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3574|回复: 17

胜义谛与世俗谛(真谛与俗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胜义谛与世俗谛(真谛与俗谛)
一、世俗谛和胜义谛的含义

1、在佛经上的出处:
《楞伽经》:“非言说是第一义,亦非所说是第一义。所以者何?谓第一义圣乐言说所入是第一义,非言说是第一义。”
(言说本身不是第一义諦(胜义諦),言说所承载的意义也不是第一义諦,必须依照演说第一义諦的言说,找到它所指实际境界,并且契入那个实际境界才是第一义諦。)
2、在论上的出处:
《瑜伽师地论》说:“世俗谛教者,谓诸所有言道可宣,一切皆是世俗谛摄。又诸所有名相言说增上所现,谓相、名、分别,如是皆名世俗谛摄。”又说:“胜义谛有五种相:一、离名言相。二、无二相。三、超过寻思所行相。四、超过诸法一异性相。五、遍一切一味相。”

(所以,只要不离相、名、分别,就是世俗谛,这并没有大小乘的差别;只要具足胜义谛五种相,就是胜义谛,这也没有大小乘的差别。)

什么叫做世俗谛呢?比方说我现在拿起这个杯子(手举着茶杯出示大众),你眼睛看得到它,知道这是杯子,这个就是世俗谛。世俗谛一定会具备三个条件,相、名、分别。这个杯子有一个形状,能够被你的眼睛所看到,对不对?这个就是它的相。然后我们会帮它安立一个名,替它取个名字叫做杯子。第三,你用什么东西去察觉它?用你的觉知心,用你的分别心去察觉它,这叫分别或觉想。这样子就具备了三个条件:相、名、分别。觉想或者分别,就是你的觉知心所起的分别作用。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就叫世俗谛。

什么叫胜义谛呢?胜义谛离开一切的语言文字相,乃至离开一切的法相,包括凡、圣,是、非,男、女等等相对待的法相。离开一切法相的境界叫做胜义谛。《心经》的“诸法空相”可以让你从世俗谛转到胜义谛。因为你知道五蕴统统都是第八识所现起的法相,既然是第八识所现起的法相,它就是“唯是一心”。“唯是一心”是《大乘起信论》的用语,就是整个都是一个心,包括能取和所取,能取就是你的分别心,所取就是六尘万法。能够分别、作主的心跟可以被你认识的世界,统统都是第八识所现起的法相,统统打成一片,这就是“唯是一心”。这样,你能说“有一个杯子被你看到”吗?你看到杯子的心是第八识,被你看到的杯子也是第八识,这叫“唯是一心”。既然唯是一心,就没有能认识的主体,也没有被认识的客体,这就是胜义谛远离一切法相的境界。《大乘起信论》说这种境界叫做“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别的经典说这个叫“一真法界”或“不二法门”。

二、修行需要从世俗谛入手,顺入胜义谛(一真法界)

龙树菩萨著作《中论》中讲到:“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
    取相、分别,都是属于世俗谛。比如:你认为我是什么(菩萨、正法弟子等等),人家是什么(凡夫、外道、邪魔等等),这样都是落在我相、人相,都是取相分别。但是呢,修行人毕竟证量还很少,所以,先得从世俗谛上入手修行。修行就比如是过河到彼岸,修行人在没有过这条河之前,都要从世俗谛上入手修行,又要取相分别,牢牢抓住这条过河的船不放手,这条船就好比是正法,否则是无法过河到达彼岸的。
比如,必需取相分别正、邪、错、对。等到过了这条河,开悟了,明心了。就知道怎样安住于自性清净中,于相而离相。

三、胜义谛的无相与世俗谛的取相

很多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要是妈妈去世了,他就会很感叹:“人皆有母,我独无!”这就是取相分别。大乘见道位以上的菩萨,知道五蕴不真实,只有第八识真实,五蕴既然不真实,基于五蕴所生的亲属关系当然更不真实。声闻见道位以上的修行人也会知道,五蕴与“我”不相异,那个“我”则是众生平等,并不是谁的妈妈。有这种见地,并不妨碍世俗上尽孝道,因为你既然没有挂碍,自然可以随顺一般人的想法。如果你的母亲口渴要喝水,你既然不会取相分别,倒一杯水不过是举手之劳,立刻就做了。恶人取相分别,看到的是“贫穷、无知、懒惰的老女人,只会茶来伸手,饭来张口”;善人取相分别,看到的是“对母亲应该尽孝”。因为取相分别的缘故,便有六道轮回,恶人下三恶道,善人生于人天。你如果不取相分别,你就不会受到这些法相的系缚,能够于相而离相,于念而离念,经常安住在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当中。

    四、真俗二谛的圆融

《维摩詰经》云:『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六祖坛经》云:『何名无念?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 
《六祖坛经》云:『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

如果不取相分别,就不会受到这些法相的系缚,能够于相而离相,于念而离念,经常安住在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当中。

“于相而离相”,意思是说,在世俗谛上你还是会知道“妈妈口渴要喝水”,但是在胜义谛上,你知道这一切都是第八识流注种子所现起的功能差别。就好像玩网络游戏的人,他在取宝物的时候,知道宝物是虚妄的。于念而离念,意思是说,在世俗谛上你还是会起各种念,但是以胜义谛来说,这些念也是第八识流注种子所现起的功能差别,有念、无念皆是如此,又何必强行压制念头的起伏?你只要掌握这两句话的意思,很容易就可以发起轻安,成就修所成慧。接下来,只要机缘到了,你就会突然现观到第八识具体的作用,能够同时在世俗谛当中分别观察,又能够安住在胜义谛的无分别境界里面,这是大乘见道者所安住的实相般若。

世俗谛的分别跟胜义谛的不分别同时存在,就好像电影的荧幕从来不会动,但是上面的影像一直在起起灭灭,这两个完全不会互相妨碍。同样的道理,你可以在日常生活当中了别一切相,但是又同时住在真如三昧当中,《六祖坛经》说“无相者,于相而离相”,就是这个意思。

   必须依世俗谛闻、思、修,才能三乘见道;三乘见道之后,才能安住于第一义(胜义谛)无分别的境界;经常安住于第一义,才能证得涅槃。这样子说,有的人便会误会,以为世俗谛不是佛法,胜义谛才是真正的佛法。事实上,胜义谛是靠世俗谛观行的成就而转入的,所以《中论》才会说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


    一般所说的佛法,基本上都是世俗谛,因为都不离相、名、分别。即使已经大乘见道,仍然必须继续世俗谛的观行,才能够通达一切种子的功能差别,证得一切种智而究竟成佛。乃至成佛之后,为众生演说佛法,仍是用世俗谛为众生演说佛法,但是所说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依于世俗谛而说,一种是依于胜义谛而说。世俗谛和胜义谛的差别极为重要,但很多人把二者混淆了,所以没有办法证果。


    佛世尊在说法的时候,其实仍然住于不取相分别的胜义谛中,因为他能够如实地知道:“三界诸法皆是第八识流注种子所现起的功能差别,分别法与非法,只是随顺世俗谛而说,实际上根本没有任何法相可得。”
注:以上部分内容选自吕真观所著:《<心经>所说的解脱于成佛方法 》

五、胜义谛和世俗谛的分别很重要,所以《中论》说:“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


胜义谛和世俗谛有几个重要的原则,请大家记住:

一、胜义谛和世俗谛都是佛法。

二、世俗谛与相、名、分别相应,世间智者共许的称之为“法”,反之为“非法”。一般所说的“佛法”或“世俗谛”,是指世俗谛的“法”。

三、胜义谛不与相、名、分别相应,它是出世间圣贤所住的无分别境界,远离“法”与“非法”的分别相。

四、必须世俗谛观行成就,才能安住于胜义谛。

五、胜义谛的不分别,不妨碍世俗谛的分别。

六、必须依胜义谛,才能证涅槃。

以上只是简单的提要,详细的解释,请参考《实证佛教导论》第七章第一节第三项〈胜义谛与世俗谛〉和第二节第三项〈中论真正的意义〉。









发表于 2014-1-2 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师兄,受益颇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转引善知识吕真观的经典论述:

离言离相才是胜义諦,只要一落言语,皆是世俗諦,包括演说第八识如来藏的法义,亦是世俗諦所摄。《瑜伽师地论》:「世俗諦教者,谓诸所有言道可宣,一切皆是世俗諦摄。又诸所有名相言说增上所现,谓相、名、分别,如是皆名世俗諦摄。」又说:「胜义諦有五种相:一、离名言相。二、无二相。三、超过寻思所行相。四、超过诸法一异性相。五、遍一切一味相。」胜义諦是出世间圣者所缘境界,一旦落於言詮,即使是解释胜义諦的语言文字,仍然是世俗諦。

大乘修行人之见道,必须从世俗諦入手,先听闻第八识的法义,然后在现实中寻觅第八识的所在与作用。因為不离相、名、分别的缘故,所以都是世俗諦所摄。一旦见道,发现相、名、分别皆是第八识所生,方能转入胜义諦离言离相境界。此即《中论》「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义」之真义。《中论》此处之俗諦,其实即是第八识之法义与观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3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转引善知识吕真观经典论述:

离言离相才是胜义諦,只要一落言语,皆是世俗諦,包括演说第八识如来藏的法义,亦是世俗諦所摄。《瑜伽师地论》:「世俗諦教者,谓诸所有言道可宣,一切皆是世俗諦摄。又诸所有名相言说增上所现,谓相、名、分别,如是皆名世俗諦摄。」又说:「胜义諦有五种相:一、离名言相。二、无二相。三、超过寻思所行相。四、超过诸法一异性相。五、遍一切一味相。」胜义諦是出世间圣者所缘境界,一旦落於言詮,即使是解释胜义諦的语言文字,仍然是世俗諦。


大乘修行人之见道,必须从世俗諦入手,先听闻第八识的法义,然后在现实中寻觅第八识的所在与作用。因為不离相、名、分别的缘故,所以都是世俗諦所摄。一旦见道,发现相、名、分别皆是第八识所生,方能转入胜义諦离言离相境界。此即《中论》「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义」之真义。《中论》此处之俗諦,其实即是第八识之法义与观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1. 现象界并没有一切法的存在,只有“循业发现”(楞严经)。若认为五阴实有,称为人我见;若认为诸法实有,称为法我见。第八识不是现象界当中的法,依世俗谛说,第八识真实有,但是依胜义谛,无有一法可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6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2.修行人必备的是般若智和解脱功德。有般若智的人经常安住在无有一法可得的胜义谛当中。碰到境界时,随顺世俗谛,修一切善法。没碰到境界时,不用去想,因为根本没有一切法,只有种子形成的功能差别,离开业力与妄想,它们什么都不是。这才是真解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0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3. 佛法有世俗谛和胜义谛(又称为第一义谛)的差别。世俗谛离不开相、名、分别,例如观察大海波浪起伏。胜义谛则是以正智缘于真如。明白诸法皆是第八识所生就是正智。因为有正智,所以缘于诸法空相,安住于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真如境上面。世俗谛和胜义谛是同时存在的,就好像你可以说大海起波浪,也可以说海水从未有改变。所以,大乘见道者还是可以了别诸法,只不过在了别诸法的时候,他们也同时知道,以胜义谛来说,根本就没有法相(例如地、水、火、风),更没有一切法的自性(例如坚、湿、暖、动)可说。这是大乘见道者于相而离相的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4. 你不要以为佛法就是什么都不分别,如果不分别就不会生起智慧,智慧的生起一定是通过世俗谛的观行而成就的,观行就是分别,包括观察与思维。只有胜义谛才是不分别,但是胜义谛的不分别是跟世俗谛的分别同时并存的。完成世俗谛的观察,得到正确的智慧,才能够转入胜义谛,经常住于胜义谛的不分别,才能证得涅槃。
世俗谛的观行成就以后,你会知道三界诸法其实就是第八识流注种子所显示出来的法相,这就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到最后是“无智亦无得”,这样就由世俗谛转入胜义谛。胜义谛离开一切的相、名、分别,整个都是一真法界。有某两个东西相对立,才有常跟无常的问题啊!如果整个都是一真法界,没有对立面,说“常”或“无常”,不是都没意义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4 17:57 , Processed in 0.116923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