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61|回复: 2

[大德开示] 莫哥禅师(续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4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莫哥禅师选择强调心念处?佛陀时期,舍利弗尊者曾说过:“虽然要读别人的心念不是容易的事,但是要知道自己心念的变化却是容件易的事。”


当贪念在你心中出现时,你可以清楚地知道贪念是如何生起;假如嗔心、妄念、恶意或嫉妒在你心中出现,你可以立刻知道它正在生起。


同样地,假如它消失了,你也可以知道它在消失。强调心念处——特别是意识的正念的另一个理由,是要根除一个盛行的根深柢固的邪见。


这个邪见甚至也存在于很多佛教徒心中,那就是认为识是永恒的、是自我的,或者是灵魂,几乎所有的佛教徒都有此错误的知见;


认为灵魂可从一个存在的本体转换到另一个存在,有人甚至更进一步地说,人死了以后从身体离开的是灵魂;


另有些人认为灵魂不会离开人的身体,一直到它找到一个适合的地方再出生。这种种错误知见是深固于人们心中,而且一代又一代地传了下来。


这样相信灵魂是从一个存在,转换到另一个存在是错误的,如此的知见会持续着,乃是因为我们相信意识是延续的、永久的,甚至身体死亡后它仍继续地存在。


人们至此仍未有正确的缘起法的知识,来引导他们了解意识也是无常的,是无休止的生灭过程。


意识在某时某刻生起,它不会从它生起之处向前移动一英吋,也不会在两个连续的时刻里保持相同的状态。


为了驱除根深柢固的邪见,以便正确了解我们的心,莫哥禅师教导毗婆舍那禅修。这是以意识和感受为基础的,这两种方式都是适合于现代行者练习的方法。


意识禅观的开展(注:‘意识’在这里是指‘了知一个对象’、我们的‘了知能力’的心的形态),对于那些立志要达到最后觉悟的人而言,


他们首先必须从消除邪见及‘我’的信仰开始。为此,莫哥禅师提出一个观察意识的非常简单的方法,它方便于实际应用且适合所有人。


下列这十三种意识都是需要思惟审查的,在一个时刻中只要观察一种识,而且当这一种识生起时,也要记住在一个时刻中只有一种识会生起。


一种识消失了,另一种识紧跟着生起。一般人相信有很多的识存在于我们人类身上,这些总结归纳起来可分为十三种: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贪心、嗔心、痴心、无贪心、无嗔心、无痴心、入息识、出息识。这些识可说涵盖一般人所有的识。


我们必须注意不管那一种识生起,它都是我们的某一根门(指六个知觉门径:眼、耳、鼻、舌、身、意),跟其对象接触产生的结果。


它必须透过我们的六根才能产生,不可能没有六根而能生起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意识和感受是同时存在、同时发生的。


感受和知觉也是精神因素,它们跟意识同时产生。五蕴是同时生起、同时存在,且同时消失,因此只要我们审察其中之一蕴,


便能发展观智,观察到其它的四蕴。为了我们的目的,这十三种意识是重要的心理元素,它们是以意识为观察基础的禅修焦点。


关于以上所提到的十三种意识中,贪心包含想吃、想闻等等。嫉妒和坏心眼属于嗔心,而想要做服务或慈善工作,则属于无贪心。


当我们张开眼睛,看到在我们眼前的种种色相,这时候眼识便生起。一个禅修者必须觉察并认知此是眼识的生起。


当他听到一个声音,他也必须觉察及认知这是耳识的生起。甚至,当他感到有任何疼痛、发炎或搔痒之时,或其它愉快、不愉快的感受都会引起身识。


禅修者必须确知每一个时刻,只有一个识及它的生起与消失。每一片刻都有很多心的生灭。应当清楚地观察,每一个心的生起;


都包含一个对象、一个意识或了知这个对象、以及各种精神因素,如:感受、意志等,这些决定了意识如何与对象相关连。


对象、意识和精神因素,是五蕴生灭的另一种描述。在练习的过程中,禅修者的体悟或内观愈来愈深刻,散乱没有了,


只专注于生灭的转变,而且意识到生灭的觉察速度会愈来愈快。一般而言,此时行者透过观禅,清楚地看到任何一种意识瞬间生起又立刻消失。


他清楚知道在两个时刻里没有相同的意识。任一意识的寿命都是短暂的,它在生起那一刻被观察到的,同时也被发现已经消失了。


因为任一识蕴之寿命都是暂时的,一旦被观察到,也正是消失的时刻,而另一个意识,紧接着原来消失的意识而生起。


所以在观察中,行者会发现他观察的某一意识,事实上已然消失了,当它生起之后很快地便消失了。


因此,行者若于意识上做禅修或观察,他唯一发现的就是变化——每一个意识的生起及消灭的更替。


假如在最初观察的阶段,他没有看到意识的消灭止息,他就不能超越无常的观念。他必须更加努力,然后靠着正定和正念去觉知五蕴生灭的本性。


当他能觉察意识的生起后,他会变得更能觉察意识的消失。从事于这种观察与认知时,他必须除去‘我’的观念,


或者换句话说,他必须认知各种意识的生灭现象只是意识本身而已,除了意识外,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称为‘我’或叫‘我的’这一类恒存的东西。


禅修者应该不断地观察,直到他觉察到‘我自己’的成份愈来愈少,而觉察到意识愈来愈多。从觉察到更多的意识之后,他必须更加精进去觉察更多意识的生起与止息。


当他在观察进行时,有其它各种不同的想法会进入他的脑子里干扰思惟,这时他也必须思惟这些想法,


并觉察到这些想法也是在生起与消失的变化中,因为无论什么意识生起总会终止。所以他必须觉察我们身心无任何一物是不变的、持久的或永恒的。


仅靠知道变化无常的观念或念诵‘变化、变化’,是无法理解无常的确切意涵,很重要的一点是,


禅修者必须观察且深刻地体验到,五蕴随时在无常的变化,而不是藉由念诵‘变化’这样的字眼,而被蒙蔽在变化无常的概念里面。


任一念头的生起与消逝是如此疾速飞驰,以致于难以形容。一个禅修者不需要知道它是如何快速。


在这阶段中最重要的,是注意去体验五蕴的生起与消失,尤其是每一个新的意识的生起。


提到呼吸,行者必须保持正念于入息及出息意识上。他必须对这两种意识的生起与消失保持正念,同时也须对其他的十一种意识保持正念。


可能有人会问:“何时何地可以练习意识的禅修?在毗婆舍那中心或者寺院?”回答是:“只要是意识生起之处就可以练习,


当走路的时候意识生起,那么就在走路时练习,当吃或喝的时候,同时也可做禅修的工作。当坐在办公室时,禅修就在彼时彼地来做。


在禅修时,行者务必留意的是用全心的觉察与理解,来观察他自己的意识。观察意识的生灭愈清楚,行者愈能了解内观的意义。


若有散乱、纷扰不安或迷惑,烦恼便容易生起。无论内心生起什么,只要清楚地观察到它的生灭即可免于烦恼的产生,这一点很重要。”


再进一步说明,我们必须注意当行者观察意识之际,他看到了第一个意识在片刻之间消失且非常短暂,紧接着下一个意识生起。


这就是毗婆舍那或内观意识之道。所以当观察各种意识活动时,将会有一连串的事件连续进行,即无常(短暂)、内观、无常、内观等。


练习中的禅修者,必须把握最初的内观,上一个意识无常消失了,立刻紧接上去,不让任何染着乘虚而入,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换句话说,意识的消失必须确实观察不让它轻易错过。应该正确地留意、观察和了解,此一意识已消失而下一个意识紧接而来的叫‘内观’,因为它直接的内观使我们觉察到进行中的意识已经消失不见的事实。


在禅修当中,行者偶而会出现一些可意或不可意的心念,此时他们必须将这些心念都当做禅观的对象。无论如何不要为这些分心而感到失望或挫折,而应该将这些出现的心念也当做观察的对象。


法的六个属性中有一个叫做‘来看’。因此佛法叫我们每个人‘来’和‘看’,而且检验它们的真正本质,以及看清它是如何不停地进行生灭的现象。


当行者的观察仅有少许的疏漏时,表示他的内观已经到达某种水准了。他能够在生灭的过程随之做观察而不让任何染着从中插入,表示他已经到达粉碎我见的阶段了。


在这个时候,他离觉悟的第一步可说近了。佛陀说过:“多闻圣弟子观心心念处、无间等彻见诸法无常,剎那变异离诸欲染,自觉涅盘。”


每个时刻任何意识的生起与消灭,行者都必须以正见和智能,精进不懈地观察,这一点很重要,对生灭的最初内观会累积成为后来看透五蕴真实面的资源。
明白知道五蕴只是生灭、苦、不安稳。可能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行者看到了五蕴的生灭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这儿有个例子可做回答:“当贪的意识生起时,假如行者正在内观的话,那么他会看到当贪意识生起,很快地它也将随着消失了,无处可寻到它的踪迹。


只要观察贪意识生灭的过程就不会对它认同。即十二因缘在中间便被切断了,换句话说,贪被杀掉了。


假使我们对贪不用心观察,那么将无可避免地随顺着习气而造业。一旦业力生起,轮回也紧接而至。


当轮回聚集到相当的力量,它必然会造成苦及生、老、病、死的不停转动,无穷无尽地延续着。”


必须清楚知道观察意识的生灭变化,可止息生死的轮转。这是切断生、老、病、死转动的工作,也是切断缘起法环结的重要作业,更是透过内观消除无明的作业。


唯有靠修持毗婆舍那,才能观察到五蕴的生灭以及体认到它无非是苦迫而已。当敏锐的内观成就时,无明会消失,而洞悉事物存在的真理的能力也将显现。


根据缘起法,当无明变成智能时,业力将失去与意识联结的力量。当此联结的力量不再产生,业力将无法形成或造成轮回的结果。换句话说,轮回的源头已被切断,并将获得解脱。


从以上说明可以知道,禅修者首先要知道四大、六根、五蕴和整个缘起法的观念与知识,他必须先藉由呼吸观来培养定力,然后再观察意识。


在发展意识的正念时,他开始看到它们不断地生起和消失。当意识生起之时,色蕴便已经在眼根产生了;


同时,感受也扮演了它的角色,可能是愉快的、不愉快的、中性的;舒服的、不舒服的;喜爱的或不喜爱的。


觉察力此时也不会闲着,因为它必须注意觉知颜色、形体、长度、声调、速度等。意志力此时也做它应该做的工作,即眼睛注视可视之物,舌头品尝味道,鼻子嗅味道,身体感受触受,心念向着思想、观念及过去经验。


很显然地,我们可看出在每个现象中,五蕴同时生起与消失,而且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我们的身体和心念,其实只是五蕴同时的生起和消失的组成罢了。


由此我们可知,除了五蕴的生灭之外,整个过程中我们找不到还有‘我’、‘你’、男人、女人或‘人’这类的东西。


一旦禅修愈来愈深入,行者最后将达到一个阶段,只会觉察到一切现象的生灭,此外别无他物。围绕着他的,无论何时何地都只有现象而已。他不会再看到感受或意识的内容。


当耳识生起时,他觉察到的只是生灭本身。相同地,当鼻识生起,他不会觉察到鼻识的内容,只是觉察到其生灭的现象。同样地,当舌识、身识和意识生起时,他也只觉察到生和灭如此而已。


所有心理和生理现象,行者观察到的只是短暂的、无常的、变化的。由于对色、受或意识确实地观察到它们都是变化无常的,他真正地体会无常、苦、无我的真理。


由此认知,他看到五蕴的确是:令人嫌恶且不安稳的,因为它们是不停地受到生灭之现象所苦。他看到并体会一切因缘和合的事物都是无常的。


他愈觉察无常,就愈厌离五蕴。由于精神上深深感受苦、无常、无我真理之苦,对现在或未来五蕴的欲取将从此消除。


禅修者此时,将一心一意往痛苦、生死轮回的止息迈进。他终于体验到停止轮回运转的过程,而达到最高喜乐、涅盘。


涅盘的体验以及看到五蕴真相所生起的观智,将彻底消除邪见,特别是执着于有我的错误概念。一旦错误的见解消除了,贪欲和我慢也将消除,整个生死缘起的环节也就断了。


根据佛法,所有身心的生灭现象就是四圣谛中的苦谛,觉察它到的熄灭便是涅盘。去除了贪爱,苦谛就止息,生、老、病、死的轮回就结束。


所以禅修,观察五蕴生灭的现象即涵盖整个四圣谛,这种观禅才是真正毗婆舍那的目的,毗婆舍那禅修应该愈早做愈好。


我们应该记住,在这个充满压力的时代,随时都有疾病和死亡的危险,因此必须尽早做禅修的练习。毗婆舍那是预防来世危机,止息今生痛苦的唯一道路。(完)
摘于‘觉悟之路’网站:http://dhamma.sutta.org/

发表于 2013-6-15 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7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内观,其实发现万物变化都在自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7 07:54 , Processed in 0.123491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