无明,这是道理上的无明,什么都不知道,没有光明,没有智慧,一团黑暗。

一切众生是怎么来投胎的?就是行,行就是动,念头一动就来了。这个动力的前面是无明,莫名其妙,不知道怎么样动的。如果明了就不是十二因缘,是得菩提了。贪瞋痴慢疑,一切大烦恼、小烦恼、随烦恼,统统是一念无明。有念,生命这一念不知道何处来就是无明。佛经说:「一念瞋心起,八万障门开。」人发了脾气,起瞋心,就有障碍了。又说:「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怨天怨地,愤世嫉俗,对任何人都不满,对环境也不满,种种埋怨都是瞋念。有很多人学佛,佛经读得很熟,佛学也讲得很好,文章也写得很好,样样都会,但是事情来了就不行了,结果是在那里自欺欺人。贪瞋痴当中,瞋是最大的无明。

小说《济公传》中写到,济颠和尚有天喝醉了,半夜里起来就大叫,「唉哟!不得了!无明发啰!」把大家都吵醒了,众和尚要追打他,他就跑,结果回头一看,庙子失火烧光了。原来他是要告诉大家,火要来了,又不好明讲。

火就是瞋心,瞋心就是无明。无明缘行,我们投胎的动力是行阴。你们打坐念佛为什么杂念妄想去不掉?现在应该知道了吧!我已经讲明了嘛!因为行阴没有停止啊!它永远都在动,没有办法,等于我们睡觉时血液循环没有停止。我们不能得定,不能专一,就因为行阴的力量大得很。

无明缘行,一念无明引起这一股念力,它动性不停。行缘识,一有行动又引起中阴的意识,我们思想意识不能停,因为行阴动了,缘就是连锁的关系,一个抓住一个,一个抓住一个。中阴意识看到男女两个有缘的,三缘和合入胎了。识缘名色,一般人称名色就是胎儿,因为四大就是色,变成了有形的肉体。名色缘六入,胎儿在母体中起变化,有眼耳鼻舌身意,就是六入,有了生命。六入缘触,触是内外接触起了知觉感觉的作用。触是身根来的,有了身体就有感受,譬如穿了衣服觉得冷或热,是触。触缘受,这两个有什么不一样?触是讲起作用,你两手合拢来感觉到是触,你手合拢觉得暖还是冷,到心里头去了,身心两个发生关系,那是受。

感与受不同,那能够感的是触,受是连到心理。触法有时不一定连到心理,也就是生理上叫触,可以说是医学上讲神经的反应。如果我们某一部分神经麻痹,神经反应我们感觉不到,但那没有麻痹的神经还活着的,触法还在,只是你心里可没有受了,所以触跟受是不同的,否则会觉得差不多。因为受,好受的就爱,受缘爱,爱得要死就要抓住。爱缘取,我要这个茶杯、这个手表,要抓。这世界上越抓紧就越会飞掉,求不得苦嘛!人生有八苦。你越想求它,它越厉害,同物理一样,向心力有多强,离心力就有多强。天下事有时你不想抓它,它偏跑来了。

爱别离苦的背面就是怨憎会苦,你不要的它偏来,你不愿意见的人,一转弯就碰见,跑到厕所里还碰见哩!喜欢看到的人偏偏写信不回,电话不接,是不是?人生就是这样。

取缘有,因为抓住有,所以构成了偶然暂时属于你的,这就是有。其实没有真的有,一定会散去的。所谓「积聚皆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终别离,有命咸归死」。爬高了一定要下来的。东西啊!钱啊!累积多了一定散掉用掉,很多钱也是替别人累积,儿女也是别人啊!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只要有生命,总有一天会死亡的,所以有是抓不住的。有缘生,生缘老死。死了呢?一念无明,无明缘行,又来投胎了,这叫十二因缘,是圆圈。

所以要想修行得道,就要断无明,也就是要断见思二惑,断惑就证真,证到真如就得道了。所以基本上无明一念空掉就得道了,以小乘来讲就得阿罗汉了。大乘的菩萨还要进一步做到《心经》说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你以为切断就得道了吗?错了,那是小乘偶然的,等于「抽刀断水水更流」,是假的空。大乘菩萨毕竟空,不须要断去无明。所以断惑证真是小乘法门,大乘菩萨没有讲断,非断非常。无明没有断,而是转无明而成真如,转识成智。因为无明本身是空的,它不停留的,用不着断它。所以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所谓尽就是断,不须要断就空了。《心经》这一段一路无到底,「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就是菩萨境界。

维摩居士这里也讲:「无明乃至老死皆无尽故」。你这才会晓得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一念无明怎么样缘起而来?它自性本空,不要你去空它的,本来不存在。所以「缘起是道场」,十二因缘同无明,乃至最后老死皆无尽,不须要你去断它,是它来空你。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推广分享6_副本.gif
发表于 2014-6-12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妙法莲花经 南无妙法莲花经 南无妙法莲花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1-10 21:53 , Processed in 0.521117 second(s), 19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