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似乎在批评和劝戒当代的一些饮食不节、暴饮暴食之徒,同时,又以个人消化不良之症的诊疗过程,现身说法,下面,是他讲的一个他自己曾患胃病、而后治愈的故事,可谓循循善诱: “作者曾得饮食之病,即胃不消化之症,原起甚微,尝以事忙忽略,渐成重症,于是自行医治稍愈,乃复从事奔走而忽略之,如是者数次。其后则药石无灵,只得慎讲卫生,凡坚硬难化之物,皆不入口……”当时,孙先生实在医治不好自己的消化之病,便开始寻找杏林高手,也许是他曾求学于日本的缘故,“……乃得东京高野太吉先生。先生之手术固超越寻常,而又着有抵抗养生论一书,其饮食之法,则寻常迥异。寻常西医饮食之方,皆令病者食易消化之物,而戒坚硬之质,而高野先生之方,则令病者戒除一切肉类及溶化流动之物,如粥糜、牛奶、鸡蛋、肉汁等,而食坚硬之蔬菜、鲜果,务取筋多难化者,以抵抗肠胃,使自发力,以复其自然之本能。吾初不之信,继思吾之服粥糜、牛奶等物,已一连半年,而病终不愈,乃有一试其法之意;又见高野先生之手术,已能愈我顽病,意更决焉。而先生则曰:手术者乃一时之治法,若欲病根断绝,长享康健,非遵我抵抗养生之法不可。遂从之而行,果得奇效……” 中山先生的胃病被治愈了,但以后又因食肉而复发,“于是不得不如高野先生之法,戒除一切肉类,牛奶、鸡蛋、汤水、茶、酒,与夫一切辛辣之品。而每日所食,则硬饭与蔬菜及少许鱼类,而以鲜果代茶水。从此旧病若失,至今两年,食量有加,身体康健胜常,食后不觉积滞,而觉畅快,此则十年以来所未有,而近两年始复见之者。” 看来,中山先生原来不是素食者,因为健康出了问题,而选择了素食,或者说,素食,治愈了他的顽疾。他作为一个学医出身的人,难道不懂素食有利健康的道理吗?是的,他不懂,不仅他不懂,很多专家、学者同样不懂。在此,中山先生做了坦率的自我剖析和养生心得的高度概括: “余曩时曾肄业医科,于生理卫生之学,自谓颇得心得,乃反于一己之饮食养生,则忽于微渐,遂生胃病,及于不治,幸得高野先生着急抵抗养生术,而积年旧症一旦消除,是实医道中之一大革命也。于此可见饮食一事之难知有如此。且人之禀赋各有不同,故饮食之物,宜于此者不尽宜于彼;治饮食之病,亦各异其术,不能一概而论也。惟通常饮食养生之大要,则不外乎有节而已,不为过量之食,即为养生第一要诀也。” 中国人多地少,无法承载人口过多之重,同样无法承载肉食过多之重,有这样一个数据:一块能维持30个素食者生存的土地,仅能养活一个肉食者。饮食健康上会“过犹不及”,生态安全上也会“因过致溃”的。 由此说来,素食不仅是利于自身健康的养生要义,还是利于国土安全的明智之举,中山先生不愧为革命的先行者,在科学饮食方面同样深明大义:“夫素食为延年益寿之妙术,已为今日科学家、卫生家、生理学家、医学家所共识矣。而中国人之素食,尤为适宜。”
|