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03|回复: 1

[大德开示] 选择密要决卷第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6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选择密要决》

  选择密要决卷第三
  西山善峰寺沙门证空记
第六止住念佛章
  末法万年余行悉灭特留念佛之文。
  本文只引经一文事
  止住慈悲极也。故引一文成此一也。经者慈悲故。止住百岁者赞叹词也。不可限百。得益云百。第六智惠穷也。至遐代为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故也。
  私释下
  善导怀感惠心等意亦复如是事
  善导唯慈悲。此念佛三世常在。怀感唯智惠。生灭。惠心慈悲智惠。此念佛不生不灭也。
  菩提心之行相等事
  菩提心行相者。慈悲持戒行相者。智惠。一代作二摄之也。
  略有四意事
  净土者。一代造从广说众譬故。被万机。永无灭。圣道教者。依作从机三业。缘谢者。即灭隐没也。是作两部对扬也。一圣道净土二教。九方西方也。二十方西方二教。通别五文。三都率西方二教。娑婆得道净土往生。四诸行念佛。定散名号也。浅者智。薄者悲。深者智。厚者悲也。互亘慈悲智惠。共有废有立。同为能譬。不同为所譬也。

  问曰既方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已下事。
  此问者。有何经可留之意。其故者。从散善经慈悲者。一代皆有可止住百岁之道理。从定善经智惠者。一代皆有可经道灭尽之道理也。其对扬寿经与一代而说之。故云何教何经而不留也哉。
  有其深意欤事
  第六者指宝楼观也。是智惠穷。即南无阿弥陀佛也。从第七非机分限。非娑婆法门。智惠极此门也。总观智惠。宝楼观慈悲也。往生之业念佛为先定散方者。则第五章。是宝池观也。南无阿弥陀佛之题开此章者。宝楼观也。先六观开定散念佛也。深意者。经虽留念佛。意者教留来迎。娑婆之外来迎摄教而。依此他力慈慈。自然被用之。留教也。譬如身被用心而存在。无心者。其身难存也。含极乐来迎而经教故止住百岁也。是云深意。但欤字者。念佛具足慈悲智惠故。为作浅深云欤。宝楼观浅也。想观深也。
  殊以念佛为往生规事
  定散本愿。念佛本愿。来迎本愿也。就面像镜影者。本愿以来迎为王。规者珍也。吉也。以云亲。是偏字者。以来迎为本愿也。一代皆从慈悲止住百岁深也。以来迎为本愿深也。第六智惠穷。虽为名号。智惠穷者为慈悲。故以来迎。一代止住百岁也。以念佛而为本愿之中王者。以名号。不云王也。以名计者。不流通也。是故诸经流通者无体。故智惠法门者。经道灭尽也。今言王者。指来迎体而云王。是云来迎引接之愿。然来迎。只今不见娑婆故且定散之外。以念佛。是立所譬。纳来迎也。言想意别而已。
例如彼观无量寿经中已下事
  是经释尊留经。私释表章留念佛。聊相违。合观经付属今选择法门。故一向取来迎。同寿经于观经也。同故。在教位。经教者皆黄纸朱轴也。灭存共存。故圣道净土住灭难作也。而今造来迎面像。影就镜之时。净土众譬。止住百岁也。故来迎引接云王也。
  问曰百岁之间可留念佛已下事
  是万年三宝灭者。同一机一缘之法门。故今令通正像末之三时。成慈悲法门故。法花经云。无有生死。若退。若出。若在世。及灭度者非实。非虚。非如。非异。不如三界见于三界故。念佛者通三世。止住常住也。应知。
  第七光明摄取章

  弥陀光明不照余行者唯摄取念佛行者之文。
  本文事
  从此章者引观经。慈悲智惠法门也。是念佛三昧重也。今摄取者。是第七观住立佛体也。余行者杂行自力行也。
  问曰备修众行已下事
  是非观法成就佛照念佛者。犹是今念佛。不知一切众行上也。然定善成就佛。而不照定善照念佛时。念佛知众行上胜也。但能回向者。以定善不问之。以散善问之者。如明上。今真身观所观妙镜。为散善之方便故皆废舍机三业行功。正宗一向散善为体。为之阁定善。但能回向也。
  以真身观文为住立来迎事
  真身观者。一向废立为体也。经文摄取不舍。是废立也。本疏全非比校。是废立也。观念法门。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是废立也。故来迎佛体题选择有之也。
  私释下
  解有二义事
  此释者有定散门。是所说所为也。今亲缘等三义者念佛也。就此念佛有三意。一者能请所请定散机。二者能说所说法。三者能为所为来迎也。一能请所请定散机者。下意云。是约净土门诸行。言众譬定散。约净土门诸行。化前序。为三乘所开定散者。非众譬者。舍之也。成解有二义之外。故化前序者。所选舍粗行也。是成第七观除苦恼法之时者。与念佛成一。被言众譬也。二能说所说之法。亲缘等三义是也。就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分亲缘等三义。与本愿之义也。六十万亿观法成就之机者。意云。下作众譬定散。就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云解有二义。作所说所为而。明三缘等三义。与本愿义。三缘者序分六缘。合而为三。禁父母为亲缘。厌苦欣净为近缘。显行示观为增上缘。念佛者通除苦恼法与本愿也。今真身观念佛为发起序故者。十三定善能譬智惠也。九品散善为正宗之义。三能为所为来迎体。故来迎者。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名也。此名用来迎体故。曰彼此三业不相舍离。废立全非比校也。
  六时礼赞事
  今云六时礼赞。礼赞造二题。一往生礼赞总。是智惠。是摄十方三宝。礼之。故云尽虚空遍法界。微尘刹土中。一切三宝。二六时礼赞别。是慈悲也。云南无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韦提。见来迎佛。接足作礼者别也。是题六时礼赞。取此题。今曰六时礼赞。选择奉六时礼赞者。无从此章之外也。往生要集。云修行方法。在善导和尚。观念法门。并六时礼赞。各一卷。往生要集。依和尚礼赞。得证集其文也。何以知之。往生阶位下。问凡下辈。亦得往生。云何近代。于彼国土。求者千万。得无一二。答绰和尚(云云)导和尚云。若能如上。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希得一二。千时希得三五(云云)此下礼赞云。余比日自见闻诸方道俗。解行不同专杂有异。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此二行得失如前已辨(云云)
  不引此千中无一之文故。一向为废立者。违文面也。故引希得一二之句。不引无一之文者。欲不失所观自力也。是以。问意者。近代云求者千万。得者无一二者。求者依礼赞者。千万皆有千万言可得之意也。不引与佛本愿得相应之等十三得失也。其故往生要集。来迎作隐显。偏劝自力。用证于和尚故。结句云。问因论生论多日染笔。句劳身心。其功非无。期何事耶。答。依此诸功德。愿于命终时。得见弥陀佛。无边功德身。我及余信者。既见彼佛已。愿得离垢眼。证无上菩提。一切书籍者。以述怀句显本意也。今以来迎。述怀一部。故要集者来迎也。然则由证于和尚。万法穷名者。一部亘一代明名号。出离极弥陀来迎。题要集也。故礼赞题付废立云六时礼赞。此故。今为显第七观住立佛体。云六时礼赞。是则废立也。最为强者。指来迎也。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云强。是本愿来迎也。
  全非比挍事
  妙行者众譬定散也。故选取之。对粗行。云全非比挍。又念佛与来迎。对念佛而。云全非比挍矣。
  第八三心章
  念佛行者必可具足三心之事
  本文事
  经文唯慈悲。本疏慈悲。智惠。礼赞唯智惠。引定散。念佛。来迎。显一部肝心。三心者。心智也。是安心也。愿生彼国之愿非三心。即便往生者。三心之德也。即慈。便智。指当体而云即便。非后时也。来迎云即。念佛云便。取证得往生云即便。三心者平生愿。往生信心也。唯今决定临终来迎故云证得也。即便释证得也。觉众譬定散云三心。一者至诚心是定散之机。为经序。二者深心是念佛。为经十三观。三者回向发愿心是来迎也。为经散善义。三心以有十六字为一经耳。
  具三心者必生彼国事
  上品中生。第十一门花开。说应时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是则此文也。其故经得益分。得无生忍。第七观。弥陀应声即现证得往生。无生即往生也。依之今上品中生阿耨多罗。释无生。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三心。即得无生者往生者。明具三心者必生彼国也。上品上生第十一花开者。明序分三福。故有者字。无明字也。有者字者。一者慈心。二者受持。三者发菩提心者也。无明字者。无上上而。有序分。故不明此也。故上上觉三福。娑婆皆为净土废立。是云花开得益。上中花开者。就三心。觉即便往生。云花开得益。十一门者。皆未得往生。就平生为往生安心。明之。故就七日。有五重释。是一经五义也。全非净土废立。是娑婆众生。令悟净土众譬法门也。上上花开得益者来迎。上中花开得益者念佛也。
  一者至诚心真实事
  无量义经。说四十余年未显真实者。今至诚心也。何以知之者。真者词诚。是智惠诚也。实者慈悲诚也。此真实。都无诸经自力也。慈悲智惠诚者。就他力也。所显。心功者。显其利生者。弥心浊也。我独想有此验故。慢心发其心。为虚假。故永我心无真实也。今依佛慈悲他力。凭佛力故。无我心功故。有真实也。是故云清净念佛。云真实定散也。共诸教从智惠而生。从三业而起。故成不清净。成不真实也。
  贤善虚假事
  贤善身业也。身每人。欲显贤德也。虚假者意业也。心所想者皆空也。是三业皆舍之意也。其故同蛇蝎之心者。虽起三业之功。皆是可空心功故也。依之以心功。长时虽起行。杂毒心故。嫌此必不可也。
  弥陀因行事
  弥陀因行者。舍众生三业。佛力为行。离娑婆生净土。是为因愿。是慈悲超世本愿故也。
  真实有二种事
  自利真实者。明上亦须真实心中作。是众生三业愿心也。利他真实者。明上亦皆真实。就机真实念佛。就佛真实来迎也。不释利他者。佛行体故也。
  同一切菩萨制舍诸恶我亦如是事
  行菩萨行有二。一贤。二愚也。一切菩萨留即便往生。难行苦行为愚。成三身门之觉故。觉当得往生。难行苦行为贤。悟三身门之。智惠之上。超世慈悲故也。又菩提心与三心。而一体。是一同也。故菩萨。依他力生净土成佛。我等依他力。生净土成佛。菩萨于自力。不生净土不成佛。我等依自力。不生极乐。不成佛何以。菩萨知依自力。而可成佛。云阐提菩萨。依自力。遂不成佛故也。但三身门觉。于娑婆成佛果。是为宗宗自证觉。

  真实心中口业赞叹彼阿弥陀佛及依正二报已下事
  连身口意事者。来迎。定散。念佛也。今释口身意者。是口者定散也。云口音陈唱。身者来迎。是慈悲也。有利益。意者念佛也。心定散。意念佛。识者来迎。今云口身意者。口身即上下也。其故者。至诚心者。以定散机为体故。口者智惠故。以机摄来迎。念佛也。身口意者来迎。唯慈悲摄定散。念佛也。三业就佛之时。谓身口意摄于来迎为行。三业就机之时。谓口身意。摄于机为愿。是则作愿行二也。今口身意者。至诚心者往生机为体而。作众譬也。以亲缘法门。为至诚心。以近缘为念佛。以增上缘为来迎。故今连口身意者。明亲缘义也。口者两口相合土摄于火也。为火生土是也。不入于土者。土无成王也。今火入于土而。造临终来迎也。火来迎。土娑婆。又提婆者恶体是来迎。阇王者智惠极是念佛也。禁父缘作此义。又阴阳者九品正行也。是平生作证得往生之譬也。但留今生能譬故。成轮回业。明狱火来迎也。父者为子。今生者立家立德。是今生名也。母者为子。造体。后生令成佛。又母者。今生为智惠。父者今生为慈悲。今于今生快乐。无从是之外。而造生体故。以阴阳教证得往生众譬。示后生往生乐。努力。莫留今生譬。此义秘密。不可露显而已。
  四事等供养阿弥陀佛事
  饮食是序分也。食有二。一慈悲食。二者智惠食。智惠食者。延今生命。如世间食是也。以王食养韦提希。皆是王地食也。是为世间智惠食。今慈悲食者。养后生菩提食也。延后生命为慈悲食。如韦提养王。是慈悲食也。妻者慈悲。夫智惠也。今剥身皮。破头玉。取浆进王者。是皆以慈悲食养智惠也。净土门。以慈悲食养智惠法门也。今被养念佛三昧并众譬法门。增长往生之信心。云被养慈悲食也。
  衣服是正宗也。食养心。衣养身。养身慈悲衣也。天人天衣。虽着数员。无免轮回生。今他力慈悲衣者。以慈悲智惠。令使经纬织显。妙衣故不侵烦恼恶业之风清净之衣也。卧具是得益也。娑婆居所者非常住处。遂归无常处也。今得益者。极乐安身。永使无漏无生之住处。离生死轮回之恶境。是为卧具。
  汤药是流通也。汤定散。三心也。发三心者。念念极乐近。我心日日弥陀亲。我身。是云身器清净也。药念佛称名也。依念名。障罪渐渐消除。如药眠之除病。般舟三昧经云。佛告跋陀和菩萨。于此念佛三昧中。有四事供养。饮食。衣服。卧具。汤药。助其欢喜。过去诸佛持是念阿弥陀佛三昧。四事助欢喜。皆得成佛。现在十方诸佛。亦持是念佛三昧。四事助欢喜。皆得作佛。未来诸佛。亦持是念佛三昧。四事助欢喜。皆得作佛。佛告跋陀和。是念阿弥陀佛三昧。四事助欢喜。我于是三昧中。说其少。喻比挍念佛功德。譬如人寿百岁。亦生即能行走至老。过于疾风。有人能计其道理以不。跋陀和言。无能计者。佛言。我故语汝及诸菩萨等。若善男子。善女人。取是人行处。着满中珍宝。以用布施。所得功德。不如有人闻是念阿弥陀佛三昧。四事供养助欢喜。功德过上布施者。千万亿倍。亦非比挍(云云)四事助欢喜者。四事者如云先。观经序正得益流通也。助者念佛。欢喜者来迎也。今供养弥陀。皆是往生极乐表事也。助者助业。欢喜者心生欢喜也。应知。
  内外明闇事
  内意。外身。明善。闇恶。厌离欣求。唯依他力。舍自力功云至诚心。唯万事俱舍。由如失意聋盲痴人。是为定散机。应知。但是就行所论也。愿有机。昼夜专心须无解也。
  二者深心者深信之心也事
  此心者念佛故。不作体也。念佛名故无体也。故名深心。是释深信。是又通善恶故无体也。
  亦有二种事
  如至诚心别二种。深心又别二种也。其故三心各作二重。以念佛。来迎明之。一者机。上云虽起三业名为杂毒之善。故以上品上生机。如是云无有出离之缘也。二者来迎行。是出三经。不出寿经在所。无定来迎之行体也。不引经行体不定也。
  引观经事
  观经定散。为机行不说之。偏是为弥陀证赞也。三福九品者。三福者散善。九品者定善也。是散善经定散也。定散二善者能请定散也。九品定善者。云又此三心。亦通摄定善之义也。
  引三经事
  是为立信引经为证也。
  决定依行已下事
  佛舍智惠。佛行慈悲。佛去娑婆。佛教众譬定散。佛意三心。佛愿来迎。真佛弟子往生也。佛舍行取善恶者。云七佛通诫也。
  必不误众生事
  是观经也。以慈悲说之。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也。
  同无记无利益之语事
不印可者非众譬。自力定散也。无记者不显来迎。无利者不念佛。无益者不往生定散之机也。
  正教正义已下事
  念佛者报身智惠穷故。穷智惠。六重。正教者念佛为正定业。故教西方为正。正义者念佛开一代也。寿经如是作。如是说。如是教云者。如是作。寿经造因位本愿也。如是说观经说众譬定散也。如是教阿弥陀经正教西方也。阿弥陀经念佛经也。念佛教西方也。故一代三段。亘教字。云教起因缘分序。云正教所说分是正宗。依教奉行分是流通。三段亘教者。一代三段。唯有念佛。教西方为义。正行者出离生死往生极乐行也。正解定散上显念佛为解穷。正业三业清净业在念佛。正智报身智穷。念佛。若多慈悲。若少智惠也。
  了教不了教事
  了教者。世间出世皆明往生极乐众譬。名了教。不明往生众譬。云不了教。
  不相应教事。
  留智惠。守机三业之功作利益。名不相应教也。
  别解别行已下事
  别解者有相也。别者别智惠也。解无从有之外也。别行者别于慈悲也。穷定行也。异学者花严也。实大乘故。异于智慧也。学者留心外无别法也。是云学。异见者法华也。留因果而见之为至极。异执真言。留凡夫。执佛也。是共大乘论宗。经宗也。故别彼异此也。
  问云。和尚在世不流布。天台真言。然今指此等宗。不可尔乎。答曰。佛法从根至果。七饰悉具足。假使虽不流布其时。佛法道理分然也。岂觉一代佛法。建立一宗人师。见果不知有枝叶乎。此最不足言也。岂留叶。留花。判宗义耶。问云。若觉根茎枝条叶花等饰。建立一宗者。何故天台。真言。法相。三论等诸宗者。或不至叶。不至花。或有留根。或有留枝。然而皆立一宗。是岂为觉七饰乎。答曰是亦非难。人师智慧。差别不同也。谓薯蓣葛等为宗人。从根外知无佛法觉。或令法为宗人。从叶外觉无佛法味。或辛第为宗人。从花外知无佛法觉。无诸宗立果之宗义故。皆留枝叶。觉佛法至极也。今净土立果宗故。作根茎枝条叶花果。接小乘。有无相。花严。天台。真言。以果为净土宗也。故立娑婆外。造三业之外也。
  问曰凡夫智浅或障已下事
  是问答者。从智慧问慈悲也。菩萨作不了义故。从智慧绶重问了义替也。
  四重难破事
  一凡夫僧难云。引经论。证云不生。修行佛法。求出离。云何离经论。可修行难。既引经论证。佛教外。可依何求出离。然此难。皆有观经。故可别诸经也。说彼经者。诸经也。得此难。殊一代无散善经故。增长往生信心也。处别者。处有二。一娑婆。二国中人天。时别者时有二。一在世好时。二阇王逆害时。对机别者。对机有二。一三乘机。二无有出离之缘也。利益别者。利益有二。一三乘自力利益。二他力来迎利益也。人天菩萨解行者。曾修大乘。旧修业菩萨也。五浊五苦等一切凡夫者。漏番番诸佛利生。烦恼恶业凡夫也。是序分位作难也。序题门位。定善经凡夫致难。答从散善经答之。圣道教。善恶为善得利益。是善恶双许出离。是慈悲智慧替也。
  二地前菩萨罗汉等难。是皆遍满十方。引经论。证云不生者。以何经论。云可生乎。三世诸佛。一代说教。无云生文证。有不生文证。四依弘经菩萨。不论地前地上。皆得一代圣教奥旨。我等以何文。为云生证文乎。是难正宗也。一代经论。不说世间出世。皆是往生众譬。地前罗汉。所引经论。一代非往生众譬。难何可生也。今以广说众譬之文。十六定散中。说纳世间。出世。娑婆。净土。因果。善恶。悲智。渐顿。明极乐往生众譬。此凡无诸教。故弥增长清净信心。留能譬难也。
  三地上菩萨。十地。等觉。遍满十方。异口同音。难释迦说厌离欣求者。是又日来。归敬释迦一代说教大萨埵。至今。难说教妄语者。如此者。日来不可信。若日来说教信之。今又可信。至今其心替。最有疑乎。是亦得益法门也。就释迦三身门。释迦开智慧。教娑婆得道。故云即身成佛。云四土不二。期断惑证理入圣得果之道。菩萨声闻存此义。期四乘果故。曾不觉他力慈悲往生出离。故嫌譬如从生盲。或云自失误他。五千上慢起座是也。日来信释迦说教。今不信起座也。其故。今教厌离欣求之路。偏世间出世。教往生众譬故。一代说教大相违也。今娑婆得道一无也。皆明预佛来迎。往生极乐。是云慈悲教。云发遣教主者。三身门外。上立慈悲。舍三身门智慧也。云意赴有缘。时临法界者。废三身门意也。分别娑婆净土。虽至难。增长上上信心也。往生信心定散。清净信心念佛。上上信心来迎也。
  四报佛化佛。遍满十方。各各耀光。吐舌。遍覆十方。难释迦说教云得生彼净土者。就之一一可明之。
  又置此事事
  因位依不及其智。可难三身门智慧上慈悲。故云不了教。果上互觉。共备故。不可有其不审。然今佛与佛为敌对。故云置此事。诸教永不有此事故也。
  化佛报佛难事
  若弥陀为应佛者。化身难不可有之。其智等故也。所不知不及来难问也。智慧不等故也。若弥陀为报身者。报身来不可难之。其智等故也。若弥陀为化佛。报身来难之者。行者不起一念疑退之心者。谤恶思不恶。是无本性者也。是亦无其兴者乎。是故。今弥陀独立三身门智慧上慈悲超世故。诸佛三身门。不及弥陀故不知而难之也。
  惠心念佛及修余善事
  念佛。余善。共为往生极乐因。今地上。报化。难之也。一代教行。八宗九宗教行。皆所觉娑婆得果之行因。皆取集为往生极乐众譬。无所残一物。是难之也。八万四千波罗蜜门者。随众生根性。为娑婆得道开之。何今无漏一善。皆为众譬法门。为往生极乐业因哉难。其义不可然也。
  虚妄事
  地上菩萨。报佛。化佛。吐舌云虚妄。此义者。慈悲佛。吐舌遍满十方。云诚实言。故念佛者。一人无漏。皆往生极乐。又智慧佛。吐舌遍满十方。云他方往生虚妄。今造此差别故者。佛造一佛。土立一土。行极一行之意也。用弥陀立一佛。立超世慈悲本愿。从三身门难之。从道同方。证诚之。选舍九方土。择取西方一土。云四十八愿废定散诸行。立念佛一行。释愿行具足欲立此义者。智慧佛难虚妄依之。知从弥陀之外无佛。从极乐之外无净土。从念佛之外。无往生之行也。若诸教往生净土。双二有之者。地前。地上。报佛。化佛。遍满十方。致此虚妄之难乎。
  所有智见解行已下事
  智见来迎。解行念佛。证悟众譬。果位本愿大悲。慈悲也。是难自力他力也。
  十善十行事
  十善三福也。言九恶九善者。九品皆善方三福也。就佛云三福正因。故皆九品亘三福。被云善。名九品。十行者九品也。就机云九品。故从机方。皆被用三业功故为恶也。以十善业。为三世诸佛正因故也。
  随顺六度义事
  六度者。六波罗蜜也。波罗蜜云到彼岸。往生极乐之行也。菩萨六度万行。皆是为往生极乐也。故释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
  证诚重引事
  上就恶时。是来迎。下就时节久近。是念佛方也。释迦。诸佛。互赞叹。是三身门智慧也。诸佛赞叹弥陀。是赞超世慈悲也。
  略正杂二行事
  正行。杂行。助行者。五种正行。五种杂行。五番相对也。是皆于教位。不成行体故。废之不载之。应知。三者回向发愿心。是来迎与念佛也。
  三者回向发愿一心事
  是三心安心故。为不令有利益。回向与发愿。为一心也。但就之有二义。一者回向摄于发愿。是就佛显来迎。故是结释。二者发愿摄回向。是平生念佛。纳临终来迎也。结释在终是也。初当得往生之意。终即便往生意也。诚心。深心云有二义。回向心不别二义者。名体。回向心来迎故。体不离名故。不别二义也。以结释今显此意也而已。
  过去及今生已下事
  过去定散也。依过去修因。成今生果报也。今生念佛也。依今生愿心。遂后生往生。他一切凡圣善根来迎也。来迎者成从外善也。随喜就他善者。随喜者。心生欢喜故就来迎。
  真实深心中回向事
  定散者机。念佛者愿也。此机与愿中纳回向。来迎为机三业之行之意也。故回向在上者。来迎纳至诚。深心故。回向在下。来迎纳定散。念佛也。意者来迎欲不为众生行上见佛之意也。
  又回向发愿愿生者事
  从是者。平生。念佛。即便往生之意也。上来迎也。从是已下者念佛也。故云真实心中回向。意者。平生定散机。被用来迎云证得往生也。愿作得生想者。念佛也。
  由若金刚事
  是说乘金刚台故释之也。三心作证得往生之愿心故。成乘物也。是明乘金刚台。是则譬也。
  回顾落道事
  是为他破坏还如故明之也。
  问答事
  深心问答者。问答定散与念佛故。答不作体。唯成信心。回向心问答者。问答自力与他力。问自力为能譬。答他力为所譬。二问答中。纳定散念佛。自力他力。此二问答摄万法机不舍也。彼圣道诸教者。论教浅深故。永不尽诤论也。净土教。永舍教诤论。皆作众譬故。只一位而无差别也。
  诸佛教行数越尘沙已下事
  是三世诸佛番番说教。皆有世间出世。自力他力二。作能譬所譬利众生。故非今始说教仪则。不可有此问也。
  譬如世间人眼可见可信事
  是以世间为智慧。以出世为慈悲。智慧自力也。出世他力也。其世间自力犹他力也。何况出世他力慈悲非可问。皆智慧慈悲共他力也。非可疑也。明序。善恶皆云往生之缘闇为明也。空正。众譬者影也。是众譬摄万法无舍者。地得益。娑婆地如生万法。往生之后净土同之。水流通。念佛善恶凡夫生极乐。火耆阇。来迎厌苦坏。欣求成也。是世间虽无五义法门。智慧者世间出世皆自力。慈悲者世间出世皆他力。故慈悲智慧分别二时。世间成圣道教。出世为净土教也。故五义摄世间于出世也。
  我之所爱即是我有缘之行已下事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6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选择密要决卷第三

续-《选择密要决卷第三》

摘自《选择密要决》
  是世间出世为智慧。皆自力也。是云汝所爱汝有缘之行。是能譬也。我所爱即我有缘行者。从慈悲者。皆他力。世间出世皆众譬也。是所譬也。
  行者当知若欲学解已下事
  学解定散。众譬。从凡至圣。念佛。慈悲智慧。乃至佛果往生也。往生者。佛果极之显化他也。一切无碍皆得学。来迎也。
  若欲学行者已下事
  若欲学行者。必藉有缘之法。来迎。少用功劳多得益念佛也。上教位所觉。今教外所悟也。
  二河譬事
  序分禁父禁母。是众生贪瞋。正宗日水是贪瞋。上品上生三心三福是贪瞋。今二河是贪瞋也。一经以众生贪瞋作众譬。隔娑婆与净土事者。迷悟之二也。中有贪瞋分迷悟。云中间二河。百千里者十万亿也。
  群贼恶兽毒虫事
  群贼者眷属也。贪财也。恶兽者妻子贪其身也。毒虫主君被召仕奢名利也。
  释迦已灭后人不见已下事
  是有喻二。一定散。二念佛。共成声也。即喻之如声也者。念佛也。押教云念佛。显从定散故也。
  西岸上有人唤事
  是西岸上人者。来迎也。然愿意者。来迎摄于本愿也。二河譬者。定散十六观也。水河者能请定散智水也。火河者散善慈悲之火也。中间白道者。又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也。是念佛也。东岸者。能譬娑婆也。西岸者所譬极乐净土也。东声者。众生安心之三心也。西岸上人者。来迎弥陀也。一经说广说众譬。今来三心。开显其譬也。故云说一譬喻妨外邪异见难。是二河譬。依观经明之也。问云选择依广说众譬云释之者。有其文证乎。答云。所明十六章段。皆是文证也。就此有七文证。应知。
  一题目选因位念佛。是有废果念佛之意。是则因念佛能譬也。不令文面有利益之意也。舍影故也。能譬也。
  二南无阿弥陀佛者名也。是虽果名。以名者。为智慧。故无利益。是舍影也。即为能譬。
  三往生之业念佛为先者。业者三业之功也。先者期后。故以无利益为能譬。
  四但诸宗立教。正非今意者。许教利益者。不可云非今意。是诸宗皆有教利益今宗教即能譬而令所譬有利益。故云非今意也。
  五就付属念佛章。结三福而云是则净土宗观无量寿经意也。三福善。虽无余善。一善各得往生者。是为能譬故也。说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是明众譬也。
  六同章问答下。云何故定散诸行而不付属。问下一经定散。两宗等。皆为问言。问言是生从非。故非家法门。皆是有废意故。一经皆废者能譬故也。
  七明庶几。一经高览之后。埋于壁底。莫遗窗前者。上来所释。显皆是能譬影故。就利益于所譬。废能譬教之意也。以此七义。云选择明广说众譬。不然者。岂始从题目一部始终文面失利益哉。应知。
  经释外释还相回向事
  以十一门花开为往相。故还相回向为三心外也。
  又此三心亦通摄定善之义事
  是一经皆开三心故。序为至诚心。定为深心。散为回向心回向心为体。深心为名。至诚心为机而已。
  引礼赞事
  定散位为若少一心即不得生也。
  私释下
  问至诚心。云虽起三业名为杂毒之善。深心云一者下一心专念。回向心云回向发愿。三心共废三业之功。今云翻外蓄内者。祇应备出要翻内播外者。亦可足出要。非取是三业功乎。答曰云不得外现贤善精进。略不得。云外现贤善精进。明当体故非至诚心体。其故者。本疏嫌三业功。若取三业功者违本疏。不若违本疏者。又成行也。若成行者。亦违摄一切之宗义。故今不舍三业之功方。明之摄自力智慧也。其故有一切别解行人等。遂被舍今宗义。是皆纳三心皆摄意也。然而书祇字播字。非诚心。非真实心。播又非家施故也。深心。回向心。皆不释其体。从本疏之外。别私不释三心体也。其故者。离机三业。明之。离教位显利益。是非吾智慧所知。教外巧善而已。
  三心云总别事
  总成佛。通一代教成佛。别教往生。极出离一行故。云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
  第九四修章
  念佛行者可行用四修法之事
  本文之事
  礼赞四修来迎。要决四修念佛。私明四修者定散也。问曰。十六章段依十六观。第一第二假观。从第三章者。依三经。今三心下。不有三经。加四修有何意也。答云。第九真身观也。是观。以法身表圣来迎接。去时迟疾。故来迎也。为立来迎于教外。离三经作此章也。四修来迎也。安心三心。起行念佛。四修作业来迎也。清净业云作业。言修者就出离。礼赞云四修有三修者。来迎也。四修者序。正。得益。流通也。是定散也。长时修亘三修者念佛也。无间修再有结释者。就得益双依正见。以智慧见。作平生。以慈悲见作临终见。显即便当得往生也。上结释来迎。下结释念佛也。三修者三尊也。就定散。念佛。来迎。有二重之意。一教中作定散。念佛。来迎。谓五种正行。五种杂行。五番相对是也。二作教外。谓来迎舍本愿大悲来临终。念佛我知南无阿弥陀佛事。不学人。不传教。只从生暗知之。众生满十方世界。是皆不依教。暗皆往生机也。散外立之者。立释迦教外意也。今三经外四修。不依三经。别礼赞要决私四修。是教外立之。废释迦教位也。
  要决四修事
  念佛位四修也。念佛行者用心。专须如是。
  私释下
  有其深意事
  是四修。成彼土作花开。是云深意。他力行。皆为花开易成也。念佛利益章云。定有深意。是定散为彼土。九品人位定故。皆得往生。上上下下皆生。等往。是则从弥陀。预来迎除目。定往生加阶故也。是非今生自力之智慧功。定云有深意也。
  次止住章云。其有深意欤。是念佛。显慈悲。智慧。欤者不定之词也。念佛为今生安心。成后生往生。深心一者下。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者。今生智慧安心故。在一者无有出离之缘机下。顺彼佛愿故者。指二者来迎定得往生。故念佛成彼土利益也。云欤也。今亦云。有其深意。是则于彼土花开。为来迎作他力也。慈悲从佛作之故。必成彼土利生。今明四修。菩萨已免生死。所作善法回求佛果。即是自利。教化众生尽未来际。即是利他。然今时众生。悉为烦恼系缚。未免恶道生死等苦。随缘起行。一切善根。具速回愿。往生阿弥陀佛国。到彼国已。更无所畏。如上四修。自然任运自利利他无不具足(云云)是上定散。念佛。来迎。皆为彼土花开。欲令作他力。故以三章。云深意。应知。菩萨免生死。有自利利他。自然任运者。是依他力定散。念佛。来迎也。唯菩萨凡夫。皆一位成自利利他功德事者。明成依他力慈悲也。他力者非娑婆之废立。是净土废立也。四修为三修事。可作问答。然无问答者。来迎者唯慈悲故。非智慧法门也。私四修殷重修者。取三业功故。唯智慧云殷重。恭敬修敬上故。慈悲者释来迎。念佛也。长时修者念佛也。是今释私唯智慧者。初题目一行中。奉念佛定散故。念佛者亘慈悲智慧者。取上取下也。
  例如彼精进通于余五度事
  是本论释四修者。菩萨因位行也。是今为花开利益。令明菩萨凡夫一位自利利他故。菩萨六度万行。于智慧自利者。成愿不成行。凡夫为此等行。于智慧自力者。成愿不成行。凡夫他方四修为其行。自然任运自利利他行。皆可成就。菩萨依他力慈悲所修六度行。皆须自然任运成其行也故引六度之例也。精进者慈悲。五度者智慧也。依慈悲皆其行成自利利他。应知。
  四修配序正等事
  恭敬修序分。序者上。持佛。明还住佛顶。慈悲以上致恭敬也。论云。一切三宝。悉同恭敬同之。显九方西方。十方三宝。皆摄之。三实法尔而皆有恭敬之仪。故礼弥陀。即归命一切三宝。无余修正宗分。一切佛法。摄定散众譬。无漏者无余也。论云。修一切万行万善。即是众譬法门也。无间修得益分。他力往生相续无退。论云。刹那刹那修无废故者不断之义。长时修流通。时名也。名流通也。论云从初发心。至佛果者。往生极乐。遂期佛果故也。故论明此花开观经。故今云到彼国已更无所畏。如上四修自然任运自利利他无不具足也。发三心者。皆花开。皆彼土。皆自然任运也。不发三心者。皆花合。皆娑婆。皆无有出离之缘也。
  临终有伎乐紫云事
  义云。佛正觉以音乐成之。故其果体。只今显其本愿。故可有音乐也。但有无者。智慧前所显无定义也。紫云众生障云云。今其障乍有。得往生。故成慈悲之云。故紫云也。
  四修三修事
  礼赞四修三修。是有真身观。说六十万亿所观之境。智慧极也。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慈悲极也。是立观佛念佛两宗。云四修者。观佛三昧一经也。序。正。得益。流通云四修。三修者来迎也。念佛三昧显三尊来迎。云选择本愿念佛集。念佛摄来迎也。序势至。正宗弥陀。得益观音也。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者。标慈悲智慧之二极也。
  音空观纯(谨写)
  选择密要决卷第三(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1-10 11:23 , Processed in 0.140014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